CN209426467U - 钢制车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钢制车轮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26467U
CN209426467U CN201822193577.5U CN201822193577U CN209426467U CN 209426467 U CN209426467 U CN 209426467U CN 201822193577 U CN201822193577 U CN 201822193577U CN 209426467 U CN209426467 U CN 2094264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ke
steel wheel
air holes
repeated hole
valve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9357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燕飞
郝斌
盛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ng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ng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ngu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ng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9357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264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264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264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制车轮及具有其的车辆,其中,钢制车轮包括:轮辋,轮辋上开设有气门孔;气门嘴,气门嘴设置在气门孔处;胎压监测装置,胎压监测装置与气门嘴连接;轮辐,轮辐与轮辋连接并位于轮辋内,轮辐上形成有重心平衡部,重心平衡部用于平衡气门嘴和/或胎压监测装置位于轮辋的轴线一侧所造成的钢制车轮的重心偏移。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M1类车辆上使用的钢制车轮安装胎压监测装置后存在整体结构平衡性失调,导致钢制车轮出现不平衡量增大,进而易造成乘用车在行驶过程出现抖动或振颤,影响了乘用车的驾乘舒适性的问题。

Description

钢制车轮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轮的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GB26149-2017《乘用车轮胎气压检测系统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中规定:对于M1类车辆,其新申请型式批准车型,自2019年1月1日起需要开始实施使用该标准规定的胎压监测系统(简称TPMS)。
也就是说,M1类车辆需要案装胎压监测系统,相应地,M1类车辆的钢制车轮上需要加装胎压监测装置,这样势必会影响钢制车轮的整体结构平衡性,导致钢制车轮的不平衡量增大,进而易造成乘用车在行驶过程出现抖动或振颤,影响了乘用车的驾乘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制车轮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M1类车辆上使用的钢制车轮安装胎压监测装置后存在整体结构平衡性失调,导致钢制车轮出现不平衡量增大,进而易造成乘用车在行驶过程出现抖动或振颤,影响了乘用车的驾乘舒适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钢制车轮,包括:轮辋,轮辋上开设有气门孔;气门嘴,气门嘴设置在气门孔处;胎压监测装置,胎压监测装置与气门嘴连接;轮辐,轮辐与轮辋连接并位于轮辋内,轮辐上形成有重心平衡部,重心平衡部用于平衡气门嘴和/或胎压监测装置位于轮辋的轴线一侧所造成的钢制车轮的重心偏移。
进一步地,轮辐上开设有风孔,风孔为多个,多个风孔沿一圆环绕轮辐的周向间隔设置,其中,轮辐的与气门孔对应的一条直径的远离气门孔的一端的位置处形成配重区域,风孔位于配重区域外,以使轮辐在配重区域处的重量大于轮辐在与气门孔相邻的位置处的重量,重心平衡部形成在配重区域处。
进一步地,轮辐还开设有至少一个配重孔,配重孔位于配重区域内,且配重孔的孔径小于风孔的孔径,至少一个配重孔形成重心平衡部。
进一步地,所有风孔和所有配重孔均沿同一圆环绕轮辐的周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配重孔为一个,且配重孔和气门孔对应于轮辐的同一条直径设置。
进一步地,轮辐上开设有风孔和配重孔,风孔为多个,配重孔为至少一个,所有风孔沿一圆环绕轮辐的周向间隔设置,配重孔位于轮辐的与气门孔对应的一条直径的靠近气门孔的一端的位置处,且配重孔位于多个风孔的周向外侧,至少一个配重孔形成重心平衡部。
进一步地,配重孔为多个,多个配重孔沿另一圆环绕轮辐的周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配重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风孔的孔径。
进一步地,所有风孔中的相邻两个风孔之间的间隔相等。
进一步地,轮辐的周沿上还形成有配重缺口,当轮辐装配到轮辋上,配重缺口与气门孔的位置相对应,配重缺口形成重心平衡部。
进一步地,轮辐上还形成有多个减重缺口,多个减重缺口与配重缺口绕轮辐的周沿间隔设置,其中,配重缺口的开口面积大于减重缺口的开口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钢制车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优化轮辐的结构,即轮辐上形成有重心平衡部,重心平衡部用于平衡气门嘴和/或胎压监测装置位于轮辋的轴线一侧所造成的钢制车轮的重心偏移。也就是说,重心平衡部能够将整个钢制车轮的重心平衡至轮辋的轴线上,从而大大地降低了钢制车轮在转动时的不平衡量,进而有效地减弱了车辆在行驶过程出现抖动或振颤,提升了车辆的驾乘舒适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钢制车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钢制车轮的轴向主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钢制车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的钢制车轮的轴向主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钢制车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的钢制车轮的轴向主视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的钢制车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该图中,钢制车轮的轮辋沿径向平面被剖切;
图8示出了图7中的钢制车轮的轴向主视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7中的钢制车轮的轮辐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的钢制车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该图中,钢制车轮的轮辋沿径向平面被剖切;
图11示出了图10中的钢制车轮的轴向主视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10中的钢制车轮的轮辐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轮辋;11、轮缘;12、气门孔;20、轮辐;21、风孔;22、配重区域;23、配重孔;24、配重缺口;25、减重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M1类车辆上使用的钢制车轮安装胎压监测装置后存在整体结构平衡性失调,导致钢制车轮出现不平衡量增大,进而易造成乘用车在行驶过程出现抖动或振颤,影响了乘用车的驾乘舒适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制车轮和车辆,其中,车辆包括上述和下述的钢制车轮;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指的车辆优选为M1类车辆的乘用车。
在本申请中,钢制车轮包括轮辋10、气门嘴、胎压监测装置和轮辐20,轮辋10上开设有气门孔12,气门嘴设置在气门孔12处,胎压监测装置与气门嘴连接,轮辐20与轮辋10连接并位于轮辋10内,轮辐20上形成有重心平衡部,重心平衡部用于平衡气门嘴和/或胎压监测装置位于轮辋10的轴线一侧所造成的钢制车轮的重心偏移。
通过优化轮辐20的结构,即轮辐20上形成有重心平衡部,重心平衡部用于平衡气门嘴和/或胎压监测装置位于轮辋10的轴线一侧所造成的钢制车轮的重心偏移。也就是说,重心平衡部能够将整个钢制车轮的重心平衡至轮辋10的轴线上,从而大大地降低了钢制车轮在转动时的不平衡量,进而有效地减弱了车辆在行驶过程出现抖动或振颤,提升了车辆的驾乘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气门孔12由冲切工艺形成在轮辋10的位于轮缘11的内侧的底槽侧面。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轮辐20上开设有风孔21,风孔21为多个,多个风孔21沿一圆环绕轮辐20的周向间隔设置,其中,轮辐20的与气门孔12对应的一条直径的远离气门孔12的一端的位置处形成配重区域22,风孔21位于配重区域22外,以使轮辐20在配重区域22处的重量大于轮辐20在与气门孔12相邻的位置处的重量,重心平衡部形成在配重区域22处。多个风孔21的设置不仅能够大大地减轻车轮的整体重量,而且能够提升车轮的散热效果;在图2中,虚线所围成的区域即为配重区域22,配重区域22内为轮辐20的实体部分,由于配重区域22形成在轮辐20的与气门孔12对应的一条直径的远离气门孔12的一端的位置处,这样,使得轮辐20的与气门孔12对应的一条直径上的重量得以平衡在轮辐20的中心处,进而使得整个钢制车轮的重心平衡至轮辋10的轴线上。
需要解释的的是,轮辐20的与气门孔12对应的一条直径,即该条直径的延长线经过气门孔12的中心。
需要说明的是,所有风孔21中的相邻两个风孔21之间的间隔相等。这样设置多个风孔21更有利于轮辐20的重量得以在中心处平衡。
实施例二
如图3和图4所示,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轮辐20还开设有至少一个配重孔23,配重孔23位于配重区域22内,且配重孔23的孔径小于风孔21的孔径,至少一个配重孔23形成重心平衡部。这样,通过调整所开设在配重孔23的孔径大小,能够调整轮辐20在配重区域22内的重量,从而更有利平衡掉气门孔12处的气门嘴和/或胎压监测装置的重量,大大地降低钢制车轮的不平衡量,此外,配重孔23也能够作为通风孔使用而有利于钢制车轮的散热。
为了便于提升钢制车轮的外观美感,且降低钢制车轮的加工制造工艺,可选地,所有风孔21和所有配重孔23均沿同一圆环绕轮辐20的周向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配重孔23为一个,且配重孔23和气门孔12对应于轮辐20的同一条直径设置。
实施例三
如图5和图6所示,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轮辐20上开设有风孔21和配重孔23,风孔21为多个,配重孔23为至少一个,所有风孔21沿一圆环绕轮辐20的周向间隔设置,配重孔23位于轮辐20的与气门孔12对应的一条直径的靠近气门孔12的一端的位置处,且配重孔23位于多个风孔21的周向外侧,至少一个配重孔23形成重心平衡部。这样,通过优化配重孔23的开设位置,在确保钢制车轮具有足够通风量的前提下,减轻了轮辐20的在气门孔12的附近位置处的重量,同样起到了平衡气门孔12处的气门嘴和/或胎压监测装置的重量,降低钢制车轮的不平衡量的作用。
可选地,配重孔23为多个,多个配重孔23沿另一圆环绕轮辐20的周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配重孔23的孔径大于或等于风孔21的孔径。这样,有利于通过调整配重孔23的孔径而精确地平衡掉气门嘴和/或胎压监测装置的重量。
实施例五
如图7至图9所示,轮辐20的周沿上还形成有配重缺口24,当轮辐20装配到轮辋10上,配重缺口24与气门孔12的位置相对应,配重缺口24形成重心平衡部。这样,配重缺口24不仅可以减轻轮辐20的重量,而且能够精确地减轻组装后的轮辐20和轮辋10的位于气门孔12处的重量,有利于平衡掉气门孔12处的气门嘴和/或胎压监测装置的重量,降低钢制车轮的不平衡量的作用。
需要解释的是,配重缺口24与气门孔12的位置相对应,即轮辐20安装到轮辋10上后,配重缺口24位于临近气门孔12的位置处。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任一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叠加,即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的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上再实施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当然,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单独实施。
实施例四
如图10至图12所示,该实施例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轮辐20上还形成有多个减重缺口25,多个减重缺口25与配重缺口24绕轮辐20的周沿间隔设置,其中,配重缺口24的开口面积大于减重缺口25的开口面积。减重缺口25有利于减轻轮辐20的整体重量,且配合配重缺口24更有利于降低车轮的不平衡量。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钢制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轮辋(10),所述轮辋(10)上开设有气门孔(12);
气门嘴,所述气门嘴设置在所述气门孔(12)处;
胎压监测装置,所述胎压监测装置与所述气门嘴连接;
轮辐(20),所述轮辐(20)与所述轮辋(10)连接并位于所述轮辋(10)内,所述轮辐(20)上形成有重心平衡部,所述重心平衡部用于平衡所述气门嘴和/或所述胎压监测装置位于所述轮辋(10)的轴线一侧所造成的所述钢制车轮的重心偏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制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辐(20)上开设有风孔(21),所述风孔(21)为多个,所述多个风孔(21)沿一圆环绕所述轮辐(20)的周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轮辐(20)的与所述气门孔(12)对应的一条直径的远离所述气门孔(12)的一端的位置处形成配重区域(22),所述风孔(21)位于所述配重区域(22)外,以使所述轮辐(20)在所述配重区域(22)处的重量大于所述轮辐(20)在与所述气门孔(12)相邻的位置处的重量,所述重心平衡部形成在所述配重区域(22)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制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辐(20)还开设有至少一个配重孔(23),所述配重孔(23)位于所述配重区域(22)内,且所述配重孔(23)的孔径小于所述风孔(21)的孔径,所述至少一个配重孔(23)形成所述重心平衡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制车轮,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风孔(21)和所有所述配重孔(23)均沿同一圆环绕所述轮辐(20)的周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钢制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孔(23)为一个,且所述配重孔(23)和所述气门孔(12)对应于所述轮辐(20)的同一条直径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制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辐(20)上开设有风孔(21)和配重孔(23),所述风孔(21)为多个,所述配重孔(23)为至少一个,所有所述风孔(21)沿一圆环绕所述轮辐(20)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配重孔(23)位于所述轮辐(20)的与所述气门孔(12)对应的一条直径的靠近所述气门孔(12)的一端的位置处,且所述配重孔(23)位于所述多个风孔(21)的周向外侧,所述至少一个配重孔(23)形成所述重心平衡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制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孔(23)为多个,所述多个配重孔(23)沿另一圆环绕所述轮辐(20)的周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制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孔(23)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风孔(21)的孔径。
9.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钢制车轮,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风孔(21)中的相邻两个所述风孔(21)之间的间隔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制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辐(20)的周沿上还形成有配重缺口(24),当所述轮辐(20)装配到所述轮辋(10)上,所述配重缺口(24)与所述气门孔(12)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配重缺口(24)形成所述重心平衡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钢制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辐(20)上还形成有多个减重缺口(25),所述多个减重缺口(25)与所述配重缺口(24)绕所述轮辐(20)的周沿间隔设置,其中,所述配重缺口(24)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减重缺口(25)的开口面积。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钢制车轮。
CN201822193577.5U 2018-12-25 2018-12-25 钢制车轮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094264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93577.5U CN209426467U (zh) 2018-12-25 2018-12-25 钢制车轮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93577.5U CN209426467U (zh) 2018-12-25 2018-12-25 钢制车轮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26467U true CN209426467U (zh) 2019-09-24

Family

ID=67973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93577.5U Active CN209426467U (zh) 2018-12-25 2018-12-25 钢制车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264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23996A (zh) * 2020-09-22 2020-12-25 业诺车轮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调节平衡结构的超轻量化车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23996A (zh) * 2020-09-22 2020-12-25 业诺车轮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调节平衡结构的超轻量化车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26467U (zh) 钢制车轮及具有其的车辆
US7425041B2 (en) Bicycle wheel balanced by spoke connections of different mass
US11718125B2 (en) Wheel of a vehicle
EP1629997B1 (en) Rim for a bicycle spoked wheel, whe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7228085A (zh) 底座组件及风扇
EP3912830B1 (en) Wheel disc for use in fabricated vehicle wheel and fabricated vehicle wheel with this wheel disc
US20140028079A1 (en) Bicycle wheel and counterweight
CA2575400C (en) Tire/wheel assembly
US5647642A (en) Asymmetric vehicle wheel with integral counterbalance
CN209600161U (zh) 车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6513405U (zh) 一种低压涡轮平衡配重结构及具有其的发动机
CN206106851U (zh) 一种控制臂衬套组件
CN209683336U (zh) 一种新型轮毂
JP3395112B2 (ja) 車両用のホイールの製造方法
WO2015043207A1 (zh) 用于直列四缸发动机的曲轴组件及其成型方法
JP2007510135A5 (zh)
CN207416419U (zh) 一种具有防磨损功能的车轮毂
CN209492593U (zh) 转向节和汽车
CN207673542U (zh) 平衡组件、转子组件及压缩机
CN203651326U (zh) 可调节宽度的轮毂
US7976107B2 (en) Vehicle wheel rim having lateral balance plane
CN209310982U (zh) 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轮胎平衡机
EP1759878B1 (en) Bicycle spoked wheel, set of spoke connections therefor, and relative manufacturing method
JP3971019B2 (ja) タイヤ・リム組み立て体の重量アンバランス修正方法
CN205066096U (zh) 出风口组件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e Yanfei

Inventor after: Hao Bin

Inventor after: Sheng Feng

Inventor before: Ye Yanfei

Inventor before: Hao Bin

Inventor before: Sheng Fe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