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19188U - 一种散热测温保护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测温保护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19188U
CN209419188U CN201822165190.9U CN201822165190U CN209419188U CN 209419188 U CN209419188 U CN 209419188U CN 201822165190 U CN201822165190 U CN 201822165190U CN 209419188 U CN209419188 U CN 2094191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hell
heat dissipation
heat transfer
radiating sub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6519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全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 Yongli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216519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191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191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191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re-Detection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测温保护壳,包括壳体、散热组件和自动测温件;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热量导出孔;所述散热组件的一端延伸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散热组件的另一端经所述热量导出孔伸出所述壳体;所述自动测温件设置于所述散热组件上并位于所述热量导出孔外。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测温保护壳通过将散热组件的一端设置于壳体内,并将其另一端伸出热量导出孔,可以将壳体内的热量导出散热,避免热量在壳体内积累升温,由被动灾害防护转变为主动预防灾害,而自动测温件自动检测散热组件位于热量导出孔外侧的部分的温度,从而间接了解壳体内的温度情况,并可以实现对壳体内温度的远程监控。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测温保护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电防爆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测温保护壳。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电力事业也在迅猛发展。由于架空电缆等会影响城市美观,架立电杆、铁塔等条件限制较多,所以电缆安装一般通过电缆沟、电缆通道或者直接埋地,这也导致电缆接头越来越多。电缆接头处的防水性、耐酸碱腐蚀性、绝缘性能、机械强度较低,很容易受潮或介质老化,引发电缆击穿、短路,进而引发火灾和爆炸。目前我国每个电缆通道中的电缆数量较多,当一根电缆接头起火爆炸后,必将点燃其他电缆,引发二次爆炸,致使电缆隧道内电缆损毁。为了防止电缆接头处发生起火后引发二次事故,目前电缆接头处均采用电缆接头保护盒。电缆接头保护盒一般包括两个通过螺栓连接的两个半圆壳体,壳体内部缠绕胶带或者灌注绝缘密封胶。
目前市场上的电缆接头防爆盒,在降低电缆接头爆炸时带来的危害的同时,也阻断了电缆接头的散热渠道,降低了电缆接头散热的能力,致使电缆接头的绝缘性能快速降低,缩减了电缆接头的使用寿命,导致电缆接头发生故障的概率大大提高,安装电缆接头防爆盒以后,电缆接头运行温度无法检测,电缆接头防爆盒的功能有待完善。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温度实时检测等特点的散热测温保护壳。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测温保护壳,包括壳体、散热组件和自动测温件;
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热量导出孔;
所述散热组件的一端延伸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散热组件的另一端经所述热量导出孔伸出所述壳体;
所述自动测温件设置于所述散热组件上并位于所述热量导出孔外。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测温保护壳通过将散热组件的一端设置于壳体内,并将其另一端伸出热量导出孔,可以将壳体内的热量导出散热,避免热量在壳体内积累升温,由被动灾害防护转变为主动预防灾害,而自动测温件自动检测散热组件位于热量导出孔外侧的部分的温度,从而间接了解壳体内的温度情况,并可以实现对壳体内温度的远程监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两个连接为一体的分壳体。通过将所述壳体设置为至少两个分壳体,方便拆卸和维护。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分壳体之间的连接面设置有密封垫或密封胶。在分壳体之间的连接面设置密封胶垫或密封胶,所述密封胶垫或密封胶具有耐温、防老化、防腐蚀、耐水的作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分壳体通过不锈钢螺栓连接、或尼龙螺栓连接、或卡扣连接、或焊接、或粘接、或捆扎连接。通过不锈钢螺栓连接、或尼龙螺栓连接、或卡扣连接、或焊接、或粘接、或捆扎连接可以增加所述分壳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热量导出孔均缠绕有密封胶带或用密封胶密封。在所述热量导出孔缠绕密封胶带或用密封胶密封,封闭孔道,增加防水性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壳体为SMC复合材料壳体。SMC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能、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和耐化学防腐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传热元件;
所述传热元件的一端延伸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传热元件的另一端经所述热量导出孔伸出所述壳体,所述自动测温件设置于所述传热元件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散热元件;
所述散热元件设置于所述传热元件上并位于所述热量导出孔外。
传热元件可以把壳体内的热量导出壳体,而散热元件可以将热量散发,使壳体内不会积累升温,由被动灾害防护转变为主动预防灾害;另外,所述传热元件可作为温度的间接采集点,采集的温度经修订后作为壳体内工作温度的数据。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传热元件为铜传热杆、或白银传热杆、或铝合金传热杆、或导热硅橡胶传热杆、或石墨烯传热杆、或石墨传热杆、或导热胶传热杆、或陶瓷传热杆、或热管。
所述铜传热杆、或白银传热杆、或铝合金传热杆、或导热硅橡胶传热杆、或石墨烯传热杆、或石墨传热杆、或导热胶传热杆、或陶瓷传热杆、或热管均具有优良的传热性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散热元件为不锈钢散热片、或铜散热片、或白银散热片、或铝合金散热片、或导热硅橡胶散热片、或石墨烯散热片、或石墨散热片、或导热胶散热片、或陶瓷散热片。
所述不锈钢散热片、或铜散热片、或白银散热片、或铝合金散热片、或导热硅橡胶散热片、或石墨烯散热片、或石墨散热片、或导热胶散热片、或陶瓷散热片具有优良的散热性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自动测温件为热敏电阻、或热电偶、或光纤温度传感器、或红外线测温仪。所述热敏电阻、或热电偶、或光纤温度传感器、或红外线测温仪均能对所述传热元件进行自动温度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测温保护壳通过将散热组件的一端设置于壳体内,并将其另一端伸出热量导出孔,可以将壳体内的热量导出散热,避免热量在壳体内积累升温,由被动灾害防护转变为主动预防灾害,而自动测温件自动检测散热组件位于热量导出孔外侧的部分的温度,从而间接了解壳体内的温度情况,并可以实现对壳体内温度的远程监控。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测温保护壳具有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温度实时检测等特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测温保护壳优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测温保护壳优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测温保护壳,包括壳体1、散热组件2和自动测温件3。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热量导出孔11;所述散热组件2的一端延伸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散热组件2的另一端经所述热量导出孔11伸出所述壳体1;所述自动测温件3设置于所述散热组件2上并位于所述热量导出孔11外。
具体地,所述壳体1包括至少两个连接为一体的分壳体。通过将所述壳体1设置为至少两个分壳体,方便拆卸和维护。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所述壳体1包括两个分壳体。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分壳体之间的连接面设置有密封垫或密封胶。在分壳体之间的连接面设置密封胶垫或密封胶,所述密封胶垫或密封胶具有耐温、防老化、防腐蚀、耐水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两个所述分壳体优选地通过不锈钢螺栓连接。通过不锈钢螺栓连接、或尼龙螺栓连接、或卡扣连接、或焊接、或粘接、或捆扎连接可以增加所述分壳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热量导出孔11均缠绕有密封胶带或用密封胶密封。在所述热量导出孔11缠绕密封胶带或用密封胶密封,封闭孔道,增加防水性能。所述热量导出孔11的外侧均设置有凸台。本实施例的所述热量导出孔11为四个。
所述壳体1为SMC复合材料壳体。SMC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能、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和耐化学防腐性。当然,所述壳体1还可以选用其他材料制作。
所述散热组件2包括传热元件21和散热元件22。
所述传热元件21的一端延伸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传热元件21的另一端经所述热量导出孔11伸出所述壳体1,所述自动测温件3设置于所述传热元件21上。
所述散热元件22设置于所述传热元件21上并位于所述热量导出孔11外。
传热元件21可以把壳体1内的热量导出壳体1,而散热元件22可以将热量散发,使壳体1内不会积累升温,由被动灾害防护转变为主动预防灾害;另外,所述传热元件21可作为温度的间接采集点,采集的温度经修订后作为壳体1内工作温度的数据。
所述传热元件21可以为铜传热杆、或白银传热杆、或铝合金传热杆、或导热硅橡胶传热杆、或石墨烯传热杆、或石墨传热杆、或导热胶传热杆、或陶瓷传热杆、或热管。
所述铜传热杆、或白银传热杆、或铝合金传热杆、或导热硅橡胶传热杆、或石墨烯传热杆、或石墨传热杆、或导热胶传热杆、或陶瓷传热杆、或热管均具有优良的传热性能。当然,所述传热元件21还可以选用其他材料制作。
所述散热元件22可以为不锈钢散热片、或铜散热片、或白银散热片、或铝合金散热片、或导热硅橡胶散热片、或石墨烯散热片、或石墨散热片、或导热胶散热片、或陶瓷散热片。
所述不锈钢散热片、或铜散热片、或白银散热片、或铝合金散热片、或导热硅橡胶散热片、或石墨烯散热片、或石墨散热片、或导热胶散热片、或陶瓷散热片具有优良的散热性能。当然,所述散热元件22还可以选用其他材料制作。
另外,所述散热组件2可以为一组,还可以设置多组,以增加散热效果。
所述自动测温件3为热敏电阻、或热电偶、或光纤温度传感器、或红外线测温仪。所述热敏电阻、或热电偶、或光纤温度传感器、或红外线测温仪均能对所述传热元件21进行自动温度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测温保护壳的可以优选地作为输送电装置领域的防爆盒使用,可以使电缆接头不会积累升温,由被动灾害防护转变为主动预防灾害,延长电缆接头使用寿命,降低电缆接头发生故障的概率,减少更换电缆频率,降低电力输送成本。
施工完毕后,如果需要加装监控系统,可以直接安装自动测温件3,不需要打开壳体1,避免了重复施工,降低了电力输送单位电网实施成本。
所述自动测温件3可以对传热元件21的温度进行检测,从而间接了解壳体1内的温度,且可以将所述自动测温件3与电力主控室连接,实现远程监控。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测温保护壳还可以应用在其他保护壳需要散热、测温的技术领域。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测温保护壳通过将散热组件的一端设置于壳体内,并将其另一端伸出热量导出孔,可以将壳体内的热量导出散热,避免热量在壳体内积累升温,由被动灾害防护转变为主动预防灾害,而自动测温件自动检测散热组件位于热量导出孔外侧的部分的温度,从而间接了解壳体内的温度情况,并可以实现对壳体内温度的远程监控。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测温保护壳具有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温度实时检测等特点。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散热测温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散热组件和自动测温件;
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热量导出孔;
所述散热组件的一端延伸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散热组件的另一端经所述热量导出孔伸出所述壳体;
所述自动测温件设置于所述散热组件上并位于所述热量导出孔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测温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两个连接为一体的分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测温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壳体之间的连接面设置有密封垫或密封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测温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壳体通过不锈钢螺栓连接、或尼龙螺栓连接、或卡扣连接、或焊接、或粘接、或捆扎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测温保护壳,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热量导出孔均缠绕有密封胶带或用密封胶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散热测温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SMC复合材料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散热测温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传热元件;
所述传热元件的一端延伸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传热元件的另一端经所述热量导出孔伸出所述壳体,所述自动测温件设置于所述传热元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测温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散热元件;
所述散热元件设置于所述传热元件上并位于所述热量导出孔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测温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元件为铜传热杆、或白银传热杆、或铝合金传热杆、或导热硅橡胶传热杆、或石墨烯传热杆、或石墨传热杆、或导热胶传热杆、或陶瓷传热杆、或热管;
所述散热元件为不锈钢散热片、或铜散热片、或白银散热片、或铝合金散热片、或导热硅橡胶散热片、或石墨烯散热片、或石墨散热片、或导热胶散热片、或陶瓷散热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散热测温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测温件为热敏电阻、或热电偶、或光纤温度传感器、或红外线测温仪。
CN201822165190.9U 2018-12-21 2018-12-21 一种散热测温保护壳 Active CN2094191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65190.9U CN209419188U (zh) 2018-12-21 2018-12-21 一种散热测温保护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65190.9U CN209419188U (zh) 2018-12-21 2018-12-21 一种散热测温保护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19188U true CN209419188U (zh) 2019-09-20

Family

ID=67939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65190.9U Active CN209419188U (zh) 2018-12-21 2018-12-21 一种散热测温保护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191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79590U (zh) 一种高温预警电缆
CN109611940A (zh) 一种防漏电与防电磁辐射石墨烯电热地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69663A (zh) 一种高压电缆接头无线测温监测装置及方法
CN205335667U (zh) 一种电力可自动检测的配电柜
CN106653207B (zh) 一种具有过热报警功能的电缆散热装置
CN209419188U (zh) 一种散热测温保护壳
CN209419187U (zh) 一种自降温电缆接头防爆盒
CN109936067A (zh)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控制箱
CN209376112U (zh) 一种led屏显示器散热结构
CN207801252U (zh)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控制箱
CN207690645U (zh) 一种高散热性的薄膜电容
CN106482390A (zh) 智能空气调节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08127370U (zh) 热管理装置及电池系统
CN109888435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
CN205912062U (zh) 一种野外光网络平台
CN214852386U (zh) 一种无人机电池管理系统的远程控制箱
CN209432853U (zh) 一种智慧安全用电探测器壳体结构
CN209365928U (zh) 设有散热装置的电动汽车充电枪
CN207303773U (zh) 一种电力柜
CN218104010U (zh) 一种水利水电设备防冻装置
CN209103487U (zh) 一种基于高压温控的报警发射器
CN216530336U (zh) 一种电气绝缘性强的mpp电力管道
CN207008139U (zh) 一种多功能室内外两用电缆
CN109728558A (zh) 一种密封性能好的母线槽
CN216313437U (zh) 一种石墨烯封装电热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04

Address after: No.039, Tianzhan village, Miaozhai Town, Changyuan County, Xinxiang City, Henan Province 453400

Patentee after: Tian Yongli

Address before: Room 502, unit 3, building 38, qilibao community, Licheng District,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Qin Quanwu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