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18807U - 一种电连接装置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连接装置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18807U
CN209418807U CN201920390322.XU CN201920390322U CN209418807U CN 209418807 U CN209418807 U CN 209418807U CN 201920390322 U CN201920390322 U CN 201920390322U CN 209418807 U CN209418807 U CN 2094188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conductive terminal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arrangem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9032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玉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9032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188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188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188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装置,属于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包括连接器、柔性电路板、传动结构及盖体,连接器上设置有第一导电端子;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能够与第一导电端子相配合的第二导电端子;盖体能够滑动的设置于连接器上;传动结构被配置为当第二导电端子由上至下插接于第一导电端子时带动盖体滑动,以将压紧柔性电路板压紧至连接器上。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第二导电端子由上至下插接于第一导电端子,便于组装,减小插接次数,避免损坏柔性电路板;而且连接件在第二导电端子插接于第一导电端子时盖体能够滑动将柔性电路板压紧,不仅能够快速准确的判断是否插接到位,而且盖体将柔性电路板压紧能够使得柔性电路板和连接器稳定电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电连接装置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装置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子产品中,普遍地利用信号线连接于印刷电路板作为各种信号传递之用,而常见的信号线为柔性电路板(FPC),其端部具有多个接脚所构成的端子。对应的,印刷电路板上则设置有连接器,以提供柔性电路板插置之用。由于此种连接器内部亦设置具有多个接脚所构成的端子,可分别与柔性电路板的端子的接脚对应,因此当柔性电路板插置于连接器时,即可达到信号传递的目的。例如,液晶显示模组中的灯条的组装,LED作为背光源使用时,因需要精确控制每一串LED的电流以保证亮度的均匀,通常会使用柔性电路板通过连接器与模组的电路板实现连接,从而通过连接器将信号传输给LED灯条,进而驱动LED灯工作。
目前在对柔性电路板和连接器进行组装时,通过人工将柔性电路板插接于连接器内,由于在组装时看不到连接器内端子的位置,需要反复插接,并且根据柔性电路板上印刷的参照线来判断是否插接到位,不仅容易损坏柔性电路板,而且参照线的印刷尺寸存在误差,可能导致柔性电路板和连接器接触不良而造成液晶显示模组显示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装置及显示装置,以实现柔性电路板和连接器快速插接,并且连接稳定。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连接装置,包括:
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上设置有第一导电端子;
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相配合的第二导电端子;
盖体,能够滑动的设置于所述连接器上;
传动结构,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导电端子插接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时使所述盖体能够滑动而将所述柔性电路板压紧至所述连接器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包括底板和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相对设置且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两端,每个所述侧板上均设置有滑槽,所述盖体能够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结构包括:
压转组件,设置于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之间,其上设置有转动块,所述压转组件能够在受压时带动所述转动块转动;
导向传动组件,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转动块转动时沿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长度方向移动;及
挡块,设置于所述侧板上,其一端连接于所述导向传动组件,另一端能够在所述导向传动组件移动时伸入或移出所述滑槽,以阻挡或释放所述盖体。
进一步地,所述压转组件包括压杆、转动杆和第一弹性件,所述压杆和所述转动杆由上至下依次竖直设置且均位于所述底板上方,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连接于所述底板,另一端套设于所述转动杆一端,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压杆,所述转动块设置于所述转动杆的侧部,所述压杆受压时能够带动所述转动杆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传动组件包括相连接的导向杆和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连接于所述挡块,所述导向杆上开设有容纳所述转动块的容置槽,所述转动块能够转入或转出所述容置槽,当所述转动块从所述容置槽内转出后,能够推动所述导向杆沿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长度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连接于所述导向杆远离所述传动杆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导电端子。
进一步地,所述挡块为“L”形结构,包括相连接的竖直部和水平部,所述侧板一端设置有能够容纳所述挡块的“L”形的容纳腔及连通所述容纳腔的导向槽,所述传动杆穿过所述导向槽连接于所述竖直部,所述水平部沿竖直方向向外凸设有卡接板,所述容纳腔靠近所述滑槽的一侧开设有卡孔,所述卡接板能够在所述传动杆的带动下伸出或缩回所述卡孔。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贯穿所述侧板的一端,所述滑槽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开口端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和所述滑槽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封闭端之间设置有导向件,且所述导向件上套设有第三弹性件,所述盖体靠近所述滑槽的一侧边的一端向所述滑槽内凸设有凸块,所述导向件穿设于所述凸块内,所述第三弹性件位于所述凸块和所述固定块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凸块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件穿设于所述导向孔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电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连接装置,通过使第二导电端子由上至下插接于第一导电端子,便于操作人员进行组装,减小插接次数,避免损坏柔性电路板;而且连接件在第二导电端子插接于第一导电端子时盖体能够滑动将柔性电路板压紧,不仅能够快速准确的判断是否插接到位,而且盖体将柔性电路板压紧能够使得柔性电路板和连接器稳定电连接,避免柔性电路板和连接器接触不良而造成液晶显示模组显示不良。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显示装置,具有上述的电连接装置,能够使得连接器和柔性电路板稳定的电连接,避免连接器和柔性电路板接触不良而导致液晶显示模组显示不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4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是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连接器;11、底板;111、第一导电端子;1111、凹槽;1112、条形孔;12、侧板;121、滑槽;122、导向件;123、固定块;124、导向槽;
2、柔性电路板;21、第二导电端子;
3、盖体;31、上盖;311、凸块;3111、导向孔;312、卡槽;313、压紧块;32、侧盖;
41、压杆;42、转动杆;421、转动块;43、第一弹性件;441、第一杆;4411、容置槽;442、第二杆;45、第二弹性件;46、传动杆;47、挡块;471、竖直部;472、水平部;4722、卡接板;
5、第三弹性件;
100、第一方向;200、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图1为本实施例中电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装置,该电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器1、柔性电路板2、盖体3和传动结构,盖体3能够滑动的设置于连接器1上,传动结构能够在柔性电路板2插接于连接器1上时带动盖体3滑动,以将压紧柔性电路板2。将盖体3相对连接器1滑动而压紧柔性电路板2的方向命名为第一方向100,与第一方向100相反的方向命名为第二方向200。
具体而言,图2为本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柔性电路板2的下表面一端设置有第二导电端子21,第二导电端子21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导电端子21间隔设置,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端子21设置有九个,九个第二导电端子21间隔设置。
图3为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的结构示意图一,如图3所示,连接器1上设置有第一导电端子111。具体而言,连接器1包括底板11和侧板12,侧板12设有两个,两个侧板12相对设置且均连接于底板11,两个侧板12和底板11形成“凵”字形结构,每个侧板12上均设置有滑槽121,盖体3能够滑动地设置于两个滑槽121内。底板11上设置有上述第一导电端子111,第一导电端子111设有多个,且多个第一导电端子111间隔设置,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端子111设置有十个,十个第一导电端子111之间形成九个插槽,每个第二导电端子21对应一个插槽。
图4为图3中A出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4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如图2至图5所示,传动结构包括压转组件、导向传动组件和挡块47。其中压转组件包括压杆41、转动杆42、和第一弹性件43。其中压杆41和转动杆42由上至下依次竖向设置且均位于底板11上方,转动杆42位于压杆41和第一弹性件43之间。压杆41下端抵压于转动杆42上,转动杆42远离压杆41的一端为锥形结构,第一弹性件43一端连接于底板11,另一端套设于锥形结构上,且连接于转动杆4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43为弹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43还可以为弹性片等结构。当压杆41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时,能够相对转动杆42转动,从而带动转动杆42转动,此时第一弹性件43收缩。具体而言,转动杆42在靠近压杆41的一端向外凸设有插接轴,并且沿插接轴的周向均布有四个凸板,沿逆时针方向,每个凸板的顶面均为朝向下一个凸板的倾斜面,压杆41在靠近转动杆42的一端设置有与插接轴相配合的插接孔,随后沿插接孔的周向均布有四个类弧形凸起,四个类弧形凸起分别抵接于每个倾斜面,当压杆41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时,类弧形凸起沿与其对应的倾斜面滑动,从而带动转动杆42的转动。压杆41和转动杆42的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技术,可参考圆珠笔的结构。
转动杆42的侧部向外凸设有转动块421。导向传动组件能够在转动块421转动时沿第一导电端子111的长度方向移动,导向传动组件包括导向杆和传动杆46,导向杆包括第一杆441和第二杆442,其中第二杆442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杆442分别连接于第一杆441的两端。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第一杆44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侧板12,上述位于中间位置的两个第一导电端子111在其延伸方向上均开设有凹槽1111,凹槽1111的长度小于第一导电端子111的长度,且凹槽1111贯穿该第一导电端子111长度方向的一端,每个凹槽1111在靠近另一个凹槽1111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条形孔1112,第一杆441两端分别穿过一个条形孔1112而进入到凹槽1111内,第一杆441的每个端部的两个相对侧分别连接有一第二杆442和第二弹性件45,第二杆442的延伸方向与凹槽1111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从凹槽1111长度方向上的开口端穿出,第二弹性件45位于第一杆441和凹槽1111长度方向上的封闭端之间,且始终处于拉伸状态,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45为弹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45还可以为其他具有弹性的结构,比如弹性片。
此外,第一杆441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用于容纳转动块421的容置槽4411,转动块421能够转入或转出容置槽4411,转动块421能够转入到容置槽4411内或从容置槽4411内转出。当将柔性电路板2安装于连接器1上时,由上至下按压柔性电路板2,柔性电路板2会对压杆41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从而使得转动杆42转动而使得转动块421从容置槽4411内转出,随后在去除对柔性电路板2的按压之后,在第一弹性件43回复初始状态的作用力下,转动杆42回转,此时由于第二弹性件45带动第一杆441沿第一方向100运动,使得转动块421无法转回入容置槽4411内,从而推动第一杆441沿第二方向200运动,从而使得传动杆46沿第二方向200运动。
上述传动杆46垂直连接于第二杆442远离第一杆441的一端。上述每个侧板12在靠近另一个侧板12的一侧均开设有导向槽124,传动杆46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导向槽124内,当压杆41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时,转动杆42转动,从而带动转动块421转动,并且通过第一杆441和第二杆442带动传动杆46在导向槽124内沿第二方向200移动。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二,图8为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如图6至图8所示,导向传动组件还包括挡块47,挡块47设置于其中一个侧板12上,一端连接于传动杆46,另一端能够在传动杆46移动时伸入或移出滑槽121,以阻挡或释放盖体3。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挡块47为“L”形结构,包括相连接的竖直部471和水平部472,水平部472沿竖直方向向外凸设有卡接块4722。
为了实现对挡块47的定位,其中一个侧板12内设置有容纳挡块47的“L”形的容纳腔,但是“L”形的容纳腔的体积稍大于挡块47的体积,导向槽124连通于“L”形容纳腔,竖直部471远离水平部472的一端连接于传动杆46。“L”形容纳腔在靠近滑槽121的一侧上开设有与上述卡接板4722相配合的卡孔。传动杆46在导向槽124内的移动能够带动挡块47转动,从而使得卡接板4722伸出或缩回卡孔。
如图7和图8所示,每个侧板12在其朝向另一个侧板12的一侧开设有滑槽121,滑槽121贯穿侧板12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且另一端封闭,滑槽121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开口端设置有固定块123,固定块123和滑槽121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封闭端之间设置有沿滑槽12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件122,且导向件122上套设有第三弹性件5,第三弹性件5一端连接于固定块123。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弹性件5为弹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弹性件5还可以为弹性片等弹性结构。当上述卡接板4722从卡孔内伸出时,卡接板4722位于滑槽121内。
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如图9和图10所示,盖体3包括上盖31和侧盖32,侧盖32垂直于连接于上盖31,上盖31在朝向底板11的一侧设置有压紧块313,上盖31与侧盖32相邻的两个侧边在远离侧盖32的一端均向外凸设有凸块311,凸块311上开设有导向孔3111,每个凸块311均位于与其对应的滑槽121内,且导向件122穿设于导向孔3111内,第三弹性件5位于与其对应的凸块311和固定块123之间,此外,上盖31在设置有凸块311的其中一侧还设有与卡接板4722相配合的卡槽312,当卡接板4722位于卡槽312内时,第三弹性件5处于压缩状态,当卡接板4722缩回卡孔时,在第三弹性件5的作用下,盖体3沿滑槽121滑动而将柔性电路板2压紧。
以下将对该电连接装置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的说明。
初始状态时,卡接板4722位于盖体3的卡槽312内,第三弹性件5处于收缩状态,并且此时盖体3位于滑槽121内设置有固定块123的一端。
当需要安装柔性电路板2时,将柔性电路板2安装在连接器1,操作人员或机器人或组装设备等带动柔性电路板2且将柔性电路板2由上至下按压在底板11上,使得第二导电端子21插接于与其对应的插槽内。安装后的状态是,两个第一导电端子111之间有一个第二导电端子21,也就是第一导电端子111和第二导电端子21依次间隔设置,并且相邻的第一导电端子111和第二导电端子21抵接,实现信号在第一导电端子111和第二导电端子21之间的传递。
在第二导电端子21由上至下插接于与其对应的插槽内时,与压杆41对应的第二导电端子21对压杆41施加向下的作用力,压杆41带动转动杆42向下移动并转动,使转动块421从容置槽4411内转出,此时,第一弹性件43压缩;当转动块421从容置槽4411内转出后,移出对柔性电路板2施加的作用力,在第一弹性件43回复原状的作用力下,转动块421向上移动并转动,由于同时第二弹性件45带动第一杆441沿第一方向100运动,转动块421无法转回到容置槽4411内,从而与第一杆441接触而推动第一杆441沿第二方向200运动,第一杆441通过第二杆442带动传动杆46沿第二方向200运动,传动杆46带动挡块47的水平部472向靠近底板11的方向转动,使得卡接板4722缩回卡孔内,移除对盖板3的抵挡限位,随后在第三弹性件5的作用下,盖体3在滑槽121内沿第一方向100滑动至柔性电路板2上方将柔性电路板2压紧,此时侧盖32抵接于两个侧板12。与此同时,第二弹性件45被拉伸。
当需要打开盖板3并移除柔性电路板2时,推动盖板3,使得盖板3在滑槽121内沿第二方向200移动,然后移走柔性电路板2,此时,压杆41和转动杆42在第一弹性件43的作用下旋转上升,使转动块421上升至与容置槽4411对应,随后通过人工将转动块421转回到容置槽4411内,此时卡接板4722位于盖体3的卡槽312内,第三弹性件5处于收缩状态。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
具体而言,该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包括上述电连接装置。通过该电连接装置,能够使得连接器1和柔性电路板2稳定的电连接,避免连接器1和柔性电路板2接触不良而导致液晶显示模组显示不良。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器(1),所述连接器(1)上设置有第一导电端子(111);
柔性电路板(2),所述柔性电路板(2)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11)相配合的第二导电端子(21);
盖体(3),能够滑动的设置于所述连接器(1)上;
传动结构,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1)插接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11)时带动所述盖体(3)滑动,以将所述柔性电路板(2)压紧至所述连接器(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1)包括底板(11)和两个侧板(12),两个所述侧板(12)相对设置且连接于所述底板(11)的两端,每个所述侧板(12)上均设置有滑槽(121),所述盖体(3)能够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12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包括:
压转组件,设置于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11)之间,其上设置有转动块(421),所述压转组件能够在受压时带动所述转动块(421)转动;
导向传动组件,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转动块(421)转动时沿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11)的长度方向移动;及
挡块(47),所述挡块(47)设置于所述侧板(12)上,其一端连接于所述导向传动组件,另一端能够在所述导向传动组件移动时伸入或移出所述滑槽(121),以阻挡或释放所述盖体(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转组件包括压杆(41)、转动杆(42)和第一弹性件(43),所述压杆(41)和所述转动杆(42)由上至下依次竖向设置且均位于所述底板(11)上方,所述第一弹性件(43)一端连接于所述底板(11),另一端套设于所述转动杆(42)一端,所述转动杆(42)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压杆(41),所述转动块(421)设置于所述转动杆(42)的侧部,所述压杆(41)受压时能够带动所述转动杆(42)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传动组件包括相连接的导向杆和传动杆(46),所述传动杆(46)连接于所述挡块(47),所述导向杆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转动块(421)的容置槽(4411),所述转动块(421)能够转入或转出所述容置槽(4411),当所述转动块(421)从所述容置槽(4411)转出后,能够推动所述导向杆沿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11)的长度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45),所述第二弹性件(45)一端连接于所述导向杆远离所述传动杆(46)的一端,另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1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47)为“L”形结构,包括相连接的竖直部(471)和水平部(472),所述侧板(12)一端设置有能够容纳所述挡块(47)的“L”形的容纳腔及连通所述容纳腔的导向槽(124),所述传动杆(46)穿过所述导向槽(124)连接于所述竖直部(471),所述水平部(472)沿竖直方向向外凸设有卡接板(4722),所述容纳腔靠近所述滑槽(121)的一侧开设有卡孔,所述卡接板(4722)能够在所述传动杆(46)的带动下伸出或缩回所述卡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21)贯穿所述侧板(12)的一端,所述滑槽(121)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开口端设置有固定块(123),所述固定块(123)和所述滑槽(121)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封闭端之间设置有导向件(122),且所述导向件(122)上套设有第三弹性件(5),所述盖体(3)靠近所述滑槽(121)的一侧边的一端向所述滑槽(121)内凸设有凸块(311),所述导向件(122)穿设于所述凸块(311)内,所述第三弹性件(5)位于所述凸块(311)和所述固定块(123)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311)上开设有导向孔(3111),所述导向件(122)穿设于所述导向孔(3111)内。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装置。
CN201920390322.XU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电连接装置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094188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90322.XU CN209418807U (zh)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电连接装置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90322.XU CN209418807U (zh)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电连接装置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18807U true CN209418807U (zh) 2019-09-20

Family

ID=67945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90322.XU Active CN209418807U (zh) 2019-03-26 2019-03-26 一种电连接装置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188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42916B (zh) 一种功能测试夹具
CN207517340U (zh) 测试治具上的垂直压接结构
US9263822B2 (en) Wire terminal structure
CN201112691Y (zh) 电连接器及使用这种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件
CN209418807U (zh) 一种电连接装置及显示装置
CN208282851U (zh) 一种模组测试装置及治具
CN110768048A (zh) 一种高温高压密封连接器
CN216052136U (zh) 一种Type-C接口浮动拔插机构
CN206422263U (zh) 一种rj45网络水晶头转接装置
CN214845399U (zh) 垂直下压式屏幕测试治具
CN212749146U (zh) 一体式性能测试装置
CN207832841U (zh) 一种稳定型测试夹
CN211234836U (zh) 一种电缆线连接器性能检测设备
CN209028173U (zh) 一种光模块转接测试装置
CN220271373U (zh) 一种led灯条测试机
CN218567529U (zh) 电路板测试装置
CN212341410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ac/dc电源模块测试装置
CN207939661U (zh) 摄像头垂直定位压盒及测试装置
CN201549661U (zh) 插头结构以及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
CN219201663U (zh) 一种主板生产测试装置
CN218938431U (zh) 一种核心板生产测试装置
CN214957464U (zh) 一种端子防拆式连接器
CN217281491U (zh) 一种集成结构的线端同轴连接器
CN110864852A (zh) 一种电缆线连接器性能检测设备
CN111983439A (zh) 一种继电器定位测试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继电器测试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301 No. 1, Longteng Road,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after: Kunshan Longteng Au Optronics Co

Address before: 215301 No. 1, Longteng Road,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Longteng Optronic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