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17772U - 一种抵质押品档案智能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抵质押品档案智能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17772U
CN209417772U CN201920342397.0U CN201920342397U CN209417772U CN 209417772 U CN209417772 U CN 209417772U CN 201920342397 U CN201920342397 U CN 201920342397U CN 209417772 U CN209417772 U CN 2094177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t
integrated circuit
connect
circuit
capaci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4239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伟健
宋优文
宋优波
徐健
宋滨川
王艺达
左忠杰
谭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Keda Financial Implement Co Ltd
SHANDONG HAIRIF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Keda Financial Implement Co Ltd
SHANDONG HAIRIF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Keda Financial Implement Co Ltd, SHANDONG HAIRIF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Keda Financial Impl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4239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177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177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177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抵质押品档案智能管理系统,包括服务器、封装系统、交接系统和库管系统,封装系统包括客户端计算机、高拍仪、封装区读卡器以及贴有RFID标签的档案袋,交接系统包括交接区计算机、显示器、摄像机、交接区读卡器、身份证读卡器、指纹识别仪、人脸识别仪,库管系统是由网口485转换器和多个智能保管柜组成,智能保管柜通过网口485转换器连接服务器;每个智能保管柜内设置有电源模块、485通讯电路、系统程序控制电路、电控锁控制电路以及多个单元组件,本实用新型具有身份识别、电子信息与图像信息进行绑定存入服务器中、信息比对、录制视频信号存入服务器、在线查询、统计和精准定位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抵质押品档案智能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融业档案智能管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抵质押品档案智能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抵押质押品作为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重要凭证,商业银行对其重点监管,根据银行部门最新的管理规范要求,押质押品的管理需要引入射频识别技术和视频技术,实现抵押质押品档案,在入库、出库过程中的封装比对和库存管理各环节的全面智能化管控。
目前商业银行对抵押质押品档案的管理技术,存在功能不全面,检测效率低,可靠性差的问题,特别是在大批量抵押质押品库存管理方面不能做到快速准确的盘点、定位及在线查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进已有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抵质押品档案智能管理系统,能够通过门禁系统实现对操作人员进行身份识别,能够在封装区通过读卡器和高拍仪将RFID档案的电子信息与图像信息进行绑定,并存入服务器中;能够在交接区通过读卡器将绑定的RFID档案的图像信息从服务器中调出比对;能够通过摄像机将比对过程录制视频信号存入服务器;在库管区能够通过各级程序控制电路对RFID档案进行识别管理,实现在线查询、统计和精准定位,实现对抵质押品档案的智能化管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抵质押品档案智能管理系统,其特点是包括服务器、封装系统、交接系统和库管系统,其中:
所述的封装系统包括客户端计算机、高拍仪、封装区读卡器以及贴有RFID标签的档案袋,高拍仪将档案袋内容拍照成电子图片录入客户端计算机,封装区读卡器读取档案袋上RFID标签的地址码,在客户端计算机上与高拍仪拍照的电子图片进行绑定,并将绑定的信息通过网口传输到服务器存储,完成档案的封装绑定;
所述的交接系统包括交接区计算机、显示器、摄像机、交接区读卡器、身份证读卡器、指纹识别仪、人脸识别仪,交接区读卡器用于读取RFID标签的地址码进入交接区计算机,并从服务器中调取保存在该地址码的原始照片内容在显示器上显示,与原始档案进行比对,比对成功,贴有该RFID标签的档案袋进入库管系统;档案出库的交接,比对过程同上;摄像机用于录制比对过程视频信息并通过交接区计算机存入服务器;交接区计算机通过交接区读卡器,将RFID标签的地址码与库管系统内智能保管柜检测装置中指定存放对应射频天线的位置信息进行绑定,并将绑定的信息通过交接区计算机的网口录入服务器;用于识别操作人员身份的人脸识别仪、指纹识别仪和身份证读卡器分别连接交接区计算机,将人员身份信息记录到交接区计算机;
所述的库管系统是由网口485转换器和多个智能保管柜组成,智能保管柜通过网口485转换器连接服务器;每个智能保管柜内设置有电源模块、485通讯电路、系统程序控制电路、电控锁控制电路以及多个单元组件,系统程序控制电路分别与电控锁控制电路、485通讯电路互连,485通讯电路与网口485转换器连接,多个单元组件通过TTL总线串接,每个单元组件是读卡程序控制电路分别与RFID读卡电路、多路分时开关电路和LED定位指示电路组成,电源模块用于给本系统供电。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是所述的系统程序控制电路是单片机U1的54脚、55脚、56脚分别连接485通讯电路中集成电路U2的4脚、6脚和3脚;单片机U1的98脚、96脚、93脚、91脚、89脚、87脚分别连接电控锁控制电路中的电阻R7、R8、R9、R10、R11和R12;单片机U1的6脚、28脚、50脚、75脚和100脚接3.3V电源;单片机U1的19脚、27脚、49脚、74脚和99脚接地;单片机U1的12脚接晶体Y1及电容C1的公共端,13脚接晶体Y1及电容C2的公共端,14脚接电阻R13和电容C3的公共端,电阻R13另一端接3.3V电源,电容C1、C2、C3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1的34脚、35脚、36脚、37脚、38脚、39脚、40脚、41脚分别接地址码开关K7的一端,地址码开关K7的另一端接地;接线端子P7是编程输入接口,其2脚、3脚分别连接单片机U1的68脚、69脚,1脚接3.3V电源,4脚接地;接线端子P8是TTL通讯接口,其1脚、2脚分别接单片机U1的72脚、76脚,3脚接地,另一端连接多路分时控制电路中的TTL通讯接口;单片机U1的97脚、95脚、92脚、90脚、88脚、86脚分别与接线端子P10连接,接线端子P10与电控锁控制电路的接线端子P11连接。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是所述的485通讯电路是集成电路U2的1脚连接电阻R14、R15的公共端,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4、集成电路U2的3脚公共端,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5、单片机U2的6脚公共端,电容C4、C5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6的一端连接集成电路U2的4、5脚,另一端接地;集成电路U2的16脚和电容C7的一端接3.3V电源,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集成电路U2的2、7、8、15、9、10脚接地;接线端子P9是485通讯接口,一端的1脚、2脚分别连接集成电路U2的12、13脚,另一端连接网口485转换器的485通讯接口,3脚接地。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是所述的电控锁控制电路中电阻R7、R8、R9、R10、R11、R12分别连接光耦G1、G2、G3、G4、G5、G6发射管的负极,光耦G1、G2、G3、G4、G5、G6发射管的正极接5V电源;光耦G1、G2、G3、G4、G5、G6接收管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1、R2、R3、R4、R5、R6的一端,电阻R1、R2、R3、R4、R5、R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1、Q2、Q3、Q4、Q5、Q6的基极,三极管Q1、Q2、Q3、Q4、Q5、Q6的发射极接5V电源,三极管Q1、Q2、Q3、Q4、Q5、Q6的集电极分别接继电器J1、J2、J3、J4、J5、J6的线圈端,继电器J1、J2、J3、J4、J5、J6的线圈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17-D21分别并接在继电器J1、J2、J3、J4、J5、J6的线圈两端,二极管D17-D21的负极端接地;继电器J1、J2、J3、J4、J5、J6的开关端分别连接接线端子P1、P2、P3、P4、P5、P6,接线端子P1、P2、P3、P4、P5、P6连接电控锁;电控锁检测开关K1、K2、K3、K4、K5、K6分别与接线端子P11连接,接线端子P11连接程序控制电路中的接线端子P10。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是所述的读卡程序控制电路是单片机U3的11、12、13、15脚分别与RFID读卡电路中的读卡芯片U4的24、6、31、29脚连接,25、26、27、28脚分别与多路分时开关电路中的集成电路U5的14、12、11、10脚连接,9、24、36、48脚接3.3V电源,8、23、47脚接地,30、31脚接接线端子P12的2、1脚,接线端子P12的3脚接地,接线端子P12是TTL输入接口;接线端子P14是TTL输出接口,接线端子P14的2、1脚分别接单片机U3的21、22脚,3脚接地;接线端子P13是编程输入接口,接线端子P13的4、3脚分别接单片机U3的34、37脚,2脚接地,1脚接3.3V电源;电阻R17的一端接单片机U3的44脚,另一端接地;电阻R18的一端接单片机U3的7脚,另一端接3.3V电源;电容C10一端接单片机U3的7脚,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3的5脚接接晶振Y2、电容C8的公共端,6脚接晶体Y2、电容C9的公共端,电容C8、C9的另一端接地。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是所述的RFID读卡电路是集成电路U4的15、3、2、12脚接3.3V电源和电容C11一端,电容C11另一端接地;集成电路U4的1、4、5、10、18脚接地;电阻R19一端接3.3V电源,另一端接集成电路U4的6脚;电感L1一端接集成电路U4的11脚,另一端接电容C13、C16、C12的公共端,电容C12与C14的公共端与多路分时开关电路中的集成电路U8的8脚连接;电容C16另一端与电阻R20连接,电阻R20的另一端与电阻R21、集成电路U4的17脚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与电容C19、集成电路U4的16脚连接;电容C13的另一端与电容C17、C14、C15及集成电路U4的14脚连接并接地;电容C15的另一端与电容C18及多路分时开关电路中射频天线T1-T16连接;电感L2一端接集成电路U4的13脚,另一端与接电容C17、C18连接;集成电路U4的21脚接晶振Y3、电容C20的公共端,22脚接晶振Y3、电容C21的公共端,电容C19、C20、C21的公共端接地。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是所述的多路分时开关电路是集成电路U5的15、1、2、3脚分别连接集成电路U7的13、5、6、12脚,4、5、6、7脚分别连接集成电路U8的13、5、6、12脚,8、13脚接地,16脚接3.3V电源,9脚接集成电路U6的14脚;集成电路U6的15、1、2、3脚分别连接集成电路U9的13、5、6、12脚,4、5、6、7脚分别连接集成电路U10的13、5、6、12脚,8、13脚接地,16脚接3.3V电源;集成电路U7的2、3、9、10脚分别连接射频天线T1、T2、T3、T4的一端,1、4、8、11脚短接后与集成电路U8、U9、U10的1、4、8、11脚,集成电路U7、U8、U9、U10的7脚接地,集成电路U7、U8、U9、U10的14脚接3.3V电源;集成电路U8的2、3、9、10脚分别连接射频天线T5、T6、T7、T8的一端;集成电路U9的2、3、9、10脚分别接射频天线T9、T10、T11、T12的一端;集成电路U10的2、3、9、10脚分别连接射频天线T13、T14、T15、T16的一端;射频天线T1-T16的另一端连接RFID读卡电路中的电容C18、C15的公共端。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是所述的LED定位指示电路是LED发光管D1-D16的正极接3.3V电源,负极分别接电阻R22-R37;电阻R22-R29的另一端分别接集成电路U11的9、8、7、6、5、4、3、2、1、15脚;电阻R30-R37的另一端分别接集成电路U12的9、8、7、6、5、4、3、2、1、15脚;集成电路U11、U12的10、11、12脚连接读卡程序控制电路的单片机U3的28、27、26脚;集成电路U11的9脚连接多路分时开关电路21的集成电路U5的14脚;集成电路U11的14脚连接集成电路U12的9脚;集成电路U11、U12的16脚接3.3V电源,集成电路U11、U12的8、13脚接地。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是所述的电源模块是电源集成电路DY-1的1脚输入DC12V电压;2脚接地;3脚输出DC3.3V电压;4脚输出DC5V电压。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服务器、封装系统、交接系统和库管系统,封装系统用于通过高拍仪将档案袋内容拍照成电子图片录入客户端计算机,通过封装区读卡器读取档案袋上RFID标签的地址码,在客户端计算机上与拍照的电子图片进行绑定,并将绑定的信息通过网口传输到服务器存储,完成档案的封装绑定;交接系统通过网口连接服务器,用于通过交接区读卡器读取RFID标签的地址码进入交接区计算机,并从服务器中调取保存在该地址码的原始照片内容在显示器上显示,与原始档案进行比对,比对成功,RFID档案袋进入库管区;档案出库的交接,比对过程同上,比对过程通过视频设备记录过程视频信息并通过交接区计算机存入服务器;交接区计算机通过交接区读卡器,将RFID标签的地址码与库管系统内智能保管柜检测装置中指定存放对应射频天线的位置信息进行绑定;绑定的信息通过交接区计算机的网口录入服务器;交接区计算机进入系统后对RFID档案袋4办理入库、出库手续操作时需要通过身份证读卡器、指纹识别仪、人脸识别仪进行身份验证;库管系统是由网口485转换器和多个智能保管柜组成,智能保管柜内置多个单元组件,单元组件内置多路分时开关电路,多路分时开关电路内置射频天线T1-T16,每一个射频天线对应放置一个贴有RFID电子标签的抵质押品档案袋,RFID电子标签对应射频天线的感应区,射频天线感应RFID电子标签的地址码信息,再通过多路分时开关电路及读卡电路读取该信息,再将该信息进入读卡程序控制电路,在读卡程序控制电路中完成RFID电子标签的地址码和射频天线的位置码及LED指示灯的位置码的绑定,绑定后的信息通过系统程序控制电路、485通讯电路、网口485转换器进入交接区计算机,在交接区计算机中通过系统软件对大批量的电子标签进行集中管理,实现大批量抵质押品的盘点,同时通过LED定位指示电路,指示RFID电子标签对应射频天线的位置,从而实现RFID电子标签存放位置的精准确定。通过设计网口485转换器和系统程序控制电路、485通讯电路,编制地址码,实现系统检测服务器的网络通信。通过设计系统程序控制电路、电控锁控制电路,完成了在检测装置上电控锁的执行控制和电控锁开启关闭的状态检测。通过设计读卡程序控制电路,利用单片机控制技术对RFID读卡电路、多路分时开关电路及LED定位指示电路的时序控制。并通过TTL输出总线对下一路N块读卡程序控制电路的串联连接,实现大批量RFID的识别。通过设计RFID读卡电路,完成电子标签的地址码识别和信息处理。通过设计多路分时开关电路,利用模拟电子开关,配合单片机控制,实现射频信号的时序切换。完成了利用一个读卡芯片,读写16路RFID的功能,达到了电路简化、成本降低、器件占用空间少的设计效果。通过设计LED定位指示电路,与单片机控制信号连接,实现电子标签读取状态的同步显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程序控制、485通讯、电控锁控制电路的一种电子线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读卡程序控制、RFID读卡电路的一种电子线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多路分时开关、LED定位指示电路的一种电子线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模块的一种电子线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抵质押品档案智能管理系统,参照图1,包括服务器12、封装系统、交接系统和库管系统,其中:
所述的封装系统包括客户端计算机1、高拍仪2、封装区读卡器3以及贴有RFID标签的档案袋4,高拍仪2将档案袋4内容拍照成电子图片录入客户端计算机1,封装区读卡器3读取档案袋4上RFID标签的地址码,在客户端计算机1上与高拍仪2拍照的电子图片进行绑定,并将绑定的信息通过网口传输到服务器12存储,完成档案的封装绑定;
所述的交接系统包括交接区计算机5、显示器6、摄像机7、交接区读卡器8、身份证读卡器9、指纹识别仪10、人脸识别仪11,交接区计算机5通过网口连接服务器12,交接区读卡器8用于读取档案袋4上RFID标签的地址码进入交接区计算机5,并从服务器12中调取保存在该地址码的原始照片内容在显示器6上显示,与原始档案进行比对,比对成功,贴有该RFID标签的档案袋4进入库管系统;档案出库的交接,比对过程同上;摄像机7用于录制比对过程视频信息并通过交接区计算机5存入服务器12;交接区计算机5通过交接区读卡器8,将RFID标签的地址码与库管系统内智能保管柜14检测装置中指定存放对应射频天线的位置信息进行绑定,并将绑定的信息通过交接区计算机5的网口录入服务器12;用于识别操作人员身份的人脸识别仪11、指纹识别仪10和身份证读卡器9分别连接交接区计算机5,将人员身份信息记录到交接区计算机5,交接区计算机5进入系统后对档案袋4办理入库、出库手续操作时需要通过身份证读卡器9、指纹识别仪10、人脸识别仪11进行身份验证;
所述的库管系统是由网口485转换器13和多个智能保管柜14组成,智能保管柜14通过网口485转换器13连接服务器12;每个智能保管柜14内设置有电源模块23、485通讯电路15、系统程序控制电路16、电控锁控制电路17以及多个单元组件18,系统程序控制电路16分别与电控锁控制电路17、485通讯电路15互连,485通讯电路15与网口485转换器13连接,多个单元组件18通过TTL总线串接,每个单元组件18是读卡程序控制电路19分别与RFID读卡电路20、多路分时开关电路21和LED定位指示电路22连接组成,电源模块23用于给本系统供电。读卡程序控制电路19用于利用单片机控制技术对RFID读卡电路20、多路分时开关电路21及LED定位指示电路22的时序控制,并通过TTL输出总线对下一路N块读卡程序控制电路19的串联连接,实现大批量RFID标签的识别;
RFID读卡电路20用于RFID电子标签的地址码识别和信息处理;多路分时开关电路21用于实现射频信号的时序切换,实现利用一个读卡芯片,读写16路RFID的功能;
LED定位指示电路22用于与单片机控制信号连接,实现电子标签读取状态的同步显示;多路分时开关电路21内置射频天线T1-T16,每一个射频天线对应放置一个贴有RFID电子标签的档案袋4,RFID电子标签对应射频天线的感应区,射频天线感应RFID电子标签的地址码信息,再通过多路分时开关电路21及RFID读卡电路20读取该信息,再将该信息进入读卡程序控制电路19,在读卡程序控制电路19中完成RFID电子标签的地址码和射频天线的位置码及LED定位指示灯的位置码的绑定,绑定后的信息通过系统程序控制电路16、485通讯电路15、网口485转换器13进入交接区计算机5,在交接区计算机5中将绑定后的位置信息与该标签对应地址码的客户信息进行绑定,完成电子标签的集中管理,实现大批量抵质押品的盘点,同时通过LED定位指示电路22,指示RFID电子标签对应射频天线的位置,从而实现RFID电子标签存放位置的精准确定。
参照图2,所述的系统程序控制电路16是单片机U1的54脚、55脚、56脚分别连接485通讯电路15中集成电路U2的4脚、6脚和3脚;单片机U1的98脚、96脚、93脚、91脚、89脚、87脚分别连接电控锁控制电路17中的电阻R7、R8、R9、R10、R11和R12;单片机U1的6脚、28脚、50脚、75脚和100脚接3.3V电源;单片机U1的19脚、27脚、49脚、74脚和99脚接地;单片机U1的12脚接晶体Y1及电容C1的公共端,13脚接晶体Y1及电容C2的公共端,14脚接电阻R13和电容C3的公共端,电阻R13另一端接3.3V电源,电容C1、C2、C3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1的34脚、35脚、36脚、37脚、38脚、39脚、40脚、41脚分别接地址码开关K7的一端,地址码开关K7的另一端接地;接线端子P7是编程输入接口,其2脚、3脚分别连接单片机U1的68脚、69脚,1脚接3.3V电源,4脚接地;接线端子P8是TTL通讯接口,其1脚、2脚分别接单片机U1的72脚、76脚,3脚接地,另一端连接多路分时控制电路21中的TTL通讯接口;单片机U1的97脚、95脚、92脚、90脚、88脚、86脚分别与接线端子P10连接,接线端子P10与电控锁控制电路17的接线端子P11连接,本电路以单片机U1为控制中心,通过单片机U1的68、69脚写入软件程序,通过连接单片机U1的34、35、36、37、38、39、40、41脚的开关K7,编制485地址码,单片机U1的98、96、93、91、89、87脚完成对电控锁控制电路17中的电控锁开启关闭控制,单片机U1的97、95、92、90、88、86脚输入电控锁状态检测信号;单片机U1的54、55、56脚分别连接485通讯电路15,通过485通讯电路15建立与服务器12的通信,单片机U1的72、76脚输出TTL信号,连接读卡程序控制电路19,建立与下一级读卡程序控制电路19的通信通道。
所述的485通讯电路15是集成电路U2的1脚连接电阻R14、R15的公共端,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4、集成电路U2的3脚公共端,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5、集成电路U2的6脚公共端,电容C4、C5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6的一端连接集成电路U2的4、5脚,另一端接地;集成电路U2的16脚和电容C7的一端接3.3V电源,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集成电路U2的2、7、8、15、9、10脚接地;接线端子P9是485通讯接口,一端的1脚、2脚分别连接集成电路U2的12、13脚,另一端连接485通讯接口,3脚接地,本电路的集成电路U2为485通信专用芯片,集成电路U2的3、4、5、6脚与系统程序控制电路16建立通信,集成电路U2的12、13脚与网口485转换器13建立通信。
所述的电控锁控制电路17中电阻R7、R8、R9、R10、R11、R12分别连接光耦G1、G2、G3、G4、G5、G6发射管的负极,光耦G1、G2、G3、G4、G5、G6发射管的正极接5V电源;光耦G1、G2、G3、G4、G5、G6接收管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1、R2、R3、R4、R5、R6的一端,电阻R1、R2、R3、R4、R5、R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1、Q2、Q3、Q4、Q5、Q6的基极,三极管Q1、Q2、Q3、Q4、Q5、Q6的发射极接5V电源,三极管Q1、Q2、Q3、Q4、Q5、Q6的集电极分别接继电器J1、J2、J3、J4、J5、J6的线圈端,继电器J1、J2、J3、J4、J5、J6的线圈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17-D21分别并接在继电器J1、J2、J3、J4、J5、J6的线圈两端,二极管D17-D21的负极端接地;继电器J1、J2、J3、J4、J5、J6的开关端分别连接接线端子P1、P2、P3、P4、P5、P6,接线端子P1、P2、P3、P4、P5、P6连接电控锁;电控锁检测开关K1、K2、K3、K4、K5、K6分别与接线端子P11连接,接线端子P11连接系统程序控制电路16中的接线端子P10;本电路的控制信号来自系统程序控制电路16中的单片机U1的97、95、92、90、88、86脚,经电阻R7、R8、R9、R10、R11、R12限流和光耦G1、G2、G3、G4、G5、G6的隔离,再经三极管Q1-Q6的驱动到继电器J1-J6的线圈,利用继电器J1-J6的开关端,完成电控锁的开启或关闭;另外,利用电控锁检测开关K1-K6,通过接线端子连接到系统程序控制电路16中单片机U1的97、95、92、90、88、86脚,完成电控锁的开关状态检测。
参照图3,所述的读卡程序控制电路19是单片机U3的11、12、13、15脚分别与RFID读卡电路20中的读卡芯片U4的24、6、31、29脚连接,25、26、27、28脚分别与多路分时开关电路21中的模拟开关U5的14、12、11、10脚连接,9、24、36、48脚接3V电源,8、23、47脚接地,30、31脚接接线端子P12的2、1脚,接线端子P12的3脚接地,接线端子P12是TTL输入接口;接线端子P14是TTL输出接口,接线端子P14的2、1脚分别接单片机U3的21、22脚,3脚接地;接线端子P13是编程输入接口,接线端子P13的4、3脚分别接单片机U3的34、37脚,2脚接地,1脚接3.3V电源;电阻R17的一端接单片机U3的44脚,另一端接地;电阻R18的一端接单片机U3的7脚,另一端接3.3V电源;电容C10一端接单片机U3的7脚,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3的5脚接接晶振Y2、电容C8的公共端,6脚接晶体Y2、电容C9的公共端,电容C8、C9的另一端接地。本电路的单片机U3为微电脑控制芯片,通过单片机U3的34、37脚写入软件程序,单片机U3的11、12、13、15、脚与RFID读卡电路20中的集成电路U4的24、6、31、29脚连接,建立数据交换,单片机U3的25、26、27、28脚分别与多路分时控制电路21的集成电路U5的14、12、11、10脚连接,完成读卡时序控制;单片机U3的25、26、27、28脚分别与LED定位指示电路22的集成电路U11、U12的9、10、11、12脚连接,完成LED定位控制;单片机U3的30、31是TTL输入端,TTL总线信号经接线端子P8连接系统程序控制电路16中的单片机U1,实现两个单片机的数据交换;单片机U3的21、22脚是TTL总线输出端,连接下一个N路的读卡程序控制电路19的输入端,形成串联多路读卡程序控制电路19,实现大批量RFID的检测。
所述的RFID读卡电路20是集成电路U4的15、3、2、12脚接3.3V电源和电容C11一端,电容C11另一端接地;集成电路U4的1、4、5、10、18脚接地;电阻R19一端接3.3V电源,另一端接集成电路U4的6脚;电感L1一端接集成电路U4的11脚,另一端接电容C13、C16、C12的公共端,电容C12与C14的公共端与多路分时开关电路中的集成电路U8的8脚连接;电容C16另一端与电阻R20连接,电阻R20的另一端与电阻R21、集成电路U4的17脚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与电容C19、集成电路U4的16脚连接;电容C13的另一端与电容C17、C14、C15及集成电路U4的14脚连接并接地;电容C15的另一端与电容C18及多路分时开关电路中射频天线T1-T16连接;电感L2一端接集成电路U4的13脚,另一端与接电容C17、C18连接;集成电路U4的21脚接晶振Y3、电容C20的公共端,22脚接晶振Y3、电容C21的公共端,电容C19、C20、C21的公共端接地。本电路的集成电路U4为RFID专用读卡芯片,集成电路U4的24、6、31、29脚连接读卡程序控制电路19中的单片机U3的11、12、13、15脚,通过单片机软件,完成数据交换;集成电路U4的11、13、14脚经电感L1、L2和电容C12、C18输出13.56Mz的射频信号到多路分时开关电路21的射频天线上,完成射频信号的输出;集成电路U4的17脚为RFID数据信号的输入端,该输入端将RFID电子标签感应的地址码信号输入到集成电路U4中进行处理。
参照图4,所述的多路分时开关电路21是集成电路U5的15、1、2、3脚分别连接集成电路U7的13、5、6、12脚,4、5、6、7脚分别连接集成电路U8的13、5、6、12脚,8、13脚接地,16脚接3.3V电源,9脚接集成电路U6的14脚;集成电路U6的15、1、2、3脚分别连接集成电路U9的13、5、6、12脚,4、5、6、7脚分别连接集成电路U10的13、5、6、12脚,8、13脚接地,16脚接3.3V电源;集成电路U7的2、3、9、10脚分别连接射频天线T1、T2、T3、T4的一端,1、4、8、11脚短接后与集成电路U8、U9、U10的1、4、8、11脚,集成电路U7、U8、U9、U10的7脚接地,集成电路U7、U8、U9、U10的14脚接3.3V电源;集成电路U8的2、3、9、10脚分别连接射频天线T5、T6、T7、T8的一端;集成电路U9的2、3、9、10脚分别接射频天线T9、T10、T11、T12的一端;集成电路U10的2、3、9、10脚分别连接射频天线T13、T14、T15、T16的一端;射频天线T1-T16的另一端连接RFID读卡电路20中的电容C18一端。本电路包括16个射频天线T1-T16,每一个射频天线对应放置一个贴有RFID电子标签的档案袋4,RFID电子标签对应射频天线的感应区;本电路的集成电路U7、U8、U9、U10为四路模拟开关电路,每一块模拟开关电路内部有4个模拟开关,4块模拟开关电路共16个模拟开关,将16个模拟开关的一端并联后与RFID读卡电路20中的电容C12、C14连接,作为射频信号的输入端,16个模拟开关的另一端连接16个射频天线的一端,射频天线的另一端并联,其公共端连RFID读卡电路20中的电容C18、C15,形成射频信号的回路,通过16个模拟开关,实现射频信号的开关控制;集成电路U7、U8、U9、U10的控制端分别与集成电路U5、U6的输出端连接,集成电路U5、U6为8路时序控制开关电路,集成电路U5、U6各控制4块模拟开关电路,集成电路U5、U6的10、11、12、14脚为时序信号的输入控制端,分别连接读卡程序控制电路19中单片机U3的25、26、27、28脚;通过利用读卡程序控制电路19中单片机U3的软件编程控制模拟开关的时序开、关状态,从而实现RFID射频信号的时序检测控制,实现了用一块读卡芯片完成16路RFID的检测任务。
所述的LED定位指示电路22是LED发光管D1-D16的正极接3.3V电源,负极分别接电阻R22-R37;电阻R22-R29的另一端分别接集成电路U11的9、8、7、6、5、4、3、2、1、15脚;电阻R30-R37的另一端分别接集成电路U12的9、8、7、6、5、4、3、2、1、15脚;集成电路U11、U12的10、11、12脚连接读卡程序控制电路的单片机U3的28、27、26脚;集成电路U11的9脚连接多路分时开关电路21的集成电路U5的14脚;集成电路U11的14脚连接集成电路U12的9脚;集成电路U11、U12的16脚接3.3V电源,集成电路U11、U12的8、13脚接地。本电路LED发光管D1-D16的正极接3.3V电源,负极经电阻R22-R37分别连接时序开关集成电路U11、U12的9、8、7、6、5、4、3、2、1、15脚,LED发光管D1-D16的安装位置分别对应多路分时开关电路21中的射频天线T1-T16;集成电路U11、U12的10、11、12脚为时序信号的输入控制端,分别连接读卡程序控制电路19中单片机U3的28、27、26脚;通过利用读卡程序控制电路19中单片机U3的软件编程,控制LED发光管D1-D16的亮灭,LED发光管D1-D16的亮灭时序与多路分时开关电路21中的模拟开关通断时序同步,从而实现LED的精准定位指示。
参照图5,所述的电源模块23是电源集成电路DY-1的1脚输入DC12V电压;2脚接地;3脚输出DC3.3V电压;4脚输出DC5V电压。
本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单片机U1为STM32F103VCT6,单片机U3为STM32F103V8T6,集成电路U2为ISO3082DWR,集成电路U4为FMRC522,集成电路U5、U6、U11、U12为74HC595D,集成电路U7、U8、U9、U10为74HC6066。

Claims (9)

1.一种抵质押品档案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服务器、封装系统、交接系统和库管系统,其中:
所述的封装系统包括客户端计算机、高拍仪、封装区读卡器以及贴有RFID标签的档案袋,高拍仪将档案袋内容拍照成电子图片录入客户端计算机,封装区读卡器读取档案袋上RFID标签的地址码,在客户端计算机上与高拍仪拍照的电子图片进行绑定,并将绑定的信息通过网口传输到服务器存储,完成档案的封装绑定;
所述的交接系统包括交接区计算机、显示器、摄像机、交接区读卡器、身份证读卡器、指纹识别仪、人脸识别仪,交接区读卡器用于读取RFID标签的地址码进入交接区计算机,并从服务器中调取保存在该地址码的原始照片内容在显示器上显示,与原始档案进行比对,比对成功,贴有该RFID标签的档案袋进入库管系统;档案出库的交接,比对过程同上;摄像机用于录制比对过程视频信息并通过交接区计算机存入服务器;交接区计算机通过交接区读卡器,将RFID标签的地址码与库管系统内智能保管柜检测装置中指定存放对应射频天线的位置信息进行绑定,并将绑定的信息通过交接区计算机的网口录入服务器;用于识别操作人员身份的人脸识别仪、指纹识别仪和身份证读卡器分别连接交接区计算机,将人员身份信息记录到交接区计算机;
所述的库管系统是由网口485转换器和多个智能保管柜组成,智能保管柜通过网口485转换器连接服务器;每个智能保管柜内设置有电源模块、485通讯电路、系统程序控制电路、电控锁控制电路以及多个单元组件,系统程序控制电路分别与电控锁控制电路、485通讯电路互连,485通讯电路与网口485转换器连接,多个单元组件通过TTL总线串接,每个单元组件是读卡程序控制电路分别与RFID读卡电路、多路分时开关电路和LED定位指示电路组成,电源模块用于给本系统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抵质押品档案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系统程序控制电路是单片机U1的54脚、55脚、56脚分别连接485通讯电路中集成电路U2的4脚、6脚和3脚;单片机U1的98脚、96脚、93脚、91脚、89脚、87脚分别连接电控锁控制电路中的电阻R7、R8、R9、R10、R11和R12;单片机U1的6脚、28脚、50脚、75脚和100脚接3.3V电源;单片机U1的19脚、27脚、49脚、74脚和99脚接地;单片机U1的12脚接晶体Y1及电容C1的公共端,13脚接晶体Y1及电容C2的公共端,14脚接电阻R13和电容C3的公共端,电阻R13另一端接3.3V电源,电容C1、C2、C3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1的34脚、35脚、36脚、37脚、38脚、39脚、40脚、41脚分别接地址码开关K7的一端,地址码开关K7的另一端接地;接线端子P7是编程输入接口,其2脚、3脚分别连接单片机U1的68脚、69脚,1脚接3.3V电源,4脚接地;接线端子P8是TTL通讯接口,其1脚、2脚分别接单片机U1的72脚、76脚,3脚接地,另一端连接多路分时控制电路中的TTL通讯接口;单片机U1的97脚、95脚、92脚、90脚、88脚、86脚分别与接线端子P10连接,接线端子P10与电控锁控制电路的接线端子P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抵质押品档案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485通讯电路是集成电路U2的1脚连接电阻R14、R15的公共端,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4、集成电路U2的3脚公共端,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5、单片机U2的6脚公共端,电容C4、C5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6的一端连接集成电路U2的4、5脚,另一端接地;集成电路U2的16脚和电容C7的一端接3.3V电源,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集成电路U2的2、7、8、15、9、10脚接地;接线端子P9是485通讯接口,一端的1脚、2脚分别连接集成电路U2的12、13脚,另一端连接网口485转换器的485通讯接口,3脚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抵质押品档案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控锁控制电路中电阻R7、R8、R9、R10、R11、R12分别连接光耦G1、G2、G3、G4、G5、G6发射管的负极,光耦G1、G2、G3、G4、G5、G6发射管的正极接5V电源;光耦G1、G2、G3、G4、G5、G6接收管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1、R2、R3、R4、R5、R6的一端,电阻R1、R2、R3、R4、R5、R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1、Q2、Q3、Q4、Q5、Q6的基极,三极管Q1、Q2、Q3、Q4、Q5、Q6的发射极接5V电源,三极管Q1、Q2、Q3、Q4、Q5、Q6的集电极分别接继电器J1、J2、J3、J4、J5、J6的线圈端,继电器J1、J2、J3、J4、J5、J6的线圈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17-D21分别并接在继电器J1、J2、J3、J4、J5、J6的线圈两端,二极管D17-D21的负极端接地;继电器J1、J2、J3、J4、J5、J6的开关端分别连接接线端子P1、P2、P3、P4、P5、P6,接线端子P1、P2、P3、P4、P5、P6连接电控锁;电控锁检测开关K1、K2、K3、K4、K5、K6分别与接线端子P11连接,接线端子P11连接程序控制电路中的接线端子P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抵质押品档案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读卡程序控制电路是单片机U3的11、12、13、15脚分别与RFID读卡电路中的读卡芯片U4的24、6、31、29脚连接,25、26、27、28脚分别与多路分时开关电路中的集成电路U5的14、12、11、10脚连接,9、24、36、48脚接3.3V电源,8、23、47脚接地,30、31脚接接线端子P12的2、1脚,接线端子P12的3脚接地,接线端子P12是TTL输入接口;接线端子P14是TTL输出接口,接线端子P14的2、1脚分别接单片机U3的21、22脚,3脚接地;接线端子P13是编程输入接口,接线端子P13的4、3脚分别接单片机U3的34、37脚,2脚接地,1脚接3.3V电源;电阻R17的一端接单片机U3的44脚,另一端接地;电阻R18的一端接单片机U3的7脚,另一端接3.3V电源;电容C10一端接单片机U3的7脚,另一端接地;单片机U3的5脚接接晶振Y2、电容C8的公共端,6脚接晶体Y2、电容C9的公共端,电容C8、C9的另一端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抵质押品档案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RFID读卡电路是集成电路U4的15、3、2、12脚接3.3V电源和电容C11一端,电容C11另一端接地;集成电路U4的1、4、5、10、18脚接地;电阻R19一端接3.3V电源,另一端接集成电路U4的6脚;电感L1一端接集成电路U4的11脚,另一端接电容C13、C16、C12的公共端,电容C12与C14的公共端与多路分时开关电路中的集成电路U8的8脚连接;电容C16另一端与电阻R20连接,电阻R20的另一端与电阻R21、集成电路U4的17脚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与电容C19、集成电路U4的16脚连接;电容C13的另一端与电容C17、C14、C15及集成电路U4的14脚连接并接地;电容C15的另一端与电容C18及多路分时开关电路中射频天线T1-T16连接;电感L2一端接集成电路U4的13脚,另一端与接电容C17、C18连接;集成电路U4的21脚接晶振Y3、电容C20的公共端,22脚接晶振Y3、电容C21的公共端,电容C19、C20、C21的公共端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抵质押品档案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多路分时开关电路是集成电路U5的15、1、2、3脚分别连接集成电路U7的13、5、6、12脚,4、5、6、7脚分别连接集成电路U8的13、5、6、12脚,8、13脚接地,16脚接3.3V电源,9脚接集成电路U6的14脚;集成电路U6的15、1、2、3脚分别连接集成电路U9的13、5、6、12脚,4、5、6、7脚分别连接集成电路U10的13、5、6、12脚,8、13脚接地,16脚接3.3V电源;集成电路U7的2、3、9、10脚分别连接射频天线T1、T2、T3、T4的一端,1、4、8、11脚短接后与集成电路U8、U9、U10的1、4、8、11脚,集成电路U7、U8、U9、U10的7脚接地,集成电路U7、U8、U9、U10的14脚接3.3V电源;集成电路U8的2、3、9、10脚分别连接射频天线T5、T6、T7、T8的一端;集成电路U9的2、3、9、10脚分别接射频天线T9、T10、T11、T12的一端;集成电路U10的2、3、9、10脚分别连接射频天线T13、T14、T15、T16的一端;射频天线T1-T16的另一端连接RFID读卡电路中的电容C18、C15的公共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抵质押品档案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LED定位指示电路是LED发光管D1-D16的正极接3.3V电源,负极分别接电阻R22-R37;电阻R22-R29的另一端分别接集成电路U11的9、8、7、6、5、4、3、2、1、15脚;电阻R30-R37的另一端分别接集成电路U12的9、8、7、6、5、4、3、2、1、15脚;集成电路U11、U12的10、11、12脚连接读卡程序控制电路的单片机U3的28、27、26脚;集成电路U11的9脚连接多路分时开关电路21的集成电路U5的14脚;集成电路U11的14脚连接集成电路U12的9脚;集成电路U11、U12的16脚接3.3V电源,集成电路U11、U12的8、13脚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抵质押品档案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源模块是电源集成电路DY-1的1脚输入DC12V电压;2脚接地;3脚输出DC3.3V电压;4脚输出DC5V电压。
CN201920342397.0U 2019-03-19 2019-03-19 一种抵质押品档案智能管理系统 Active CN2094177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42397.0U CN209417772U (zh) 2019-03-19 2019-03-19 一种抵质押品档案智能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42397.0U CN209417772U (zh) 2019-03-19 2019-03-19 一种抵质押品档案智能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17772U true CN209417772U (zh) 2019-09-20

Family

ID=67945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42397.0U Active CN209417772U (zh) 2019-03-19 2019-03-19 一种抵质押品档案智能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177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6073A (zh) * 2019-03-19 2019-05-28 山东海日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抵质押品档案智能管理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6073A (zh) * 2019-03-19 2019-05-28 山东海日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抵质押品档案智能管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10556A (zh) 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智能图书借还系统
CN107153858A (zh) 一种基于nfc技术的智能变电站光缆标签系统
CN105913682A (zh) 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反向寻车方法及系统
CN206757810U (zh) 智能自助图书馆系统
CN103093554A (zh) 流动图书馆系统
CN209417772U (zh) 一种抵质押品档案智能管理系统
CN105610612A (zh) 智能数字配线架系统及应用方法
CN108460896A (zh) 基于冠字信息的人民币信息采集转换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05809231B (zh) 多频多用途电子标签及其使用方法
CN209417811U (zh) 一种rfid保管柜智能控制系统
CN209417855U (zh) 一种高密集抵质押品智能保管柜
CN109816073A (zh) 一种抵质押品档案智能管理系统
CN109832846A (zh) 一种抵质押品智能保管柜
CN206505504U (zh) 一种集成型快捷平板收银机
CN207148877U (zh) 基于rfid技术的仓库物资定位、查询与监控系统
CN101615307A (zh) 基于pic单片机的rfid门禁管理系统
CN202454000U (zh) 一种带手持分机的自助终端设备
CN103177512B (zh) 一种带手持分机的自助终端设备及其自助业务实现方法
CN102054205A (zh) 基于射频识别的监考系统及方法
CN109920115A (zh) 一种rfid保管柜智能控制系统
CN202362871U (zh) 多功能自助借还机
CN209447275U (zh) 一种书籍智能锁系统
CN203455844U (zh) 新型身份证识别装置
CN201315066Y (zh) 多频段射频识别智能读写器
CN207882978U (zh) 一种支持多种打卡方式打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