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04492U - 灶体起锅结构 - Google Patents

灶体起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04492U
CN209404492U CN201821610357.1U CN201821610357U CN209404492U CN 209404492 U CN209404492 U CN 209404492U CN 201821610357 U CN201821610357 U CN 201821610357U CN 209404492 U CN209404492 U CN 2094044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rod
stove
film
no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1035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俊
张弛
李林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ao B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ao B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ao B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ao B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1035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044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044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044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灶体起锅结构,应用于炒菜机,具体包括灶体,所述灶体包括底壁及用于环绕形成腔体的侧壁,所述腔体具有供薄膜锅置入的开口;在所述侧壁上设有起锅缺口,所述起锅缺口用于与薄膜锅的固定边沿形成供杆体置入的预留空间。在需起锅时,利用一杆体置入所述起锅缺口,因而所述杆体至少部分可与薄膜锅的固定边沿接触,利用所述杆体的接触部分即可将所述薄膜锅与所述灶体至少部分相分离,由此实现起锅,且起锅结构相对简单。

Description

灶体起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灶体起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节奏及水平的不断提高,炒菜所带来的油烟及耗时费力等问题给部分人群造成困扰,炒菜机由此应时而生。
对现有的炒菜机而言,常需要将炒锅与灶体相分离,然而,现有的起锅结构相对复杂,致使炒菜机显得笨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起锅结构相对复杂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灶体起锅结构。
本实用新型就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灶体起锅结构,应用于炒菜机,包括灶体,所述灶体包括底壁及用于环绕形成腔体的侧壁,所述腔体具有供薄膜锅置入的开口;
在所述侧壁上设有起锅缺口,所述起锅缺口用于与薄膜锅的固定边沿形成供杆体置入的预留空间。
进一步的,在所述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起锅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至少两个起锅缺口中包括分别位于同一侧壁端面位置处的两个起锅缺口。
进一步的,还包括起锅器,所述起锅器包括至少一用于置入所述预留空间的杆体。
进一步的,在所述杆体的数量大于一根,且在所述起锅缺口的数量大于一个时,所述杆体的数量与所述起锅缺口的数量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起锅器包括一手柄及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用于与各个所述杆体形成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上设有防滑凸粒。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包括握手部、连接部及设于所述握手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的弯折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握手部与所述杆体平行,且所述握手部的自由末端设有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杆体的置入方向用于薄膜锅的宽度方向平行,且所述杆体包括用于对薄膜锅施加作用力的接触杆体,所述接触杆体的长度大于薄膜锅的宽度的一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灶体起锅结构包括灶体,所述灶体包括底壁及用于环绕形成腔体的侧壁,所述腔体具有供薄膜锅置入的开口。在所述侧壁上设有起锅缺口,所述起锅缺口用于与薄膜锅的固定边沿形成供杆体置入的预留空间。在需起锅时,利用一杆体置入所述起锅缺口,因而所述杆体至少部分可与薄膜锅的固定边沿接触,利用所述杆体的接触部分即可将所述薄膜锅与所述灶体至少部分相分离,由此实现起锅,且起锅结构相对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下的灶体起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灶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起锅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灶体起锅结构的炒菜机结构示意图。
图5为利用起锅器对图4中的薄膜锅进行起锅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6为利用起锅器对图4中的薄膜锅进行起锅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下的灶体起锅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灶体起锅结构100,可具体应用于炒菜机中。灶体起锅结构100包括灶体11,所述灶体11包括底壁及用于环绕形成腔体(图未示出,腔体被薄膜锅12遮挡)的侧壁111,所述腔体具有供薄膜锅12置入的开口。在所述侧壁111上设有起锅缺口112,所述起锅缺口112用于与薄膜锅12的固定边沿形成供杆体置入的预留空间。应当理解的是,此处的固定边沿应为硬质物,以供所述杆体施力带动所述薄膜锅12与所述灶体11至少部分分离。
在需起锅时,利用一杆体置入所述起锅缺口112,因而所述杆体至少部分可与薄膜锅12的固定边沿接触,利用所述杆体的接触部分即可将所述薄膜锅12与所述灶体11至少部分相分离,由此实现起锅,结构相对简单。
应当理解的是,在所述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起锅缺口112,以利于增大可供杆体置入并接触所述薄膜锅12的固定边沿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助于利用杆体实现更稳定的起锅。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起锅缺口112的数量为两个,包括分别位于同一侧壁端面位置处的两个起锅缺口112。所述薄膜锅12的固定边沿靠设在侧壁111上,因而设置的起锅缺口112利用所述侧壁111对所述薄膜锅12的支撑作用,形成的预留空间即可供杆体置入,且杆体与所述固定边沿的底边接触。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灶体结构示意图。灶体21包括底壁和侧壁211,所述侧壁211围合即形成腔体212,以供薄膜锅置入。此处,设置在所述侧壁211上的起锅缺口21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起锅缺口213的缺口均从一侧延伸至对侧的侧壁211上,以供杆体置入并利于增大杆体与薄膜锅的固定边沿,而又设有两个位置相对的起锅缺口213,因而利于在两个起锅缺口213中均置入一杆体后,可相对稳定地将薄膜锅整体抬起,实现起锅。
进一步的,在灶体21上设有转动轴杆214,用于在外部旋转驱动力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灶体21旋转,以支持实现对置于灶体21中的薄膜锅中的食物进行加热翻炒。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起锅器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灶体起锅结构还可包括起锅器31,所述起锅器31包括至少一用于置入所述预留空间的杆体311。此处,所述起锅器31包括一手柄312及与所述手柄312固定连接的连接杆313,所述连接杆313用于与各个所述杆体311形成固定连接。
所述手柄312还可包括握手部3121、连接部3122及设于所述握手部3121与所述连接部3122之间的弯折部3123,所述连接部3122与所述连接杆313连接,以利于较好地实现对薄膜锅的稳定起锅。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312上还可设有防滑凸粒3124,以降低人手在拿取手柄312时出现打滑的可能性。更具体地,防滑凸粒3124均设置在所述握手部3121上。
进一步的,所述握手部3121与所述杆体311平行,且所述握手部3121的自由末端设有通孔3125,可方便对所述起锅器31进行悬挂。
结合图1至图3,应当理解的是,在所述杆体的数量大于一根,且在所述起锅缺口的数量大于一个时,所述杆体的数量与所述起锅缺口的数量相等。
应当理解的是,所述杆体的置入方向用于薄膜锅的宽度方向平行,且所述杆体包括用于对薄膜锅施加作用力的接触杆体,所述接触杆体的长度大于薄膜锅的宽度的一半,从而可实现将薄膜锅的至少一侧抬起,实现起锅。而为了达到更佳的起锅效果,所述杆体的数量优选两根,所述起锅缺口优选两个,且两个所述起锅缺口的缺口均从一侧延伸至对侧的侧壁上,从而供两个杆体置入,且在两个杆体的共同作用下,即可将薄膜锅整体起锅。
如图4,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灶体起锅结构的炒菜机结构示意图。炒菜机400包括灶体41及置于所述灶体41腔体中的薄膜锅42,其中,所述腔体通过灶体41的侧壁411环绕形成,在侧壁411上还设有两个起锅缺口412,且两个起锅缺口412均设于靠近所述薄膜锅42一侧的侧壁411上。
此处,所述薄膜锅42包括锅体及盖设与所述锅体上的锅盖421,形成相对密闭的空间对实现对食物的加热。所述薄膜锅42包括环绕锅体设置的固定边沿,以供薄膜锅夹紧装置43将所述固定边沿压扣在灶体41的开口壁体上,从而实现对薄膜锅42的固定。
为实现对薄膜锅42中的食物进行翻炒,炒菜机400还包括底座44及设于所述底座44上的旋转驱动装置,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架45及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架45上的第一旋转件、第二固定架46及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架46上的第二旋转件,而在所述转动轴杆对侧的所述灶体41的外壁上还可设有支撑轴杆,所述转动轴杆与所述第一旋转件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轴杆与所述第二旋转件同轴固定连接,由此实现对所述灶体旋转驱动的连接。
在需将薄膜锅42与所述灶体41分离时,可利用前述图3所示的起锅器进行起锅,具体地,将所述起锅器的杆体均置入对应的起锅缺口412中,后经起锅器的手柄抬起,即可实现薄膜锅42与所述灶体41的分离,完成起锅动作。
如图5所示,置于灶体41中的薄膜锅42在薄膜锅夹紧装置43处于非夹紧状态下,即可利用起锅器31的杆体经起锅缺口置入预留空间中,直至起锅器31的连接杆与灶体41抵接。
如图6所示,在起锅器31的杆体不能继续经起锅缺口置入所述预留空间中后,抬起起锅器31的手柄,从而使得薄膜锅42与灶体41相分离,由此实现起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灶体起锅结构,应用于炒菜机,包括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灶体包括底壁及用于环绕形成腔体的侧壁,所述腔体具有供薄膜锅置入的开口;
在所述侧壁上设有起锅缺口,所述起锅缺口用于与薄膜锅的固定边沿形成供杆体置入的预留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体起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起锅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灶体起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起锅缺口中包括分别位于同一侧壁端面位置处的两个起锅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体起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起锅器,所述起锅器包括至少一用于置入所述预留空间的杆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灶体起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杆体的数量大于一根,且在所述起锅缺口的数量大于一个时,所述杆体的数量与所述起锅缺口的数量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灶体起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锅器包括一手柄及与所述手柄固定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用于与各个所述杆体形成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灶体起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上设有防滑凸粒。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灶体起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包括握手部、连接部及设于所述握手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的弯折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杆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灶体起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手部与所述杆体平行,且所述握手部的自由末端设有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灶体起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的置入方向用于薄膜锅的宽度方向平行,且所述杆体包括用于对薄膜锅施加作用力的接触杆体,所述接触杆体的长度大于薄膜锅的宽度的一半。
CN201821610357.1U 2018-09-29 2018-09-29 灶体起锅结构 Active CN2094044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10357.1U CN209404492U (zh) 2018-09-29 2018-09-29 灶体起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10357.1U CN209404492U (zh) 2018-09-29 2018-09-29 灶体起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04492U true CN209404492U (zh) 2019-09-20

Family

ID=67931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10357.1U Active CN209404492U (zh) 2018-09-29 2018-09-29 灶体起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044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86614B (zh) 一种智能烹饪菜肴的设备
DE50303476D1 (de) Küchenmaschine
CN209404492U (zh) 灶体起锅结构
CN209500281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医药加工用炒药装置
CN107096781A (zh) 一种家用电器电饭煲的清洗装置
CN205338717U (zh) 煎烤机
CN203914493U (zh) 一种炒菜机内锅
JP2018513769A (ja) 2つ内釜を有する新規な炊飯器
CN215899462U (zh) 一种空气炸锅的发热管固定组件和空气炸锅
CN209574339U (zh) 薄膜锅夹紧装置
CN208871680U (zh) 侧翻式电磁灶
CN204862602U (zh) 一种全自动炒菜机
CN212630544U (zh) 一种无人厨房机器人用炒菜装置
CN202875072U (zh) 一种电烤炉
CN208851199U (zh) 一种锅铲装置
CN108567316B (zh) 一种具有防烫功能的炒菜机
CN108888126A (zh) 一种多层煎烤盘
CN210085257U (zh) 一种灶台灶具玻璃面板热熔折弯装置
CN218942933U (zh) 一种多功能环保安全防溅锅盖
CN208871682U (zh) 带收纳腔的侧翻式电磁灶
CN217987362U (zh) 一种双层式电烧烤炉
CN215937136U (zh) 一种吊装烤箱烘烤周转盒
CN202128340U (zh) 一种多功能电烤炉的烤盖升降导向结构
CN219353658U (zh) 一种烧烤炉用提盖缓冲装置
CN209499653U (zh) 一种清洗盖调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