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02562U - 分体式终端 - Google Patents

分体式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02562U
CN209402562U CN201920462687.9U CN201920462687U CN209402562U CN 209402562 U CN209402562 U CN 209402562U CN 201920462687 U CN201920462687 U CN 201920462687U CN 209402562 U CN209402562 U CN 2094025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seperated
charging
magnetic
magnetic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6268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冬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6268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025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025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025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分体式终端,包括:主体,与主体连接的至少一个分体;其中,主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至少一个第一磁性开关,第一磁芯开关与第一连接端一一对应设置连接;及充电电路,与第一磁性开关连接,充电电路用于提供充电信号,并在主体与分体连接时为分体充电;分体包括:第二连接端,第二磁性开关,与第二连接端对应设置连接;其中,当分体的第二连接端与主体的第一连接端一一对应磁性吸合连接时,分体的第二磁性开关与主体中处于连接状态的第一连接端对应设置的第一磁性开关均处于闭合状态,以使充电电路为与主体连接的分体充电,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控制电路、反压、浪涌等保护器件,简化了主体与分体的内的电路设计,节约了成本。

Description

分体式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分体式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终端的功能和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化,为了能够真正满足个性化定制终端的需求,目前,模块化的分体式终端已经应运而生。分体式终端,可包括主体和分体,其中,主体和分体均可包括多个功能性模块,将主体和分体拼接在一起便可以成为一个完整的终端,同时,主体和分体也可以拆开,但仍具有完整的功能。分体式终端不但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还可以对终端的部分模块进行替换或更新,大大提升了终端的性价比。
一般,当主体需要给分体充电时,主体和分体内均需要增加电子开关管进行通断控制,同时还需要增加进行反压、浪涌保护的电子电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分体式终端,可以简化主体和分体内的电路设计、节约成本。
一种分体式终端,包括:主体,以及与所述主体连接的至少一个分体;其中,
所述主体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
至少一个第一磁性开关,所述第一磁芯开关与所述第一连接端一一对应设置连接;
充电电路,与所述第一磁性开关连接,所述充电电路用于提供充电信号,并在所述主体与所述分体连接时为所述分体充电;
所述分体,包括:
第二连接端,
第二磁性开关,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对应设置连接;其中,
当所述分体的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主体的第一连接端一一对应磁性吸合连接时,所述分体的第二磁性开关与所述主体中处于连接状态的第一连接端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一磁性开关均处于闭合状态,以使所述充电电路为与所述主体连接的所述分体充电。
上述分体式终端包括主体以及与能够与该主体磁性吸合连接的至少一个分体,当分体的第二连接端分别与主体的第一连接端对应磁性吸合连接时,可以自动使设置在主体内与处于连接状态的第一连接端对应设置的第一磁性开关处于闭合状态,同时,也可以使与主体连接的分体的第二磁性开关也处于闭合状态,进而连通了主体内充电电路与分体的充电通路,可以利用主体内的充电电路为与该主体连接的分体进行充电。基于上述分体式终端,当主体为分体进行充电时,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控制电路,反压、浪涌等保护器件,简化了主体与分体的内的电路设计,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分体式终端的示意图;
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分体式终端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分体式终端中主体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分体式终端中分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电量检测电路称为第二电量检测电路,且类似地,可将第二电量检测电路称为第一电量检测电路。第一电量检测电路和第二电量检测电路两者都是电量检测电路,但其不是同一电量检测电路。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提出的分体式终端可以包括主体和分体等多个模块,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分体式终端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分体式终端中可以包括一个主体10和至少一个分体20,其中,主体10和分体20可以拼接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终端,也可以分拆开,但仍具有完整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出的分体式终端,可以使得用户根据自身需要选择终端的各个零部件,即用户可以对终端的屏幕、听筒、摄像头、接口、电池等各个模块进行个性化定制,然后把相机、电池、处理器等等零部件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终端,能够充分满足个性化的需要。同时,分体式终端还可以单独升级或修复每一个零部件,从而使得终端的性价比大幅度提升。
主体10和每个分体20都有独立的电池供电,主体10和每个分体20间均可磁性吸合连接,并由主体10给每个与主体10连接的分体20充电。同时,主体10和每个分体20间均可通过无线进行控制和数据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主体10和每个分体20都有独立的电源供电,同时可以在主体10和每个分体20上配置用于通过外部适配器为主体10和每个分体20进行充电的充电端口。其中,本申请对充电端口中端口类型不做限定,例如,可以为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10l Seri10l 20us,US20)端口、Type-C接口、30-pin接口、lightning接口等。例如,分体式终端的主体10与每个分体20均可以通过配置的充电端口与外部适配器进行连接,以接入外部适配器输出的充电电流,进而为主体10与每个分体20进行充电。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分体式终端中的主体10和每个分体20还可以通过无线充电的方式进行充电。例如,主体10和每个分体20可以通过无线充电器进行充电。
在一实施例中,若主体10与每个分体20均为与外部适配器连接,且当任意一分体20与主体10连接时,其主体10可以为与其连接的分体20进行充电。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主体10和分体20可以分别包括有多种模块,例如,主体10和分体20可以分别包括有处理器、存储器、显示器、传输模块、扬声器、传感器、电源接口以及电源等多种模块中的至少一种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于分体式终端,可根据主体10和分体20的功能,分别为主体10和分体20配置有不同的模块。例如,当分体式终端的主体10为屏幕,一个分体20为相机时,主体10中可以配置有处理器、存储器、电源接口、电源、显示器、传输模块、扬声器以及压力传感器等模块,分体20中可以配置有处理器、存储器、电源接口、电源、摄像头、闪光灯、传输模块以及光电传感器等模块。其中,主体10和分体20通过各自配置的通信模块进行无线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分体式终端可以为任何具备通信和存储功能的终端,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遥控器、个人计算机(Person10l Computer,PC)、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网络电视、可穿戴设备等终端。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一种分体式终端,包括:主体10,以及与所述主体10连接的至少一个分体20。其中,每个分体20均可与主体10进行磁性吸合连接。
主体1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110、至少一个第一磁性开关S1以及充电电路120。其中,第一连接端110和第一磁性开关S1的数量相等,第一连接端110与第一磁性开关S1一一对应设置连接。同时,可根据分体20的数量来设置第一连接端110和第一磁性开关S1的数量。充电电路120,分别与所述第一磁性开关S1连接,所述充电电路120用于提供充电信号,并在所述主体10与所述分体20连接时为与该主体10处于连接状态的所述分体20充电。
分体20包括第二连接端210和第二磁性开关S2,其中,第二磁性开关S2与所述第二连接端210对应设置连接。
主体10中的第一连接端110和分体20中的第二连接端210均包括具有所述第一极性或第二极性的磁导体,但是,所述第一连接端110与所述第二连接端210的磁导体的极性相反。例如,当第一极性可以为N极时,第二极性为S极;或,当第一极性可以为S极时,第二极性为N极。
当第一连接端110的数量为多个时,其第一连接端110包括的磁导体的极性可以相同(均为N极,或,均为S极)也可以不同(包括N极和S极)。当分体20需要与主体10进行磁性吸合连接时,可以根据分体20第二连接端210的磁导体的极性选择与之适配的第一连接端110进行连接。例如,若第二连接端210的磁导体的极性为S极时,则可选择任意一个具有N极的磁导体的第一连接端110进行连接。
例如,当第一连接端110的数量为三个时,其三个第一连接端110可分别记为110-1、110-2、110-3。当三个分体20-1、20-2、20-3需要同时与主体10的三个第一连接端(110-1、110-2、110-3)一一对应连接时,可以将其三个分体的第二连接端分别记为S2’、S2”、S2”,其中,第一连接端110-1与第二连接端S2’的磁导体的极性相反;第一连接端110-2与第二连接端S2”的磁导体的极性相反;第一连接端110-3与第二连接端S2”的磁导体的极性相反。
其中,当所述分体20的所述第二连接端210与所述主体10的第一连接端110一一对应磁性吸合连接时,所述分体20的第二磁性开关S2与所述主体10中处于连接状态的第一连接端110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一磁性开关S1均处于闭合状态,以使所述充电电路120为与所述主体10连接的所述分体20充电。
在一实施例中,当一个分体20与主体10连接时,该分体20的第二连接端210与之适配的任意一个第一连接端110磁性吸合,此时,分体20的第二磁性开关S2与目标第一磁性开关S1均处于闭合状态,以使所述充电电路120为与该分体20充电。其中,目标第一磁性开关可以理解为与第二连接端210连接的第一连接端110对应设置的第一磁性开关S1。例如,若分体20的第二连接端210与主体10的第一连接端110S2连接,其目标第一磁性开关为与第一连接端110S2对应设置的第一磁性开关S1。
在一实施例中,当多个分体20的第二连接端210分别一一对应与主体10中的多个第一连接端110吸合连接时,此时,多个分体20中的第二磁性开关S2处于闭合状态,同时,与多个处于连接状态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一磁性开关S1也处于闭合状态,继而可以基于主体10的充电电路120分别为与该主体10连接的多个分体20进行充电。
当两个分体20分别与主体10磁性吸合连接时,主体10的充电电路120可以分别为与该主体10连接的两个分体20进行充电。例如,当分体201的第二连接端210-1与主体10的第一连接端110-1磁性吸合连接时,与第一连接端210-1对应设置的第一磁性开关S1和分体20的第二磁性开关S2均处于闭合状态,同时,当分体20-2的第二连接端S2”与主体10的第一连接端110-2磁性吸合连接时,与第一连接端110-2对应设置的第一磁性开关S1和分体202的第二磁性开关S2均处于闭合状态,此时,基于主体10的充电电路120,通过处于闭合状态的第一磁性开关S1、第二磁性开关S2能够为分体201充电,同时,基于主体10的充电电路120,通过处于闭合状态的第一磁性开关S1、第二磁性开关S2能够为分体202充电。
上述分体式终端包括主体10以及与能够与该主体10磁性吸合连接的至少一个分体20,当至少一个分体20的第二连接端210分别与主体10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110磁性吸合连接时,可以自动使设置在主体10内与处于连接状态的第一连接端110对应设置的第一磁性开关S1处于闭合状态,同时,也可以使与主体10连接的至少一个分体20的第二磁性开关S2也处于闭合状态,进而连通了主体10内充电电路120与分体20的充电通路,可以利用主体10内的充电电路120为与该主体10连接的至少一个分体20进行充电。基于上述分体式终端,当主体10为分体20进行充电时,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控制电路,反压、浪涌等保护器件,简化了主体10与分体20的内的电路设计,节约了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110和第二连接端210均包括具有第一极性或第二极性的磁导体。其中磁导体可以为铝镍钴磁体、稀土类磁铁、硬铁氧体磁铁等。磁导体的形状可以为圆柱形、长方形、环形和蝶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磁导体的组成成分以及形状不做进一步的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主体10上的第一连接端110与能够与第一连接端110连接的第二连接端210的极性相反。例如,第一连接端110上设有具有所述第一极性的第一吸合触点,所述第二连接端210上设有具有所述第二极性的第二吸合触点。或,所述第一连接端110上设有具有所述第二极性的第一吸合触点,所述第二连接端210上设有具有所述第一极性的第二吸合触点。其中,第一吸合触点和第二吸合触点的形状、数量不仅进一步的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设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开关S1与所述第二磁性开关S2均为干簧管。其中,干簧管通常由两个软磁性材料做成的、无磁时断开的金属簧片触点,有的还有第三个作为常闭触点的簧片。这些簧片触点被封装在充有惰性气体(如氮、氦等)或真空的玻璃管里,玻璃管内平行封装的簧片端部重叠,并留有一定间隙或相互接触以构成开关的常开或常闭触点。
其中,当所述第一连接端110与所述第二连接端210磁性吸合连接时,所述第一磁性开关S1与所述第二磁性开关S2均处于闭合状态;当所述第一连接端110与所述第二连接端210分离时,所述第一磁性开关S1与所述第二磁性开关S2均处于断开状态。也即,当本体的第一连接端110与分体20的第二连接端210未接触处于分离状态时,其第一连接端110的磁导体和第二连接端210的磁导体的磁场会使第一磁性开关S1、第二磁性开关S2断开,当本体的第一连接端110与分体20的第二连接端210吸合连接时,第一连接端110的磁导体和第二连接端210的磁导体抵消的磁力会使第一磁性开关S1、第二磁性开关S2处于闭合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端110与第一磁性开关S1对应设置,第二连接端210与第二磁性开关S2对应设置。具体,可以通过仿真,选择具有不同磁力的磁导体的第一连接端110,以及设计第一连接端110与第一磁性开关S1的相对位置,能够使第一磁性开关S1在其闭合(吸合)和断开(释放)时作用于该第一磁性开关S1的磁场强度。相应的,可以通过仿真,选择具有不同磁力的磁导体的第二连接端210,以及设计第二连接端210与第二磁性开关S2的相对位置,能够使第二磁性开关S2在其闭合(吸合)和断开(释放)时作用于该第一磁性开关S1的磁场强度。
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10还包括第一电量检测电路130和主控器140。其中,
第一电量检测电路130,用于检测所述主体10的第一电量信息。其中,第一电量信息也可以理解为剩余电量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获取主体10中电池单元的第一电量信息。第一电量信息可指电池单元内的可用电量占标称容量的比例,第一电量信息也即反映的是电池的荷电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量检测电路130可以包括电量计(coulom20counter),电量计是根据法拉第定律,用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的量可以精确计算出通过电路的电量的装置,可基于电量计获取主体10中电池单元的当前的电量信息。该电量计可以设置在电池单元的外部,也可以内置在该电池单元的内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电量计的设置位置不做进一步的限定。
可选的,第一电量检测电路130还可用于检测主体10中电池单元的电压信号和/或电流信号,并将获取的电压信号和/或电流信号输出至主控器140,由主控器140根据该电池单元的类型、容量等信息获取电池单元的当前的电量信息。
主控器140,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量检测模块、充电电路120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量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电量信息调节所述充电电路120输出的所述充电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信号为电流信号;在主控器140中预先存储有预设阈值,主控器140根据接收的第一电量信息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当所述第一电量信息高于预设阈值时,主控器140可调高充电电路120的充电电流,并根据该调节后的充电电流采用恒流模式为分体20进行充电;当所述第一电量信息低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主控器140可降低充电电路120的充电电流,并根据该调节后的充电电流采用恒流模式为分体20进行充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10还包括温度检测电路150,所述温度检测电路150与充电主控器140连接,该温度检测电路150用于检测该充电电路120的温度信息。温度检测电路150可设置在充电电路120上或设置在充电电路120附近。在一个实施例中,温度检测电路150可为热敏电阻、热电偶、铂电阻和温度IC等温度传感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温度检测电路150的类型不做进一步的限定。
主控器140会根据接收到的温度信息计算在预设时间段内的温度变化量,并根据该温度变化量反馈调节充电电路120的充电电流。例如,当温度变化量高于预设变化量时,主控器140会降低调节充电电路120的充电电流,以使温度信息保持在预设范围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10还包括用于与所述分体20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一通信模块160。
分体20还包括用于与所述主体10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二通信模块220。其中,第一通信模块160和第二通信模块220可以为蓝牙模块、WiFi模块、NFC近场通信模块或其他满足无线通信协议的无线通信模块。
所述分体20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分体20第二电量信息的第二电量检测电路230。例如,电量检测电路可包括电量计,用于检测分体20的第二电量信息。第二电量信息也可以理解为分体20中电池单元的的剩余电量信息。同时,第二电量信息中还携带该分体20的身份标识,其中,身份标识具有唯一性。
当分体20中的第二电量检测电路230获取第二电量信息时,可以进行无线通信以传输至主体10。其中,主体10的所述第一通信模块160接收每个所述分体20的第二电量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控器140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160连接,所述主控器140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通信模块160接收的与主体10磁性吸合连接的每个所述分体20的所述第二电量信息,并根据接收的第二电量信息为每个所述分体20分配目标充电电流,以控制所述充电电路120按照所述目标充电电流为与主体10练级的每个分体20进行充电。
具体的,当主体10与多个分体20磁性吸合连接时,主控器140可获取与该主体10连接的每个所述分体20的所述第二电量信息。主控器140可以根据获取的各个分体20的第二电量信息获取各个分体20的电量参数比例。其中,电量参数比例可以表征各个分体20对应的第二电量信息的比例参数。例如,分体201的第二电量信息为20;分体202的第二电量信息为30;分体203的第二电量信息为50,则分体201的第电量参数比例为20%;分体202的电量参数比例为30%;分体203的电量参数比例为50%。
主控器140可以根据电量参数比例为各个分体20分配目标充电电流。其中分配的目标充电电流与电量参数比例成反比。同时,各个分体20分配的目标充电电流之和小于或等于充电电路120的充电电流。主控器140可以根据各个分体20分配的目标充电电流控制充电电路120为各个分体20进行充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10还包括转换电路170,所述转换电路170分别与所述充电电路120、第一磁性开关S1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充电电路120输出的充电信号,并将所述充电信号转换为适用于为所述分体20进行充电的充电信号。例如,该转换电路170可以为升压电路,用于对主体10的充电电路120输出的充电电压进行升压处理后,并根据升压处理后的充电电压和目标充电电流为分体20进行充电。
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磁性开关S1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主体10内还设有屏蔽部件(图中未示),所述屏蔽部件设置在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磁性开关S1之间,用于屏蔽外界干扰所述第一磁性开关S1的磁场。其中,该屏蔽部件可以为导磁率高的材料制备而成,例如硅钢、坡莫合金等。通过设置该屏蔽部件可以避免多个第一磁性开关S1同时使用时的磁场干扰。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合理的设置相邻两个第一磁性开关S1的距离,以避免多个第一磁性开关S1同时使用时的磁场干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分体式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以及与所述主体连接的至少一个分体;其中,
所述主体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
至少一个第一磁性开关,所述第一磁芯开关与所述第一连接端一一对应设置连接;
充电电路,与所述第一磁性开关连接,所述充电电路用于提供充电信号,并在所述主体与所述分体连接时为所述分体充电;
所述分体,包括:
第二连接端,
第二磁性开关,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对应设置连接;其中,
当所述分体的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主体的第一连接端一一对应磁性吸合连接时,所述分体的第二磁性开关与所述主体中处于连接状态的第一连接端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一磁性开关均处于闭合状态,以使所述充电电路为与所述主体连接的所述分体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开关与所述第二磁性开关均为干簧管;其中,
当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分离时,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一磁性开关、所述第二磁性开关均处于断开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上均包括具有所述第一极性或第二极性的磁导体,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磁导体的极性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还包括:
第一电量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主体的第一电量信息;
主控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量检测模块、充电电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量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电量信息调节所述充电电路输出的所述充电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体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信号为电流信号;其中,
当所述第一电量信息高于预设阈值时,调高所述充电电流;
当所述第一电量信息低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降低所述充电电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体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还包括温度检测电路,所述温度检测电路与所述主控器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充电电路的温度信息,所述主控器还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信息,并获取在预设时间段内所述温度信息的变化量,并根据所述变化量反馈调节所述充电电路的充电电流,以使所述温度信息保持在预设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体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还与每个所述分体进行无线通信;
所述分体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分体第二电量信息的第二电量检测电路;其中,
所述主体还用于接收与所述主体磁性吸合连接的每个所述分体的第二电量信息,所述第二电量信息携带所述分体的身份标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体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器还用于根据接收的与所述主体磁性吸合连接的每个所述分体的第二电量信息为每个所述分体分配目标充电电流,以控制所述充电电路为按照所述目标充电电流为所述分体进行充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还包括转换电路,所述转换电路分别与所述充电电路、第一磁性开关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充电电路输出的充电信号,并将所述充电信号转换为适用于为所述分体进行充电的充电电压。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分体式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磁性开关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主体内还设有屏蔽部件,所述屏蔽部件设置在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磁性开关之间,用于屏蔽外界干扰所述第一磁性开关的磁场。
CN201920462687.9U 2019-04-08 2019-04-08 分体式终端 Active CN2094025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62687.9U CN209402562U (zh) 2019-04-08 2019-04-08 分体式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62687.9U CN209402562U (zh) 2019-04-08 2019-04-08 分体式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02562U true CN209402562U (zh) 2019-09-17

Family

ID=67900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62687.9U Active CN209402562U (zh) 2019-04-08 2019-04-08 分体式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0256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7512A (zh) * 2020-08-06 2020-11-24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连接器、移动终端及电子装置
CN112987017A (zh) * 2019-11-29 2021-06-18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超声成像系统及其掉电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7017A (zh) * 2019-11-29 2021-06-18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超声成像系统及其掉电控制方法
CN112987017B (zh) * 2019-11-29 2024-04-19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超声成像系统及其掉电控制方法
CN111987512A (zh) * 2020-08-06 2020-11-24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连接器、移动终端及电子装置
CN111987512B (zh) * 2020-08-06 2022-06-10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连接器、移动终端及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6871B (zh) 耳机充电盒、tws耳机、工作状态切换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3765729B (zh) 电力中继器
CN202334469U (zh) 近场通讯与无线充电共享感应模块的选择电路
CN102694424B (zh) 无线电力传输组件的电力控制方法及无线电力传输组件
CN105990885B (zh) 电源输入电路
CN209402562U (zh) 分体式终端
CN105048524B (zh) 无线电源接收电路、充电系统以及充电控制方法
CN106451669A (zh) 快速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多电芯电池和移动终端
CN102694425A (zh) 无线电力接收装置及其电力控制方法
CN106058961B (zh) 一种可充电电池、充电管理电路、电子设备及充电器
CN211981536U (zh) 一种开合盖控制的耳机充电盒
CN207518328U (zh) 一种终端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CN110707782B (zh) 充电控制电路、充电通信电路、电子设备及充电控制方法
CN207304096U (zh) 电子烟无线充电装置及电子烟系统
CN204068351U (zh) 一种电子设备充电板及电子设备
CN109450035B (zh) 一种用于充电底座的自保护电路及充电底座
CN208369270U (zh) 线圈模组充电电路、两组线圈模组充电电路和充电器
KR101926809B1 (ko) 어댑터와 보조 배터리가 분리 가능한 유무선 충전기
CN207968084U (zh) 一种智能设备
CN107947306B (zh) 一种无线快速充电系统与方法
CN207518336U (zh) 一种无线充电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
CN204103519U (zh) 具有近场通讯功能的无线充电装置
CN113242483B (zh) 充电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充电盒和电子系统
CN107889012A (zh) 可为可穿戴设备充电的无线耳机
CN102856947B (zh) 无接点和接点兼用充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