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01466U - 一种线圈模组复合应用屏蔽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圈模组复合应用屏蔽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01466U
CN209401466U CN201821050139.7U CN201821050139U CN209401466U CN 209401466 U CN209401466 U CN 209401466U CN 201821050139 U CN201821050139 U CN 201821050139U CN 209401466 U CN209401466 U CN 2094014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ld group
magnetic
coil mould
lamination
group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5013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庆文
徐可心
林涛
吴长和
王劲
胡会新
马飞
师海涛
霍云芳
钱江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neprinting Sinta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lue Pei Ray (shangh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lue Pei Ray (shangh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lue Pei Ray (shangh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5013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014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014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014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圈模组复合应用屏蔽片,将经过图形化处理或者上面单层图形化处理的软磁材料带材叠层形成的第一导磁层;其后贴合由树脂粘结剂和磁性粉体混合物形成的磁片,形成第二到导磁层;再贴合散热片最终形成屏蔽片,最后形状化贴合形成线圈模组。本实用新型工艺简单可行,集成自动化程度高,制作的屏蔽片厚度薄、屏蔽能力好、充电效率高、温升小、更适用于NFC复合功能模组线圈,材料磁性参数可控制,屏蔽片表面处理形状均匀提高产品稳定性且大大节省了工序和材料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线圈模组复合应用屏蔽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圈模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圈模组复合应用屏蔽片。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英文名称为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又称为感应充电、非接触式充电,是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产生的一种新型充电技术。无线充电技术利用近场感应,由无线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需充电设备,该设备使用接受到的能量对电池进行充电,且为设备本身的运作提供能量。无线充电过程中会产生交变电磁场,而当交变电磁场遇到金属,会产生电子涡流,在金属上产生热能,造成传输效率较低,电能浪费,如果充电电池内部金属板受到该磁场的影响,产生的涡流损耗会引起电池发烫,引起爆炸或火灾不安全,而且该磁场会干扰周围器件,影响整个充电器的正常工作。因此在技术层面上必须采用屏蔽材料或者吸波材料,来阻挡磁力线外泄,来保障整个充电系统的安全高效的工作。
目前市场中基本都采用非晶或者纳米晶屏蔽片,通过非晶叠片、滚压破碎、热处理工艺、蚀刻工艺,激光切割工艺等压合时使胶填满碎片的间隙等方式提高充电效率。但这些工艺仍存在污染环境严重不利于环保,性能一致性差,充电效率较低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圈模组复合应用屏蔽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可降低涡流损耗,提高充电效率,且工艺简单绿色环保。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线圈模组复合应用屏蔽片,包括第一导磁层,所述第一导磁层由一个经过热处理的软磁材料带材与叠层胶体叠合的单面裸露软磁带材或单面裸露软磁带材通过叠层胶体叠层热处理的软磁材料带材后,经过图形化处理而成。
所述经过图形化处理的软磁材料带材的表面具有均匀有序纵向和横向纹路或与带材方向成一定角度的纹路形成的图形;所述纹路的缝隙处填充有胶体。
所述线圈模组复合应用屏蔽片还包括第二导磁层,所述第二导磁层和所述第一导磁层的顶部贴合在一起,所述第二导磁层为由磁性粉体和树脂粘结剂加工形成的磁片。
所述线圈模组复合应用屏蔽片还包括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与所述第一导磁层的底层贴合在一起。
所述线圈模组复合应用屏蔽片的所述叠层最底层的软磁材料带材未与叠层胶体贴合的一面设置有保护膜。
优选的,所述树脂粘结剂由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氨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等其中一种或者多种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和酒精等溶剂中而形成。
一种线圈模组复合应用屏蔽片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热处理:将分切绕制好的软磁材料带材放置在加磁场或者未加磁场热处理炉内进行热处理;
b)复合叠层:首先,将一经过热处理后的软磁材料带材通过卷式贴合将叠层胶体粘贴在软磁材料带材的一面,其另一面裸露形成单面裸露软磁带材叠层;然后,将上述裸露的一面贴合叠层胶体,叠层胶体的另一侧粘贴层再粘贴另外一层经过热处理后的软磁材料带材,通过重复叠层胶体粘贴软磁材料带材的动作形成两层及以上的叠层;
c)图形化处理:将步骤b)中的单层或两层及以上的叠层进行表面图形处理后,即得第一导磁层;
d)制备第二导磁层:取磁性粉体与树脂粘结剂混合制浆,涂覆压制成EMI 吸波材后切成磁片,即为第二导磁层;
e)将所述第一导磁层顶部与第二导磁层贴合在一起形成复合导磁层;
f)将步骤c)中的第一导磁层与散热片贴合制成屏蔽片,或者将步骤e)中的复合导磁层制成屏蔽片,或者将步骤c)中的第一导磁层制成屏蔽片。
所述步骤b)中的图形化处理包括,通过线条与带材接触并对其加压,在带材表面形成均匀有序纵向和横向纹路或者与带材方向成一定角度的单向或者交叉纹路,再通过点接触在其形成的纹路中间或者有纹路组成的图形顶点或图形内部形成炸点,使所述纹路裂缝处的缝隙增大,将胶体填充在缝隙处。
所述步骤d)具体为,在容器中放入3种不同直径的钢珠或者氧化锆珠子和一定配比的酒精,使磁性颗粒球磨或者研磨一定的时间,达到需求磁性粉体的粒径和形状后,粉体烘干备用,再将按一定配比溶剂和树脂溶解形成所需树脂粘结剂,再将树脂粘结剂和磁性粉体混合均匀形成浆料后,通过涂覆、烘干,形成卷式吸波材,通过层压形成不同厚度的EMI吸波材,冲切成型,形成第二导磁层。
优选的,所述形成均匀有序纵向和横向纹路或与带材方向成一定角度的纹路形成的图形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或菱形。
所述图形尺寸为0.1mm-3mm;所述线条与带材接触位置尺寸为30um- 0.8mm;所述缝隙宽度为5um-35um。
优选的,所述图形尺寸为0.4m-2mm;所述缝隙宽度为15um-35um。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创新的表面图形处理工艺,使得屏蔽片的第一导磁层,电磁性能磁导率相对平均,磁损较小,品质因数较高,形纹路状大小均匀,缝隙大小一致性好,胶体填充性好,表面阻抗变大涡流损耗小,介电性能稳定;
2、本实用新型通过贴合由树脂粘结剂和磁性粉体混合物形成的磁片EMI吸波材降低其损耗形成磁性参数优良的屏蔽片,使得充电效率得提高和NFC(近场通讯技术)工作频率稳定工作能量损耗小,且屏蔽片稳定性好;
3、本实用新型的生产工艺绿色环保,自动化程度高,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屏蔽片1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线圈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3(1)-图3(6)为由线和点接触组成不同图形的示意图。
图4a-5a为本实用新型表面图形处理设备。
图4b-5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线条图形轴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炸点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导磁层剖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说明
1、图形化装置 2、离型保护膜 3、双面胶 4、线条图形轴 5、点图形轴 6、传动辊轮8、线圈铜 9、热压胶 10、无基材双面胶 11、第一导磁层 12、第二导磁层 13、散热片 14、基材 15、铜线连接孔 16、PET 17、双面胶 18、图形片 19、叠层胶体 20、保护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详细介绍一种线圈模组复合应用屏蔽片的制备工艺。
步骤一,在准备好软磁材料和相关生产设备后,将软磁材料的分切绕制,将软磁材料带材分切设定宽度,再按照工艺要求绕制规定的内外径。
步骤二,进行热处理。将分切绕制好的软磁材料带材放置在加磁场或者未加磁场热处理炉内进行热处理(非晶温度为380-475℃纳米晶温度为480-570 ℃)。
步骤三,复合叠层。首先,将一经过热处理后的软磁材料带材通过卷式贴合将叠层胶体粘贴在软磁材料带材的一面,其另一面裸露形成单面裸露软磁带材叠层;然后,将上述裸露的一面贴合叠层胶体,叠层胶体的另一侧粘贴层再粘贴另外一层经过热处理后的软磁材料带材,通过重复叠层胶体粘贴软磁材料带材的动作形成两层及以上的叠层;
步骤四,图形化处理。将步骤三中的单层或两层及以上的叠层进行表面图形处理后,即得第一导磁层;所述叠层数量为2-12层。
对软磁带材表面处理,为得到屏蔽片的磁导率相对平均,磁损较小,品质因数高,形状大小均匀,缝隙大小一致性好,胶体填充性好,电阻率大,涡流损耗小,在一定频率下介电性能稳定,使得充电效率得提高和NFC(近场通讯技术)工作频率稳定工作能量损耗小。表面图形化装置制备屏蔽层,通过选择不同线凸起的宽度和分布方向,获得一定的缝隙尺寸、均匀规则或不规则的碎片图形形状,再同时通过点接触在其形成的纹路中间或者有纹路组成的图形顶点或图形内部,通过胶体填充碎片缝隙处成功率高,增加电阻率,减小涡流损耗从而进一步提高充电效率和大功率下的屏蔽作用。其中,图3(1)-图3(6)为由线和点接触组成不同图形的示意图。
具体的,参考图4-5,软磁带材一面采用离型膜保护,离型膜上面为表面图形化装置1,给定表面图形化装置气压值,通过线条图形轴4或线条图形轴5与带材接触形成不同形状和方向的纹路,图4b及5b为线条图形轴的剖视图,由线条4-1及线条4-2和线条5-1及线条5-2不同角度的线条形成不同图形,且通过点图形轴与带材接触并对由线条周形成的图形在线条交点处或者由线条组成的图形中间处形成炸点,图6为炸点放大图,再通过传送辊轮6传输(此辊轮为聚氨酯与金属混合制品),形成屏蔽层。可将第一导磁层形成如图2所述的屏蔽片。
所述裂缝处缝隙的宽度为5um-35um,优选为15um-35um。
所述图形尺寸为0.1mm-3mm,优选为0.4mm-2mm。
优选的,在步骤三与步骤四之间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最底层的软磁材料带材未贴合叠层胶体的一面粘粘保护膜。
步骤五,制备第二导磁层。首先通过行星球磨机或者研磨机对铁硅铝、铁硅铬等磁性粉体进行颗粒分粉碎,将粉体放入指定的罐子或者缸中,并且放入3 种不同直径的钢珠或者氧化锆珠子和一定配比的酒精,进行球磨或者研磨一定的时间,达到所需磁性粉体的粒径和形状的即可。其后,将上述粉碎后的粉体烘干备用,再按一定配比溶剂和树脂溶解形成所需树脂粘结剂。将所述树脂粘结剂和粉体混合(配比1:12),使粉体均匀分散在树脂粘结剂中形成浆料,再通过涂覆、烘干(温度为50-150℃),形成卷式吸波材,再通过层压(热压和冷压) 形成不同厚度的EMI吸波材,冲切成型,形成如图7所示的第二导磁层。
所述树脂粘结剂和磁性粉体混合物形成的磁片的厚度为20um-0.2mm,优选为30um-200um。
步骤六,将所述第一导磁层顶部与第二导磁层贴合在一起形成复合导磁层,制成屏蔽片。
通过大量实验对无线充电效率的测试和对NFC工作频率组件测试,发现表面图形处理得到的对应其形状、大小、缝隙的尺寸,图形均匀度等,可以影响涡流损耗及一定频率下的复合材料(叠层,层间胶和软磁材料碎片组成的)介电性能,进而提高充电效率和NFC(近场通讯技术)工作频率稳定性。同时发现不同形状表面处理后的磁性碎片对隔磁片性能的影响不同,在无线充电方面和NFC 应用,本工艺制备的处理后表面不同形状大小和缝隙大小对磁导率、涡流损耗、层间复合材料一定频率下的介电性能,都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如果处理表面形状尺寸大,会造成隔磁片局部电阻率变小,使涡流损耗变大,如果缝隙尺寸过小叠层间的胶体不能或者很少填充到缝隙里,这样周边同样形状的小片边缘很容易连接在一起,造成隔磁片大部分区域电阻率变小,使涡流损耗变大,缝隙尺寸过大隔磁片叠层之间会有漏磁现象,磁力线会打在电池金属板产生涡流,造成能量的损失影响组件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一种线圈模组复合应用屏蔽片制备工艺,可以获得至少2种结构屏蔽片,当屏蔽片全部为第一导磁层结构,为单层或多层软磁带材叠加形成的屏蔽片1,最底层的软磁材料带材未与叠层胶体贴合的一面设置有保护膜,如图1所示。屏蔽片1具有优良的电磁波屏蔽功能。叠层时胶体会进入和填满缝隙,这样可以保证磁片间的绝缘度,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和避免缝隙处材料的氧化和磁性能的老化,并保证结构性能的稳定。另一种屏蔽片2 为第一导磁层和第二导磁层组成。
当屏蔽片全部为第一导磁层组成时:
如表1所示,本实用新型通过缝隙尺寸和图形大小的不同,得到30种磁片样品。分别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
表1
表2
表3
通过表2可以看出,图形尺寸变大,电感也变大,组件的阻抗值从大变小再增大。
表3为在缝隙的尺寸同为15um条件下,通过不同线距得到不同形状结构的屏蔽片和辊压破碎工艺制作的屏蔽片的对比。测试其充电效率得到表3的结果表明,不同图形碎片的大小与测量得到的缝隙尺寸大小需要平衡才能得最佳的充电效率。结果证明,辊压制作的表面碎片纹路杂乱无章会造成磁导率差别过大,表面电阻率不均匀涡流损耗增加导致充电效率偏低。相同缝隙下图形尺寸为0.5mm-2.2mm之间时充电效率最高。择优选择0.8mm-2.2mm。
表4为图形尺寸为的1mm条件下,通过不同线距得到不同的缝隙大小的屏蔽片的性能测试。可以看出,随着碎片间缝隙尺寸变大,电感逐渐降低,磁导率也会下降,组件RS值也是先大再变小再变大。
表5为图形尺寸为的1mm条件下,通过不同线宽得到不同缝隙的屏蔽片和辊压破碎工艺制作的屏蔽片的对比。测试其充电效率得到表5的结果表明,图形的大小与缝隙的大小需要平衡点才能得最佳的充电效率。从与辊压破碎工艺对比,充电效率最低的实例都比辊压制作的效率高,并说明辊压制作的表面碎片纹路杂乱无章造成磁导率差别过大,表面电阻率不均匀涡流损耗增加导致充电效率偏低。相同图形尺寸条件下缝隙尺寸为15um-50um之间时充电效率最高,择优为15um-35um。
表4
表5
综上表2、3、4、5的分析,纵横比较可得出,图形尺寸为0.5mm-2.2mm和缝隙为15um-35um时充电效率最高。与采用传统辊压无规则破碎制备工艺制作的屏蔽片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制备工艺制作的屏蔽片的充电效率更优异。
当屏蔽片全部为第一导磁层和第二导磁层组成时(实例31、32、33) 选择上述图形尺寸为0.5mm-2.2mm和缝隙为15um-35um屏蔽层与EMI吸波材组合。通过测试,获得如表6-8的结果。
表6
表7
表8
表7中结果显示,实例31、32、33与实例12、13相比屏蔽片充电效率几乎相当。表8为实例31、32、33与实例12、13线圈模组NFC应用谐振频率对比。
由测试结果可得出,图形尺寸为0.5mm-2.2mm和缝隙为15um-35um时充电效率最高。通过屏蔽片1和屏蔽片2对比传统辊压无规则破碎工艺相比充电效率,本发明两种结构屏蔽片均较采用一般工艺制作的屏蔽片优异。且线圈模组的 NFC谐振频率在13.56MHz左右,比传统滚压制作谐振频率稳定且损耗较低即电压驻波比较低。
由屏蔽片1和屏蔽片2和非晶片或者坡莫合金片以及绕线圈或者FPC等组成线圈模组,如图2所示。
所述线圈模组可应用于近场通信、MST和无线充电等功能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线圈模组用于近场通信时,所述线圈的线宽设定为0.5mm-2mm;或所述线圈模组用于无线充电时,所述线圈的线宽或者线径设定为1mm-3.5mm。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线圈模组复合应用屏蔽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磁层,所述第一导磁层由一个经过热处理的软磁材料带材与叠层胶体叠合的单面裸露软磁带材或单面裸露软磁带材通过叠层胶体叠层热处理的软磁材料带材后,经过图形化处理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圈模组复合应用屏蔽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经过图形化处理的软磁材料带材的表面具有均匀有序纵向和横向纹路或与带材方向成一定角度的纹路形成的图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圈模组复合应用屏蔽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纹路的缝隙处填充有胶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圈模组复合应用屏蔽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磁层,所述第二导磁层和所述第一导磁层的顶部贴合在一起,所述第二导磁层为由磁性粉体和树脂粘结剂加工形成的磁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线圈模组复合应用屏蔽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片厚度为20um-0.2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线圈模组复合应用屏蔽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片厚度为30um-200um。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线圈模组复合应用屏蔽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与所述第一导磁层的底层贴合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圈模组复合应用屏蔽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层最底层的软磁材料带材未与叠层胶体贴合的一面设置有保护膜。
CN201821050139.7U 2018-07-03 2018-07-03 一种线圈模组复合应用屏蔽片 Active CN2094014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50139.7U CN209401466U (zh) 2018-07-03 2018-07-03 一种线圈模组复合应用屏蔽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50139.7U CN209401466U (zh) 2018-07-03 2018-07-03 一种线圈模组复合应用屏蔽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01466U true CN209401466U (zh) 2019-09-17

Family

ID=67876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50139.7U Active CN209401466U (zh) 2018-07-03 2018-07-03 一种线圈模组复合应用屏蔽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014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3861A (zh) * 2019-11-29 2020-02-28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接收端用隔磁片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3861A (zh) * 2019-11-29 2020-02-28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接收端用隔磁片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22755A (zh) 一种线圈模组复合应用屏蔽片及其制备工艺
CN105632678B (zh) 一种非接触式充电用柔性导磁薄片及其制备方法
US11108276B2 (en) High-performance shielding sheet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coil module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8430204B (zh) 隔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430203A (zh) 一种电磁屏蔽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76084B (zh) 一种nfc模组用隔磁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8235676A (zh) 一种无线充电应用屏蔽片的制备工艺及屏蔽片
CN108666115A (zh) 一种低损耗非晶、纳米晶磁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18317A (zh) 无线充电用导磁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无线充电模块
CN108597849A (zh) 一种低损耗隔磁片制备工艺及隔磁片
CN209401466U (zh) 一种线圈模组复合应用屏蔽片
CN108990406A (zh) 超薄电磁屏蔽片及应用其的电子设备
CN207489602U (zh) 一种nfc模组用隔磁片
CN108481877B (zh) 电磁屏蔽用磁材的碎化处理工艺
CN110446409A (zh) 汽车大功率无线充电的纳米晶电磁屏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51716A (zh) 一种电磁屏蔽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7883483U (zh) 一种基于非晶或纳米晶带材的磁性薄片
CN208014534U (zh) 无线充电用导磁板及无线充电模块、接收装置和发射装置
CN209516750U (zh) 具有气隙的屏蔽片
CN108306427A (zh) 一种无线充电应用复合隔磁片的制备工艺及复合隔磁片
CN109328011B (zh) 超薄电磁屏蔽片及其制备方法
CN206728504U (zh) 一种具有特殊齿槽、弧形卡槽结构的多层电磁屏蔽柜体
CN208848684U (zh) 一种磁性屏蔽片
CN210443363U (zh) 无线充电器用导磁片
CN208015459U (zh) 一种无线充电应用复合隔磁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08

Address after: 578-1 Yanxin Road, Hui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xi lanpe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500 3, Tiangong Road, Jinshan Industrial Area, Jinshan District, Shanghai, 857

Patentee before: LANPEI GUANGXIAN (SHANGH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