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92450U - 除臭系统 - Google Patents

除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92450U
CN209392450U CN201821758537.4U CN201821758537U CN209392450U CN 209392450 U CN209392450 U CN 209392450U CN 201821758537 U CN201821758537 U CN 201821758537U CN 209392450 U CN209392450 U CN 2093924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et
deodoration system
ultrasonic atomizatio
liquid level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5853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卫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jiazhuang Liy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jiazhuang Liy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jiazhuang Liy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jiazhuang Liy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5853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924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924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924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空气除臭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除臭系统,包括室内机以及配套的控制器;室内机包括超声雾化除味装置,超声雾化除味装置包括用于盛放植物液的超声雾化箱体以及设置在超声雾化箱体内的超声雾化器,超声雾化箱体开设有供雾化后的植物液逸散的箱体出口;室内机还包括用于向超声雾化箱体补给植物液的补给箱以及用于为补给箱提供补给动力的补给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系统,通过设置能够将植物液变成微细雾滴吸咐室内空气中异味分子的室内机,有效去除臭味,解决室内臭味弥漫的技术难题,并且通过增设补给箱、补给泵和监测超声雾化箱体内液高的第一液位传感器,使超声雾化箱体内的植物液实现自动补给,减轻操作者的作业强度。

Description

除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除臭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除臭系统。
背景技术
公厕、垃圾转运站或者垃圾压缩站等场所极易引发臭气,滋生细菌,从而十分有利于疾病的传播,因此此类异味集中场所的除臭至关重要。而且尤其是公厕,其作为现代城市公共场所,周边环境清洁、厕内空气清新,已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文明标志。
目前异味集中场所存在的问题就是臭气四处弥漫,不仅影响如厕人或者操作者的心情,也对环境产生了污染。如何为异味集中场所除臭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一项研究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臭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异味集中场所臭气四处弥漫,无法除臭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除臭系统,包括室内机以及配套的控制器;所述室内机包括超声雾化除味装置,所述超声雾化除味装置包括用于盛放植物液的超声雾化箱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超声雾化箱体内的超声雾化器,所述超声雾化箱体开设有供雾化后的植物液逸散的箱体出口;所述室内机还包括用于向所述超声雾化箱体补给植物液的补给箱以及用于为所述补给箱提供补给动力的补给泵。
进一步地,所述室内机还包括用于监测所述超声雾化箱体内液高的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补给泵和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分别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依据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所述补给泵的启闭。
进一步地,所述室内机还包括用于监测所述超声雾化箱体内液高的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的设置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的设置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补给泵通过供水管与所述超声雾化箱体连通,所述超声雾化箱体还通过出水管与所述补给箱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室内机还包括用于监测所述补给箱内液位的第三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除臭系统还包括用于监测室内氨气浓度的氨气传感器,所述氨气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依据所述氨气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所述室内机的启闭。
进一步地,所述除臭系统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控制器的控制柜,所述控制柜上设有用于强制启动所述室内机的强制按钮,所述强制按钮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除臭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控制柜上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除臭系统还包括用于与外置终端通信连接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换风的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包括室外机壳、设置在所述室外机壳内的进风管路、出风管路以及配套的进风风机和出风风机,所述超声雾化箱体的所述箱体出口靠近伸进室内的所述进风管路的末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系统,通过设置能够将植物液变成微细雾滴吸咐室内空气中异味分子的室内机,有效去除异味集中场所臭味,解决异味集中场所内臭味弥漫的技术难题,并且通过增设补给箱、补给泵和监测超声雾化箱体内液高的第一液位传感器,使超声雾化箱体内的植物液实现自动补给,减轻操作者的作业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臭系统应用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室外机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室外机在去除上盖板后的示意图之一;
图4为图1中室外机在去除上盖板后的示意图之二;
图5为图1中室外机在去除上盖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下底板之后的示意图之一;
图6为图5中A向视图;
图7为图1中室外机在去除上盖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下底板之后的示意图之二;
图8为图7中B向视图;
图9为图5中热交换芯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为图5中热交换芯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第一瓦楞组件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室内机和控制柜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超声雾化除味装置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2中超声雾化除味装置的透视示意图。
图中:1-室外机;101-室外机壳;10101-上盖板;10102-第一侧板;10103-第二侧板;10104-内隔板;1011-进风腔;10111-进风口;1012-出风腔;10121-出风口;102-进风管路;103-出风管路;104-进风风机;105-出风风机;106-热交换器;1061-热交换芯;10611-A侧面;10612-B侧面;10613-C侧面;10614-D侧面;10615-第一端面;10616-第二端面;10617-出风通道;10618-进风通道;1061a-第一热交换板;1061b-第二热交换板;1061c-第一瓦楞组件;1061c1-第一阻隔板;1061c2-第一瓦楞板;1061d-第二瓦楞组件;1061d1-第二阻隔板;1061d2-第二瓦楞板;1062-热交换机架;1063-第一腔室;10631-第一开口;1064-第二腔室;10641-第二开口;1065-第三腔室;10651-第三开口;1066-第四腔室;10661-第四开口;107-电离净化模块;108-电动百叶开关;109-防尘网;110-防护网;111-防雨板;2-室内机;201-超声雾化除味装置;2011-超声雾化箱体;20111-箱体出口;2012-超声雾化器;2013-风扇;2014-保护盒;202-补给箱;203-第一液位传感器;204-第二液位传感器;205-供水管;206-出水管;207-补给箱安装柜;3-控制柜;31-强制按钮;32、显示屏;4、室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高度”、“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此外,“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见图1、图12和图14,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系统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除臭系统,包括室内机2以及配套的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转,其可以是工业领域中常见控制元件或者控装单元,例如的工控机(如研华IPC-610H型号)、PLC(如S7-300型号)、单片机(如51系列)或者控制电路等。
室内机2包括超声雾化除味装置201,超声雾化除味装置201是现有装置,其可以通过超声雾化器将植物液变成微细雾滴,在微细雾滴(液滴)中的有效除臭分子中间含有具有生物活性、化学活性、共轭双键等活性基团,可以与不同的异味发生作用,微细雾滴不仅能有效地吸咐在空气中的异味分子,同时也能使被吸附的异味分子的立体构型发生改变,削弱了异味分子中的化合键,使得异味分子的不稳定性增加,容易与其他分子进行化学反应,从而达到除味、除臭,发挥有效的空气净化作用。
超声雾化除味装置201包括用于盛放植物液的超声雾化箱体2011和设置在超声雾化箱体2011内的超声雾化器2012,超声雾化箱体2011开设有供雾化后的植物液逸散的箱体出口20111。
室内机2还包括用于向超声雾化箱体2011补给植物液的补给箱202、用于为补给箱202提供补给动力的补给泵以及用于监测超声雾化箱体2011内液高的第一液位传感器203,补给箱202、补给泵和超声雾化箱体2011依次串联形成补水管路,控制器与补给泵和第一液位传感器203分别电性连接,控制器依据第一液位传感器203的信号控制补给泵的启闭。
第一液位传感器203有多种用法,例如,其可以实时监测液位高度,当液位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补给泵开启,当液位高于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补给泵关闭;又例如,第一液位传感器203设置在超声雾化箱体2011的某一高度上,当第一液位传感器203在这一高度上检测到有液体时,控制器控制补给泵关闭,当第一液位传感器203在这一高度上没有检测到有液体时,控制器控制补给泵始终开启。
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臭系统时,控制器自身或者操作者可以通过控制器使室内机2工作以达到(异味集中场所)室内除臭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臭系统,通过设置能够将植物液变成微细雾滴吸咐室内空气中异味分子的室内机,有效去除异味集中场所臭味,解决异味集中场所内臭味弥漫的技术难题,并且通过增设补给箱、补给泵和监测超声雾化箱体内液高的第一液位传感器,使超声雾化箱体内的植物液实现自动补给,减轻操作者的作业强度。
请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12和图1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除臭系统还包括用于换风的室外机1。室外机1包括室外机壳101、进风管路102、出风管路103以及配套的进风风机104和出风风机105。进风管路102、出风管路103的主要部分均设置在室外机壳101内,进风管路102的一端与室内连通,另一端与室外连通,其用于从室外向室内引入新风,进风风机104为进风管路102引入新风提供动力;出风管路103的一端与室内连通,另一端与室外连通,其用于把室内的臭味(及与臭味分子结合后的植物液微细雾滴)导出室外,出风风机105为出风管路103的抽气作业提供动力。
超声雾化箱体2011的箱体出口20111设置在伸进室内的进风管路102附近,这样进风管路102的进风可以将超声雾化除味装置201产生的植物液微细雾滴迅速扩散到整个室内,以更好去除异味分子。
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臭系统时,控制器自身或者操作者可以通过控制器使室外机1和室内机2同时工作或者各自独立工作以达到(异味集中场所)室内除臭的效果。室外机1运作时,进风管路102和出风管路103可以同时运转,可以单独运转。通过设置能够将室内臭味导出到室外并将室外新风引入到室内的室外机可以更加有效去除异味集中场所臭味。
请参见图1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超声雾化除味装置201还包括用于将雾化后的植物液吹出箱体出口20111的风扇2013,以使雾化后的植物液能够尽快流入到室内。
请参见图1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室内机2还包括用于监测超声雾化箱体2011内液高的第二液位传感器204,控制器与第二液位传感器204电性连接,第二液位传感器204的设置高度大于第一液位传感器203的设置高度。第二液位传感器204可以有两个用法,其一:第二液位传感器204可以作为第一液位传感器203的备用使用,在第一液位传感器203损坏后,控制器可以根据第二液位传感器204的信号来控制补给泵的启闭;其二:第一液位传感器203和第二液位传感器204可以配合使用,第一液位传感器203和第二液位传感器204设置在超声雾化箱体2011上的不同高度,当第一液位传感器203检测不到液位时,控制器控制补给泵开启,当第二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液位时,控制器控制补给泵关闭。
请参见图12和图1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补给泵通过供水管205与超声雾化箱体2011连通,超声雾化箱体2011还通过出水管206与补给箱202连通。超声雾化除味装置201一般设置在室内屋顶处,一旦第一液位传感器203和第二液位传感器204损坏时,控制器可能会控制补给泵不停地向超声雾化箱体2011补充植物液,这样植物液可能会充满而从超声雾化箱体2011中溢出,通过增设连通补给箱202和超声雾化箱体2011的出水管,可以在液位传感器失灵的情况也保证植物液不会从超声雾化箱体2011中溢出。当然这里应当理解,出水管206设置在超声雾化箱体2011上的高度当然应该大于等于液位传感器(第一液位传感器或第二液位传感器)设置在超声雾化箱体2011上的高度。
请参见图1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液位传感器203为电容式液位计,第一液位传感器203设置于超声雾化箱体2011的外侧,避免与植物液直接接触。
请参见图1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液位传感器204为电容式液位计,第二液位传感器204设置于超声雾化箱体2011的外侧,避免与植物液直接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液位传感器203和第二液位传感器204还可以是超声波式液位计、电感式液位计等。
请参见图13和图1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超声雾化除味装置201还包括罩设在超声雾化箱体2011外周的保护盒2014。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室内机2还包括用于监测补给箱202内液位的第三液位传感器,第三液位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可以通过第三液位传感器监测到补给箱202的液位,如补给箱202的液位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器可以向操作者报警。第三液位传感器还可以是超声波式液位计、电感式液位计或电容式液位计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臭系统还包括用于监测室内氨气浓度的氨气传感器,氨气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依据氨气传感器的信号控制室外机和/或室内机的启闭。
请参见图1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臭系统还包括用于安装控制器的控制柜3,控制柜3上设有用于强制启动室外机1和/或室内机2的强制按钮31,强制按钮31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当氨气传感器失灵时,控制器未能启动室外机1和/或室内机2,操作者可以通过强制按钮31来控制室外机1和/或室内机2的启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控制柜3上设有用于控制室外机1和/或室内机2的工作档位的档位调节按钮,档位调节按钮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请参见图1和图1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超声雾化除味装置201在室内的设置高度大于控制柜3的设置高度,控制柜3的设置高度大于补给箱202的设置高度。一般地,超声雾化除味装置201设置在室内的顶部,控制柜3安装在墙体上,补给箱202设置在地面上。
请参见图1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防止补给箱被破坏,补给箱202安装在补给箱安装柜207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补给泵设置于控制柜3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臭系统还包括用于监测室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臭系统还包括用于监测室内湿度的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臭系统还包括用于与外置终端通信连接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外置终端可以是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操作者可以通过外置终端控制控制器对除臭系统进行控制,操作者同样可以在外置终端上观测整个系统的运转情况。
请参见图1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臭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控制柜3上的显示屏32,显示屏32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显示屏32可以显示室内的温度、湿度、超声雾化箱体2011的液位、补给箱202内的液位以及室内机2、室外机1的工作状态等信息。
请参见图2至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室外机1还包括用于将流入进风管路102中的进风和流出出风管路103中的出风进行热量交换的热交换器106,室外机壳101内设有进风腔1011和出风腔1012,当然进风腔1011和出风腔1012是不可能连通的。进风腔1011设有用于与室外连通的进风口10111,出风腔10112设有用于与室外连通的出风口10121,进风腔1011经热交换器106与进风管路102连通,出风腔1012经热交换器与出风管路103连通。这样,进风路径:室外-进风口10111-进风腔1011-热交换器106-进风管路102-室内;出风路径:室内-出风管路103-热交换器106-出风腔1012-出风口10121-室外。冬天时,开启室外机1向室内引入新风时,因为室外温度较低,会造成室内比较寒冷,通过设置热交换器106,使室内的出风(具有一定温度)与流入室内的新风直接进行热量交换,大大提高新风的温度,且节约能源。可选地,出风腔1012可以由上盖板10102、第二侧板10103、部分内隔板10104、中隔板、下底板、后端板围合而成;进风腔1011可以由上盖板10102、第一侧板10101、部分内隔板10104、中隔板、下底板、后端板围合而成。
请参见图4至图10,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热交换器106包括热交换芯1061、热交换壳以及热交换芯机架1062,热交换芯机架1062用于装载安装热交换芯1061,热交换壳围设在热交换芯1061和热交换芯机架1062外部形成多个换热腔室,热交换芯机架1062与热交换壳相连。这里应该理解,热交换壳并不一定是独立于室外机壳101,热交换壳的部分壳体可能与室外机壳101的部分壳体是共用部分,即某些热交换壳的壳体(板体)组成部分室外机壳101,例如,组成热交换壳的上盖板10101、第一侧板10102、第二侧板10103、内隔板10104和下底板等部件同样是组成室外机壳101的部件。
热交换芯1061为具有至少四个侧面的多棱柱外形结构,即热交换芯1061可以是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等多棱柱外形结构。当然,这里还应该理解,为了保证一定的热交换效率,热交换芯1061应当是导热材质构件。
热交换芯1061还具有第一端面10615和第二端面10616,热交换芯1061其中四个侧面分别为A侧面10611、B侧面10612、C侧面10613和D侧面10614。热交换芯1061设有若干贯穿A侧面10611和C侧面10613的出风通道10617以及若干贯穿B侧面10612和D侧面10614的进风通道10618。这里应当理解进风通道10618的结构并不一定是一个单孔通道,一个进风通道10618可能是多孔通道或者组合孔通道;出风通道10617的结构并不一定是一个单孔通道,一个出风通道10617可能是多孔通道或者组合孔通道。
热交换壳、热交换芯1061和热交换芯机架1062之间分别围合形成至少四个换热腔室,其中的四个换热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1063、第二腔室1064、第三腔室1065和第四腔室1066。
其中,A侧面10611、热交换壳、热交换芯机架1062围合形成第一腔室1063,C侧面10613、热交换壳、热交换芯机架1062围合形成第三腔室1065,B侧面10612、热交换壳、热交换芯机架1062围合形成第二腔室1063,D侧面10614、热交换壳、热交换芯机架1062围合形成第四腔室1066。
其中,第一腔室1063与出风管路103连通,第三腔室1065与出风腔1012连通,第二腔室1064与进风腔1011连通,第四腔室1066与进风管路102连通;第一腔室1063与第三腔室1065通过出风通道10617导通,第二腔室1064与第四腔室1066通过进风通道10618导通,第一腔室1063分别与第二腔室1064和第四腔室1066不连通,第二腔室1064与第三腔室1065不连通。
这样,进风经过热交换器106的路径为:进风腔1011-第二腔室1064-进风通道10618-第四腔室1066-进风管路102,出风经过热交换器106的路径为:出风管路103-第一腔室1063-出风通道10617-第三腔室1065-出风腔1012。进风(新风)与出风的换热主要通过设置在热交换芯1061内进风通道10618与出风通道10617进行热量交换。
请参见图4至图10,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A侧面10611与C侧面10613相对设置,B侧面10612与D侧面10614相对设置,即在热交换芯1061的外周面,A侧面10611与C侧面10613是不相邻的,B侧面10612与D侧面10614也是不相邻的,但A侧面10611与B侧面10612相邻,C侧面10613与D侧面10614相邻。
进风通道10618和出风通道10617均为直线型通道,各进风通道10618和各出风通道10617分别呈列间隔分布,各进风通道10618与各出风通道10617相互交错设置,即各进风通道10618之间的间隔空间分别设置了出风通道10617,每个进风通道10618都与出风通道10617相邻,每个出风通道10617也都与进风通道10618相邻,这样就保证了进风通道10618与出风通道10617更高的热交换效率。
请参见图5至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热交换芯1061为四棱柱外形结构。
请参见图4至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热交换芯1061为长方体外形结构,出风通道10617垂直于A侧面10611和C侧面10613设置,进风通道10618垂直于B侧面10612和D侧面10614设置。
请参见图4至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腔室1063设有与出风管路103连通的第一开口10631,第二腔室1064设有与进风腔1011连通的第二开口10641,第三腔室1065设有与出风腔1012连通的第三开口10651,第四腔室1066设有与进风管路102连通的第四开口10661。
第一开口10631位于A侧面10611一侧且临近第一端面10615,第三开口10651位于C侧面10613一侧且临近第二端面10616,第二开口10641位于D侧面10614一侧且临近第二端面10616,第四开口10661位于B侧面10612一侧且临近第一端面10615,即第一开口10631和第三开口10651分别位于热交换芯的两侧,这样可以使出风更加平均的分散到第一腔室1063内,并且较为平均地通过各出风通道10617流入到第三腔室1065,避免出风“短路”——避免只从个别几个出风通道10617流入到第三腔室1065;第二开口10641和第四开口10661也分别位于热交换芯的两侧,这样可以使进风更加平均的分散到第二腔室1064内,并且较为平均地通过各进风通道10618流入到第四腔室1066,避免进风“短路”——避免只从个别几个进风通道10618流入到第四腔室1066。上述结构可以使出风较为均匀地通过各出风通道10617从第一腔室1063流入到第三腔室1065,使进风较为均匀地通过各进风通道10618从第二腔室1064流入到第四腔室1066,这样可以最大化地提高进风与出风的换热效率。
请参见图9,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热交换芯1061包括若干第一热交换板1061a以及若干第二热交换板1061b。第一热交换板1061a和第二热交换板1061b均为方形板体结构,且第一热交换板1061a和第二热交换板1061b均具有一定厚度(板厚),第一热交换板1061a和第二热交换板1061b的结构尺寸完全相同,若干第一热交换板1061a成列间隔设置,各第一热交换板1061a之间设置第二热交换板1061b,各第一热交换板1061a分别与相邻的各第二热交换板1061b密封连接,这样各第一热交换板1061a和各第二热交换板1061b一层层罗列连接起来就组成热交换芯1061。
各第一热交换板1061a上分别设有出风通道10617,各第二热交换板1061b上分别设有进风通道10618,各进风通道10618与各出风通道10617相互交错设置。实际上,第一热交换板1061a和第二热交换板1061b实际为同一种结构,第一热交换板1061a和第二热交换板1061b在垂直于厚度方向上设置有通道,在第一热交换板1061a上的通道即为出风通道10617,在第二热交换板1061b上的通道即为进风通道10618,第一热交换板1061a与第二热交换板1061b密封连接时,使出风通道10617与进风通道10618垂直设置。上述的热交换芯1061结构制造简单,热交换效率高。
请参见图10和图1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热交换芯1061包括若干第一瓦楞组件1061c以及若干第二瓦楞组件1061d。第一瓦楞组件1061c包括第一阻隔板1061c1和设置于第一组隔板1061c1一侧的第一瓦楞板1061c2,第二瓦楞组件1061d包括第二阻隔板1061d1和设置于第二组隔板一侧的第二瓦楞板1061d2。
第一瓦楞组件1061c和第二瓦楞组件1061d结构和尺寸完全相同,即第一阻隔板1061c1和第二阻隔板1061d1的结构尺寸完全相同,第一瓦楞板1061c2和第二瓦楞板1061d2的结构尺寸完全相同,而且第一组隔板1061c1和第一瓦楞板1061c2的连接形式与第二组隔板1061d1和第二瓦楞板1061d2的连接形式也完全相同。第一瓦楞板1061c2和第二瓦楞板1061d2均为常见的瓦楞板结构,其可以具体是矩形波型瓦楞板、正弦波型瓦楞板或者三角波型瓦楞板等,其波浪方向就是瓦楞板的波型延伸方向。
第一阻隔板1061c1为方形板,第一瓦楞板1061c2为方形瓦楞板,若干第一瓦楞组件1061c成列间隔设置,各第一瓦楞组件1061c之间设置各第二瓦楞组件1061d,并且第一瓦楞板1061c2的波浪(瓦楞)延伸方向与第二瓦楞板1061d2的波浪(瓦楞)延伸方向垂直设置,第一瓦楞板1061c2除了与第一组隔板1061c1连接外,还与邻近的第二阻隔板1061d1相连,这样第一瓦楞板1061c2与邻近相连的第一阻隔板1061c1和第二阻隔板1061d1形成出风通道10617。第二瓦楞板1061d2除了与第二组隔板1061d1连接外,还与邻近的第一阻隔板1061c1相连,这样第二瓦楞板1061d2与邻近相连的第一阻隔板1061c1和第二阻隔板1061d1形成进风通道10618。这样,各第一瓦楞组件1061c和各第二瓦楞组件1061d一层层罗列连接起来就组成热交换芯1061。上述的热交换芯1061结构制造简单,热交换效率高。
请参见图10和图1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阻隔板1061c1和第一瓦楞板1061c2的外缘尺寸相同。
请参见图3至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室外机1还包括用于净化该室内的进风和出风的电离净化模块107,电离净化模块107设置于室外机壳101内并邻近进风口10111和出风口10121,电离净化模块107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由控制器控制电离净化模块107的启闭,通常电离净化模块107的启闭与进风风机104、出风风机105启闭保持一致。电离净化模块107属于现有设备,其可以将进风和出风中的杂质进行电离吸附,以保证进入室内的新风和往室外排放的出风足够干净。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电离净化模块107可以分为两组,一组位于进风腔1011内,用于给进风电离除杂质,另一组位于出风腔1012内,用于给出风电离除杂质。
请参见图3至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风口10111和出风口10121设有电动百叶开关108,以防止在室外机1不工作时有昆虫从进风口10111和出风口10121进入。电动百叶开关108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由控制器控制电动百叶开关108的启闭,当进风风机104、出风风机105开启时,控制器控制电动百叶开关108开启。
请参见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风口10111和出风口10121分别设有防尘网109以对进风和出风进行进一步除尘操作。
请参见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风口10111和出风口10121均设有用于保护进风口10111和出风口10121的防护网110,以防止人为破坏或防止动物进入进风口10111和出风口10121。可选地,防护网110可以是两个分别用于保护进风口10111或出风口10121的独立的构件,也可以是一个同时用于保护进风口10111和出风口10121整体构件。
请参见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防护网110为设有多个格栅孔的板材(钣金薄板),格栅孔对应着进风口和/或出风口位置以有利于进风和出风,板材贴合安装在室外机壳101的外侧。
请参见图3和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臭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室外机1还包括用于防止进风口10111和出风口10121进雨的防雨板111。可选地,防雨板111为板材弯制而成的弧形防护罩板,弧形防护罩板设置在进风口10111和出风口10121的上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机以及配套的控制器;所述室内机包括超声雾化除味装置,所述超声雾化除味装置包括用于盛放植物液的超声雾化箱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超声雾化箱体内的超声雾化器,所述超声雾化箱体开设有供雾化后的植物液逸散的箱体出口;所述室内机还包括用于向所述超声雾化箱体补给植物液的补给箱以及用于为所述补给箱提供补给动力的补给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还包括用于监测所述超声雾化箱体内液高的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补给泵和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分别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依据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所述补给泵的启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还包括用于监测所述超声雾化箱体内液高的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的设置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的设置高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给泵通过供水管与所述超声雾化箱体连通,所述超声雾化箱体还通过出水管与所述补给箱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还包括用于监测所述补给箱内液位的第三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三液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系统还包括用于监测室内氨气浓度的氨气传感器,所述氨气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依据所述氨气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所述室内机的启闭。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系统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控制器的控制柜,所述控制柜上设有用于强制启动所述室内机的强制按钮,所述强制按钮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控制柜上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9.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系统还包括用于与外置终端通信连接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除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换风的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包括室外机壳、设置在所述室外机壳内的进风管路、出风管路以及配套的进风风机和出风风机,所述超声雾化箱体的所述箱体出口靠近伸进室内的所述进风管路的末端。
CN201821758537.4U 2018-10-29 2018-10-29 除臭系统 Active CN2093924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58537.4U CN209392450U (zh) 2018-10-29 2018-10-29 除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58537.4U CN209392450U (zh) 2018-10-29 2018-10-29 除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92450U true CN209392450U (zh) 2019-09-17

Family

ID=67879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58537.4U Active CN209392450U (zh) 2018-10-29 2018-10-29 除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924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791526Y (zh) 一种多功能家用空调扇
CN208967981U (zh) 除臭系统
CN111854001A (zh) 一种净化加湿器
CN202438252U (zh) 氢氧离子空气净化及湿度调升系统
CN205174677U (zh) 新风机
CN216845046U (zh) 一种雾化消毒及空气净化一体机
CN206488379U (zh)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CN201779786U (zh) 新风换气机
CN209392450U (zh) 除臭系统
CN205980239U (zh) 一种具有沉香空气净化功能的空调
CN211096316U (zh) 臭氧刀具消毒柜
CN212566064U (zh) 一种净化加湿器
CN209333485U (zh) 除臭设备
CN109210669A (zh) 除臭系统
CN208936422U (zh) 除臭设备
CN201081355Y (zh) 室内空气处理装置
CN212132788U (zh) 一种多功能的室内空气加湿净化装置
CN106091339A (zh) 一种具有沉香空气净化功能的空调
CN201615552U (zh) 全自动水洗式空气净化机
CN102967014B (zh) 环保型恒温恒湿水交换新风系统
CN109126403A (zh) 除臭设备
MY145707A (en) Air conditioner
CN208687887U (zh)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器
CN218627157U (zh) 一种带有空气预热功能的落地式新风处理机
CN108775669A (zh) 缝隙空气交换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