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87366U - 一种机动车尾气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动车尾气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87366U
CN209387366U CN201821573298.5U CN201821573298U CN209387366U CN 209387366 U CN209387366 U CN 209387366U CN 201821573298 U CN201821573298 U CN 201821573298U CN 209387366 U CN209387366 U CN 2093873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il gas
tail
cabinet
gas analyzer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7329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宁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Longqing Zhix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57329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873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873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873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动车尾气检测装置,包括尾气检测仪、尾气吸收装置、尾气接入管、过滤装置和吸水装置,尾气接入管与过滤装置连接,过滤装置与吸水装置连接,吸水装置与尾气吸收装置之间依次连接有混匀装置和尾气检测仪;过滤装置包括第一箱体,第一箱体内纵向设有多层滤网;吸水装置包括第二箱体,第二箱体内纵向设有两块隔板,隔板上设有多个通孔,两块隔板之间形成吸水区,吸水区内设有网袋,网袋内填充有分子筛干燥剂;混匀装置包括第三箱体,第三箱体内四个角处均设有风机;混匀装置与尾气检测仪之间连接有抽风机。该机动车尾气检测装置能够对机动车尾气中杂质及水分进行有效过滤,并对尾气进行混匀处理,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机动车尾气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尾气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动车尾气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我国大气污染呈现由煤烟向煤烟和机动车尾气混合型污染转变的趋势。机动车尾气排放造成的污染在空气污染中所占的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机动车尾气的主要污染物包括CO、HC、CO2、NOX和其他碳氢化合物等。为了减少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对于多组分的机动车尾气的检测工作至关重要。
机动车尾气检测装置一般用来检测机动车尾气中各种气体元素含量指标。目前,对机动车尾气进行检测通常利用抽气泵抽取排气管中的一部分气体,再将气体排入尾气分析仪中,尾气分析仪对机动车尾气中主要组分进行测量分析。但是,直接将尾气接入尾气分析仪,机动车尾气中的水分以及燃油杂质燃烧后的固化物会影响检测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尾气检测装置,能够对机动车尾气中杂质及水分进行有效过滤,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机动车尾气检测装置,包括尾气检测仪、尾气吸收装置、尾气接入管、过滤装置、吸水装置和混匀装置,所述尾气接入管的出气端与所述过滤装置的进气端连接,所述过滤装置的出气端与所述吸水装置的进气端连接,所述吸水装置的出气端与尾气吸收装置之间依次连接有混匀装置和尾气检测仪;
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内纵向设有多层滤网;所述吸水装置包括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内纵向设有两块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多个通孔,两块隔板之间形成吸水区,所述吸水区通过通孔与所述第二箱体的空腔连通,所述吸水区内设有网袋,所述网袋内填充有分子筛干燥剂,所述网袋的孔径小于分子筛干燥剂的直径;所述混匀装置包括第三箱体,所述第三箱体内四个角处均设有风机;所述混匀装置的出气端与所述尾气检测仪之间连接有抽风机。
进一步,所述尾气接入管外设有隔热层。
进一步,所述抽风机的出气端与所述尾气检测仪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流量计。
进一步,所述隔热层由石棉布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机动车尾气检测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动车尾气检测装置,机动车排气管中的尾气通过尾气接入管进入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内部的多层滤网对尾气中燃油燃烧后形成的杂质进行过滤处理,过滤后的尾气通过管道进入吸水装置,过滤后的尾气通过隔板上的通孔进入吸水区,吸水区网袋中的分子筛干燥剂吸收尾气中的水分,对尾气进行干燥处理,干燥后的尾气随后进入混匀装置,混匀装置内设有风机,可对尾气进行混合处理,并对尾气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混合后的尾气进入尾气检测仪经检测后,再进入尾气吸收装置对尾气进行吸收。该机动车尾气检测装置能够对机动车尾气中杂质及水分进行有效过滤,并对尾气进行混匀处理,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检测后的尾气经尾气吸收装置吸收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机动车尾气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尾气检测仪;2.尾气吸收装置;3.尾气接入管;4.过滤装置;41.第一箱体;42.滤网;5.吸水装置;51.第二箱体;52.隔板;53.通孔;54.吸水区;55.分子筛干燥剂;6.混匀装置;61.第三箱体;62.风机;7.隔热层;8.抽风机;9.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机动车尾气检测装置,包括尾气检测仪1、尾气吸收装置2、尾气接入管3、过滤装置4、吸水装置5和混匀装置6,所述尾气接入管3的出气端与所述过滤装置4的进气端连接,所述过滤装置4的出气端与所述吸水装置5的进气端连接,所述吸水装置5的出气端与尾气吸收装置2之间依次连接有混匀装置6和尾气检测仪1。
所述过滤装置4包括第一箱体41,所述第一箱体41内纵向设有多层滤网42;所述吸水装置5包括第二箱体51,所述第二箱体51内纵向设有两块隔板52,所述隔板52上设有多个通孔53,两块隔板52之间形成吸水区54,所述吸水区54通过通孔53与所述第二箱体51的空腔连通,所述吸水区54内设有网袋,所述网袋内填充有分子筛干燥剂55,所述网袋的孔径小于分子筛干燥剂55的直径;所述混匀装置6包括第三箱体61,所述第三箱体61内四个角处均设有风机62;所述混匀装置6的出气端与所述尾气检测仪1之间连接有抽风机8。
所述尾气检测仪1的型号为HPC401,用于对机动车尾气中多种气体成分的进行检测分析;所述尾气吸收装置2的型号为B-414,所述尾气吸收装置2可根据机动车尾气的成分,通过处理液将尾气吸收,以免污染环境。使用该机动车尾气检测装置时,将尾气接入管3连接至机动车排气管,将尾气检测仪1、尾气吸收装置2、尾气接入管3、过滤装置4、吸水装置5和混匀装置6放置在平面上即可。机动车尾气通过所述尾气接入管3进入所述过滤装置4过滤,所述过滤装置4中的多层滤网42可将尾气中的固化物杂质进行过滤,以免尾气堵塞管道,影响尾气的检测结果。所述滤网42可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网状,能够对尾气中的颗粒以及糊状物进行过滤,不锈钢材质耐高温且耐腐蚀。
尾气经过滤后,进入所述吸水装置5,过滤后的尾气通过隔板52上的通孔53进入吸水区54,吸水区54内设有网袋,网袋可通过悬挂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吸水区54内,网袋的开口端通过固定在所述吸水装置5的顶板上,网袋的底端与所述吸水装置5的底板不接触,且网袋的底端与所述吸水装置5的底板之间存在一定间距。网袋内的分子筛干燥剂55吸收尾气中的水分,对尾气进行干燥处理。为了保证分子筛干燥剂55不会从网袋中漏出,所述网袋的孔径需小于分子筛干燥剂55的直径;干燥后的尾气随后进入混匀装置6,混匀装置6内设有风机62,可对尾气进行混合处理,并对尾气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所述风机62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主要用于增加尾气的流动性,使尾气混合均匀。所述混匀装置6的出气端与所述尾气检测仪1之间连接有抽风机8,用于将机动车尾气抽入所述尾气检测仪1中进行检测。所述抽风机8的抽气端与所述混匀装置6的出气端连接,所述抽风机8的出气端与所述尾气检测仪1的进气端连接。混合后的尾气进入尾气检测仪1经检测后,再进入尾气吸收装置2经吸收处理,以免尾气对环境造成污染。
进一步,所述尾气接入管3外设有隔热层7。机动车尾气温度一般较高,导致尾气接入管3的温度较高,隔热层7的设置能够防止使用者被烫伤,提高安全性。
进一步,所述抽风机8的出气端与所述尾气检测仪1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流量计9,便于使用者监控进入所述尾气检测仪1的尾气流量。
进一步,所述隔热层7由石棉布制成,石棉布具有良好的耐火隔热性能,防止使用者被所述尾气接入管3烫伤。
由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尾气检测装置,机动车排气管中的尾气通过尾气接入管3进入过滤装置4,过滤装置4内部的多层滤网42对尾气中燃油燃烧后形成的杂质进行过滤处理,过滤后的尾气通过管道进入吸水装置5,过滤后的尾气通过隔板52上的通孔53进入吸水区54,吸水区54网袋中的分子筛干燥剂吸收尾气中的水分,对尾气进行干燥处理,干燥后的尾气随后进入混匀装置6,混匀装置6内设有风机62,可对尾气进行混合处理,并对尾气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混合后的尾气进入尾气检测仪1经检测后,再进入尾气吸收装置2吸收。该机动车尾气检测装置能够对机动车尾气中杂质及水分进行有效过滤,并对尾气进行混匀处理,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检测后的尾气经尾气吸收装置2中和处理并吸收,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4)

1.一种机动车尾气检测装置,包括尾气检测仪和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尾气接入管、过滤装置和吸水装置,所述尾气接入管的出气端与所述过滤装置的进气端连接,所述过滤装置的出气端与所述吸水装置的进气端连接,所述吸水装置的出气端与尾气吸收装置之间依次连接有混匀装置和尾气检测仪;
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内纵向设有多层滤网;所述吸水装置包括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内纵向设有两块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多个通孔,两块隔板之间形成吸水区,所述吸水区通过通孔与所述第二箱体的空腔连通,所述吸水区内设有网袋,所述网袋内填充有分子筛干燥剂,所述网袋的孔径小于分子筛干燥剂的直径;所述混匀装置包括第三箱体,所述第三箱体内四个角处均设有风机;所述混匀装置的出气端与所述尾气检测仪之间连接有抽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尾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接入管外设有隔热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尾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风机的出气端与所述尾气检测仪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流量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车尾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由石棉布制成。
CN201821573298.5U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机动车尾气检测装置 Active CN2093873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73298.5U CN209387366U (zh)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机动车尾气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73298.5U CN209387366U (zh)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机动车尾气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87366U true CN209387366U (zh) 2019-09-13

Family

ID=67869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73298.5U Active CN209387366U (zh)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机动车尾气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873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63251A1 (en) Beta-ray soot concentration direct readout monitor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effective sample
CN112067758A (zh) 一种机动车尾气检测装置
CN106645579A (zh) 一种火灾燃烧烟气浓度检测系统
CN206161631U (zh) 一种用于环境检测的大气采集装置
CN206649643U (zh) 一种可燃气体泄漏智能报警装置
CN209387366U (zh) 一种机动车尾气检测装置
CN204613055U (zh) 一种能够检测颗粒过滤器过滤效率和压降的装置
CN208125448U (zh) 一种三段式分体吸收管
CN105888778A (zh) 一种多级筛网式汽车尾气收集装置
CN207066815U (zh) 一种便携式阻容法烟气含湿量测量仪
CN210586219U (zh) 一种烟尘测试仪的自动清洗装置
CN205683735U (zh) 一种高效集约脉冲袋式收尘器
CN212674823U (zh) 一种烟气中低浓度气体含量测量装置
CN209296379U (zh) 一种用于高温升燃烧室的混合式取样器
CN207233167U (zh) 高灵敏度可燃气体报警探测器
TWI516754B (zh) 氣體與氣膠成分監測裝置及氣膠採樣器
CN209894557U (zh) 一种燃煤烟气中so3的二级采样系统
CN208984418U (zh) 烟气检测用的烟气取样装置
CN208588588U (zh) 一种VOCs吸附管采样装置
CN208003651U (zh) 一种用于烟气快速取样测试系统中的除水除尘装置
CN103884739A (zh) 一种卷烟吸燃和静燃热释放的测量装置
CN205779137U (zh) 一种多级筛网式汽车尾气收集装置
CN206557181U (zh) 一种燃烧气体浓度检测系统
CN208900157U (zh) 一种进气接管、曲轴箱通风闭式循环结构及发动机
CN107167408A (zh) 一种通用型吸附材料性能评价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30

Address after: 712,042 2-1-491, Floor 2, No. 6, Jinxu Road, Weicheng Street Office, Qinhan New City, Xixian New District, Xi'an, Shaanxi

Patentee after: Shaanxi Longqing Zhix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710000 Room 301, 3/F, Rui Center, Tuanjie South Road, Hi tech Zone, Xi'an, Shaanxi

Patentee before: Ning Peng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