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81347U - 复合挤出机头 - Google Patents

复合挤出机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81347U
CN209381347U CN201822027435.1U CN201822027435U CN209381347U CN 209381347 U CN209381347 U CN 209381347U CN 201822027435 U CN201822027435 U CN 201822027435U CN 209381347 U CN209381347 U CN 2093813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die body
extruder head
face
lock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2743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薄夫修
刘永禄
刘树明
王建法
陈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sna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sna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snac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sna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2743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813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813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8134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挤出机头,包括:机体;模体,模体可枢转地设置在机体上,并沿其转动方向具有远离机体的打开位置和靠近机体的闭合位置;锁紧结构,锁紧结构可移动地设置在机体上,并沿其移动方向具有靠近机体的锁紧位置和远离机体的解锁位置,锁紧结构具有锁紧空间;当模体转动至闭合位置后,锁紧结构移动至锁紧位置,机体和模体均位于锁紧空间内,且锁紧结构与机体和模体面面贴合,而将模体锁紧在闭合位置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复合挤出机头的锁紧结构无法实现模体的稳定锁紧,导致复合挤出机头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胶料容易泄漏的风险的问题。

Description

复合挤出机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橡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复合挤出机头。
背景技术
复合挤出机头通常包括机体和可枢转地设置在机体上的模体,且模体沿其转动方向具有靠近机体的闭合位置和远离机体的打开位置,为了将模体锁紧在闭合位置处,避免模体相对于机体发生转动,设置了锁紧结构。
但现有技术中的锁紧结构通常为框架锁门,通过锁紧油缸驱动框架锁门摆动开合而实现对模体上下两个方向的锁紧。而在复合挤出机头的使用过程中,锁紧结构与机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未被限定,导致锁紧结构相对于机体发生晃动,从而导致锁紧结构对模体的锁紧稳定性不足,即模体仍然能够相对于机体发生小角度的转动,这样,复合挤出机头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胶料容易泄漏的风险,影响橡胶制品的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挤出机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复合挤出机头的锁紧结构无法实现模体的稳定锁紧,导致复合挤出机头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胶料容易泄漏的风险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挤出机头,包括:机体;模体,模体可枢转地设置在机体上,并沿其转动方向具有远离机体的打开位置和靠近机体的闭合位置;锁紧结构,锁紧结构可移动地设置在机体上,并沿其移动方向具有靠近机体的锁紧位置和远离机体的解锁位置,锁紧结构具有锁紧空间;当模体转动至闭合位置后,锁紧结构移动至锁紧位置,机体和模体均位于锁紧空间内,且锁紧结构与机体和模体均面面贴合,而将模体锁紧在闭合位置处。
进一步地,锁紧结构朝向锁紧空间的表面形成三个锁紧面,且三个锁紧面呈三角形设置;机体的部分表面形成机体锁紧面,模体的部分表面形成第一模体锁紧面和第二模体锁紧面,当锁紧结构运动至锁紧位置时,锁紧结构的三个锁紧面分别与机体锁紧面、第一模体锁紧面和第二模体锁紧面适配性地面面贴合。
进一步地,模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分别可枢转地设置在机体上的上模、至少一个中模和下模,当模体处于闭合位置时,上模的上端面形成第一模体锁紧面,下模的下端面形成第二模体锁紧面,机体的远离模体的后端面形成机体锁紧面。
进一步地,锁紧结构包括:三个锁紧臂,三个锁紧臂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且三个锁紧臂之间呈夹角设置;三个凸起结构,三个凸起结构一一对应地凸出设置在三个锁紧臂的第二端,且三个凸起结构围成锁紧空间,凸起结构朝向锁紧空间的端面形成锁紧面。
进一步地,复合挤出机头还包括:三个第一调整板,三个第一调整板分别可拆卸地安装在机体锁紧面、第一模体锁紧面和第二模体锁紧面上;三个第二调整板,三个第二调整板分别可拆卸地安装在锁紧结构的三个锁紧面上,当模体运动闭合位置且锁紧结构运动至锁紧位置时,三个第一调整板和三个第二调整板一一对应地贴合。
进一步地,复合挤出机头还包括滑轨架、滑轨和锁紧驱动油缸,滑轨架与机体的侧壁面连接,锁紧结构通过滑轨与滑轨架滑动连接,锁紧驱动油缸与锁紧结构固定连接,锁紧驱动油缸的输出端与机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锁紧结构为两个,两个锁紧结构分别设置在机体的两侧,机体具有沿复合挤出机头的中线对称设置的两个机体锁紧面,模体具有沿复合挤出机头的中线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模体锁紧面和两个第二模体锁紧面。
进一步地,复合挤出机头还包括第一插销和第一插销驱动油缸,第一插销通过第一插销驱动油缸可移动地设置在机体上;上模上开设有第一插销孔,当上模运动至打开位置时,第一插销驱动油缸驱动第一插销伸入第一插销孔,以将上模锁定在打开位置;复合挤出机头还包括第二插销和第二插销驱动油缸,第二插销通过第二插销驱动油缸可移动地设置在机体上;中模为一个,中模上开设有第二插销孔,当中模运动至打开位置时,第二插销驱动油缸驱动第二插销伸入第二插销孔,以将中模锁定在打开位置。
进一步地,复合挤出机头还包括:口型盒,口型盒沿水平方向可枢转地设置在机体的前端,并沿其转动方向具有工作位置和闲置位置;挡板,挡板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机体上,并沿其移动方向具有止挡位置和避让位置,当口型盒运动至工作位置后,挡板运动至止挡位置并与口型盒止挡配合,以将口型盒限位在工作位置。
进一步地,复合挤出机头还包括:过渡套,过渡套可拆卸地设置在机体的后端面上,过渡套具有螺旋流道,以向螺旋流道内通入控温介质而控制机体的与过渡套相对应的位置处的温度。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优化了复合挤出机头的锁紧结构,具体来说,锁紧结构可移动地设置在机体上,并沿其移动方向具有靠近机体的锁紧位置和远离机体的解锁位置,当模体转动至闭合位置后,锁紧结构由解锁位置移动至锁紧位置,此时,模体和机体均位于锁紧结构的锁紧空间内,并且机体和模体均与锁紧结构面面贴合。这样,当模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具有由闭合位置转动至打开位置的趋势时,模体对锁紧结构的与模体贴合的表面施加一个作用力,同时机体对锁紧结构的与机体贴合的表面施加一个反作用力,也就是说,与锁紧结构面面贴合的机体会对锁紧结构进行可靠的限位,从而避免锁紧结构发生晃动和转动,进而使得锁紧结构能够有效地夹紧模体,保证模体与机体的相对位置稳固,将模体稳定地锁紧在闭合位置处。
本申请提供的复合挤出机头的锁紧结构的锁紧稳定性高,能够适应复合挤出机头高速高压下的生产要求,解决了复合挤出机头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胶料泄漏的风险,提升了橡胶制品的生产稳定性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复合挤出机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复合挤出机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复合挤出机头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复合挤出机头的左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的复合挤出机头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机体;11、机体锁紧面;20、模体;21、上模;211、第一模体锁紧面;22、中模;23、下模;231、第二模体锁紧面;30、锁紧结构;31、锁紧臂;32、凸起结构;320、锁紧空间;321、锁紧面;40、滑轨架;50、滑轨;60、锁紧驱动油缸;61、连接螺柱;70、第一插销;80、第一插销驱动油缸;100、第二插销驱动油缸;110、口型盒;111、上边框;112、下边框;120、挡板;130、过渡套;131、上过渡套;132、中过渡套;133、下过渡套;141、上模开合油缸;142、上模开合油缸支架;143、上模连接支架;151、中模开合油缸;152、中模开合油缸支架;161、下模开合油缸;162、下模开合油缸支架;171、挡板驱动油缸;172、挡板驱动油缸支架;180、口型板;190、旋转架;200、旋转轴;210、嵌入式流道板;220、第一调整板;230、第二调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复合挤出机头的锁紧结构无法实现模体的稳定锁紧,导致复合挤出机头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胶料容易泄漏的风险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挤出机头。
如图1至图5所示,复合挤出机头包括机体10、模体20和锁紧结构30,模体20可枢转地设置在机体10上,并沿其转动方向具有远离机体10的打开位置和靠近机体10的闭合位置,锁紧结构30可移动地设置在机体10上,并沿其移动方向具有靠近机体10的锁紧位置和远离机体10的解锁位置,锁紧结构30具有锁紧空间320;当模体20运动至闭合位置后,锁紧结构30运动至锁紧位置,机体10和模体20均位于锁紧空间320内,且锁紧结构30与机体10和模体20均面面贴合,而将模体20锁紧在闭合位置处。
在本申请中,优化了复合挤出机头的锁紧结构30,具体来说,锁紧结构30可移动地设置在机体10上,并沿其移动方向具有靠近机体10的锁紧位置和远离机体10的解锁位置,当模体20转动至闭合位置后,锁紧结构30由解锁位置移动至锁紧位置,此时,模体20和机体10均位于锁紧结构30的锁紧空间内,并且机体10和模体20均与锁紧结构30面面贴合。这样,当模体20在外力的作用下具有由闭合位置转动至打开位置的趋势时,模体20对锁紧结构30的与模体20贴合的表面施加一个作用力,同时机体10对锁紧结构30的与机体10贴合的表面施加一个反作用力,也就是说,与锁紧结构30面面贴合的机体10会对锁紧结构30进行可靠的限位,避免锁紧结构30发生晃动和转动,使得锁紧结构30能够有效地夹紧模体20,保证模体20与机体10的相对位置稳固,从而将模体20稳定地锁紧在闭合位置处。
本申请提供的复合挤出机头的锁紧结构30的锁紧稳定性高,能够适应复合挤出机头在高速高压下的生产要求,解决了复合挤出机头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胶料泄漏的风险,提升了橡胶制品的生产稳定性和生产效率。
如图1所示,锁紧结构30沿水平方向可移动地设置,模体20沿竖直方向可枢转地设置。
如图1和图4所示,锁紧结构30朝向锁紧空间320的表面形成三个锁紧面321,且三个锁紧面321呈三角形设置;机体10的部分表面形成机体锁紧面11,模体20的部分表面形成第一模体锁紧面211和第二模体锁紧面231,当锁紧结构30运动至锁紧位置时,锁紧结构30的三个锁紧面321分别与机体锁紧面11、第一模体锁紧面211和第二模体锁紧面231适配性地面面贴合。这样,利用三角形的稳定结构,实现对模体20进行三个方向上的锁紧,从而将模体20稳定地锁定在闭合位置处,避免模体20和机体10之间发生相对运动。
可选地,模体20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分别可枢转地设置在机体10上的上模21、至少一个中模22和下模23,当模体20处于闭合位置时,上模21的上端面形成第一模体锁紧面211,下模23的下端面形成第二模体锁紧面231,机体10的远离模体20的后端面形成机体锁紧面11。这样,通过锁紧结构30将上模21、至少一个中模22和下模23均稳定地锁紧在闭合位置处。
在图4示出的可选实施例中,模体20仅包括一个中模22,当上模21、中模22和下模23均转动至闭合位置处时,上模21和中模22之间嵌合,中模22与机体10之间嵌合,下模23与机体10之间嵌合,上模21的上端面和下模23的下端面倾斜设置,与机体的后端面形成与锁紧结构30的三个锁紧面321适配性贴合的三角形。
本申请提供的复合挤出机头的锁紧结构30具有通用性,适用于多种复合挤出机头。具体来说,在图4示出的可选实施例中,复合挤出机头为三复合挤出机头;在本申请的一个未图示的实施例中,复合挤出机头为双复合挤出机头,即模体20仅包括上模和下模;在本申请的另一个未图示的实施例中,复合挤出机头为四复合挤出机头,即模体20包括上模、两个中模和下模;锁紧原理均与本申请示出的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1所示,锁紧结构30包括三个锁紧臂31和三个凸起结构32,三个锁紧臂3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且三个锁紧臂31之间呈夹角设置,三个凸起结构32一一对应地凸出设置在三个锁紧臂31的第二端,且三个凸起结构32围成锁紧空间320,凸起结构32朝向锁紧空间320的端面形成锁紧面321。
可选地,三个锁紧臂31和三个凸起结构32一体成型。
可选地,三个锁紧臂31之间的夹角相等,均为120°夹角,三个锁紧面321形成等边三角形。
可选地,在图2示出的可选实施例中,复合挤出机头还包括三个第一调整板220和三个第二调整板230,三个第一调整板220分别可拆卸地安装在机体锁紧面11、第一模体锁紧面211和第二模体锁紧面231上,三个第二调整板230分别可拆卸地安装在锁紧结构30的三个锁紧面321上,当模体20运动闭合位置且锁紧结构30运动至锁紧位置时,三个第一调整板220和三个第二调整板230一一对应地贴合。这样,由于复合挤出机头在使用过程中,锁紧结构30和机体10、模体20贴合的表面容易发生磨损,设置第一调整板220和三个第二调整板230后,若第一调整板220和三个第二调整板230发生磨损,可以更换第一调整板220和/或三个第二调整板230,从而保证锁紧结构30对模体20的锁紧稳定性,降低复合挤出机头的维修成本,提升复合挤出机头的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复合挤出机头还包括滑轨架40、滑轨50和锁紧驱动油缸60,滑轨架40与机体10的侧壁面连接,锁紧结构30通过滑轨50与滑轨架40滑动连接,锁紧驱动油缸60与锁紧结构30固定连接,锁紧驱动油缸60的输出端与机体10固定连接。这样,通过锁紧驱动油缸60实现控制锁紧结构30在锁紧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的移动,具体来说,控制锁紧驱动油缸60的输出端伸出,锁紧结构30通过滑轨50沿滑轨架40向远离机体10的方向由锁紧位置运动至解锁位置;控制锁紧驱动油缸60的输出端缩回,锁紧结构30通过滑轨50沿滑轨架40向靠近机体10的方向由解锁位置运动至锁紧位置。
如图5所示,锁紧驱动油缸60的输出端通过连接螺柱61与机体10固定连接。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锁紧结构30为两个,两个锁紧结构30分别设置在机体10的两侧,机体10具有沿复合挤出机头的中线对称设置的两个机体锁紧面11,模体20具有沿复合挤出机头的中线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模体锁紧面211和两个第二模体锁紧面231。这样,通过在机体10的两侧设置两个锁紧结构30,进一步地提升对模体20的锁紧稳定性。
如图1至图3所示,复合挤出机头还包括第一插销70和第一插销驱动油缸80,第一插销70通过第一插销驱动油缸80可移动地设置在机体10上;上模21上开设有第一插销孔,当上模21运动至打开位置时,第一插销驱动油缸80驱动第一插销70伸入第一插销孔,以将上模21锁定在打开位置;复合挤出机头还包括第二插销和第二插销驱动油缸100,第二插销通过第二插销驱动油缸100可移动地设置在机体10上;中模22为一个,中模22上开设有第二插销孔,当中模22运动至打开位置时,第二插销驱动油缸100驱动第二插销伸入第二插销孔,以将中模22锁定在打开位置。这样,通过第一插销70与第一插销孔的配合,将上模21锁定在打开位置处,通过第二插销与第二插销孔的配合,将中模22锁定在打开位置处;从而有效地避免上模21和中模22在重力的作用下回落至闭合位置,提升了复合挤出机头的安全性能。
可选地,第一插销70和第一插销驱动油缸80均为两个,两个第一插销驱动油缸80沿复合挤出机头的中线相对地设置在上模21的两侧,两个第一插销驱动油缸80的输出端同步伸出或缩回;
可选地,第二插销和第二插销驱动油缸100均为两个,两个第二插销驱动油缸100沿复合挤出机头的中线相对地设置在中模22的两侧,两个第二插销驱动油缸100的输出端同步伸出或缩回。
如图1至图3所示,复合挤出机头还包括上模开合油缸141、上模开合油缸支架142、上模连接支架143、中模开合油缸151、中模开合油缸支架152、下模开合油缸161和下模开合油缸支架162。其中,上模开合油缸141通过上模开合油缸支架142安装在机体10上,上模开合油缸141通过上模连接支架143与上模21连接,控制上模开合油缸141的缸杆伸出,上模21由闭合位置转动至打开位置;第一插销驱动油缸80安装在上模开合油缸支架142上,控制第一插销驱动油缸80的输出端伸出,带动第一插销70运动并插入上模21的第一插销孔中,将上模21锁定在打开位置处。
如图3和图5所示,中模开合油缸151通过中模开合油缸支架152安装在机体10上,中模开合油缸151的缸杆与中模22连接,控制中模开合油缸151的缸杆伸出,中模22由闭合位置转动至打开位置;第二插销驱动油缸100设置在机体10上,控制第二插销驱动油缸100的输出端伸出,带动第二插销运动并插入中模22的第二插销孔中,将中模22锁定在打开位置处。
如图5所示,下模开合油缸161通过下模开合油缸支架162安装在机体10上,下模开合油缸161的缸杆与下模23连接,控制下模开合油缸161的缸杆伸出,下模23由闭合位置转动至打开位置。
在图1至图5示出的可选实施例中,控制下模开合油缸161的缸杆缩回,下模23由打开位置运动至闭合位置;控制中模开合油缸151的缸杆缩回,中模22由打开位置转动至闭合位置;控制上模开合油缸141的缸杆缩回,上模21由打开位置转动至闭合位置;控制锁紧驱动油缸60的输出端缩回,锁紧结构30通过滑轨50沿滑轨架40向靠近机体10的方向由解锁位置运动至锁紧位置,且锁紧结构30的三个锁紧面321分别与机体10的机体锁紧面11、上模21的第一模体锁紧面211和下模23的第二模体锁紧面231贴合,将机体10、上模21、中模22和下模23聚中锁紧,实现模体20在三个方向上的锁紧。
如图1和图2所示,复合挤出机头还包括口型盒110和挡板120,口型盒110沿水平方向可枢转地设置在机体10的前端,并沿其转动方向具有工作位置和闲置位置,挡板120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机体10上,并沿其移动方向具有止挡位置和避让位置,当口型盒110运动至工作位置后,挡板120运动至止挡位置并与口型盒110止挡配合,以将口型盒110限位在工作位置。
如图1所示,挡板驱动油缸171通过挡板驱动油缸支架172设置在机体10上,挡板120与挡板驱动油缸171的输出端连接,通过挡板驱动油缸171控制挡板120在止挡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移动。
如图1和图2所示,口型盒110通过旋转架190和旋转轴200沿水平方向可枢转地设置在机体10的前端。具体来说,旋转轴200固定设置在机体10的前端,口型盒110与旋转架190固定连接,旋转架190可枢转地套设在旋转轴200上。
如图2所示,复合挤出机头还包括口型板180,口型板180可拆卸地安装在口型盒110内,通过更换口型板180而改变复合挤出机头挤出胶料的形状和尺寸。
可选地,口型盒110为两个,两个口型盒110分别可枢转地设置在机体10前端的水平方向的两侧。这样,可以在两个口型盒110中分别放置不同规格的口型板180,从而实现复合挤出机头的快速换型,即可以在两个口型盒110中选择一个转动至使用位置处,而另一个位于闲置位置处,当需要更换橡胶制品的型号时,可以将使用位置处的口型盒110旋出,将位于闲置位置处的另一个口型盒110转动至使用位置处。
在图1示出的可选实施例中,挡板120为两个,两个挡板120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口型盒110的两侧,当挡板120运动至止挡位置时,位于上方的挡板120与口型盒110的上边框111止挡配合,位于下方的所属挡板120与口型盒110的下边框112止挡配合。这样,当口型盒110转动至使用位置处后,控制两个挡板驱动油缸171的输出端同步伸出,驱动上下两个挡板120运动至止挡位置对口型盒110进行限位,使其无法转动至闲置位置,之后通过口型盒110的中部向外稳定挤出胶料制成橡胶制品。
如图5所示,复合挤出机头还包括过渡套130,过渡套130可拆卸地设置在机体10的后端面上,过渡套130具有螺旋流道,以向螺旋流道内通入控温介质而控制机体10的与过渡套130相对应的位置处的温度。
可选地,复合挤出机头还包括输送螺杆,输送螺杆形成螺旋流道,输送螺杆可枢转地设置在过渡套130内,通过控制输送螺杆转动而输送控温介质,但在复合挤出机头的长期使用过程中,输送螺杆和过渡套130之间接触导致过渡套130发生磨损,为了减小维修成本,设置了可拆卸地过渡套130,当过渡套130被磨损后,可对过渡套130进行更换,从而提升复合挤出机头的使用寿命。
如图5所示,过渡套130包括上过渡套131、中过渡套132和下过渡套133,上过渡套131、中过渡套132和下过渡套133分别对应上模21、中模22和下模23,从而对上模21、中模22和下模23进行精准局部控温。
相应地,复合挤出机头还包括三个输送螺杆,三个输送螺杆分部可枢转地设置在上过渡套131、中过渡套132和下过渡套133上内。
可选地,复合挤出机头还包括三个嵌入式流道板210,三个嵌入式流道板210分别可拆卸地安装在上模21、中模22和下模23上。
可选地,三个嵌入式流道板210通过螺钉分别安装在上模21、中模22和下模23上。
可选地,嵌入式流道板210可以根据产品尺寸进行更换。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端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复合挤出机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10);
模体(20),所述模体(20)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机体(10)上,并沿其转动方向具有远离所述机体(10)的打开位置和靠近所述机体(10)的闭合位置;
锁紧结构(30),所述锁紧结构(3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机体(10)上,并沿其移动方向具有靠近所述机体(10)的锁紧位置和远离所述机体(10)的解锁位置,所述锁紧结构(30)具有锁紧空间(320);
当所述模体(20)转动至所述闭合位置后,所述锁紧结构(30)移动至所述锁紧位置,所述机体(10)和所述模体(20)均位于所述锁紧空间(320)内,且所述锁紧结构(30)与所述机体(10)和所述模体(20)均面面贴合,而将所述模体(20)锁紧在所述闭合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挤出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30)朝向所述锁紧空间(320)的表面形成三个锁紧面(321),且三个锁紧面(321)呈三角形设置;所述机体(10)的部分表面形成机体锁紧面(11),所述模体(20)的部分表面形成第一模体锁紧面(211)和第二模体锁紧面(231),当所述锁紧结构(30)运动至所述锁紧位置时,所述锁紧结构(30)的三个锁紧面(321)分别与机体锁紧面(11)、所述第一模体锁紧面(211)和所述第二模体锁紧面(231)适配性地面面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挤出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体(20)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分别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机体(10)上的上模(21)、至少一个中模(22)和下模(23),当所述模体(20)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上模(21)的上端面形成所述第一模体锁紧面(211),所述下模(23)的下端面形成所述第二模体锁紧面(231),所述机体(10)的远离所述模体(20)的后端面形成所述机体锁紧面(1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挤出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30)包括:
三个锁紧臂(31),三个所述锁紧臂(3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且三个所述锁紧臂(31)之间呈夹角设置;
三个凸起结构(32),三个所述凸起结构(32)一一对应地凸出设置在三个所述锁紧臂(31)的第二端,且三个所述凸起结构(32)围成所述锁紧空间(320),所述凸起结构(32)朝向所述锁紧空间(320)的端面形成所述锁紧面(32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挤出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挤出机头还包括:
三个第一调整板(220),三个所述第一调整板(220)分别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机体锁紧面(11)、所述第一模体锁紧面(211)和所述第二模体锁紧面(231)上;
三个第二调整板(230),三个所述第二调整板(230)分别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锁紧结构(30)的三个所述锁紧面(321)上,当所述模体(20)运动闭合位置且所述锁紧结构(30)运动至锁紧位置时,三个所述第一调整板(220)和三个所述第二调整板(230)一一对应地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挤出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挤出机头还包括滑轨架(40)、滑轨(50)和锁紧驱动油缸(60),所述滑轨架(40)与所述机体(10)的侧壁面连接,所述锁紧结构(30)通过所述滑轨(50)与所述滑轨架(40)滑动连接,所述锁紧驱动油缸(60)与所述锁紧结构(30)固定连接,所述锁紧驱动油缸(60)的输出端与所述机体(10)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挤出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30)为两个,两个所述锁紧结构(30)分别设置在所述机体(10)的两侧,所述机体(10)具有沿所述复合挤出机头的中线对称设置的两个机体锁紧面(11),所述模体(20)具有沿所述复合挤出机头的中线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模体锁紧面(211)和两个第二模体锁紧面(231)。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挤出机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挤出机头还包括第一插销(70)和第一插销驱动油缸(80),所述第一插销(70)通过第一插销驱动油缸(8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机体(10)上;
所述上模(21)上开设有第一插销孔,当所述上模(21)运动至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插销驱动油缸(80)驱动所述第一插销(70)伸入所述第一插销孔,以将所述上模(21)锁定在所述打开位置;
所述复合挤出机头还包括第二插销和第二插销驱动油缸(100),所述第二插销通过第二插销驱动油缸(10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机体(10)上;
所述中模(22)为一个,所述中模(22)上开设有第二插销孔,当所述中模(22)运动至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插销驱动油缸(100)驱动所述第二插销伸入所述第二插销孔,以将所述中模(22)锁定在所述打开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挤出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挤出机头还包括:
口型盒(110),所述口型盒(110)沿水平方向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机体(10)的前端,并沿其转动方向具有工作位置和闲置位置;
挡板(120),所述挡板(120)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机体(10)上,并沿其移动方向具有止挡位置和避让位置,当所述口型盒(110)运动至所述工作位置后,所述挡板(120)运动至所述止挡位置并与所述口型盒(110)止挡配合,以将所述口型盒(110)限位在所述工作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挤出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挤出机头还包括:
过渡套(130),所述过渡套(130)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机体(10)的后端面上,所述过渡套(130)具有螺旋流道,以向所述螺旋流道内通入控温介质而控制所述机体(10)的与所述过渡套(130)相对应的位置处的温度。
CN201822027435.1U 2018-12-04 2018-12-04 复合挤出机头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3813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27435.1U CN209381347U (zh) 2018-12-04 2018-12-04 复合挤出机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27435.1U CN209381347U (zh) 2018-12-04 2018-12-04 复合挤出机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81347U true CN209381347U (zh) 2019-09-13

Family

ID=67870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27435.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381347U (zh) 2018-12-04 2018-12-04 复合挤出机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8134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01201A (zh) * 2018-12-04 2019-03-22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挤出机头
WO2023040021A1 (zh) * 2021-09-18 2023-03-23 桂林橡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橡胶复合挤出机头锁紧装置、挤出机头及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01201A (zh) * 2018-12-04 2019-03-22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挤出机头
CN109501201B (zh) * 2018-12-04 2024-05-24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挤出机头
WO2023040021A1 (zh) * 2021-09-18 2023-03-23 桂林橡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橡胶复合挤出机头锁紧装置、挤出机头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381347U (zh) 复合挤出机头
CN109501201A (zh) 复合挤出机头
CN205010815U (zh) 一种新型快开人孔装置
CN107932878A (zh) 一种吹瓶机及其底模与开合模动作联动凸轮机构
CN103017440A (zh) 冰箱
CN206755338U (zh) 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CN201460617U (zh) 可180度旋转平开窗支撑架及180度旋转移动式平开节能窗
CN211081388U (zh) 一种车门限位器
CN212424573U (zh) 一种双气缸组合喂料装置
CN209615062U (zh) 一种磨钢球机的自动卸料装置
CN210563926U (zh) 自支撑下翻门机构
JP5767306B2 (ja) 真空キャビンのオートロック式ドアの開閉装置
CN209972904U (zh) 一种具有防尘机构的夹袋装置
CN203050058U (zh) 洗手台检修口
CN206972012U (zh) 三轴可调式连接装置、家具门阻尼装置和家具
CN202590726U (zh) 一种混合机出料门控制机构
CN208484214U (zh) 一种底模联动装置
CN202169639U (zh) 一种制砖机的布料装置
CN208324179U (zh) 一种旋转式吹瓶机
CN214659871U (zh) 安全电动门
CN208359445U (zh) 一种吹瓶机及其底模与开合模动作联动凸轮机构
CN211629624U (zh) 一种新型铰链式开关柜门
CN205269549U (zh) 一种无极变速搅拌机观察窗装置
CN105502158A (zh) 一种抓取轨迹为直线的水平抓斗装置
CN106005652B (zh) 可折叠纸箱成型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52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