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75353U - 直线驱动器 - Google Patents

直线驱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75353U
CN209375353U CN201920394542.XU CN201920394542U CN209375353U CN 209375353 U CN209375353 U CN 209375353U CN 201920394542 U CN201920394542 U CN 201920394542U CN 209375353 U CN209375353 U CN 2093753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ry shaft
linear actuator
alley
shaft
thrust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9454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希
蔡颖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ime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ime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ime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ime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9454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753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753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753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线驱动器,包括:驱动部件,旋转轴,套设在旋转轴上且与旋转轴螺纹配合的输出轴;其中,旋转轴通过推力轴承可旋转地设置,驱动部件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旋转轴旋转;推力轴承轴向定位旋转轴,旋转轴设置有第一球道,推力轴承的轴承座设置有第二球道,第一球道和第二球道分布在推力轴承的滚珠的两侧且均径向限位推力轴承的滚珠。上述直线驱动器采用推力轴承轴向定位旋转轴,增大了能够承受的轴向载荷;而且,在旋转轴上设置第一球道,无需另设部件来设置第一球道,有效减少了零部件,简化了整个结构,也简化了组装工艺;还提高了整个结构的紧凑性。

Description

直线驱动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驱动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直线驱动器。
背景技术
直线驱动器中,驱动部件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旋转轴旋转,旋转轴与输出轴形成螺旋传动机构,使得输出轴沿直线移动。
目前,直线驱动器中主要存在四种轴承组结构:
1)采用深沟球轴承承受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但是,深沟球轴承能够承受的轴向载荷较小;另外,由于轴承游隙的影响,轴向晃动量较大,存在轴向回差;
2)采用成对角接触轴承承受轴向载荷,此时,可承受较大的轴向载荷,但是,需要对角接触轴承进行筛选配对才能使用,导致组装工艺较复杂;另外,小尺寸的深沟球轴承需要定制,较难获得;
3)采用平面推力轴承及深沟球轴承组合的形式,结构较复杂,占用空间较大;另外,轴承需进行匹配,组装工艺较复杂;
4)采用平面推力滚针轴承承载轴向载荷以及结合深沟球轴承或转动滚针轴承限制径向晃动,结构较复杂。
另外,直线驱动器需要控制输出轴的实际位置,通常通过检测驱动轴的旋转圈数来确定输出轴的位置,由于驱动轴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旋转轴旋转,则存在角度回差,由此确定的输出轴位置与输出轴实际位置存在较大的偏差,导致控制精度较差。
综上所述,如何设计直线驱动器,以增大能够承受的轴向载荷,同时简化结构和组装工艺,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线驱动器,以增大能够承受的轴向载荷,同时简化结构和组装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直线驱动器,包括:驱动部件,旋转轴,套设在所述旋转轴上且与所述旋转轴螺纹配合的输出轴;
其中,所述旋转轴通过推力轴承可旋转地设置,所述驱动部件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所述旋转轴旋转;
所述推力轴承轴向定位所述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设置有第一球道,所述推力轴承的轴承座设置有第二球道,所述第一球道和所述第二球道分布在所述推力轴承的滚珠的两侧且均径向限位所述推力轴承的滚珠。
优选地,所述推力轴承为两个,所述第一球道和所述第二球道均为两个;
一个所述第二球道、一个所述第一球道、另一个所述第一球道和另一个所述第二球道沿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依次分布,且两个所述第一球道位于两个所述推力轴承之间。
优选地,所述输出轴的输出端和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轴分别位于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壳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驱动轴和所述输出轴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输出轴的输出端和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轴位于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壳的同一端。
优选地,所述驱动轴和所述输出轴平行设置或共轴线设置。
优选地,所述直线驱动器的壳体包括至少两段固定相连的分壳,且所有的所述分壳沿所述输出轴或所述驱动轴的轴向依次分布。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或带传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驱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同步转动的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三齿轮;
其中,所述驱动齿轮固定于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轴,所述第三齿轮固定于所述旋转轴,所述第二齿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直线驱动器还包括内套于所述旋转轴的深沟球轴承,所述深沟球轴承位于所述旋转轴靠近所述传动机构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直线驱动器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旋转轴上且向所述推力轴承提供预紧力的弹性部件。
优选地,所述直线驱动器还包括外套于所述输出轴且与所述输出轴滑动配合的滑套,所述滑套固定在所述直线驱动器的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线驱动器的驱动原理为:驱动部件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旋转轴旋转,由于旋转轴与输出轴套设且螺纹配合,推力轴承轴向定位旋转轴,则输出轴随着旋转轴的旋转而旋转并发生直线移动,从而实现了直线驱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线驱动器,采用推力轴承轴向定位旋转轴,由于推力轴承所能承受的轴向载荷较大,则较现有技术相比,增大了能够承受的轴向载荷;而且,在旋转轴上设置第一球道,无需另设部件来设置第一球道,有效减少了零部件,简化了整个结构,也简化了组装工艺。
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线驱动器中,在旋转轴上设置第一球道,无需另设部件来设置第一球道,有效减少了零部件,从而减小了推力轴承的轴向尺寸,提高了整个结构的紧凑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线驱动器,以提高控制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直线驱动器包括:驱动部件,旋转轴,套设在所述旋转轴上且与所述旋转轴螺纹配合的输出轴,以及用于检测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角度的检测器;
其中,所述驱动部件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所述旋转轴旋转,所述旋转轴沿其轴向定位设置。
优选地,所述输出轴的输出端和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轴分别位于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壳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检测器位于所述旋转轴远离所述输出轴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检测器位于所述旋转轴远离所述传动机构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检测器为磁编码器;所述磁编码器包括:芯片,磁铁,承载所述磁铁的磁铁座;其中,所述磁铁座与所述旋转轴固定相连,所述芯片固定在所述直线驱动器的壳体内,所述芯片位于所述磁铁的一侧,且所述芯片和所述磁铁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直线驱动器还包括与所述旋转轴固定相连的安装轴,所述磁铁座通过所述安装轴与所述旋转轴固定相连。
优选地,所述输出轴的输出端和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轴位于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壳的同一端。
优选地,所述检测器为磁编码器,所述磁编码器包括磁传感器和呈环状的磁栅,其中,所述磁传感器与所述直线驱动器的驱动电路板或壳体固定相连,所述磁栅套设在所述旋转轴上且与所述旋转轴固定相连。
优选地,所述旋转轴通过推力轴承可旋转地设置,所述推力轴承轴向定位所述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设置有第一球道,所述推力轴承的轴承座设置有第二球道,所述第一球道和所述第二球道分布在所述推力轴承的滚珠的两侧且径向限位所述推力轴承的滚珠。
优选地,所述直线驱动器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旋转轴上且向所述推力轴承提供预紧力的弹性部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线驱动器,通过检测器检测旋转轴的旋转角度,结合旋转轴和输出轴的螺距即可计算出输出轴的具体位置,较现有技术相比,该检测方式不存在角度回差,有效减小了由此确定的输出轴位置与输出轴实际位置的偏差,从而提高了控制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线驱动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直线驱动器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线驱动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直线驱动器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线驱动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直线驱动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直线驱动器包括:驱动部件8,旋转轴1,套设在旋转轴1上且与旋转轴1螺纹配合的输出轴10;其中,旋转轴1通过推力轴承可旋转地设置,驱动部件8通过传动机构17驱动旋转轴1旋转。
上述推力轴承轴向定位旋转轴1,可以理解的是,推力轴承沿旋转轴1的轴向定位旋转轴1。
推力轴承的滚珠2需要被径向限位,具体地,旋转轴1设置有第一球道a,推力轴承的轴承座3设置有第二球道b,第一球道a和第二球道b分布在推力轴承的滚珠2的两侧且均径向限位推力轴承的滚珠2。
上述第一球道a和第二球道b呈凹槽型,以保证与滚珠2限位配合。
上述输出轴10套设在旋转轴1上,可选择输出轴10外套在旋转轴1上,也可选择输出轴10内套在旋转轴1上,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为了便于实现直线驱动以及提高输出轴10的强度,优先选择输出轴10外套在旋转轴1上。此时,可选择螺杆作为旋转轴1。
上述驱动部件8为旋转驱动部件,可为电机或旋转气缸等。为了简化结构,优先选择上述驱动部件8为电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直线驱动器的驱动原理为:驱动部件8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旋转轴1旋转,由于旋转轴1与输出轴10套设且螺纹配合,推力轴承轴向定位旋转轴1,则输出轴10随着旋转轴1的旋转而旋转并发生直线移动,从而实现了直线驱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直线驱动器,采用推力轴承轴向定位旋转轴1,由于推力轴承所能承受的轴向载荷较大,则较现有技术相比,增大了能够承受的轴向载荷;而且,在旋转轴1上设置第一球道a,无需另设部件来设置第一球道a,有效减少了零部件,简化了整个结构,也简化了组装工艺。
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直线驱动器中,在旋转轴1上设置第一球道a,无需另设部件来设置第一球道a,有效减少了零部件,从而减小了推力轴承的轴向尺寸,提高了整个结构的紧凑性。
上述直线驱动器中,若推力轴承为双向推力轴承,则可选择推力轴承为一个;若推力轴承为单向推力轴承,则上述推力轴承为两个,以保证轴向的双向限位。
为了便于安装和设置,优先选择上述推力轴承为单向推力轴承,且推力轴承为两个。此时,第一球道a和第二球道b均为两个;一个第二球道b、一个第一球道a、另一个第一球道a和另一个第二球道b沿旋转轴1的轴向依次分布,且两个第一球道a位于两个推力轴承之间。
具体地,一个第二球道b和一个第一球道a径向限位一个所述推力轴承的所有滚珠2,另一个第一球道a和另一个第二球道b径向限位另一个所述推力轴承的所有滚珠2。
当对直线驱动器的长度有要求时,可通过合理布置输出轴10实现。优选地,上述输出轴10的输出端和驱动部件8的驱动轴分别位于驱动部件8的驱动壳的两端,如图1和图3所示。这样,有效减小了整个直线驱动器的长度。
进一步地,上述驱动部件8的驱动轴和输出轴10平行设置。当然,也可选择驱动轴和输出轴10采用其他方式设置,并不局限于此。
当对直线驱动器的横截面大小有要求时,也可通过合理布置输出轴10实现。优选地,输出轴10的输出端和驱动部件8的驱动轴位于驱动部件8的驱动壳的同一端,如图5和图6所示。此时,优先选择驱动轴和输出轴10平行设置或共轴线设置。当然,也可选择驱动轴和输出轴10采用其他方式设置,并不局限于此。
当输出轴10的输出端和驱动轴位于驱动部件8的驱动壳的同一端时,为了便于安装,优先选择上述直线驱动器的壳体包括至少两段固定相连的分壳,且所有的分壳沿输出轴10或驱动轴的轴向依次分布。
对于分壳的具体数目,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优选地,上述分壳为五个,分别为第一分壳、第二分壳、第三分壳、第四分壳和第五分壳;第一分壳18、第二分壳19、第三分壳20、第四分壳21和第五分壳22依次固定相连。
上述第一分壳18和第二分壳19用于容纳驱动部件8,为了提高散热效果,上述第一分壳18和第二分壳19中至少一者的外壁设置有散热结构;上述第三分壳20用于容纳传动机构17,上述第三分壳20和第四分壳21用于容纳推力轴承和旋转轴1,上述第五分壳22用于容纳外套于输出轴10且与输出轴10滑动配合的滑套11。上述第四分壳21和第五分壳22用于容纳输出轴10,且第五分壳22具有供输出轴10伸出的通孔。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可选择上述分壳的数目为其他,以及采用其他方式布置壳体内的各个部件,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上述直线驱动器中,对于传动机构17的具体结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优选地,上述传动机构17为齿轮传动机构。
进一步地,上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驱动齿轮7,与驱动齿轮7啮合的第一齿轮6,与第一齿轮6同步转动的第二齿轮13,与第二齿轮13啮合的第三齿轮5;其中,驱动齿轮7固定于驱动部件8的驱动轴,第三齿轮5固定于旋转轴1,第二齿轮13的直径小于第一齿轮6的直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直径可为齿根圆直径、齿顶圆直径、分度圆直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齿轮传动机构可有效缩小整个传动机构的径向尺寸,从而缩小整个直线驱动器在该径向的尺寸。
上述齿轮传动机构中,第二齿轮13和第一齿轮6同步转动,具体地,第二齿轮13和第一齿轮6固定相连或通过键槽或多边形等方式相互咬合并绕轴旋转,或第二齿轮13和第一齿轮6固定于连接轴上通过连接轴实现同步转动。进一步地,第二齿轮13和连接轴为一体式结构,即该连接轴为齿轮轴。这样,简化了整体结构以及组装工序。也可选择上述第二齿轮13与第一齿轮6为一体式结构并绕连接轴转动。
优选地,上述直线驱动器还包括内套于旋转轴1的深沟球轴承4,该深沟球轴承4位于旋转轴1靠近传动机构的一端。这样,通过深沟球轴承4实现了对旋转轴1的径向限位,提高了径向定位能力。
上述推力轴承存在轴向回差,为了消除轴向回差,上述直线驱动器还包括套设在旋转轴1上且向推力轴承提供预紧力的弹性部件12。可以理解的是,弹性部件12的一端与推力轴承的一端抵接,弹性部件12的另一端采用直线驱动器的壳体实现轴向限位。
对于上述弹性部件12的具体结构和类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上述弹性部件12为弹簧或橡胶件。优选地,上述弹性部件12为碟形弹簧或聚氨酯弹性体。当然,也可选择上述弹性部件12为其他具有弹性的部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对此不做限定。
为了便于输出轴10沿直线移动,上述直线驱动器还包括外套于输出轴10且与输出轴10滑动配合的滑套11,该滑套11固定在直线驱动器的壳体内。
进一步地,滑套11位于输出轴10远离旋转轴1的一端。
上述滑套11对输出轴10起到了支撑和导向的作用,也便于输出轴10移动。
上述直线驱动器还包括用于控制驱动部件8旋转的驱动电路板9。具体地,该驱动电路板9通过外部控制信号及输出轴10的实际位置控制驱动部件8的正反向旋转。
为了提高集成性能以及保护驱动电路板9,上述驱动电路板9位于直线驱动器的壳体内。进一步地,当输出轴10的输出端和驱动部件8的驱动轴分别位于驱动部件8的驱动壳的两端时,驱动电路板9和输出轴10分别位于驱动部件8的两侧;当输出轴10的输出端和驱动部件8的驱动轴位于驱动部件8的驱动壳的同一端时,驱动电路板9位于驱动部件8的一侧。
为了提高控制精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直线驱动器,如图3和图4所示,该直线驱动器包括:驱动部件8,旋转轴1,套设在旋转轴1上且与旋转轴1螺纹配合的输出轴10,以及用于检测旋转轴1的旋转角度的检测器。其中,上述驱动部件8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旋转轴1旋转,旋转轴1沿其轴向定位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旋转轴1的旋转角度为旋转轴1的初始位置和旋转轴1最终位置的角度差,具体地,旋转轴1的旋转角度可为60°、180°、360°、480°、710°等。
上述实施例二提供的直线驱动器,通过检测器检测旋转轴1的旋转角度,结合旋转轴1和输出轴10的螺距即可计算出输出轴10的具体位置,较现有技术相比,该检测方式不存在角度回差,有效减小了由此确定的输出轴位置与输出轴实际位置的偏差,从而提高了控制精度。
当对直线驱动器的长度有要求时,可通过合理布置输出轴10实现。优选地,上述输出轴10的输出端和驱动部件8的驱动轴分别位于驱动部件8的驱动壳的两端,如图1和图3所示。这样,有效减小了整个直线驱动器的长度。
当对直线驱动器的横截面大小有要求时,也可通过合理布置输出轴10实现。优选地,输出轴10的输出端和驱动部件8的驱动轴位于驱动部件8的驱动壳的同一端,如图5和图6所示。
当上述输出轴10的输出端和驱动部件8的驱动轴分别位于驱动部件8的驱动壳的两端时,为了避免检测器干涉输出轴10,上述检测器位于旋转轴1远离输出轴10的一端。相应的,为了避免检测器干涉传动机构17,上述检测器位于旋转轴1远离传动机构的一端。
当输出轴10的输出端和驱动部件8的驱动轴位于驱动部件8的驱动壳的同一端时,为了避免干涉输出轴10,优先选择上述检测器位于旋转轴1的周向侧面。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可选择上述检测器设置在其他位置,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对于上述检测器的类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对此不做限定。为了减小占用空间以及延长使用寿命,优先选择上述检测器为磁编码器。当然,也可选择上述检测器为其他类型,并不局限于此。
具体地,上述磁编码器通过检测旋转轴1的旋转圈数和旋转位置来确定旋转轴1的旋转角度。例如,旋转轴1的旋转圈数为一圈,旋转轴1的旋转位置为60°,则旋转轴1的旋转角度420°。可以理解的是,旋转轴1的旋转位置的取值大于0°且小于360°。
当上述输出轴10的输出端和驱动部件8的驱动轴分别位于驱动部件8的驱动壳的两端时,如图3和图4所示,上述磁编码器包括:芯片14,磁铁16,承载磁铁16的磁铁座15;其中,芯片14位于磁铁16的一侧,且芯片14和磁铁16之间具有间隙。为了保证检测,上述磁铁座15与旋转轴1固定相连,芯片14固定于直线驱动器的壳体内。
为了便于安装磁编码器,上述直线驱动器还包括与旋转轴1固定相连的安装轴,上述磁铁座15通过所述安装轴与旋转轴1固定相连。
当输出轴10的输出端和驱动部件8的驱动轴位于驱动部件8的驱动壳的同一端时,如图5和图6所示,上述磁编码器包括磁传感器23和呈环状的磁栅24,其中,磁传感器与直线驱动器的驱动电路板9或壳体固定相连,磁栅24套设在旋转轴1上且与旋转轴1固定相连。
上述直线驱动器中,上述旋转轴1可采用轴承实现轴向定位,例如,采用推力轴承实现轴向定位,具体地,旋转轴1通过推力轴承可旋转地设置,推力轴承轴向定位旋转轴1,推力轴承的球道3径向限位所述推力轴承的滚珠2,且球道3与旋转轴1为一体式结构。
上述直线驱动器采用推力轴承轴向定位旋转轴1,由于推力轴承所能承受的轴向载荷较大,则较现有技术相比,增大了能够承受的轴向载荷;而且,旋转轴1设置有第一球道a,推力轴承的轴承座3设置有第二球道b,第一球道a和第二球道b分布在推力轴承的滚珠2的两侧且径向限位推力轴承的滚珠2,这样无需另设部件来设置第一球道a,有效减少了零部件,简化了整个结构,也简化了组装工艺;同时,由于减少了零部件,则有效减小了推力轴承的轴向尺寸,提高了整个结构的紧凑性。
进一步地,上述直线驱动器还包括套设在旋转轴1上且向所述推力轴承提供预紧力的弹性部件12。这样,有效消除了推力轴承的轴向回差。
对于上述推力轴承、弹性部件12以及其他部件的具体结构和类型,可参见本文的实施例一,本文此处不再赘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22)

1.一种直线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部件(8),旋转轴(1),套设在所述旋转轴(1)上且与所述旋转轴(1)螺纹配合的输出轴(10);
其中,所述旋转轴(1)通过推力轴承可旋转地设置,所述驱动部件(8)通过传动机构(17)驱动所述旋转轴(1)旋转;
所述推力轴承轴向定位所述旋转轴(1),所述旋转轴(1)设置有第一球道(a),所述推力轴承的轴承座(3)设置有第二球道(b),所述第一球道(a)和所述第二球道(b)分布在所述推力轴承的滚珠(2)的两侧且均径向限位所述推力轴承的滚珠(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驱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力轴承为单向推力轴承且所述推力轴承为两个,所述第一球道(a)和所述第二球道(b)均为两个;
一个所述第二球道(b)、一个所述第一球道(a)、另一个所述第一球道(a)和另一个所述第二球道(b)沿所述旋转轴(1)的轴向依次分布,且两个所述第一球道(a)位于两个所述推力轴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10)的输出端和所述驱动部件(8)的驱动轴分别位于所述驱动部件(8)的驱动壳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线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输出轴(10)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10)的输出端和所述驱动部件(8)的驱动轴位于所述驱动部件(8)的驱动壳的同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线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输出轴(10)平行设置或共轴线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线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驱动器的壳体包括至少两段固定相连的分壳,且所有的所述分壳沿所述输出轴(10)或所述驱动轴的轴向依次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或带传动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线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驱动齿轮(7),与所述驱动齿轮(7)啮合的第一齿轮(6),与所述第一齿轮(6)同步转动的第二齿轮(13),与所述第二齿轮(13)啮合的第三齿轮(5);
其中,所述驱动齿轮(7)固定于所述驱动部件(8)的驱动轴,所述第三齿轮(5)固定于所述旋转轴(1),所述第二齿轮(13)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齿轮(6)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驱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套于所述旋转轴(1)的深沟球轴承(4),所述深沟球轴承(4)位于所述旋转轴(1)靠近所述传动机构的一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驱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旋转轴(1)上且向所述推力轴承提供预紧力的弹性部件(12)。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直线驱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套于所述输出轴(10)且与所述输出轴(10)滑动配合的滑套(11),所述滑套(11)固定在所述直线驱动器的壳体内。
13.一种直线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部件(8),旋转轴(1),套设在所述旋转轴(1)上且与所述旋转轴(1)螺纹配合的输出轴(10),以及用于检测所述旋转轴(1)的旋转角度的检测器;
其中,所述驱动部件(8)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所述旋转轴(1)旋转,所述旋转轴(1)沿其轴向定位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直线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10)的输出端和所述驱动部件(8)的驱动轴分别位于所述驱动部件(8)的驱动壳的两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直线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器位于所述旋转轴(1)远离所述输出轴(10)的一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直线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器位于所述旋转轴(1)远离所述传动机构的一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直线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器为磁编码器;所述磁编码器包括:芯片(14),磁铁(16),承载所述磁铁(16)的磁铁座(15);其中,所述磁铁座(15)与所述旋转轴(1)固定相连,所述芯片(14)固定在所述直线驱动器的壳体内,所述芯片(14)位于所述磁铁(16)的一侧,且所述芯片(14)和所述磁铁(16)之间具有间隙。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直线驱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旋转轴(1)固定相连的安装轴,所述磁铁座(15)通过所述安装轴与所述旋转轴(1)固定相连。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直线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10)的输出端和所述驱动部件(8)的驱动轴位于所述驱动部件(8)的驱动壳的同一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直线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器为磁编码器,所述磁编码器包括磁传感器(23)和呈环状的磁栅(24),其中,所述磁传感器与所述直线驱动器的驱动电路板(9)或壳体固定相连,所述磁栅(24)套设在所述旋转轴(1)上且与所述旋转轴(1)固定相连。
21.根据权利要求13-20中任一项所述的直线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1)通过推力轴承可旋转地设置,所述推力轴承轴向定位所述旋转轴(1),所述旋转轴(1)设置有第一球道(a),所述推力轴承的轴承座(3)设置有第二球道(b),所述第一球道(a)和所述第二球道(b)分布在所述推力轴承的滚珠(2)的两侧且径向限位所述推力轴承的滚珠(2)。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直线驱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旋转轴(1)上且向所述推力轴承提供预紧力的弹性部件(12)。
CN201920394542.XU 2019-03-26 2019-03-26 直线驱动器 Active CN2093753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94542.XU CN209375353U (zh) 2019-03-26 2019-03-26 直线驱动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94542.XU CN209375353U (zh) 2019-03-26 2019-03-26 直线驱动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75353U true CN209375353U (zh) 2019-09-10

Family

ID=67824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94542.XU Active CN209375353U (zh) 2019-03-26 2019-03-26 直线驱动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7535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1147A (zh) * 2021-06-17 2021-08-13 福建省世能科泰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过滤装置
WO2024007595A1 (zh) * 2022-07-06 2024-01-11 惠州市睿普斯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装便捷的电动推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1147A (zh) * 2021-06-17 2021-08-13 福建省世能科泰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过滤装置
WO2024007595A1 (zh) * 2022-07-06 2024-01-11 惠州市睿普斯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装便捷的电动推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375353U (zh) 直线驱动器
CN102165220B (zh) 电动式线性致动器以及电动制动装置
CN104373540B (zh) 马达驱动线性致动器及其马达
US20160069449A1 (en) Thin-type gear motor and muscle force assisting device using thin-type gear motor
CN104024693B (zh) 连杆动作装置
CN107425649A (zh) 一种基于电机速度合成的双余度机电作动器
EP2183505A1 (en) Linear actuator
JP2018132154A (ja) 電動機付き減速機
CN109831059A (zh) 直线驱动器
CN106605082B (zh) 圆形波减速器
CN207487688U (zh) 一种飞行器三自惯组双轴转位机构
WO2015034066A1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05678083U (zh) 可准确定位的弹簧蓄能转动装置
CN209671547U (zh) 一种行星滚柱丝杠传动装置
CN101462240A (zh) 高精度分度装置
CN109681602A (zh) 一种具有直线运动功能的谐波减速装置
CN109139845A (zh) 一种螺旋轴承传动系统
CN202100673U (zh) 一种行星滚柱丝杠
CN205534072U (zh) 行星辊式的动力传递装置
JP2008256199A (ja) 歳差運動減速機。
JP2009287628A (ja) ベアリング装置、疲労試験機および電動機
JP2014238117A (ja) 減速機内蔵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多関節ロボット
CN208966964U (zh) 一种螺旋轴承传动系统
CN219304683U (zh) 一种调速机构及永磁调速器
CN207029516U (zh) 内转直线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