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57970U - 一种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57970U
CN209357970U CN201920790893.2U CN201920790893U CN209357970U CN 209357970 U CN209357970 U CN 209357970U CN 201920790893 U CN201920790893 U CN 201920790893U CN 209357970 U CN209357970 U CN 2093579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ong
terminal chamber
terminal
chamber
fixed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9089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永丰
廖胜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ngx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ngx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ngx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ngx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9089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579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579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579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具有沿第一方向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端子腔室,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第二端子腔室,设于所述第二表面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端子腔室和所述第二端子腔室连通形成第一收容通道;第一定位槽,设于所述第二表面,沿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端子腔室依次布置,且与所述第二端子腔室连通;第一导电端子,沿所述第一端子腔室至所述第二端子腔室的方向安装于所述第一收容通道后,沿所述第一端子腔室至所述第二端子腔室的方向和沿所述第二端子腔室至所述第一端子腔室的方向,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运动受到限制。提升了第一导电端子固定于绝缘壳体内的保持力。

Description

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电热机械装置,其允许可拆卸的连接以传输电力和电信号。信号或电功率通过金属导体传输,而塑料外壳用于连接器以将金属导体彼此隔离。连接器系统用于不同电子产品之间的电性连接,用于通过电缆连接将信号从印刷电路板(PCB)连接到另一个印刷电路板(PCB)。连接器系统的一端(公连接器)将焊接到PCB,而连接器系统的另一端(母连接器)将端子夹接到电缆上。
现有的连接器通常包括有若干根导电公端子以及用以承载该导电公端子以对导电公端子周围进行绝缘处理的绝缘座体。然而传统电连接器中,导电公端子固定于绝缘座体内的保持力不足,影响电气连接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固定于绝缘座体内的保持力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具有沿第一方向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端子腔室,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第二端子腔室,设于所述第二表面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端子腔室和所述第二端子腔室连通形成第一收容通道;第一定位槽,设于所述第二表面,沿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端子腔室依次布置,且与所述第二端子腔室连通,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第一导电端子,沿所述第一端子腔室至所述第二端子腔室的方向安装于所述第一收容通道后,沿所述第一端子腔室至所述第二端子腔室的方向和沿所述第二端子腔室至所述第一端子腔室的方向,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运动受到限制。
可选地,沿第三方向,所述第一端子腔室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端子腔室的尺寸,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尺寸,所述第二固定部上凸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卡接于所述第一端子腔室,所述第二固定部卡接于所述第二端子腔室,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于所述第一定位槽。
可选地,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端子腔室的底壁相抵,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底壁相抵。
可选地,沿所述第一端子腔室至所述第二端子腔室的方向,所述第一卡接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减小。
可选地,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端子腔室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尺寸。
可选地,还包括:
第三端子腔室,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三端子腔室和所述第一端子腔室间隔设置;
第四端子腔室,设于所述第二表面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四端子腔室和所述第二端子腔室间隔设置,所述第三端子腔室和所述第四端子腔室连通形成第二收容通道;
第二定位槽,设于所述第二表面,沿第二方向与所述第四端子腔室依次布置,且与所述第四端子腔室连通,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二定位槽和所述第一定位槽间隔设置;
第二导电端子,沿所述第三端子腔室至所述第四端子腔室的方向安装于所述第二收容通道后,沿所述第三端子腔室至所述第四端子腔室的方向和沿所述第四端子腔室至所述第三端子腔室的方向,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运动受到限制。
可选地,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三端子腔室的尺寸大于所述第四端子腔室的尺寸;
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三固定部和第四固定部,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三固定部的尺寸大于所述第四固定部的尺寸,所述第四固定部上凸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三固定部卡接于所述第三端子腔室,所述第四固定部卡接于所述第四端子腔室,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于所述第二定位槽。
可选地,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固定部与所述第三端子腔室的底壁相抵,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底壁相抵。
可选地,沿所述第三端子腔室至所述第四端子腔室的方向,所述第二卡接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减小。
可选地,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四端子腔室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尺寸。
可选地,还包括:
第一插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插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之外;
第一引脚,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引脚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之外;
第二插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与所述第三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二插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之外,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二插接部与所述第一插接部间隔设置;
第二引脚,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与所述第四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二引脚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之外,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一引脚间隔设置;
PCB板,位于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沿第一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中心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表面的中心线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插接部具有第二中心线,所述第一引脚具有第三中心线,所述第二中心线和所述第三中心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插接部具有第四中心线,所述第二引脚具有第五中心线,所述第四中心线和所述第五中心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中心线位于所述第三中心线和所述第四中心线之间,所述第四中心线位于所述第二中心线和所述第五中心线之间;
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之间的间距。
可选地,所述第二表面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用于夹持所述PCB板,所述夹持部的中心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二表面的中心线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还包括容纳部,所述容纳部设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容纳部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设有第一抵挡部,所述第一抵挡部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表面设有第二抵挡部,所述第二抵挡部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抵挡部和所述第二抵挡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与安装面板相抵。
可选地,所述第一收容通道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收容通道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第一收容通道安装有所述第一导电端子。
可选地,所述第二收容通道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收容通道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第二收容通道安装有所述第二导电端子。
如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具有沿第一方向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第一表面设有第一端子腔室,第二表面设有第二端子腔室,第一端子腔室和第二端子腔室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端子腔室和所述第二端子腔室连通形成第一收容通道。此外,在第二表面还设有第一定位槽,第一定位槽沿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端子腔室依次布置,且与所述第二端子腔室连通,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电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端子沿所述第一端子腔室至所述第二端子腔室的方向安装于所述第一收容通道后,沿所述第一端子腔室至所述第二端子腔室的方向和沿所述第二端子腔室至所述第一端子腔室的方向,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运动受到限制。相当于第一导电端子双向运动受到限制,提升了第一导电端子固定于绝缘壳体内的保持力。防止绝缘壳体沿第一方向被拉离第一导电端子,也即防止绝缘壳体和第一导电端子在第一方向产生相对运动。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二;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电连接器中绝缘壳体的立体图一;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电连接器中绝缘壳体的立体图二;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电连接器的剖视图一;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电连接器的剖视图二;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电连接器中绝缘壳体的剖视图一;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电连接器中绝缘壳体的剖视图二;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电连接器的剖视图三;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电连接器中第一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电连接器中第一导电端子的侧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电连接器的剖视图四;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三;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四;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五;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电连接器中绝缘壳体的立体图三;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电连接器中绝缘壳体的立体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考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1,包括:绝缘壳体10,具有沿第一方向(图1和图2中X方向所示)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在第一表面11设有第一端子腔室13,第二表面12设有第二端子腔室14。第一端子腔室13和第二端子腔室14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端子腔室13和所述第二端子腔室14连通形成第一收容通道10a;相当于,第一收容通道10a沿第一方向贯穿绝缘壳体10。此外,在第二表面12还设有第一定位槽10c,第一定位槽10c沿第二方向(图3中Y方向所示)与所述第二端子腔室14依次布置,且与所述第二端子腔室14连通,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优选地,第一定位槽10c沿第一方向延伸不贯穿绝缘壳体10。优选地,第一定位槽10c和第二端子腔室14沿第一方向的投影呈T型状。
优选地,第一表面11为平面,第一端子腔室13凹设于第一表面11,第二表面12为平面,第二端子腔室14凹设于第二表面12,第一定位槽10c凹设于第二表面12。
继续参考图5和图6,电连接器1还包括第一导电端子20,优选地,第一导电端子20为导电公端子。第一导电端子20沿所述第一端子腔室13至所述第二端子腔室14的方向(图5中B方向所示)安装于所述第一收容通道10a后,沿所述第一端子腔室13至所述第二端子腔室14的方向(图5中B方向所示)和沿所述第二端子腔室14至所述第一端子腔室13的方向(图5中A方向所示),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0的运动受到限制。
相当于第一导电端子20双向运动受到限制,提升了第一导电端子20固定于绝缘壳体10内的保持力。防止绝缘壳体10沿第一方向被拉离第一导电端子20,也即防止绝缘壳体10和第一导电端子20在第一方向产生相对运动。无需将第一收容通道10a做小,第一导电端子20固定部做大,避免太大的干涉使得绝缘壳体10变形甚至损坏。
参考图9至图12,沿第三方向(图10中Z方向所示),所述第一端子腔室13的尺寸(图10中L1所示)大于所述第二端子腔室14的尺寸(图10中L2所示),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相当于,第一收容通道10a沿第二方向的投影呈T型状。
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0沿第一方向(图11和图12中X方向所示)延伸,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沿所述第三方向(图12中Z方向所示),所述第一固定部21的尺寸(图12中L7所示)大于所述第二固定部22的尺寸(图12中L8所示)。相当于,第一导电端子20沿第二方向的投影呈T型状。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部22上凸设有第一卡接部25,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部22沿所述第二方向相背设置的两表面,其中之一设有所述第一卡接部25。参考图9和图10,第一导电端子20安装于第一收容通道10a后,所述第一固定部21卡接于所述第一端子腔室13,所述第二固定部22卡接于所述第二端子腔室14,所述第一卡接部25卡接于所述第一定位槽10c。
其中,第一导电端子20安装于第一收容通道10a的过程中,第二固定部22和设于第二固定部22上的第一卡接部25首先穿过第一端子腔室13,再进入第二端子腔室14,第一导电端子20继续运动,直至第一卡接部25位于第一定位槽10c并与第一定位槽10c实现卡接;此时,第一固定部21位于第一端子腔室13,并与第一端子腔室13卡接,第二固定部22位于第二端子腔室14,并与第二端子腔室14卡接。
这样设置后,参考图9,沿第二端子腔室14至第一端子腔室13的方向(图9中A方向所示),第一卡接部25和第一定位槽10c相干涉,从而,沿所述第二端子腔室14至所述第一端子腔室13的方向,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0的运动受到限制;参考图10,沿第一端子腔室13至第二端子腔室14的方向(图10中B方向所示),第一固定部21和第一端子腔室13相干涉;从而,沿所述第一端子腔室13至所述第二端子腔室14的方向,第一导电端子20的运动受到限制。也即,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导电端子20与绝缘壳体10受到双向干涉,提升了第一导电端子20固定于绝缘壳体10内的保持力。
优选地,参考图10,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固定部21与所述第一端子腔室13的底壁相抵,第一固定部21和第一端子腔室13形成干涉;参考图5和图9,所述第一卡接部25与所述第一定位槽10c的底壁相抵,第一卡接部25和第一定位槽10c形成干涉。
参考图9和图11,沿所述第一端子腔室13至所述第二端子腔室14的方向,所述第一卡接部25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减小。也即,在第一导电端子20安装过程中,第一卡接部25的小尺寸部分先进入第二端子腔室14,随着第一导电端子20在第一方向上的继续运动,第一卡接部25的大尺寸部分会挤压第二端子腔室14,直至运动至位于第一定位槽10c内,第一卡接部25的大尺寸部分沿第一方向与第一定位槽10c相抵,形成干涉。这样设置,利于将第一导电端子20沿第一方向安装于第一收容通道10a,同时,还能够提升第一导电端子20固定于绝缘壳体10内的保持力。
优选地,参考图9和图10,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端子腔室14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定位槽10c的尺寸。这样设置,降低第一卡接部25的大尺寸部分与第二端子腔室14的干涉,利于第一卡接部25经过第二端子腔室14并与第一定位槽10c卡接。
优选地,参考图7,所述第一收容通道10a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收容通道10a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第一收容通道10a安装有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0。相当于,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包括多个第一端子腔室13和多个第二端子腔室14,多个第一端子腔室13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端子腔室14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继续参考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还包括:第三端子腔室15和第四端子腔室16,第三端子腔室15设于所述第一表面11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第四端子腔室16设于所述第二表面12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其中,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三端子腔室15和所述第一端子腔室13间隔设置,所述第四端子腔室16和所述第二端子腔室14间隔设置,所述第三端子腔室15和所述第四端子腔室16连通形成第二收容通道10b。
此外,在所述第二表面12还设有第二定位槽10d,第二定位槽10d沿第二方向与所述第四端子腔室16依次布置,且与所述第四端子腔室16连通,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二定位槽10d和所述第一定位槽10c间隔设置。
优选地,第二定位槽10d沿第一方向延伸不贯穿绝缘壳体10。优选地,第二定位槽10d和第四端子腔室16沿第一方向的投影呈T型状。
优选地,第一表面11为平面,第三端子腔室15凹设于第一表面11,第二表面12为平面,第四端子腔室16凹设于第二表面12,第二定位槽10d凹设于第二表面12。
继续参考图5和图6,还包括第二导电端子30,优选地,第二导电端子30为导电公端子。沿所述第三端子腔室15至所述第四端子腔室16的方向(图5中B方向所示)安装于所述第二收容通道10b后,沿所述第三端子腔室15至所述第四端子腔室16的方向(图5中B方向所示)和沿所述第四端子腔室16至所述第三端子腔室15的方向(图5中A方向所示),所述第二导电端子30的运动受到限制。
相当于第二导电端子30双向运动受到限制,提升了第二导电端子30固定于绝缘壳体10内的保持力。防止绝缘壳体10沿第一方向被拉离第二导电端子30,也即防止绝缘壳体10和第二导电端子30在第一方向产生相对运动。无需将第二收容通道10b做小,第二导电端子30固定部做大,避免太大的干涉使得绝缘壳体10变形甚至损坏。
参考图9至图12,沿第三方向(图10中Z方向所示),所述第三端子腔室15的尺寸(图10中L3所示)大于所述第四端子腔室16的尺寸(图10中L4所示);相当于,第二收容通道10b沿第二方向的投影呈T型状。
所述第二导电端子30沿第一方向延伸,参考图10,所述第二导电端子30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三固定部31和第四固定部32,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三固定部31的尺寸(图10中L3所示)大于所述第四固定部32的尺寸(图10中L4所示);相当于,第二导电端子30沿第二方向的投影呈T型状。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固定部32上凸设有第二卡接部35,优选地,所述第四固定部32沿所述第二方向相背设置的两表面,其中之一设有所述第二卡接部35。参考图9和图10,第二导电端子30安装于第二收容通道10b后,所述第三固定部31卡接于所述第三端子腔室15,所述第四固定部32卡接于所述第四端子腔室16,所述第二卡接部35卡接于所述第二定位槽10d。
其中,第二导电端子30安装于第二收容通道10b的过程中,第四固定部32和设于第四固定部32上的第二卡接部35首先穿过第三端子腔室15,再进入第四端子腔室16,第二导电端子30继续运动,直至第二卡接部35位于第二定位槽10d并与第二定位槽10d实现卡接;此时,第三固定部31位于第三端子腔室15,并与第三端子腔室15卡接,第四固定部32位于第四端子腔室16,并与第四端子腔室16卡接。
这样设置后,参考图9,沿第四端子腔室16至第三端子腔室15的方向(图9中A方向所示),第二卡接部35和第二定位槽10d相干涉,从而,沿所述第四端子腔室16至所述第三端子腔室15的方向,所述第二导电端子30的运动受到限制;参考图10,沿第三端子腔室15至第四端子腔室16的方向(图10中B方向所示),第三固定部31和第三端子腔室15相干涉;从而,沿所述第三端子腔室15至所述第四端子腔室16的方向,第二导电端子30的运动受到限制。也即,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导电端子30与绝缘壳体10受到双向干涉,提升了第二导电端子30固定于绝缘壳体10内的保持力。
优选地,参考图10,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固定部31与所述第三端子腔室15的底壁相抵,第三固定部31和第三端子腔室15形成干涉;参考图5和图9,所述第二卡接部35与所述第二定位槽10d的底壁相抵,第二卡接部35和第二定位槽10d形成干涉。
参考图9和图11,沿所述第三端子腔室15至所述第四端子腔室16的方向,所述第二卡接部35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减小。也即,在第二导电端子30安装过程中,第二卡接部35的小尺寸部分先进入第三端子腔室15,随着第二导电端子30在第一方向上的继续运动,第二卡接部35的大尺寸部分会挤压第四端子腔室16,直至运动至位于第二定位槽10d内,第二卡接部35的大尺寸部分沿第一方向与第二定位槽10d相抵,形成干涉。这样设置,利于将第二导电端子30沿第一方向安装于第二收容通道10b,同时,还能够提升第二导电端子30固定于绝缘壳体10内的保持力。
优选地,参考图9和图10,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四端子腔室16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定位槽10d的尺寸。这样设置,降低第二卡接部35的大尺寸部分与第四端子腔室16的干涉,利于第二卡接部35经过第四端子腔室16并与第二定位槽10d卡接。
优选地,参考图7,所述第二收容通道10b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收容通道10b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第二收容通道10b安装有所述第二导电端子30。相当于,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包括多个第三端子腔室15和多个第四端子腔室16,多个第三端子腔室15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四端子腔室16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参考图1、图2、图5及图10,电连接器1还包括:第一插接部23,沿所述第一方向(图10中X方向所示)延伸至与所述第一固定部21连接,所述第一插接部23位于所述第一表面11之外;以及第一引脚24,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与所述第二固定部22连接,所述第一引脚24位于所述第二表面12之外。相当于,沿第一方向,第一插接部23、第一固定部21、第二固定部22及第一引脚24依次设置。
电连接器1还包括第二插接部33,沿所述第一方向(图10中X方向所示)延伸至与所述第三固定部31连接,所述第二插接部33位于所述第一表面11之外,沿所述第三方向(图10中Z方向所示),所述第二插接部33与所述第一插接部23间隔设置;以及第二引脚34,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与所述第四固定部32连接,所述第二引脚34位于所述第二表面12之外,沿所述第三方向(图10中Z方向所示),所述第二引脚34与所述第一引脚24间隔设置。相当于,沿第一方向,第二插接部33、第三固定部31、第四固定部32及第二引脚34依次设置。
参考图13至图15,电连接器1还包括PCB板40,PCB板40位于所述第一引脚24和所述第二引脚34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引脚24和所述第二引脚34连接。优选地,PCB板40分别和第一引脚24及第二引脚34焊接。其中,第一引脚24具有第一焊接部26,第二引脚34具有第二焊接部36,第一焊接部26和PCB板40焊接,第二焊接部36和PCB板40焊接。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导电端子20的第一引脚24和第二导电端子30的第二引脚34以跨骑式的方式焊接于PCB板40。这样设置,容许设计工程师更有效的使用PCB板40空间,设计更薄的产品。
优选地,参考图5、图6及图10,所述第一引脚24和所述第二引脚34沿第一中心线O1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中心线O1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中心线O1与所述第二表面12的中心线M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也即,所述第一中心线O1与所述第二表面12的中心线M不重合,那么,PCB板40下置,第二表面12有更多的设计空间,利于设计工程师更有效的使用这部分设计空间。
优选地,参考图1和图5,所述第二表面12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夹持部17,所述夹持部17用于夹持所述PCB板40,所述夹持部17的中心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二表面12的中心线M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夹持部17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一中心线O1重合。在提升PCB板40连接稳定性的同时,还增加了设计空间。
优选地,参考图1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0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30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插接部23具有第二中心线O2,所述第一引脚24具有第三中心线O3,所述第二中心线O2和所述第三中心线O3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即,第二中心线O2和第三中心线O3不重合,第一插接部23和第一引脚24采用非中心线设计。所述第二插接部33具有第四中心线O4,所述第二引脚34具有第五中心线O5,所述第四中心线O4和所述第五中心线O5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即,第四中心线O4和第五中心线O5不重合,第二插接部33和第二引脚34采用非中心线设计。
其中,沿第三方向,所述第二中心线O2位于所述第三中心线O3和所述第四中心线O4之间,所述第四中心线O4位于所述第二中心线O2和所述第五中心线O5之间;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引脚24和所述第二引脚34之间的间距(图10中L6所示)大于所述第一插接部23和所述第二插接部33之间的间距(图10中L5所示)。相当于第一导电端子20沿第一方向安装于第一收容通道10a,第二导电端子30翻转180°后沿第一方向安装于第二收容通道10b,第一导电端子20的第一焊接部26沿第二方向和第二导电端子30的第二焊接部36相对设置;也即,第一导电端子20和第二导电端子30沿第三方向镜像排列。
由于第一插接部23和第一引脚24采用非中心线设计,第二插接部33和第二引脚34采用非中心线设计,在第一插接部23和第二插接部33的间距固定的情况下,可以增加第一引脚24和第二引脚34之间在第三方向上的间距,从而使第一导电端子20和第二导电端子30在第三方向上的空气及爬电距离大大的增加。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端子20的第二固定部22沿第二方向相背设置的两表面其中之一设有第一卡接部25,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导电端子20在第二方向上的空气及爬电距离大大的增加。第二导电端子30的第四固定部32沿第二方向相背设置的两表面其中之一设有所述第二卡接部35,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导电端子30在第二方向上的空气及爬电距离大大的增加。
参考图1、图2和图6,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还包括容纳部18,所述容纳部18设于所述第一表面11,所述容纳部18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所述第一壳体101的外表面设有第一抵挡部103,所述第一抵挡部103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壳体102的外表面设有第二抵挡部104,所述第二抵挡部104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参考图16,所述第一抵挡部103和所述第二抵挡部104沿所述第一方向(图16中X方向所示)与安装面板50相抵。这增加了绝缘壳体10不会被拉离第一导电端子20和第二导电端子30的机会。
优选地,由于前述实施例的第一导电端子20与绝缘壳体10受到双向干涉,提升了第一导电端子20固定于绝缘壳体10内的保持力。从而,参考图17和图18,所述第一壳体101的外表面未设有第一抵挡部103,所述第二壳体102的外表面未设有第二抵挡部104;绝缘壳体10不会被拉离第一导电端子20和第二导电端子3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7)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壳体,具有沿第一方向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第一端子腔室,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第二端子腔室,设于所述第二表面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端子腔室和所述第二端子腔室连通形成第一收容通道;
第一定位槽,设于所述第二表面,沿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端子腔室依次布置,且与所述第二端子腔室连通,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第一导电端子,沿所述第一端子腔室至所述第二端子腔室的方向安装于所述第一收容通道后,沿所述第一端子腔室至所述第二端子腔室的方向和沿所述第二端子腔室至所述第一端子腔室的方向,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运动受到限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沿第三方向,所述第一端子腔室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端子腔室的尺寸,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尺寸,所述第二固定部上凸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卡接于所述第一端子腔室,所述第二固定部卡接于所述第二端子腔室,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于所述第一定位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端子腔室的底壁相抵,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底壁相抵。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端子腔室至所述第二端子腔室的方向,所述第一卡接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减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端子腔室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尺寸。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端子腔室,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三端子腔室和所述第一端子腔室间隔设置;
第四端子腔室,设于所述第二表面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四端子腔室和所述第二端子腔室间隔设置,所述第三端子腔室和所述第四端子腔室连通形成第二收容通道;
第二定位槽,设于所述第二表面,沿第二方向与所述第四端子腔室依次布置,且与所述第四端子腔室连通,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二定位槽和所述第一定位槽间隔设置;
第二导电端子,沿所述第三端子腔室至所述第四端子腔室的方向安装于所述第二收容通道后,沿所述第三端子腔室至所述第四端子腔室的方向和沿所述第四端子腔室至所述第三端子腔室的方向,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运动受到限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三端子腔室的尺寸大于所述第四端子腔室的尺寸;
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三固定部和第四固定部,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三固定部的尺寸大于所述第四固定部的尺寸,所述第四固定部上凸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三固定部卡接于所述第三端子腔室,所述第四固定部卡接于所述第四端子腔室,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于所述第二定位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固定部与所述第三端子腔室的底壁相抵,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底壁相抵。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三端子腔室至所述第四端子腔室的方向,所述第二卡接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减小。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四端子腔室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尺寸。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插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插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之外;
第一引脚,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引脚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之外;
第二插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与所述第三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二插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之外,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二插接部与所述第一插接部间隔设置;
第二引脚,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与所述第四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二引脚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之外,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一引脚间隔设置;
PCB板,位于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沿第一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中心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表面的中心线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插接部具有第二中心线,所述第一引脚具有第三中心线,所述第二中心线和所述第三中心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插接部具有第四中心线,所述第二引脚具有第五中心线,所述第四中心线和所述第五中心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中心线位于所述第三中心线和所述第四中心线之间,所述第四中心线位于所述第二中心线和所述第五中心线之间;
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之间的间距。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用于夹持所述PCB板,所述夹持部的中心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二表面的中心线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
1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容纳部,所述容纳部设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容纳部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设有第一抵挡部,所述第一抵挡部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表面设有第二抵挡部,所述第二抵挡部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抵挡部和所述第二抵挡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与安装面板相抵。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通道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收容通道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第一收容通道安装有所述第一导电端子。
1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容通道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收容通道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第二收容通道安装有所述第二导电端子。
CN201920790893.2U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电连接器 Active CN2093579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90893.2U CN209357970U (zh)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90893.2U CN209357970U (zh)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57970U true CN209357970U (zh) 2019-09-06

Family

ID=67804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90893.2U Active CN209357970U (zh)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579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S59158281U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03466319U (zh) 插座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110086027A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9357970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8539199U (zh) 一种连接器
CN209357964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2159845U (zh) 线缆连接器组合
CN206595493U (zh) 板对板连接器及其公座、母座
CN203883172U (zh) 一种带线led电源连接器
CN210535972U (zh) 一种空间可扩展的家居插座
CN208045866U (zh) 一种快接式空接连接器
CN209461740U (zh) 一种公端接头及母端接头
CN203260806U (zh) 一种便于焊接的hdmi连接器
CN206322968U (zh) 一种连接器接头及其连接器、转接器
CN201639014U (zh) 插头连接器
TWM584045U (zh) 一種電連接器的接地結構
CN201336485Y (zh) 一种矩阵插座及矩阵电连接器
CN219329439U (zh) 通讯板间连接器
CN216698808U (zh)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104253330B (zh) 板对板连接器
CN209948287U (zh) 一种拨盖式对插自锁电连接器
CN203466369U (zh) Fpc电连接器
CN211556319U (zh) 一种智能型连接器
WO2022057571A1 (zh) 一种自短路连接器
CN209016390U (zh) 用于软性排线的转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