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53351U -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帽型组合钢板桩桩顶冠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帽型组合钢板桩桩顶冠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53351U
CN209353351U CN201822122869.XU CN201822122869U CN209353351U CN 209353351 U CN209353351 U CN 209353351U CN 201822122869 U CN201822122869 U CN 201822122869U CN 209353351 U CN209353351 U CN 2093533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pe
steel plate
crown beam
hat
combined st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2286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斌
叶坤
肖玉成
丁洪元
昌钰
李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CC Wuk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Surveying Geotechn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f M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Surveying Geotechn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f MCC filed Critical Wuhan Surveying Geotechn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f MCC
Priority to CN20182212286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533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533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533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帽型组合钢板桩桩顶冠梁结构。所述帽型组合钢板桩桩顶冠梁结构为设置在多个帽型组合钢板桩顶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每个帽型组合钢板桩的H型钢上部锚入冠梁内;所述冠梁的钢筋结构的纵向受力主筋布置于冠梁临近基坑内外两侧的边缘,腰筋贴着H型钢的边缘布置,拉筋竖向分布在相邻两个帽型组合钢板桩之间位置;设置在相邻两个帽型组合钢板桩之间的箍筋将此部位的纵向受力主筋、腰筋和拉筋捆绑固定,设置在每个帽型组合钢板桩锚入冠梁的区域内的箍分别将置于H型钢内外侧的主筋和腰筋捆绑固定。本实用新型可使所有的帽型组合钢板桩形成整体共同起支护作用,抗弯承载力大,对周边环境的保护较为有利。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帽型组合钢板桩桩顶冠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深基坑支护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帽型组合钢板桩桩顶冠梁结构。
背景技术
钢板桩作为一种可重复利用的绿色环保建材,以其高强、轻型、材质稳定、质量可靠、耐久性好、耐候性好、止水、施工过程环保无污染、施工速度快等优势早就受到发达国家的普遍重视和青睐。国内虽然在1950年代中铁大桥局就首次在桥墩围堰中用到了原苏联进口U型钢板桩,但受经济发展水平、钢板桩国产化能力和观念影响,随后的50多年间钢板桩的应用一直处于缓慢停滞状态。
但单纯钢板桩不论是U型、Z型还是直腹型,因其截面刚度较小,若用在变形要求严格的城市深基坑工程中进行支护及止水时,势必需要增设多层撑锚结构,从而加大坑内后续工程施工难度,导致其快速、高效的优势得不到发挥。为了增大其截面刚度,国内外工程技术人员都想到可以将钢板桩与折形钢板、H型钢、钢管等形成各种截面的组合桩。近年来,一种由新日本制铁生产的宽幅帽型钢板桩(Hat)与国产H型钢焊接组合而成的大刚度帽型组合钢板桩因其截面刚度大、止水性能好而得到广泛应用。对长江一级阶地普挖深度为9米左右的城市基坑,采用帽型组合钢板桩+一层钢筋砼支撑,无论从结构受力、周边环境变形、还是止水效果完全可以满足基坑开挖的需要,且回收的组合钢板桩经过检修后可多次重复使用,既节能又经济。
随着支护深度的加深及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帽型组合钢板桩桩顶冠梁受力越来越大,采用常规的型钢冠梁已无法满足变形及受力要求,为保证基坑支护结构安全及基坑周边环境不收影响,需在组合钢板桩桩顶增加1道钢筋砼冠梁使所有的帽型组合钢板桩形成整体,共同起支护作用。
发明内容
针对常规的帽型组合钢板桩桩顶型钢冠梁无法满足开挖深度较深、周边环境复杂的基坑的变形及受力要求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帽型组合钢板桩桩顶冠梁结构,可使所有的帽型组合钢板桩形成整体,共同起支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帽型组合钢板桩桩顶冠梁结构,包括多个由H型钢和帽型钢板桩组合的帽型组合钢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冠梁结构为设置在多个帽型组合钢板桩顶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每个帽型组合钢板桩的H型钢上部锚入冠梁内,且锚入冠梁的长度与冠梁的高度h相同;所述冠梁的钢筋结构具体包括多根纵向受力主筋、腰筋、拉筋和箍筋,其纵向受力主筋布置于冠梁临近基坑内外两侧的边缘,腰筋贴着H型钢的边缘布置,所述拉筋竖向分布在相邻两个帽型组合钢板桩之间位置;设置在相邻两个帽型组合钢板桩之间的箍筋将此部位的纵向受力主筋、腰筋和拉筋捆绑固定,设置在每个帽型组合钢板桩锚入冠梁的区域内的箍筋分别将置于H型钢内外侧的主筋和腰筋捆绑固定。
本实用新型较优技术方案:所述冠梁的高度h不小于800mm,宽度L为 H型钢的高度S加上600mm,即冠梁两侧各伸出H型钢1边缘300mm。
本实用新型较优技术方案:在相邻两根帽型组合钢板桩之间的冠梁区域内,其截面区域包括一根双向两肢箍筋和两根竖向的拉筋,拉筋上、下端分别与上、下腰筋固定连接,靠近H型钢的箍筋离H型钢边缘50mm;在帽型组合钢板桩锚入冠梁的区域,其截面区域包括设置在H型钢两侧的两个双向两肢箍筋。
本实用新型较优技术方案:所述的纵向受力主筋为直径20mm~32mm的螺纹钢筋。
本实用新型较优技术方案:所述的腰筋为直径20mm~32mm的螺纹钢筋。
本实用新型较优技术方案:所述的箍筋为直径8mm~12mm的光圆钢筋,间距为50mm~100mm。
本实用新型较优技术方案:所述的拉筋为直径8mm~12mm的光圆钢筋,间距为200mm~400mm。
本实用新型较优技术方案:所述的帽型组合钢板桩是由新日本制铁生产的宽幅帽型钢板桩与H型钢焊接组合而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可使所有的帽型组合钢板桩形成整体共同起支护作用,抗弯承载力大,对周边环境的保护较为有利,适用范围广,对于不规则形状及开挖深度较深的基坑同样适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冠梁平面图;
图2为图1中A-A剖面图;
图3为图1中B-B剖面图。
图中:1—H型钢,2—帽型钢板桩,4—受力主筋,5—腰筋,6—箍筋,7 —拉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帽型组合钢板桩桩顶冠梁结构,包括多个由H型钢1和帽型钢板桩2组合的帽型组合钢板桩,所述的帽型组合钢板桩是由新日本制铁生产的宽幅帽型钢板桩与H型钢焊接组合而成。所述冠梁结构为设置在多个帽型组合钢板桩顶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每个帽型组合钢板桩的H型钢1上部锚入冠梁内,且锚入冠梁的长度与冠梁的高度h相同,冠梁高度不小于800mm,冠梁宽度L为H型钢的高度S加上600mm,即冠梁两侧各伸出H型钢1边缘300mm。
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冠梁的钢筋结构具体包括多根纵向受力主筋4、腰筋5、拉筋7和箍筋6,所述的纵向受力主筋4为直径20mm~32mm的螺纹钢筋;所述的腰筋5为直径20mm~32mm的螺纹钢筋;所述的箍筋6为双向两肢箍筋,其直径8mm~12mm的光圆钢筋,间距为50mm~100mm;所述的拉筋7为直径8mm~12mm的光圆钢筋,间距为200mm~400mm。所述纵向受力主筋4布置于冠梁临近基坑内外两侧的边缘,腰筋5贴着H型钢1的两翼板边缘布置。如图3所示,设置在相邻两个帽型组合钢板桩之间的箍筋 6从截面看就一根,将此部位的纵向受力主筋4、腰筋5和拉筋7捆绑固定,并在此部位的每根箍筋6靠近两侧腰筋5的部位各设置一根拉筋7,拉筋7 上、下端分别与上、下腰筋5固定连接,靠近H型钢1的箍筋6离H型钢1边缘50mm。如图2所示,设置在每个帽型组合钢板桩锚入冠梁的区域内的箍筋6,从截面看有两根,分别设置在H型钢1两翼板的外侧,并将置于H型钢1内外侧的主筋4 和腰筋5捆绑固定。
本实用新型具体施工时,先新日本制铁生产的宽幅帽型钢板桩2与国产H型钢1焊接组合成将帽型组合钢板桩,然后在多根将帽型组合钢板桩桩顶施工冠梁结构,其每根帽型组合钢板桩的H型钢1上部锚入冠梁内,其锚入高度与冠梁的高度相等,不小于800mm,宽度L为型钢高度S+600mm,即两侧各伸出帽型组合钢板桩1边缘300mm。其冠梁的钢筋结构的纵向受力主筋4为直径20mm~32mm的螺纹钢筋,腰筋5为直径20mm~32mm的螺纹钢筋,箍筋6为直径8mm~12mm的光圆钢筋,间距为50mm~100mm,拉筋7为直径 8mm~12mm的光圆钢筋,间距为200mm~400mm,在钢筋笼捆绑固定好之后,按照常规冠梁的施工方式浇筑混凝土,完成冠梁的施工。
本实用新型的冠梁结构可以与帽型组合钢板桩形成整体共同起支护作用,抗弯承载力大,对周边环境的保护较为有利,适用范围广,对于不规则形状及开挖深度较深的基坑同样适用。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帽型组合钢板桩桩顶冠梁结构,包括多个由H型钢(1)和帽型钢板桩(2)组合的帽型组合钢板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冠梁结构为设置在多个帽型组合钢板桩顶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每个帽型组合钢板桩的H型钢(1)上部锚入冠梁内,且锚入冠梁的长度与冠梁的高度h相同;所述冠梁的钢筋结构具体包括多根纵向受力主筋(4)、腰筋(5)、拉筋(7)和箍筋(6),其纵向受力主筋(4)布置于冠梁临近基坑内外两侧的边缘,腰筋(5)贴着H型钢(1)的边缘布置,所述拉筋(7)竖向分布在相邻两个帽型组合钢板桩之间位置;设置在相邻两个帽型组合钢板桩之间的箍筋(6)将此部位的纵向受力主筋(4)、腰筋(5)和拉筋(7)捆绑固定,设置在每个帽型组合钢板桩锚入冠梁的区域内的箍筋(6)分别将置于H型钢(1)内外侧的主筋(4)和腰筋(5)捆绑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帽型组合钢板桩桩顶冠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冠梁的高度h不小于800mm,宽度L为H型钢(1)的高度S加上600mm,即冠梁两侧各伸出H型钢(1)边缘3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帽型组合钢板桩桩顶冠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相邻两根帽型组合钢板桩之间的冠梁区域内,其截面区域包括一根双向两肢箍筋(6)和两根竖向的拉筋(7),拉筋(7)上、下端分别与上、下腰筋(5)固定连接,靠近H型钢(1)的箍筋(6)离H型钢(1)边缘50mm;在帽型组合钢板桩锚入冠梁的区域,其截面区域包括设置在H型钢(1)两侧的两个双向两肢箍筋(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帽型组合钢板桩桩顶冠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向受力主筋(4)为直径20mm~32mm的螺纹钢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帽型组合钢板桩桩顶冠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腰筋(5)为直径20mm~32mm的螺纹钢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帽型组合钢板桩桩顶冠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箍筋(6)为直径8mm~12mm的光圆钢筋,间距为50mm~1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帽型组合钢板桩桩顶冠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筋(7)为直径8mm~12mm的光圆钢筋,间距为200mm~4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帽型组合钢板桩桩顶冠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帽型组合钢板桩是由新日本制铁生产的宽幅帽型钢板桩与H型钢(1)焊接组合而成。
CN201822122869.XU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帽型组合钢板桩桩顶冠梁结构 Active CN2093533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22869.XU CN209353351U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帽型组合钢板桩桩顶冠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22869.XU CN209353351U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帽型组合钢板桩桩顶冠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53351U true CN209353351U (zh) 2019-09-06

Family

ID=67799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22869.XU Active CN209353351U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帽型组合钢板桩桩顶冠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5335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54207A (zh) * 2020-12-28 2021-03-26 京兴国际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基坑支护桩顶冠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54207A (zh) * 2020-12-28 2021-03-26 京兴国际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基坑支护桩顶冠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23924U (zh) 0号段托架预压装置
CN201785940U (zh) 一种钢筋砼预制梁
CN110821038A (zh) 一种双钢板混凝土组合耗能连梁及施工方法
CN204825914U (zh) 用于复杂平面基坑的钢筋混凝土梁与鱼腹梁组合支撑结构
CN106626032A (zh) 一种整体式内凸起空心抗拔桩及其制备方法
CN209353351U (zh)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帽型组合钢板桩桩顶冠梁结构
CN108487476A (zh) 工厂预制钢砼组合管现场施工剪力墙t型水平连接结构
CN114592688A (zh) 基于等效杆件模型的斜向配筋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施工方法
CN202730749U (zh) 预制钢筋砼工字形支护桩
CN113931166A (zh) 预制板桩装配式连接结构的筒型风机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CN107829444B (zh) 风电机组预应力基础结构
CN101666085B (zh) 预制构件复合水泥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02787272U (zh) 竖向挡土结构上配有预应力筋的基坑围护结构
CN107725073A (zh) 一种简易多跨式隧道用仰拱栈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1910834B (zh) 一种长纵筋弯起的框架结构梁端配筋构造的设计方法
CN216640550U (zh) 预制板桩装配式连接结构的筒型风机基础及风力发电机组
CN105780756A (zh) 防护墙及用于该防护墙的h型预应力混凝土桩
CN211923232U (zh) 一种双钢板混凝土组合耗能连梁
CN201695694U (zh) 钢筋混凝土同一墙体竖向结构不同标号砼施工分隔装置
CN205116183U (zh) 一种用于基坑围护的支架结构
CN213233521U (zh) 一种加固地基的沉箱与桩组合基础
CN205296164U (zh) 充水式滑模施工装置
CN212248256U (zh) 前墙后桩联合支护的梁式连接结构
CN210086193U (zh) 一种基于混凝土桩支撑的堆石坝溢洪道
CN105625257B (zh) 生态环保型岸堤防护墙及用于该防护墙的h型预应力混凝土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30080 No. 17 metallurgical Avenue, Qingshan District, Hubei, Wuhan

Patentee after: MCC Wuk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80 No. 17 metallurgical Avenue, Qingshan District, Hubei, Wuhan

Patentee before: WUHAN SURVEYING GEOTECHN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OF M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