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49885U - 夹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夹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49885U
CN209349885U CN201822048303.7U CN201822048303U CN209349885U CN 209349885 U CN209349885 U CN 209349885U CN 201822048303 U CN201822048303 U CN 201822048303U CN 209349885 U CN209349885 U CN 2093498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plate
righting
card
fixed frame
s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4830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德盛
赵静
张建联
李明
吴秋月
孙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4830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498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498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498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夹持装置,属于加工设备领域。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第一固定架包括相连且具有第一参考夹角的第一底板和第一侧板、贯穿第一底板的安装槽以及与第一侧板相连的第一扶正卡;第二固定架包括相连且具有第二参考夹角的第二底板和第二侧板、贯穿第二底板的安装槽以及与第二侧板相连的第二扶正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装置通过安装槽与台钻固定连接,通过多个扶正卡对工件进行夹持固定,在不破坏工件表面的前提下实现了对工件的稳固夹持,防止了工件在钻孔过程中发生偏移,进而保证了钻孔精度。

Description

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常常需要使用台钻对圆管、圆杆等工件进行钻孔加工。在钻孔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夹持装置对工件进行夹持固定,避免因工件发生偏移而影响钻孔精度。
目前,相关技术提供一种夹持装置,该装置包括对称的两个L形折板,且两个L形折板相对的面上分别设有锯齿;使用时,将两个L形折板分别固定于台钻的水平钻台上,将待加工的工件放置于两个L形折板之间,通过两个L形折板上的锯齿限制该工件的偏移,以实现对工件的夹持固定。
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为保证夹持强度,L形折板上的锯齿需与工件紧密接触,则锯齿易在工件表面留下磨损痕迹,甚至对工件表面造成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夹持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夹持工件时易在工件表面留下磨损痕迹、甚至对工件表面造成破坏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了一种夹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架包括相连的第一底板和第一侧板,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具有第一参考夹角;所述第一底板上有贯穿所述第一底板的安装槽,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第一底板的一端的端面上有第一扶正卡;
所述第二固定架包括相连的第二底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二底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具有第二参考夹角;所述第二底板上有贯穿所述第二底板的安装槽,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第二底板的一端的端面上有第二扶正卡。
可选地,所述第一扶正卡、所述第二扶正卡均为弧形扶正卡,且所述第一扶正卡与所述第二扶正卡对应的弧半径相同;
所述第一扶正卡的凸面端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二扶正卡的凸面端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底板上的安装槽的数量为两个,且所述第一底板上的两个安装槽的轴线的延长线夹角为锐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板上的两个安装槽的轴线的延长线夹角为60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底板上的安装槽的数量为两个,且所述第二底板上的两个安装槽的轴线的延长线夹角为锐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底板上的两个安装槽的轴线的延长线夹角为60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底板上的安装槽沿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方向宽度增大。
可选地,所述第二底板上的安装槽沿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方向宽度增大。
另外,所述第一扶正卡的数量为两个,且所述第一扶正卡沿平行于所述第一底板的方向分布。
可选地,所述第二扶正卡的数量为两个,且所述第二扶正卡沿平行于所述第二底板的方向分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装置通过安装槽与台钻固定连接,通过多个扶正卡对工件进行夹持固定,在不破坏工件表面的前提下实现了对工件的稳固夹持,防止了工件在钻孔过程中发生偏移,进而保证了钻孔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快拆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台钻卡盘的结构示意图。
对附图中的各标号进行说明如下:
1第一固定架,11第一底板,12第一侧板,13第一扶正卡,2第二固定架,21第二底板,22第二侧板,23第二扶正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工业生产中,常常需要使用台钻对圆管、圆杆等工件进行钻孔加工。在钻孔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夹持装置对工件进行夹持固定,避免因工件发生偏移而影响钻孔精度。
目前,相关技术提供的夹持装置包括对称的两个L形折板,且两个L形折板相对的面上分别设有锯齿;使用时,将两个L形折板分别固定于台钻的水平钻台上,将待加工的工件放置于两个L形折板之间,通过两个L形折板上的锯齿限制该工件的偏移,以实现对工件的夹持固定。
其中,为保证夹持固定的强度,L形折板上的锯齿需与工件紧密接触,则锯齿易在工件表面留下磨损痕迹,甚至对工件表面造成破坏。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夹持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架1和第二固定架2;
其中,第一固定架1包括相连的第一底板11和第一侧板12,且第一底板11和第一侧板12具有第一参考夹角;第一底板11上有贯穿第一底板11的安装槽,第一侧板12远离第一底板11的一端的端面上有第一扶正卡13;
第二固定架2包括相连的第二底板21和第二侧板22,且第二底板21和第二侧板22具有第二参考夹角;第二底板21上有贯穿第二底板21的安装槽,第二侧板22远离第二底板21的一端的端面上有第二扶正卡23。
接下来,以第一参考夹角、第二参考夹角均为90度,即第一底板11和第一侧板12相互垂直、第二底板21和第二侧板22也相互垂直为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装置的使用过程进行说明:
台钻一般配置有带有安装孔的水平钻台,使用时,将第一固定架1的第一底板11、第二固定架2的第二底板21放置于该水平钻台上,将螺钉依次穿过第一底板11上的安装槽、水平钻台上的安装孔以及具有对应螺纹的螺母,从而使得第一固定架1被预固定于水平钻台上;相应地,将另一个螺钉依次穿过第二底板21上的安装槽、水平钻台上的安装孔,从而使得第二固定架2被预固定于水平钻台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过程中使用的两个螺钉均未拧紧,仅对第一固定架1、第二固定架2起到预固定的作用。其原因在于,将工件放置于第一固定架1、第二固定架2后,还需要对第一固定架1、第二固定架2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以保证第一扶正卡13、第二扶正卡23与该工件紧密接触;若将使用的螺钉拧紧,则无法对第一固定架1、第二固定架2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因而此处仅使用螺钉对第一固定架1、第二固定架2进行预固定,而不对螺钉进行拧紧。
在对第一固定架1、第二固定架2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使得第一扶正卡13、第二扶正卡23与工件紧密接触后,再拧紧上述两个螺钉,使得第一固定架1、第二固定架2与水平钻台相对固定,则可使用台钻的钻头对位于第一固定架1、第二固定架2之间的工件进行加工。
另外,除了使用带有螺纹的螺钉和螺母对第一固定架1、第二固定架2进行固定,还可以采用快拆螺钉对第一固定架1、第二固定架2进行固定。如图2所示,快拆螺钉的一端连有手柄,另一端为固定端,该手柄具有解锁位与锁定位,当该手柄位于解锁位时,快拆螺钉的两端之间的距离最长;扳动该手柄,使手柄由解锁位移动至锁定位后,快拆螺钉的两端之间的距离最短。
因此,可以根据第一底板11与水平钻台的叠加厚度选择合适的快拆螺钉,使得选择的快拆螺钉的手柄位于锁定位时,快拆螺钉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底板11与水平钻台的叠加厚度,则快拆螺钉通过压紧的方式实现第一固定架1与水平钻台的固定。相比于带有螺纹的螺钉和螺母之间的旋转装卸方式,使用快拆螺钉进行装卸仅需要扳动手柄,因而减小了装卸过程中的工作量,提高了装卸效率。
当然,本实施例不对第一参考夹角、第二参考夹角的具体数值加以限定,除第一参考夹角、第二参考夹角均为90度以外,第一参考夹角、第二参考夹角也可以均为其他度数;或者,第一参考夹角、第二参考夹角的度数也可以是不同的度数,例如,第一参考夹角为90度,第二参考夹角为80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扶正卡13、第二扶正卡23均为弧形扶正卡,且第一扶正卡13与第二扶正卡23对应的弧半径相同;第一扶正卡13的凸面端与第一侧板12连接,第二扶正卡23的凸面端与第二侧板22连接。
在该实施方式中,该夹持装置可用于对圆杆、圆管等圆柱形工件进行夹持固定,并且,可调整弧形的一扶正卡13、弧形的第二扶正卡23对应的弧半径,使得该弧半径与待夹持的圆柱形工件的外径相同,以满足不同的实际需求。
当然,第一扶正卡13、第二扶正卡23的形状并不仅限于弧形,例如,若需要夹持的工件的形状为球形,则第一扶正卡13、第二扶正卡23的形状可以为与该球形工件对应的球面形,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可选地,第一底板11上的安装槽的数量为两个,且第一底板11上的两个安装槽的轴线的延长线夹角为锐角;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架1可用于如图3所示的圆形卡盘,该圆形卡盘上有沿径向分布的长圆孔,且该圆形卡盘能够可拆卸的固定于台钻的水平钻台上。其中,以长圆孔靠近圆心的一端为长圆孔的第一端、长圆孔远离圆心的一端为长圆孔的第二端、安装槽靠近第一侧板12的一端为安装槽的第一端、安装槽远离第一侧板12的一端为安装槽的第二端为例,对第一固定架1与该圆形卡盘的连接方式进行说明:
将第一底板11上的每个安装槽的第一端对准一个长圆孔的第二端,并将螺钉穿过安装槽及长圆孔,从而完成第一固定架1与圆形卡盘的预固定,此时第一固定架1距离圆形卡盘的圆心的距离最远;完成预固定后,可以将第一固定架1向靠近圆形卡盘的圆心的方向推动,直至第一底板11上的每个安装槽的第二端均对准长圆孔的第一端,此时第一固定架1距离圆形卡盘的圆形的距离最近。因此,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圆形卡盘上的长圆孔沿径向的长度,即可实现对不同尺寸的工件的夹持。
进一步地,第一底板11上的安装槽轴线的延长线夹角可以为60度,从而使得第一固定架1可以安装于均布有六个长圆孔的卡盘,该卡盘中相邻的两个长圆孔轴线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也为60度。使用时,将第一底板11上的安装槽分别对准卡盘上相邻的两个长圆孔,即可在使用螺钉将第一固定架1与卡盘进行预固定后,根据实际需要对第一固定架1进行推动。
相应地,第二底板上21的安装槽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且第二底板21上的两个安装槽轴线的延长线夹角为锐角;进一步地,第二底板21上的两个安装槽轴线的延长线夹角为60度,则第二固定架2也可以安装于均布有六个长圆孔的卡盘。由于使用过程与上述第一固定架1的使用过程相同,因此此处不再对第二固定架2的使用过程加以赘述。
另外,第一底板11上的安装槽沿远离第一侧板12的方向宽度增大,当第一固定架1被固定于水平钻台上时,第一底板11上的安装槽内有拧紧的螺钉;将第一固定架1从水平钻台上拆卸下来时,需要将螺钉拧松,并将拧松的螺钉沿第一底板11上的安装槽向远离第一侧板12的方向移动,由于第一底板11上的安装槽沿远离第一侧板12的方向宽度增大,因而在螺钉移动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空间余量,因而拆卸过程简单、方便。
可选地,第二底板21上的安装槽沿远离第二侧板22的方向宽度增大。与第一底板11上的安装槽的宽度变化的作用相同,此处不再对第二底板21上的安装槽的宽度变化的作用进行赘述。
可选地,第一扶正卡1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一扶正卡13沿平行于第一底板11的方向分布;此外,本实施例还可以根据工件实际的轴向长度对第一扶正卡13的数量进行调整,以保证工件不发生偏移。
进一步地,第二扶正卡2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二扶正卡23沿平行于第二底板21的方向分布。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不对第二扶正卡23的数量加以限定,且第一扶正卡13、第二扶正卡23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可以使第一扶正卡13的数量为一个,而使第二扶正卡23的数量为三个。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夹持装置通过安装槽与台钻固定连接,通过多个扶正卡对工件进行夹持固定,在不破坏工件表面的前提下实现了对工件的稳固夹持,防止了工件在钻孔过程中发生偏移,进而保证了钻孔精度。
进一步地,可以根据工件的形状及尺寸选择合适的扶正卡,使得装置的适用范围广;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安装槽的形状进行加工,以使该夹持装置与各种型号的台钻适配,进一步增强了该夹持装置的适用性。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架(1)和第二固定架(2);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架(1)包括相连的第一底板(11)和第一侧板(12),所述第一底板(11)与所述第一侧板(12)具有第一参考夹角;所述第一底板(11)上有贯穿所述第一底板(11)的安装槽,所述第一侧板(12)远离所述第一底板(11)的一端的端面上有第一扶正卡(13);
所述第二固定架(2)包括相连的第二底板(21)和第二侧板(22),所述第二底板(21)和所述第二侧板(22)具有第二参考夹角;所述第二底板(21)上有贯穿所述第二底板(21)的安装槽,所述第二侧板(22)远离所述第二底板(21)的一端的端面上有第二扶正卡(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扶正卡(13)、所述第二扶正卡(23)均为弧形扶正卡,且所述第一扶正卡(13)与所述第二扶正卡(23)对应的弧半径相同;
所述第一扶正卡(13)的凸面端与所述第一侧板(12)连接,所述第二扶正卡(23)的凸面端与所述第二侧板(2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11)上的安装槽的数量为两个,且所述第一底板(11)上的两个安装槽的轴线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11)上的两个安装槽的轴线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6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21)上的安装槽的数量为两个,且所述第二底板(21)上的两个安装槽的轴线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21)上的两个安装槽的轴线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60度。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11)上的安装槽沿远离所述第一侧板(12)的方向宽度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21)上的安装槽沿远离所述第二侧板(22)的方向宽度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扶正卡(13)的数量为两个,且所述第一扶正卡(13)沿平行于所述第一底板(11)的方向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扶正卡(23)的数量为两个,且所述第二扶正卡(23)沿平行于所述第二底板(21)的方向分布。
CN201822048303.7U 2018-12-06 2018-12-06 夹持装置 Active CN2093498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48303.7U CN209349885U (zh) 2018-12-06 2018-12-06 夹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48303.7U CN209349885U (zh) 2018-12-06 2018-12-06 夹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49885U true CN209349885U (zh) 2019-09-06

Family

ID=67784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48303.7U Active CN209349885U (zh) 2018-12-06 2018-12-06 夹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498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66007A (zh) 一种石油化工管道焊接夹具
US20110272873A1 (en) End clamp and method of use there for
CN110155464A (zh) 一种适合于多卷径的包装托盘
DE202013008519U1 (de) Universal-Spannsystem zum Spannen von Bauteilen auf Werkzeugmaschinen
CA2414240A1 (en) Multi-function clamp
CN209349885U (zh) 夹持装置
CN216730332U (zh) 焊接工装及焊接设备
CN210360803U (zh) 一种不规则金相试样抛光夹具
CN108818029A (zh) 一种电磁吸盘式多向装夹卡钳
CN208276199U (zh) 一种用于钼夹头的工装夹具
CN107088759A (zh) 一种车床夹具
CN105436924B (zh) 放线滑车主架槽钢钻孔固定平台
CN107796703A (zh) 轴向引线器件的引出端及密封处强度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08391140U (zh) 一种用于多种大小链轮的定位装置
CN210412962U (zh) 一种用于多固支的板级组件再流焊接的组合固定夹具
CN209774676U (zh) 一种可实现多自由度转换的机械手夹持装置
CN209737092U (zh) 一种用于在工件上铣削燕尾槽的专用夹具
CN203745295U (zh) 疲劳试验机夹具
CN209394317U (zh) 一种工件加工用夹持连接装置
CN219562254U (zh) 一种立式钻床螺杆压板装置
CN209999003U (zh) 防倾倒装置
CN104690584B (zh) 一种直径可调的用于车磨外圆柱面的装置
CN213470872U (zh) 一种棘轮扳手加工定位装置
CN210476707U (zh) 一种可夹紧不规则锻造工件的夹具
CN211916518U (zh) 磨抛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