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46682U - 液体加热容器 - Google Patents

液体加热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46682U
CN209346682U CN201822260119.9U CN201822260119U CN209346682U CN 209346682 U CN209346682 U CN 209346682U CN 201822260119 U CN201822260119 U CN 201822260119U CN 209346682 U CN209346682 U CN 2093466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rack
vessel
insulating part
liquid
liquid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6011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国栋
史庭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6011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466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466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466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Levels Of Liquids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该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绝缘件、液位检测单元和提示单元,绝缘件连接在容器本体的底部,与容器本体的底部围合成隔绝腔,液位检测单元连接在容器本体并位于隔绝腔内,液位检测单元包括沿容器本体内液体上升的方向设置的电极组件和弹性触片组件,弹性触片组件与绝缘体抵接,弹性触片组件设置成响应液体容器的储液内胆内的液压增大向靠近电极组件的方向运动,提示单元设置在液体加热容器上,与电极组件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具有能够检测水位的特点。

Description

液体加热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电水壶是一种常用的液体加热容器,由于其具有烧水快、安全可靠、使用简单、携带方便等优点,已成为人们居家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家用电器,使用的场景也扩大到汽车、火车以及飞机等交通移动平台上。其中,电水壶的壶胆内通常设有最高水位线,最高水位线能够提醒使用者注入壶胆内的水量,避免水沸腾后出现喷水和溢水的现象。
现有的电水壶虽然具有上述优点,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最高水位线位于壶胆的内壁,因此不便观看或是很容易导致人们忽略,造成人们注入壶胆内的水量往往超过最高水位线,从而导致水沸腾后出现喷水和溢水的现象,严重时甚至烫伤使用者,存在不便控制最高水量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液体加热容器不便控制最高水量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
容器本体;
绝缘件,连接在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所述绝缘件与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围合成隔绝腔;
液位检测单元,连接在所述容器本体上并位于所述隔绝腔内,
沿所述容器本体内液体上升的方向,所述液位检测单元包括电极组件和弹性触片组件,所述弹性触片组件与所述绝缘件抵接,其中,所述弹性触片组件设置成响应所述容器本体的储液内胆内的液压增大向靠近所述电极组件的方向运动;
提示单元,设置在所述液体加热容器上,所述提示单元的供电部与所述电极组件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触片组件包括:
弹性接触件,与所述绝缘件抵接,所述弹性接触件设置成与所述电极组件电连接且能够响应所述储液内胆内的液压增大向靠近所述电极组件的方向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触片组件还包括:
支撑件;
所述弹性接触件包括:
金属接触片,与所述绝缘件抵接,所述金属接触片设置成与所述电极组件电连接;
回位弹性件,连接在所述金属接触片与所述支撑件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内胆的底部设有安装孔;
所述容器本体还包括:
安装架,连接在所述安装孔处并设置成空腔结构,所述绝缘件密封所述安装架位于所述储液内胆内的开口端;
所述电极组件和所述支撑件均连接在所述空腔结构上,且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安装架螺纹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包括:
上安装架,位于所述储液内胆内,部分所述上安装架穿过所述安装孔;
下安装架,与所述上安装架卡接并设有透气孔,所述电极组件连接在所述下安装架上,且所述上安装架与所述下安装接构成所述空腔结构;
固定件,位于所述储液内胆外,所述固定件与所述上安装架穿过所述安装孔的部分连接,所述固定件设置成将所述上安装架固定在所述储液内胆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与所述下安装架螺纹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上安装架包括:
侧周臂,所述侧周臂首尾连接并围合成腔体,所述固定件与所述侧周臂螺纹配合;
外延臂,沿所述侧周臂的顶部周向平展延伸形成,所述外延臂位于所述侧周臂的腔体内;
搭边,沿所述侧周臂的外表面周向平展延伸形成,沿所述金属接触片的运动方向投影,所述储液内胆的安装孔的投影位于所述搭边的投影内。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件包括:
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封盖所述侧周臂位于所述储液内胆内的开口端,沿所述金属接触片的运动方向投影,所述外延臂的投影与所述密封部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裙部,所述密封部向所述安装孔的方向周向平展延伸形成所述裙部,且所述裙部位于所述下安装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下安装架的顶部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上安装架的内壁之间形成凹槽,所述裙部位于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
密封件,套设在所述侧周臂上并位于所述搭边的下方,所述密封件设置成密封所述侧周臂与所述安装孔之间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该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绝缘件、液位检测单元和提示单元,绝缘件连接在容器本体的底部,与容器本体的底部围合成隔绝腔,液位检测单元连接在容器本体并位于隔绝腔内,液位检测单元包括沿容器本体内液体上升的方向设置的电极组件和弹性触片组件,弹性触片组件与绝缘体抵接,弹性触片组件设置成响应容器本体的储液内胆内的液压增大向靠近电极组件的方向运动,提示单元设置在液体加热容器上,与电极组件电连接,向容器本体中加水,随着液体水位的升高,水在弹性触片组件上产生的压力逐渐增大,逐渐迫使弹性触片组件向电极组件的方向移动,直至弹性触片组件与电极组件相接触实现提示单元与电极组件之间的电路的接通,提示单元的电路接通开始工作时即表明液体水位达到最大液位,提醒用户停止接水,防止在液体水位过高时加热后沸腾发生水溅出和水溢出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液位检测单元与安装架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容器本体内注水前液位检测单元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容器本体内注水后液位检测单元的状态示意图。
图标:
1-容器本体;
11-储液内胆;
12-安装架;
121-上安装架;
1211-侧周臂;
1212-外延臂;
1213-搭边;
122-下安装架;
1221-透气孔;
1222-凸台;
123-固定件;
2-绝缘件;
21-密封部;
22-裙部;
3-液位检测单元;
31-电极组件;
32-弹性触片组件;
321-弹性接触件;
3211-金属接触片;
3212-回位弹性件;
322-支撑件;
4-提示单元;
41-发光二极管;
42-电池;
5-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该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绝缘件2、液位检测单元3和提示单元4,绝缘件2连接在容器本体1的底部,与容器本体1的底部围合成隔绝腔,液位检测单元3连接在容器本体1并位于隔绝腔内,液位检测单元3包括沿容器本体1内液体上升的方向设置的电极组件31和弹性触片组件32,弹性触片组件32与绝缘体抵接,弹性触片组件32设置成响应容器本体1的储液内胆11内的液压增大向靠近电极组件31的方向运动,提示单元4设置在液体加热容器上,与电极组件31电连接,向容器本体1中加水,随着液体水位的升高,水在弹性触片组件32上产生的压力逐渐增大,逐渐迫使弹性触片组件32向电极组件31的方向移动,直至弹性触片组件32与电极组件31相接触实现提示单元4与电极组件31之间的电路的接通,提示单元4的电路接通开始工作时即表明液体水位达到最大液位,提醒用户停止接水,防止在液体水位过高时加热后沸腾发生水溅出和水溢出的问题。
如图1所示,具体的,提示单元4包括电池42和与电池42电连接的提示件,其中,提示件可以为发光二极管41或者蜂鸣器等,为便于安装,在本实施例中,提示件为发光二极管41,进一步的,电极组件31包括正极柱和负极柱,其中,电极组件31与提示单元4的电路关系属于现有技术,只要能够实现正、负极柱彼此连接后,发光二极管41能够亮进行提示即可。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当随着容器本体1中的水被使用逐渐减少,弹性触片组件32需要逐渐恢复至初始状态,以备再次使用,在本实施例中,弹性触片组件32包括弹性接触件3211和支撑件322,弹性触片组件32包括弹性接触件3211,弹性接触件3211包括金属接触片和回位弹性件3212,电极组件31为导电件,金属接触片与绝缘件2抵接并设置成与电极组件31 电连接,回位弹性件3212,连接在金属接触片与支撑件322之间,在逐渐向容器本体1中加水的过程中,随着水在绝缘件2上产生的压力逐渐增大,绝缘件2向液体下降的方向运动,由于金属接触片抵接于在绝缘件2上,迫使金属接触片随着绝缘件2逐渐向电极组件31的方向移动,回位弹性件 3212的一端抵在金属接触片上,另一端抵在支撑件322上,即一端被支撑件322限制不能移动,另一端也随着水压的增大逐渐向支撑件322的方向移动即被压缩,使其具有一定的弹性恢复力,当容器本体1内的水因使用逐渐减少时,在回位弹性件3212的作用下,回位弹性件3212逐渐恢复至原位,以备下一次的使用。
回位弹性件3212的两端可以通过粘接、焊接、卡接等方式与金属接触片和支撑件322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不对回位弹性件3212与金属接触片和支撑件322之间的连接方式作具体限定。
其中,回位弹性件3212可选择为弹簧、橡胶等,套设于支撑件322上,能够承受轴向压力,且支撑件322可起到回位弹性件3212在压缩过程中的限位和导向作用,使其能够沿液体水位下降的方向垂直被压缩,防止发生回位弹性件3212发生移位,优选地,弹性件本体为柱弹簧。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其中,当到达最高液位时需要通过接通提示单元4以提醒用户,因此需要做到液位检测单元3和提示单元4与容器本体1内的水的绝对隔离,容器本体1包括储液内胆11和安装架12,绝缘件 2密封于安装架12的开口端,起到防止容器本体1中的水进入到电极组件 31中导致电路短路,保证用电安全,安装架12包括上安装架121、下安装架122和固定件123,通过固定件123将上安装架121固定于储液内胆11 上,下安装架122与上安装架121相卡接以实现两者之间的固定,在下安装架122上设置有与支撑件322相配合的内螺纹,相对的支撑件322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支撑件322与下安装架122通过内外螺纹进行配合连接。
具体的,一方面,通过内外螺纹的连接实现支撑件322的安装固定,另一方面,回位弹性件3212的弹性系数不同,相同体积的水迫使金属接触片移动的距离不同,具体的,转动支撑件322使其沿液体水位上升的方向移动,增加回位弹性件3212的弹性系数,相同体积的水迫使金属接触片移动的距离小于回位弹性件3212为原初始弹性系数时金属接触片移动的距离,需要更大的水压即更多的水才能达到与原初始弹性系数金属接触片移动的距离相等的水平。
反之,转动支撑件322使其沿液体水位下降的方向移动,减小回位弹性件3212的弹性系数,相同体积的水迫使金属接触片移动的距离大于回位弹性件3212为原初始弹性系数时金属接触片移动的距离,需要更小的水压即更少的水即可达到与原初始弹性系数金属接触片移动的距离相等的水平,支撑件322与下安装架122配合于不同位置的螺纹可作为校准的标准,在出厂之前,由工作人员预先校准,使其对应于标准液体最高水位,保证每一产品的出厂质量。
如图3和图4所示,要实现液位检测单元3和提示单元4与容器本体1 内的水的隔离,上安装架121与绝缘件2之间需要紧密连接,优选的,上安装架121包裹部分绝缘件2,具体的,上安装架121包括侧周臂1211、外延臂1212和搭边1213,侧周臂1211首尾连接并围合成腔体,外延臂1212 沿侧周臂1211的顶部周向平展延伸形成且位于侧周臂1211的腔体内,绝缘件2设置于该腔体内,绝缘体的外径等于腔体的直径大于外延臂1212的直径,即位于腔体内部,密封于外延臂1212形成的开口端,在侧周臂1211 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固定件123与侧周臂1211相接触的一侧设置有内螺纹,通过内外螺纹相配合实现上安装架121的固定,在侧周臂1211的外侧沿液体水位上升的方向外螺纹的上方还设置有搭边1213,搭边1213沿侧周臂1211的外表面周向平展延伸形成,搭边1213的直径大于安装孔的直径,密封件5的外径小于搭边1213的直径,在搭边1213的下方还设置有一密封件5,密封件5的内侧与外螺纹相接触,一方面,密封件5的外径大于安装孔的直径小于搭边1213的直径,搭边1213与储液内胆11分别从两个方向上进行了密封件5的限位,不会发生密封件5从上安装架121上滑脱的情况,另一方面,密封件5的内侧与外螺纹相接触,由于密封件5的材质特性,外螺纹与密封件5之间为紧密接触,具有足够的摩擦力,同样能够起到防止密封件5从上安装架121上滑脱。
其中,密封件5可以为尼龙、塑料、竹纤维或者吸水棉等,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使得密封件5具有良好密封性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形变特性,优选地,密封件5为橡胶材料制成。
密封件5可以设置在储液内胆11上,安装孔上,也可以设置在上安装架121上,还可以同时设置在储液内胆11、安装孔和上安装架121上,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密封件5的安装的同时,还降低制造成本,优选地,密封件5设置在储液内胆11上。
如图3和图4所示,其中,绝缘件2包括密封部21和向安装孔的方向周向平展延伸形成的裙部22,密封部21封盖侧周臂1211位于储液内胆11 内的开口端,在密封部21的中间还设置有一沿液体水位上升的方向延伸设置的凸部,凸部的顶部与密封部21之间圆滑过渡连接,随着液体水位的升高,水在密封部21上产生的压力逐渐增大,凸部与密封部21的连接处沿液体水位下降的方向移动,逐渐迫使金属接触片向电极组件31的方向移动,直至金属接触片与电极组件31相接触实现提示单元4与电极组件31之间的电连接,该凸部的设置提供了一定的变形量,以保障绝缘件2在向下运动时具有足够的变形量,避免绝缘件2撕裂,通过防止与上安装架121和下安装架122之间的密封被破坏掉。
其中,绝缘件2为柔性材料,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使得密封件5 具有良好密封性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形变特性,优选地,密封件5为橡胶材料或硅胶材料制成。
请继续参照图3和图4,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绝缘件2位于侧周臂 1211形成的腔体内开口端,通过外延臂1212可阻挡绝缘件2从腔体中脱出,为了加强绝缘件2与上安装架121之间的连接的牢固程度,下安装架122 的顶部设有凸台1222,凸台1222与上安装架121的内壁之间形成凹槽,密封部21向安装孔的方向周向平展延伸形成裙部22,裙部22卡接于凹槽内,在下安装架122上还设置有透气孔1221,当在水压的作用下,绝缘件2沿水的下降方向移动发生形变时,位于腔体内的气体可通过透气孔1221排出,保证能够对液体水位的正常检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本体(1);
绝缘件(2),连接在所述容器本体(1)的底部,所述绝缘件(2)与所述容器本体(1)的底部围合成隔绝腔;
液位检测单元(3),连接在所述容器本体(1)上并位于所述隔绝腔内,
沿所述容器本体(1)内液体上升的方向,所述液位检测单元(3)包括电极组件(31)和弹性触片组件(32),所述弹性触片组件(32)与所述绝缘件(2)抵接,其中,所述弹性触片组件(32)设置成响应所述容器本体(1)的储液内胆(11)内的液压增大向靠近所述电极组件(31)的方向运动;
提示单元(4),设置在所述液体加热容器上,所述提示单元(4)的供电部与所述电极组件(31)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触片组件(32)包括:
弹性接触件(3211),与所述绝缘件(2)抵接,所述弹性接触件(3211)设置成与所述电极组件(31)电连接且能够响应所述储液内胆(11)内的液压增大向靠近所述电极组件(31)的方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触片组件(32)还包括:
支撑件(322);
所述弹性接触件(3211)包括:
金属接触片,与所述绝缘件(2)抵接,所述金属接触片设置成与所述电极组件(31)电连接;
回位弹性件(3212),连接在所述金属接触片与所述支撑件(32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内胆(11)的底部设有安装孔;
所述容器本体(1)还包括:
安装架(12),连接在所述安装孔处并设置成空腔结构,所述绝缘件(2)密封所述安装架(12)位于所述储液内胆(11)内的开口端;
所述电极组件(31)和所述支撑件(322)均连接在所述空腔结构上,且所述支撑件(322)与所述安装架(12)螺纹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2)包括:
上安装架(121),位于所述储液内胆(11)内,部分所述上安装架(121)穿过所述安装孔;
下安装架(122),与所述上安装架(121)卡接并设有透气孔(1221),所述电极组件(31)连接在所述下安装架(122)上,且所述上安装架(121)与所述下安装接构成所述空腔结构;
固定件(123),位于所述储液内胆(11)外,所述固定件(123)与所述上安装架(121)穿过所述安装孔的部分连接,所述固定件(123)设置成将所述上安装架(121)固定在所述储液内胆(1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322)与所述下安装架(122)螺纹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架(121)包括:
侧周臂(1211),所述侧周臂(1211)首尾连接并围合成腔体,所述固定件(123)与所述侧周臂(1211)螺纹配合;
外延臂(1212),沿所述侧周臂(1211)的顶部周向平展延伸形成,所述外延臂(1212)位于所述侧周臂(1211)的腔体内;
搭边(1213),沿所述侧周臂(1211)的外表面周向平展延伸形成,沿所述金属接触片的运动方向投影,所述储液内胆(11)的安装孔的投影位于所述搭边(1213)的投影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2)包括:
密封部(21),所述密封部(21)封盖所述侧周臂(1211)位于所述储液内胆(11)内的开口端,沿所述金属接触片的运动方向投影,所述外延臂(1212)的投影与所述密封部(21)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裙部(22),所述密封部(21)向所述安装孔的方向周向平展延伸形成所述裙部(22),且所述裙部(22)位于所述下安装架(122)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安装架(122)的顶部设有凸台(1222),所述凸台(1222)与所述上安装架(121)的内壁之间形成凹槽,所述裙部(22)位于所述凹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密封件(5),套设在所述侧周臂(1211)上并位于所述搭边(1213)的下方,所述密封件(5)设置成密封所述侧周臂(1211)与所述安装孔之间的间隙。
CN201822260119.9U 2018-12-29 2018-12-29 液体加热容器 Active CN2093466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60119.9U CN209346682U (zh) 2018-12-29 2018-12-29 液体加热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60119.9U CN209346682U (zh) 2018-12-29 2018-12-29 液体加热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46682U true CN209346682U (zh) 2019-09-06

Family

ID=67801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60119.9U Active CN209346682U (zh) 2018-12-29 2018-12-29 液体加热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466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28477A (zh) * 2020-07-13 2020-11-13 上海纯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28477A (zh) * 2020-07-13 2020-11-13 上海纯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346682U (zh) 液体加热容器
WO2012088872A1 (zh) 动力电池
CN203588940U (zh) 一种密封型直流接触器
TWI796807B (zh) 一種浮動連接器
CN207852494U (zh) 一种高密封低内阻的超级电容器
CN205943757U (zh) 防爆电容器
KR101647762B1 (ko) 전기안전기능을 보강한 이동형 수중 전열장치
CN210043778U (zh) 一种防溢水的水壶及电热水壶
US20230014122A1 (en) Multifunctional heating and heat preservation container, charging base and combination
CN208209167U (zh) 一种多功能检修插座箱
CN207940672U (zh) 液体加热器
CN108451277B (zh) 智能水杯
CN212438266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110338678A (zh) 温度传感器封装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料理机
CN209219955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8509300U (zh) 一种电热陶瓷发热结构
CN220422071U (zh) 一种电热管的端部防潮结构
CN212140179U (zh) 一种自动的热水壶
CN219014401U (zh) 燃气灶的聚能罩、燃气灶的锅架及燃气灶
US20230296238A1 (en) Waterproof lamp
CN213820997U (zh) 一种具有防干烧功能的玻璃壶
CN208835183U (zh) 一种带热保护的碱性锌锰干电池
CN217715479U (zh) 一种电热水器防干烧装置
CN212573016U (zh) 一种具有过热保护的电加热器
CN209594757U (zh) 一种短接口导电结构、抽吸装置及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