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44219U - 顶盖与第一导电片的一体式结构 - Google Patents

顶盖与第一导电片的一体式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44219U
CN209344219U CN201821304060.2U CN201821304060U CN209344219U CN 209344219 U CN209344219 U CN 209344219U CN 201821304060 U CN201821304060 U CN 201821304060U CN 209344219 U CN209344219 U CN 2093442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conductive
protrusion
conductive sheet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0406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有生
丁朝阳
陆宾林
丁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Red Fairy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ed Fairy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ed Fairy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ed Fairy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0406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442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442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442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的技术领域,公开了顶盖与第一导电片的一体式结构,包括仅在一侧穿设有极柱的顶盖片,顶盖片包括有叠合布置且固定连接的导电板以及下绝缘片;导电板的外端面背离下绝缘片凸起有与外界设备电性连接的第一导电片,导电板的内端面则凹设有正对第一导电片的导电凹槽,导电凹槽内固定设有当压力过大时与电池内部断开的断电保护片;导电板上形成的第一导电片与外界设备电性导通,而在导电凹槽内固定设置的断电保护片,当电池内部气压过大时,断电保护片电池无法构成通路,停止工作,避免气压继续增大而发生危险事故;并且,将断电保护片固定设置在导电板形成的导电凹槽内,使该断电保护片在工作时更加稳定,不易失效。

Description

顶盖与第一导电片的一体式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的技术领域,尤其是顶盖与第一导电片的一体式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日益小型化,便携化,电池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这是因为电池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充放电操作简便易行,不受外界气候和温度的影响,性能稳定可靠,所以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电池顶盖封盖在壳体的上端开口,包括盖片以及两个极柱,两个极柱分别穿设在盖片中,极柱的内端延伸至壳体内部,与壳体内的电芯连接,极柱的外端延伸至盖片外,用于与外部元件连接。
目前,在电池的正极一侧会设有断电保护结构,即当电池内部气压过大时,一侧的极柱与电池内部断块,使电池断路进而停止工作,防止内部气压继续增大,但是,目前通常是将极块与连接片之间设置断电保护片,且极块固定在顶盖片上,断电保护片则固定在极块上,这样,在断电保护片起作用前,电池内部的气压会同时作用在极块上,因而使极块以及极块上的断电保护片固定的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顶盖与第一导电片的一体式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断电保护片固定不稳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顶盖与第一导电片的一体式结构,包括仅在一侧穿设有极柱的顶盖片,所述顶盖片包括有叠合布置且固定连接的导电板以及下绝缘片;所述导电板具有背离所述下绝缘片的外端面,所述导电板的外端面背离所述下绝缘片凸起有与外界设备电性连接的第一导电片,所述导电板的内端面则凹设有正对所述第一导电片的导电凹槽,所述导电凹槽内固定设有当压力过大时与电池内部断开的断电保护片。
进一步地,所述下绝缘片上固定有与电池内部电性连接的连接片,所述断电保护片包括有受力翻转的翻转环以及置于翻转环中部且朝电池内部凸起的断电凸起,所述断电凸起与所述连接片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片形成正对所述断电凸起的断电通孔,所述断电凸起嵌入所述断电通孔内,且所述断电凸起的外周与所述连接片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沿所述断电通孔的外周,在所述连接片上形成有环形断电槽。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环的外周形成有环形连接部,所述导电凹槽内形成有供所述环形连接部固定的环形台阶。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环呈空置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下绝缘片形成有置于所述导电凹槽内的环形绝缘凸起,所述环形绝缘凸起内则形成有供所述连接片与断电保护片电性连接的绝缘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绝缘凸起抵接所述环形连接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盖与第一导电片的一体式结构,导电板的一侧通过穿设的极柱实现电池内部与外界设备的电性导通,而在导电板上形成的第一导电片则与外界设备电性导通,而在导电凹槽内固定设置的断电保护片,当电池内部气压过大时,断电保护片使第一导电片与电池内部电性连接断开,电池无法构成通路,进而停止工作,避免气压继续增大而发生危险事故;并且,将断电保护片固定设置在导电板形成的导电凹槽内,使该断电保护片在工作时更加稳定,不易失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断电保护片固定不稳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盖与第一导电片的一体式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盖与第一导电片的一体式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盖与第一导电片的一体式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盖与第一导电片的一体式结构的图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盖与第一导电片的一体式结构,将断电保护片14设置在导电板12形成的导电凹槽122内,使该断电保护结构在工作时更加稳定,不易失效。
本实施例提供的顶盖与第一导电片的一体式结构,包括仅在一侧穿设有极柱的顶盖片11,顶盖片11包括有叠合布置且固定连接的导电板12以及下绝缘片13;导电板12具有背离下绝缘片13的外端面,导电板12的外端面背离下绝缘片13凸起有与外界设备电性连接的第一导电片121,导电板12的内端面则凹设有正对第一导电片121的导电凹槽122,导电凹槽122内固定设有当压力过大时与电池内部断开的断电保护片14。
这样,导电板12的一侧通过穿设的极柱实现电池内部与外界设备的电性导通,而在导电板12上形成的第一导电片121则与外界设备电性导通,而在导电凹槽122内固定设置的断电保护片14,当电池内部气压过大时,断电保护片14 使第一导电片121与电池内部电性连接断开,电池无法构成通路,进而停止工作,避免气压继续增大而发生危险事故;并且,将断电保护片14固定设置在导电板12形成的导电凹槽122内,使该断电保护片14在工作时更加稳定,不易失效。
为了实现断电保护片14连通第一导电片121与电池的内部,下绝缘片13 上固定有与电池内部电性连接的连接片15,断电保护片14包括有受力翻转的翻转环143以及置于翻转环143中部且朝电池内部凸起的断电凸起141,断电凸起141与连接片15电性连接,这样,断电保护片14作为中介,使导电板12 上的第一导电片121与连接片15导通,进而连通至电池内部。
这样,连接片15形成正对断电凸起141的断电通孔152,断电凸起141嵌入断电通孔152内,且断电凸起141的外周与连接片15固定连接,这样,断电凸起141嵌入断电通孔152,以便电池内部的气压能直接作用在断电保护片14 上,使断电保护片14将第一导电片121连接片15之间断开。
具体的,沿断电通孔152的外周,在连接片15上形成有环形断电槽153,这样,在电池内部气压过大时,气体将断电凸起141向上顶起,断电凸起141 的外周与连接片15固定连接,断电凸起141将环形断电槽153内的连接片15 扯断,使断电保护片14与连接片15之间断路,进而实现保护。
上述断电凸起141与连接片15是焊接连接的,保证了断电凸起141与连接片15的固定连接,以便于断电凸起141将环形断电槽153内的连接片15扯断。
并且,翻转环143的外周形成有环形连接部142,导电凹槽122内形成有供环形连接部142固定的环形台阶,本实施例中,环形连接部142的上端面与下端面均呈平整状,这样,环形连接部142嵌入环形台阶内,且环形连接部142 的上端面以及外周抵接环形台阶的侧壁,且环形连接部142与环形台阶焊接固定,保证了断电保护片14的稳定固定,方便断电保护,不易失效。
这样,位于断电凸起141以及环形连接部142之间的翻转环143呈空置状态,断电凸起141顶起时,翻转环143翻转实现断路。
同时,沿环形连接部142至断电凸起141的方向上,翻转环143背离断电凹槽倾斜,这样,便于受力之后向上翻转,实现断路保护作用。
本实施例中,下绝缘片13形成有置于导电凹槽122内的环形绝缘凸起131,环形绝缘凸起131内则形成有供连接片15与断电保护片14电性连接的绝缘通孔132,这样,穿过绝缘通孔132,实现断电保护片14与连接片15的电性连接。
并且,环形绝缘凸起131抵接环形连接部142,具体的,环形绝缘凸起131 抵接着环形连接部142的下端面,通过环形绝缘凸起131的抵接,使断电保护片14更加稳定的固定在导电凹槽122内,且通过设置的环形绝缘凸起131,避免了连接片15与导电板12的直接接触而导致断电保护片14失效。
而为了实现连接片15与断电保护片14的电性连接,连接片15具有嵌入上述绝缘通孔132内的凸起部151,上述断电通孔152以及上述环形断电槽153 具设置在连接片15的凸起部151上,伸入绝缘通孔132内使断电保护片14与连接片15稳定连接导通。
沿电池内部至外界的方向上,上述导电凹槽122的口径逐渐缩小,以便于断电保护片14的安装固定;同时,相对应的第一导电片121的外周也逐渐收缩,且在第一导电片121外周也形成有导电台阶,以便于第一导电片121与外界设备的电性连接。
另外,极柱包括位于导电板12外的第二导电片,在顶盖片11另一侧的第二导电片位置设置有翻转片16,即当电池内部压力过大时,翻转片16翻转使另一侧的第二导电片与导电板12电性连接,实现短路,这样,当电池内部气压不足以使断电保护片14实现断路时,另一侧的翻转片16会首先翻转,使电池短路,流通至连接片15处的电流增大,从而将连接片15上的环形断电槽153 处进行熔断,以更便于断电凸起141将环形断电槽153内的连接片15扯断而发挥效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顶盖与第一导电片的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仅在一侧穿设有极柱的顶盖片,所述顶盖片包括有叠合布置且固定连接的导电板以及下绝缘片;所述导电板具有背离所述下绝缘片的外端面,所述导电板的外端面背离所述下绝缘片凸起有与外界设备电性连接的第一导电片,所述导电板的内端面则凹设有正对所述第一导电片的导电凹槽,所述导电凹槽内固定设有当压力过大时与电池内部断开的断电保护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与第一导电片的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绝缘片上固定有与电池内部电性连接的连接片,所述断电保护片包括有受力翻转的翻转环以及置于翻转环中部且朝电池内部凸起的断电凸起,所述断电凸起与所述连接片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与第一导电片的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形成正对所述断电凸起的断电通孔,所述断电凸起嵌入所述断电通孔内,且所述断电凸起的外周与所述连接片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盖与第一导电片的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断电通孔的外周,在所述连接片上形成有环形断电槽。
5.如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顶盖与第一导电片的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环的外周形成有环形连接部,所述导电凹槽内形成有供所述环形连接部固定的环形台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盖与第一导电片的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环呈空置状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盖与第一导电片的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绝缘片形成有置于所述导电凹槽内的环形绝缘凸起,所述环形绝缘凸起内则形成有供所述连接片与断电保护片电性连接的绝缘通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顶盖与第一导电片的一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绝缘凸起抵接所述环形连接部。
CN201821304060.2U 2018-08-13 2018-08-13 顶盖与第一导电片的一体式结构 Active CN2093442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04060.2U CN209344219U (zh) 2018-08-13 2018-08-13 顶盖与第一导电片的一体式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04060.2U CN209344219U (zh) 2018-08-13 2018-08-13 顶盖与第一导电片的一体式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44219U true CN209344219U (zh) 2019-09-03

Family

ID=67743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04060.2U Active CN209344219U (zh) 2018-08-13 2018-08-13 顶盖与第一导电片的一体式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442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11495U (zh) 具有多种保护机制的电池顶盖
JP2017004939A (ja) 動力電池のヘッドカバー構造及び動力電池
CN208489243U (zh) 二次电池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EP3748712A1 (en) Battery power extraction and integration structure,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CN102082241B (zh) 二次电池
CN204102963U (zh) 动力电池顶盖结构
CN208111599U (zh) 一种新型usb充电电池
CN209344219U (zh) 顶盖与第一导电片的一体式结构
WO2019195985A1 (zh) 具有多种保护机制的电池顶盖
CN104078702A (zh) 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CN202957335U (zh) 拥有电池管理系统模块的蓄电池
CN207009545U (zh) 一种动力锂电池过充保护盖板
CN215816075U (zh) 顶盖组件和电池
CN205846092U (zh) 一种双向极柱的动力电池
CN108565511A (zh) 一种带双重安全保护的圆柱锂离子电池
CN114859227A (zh) 一种电池膨胀的检测装置和方法
CN209344145U (zh) 启动锂电池保护板的密封结构
KR101296937B1 (ko) 이차전지
CN209133597U (zh) 一种过充自保护的锂电池
CN208722934U (zh) 电池盖板组件及电池
CN208352419U (zh) 具有防扭功能的一体成型电极柱与电池顶盖
CN110391365A (zh) 电池盖板组件、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
CN102569681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US20140113183A1 (en) Lithium-ion battery with safety protection bracket
CN219873759U (zh) 正极可自动断电的锂电池盖板及锂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3200 Minghu Road,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399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Redford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07 Shenzhen, Guangdong, Guangming New District, Martin street, Sixth Industrial Zone, sixth 3A Industrial Park, Xu FA Science Park 6, 7, 3 buildings.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RED FAIRY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