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41364U - 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41364U
CN209341364U CN201822097436.3U CN201822097436U CN209341364U CN 209341364 U CN209341364 U CN 209341364U CN 201822097436 U CN201822097436 U CN 201822097436U CN 209341364 U CN209341364 U CN 2093413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device
air
heating
efficient
efficien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9743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孔令菁
孔红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aokong And His Ange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aokong And His Ange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aokong And His Angel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aokong And His Ange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9743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413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413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413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包括中空筒状金属内胆、套设在金属内胆外围的筒状机身外壳、安装在机身外壳底端开口处的底壳、连接固定在底壳上且伸入金属内胆腔体内的高效率加热元件、设在底壳与高效率加热元件之间的控制电路;金属内胆顶端开口为出风口,底壳上设有供空气进入金属内胆内后从出风口流出的进风槽,控制电路与高效率加热元件电连接。该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取暖器多直接采用金属外壳,聚能效果差且烫手的缺点,采用金属内胆以及套设在金属内胆外围的筒状机身外壳,不仅保温、聚能,而且隔热好,能有效避免烫伤。

Description

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应用在取暖器生产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取暖器多直接采用金属外壳,其保温、隔热效果差,不仅导致电热转换效率低,而且烫手,存在着使用不安全的问题。此外,其还存在着诸多缺点,如1.出风口大小和方向无法或不便调节;2.发热元件设计不科学,导致空气受热不充分、不均匀、升温慢,电热转换效率低、无法同时适合自然对流和强制式换热方式等等:
现市面上的暖风式取暖器发热元件主要采用的是:PTC加热翅片、碳纤维加热管等,其均存在着各种缺点:
1.PTC加热翅片:为以铝合金制成的波纹片或翅片,经高温粘、焊、模压而成,其具有使用寿命长、节能、无明火(不发红)、不耗氧气、安全性能高、发热量容易调节等优点。但是PTC材料也存在这众多缺点,如电热转换效率低(为86%)、年功率衰减大(随着使用时间增加,加热功率递减)、含铅(不环保)、功率密度低等。特别是PTC加热翅片加热时,空气经过加热通道的距离只有30-40MM,其热交换不充分,容易导致制热功率和热效率下降 (PTC的特性是随着温度增加制热功率下降);
2.碳纤维加热管:碳纤维发热体是纯黑体材料,在电热转换过程,可见光很小,电热转换效率能达95%以上,其发出的远红外线,能被人体、衣物、水等直接吸收,且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损失小。碳纤维加热管具有电热转换效率高、节能效果显著的优点。但碳纤维加热管主要是应用在辐射式取暖器中,其在暖风式取暖器中应用的优点并不明显,碳纤维管散热面积小,热量不容易被风机带出。
因此提供一种聚能效果好、电热转换效率高、机身外壳保持常温杜绝烫伤问题,且同时适合自然对流和强制式换热方式的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己成为当务之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取暖器多直接采用金属外壳,聚能效果差且烫手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采用金属内胆以及套设在金属内胆外围的筒状机身外壳,不仅保温、聚能,而且隔热好,能有效避免烫伤。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包括中空筒状金属内胆、套设在金属内胆外围的筒状机身外壳、安装在机身外壳底端开口处的底壳、设在金属内胆腔体内的高效率加热元件、设在机身外壳内的控制电路;金属内胆顶端设有出风口,底壳上设有供空气进入金属内胆内后从出风口流出的进风槽,控制电路与高效率加热元件电连接。
本申请的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采用金属内胆以及套设在金属内胆外围的筒状机身外壳替代金属外壳作为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的主机壳体,既能保温、聚能,又能隔热、防烫。
该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填充在金属内胆与机身外壳之间的保温棉。
填充在金属内胆与机身外壳之间的保温棉能提升保温效果且防烫。
该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设在进风槽或者出风口位置的导风装置,导风装置进风口朝下出风口朝上,导风装置与控制电路电连接。
导风装置的设置使得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可采用强制式换热方式,以适用于不同情况。
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设在导风装置底部的导风装置金属散热片。
导风装置金属散热片能给导风装置散热,保证导风装置长时正常工作。
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位于导风装置与导风装置金属散热片之间且贴设在导风装置进风口处的空气过滤网,该空气过滤网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叠设的静电过滤棉、HEPA基材滤网和脱臭滤网。
优选空气过滤网的设置能起到净化空气作用,且采用静电过滤棉、HEPA基材滤网和脱臭滤网的多级除尘效果更加。
所述高效率加热元件包括至少一组加热元件单元,每组加热元件单元包括与金属内胆中心轴同轴设置的中空的中心套管、穿设在该中心套管腔体内的发热丝、填充在发热丝和中心套管内壁之间导热且绝缘的填充物以及连接在中心套管外壁上的至少一个散热片,发热丝与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散热片的总散热面积=[(0.8~1.6)×所需加热功率的瓦数]cm2
高效率加热元件的散热片设计了总散热面积与加热瓦数的精确比例,不仅电热转换效率高的特点,而且能防干烧损坏发热丝并方便控温。
所述散热片沿中心套管中心轴方向延伸;每个散热片上开设有自上而下间隔排列的沿与中心套管中心轴垂直方向延伸的散热槽,每个散热槽的上沿连接有向外侧下方伸出的翅片,或者每个散热槽的下沿连接有向外侧上方伸出的翅片。
竖置的散热片及其上开设的散热槽和翅片,不仅实现了空气在取暖器腔体内的纵向对流,使空气有更多时间被加热,而且使得散热片的热传导面积更大、升温更快,在无电机进行强制式换热时也能自然对流使用。
每组加热元件单元的散热片数量为两个时,两散热片位于同一平面上,且两散热片的翅片方向相反。
两散热片相反方向的翅片的设计使得空气与散热片的接触时间更长,且能达到稳流作用,使得空气受热更加充分。
每组加热元件单元的散热片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两两相邻散热片间呈夹角且翅片方向相反。
所述加热元件单元的横截面可以是Y、X、V形等,散热片的均匀分布及相邻两散热片相反方向的翅片的设计,使得空气与散热片的接触时间更长,且能达到稳流作用,使得空气受热更加充分。
每组加热元件单元的散热片数量为4个时,加热元件单元的横截面为X形。
优选数量散热片的电热转换效率高最高。
所述填充物为结晶氧化镁粉。
优选的填充物导热及绝缘效果好,且成本低。
所述散热片为表面经喷砂氧化工艺处理过的散热片。
该工艺能提升散热片表面的粗糙度,使得散热面积更大,增大散热效果,使得空气充分受热,且能有效防止散热片表面的尘埃碳化。
所述散热片为铝质散热片。
优选材质的散热片成本低、散热效果好。
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设在出风口处的出风装置,出风装置包括卡设固定在出风口处的导风板支撑装置、螺杆以及通过该螺杆穿设在导风板支撑装置上且能升降活动的导风板,导风板支撑装置上设有用于让空气流出出风口的出风槽孔。
可升降导风板可灵活调节出风方向和出风量,使用极其便捷。
该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高效率加热元件工作状态的控制面板,该控制面板与控制电路电连接。
控制面板的设置分别人工控制。
该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安装在出风口处的出风口温度传感器与安装在进风口底壳内壁上的进风口温度传感器,出风口温度传感器和进风口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电路电连接。
进出风口温度传感器的设置使得的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恒温控制成为可能。
导风板支撑装置顶面边缘设有环形凹槽,在环形凹槽内设有环形LED灯带,环形LED灯带与控制电路电连接,该环形LED灯带能透过控制面板发出不同颜色的灯光。
可根据不同的出风口温度控制亮起环形LED灯带上的不同颜色LED灯泡,方便使用者直观了解实时出风温度。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输入模块:用于输入控制信息;
加热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发热丝的通断电;
主控模块:用于接收控制信息并控制加热控制模块。
控制电路通过输入模块、主控模块以及加热控制模块的配合实现对加热的精确控制。
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
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出风口温度和进风口温度;
主控模块还用于接收出风口温度和进风口温度的信息,比较出风口温度或进风口温度与控制信息中的预设温度;当出风口温度或进风口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控制加热控制模块对发热丝通电;当出风口温度或进风口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控制加热控制模块对发热丝断电。
温度检测模块的设置能实时获得出风口温度和进风口温度,主控模块能通过出风口温度与预设温度的比较来控制加热控制模块,以实现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的恒温控制。
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
LED灯光控制模块:用于控制不同颜色的LED灯泡通断电;
主控模块还用于根据出风口温度控制LED灯光控制模块。
LED灯光控制模块的设置使得用户能根据LED灯泡的颜色直观了解实时的出风口温度。
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
导风装置控制模块:用于启动或关闭导风装置;
主控模块还用于根据控制信息控制导风装置控制模块。
导风装置控制模块的设置方便选择是否开启强制式换热方式。
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
声音提示模块:用于发出不同提示音;
主控模块还用于根据控制信息控制声音提示模块。
声音提示模块的设置使得用户使用更加方便。
金属内胆内壁上可设有高导热系数石墨烯涂料层。
导风装置可为风机。
每组加热元件单元可通过底座安装在底壳上,且该底座位于导风装置出风口正上方,该底座设有贯通自身的通风口。
底座可起到隔热的作用。
出风装置还包括能与螺杆的螺杆身配合的第一固定螺帽和第二固定螺帽。导风板支撑装置包括开口朝上的帽体以及连接在该帽体边缘外围的帽边,该帽体插设在金属内胆的顶端开口处,帽体底板顶面设有一用于放置第二固定螺帽的第二固定槽,第二固定槽正下方的帽体底板位置设有供螺杆的螺杆身贯通其的第二螺丝孔,出风槽孔设在第二固定槽外围的帽体底板上,高效率加热元件的顶端可连接固定在导风板支撑装置的底面上。
优选的出风装置结构简单且结构牢固。
导风板包括能上下扣合固定的导风板底壳和导风板面壳;导风板底壳顶面设有适应螺杆的螺杆头形状的第一固定槽,第一固定槽正下方的导风板底壳位置设有第一螺丝孔,螺杆身贯通第一螺丝孔后,螺杆头卡在第一固定槽里,第一固定螺帽锁在露出导风板底壳的螺杆身上固定住螺杆与导风板底壳的相对位置。
高效率加热元件可通过连接件与底座和导风板支撑装置连接固定。
连接件的使用使得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组装更加方便、快捷。
所述控制面板还包括设有控制按键的控制面板外壳,控制按键包括按键主控板和多个弹簧,按键主控板安装在帽边底面上,按键主控板正上方的帽边位置开设有贯通自身的多个弹簧孔,每个弹簧设在对应弹簧孔中,控制面板外壳扣设在帽边顶面,将弹簧压紧在按键主控板上。所述按键主控板分别与控制按键、控制电路电连接。
优选的触摸式控制面板灵敏且方便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1)本申请的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采用金属内胆以及套设在金属内胆外围的筒状机身外壳替代金属外壳作为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的主机壳体,保温、聚能,且外壳无温升,使用安全;
2)增设填充在金属内胆与机身外壳之间的保温棉能提升保温效果且防烫;
3)可调式出风装置的设计,可通过手动升降导风板来控制出风方向和出风量,使用便捷;
4)特别设计的高效率加热元件电热转换效率高(高达99.4%,而PTC发热体电能转换效率只有86%,而石英发热管或碳纤维发热管等都有光的能量损失)、安全、效率高、升温速度快,且接触性良好、热传导面积大、无间歇热阻、使用寿命长(30000小时以上),无年功率衰减,彻底解决了绕片、串片电加热器存在热阻大、寿命衰减问题以及PTC发热片年功率衰减率大等问题,另外,还能同时适合自然对流和强制式换热方式;
5)取暖空气净化同步进行,降低了使用成本,提高了空气质量;
6)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能通过出风口温度与预设温度的比较来实现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的恒温控制,还能根据实时的出风口温度控制LED灯泡的颜色;
7)该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适用于不同的使用场景:1.在围炉取暖状态,使用者需要享受热风直接辐射,此时按照出风口温度进行温度控制;2.在室内空间升温时,按照进风口温度进行温度控制,使得室内温度达到目标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的高效率加热元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的高效率加热元件的侧视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的高效率加热元件的侧视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的结构拆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的导风板底壳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的导风板支撑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的底座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的底壳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的控制电路结构图。
标号说明:
中心套管1、发热丝2、填充物3、散热片4、金属内胆5、机身外壳6、保温棉7、底壳 8、底座9、出风装置10、控制面板11、出风口温度传感器12、进风口温度传感器13、导风装置14、导风装置金属散热片15、空气过滤网16、连接件17、输入模块18、加热控制模块 19、温度检测模块20、LED灯光控制模块21、导风装置控制模块22、声音提示模块23、控制电路24、主控模块25、环形LED灯带26、散热槽4-1、翅片4-2、进风槽8-1、通风口9-1、导风板支撑装置10-1、导风板10-2、螺杆10-3、第一固定螺帽10-4、第二固定螺帽10-5、控制面板外壳11-1、按键主控板11-2、弹簧11-3、帽体10-1-1、帽边10-1-2、导风板底壳 10-2-1、导风板面壳10-2-2、第二固定槽10-1-1-1、第二螺丝孔10-1-1-2、出风槽孔10-1-1-3、弹簧孔10-1-2-1、第一固定槽10-2-1-1、第一螺丝孔10-2-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1-9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包括中空筒状金属内胆5、套设在金属内胆5外围的筒状机身外壳6、安装在机身外壳6底端开口处的底壳8、设在金属内胆5腔体内的高效率加热元件、设在机身外壳6内的控制电路24;金属内胆5顶端设有出风口,底壳8上设有供空气进入金属内胆5内后从出风口流出的进风槽8-1,控制电路24与高效率加热元件电连接。
实施例2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包括中空筒状金属内胆5、套设在金属内胆5外围的筒状机身外壳6、安装在机身外壳6底端开口处的底壳8、设在金属内胆5腔体内的高效率加热元件、设在机身外壳6内的控制电路24;金属内胆5顶端设有出风口,底壳8上设有供空气进入金属内胆5内后从出风口流出的进风槽8-1,控制电路24与高效率加热元件电连接。
该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填充在金属内胆5与机身外壳6之间的保温棉7。
实施例3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包括中空筒状金属内胆5、套设在金属内胆5外围的筒状机身外壳6、安装在机身外壳6底端开口处的底壳8、设在金属内胆5腔体内的高效率加热元件、设在机身外壳6内的控制电路24;金属内胆5顶端设有出风口,底壳8上设有供空气进入金属内胆5内后从出风口流出的进风槽8-1,控制电路24与高效率加热元件电连接。
该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填充在金属内胆5与机身外壳6之间的保温棉7。
该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设在进风槽8-1或者出风口位置的导风装置14,导风装置 14进风口朝下出风口朝上,导风装置14与控制电路24电连接。
实施例4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包括中空筒状金属内胆5、套设在金属内胆5外围的筒状机身外壳6、安装在机身外壳6底端开口处的底壳8、设在金属内胆5腔体内的高效率加热元件、设在机身外壳6内的控制电路24;金属内胆5顶端设有出风口,底壳8上设有供空气进入金属内胆5内后从出风口流出的进风槽8-1,控制电路24与高效率加热元件电连接。
该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填充在金属内胆5与机身外壳6之间的保温棉7。
该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设在进风槽8-1或者出风口位置的导风装置14,导风装置 14进风口朝下出风口朝上,导风装置14与控制电路24电连接。
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设在导风装置14底部的导风装置金属散热片15。
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可以包括位于导风装置14与导风装置金属散热片15之间且贴设在导风装置14进风口处的空气过滤网16,该空气过滤网16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叠设的静电过滤棉、HEPA基材滤网和脱臭滤网。
实施例5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包括中空筒状金属内胆5、套设在金属内胆5外围的筒状机身外壳6、安装在机身外壳6底端开口处的底壳8、设在金属内胆5腔体内的高效率加热元件、设在机身外壳6内的控制电路24;金属内胆5顶端设有出风口,底壳8上设有供空气进入金属内胆5内后从出风口流出的进风槽8-1,控制电路24与高效率加热元件电连接。
该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填充在金属内胆5与机身外壳6之间的保温棉7。
该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设在进风槽8-1或者出风口位置的导风装置14,导风装置 14进风口朝下出风口朝上,导风装置14与控制电路24电连接。
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设在导风装置14底部的导风装置金属散热片15。
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可以包括位于导风装置14与导风装置金属散热片15之间且贴设在导风装置14进风口处的空气过滤网16,该空气过滤网16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叠设的静电过滤棉、HEPA基材滤网和脱臭滤网。
所述高效率加热元件包括至少一组加热元件单元,每组加热元件单元包括与金属内胆5 中心轴同轴设置的中空的中心套管1、穿设在该中心套管1腔体内的发热丝2、填充在发热丝 2和中心套管1内壁之间导热良好且绝缘的填充物3以及连接在中心套管1外壁上的至少一个散热片4,发热丝2与控制电路24电连接;所述散热片4的总散热面积=[(0.8~1.6)×所需加热功率的瓦数]cm2
所述散热片4沿中心套管1中心轴方向延伸;每个散热片4上开设有自上而下间隔排列的沿与中心套管1中心轴垂直方向延伸的散热槽4-1,每个散热槽4-1的上沿连接有向外侧下方伸出的翅片4-2,或者每个散热槽4-1的下沿连接有向外侧上方伸出的翅片4-2。
每组加热元件单元的散热片4数量为两个时,两散热片4位于同一平面上,且两散热片 4的翅片4-2方向相反。
每组加热元件单元的散热片4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两两相邻散热片4间呈特定夹角且翅片4-2方向相反。
每组加热元件单元的散热片4数量为4个时,加热元件单元的横截面为X形。
所述填充物3可以为结晶氧化镁粉。
所述散热片4可以为表面经喷砂氧化工艺处理过的散热片4。
所述散热片4可以为铝质散热片。
实施例6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包括中空筒状金属内胆5、套设在金属内胆5外围的筒状机身外壳6、安装在机身外壳6底端开口处的底壳8、设在金属内胆5腔体内的高效率加热元件、设在机身外壳6内的控制电路24;金属内胆5顶端设有出风口,底壳8上设有供空气进入金属内胆5内后从出风口流出的进风槽8-1,控制电路24与高效率加热元件电连接。
该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填充在金属内胆5与机身外壳6之间的保温棉7。
该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设在进风槽8-1或者出风口位置的导风装置14,导风装置 14进风口朝下出风口朝上,导风装置14与控制电路24电连接。
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设在导风装置14底部的导风装置金属散热片15。
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可以包括位于导风装置14与导风装置金属散热片15之间且贴设在导风装置14进风口处的空气过滤网16,该空气过滤网16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叠设的静电过滤棉、HEPA基材滤网和脱臭滤网。
所述高效率加热元件包括至少一组加热元件单元,每组加热元件单元包括与金属内胆5 中心轴同轴设置的中空的中心套管1、穿设在该中心套管1腔体内的发热丝2、填充在发热丝2和中心套管1内壁之间导热良好且绝缘的填充物3以及连接在中心套管1外壁上的至少一个散热片4,发热丝2与控制电路24电连接;所述散热片4的总散热面积=[(0.8~1.6)×所需加热功率的瓦数]cm2
所述散热片4沿中心套管1中心轴方向延伸;每个散热片4上开设有自上而下间隔排列的沿与中心套管1中心轴垂直方向延伸的散热槽4-1,每个散热槽4-1的上沿连接有向外侧下方伸出的翅片4-2,或者每个散热槽4-1的下沿连接有向外侧上方伸出的翅片4-2。
每组加热元件单元的散热片4数量为两个时,两散热片4位于同一平面上,且两散热片 4的翅片4-2方向相反。
每组加热元件单元的散热片4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两两相邻散热片4间呈特定夹角且翅片4-2方向相反。
每组加热元件单元的散热片4数量为4个时,加热元件单元的横截面为X形。
所述填充物3可以为结晶氧化镁粉。
所述散热片4可以为表面经喷砂氧化工艺处理过的散热片4。
所述散热片4可以为铝质散热片。
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设在出风口处的出风装置10,出风装置10包括卡设固定在出风口处的导风板支撑装置10-1、螺杆10-3以及通过该螺杆10-3穿设在导风板支撑装置 10-1上且能升降活动的导风板10-2,导风板支撑装置10-1上设有用于让空气流出出风口的出风槽孔10-1-1-3。
实施例7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包括中空筒状金属内胆5、套设在金属内胆5外围的筒状机身外壳6、安装在机身外壳6底端开口处的底壳8、设在金属内胆5腔体内的高效率加热元件、设在机身外壳6内的控制电路24;金属内胆5顶端设有出风口,底壳8上设有供空气进入金属内胆5内后从出风口流出的进风槽8-1,控制电路24与高效率加热元件电连接。
该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填充在金属内胆5与机身外壳6之间的保温棉7。
该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设在进风槽8-1或者出风口位置的导风装置14,导风装置 14进风口朝下出风口朝上,导风装置14与控制电路24电连接。
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设在导风装置14底部的导风装置金属散热片15。
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可以包括位于导风装置14与导风装置金属散热片15之间且贴设在导风装置14进风口处的空气过滤网16,该空气过滤网16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叠设的静电过滤棉、HEPA基材滤网和脱臭滤网。
所述高效率加热元件包括至少一组加热元件单元,每组加热元件单元包括与金属内胆5 中心轴同轴设置的中空的中心套管1、穿设在该中心套管1腔体内的发热丝2、填充在发热丝 2和中心套管1内壁之间导热良好且绝缘的填充物3以及连接在中心套管1外壁上的至少一个散热片4,发热丝2与控制电路24电连接;所述散热片4的总散热面积=[(0.8~1.6)×所需加热功率的瓦数]cm2
所述散热片4沿中心套管1中心轴方向延伸;每个散热片4上开设有自上而下间隔排列的沿与中心套管1中心轴垂直方向延伸的散热槽4-1,每个散热槽4-1的上沿连接有向外侧下方伸出的翅片4-2,或者每个散热槽4-1的下沿连接有向外侧上方伸出的翅片4-2。
每组加热元件单元的散热片4数量为两个时,两散热片4位于同一平面上,且两散热片 4的翅片4-2方向相反。
每组加热元件单元的散热片4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两两相邻散热片4间呈特定夹角且翅片4-2方向相反。
每组加热元件单元的散热片4数量为4个时,加热元件单元的横截面为X形。
所述填充物3可以为结晶氧化镁粉。
所述散热片4可以为表面经喷砂氧化工艺处理过的散热片4。
所述散热片4可以为铝质散热片。
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设在出风口处的出风装置10,出风装置10包括卡设固定在出风口处的导风板支撑装置10-1、螺杆10-3以及通过该螺杆10-3穿设在导风板支撑装置 10-1上且能升降活动的导风板10-2,导风板支撑装置10-1上设有用于让空气流出出风口的出风槽孔10-1-1-3。
该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高效率加热元件工作状态的控制面板11,该控制面板11与控制电路24电连接。
该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安装在出风口处的出风口温度传感器12与安装在进风口底壳8内壁上的进风口温度传感器13,出风口温度传感器12和进风口温度传感器13分别与控制电路24电连接。
实施例8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包括中空筒状金属内胆5、套设在金属内胆5外围的筒状机身外壳6、安装在机身外壳6底端开口处的底壳8、设在金属内胆5腔体内的高效率加热元件、设在机身外壳6内的控制电路24;金属内胆5顶端设有出风口,底壳8上设有供空气进入金属内胆5内后从出风口流出的进风槽8-1,控制电路24与高效率加热元件电连接。
该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填充在金属内胆5与机身外壳6之间的保温棉7。
该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设在进风槽8-1或者出风口位置的导风装置14,导风装置 14进风口朝下出风口朝上,导风装置14与控制电路24电连接。
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设在导风装置14底部的导风装置金属散热片15。
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可以包括位于导风装置14与导风装置金属散热片15之间且贴设在导风装置14进风口处的空气过滤网16,该空气过滤网16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叠设的静电过滤棉、HEPA基材滤网和脱臭滤网。
所述高效率加热元件包括至少一组加热元件单元,每组加热元件单元包括与金属内胆5 中心轴同轴设置的中空的中心套管1、穿设在该中心套管1腔体内的发热丝2、填充在发热丝 2和中心套管1内壁之间导热良好且绝缘的填充物3以及连接在中心套管1外壁上的至少一个散热片4,发热丝2与控制电路24电连接;所述散热片4的总散热面积=[(0.8~1.6)×所需加热功率的瓦数]cm2
所述散热片4沿中心套管1中心轴方向延伸;每个散热片4上开设有自上而下间隔排列的沿与中心套管1中心轴垂直方向延伸的散热槽4-1,每个散热槽4-1的上沿连接有向外侧下方伸出的翅片4-2,或者每个散热槽4-1的下沿连接有向外侧上方伸出的翅片4-2。
每组加热元件单元的散热片4数量为两个时,两散热片4位于同一平面上,且两散热片 4的翅片4-2方向相反。
每组加热元件单元的散热片4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两两相邻散热片4间呈特定夹角且翅片4-2方向相反。
每组加热元件单元的散热片4数量为4个时,加热元件单元的横截面为X形。
所述填充物3可以为结晶氧化镁粉。
所述散热片4可以为表面经喷砂氧化工艺处理过的散热片4。
所述散热片4可以为铝质散热片。
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设在出风口处的出风装置10,出风装置10包括卡设固定在出风口处的导风板支撑装置10-1、螺杆10-3以及通过该螺杆10-3穿设在导风板支撑装置 10-1上且能升降活动的导风板10-2,导风板支撑装置10-1上设有用于让空气流出出风口的出风槽孔10-1-1-3。
该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高效率加热元件工作状态的控制面板11,该控制面板11与控制电路24电连接。
该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安装在出风口处的出风口温度传感器12与安装在进风口底壳8内壁上的进风口温度传感器13,出风口温度传感器12和进风口温度传感器13分别与控制电路24电连接。
导风板支撑装置10-1顶面边缘设有环形凹槽10-1-2-2,在环形凹槽10-1-2-2内设有环形LED灯带26,环形LED灯带26与控制电路24电连接,该环形LED灯带26能透过控制面板11发出不同颜色的灯光。
所述控制电路24包括:
输入模块18:用于输入控制信息;
加热控制模块19:用于控制发热丝的通断电;
主控模块25:用于接收控制信息并控制加热控制模块19。
所述控制电路24还包括:
温度检测模块20:用于检测出风口温度和进风口温度;
主控模块25还用于接收出风口温度和进风口温度的信息,比较出风口温度或进风口温度与控制信息中的预设温度;当出风口温度或进风口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控制加热控制模块对发热丝通电;当出风口温度或进风口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控制加热控制模块对发热丝断电。
所述控制电路24还包括:
LED灯光控制模块21:用于控制不同颜色的LED灯泡通断电;
主控模块25还用于根据出风口温度控制LED灯光控制模块21。
所述控制电路24还包括:
导风装置控制模块22:用于启动或关闭导风装置14;
主控模块25还用于根据控制信息控制导风装置控制模块22。
所述控制电路24还包括:
声音提示模块23:用于发出不同提示音;
主控模块25还用于根据控制信息控制声音提示模块23。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并不只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原理的任何改进或替换,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筒状金属内胆(5)、套设在金属内胆(5)外围的筒状机身外壳(6)、安装在机身外壳(6)底端开口处的底壳(8)、设在金属内胆(5)腔体内的高效率加热元件、设在机身外壳(6)内的控制电路(24);金属内胆(5)顶端设有出风口,底壳(8)上设有供空气进入金属内胆(5)内后从出风口流出的进风槽(8-1),控制电路(24)与高效率加热元件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填充在金属内胆(5)与机身外壳(6)之间的保温棉(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设在底壳(8)上的进风槽(8-1)或者金属内胆(5)顶端的出风口位置的导风装置(14),导风装置(14)进风口朝下出风口朝上,导风装置(14)与控制电路(24)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设在导风装置(14)底部的导风装置金属散热片(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位于导风装置(14)与导风装置金属散热片(15)之间且贴设在导风装置(14)进风口处的空气过滤网(16),该空气过滤网(16)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叠设的静电过滤棉、HEPA基材滤网和脱臭滤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率加热元件包括至少一组加热元件单元,每组加热元件单元包括与金属内胆(5)中心轴同轴设置的中空的中心套管(1)、穿设在该中心套管(1)腔体内的发热丝(2)、填充在发热丝(2)和中心套管(1)内壁之间导热且绝缘的填充物(3)以及连接在中心套管(1)外壁上的至少一个散热片(4),发热丝(2)与控制电路(24)电连接;所述散热片(4)的总散热面积=[(0.8~1.6)×所需加热功率的瓦数]cm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4)沿中心套管(1)中心轴方向延伸;每个散热片(4)上开设有自上而下间隔排列的沿与中心套管(1)中心轴垂直方向延伸的散热槽(4-1),每个散热槽(4-1)的上沿连接有向外侧下方伸出的翅片(4-2),或者每个散热槽(4-1)的下沿连接有向外侧上方伸出的翅片(4-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加热元件单元的散热片(4)数量为两个时,两散热片(4)位于同一平面上,且两散热片(4)的翅片(4-2)方向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加热元件单元的散热片(4)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两两相邻散热片(4)间呈夹角且翅片(4-2)方向相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加热元件单元的散热片(4)数量为4个时,加热元件单元的横截面为X形。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3)为结晶氧化镁粉。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4)为表面经喷砂氧化工艺处理过的散热片(4)。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4)为铝质散热片。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设在出风口处的出风装置(10),出风装置(10)包括固定在出风口处的导风板支撑装置(10-1)、螺杆(10-3)以及通过该螺杆(10-3)穿设在导风板支撑装置(10-1)上且能升降活动的导风板(10-2),导风板支撑装置(10-1)上设有用于让空气流出出风口的出风槽孔(10-1-1-3)。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高效率加热元件工作状态的控制面板(11),该控制面板(11)与控制电路(24)电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还包括安装在出风口处的出风口温度传感器(12)与安装在进风口底壳(8)内壁上的进风口温度传感器(13),出风口温度传感器(12)和进风口温度传感器(13)分别与控制电路(24)电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导风板支撑装置(10-1)顶面边缘设有环形凹槽(10-1-2-2),在环形凹槽(10-1-2-2)内设有环形LED灯带(26),环形LED灯带(26)与控制电路(24)电连接,该环形LED灯带(26)能透过控制面板(11)发出不同颜色的灯光。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24)包括:
输入模块(18):用于输入控制信息;
加热控制模块(19):用于控制发热丝的通断电;
主控模块(25):用于接收控制信息并控制加热控制模块(19)。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24)还包括:
温度检测模块(20):用于检测出风口温度和进风口温度;
主控模块(25)还用于接收出风口温度和进风口温度的信息,比较出风口温度或进风口温度与控制信息中的预设温度;当出风口温度或进风口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控制加热控制模块对发热丝通电;当出风口温度或进风口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控制加热控制模块对发热丝断电。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24)还包括:
LED灯光控制模块(21):用于控制不同颜色的LED灯泡通断电;
主控模块(25)还用于根据出风口温度控制LED灯光控制模块(21)。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24)还包括:
导风装置控制模块(22):用于启动或关闭导风装置(14);
主控模块(25)还用于根据控制信息控制导风装置控制模块(22)。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24)还包括:
声音提示模块(23):用于发出不同提示音;
主控模块(25)还用于根据控制信息控制声音提示模块(23)。
CN201822097436.3U 2018-12-13 2018-12-13 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 Active CN2093413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97436.3U CN209341364U (zh) 2018-12-13 2018-12-13 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97436.3U CN209341364U (zh) 2018-12-13 2018-12-13 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41364U true CN209341364U (zh) 2019-09-03

Family

ID=67757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97436.3U Active CN209341364U (zh) 2018-12-13 2018-12-13 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413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1948A (zh) * 2018-12-13 2019-04-12 深圳市小孔和他的天使们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元件、取暖器加热装置、控温取暖器及智能取暖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1948A (zh) * 2018-12-13 2019-04-12 深圳市小孔和他的天使们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元件、取暖器加热装置、控温取暖器及智能取暖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94143B1 (ko) 히터
CN209341368U (zh) 精准控温智能取暖器
CN209341364U (zh) 高效取暖器加热装置
CN109611948A (zh) 加热元件、取暖器加热装置、控温取暖器及智能取暖系统
CN209310126U (zh) 智能家居取暖器系统
CN207741180U (zh) 一种电暖器
CN206714419U (zh) 一种护手可调温型电脑桌
CN102913984A (zh) 浴室暖身器
CN109611939A (zh) 墙暖供热装置
CN107296747B (zh) 一种热灸仪
CN202253959U (zh) 智能温控对流式电暖器
CN209419895U (zh) 高效率加热元件
CN202955771U (zh) 浴室暖身器
CN205208704U (zh) 贯通支架式壳体的碳晶发热吊顶
CN217876080U (zh) 一种塔式碳纤维取暖器
CN211695110U (zh) 一种室内取暖装置
CN205208697U (zh) 碳晶发热吊顶的加热芯子
CN212930181U (zh) 一种浴室取暖镜
CN201866837U (zh) 一种碳纤维取暖器
CN215446620U (zh) 石墨烯取暖器
CN212108640U (zh) 一种直热对流式智能温控节能电暖器
CN215723494U (zh) 一种智能取暖器
CN220103419U (zh) 一种带超长暖气出风口的智能室内取暖器
CN217446937U (zh) 远红外发热护发理疗装置
CN211975470U (zh) 一种冷暖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