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32572U - 一种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支撑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支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32572U
CN209332572U CN201822115880.3U CN201822115880U CN209332572U CN 209332572 U CN209332572 U CN 209332572U CN 201822115880 U CN201822115880 U CN 201822115880U CN 209332572 U CN209332572 U CN 2093325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al
patient
prone position
distress syndrome
left pede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1588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辉
王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lu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Qilu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lu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Qilu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211588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325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325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3257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支撑器,包括支撑板和固定于支撑板上的左上底座、右上底座、左下底座和右下底座,特征在于:左、右上底座的上、下部分别设置有上凹腔和直角凹槽,左、右下底座的下、上部分别设置有下凹腔和直角凹槽,上凹腔、下凹腔分别容纳患者的肩部和大腿根部,4个底座上的直角凹槽共同形成容纳患者腹部的圆形槽。本实用新型的俯卧位通气用支撑器,患者可以方便、舒服地以俯卧位状态趴在左、右上底座上,即使患者腹部较大,由于圆形槽对患者腹部的容纳,也可保证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肺的自由向下扩张,有利于改善肺顺应性差的问题,保证了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时、有效的治疗。

Description

一种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支撑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俯卧位通气用支撑器,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支撑器。
背景技术
肺内和肺外原因均可引发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如肺炎、肺挫伤或淹溺等肺内原因,全身严重感染、休克、高危手术等肺外原因,其临床表现以严重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有创机械通气是其最重要的治疗方法。
由于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顺应性的一致性差,非重力依赖区容易被扩张,常过度通气,重力依赖区不容易被扩张,常肺不张,机械通气也难以改善缺氧,反而增加肺损伤。如患者在仰卧位通气过程中,靠近人体前胸的肺组织是非重力依赖区,容易过度通气,靠近后背的肺组织是重力依赖区,容易肺不张。俯卧位通气时重力依赖区和非重力依赖区交换位置,肺水重新分布,改善肺顺应性的一致性,使得原过度通气的肺组织通气减少,原通气不足的肺组织通气增加,从而减轻缺氧和肺损伤。然而在俯卧位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每天面部朝下俯卧12小时以上,除造成患者不适外,还会造成压伤。而对于相对肥胖的患者来说,其较大的腹部成为主要的着力点,会增加腹腔内压力,向上挤压胸腔,影响肺的向下扩张,向后挤压肠道、肾脏等腹腔脏器,影响其血液循环和功能。目前离床上没有广泛接受的专用设备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支撑器。
本实用新型的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支撑器,包括支撑板和固定于支撑板上的左上底座、右上底座、左下底座和右下底座,左上底座与右上底座、左下底座与右下底座均为轴对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底座和右上底座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上凹腔和直角凹槽,左下底座和右下底座的下部和上部分别设置有下凹腔和直角凹槽,上凹腔、下凹腔分别用于容纳和支撑俯卧位患者的肩部和大腿根部,左上底座、右上底座、左下底座和右下底座上的直角凹槽共同形成容纳俯卧位患者腹部的圆形槽;左上底座和右上底座的上端均设置有对患者进行限位的前挡板,左上底座、右上底座、左下底座和右下底座的外侧均设置有对患者进行限位的侧挡板,左上底座与右上底座之间形成便于患者颈部通过的空腔。
本实用新型的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支撑器,包括用于对俯卧位患者额头部位进行支撑的头支撑块,头支撑块固定于支撑板上,头支撑块上开设有与额头部位相配合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支撑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为纤维面,左上底座、右上底座、左下底座、右下底座和头支撑块的下表面上均设置有便于与纤维面拆卸和固定的钩刺面。
本实用新型的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支撑器,所述支撑板的前端或后端设置有对左上底座、右上底座或左下底座、右下底座的纵向位置进行标示的纵向刻度线,支撑板的左侧或右侧设置有对左上底座、右上底座或左下底座、右下底座的横向位置进行标示的横向刻度线,所述纵向刻度线和横向刻度线的中部为0刻度并且由0刻度向两侧逐渐递增。
本实用新型的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支撑器,所述左上底座、右上底座内侧的上端均开设有用于形成气管切开套管和吸痰操作预备空间的上缺口。
本实用新型的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支撑器,所述左上底座、右上底座、左下底座和右下底座的上表面均设置有乳胶或记忆海绵层。
本实用新型的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支撑器,包括对支撑板进行倾斜支撑的1个或1个以上的楔形垫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俯卧位通气用支撑器,通过在支撑板上设置成轴对称左、右上底座和左、右下底座,左、右上底座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上凹腔、直角凹槽,左、右下底座的下部和上部分别设置下凹腔和直角凹槽,上凹腔、下凹腔分别对俯卧位患者的上臂和大腿进行支撑,4个底座上的直角凹槽形成容纳患者腹部的圆形槽;这样,患者可以方便、舒服地以俯卧位状态趴在4个底座上,即使患者腹部较大,由于圆形槽对患者腹部的容纳,也可保证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肺的自由向下扩张,有利于改善肺顺应性差的问题,保证了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也避免对肾脏、肠道的压迫,降低了急性肾损伤和急性胃肠损伤风险。
进一步地,通过在支撑板上设置对患者额头部位进行支撑的头支撑块,避免了患者长时间俯卧位过程中头部固定不稳定造成的的人工气道扭曲、打折风险和颈部、颜面部压伤风险;通过在底座上设置前挡板、侧挡板,实现了对侧卧位患者的固定和限位。通过在支撑板上设置纤维面,在4个底座和头支撑块上设置钩刺面,方便了根据患者体型大小调整4个底座之间的距离,实现了对患者的稳固、舒适支撑。通过设置对支撑板进行斜支撑的楔形垫板,便捷了患者侧倾翻身,更换受压部位,降低压伤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患者俯卧位通气用支撑器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患者俯卧位通气用支撑器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患者俯卧位通气用支撑器的左视图;
图4为图1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B-B截面的剖视图;
图6为图1中C-C截面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图9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患者俯卧位通气用支撑器的使用状态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患者俯卧位通气用支撑器的侧倾状态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板,2左上底座,3右上底座,4纤维面,5钩刺面,6乳胶或记忆海绵层,7上凹腔,8直角凹槽,9下凹腔,10前挡板,11侧挡板,12上缺口,13纵向刻度线,14横向刻度线,15头支撑块,16凹槽,17患者,18呼吸机接头,19楔形垫板,20左下底座,21右下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分别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患者俯卧位通气用支撑器的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图4、图5和图6分别给出了图1中A-A、B-B、C-C的剖视图,所示的患者俯卧位通气用支撑器由支撑板1和固定于支撑板1上的左上底座2、右上底座3、左下底座20和右下底座21组成,支撑板1起固定和支撑作用,左上底座2、右上底座3、左下底座20和右下底座21共同实现对俯卧位患者17的承载作用,以解决俯卧位机械通气时患者腹部受挤压后影响肺扩张的问题。所示的左上底座2与右上底座3、左下底座20与右下底座21均为轴对称结构,左上底座2和右上底座3的上表面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置有上凹腔7、直角凹槽8,左下底座20和右下底座21上表面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置有直角凹槽8和下凹腔9,上凹腔7和下凹腔9分别对俯卧位患者17的上臂和大腿进行容纳和支撑。左上底座2、右上底座3、左下底座20和右下底座21拼接在一起后,4个底座上的直角凹槽8就形成了对俯卧位患者17的腹部进行容纳的圆形槽。
所示左上底座2和右上底座3的上端均固定有前挡板10,前挡板10用于对俯卧位患者17的肩部进行限位,防止患者17过度上移。左上底座2与右上底座3拼接在一起后,其上的前挡板10之间就形成了便于患者17的颈部通过的空腔,以便患者17舒服地进行俯卧。为了形成气管切开套管和吸痰操作预备空间,所示左上底座2和右上底座3前端的内侧均开设有上缺口12,当左、右上底座(2、3)拼在一起后,其上的上缺口12就位于患者17的颈部以下,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气管切开和吸痰等操作。所示左上底座2、右上底座3、左下底座20和右下底座21的外侧均设置有侧挡板11,侧挡板11实现对患者17身体两侧的限位,防止患者17过度向两侧移动。侧挡板11与前挡板10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以方便患者通过前挡板10与侧挡板11之间的孔隙将手臂伸出,并且可进行相对自由的活动。
这样,当患者17俯卧在左上底座2、右上底座3、左下底座20和右下底座21上之后,患者17的双肩及肩下区域就支撑在左、右上底座(2、3)的上凹腔7中,腹部就容纳在4个底座(2、3、20、21)上的直角凹槽8形成的圆形槽中,患者17的双腿部就容纳在左、右下底座(20、21)的下凹腔9中,颈部经两上挡板12之间的空腔伸出,前挡板10实现对患者上部和下部的限位,侧挡板11实现对患者17侧向移动的限位。
当患者俯卧在4个底座上之后,其颈部经两前挡板10之前的空腔伸出,使得患者17的头部处于相对悬空的状态,长时间侧卧过程中,头部悬空会使患者17的颈部产生疲劳或损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所示左底座2和右上底座3的前端设置有头支撑块15,头支撑块15实现对俯卧位患者17额头部位的支撑,头支撑块15上开设有与患者17额头部位相配合的凹槽16。
不同患者的肩宽和体型是不同的,为了使左上底座2、右上底座3、左下底座20和右下底座21所形成的支撑装置可适应绝大多数患者,所示的4个底座(2、3、20、21)和头支撑块15均为可移动式。如图7所示,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支撑板1的上表面为纤维面4,左上底座2、右上底座3、左下底座20、右下底座21和头支撑块15的下表面均为钩刺面5,纤维面4与钩刺面5就形成了便于拆开和固定的粘扣,使得左上底座2、右上底座3、左下底座20、右下底座21和头支撑块15可根据需要进行移位和固定。为了便于对左上底座2、右上底座3、左下底座20、右下底座21的纵向位置进行标定,所示支撑板1的前端设置有纵向刻度线13;为了便于对4个底座(2、3、20、21)和头支撑块15的横向位置进行标定,所示支撑板1的左侧设置有横向刻度线14,为了方便对位置进行标定,纵向刻度线13和横向刻度线14的中部为0刻度,由0刻度向外刻度数值逐渐增加。
在对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俯卧位机械通气的过程中,在患者长期处于俯卧位的状态下,需要对患者进行侧倾,如图10所示,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患者俯卧位通气用支撑器的侧倾状态示意图,为了实现侧倾,需要在支撑板1的下方垫上足够数量的楔形垫板19。
如图8和图9所示,均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患者俯卧位通气用支撑器的使用状态图,使用过程中,首先根据患者17的体型,参照支撑板1上的纵向刻度线13和横向刻度线14将左上底座2、右上底座3、左下底座20、右下底座21和头支撑块15固定在支撑板1上的合适位置上,然后将患者抬至或自行俯卧在左上底座2、右上底座3、左下底座20和右下底座21上,由图中所示,由于头支撑块15对患者17额头部位的支撑,使得患者额头至颈部处于悬空的状态,为患者佩戴呼吸面罩、设置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留下的足够的空间,以便于连接呼吸机接头18,实现对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

Claims (6)

1.一种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支撑器,包括支撑板(1)和固定于支撑板上的左上底座(2)、右上底座(3)、左下底座(20)和右下底座(21),左上底座与右上底座、左下底座与右下底座均为轴对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底座和右上底座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上凹腔(7)和直角凹槽(8),左下底座和右下底座的下部和上部分别设置有下凹腔(9)和直角凹槽(8),上凹腔、下凹腔分别用于容纳和支撑俯卧位患者的上臂和大腿,左上底座、右上底座、左下底座和右下底座上的直角凹槽共同形成容纳俯卧位患者腹部的圆形槽;左上底座和右上底座的上端均设置有对患者进行限位的前挡板(10),左上底座、右上底座、左下底座和右下底座的外侧均设置有对患者进行限位的侧挡板(11),左上底座与右上底座之间形成便于患者颈部通过的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支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俯卧位患者额头部位进行支撑的头支撑块(15),头支撑块固定于支撑板(1)上,头支撑块上开设有与额头部位相配合的凹槽(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支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上表面为纤维面(4),左上底座(2)、右上底座(3)、左下底座(20)、右下底座(21)和头支撑块(15)的下表面上均设置有便于与纤维面(4)拆卸和固定的钩刺面(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支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前端或后端设置有对左上底座(2)、右上底座(3)或左下底座(20)、右下底座(21)的纵向位置进行标示的纵向刻度线(13),支撑板的左侧或右侧设置有对左上底座、右上底座或左下底座(20)、右下底座(21)的横向位置进行标示的横向刻度线(14),所述纵向刻度线和横向刻度线的中部为0刻度并且由0刻度向两侧逐渐递增。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支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底座(2)、右上底座(3)内侧的上端均开设有用于形成气管切开套管和吸痰操作预备空间的上缺口(12)。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支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上底座(2)、右上底座(3)、左下底座(20)和右下底座(21)的上表面均设置有乳胶或记忆海绵层(6)。
CN201822115880.3U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支撑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325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15880.3U CN209332572U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支撑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15880.3U CN209332572U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支撑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32572U true CN209332572U (zh) 2019-09-03

Family

ID=67757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15880.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32572U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支撑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325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98317A (zh) 一种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支撑器
CN209332572U (zh) 一种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支撑器
CN105997415A (zh) 一种预防剖腹产手术仰卧综合征的体位装置
CN209713536U (zh) 一种可调节的牙科治疗床
CN209332557U (zh) 一种高侧卧位患者支撑器
CN201005772Y (zh) 治疗肋骨骨折的胸廓固定器
CN200963259Y (zh) 腰脊柱部手术患者趴卧床
CN208002955U (zh) 一种防压颈托垫
CN109394452A (zh) 一种高侧卧位患者支撑器
CN219847190U (zh) 多功能可拆卸俯卧位通气枕
CN215652210U (zh) 一种俯卧位通气导管固定垫
CN110090099A (zh) 一种新型颈托
CN219439784U (zh) 一种俯卧位通气训练垫及带有训练垫的训练床
CN219896213U (zh) 俯卧位通气装置
CN221061088U (zh) 一种清醒俯卧位患者用枕
CN217339230U (zh) 一种侧卧腿枕
CN209075257U (zh) 一种icu危重患者俯卧位通气垫
CN220256715U (zh) 俯卧位头部啫喱垫
CN220632406U (zh) 一种重症患者俯卧位呼吸治疗辅助装置
CN214073643U (zh) 一种桡动脉穿刺用垫枕
CN214343102U (zh) 一种在俯卧位通气治疗中的防护套件
CN213961959U (zh) 一种做腹灸用的治疗衣
CN221013735U (zh) 一种重症患者俯卧位呼吸治疗辅助器械
CN216222115U (zh) 一种新型俯卧位充气防压疮气垫
Whittenberger et al. Alterations of respiratory function in poliomyelit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03

Termination date: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