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31743U - 锅具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锅具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31743U
CN209331743U CN201822157858.5U CN201822157858U CN209331743U CN 209331743 U CN209331743 U CN 209331743U CN 201822157858 U CN201822157858 U CN 201822157858U CN 209331743 U CN209331743 U CN 2093317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kware
additional coatings
groove
antistick lay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5785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兴航
曹达华
李康
钟春发
黄宇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5785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317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317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317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具及烹饪器具,包括:锅具基体;附加涂层,设置在锅具基体的内表面,附加涂层的内表面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凹槽;不粘层,设置在附加涂层的内表面;其中,不粘层的厚度大于凹槽的深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锅具基体的内表面设置有附加涂层,附加涂层的内表面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凹槽,设置不粘层的厚度大于凹槽的深度,使得不粘层可完全填满并覆盖凹槽,提高不粘层喷涂到附加涂层后的均匀度,确保锅具内层具有不粘的效果;具体地,不粘层覆盖在附加涂层的内表面,并嵌入附加涂层的内表面的凹槽中,不粘层和附加涂层的凹槽之间形成强力的咬合作用,大幅度提升了不粘层与附加涂层之间的结合力。

Description

锅具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具和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中高端电饭煲及压力锅的发展趋势是IH(电磁感应)加热,IH加热主要为线圈盘配合饭煲或者压力锅的内胆进行电磁感应加热,这就要求内胆必须为可进行电磁感应加热的材质,市场上应用最多的为铁和430不锈钢。进行IH加热的同时也要保证内胆的导热效果,并且一般的铁和430不锈钢等具有导磁性的基材与不粘涂层之间的结合较差,不粘涂层可靠性不高,因此,市场上的内胆材质多为复合材质,原材料通常的加工方法为双层或者多层材料进行复合处理,厂家通过热轧、冷轧、爆炸焊等方式制备而成,然而,复合板在进行拉伸或者弯曲形变较大时,经常出现不同金属层之间的宏观或者微观开裂,影响生产质量,且微观的开裂会影响表面的涂层,及后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同材料间的原电池反应等问题,严重影响产品品质。
而现有不粘涂层-锅具基体结构,使得表面不粘涂层的性能提升达到瓶颈,不粘涂层的结合力、耐刮擦性能通过本身材料上的改性已经很难再有所突破,针对不粘涂层性能的提升,目前主要通过提高不粘涂层层数,比如增加至三层乃至四层不粘涂层,通过多层过渡的方法提升涂层内部的聚合力,但是,该方案增加了施工工艺成本,并且改善效果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锅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烹饪器具。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锅具,包括:锅具基体;附加涂层,设置在锅具基体的内表面,附加涂层的内表面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凹槽;不粘层,设置在附加涂层的内表面;其中,部分不粘层嵌入凹槽中,不粘层填满凹槽且覆盖附加涂层的内表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包括锅具基体,且锅具基体的内表面设置有附加涂层,附加涂层的内表面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凹槽,不粘层设置在附加涂层的内表面,由于附加涂层具有良好的导热效果,并且附加涂层与不粘层之间的结合较为可靠,相比于铁及不锈钢等材料,将不粘层设置在附加涂层上不易脱落,可保证附加涂层及不粘层之间的连接稳固,从而使得附加涂层在不粘层及锅具基体之间起到连接层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不粘层与锅具基体之间的结合力,使得不粘层在锅具的使用过程中不易脱落,提高了锅具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设置部分不粘层嵌入凹槽中,不粘层填满凹槽且覆盖附加涂层的内表面使得不粘层可完全填满并覆盖凹槽,提高不粘层喷涂到附加涂层后的均匀度,确保锅具内层具有不粘的效果;具体地,在附加涂层的内表面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凹槽,不粘层覆盖在附加涂层的内表面,并嵌入附加涂层的内表面的凹槽中,不粘层和附加涂层的凹槽之间形成强力的咬合作用,大幅度提升了不粘层与附加涂层之间的结合力。优选地,凹槽不均匀地分布在附加涂层的内表面,从而更好地提高附加涂层与不粘层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不粘层脱落。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锅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附加涂层的内表面为平滑的表面,凹槽分布在附加涂层的内表面,形成平凹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设置附加涂层的内表面为平滑的表面,凹槽分布在附加涂层的内表面,形成平凹结构,即附加涂层与不粘层的界面形成特殊的平凹结构,平凹结构具体解释为:附加涂层为平滑的表面,无凸起结构,即相当于在平滑的附加涂层的内表面上设置多个凹槽,形成平凹结构。将附加涂层与不粘层的界面设置为特殊的平凹结构,便于不粘层将附加涂层内表面的凹槽填满,既增大了附加涂层和不粘层之间的结合力,又避免不粘层无法完全覆盖附加涂层的内表面或需要加厚不粘层才能使其完全覆盖附加涂层的内表面,在保证锅具具有不粘效果的同时,节省不粘层的用料,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此外,将附加涂层设置为平滑的表面,使得不粘层被喷涂到附加涂层的内表面后,不粘层的内表面同样为平滑的表面,解决了锅具在使用过程中凸起部位的不粘层容易被剥落、划伤等问题,有利于不粘层的防腐蚀性及附着牢固;具体地,附加涂层的内表面通过抛光等机加工方式形成平滑的表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凹槽远离开口的一端呈弧形。
在该技术方案中,凹槽远离开口的一端呈弧形,弧形的凹槽便于加工,可减少锅具的加工步骤,降低锅具的生产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凹槽的第一侧壁与凹槽的底壁之间的夹角为a,a的取值范围为:0°<a<90°,凹槽相对的两侧壁平行。
在该技术方案中,凹槽的第一侧壁与凹槽的底壁之间的夹角为a,a的取值范围为:0°<a<90°,凹槽相对的两侧壁平行,此种凹槽沿竖直方向的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并且,其第一侧壁与底壁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90°,使得不粘层进入到凹槽内后,第一侧壁可阻止不粘层由凹槽内脱出,从而在凹槽与不粘层之间形成强力的咬合作用,大幅度提升了不粘层与附加涂层之间的结合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附加涂层的孔隙率的范围为0.5%至2%。
在该技术方案中,附加涂层的孔隙率优选为0.5%至2%,若附加涂层的孔隙率过低,则导致附加涂层表面不易形成凹槽,从而无法提高不粘层与附加涂层之间的结合力,若孔隙率过高,则附加涂层的耐腐蚀性能降低,锅具在盐水、高温等环境中易出现腐蚀失效现象。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锅具基体的厚度的范围为1mm至3mm;和/或附加涂层的厚度的范围为50μm至200μm;和/或不粘层的厚度的范围为20μm至100μm。
在该技术方案中,锅具基体的厚度优选为1mm至3mm,在该范围内,锅具基体的厚度合适,既可避免锅具基体过薄而导致结构强度较差,又可避免锅具基体过厚而浪费材料;和/或附加涂层的厚度的范围优选为50μm至200μm,在该范围内,一方面可确保附加涂层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也便于附加涂层的设置,附加涂层大多采用热喷涂的方式设置在锅具基体的内表面,设置附加涂层的厚度在50μm至200μm的范围内,可便于附加涂层的加工,并且,还可避免附加涂层过厚而导致锅具整体的厚度增加,导致锅具沉重、不易移动等;和/或不粘层的厚度的范围优选为20μm至100μm,在该范围内,不粘层的厚度合适,既有利于不粘层的防耐蚀性及附着牢固,又可避免不粘层过厚而浪费材料,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附加涂层为电弧喷涂铝层、高速电弧喷涂铝层或超音速电弧喷涂铝层。
在该技术方案中,附加涂层优选为电弧喷涂铝层、高速电弧喷涂铝层或超音速电弧喷涂铝层,其加工方式简单,且可确保附加涂层分布均匀,保证了附加涂层的耐腐蚀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锅具还包括:防腐层,设置在锅具基体上,防腐层涂覆在锅具基体的外表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锅具基体的外表面设置有防腐层,防腐层可以保护锅具基体的外表面,防止其被磨损、腐蚀等,提升锅具的美观性;具体地,在锅具基体的外表面制备防腐耐磨涂料,该涂料可为硅树脂、氟树脂、陶瓷涂层等其他涂料。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防腐层的厚度的范围为20μm至80μm。
在该技术方案中,涂层厚度优选为20μm至80μm,可为一层或多层涂料,起到防腐、耐磨及美观的功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锅具基体为:铸铁基体、低碳钢基体或430不锈钢基体;和/或不粘层为:聚四氟乙烯涂层、可溶性聚四氟乙烯涂层、聚醚醚酮涂层或陶瓷涂层。
在该技术方案中,锅具基体优选为:铸铁基体、低碳钢基体或430不锈钢基体,铸铁基体、低碳钢基体或者430不锈钢基体等均为导磁材料,并且电磁加热效果好,保温效果好,适用于制造锅具;和/或不粘层选用聚四氟乙烯涂层、可溶性聚四氟乙烯涂层、聚醚醚酮涂层或陶瓷涂层中的任一种,均可使得锅具具有不粘的特性,增大了锅具的适用范围,提升了产品品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提供的锅具,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具有该锅具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锅具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锅具的附加涂层和不粘层的连接界面的微观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锅具的附加涂层和不粘层的连接界面的微观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锅具的附加涂层和不粘层的连接界面的微观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锅具基体,20附加涂层,202凹槽,30不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锅具和烹饪器具。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锅具,包括:锅具基体10;附加涂层20,设置在锅具基体10的内表面,附加涂层20的内表面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凹槽202;不粘层30,设置在附加涂层20的内表面;其中,部分不粘层30嵌入凹槽中,不粘层填满凹槽且覆盖附加涂层的内表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包括锅具基体10,且锅具基体10的内表面设置有附加涂层20,附加涂层20的内表面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凹槽202,不粘层30设置在附加涂层20的内表面,由于附加涂层20具有良好的导热效果,并且附加涂层20与不粘层30之间的结合较为可靠,相比于铁及不锈钢等材料,将不粘层30设置在附加涂层20上不易脱落,可保证附加涂层20及不粘层30之间的连接稳固,从而使得附加涂层20在不粘层30及锅具基体10之间起到连接层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不粘层30与锅具基体10之间的结合力,使得不粘层30在锅具的使用过程中不易脱落,提高了锅具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设置部分不粘层嵌入凹槽中,不粘层填满凹槽且覆盖附加涂层的内表面,使得不粘层30可完全填满并覆盖凹槽202,提高不粘层30喷涂到附加涂层20后的均匀度,确保锅具内层具有不粘的效果;具体地,在附加涂层20的内表面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凹槽202,不粘层30覆盖在附加涂层20的内表面,并嵌入附加涂层20的内表面的凹槽202中,不粘层30和附加涂层20的凹槽202之间形成强力的咬合作用,大幅度提升了不粘层30与附加涂层20之间的结合力。优选地,凹槽202不均匀地分布在附加涂层20的内表面,从而更好地提高附加涂层20与不粘层30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不粘层30脱落。
更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锅具,改变了相关技术中在复合板上直接喷涂不粘层30的工艺方法,而改用低碳钢板或铁板冲压形成锅具基体10后,再在锅具基体10的内表面制备一层附加涂层20,采用单一的低碳钢板或铁板制造锅具基体10,优选Q195/Q235/DC04等牌号,冲压时不会出现类似于复合板的不同金属层间的开裂现象;优选地,采用热喷涂的方法在锅具内表面制备一层附加涂层20,这样的复合方案成本大大低于复合板;并且热喷涂加工的附加涂层20存在一定的孔隙,使得制备的不粘层30可渗入到孔隙内,极大地提高了不粘层30与附加涂层20的结合力,且不会降低附加涂层20的耐腐蚀性能;而通过工艺改进,使附加涂层20孔隙率达到0.5%至2%时,既提高了与不粘层30之间的结合力强度,又确保了锅具整体的耐蚀性。进一步地,采用机加工的方法对附加涂层20表面处理后,形成特定的平凹结构,使得不粘层30表面依然具有很小的粗糙度,表面光滑,煮饭不粘性好。
进一步地,该方案制备的锅具不存在冲压锅具基体10的过程中异种金属间出现的裂纹,并且制造成本低、环保,附加涂层20形成平凹界面,提高了不粘层30与附加涂层20之间的结合强度,拉拔力的范围为5kg/cm2至8kg/cm2,而常规的复合板打砂工艺,不粘层的拉拔力的范围仅为3kg/cm2至5kg/cm2;并且,使得不粘层表面更为光滑,表面粗糙度为0.2μm至1.5μm,而一般的熔射工艺制造的不粘层表面粗糙度为2μm至4μ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附加涂层20的内表面为平滑的表面,凹槽202分布在附加涂层20的内表面,形成平凹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附加涂层20的内表面为平滑的表面,凹槽202分布在附加涂层20的内表面,形成平凹结构,即附加涂层20与不粘层30的界面形成特殊的平凹结构,平凹结构具体解释为:附加涂层20为平滑的表面,无凸起结构,即相当于在平滑的附加涂层20的内表面上设置多个凹槽202,形成平凹结构。将附加涂层20与不粘层30的界面设置为特殊的平凹结构,便于不粘层30将附加涂层20内表面的凹槽202填满,既增大了附加涂层20和不粘层30之间的结合力,又避免不粘层30无法完全覆盖附加涂层20的内表面或需要加厚不粘层30才能使其完全覆盖附加涂层20的内表面,在保证锅具具有不粘效果的同时,节省不粘层30的用料,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此外,将附加涂层20设置为平滑的表面,使得不粘层30被喷涂到附加涂层20的内表面后,不粘层30的内表面同样为平滑的表面,解决了锅具在使用过程中凸起部位的不粘层30容易被剥落、划伤等问题,有利于不粘层30的防腐蚀性及附着牢固;具体地,附加涂层20的内表面通过抛光等机加工方式形成平滑的表面。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凹槽202远离开口的一端呈弧形。
在该实施例中,凹槽202远离开口的一端呈弧形,弧形的凹槽202便于加工,可减少锅具的加工步骤,降低锅具的生产成本。
如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凹槽202的第一侧壁与凹槽202的底壁之间的夹角为a,a的取值范围为:0°<a<90°,凹槽202相对的两侧壁平行。
在该实施例中,凹槽202的第一侧壁与凹槽202的底壁之间的夹角为a,a的取值范围为:0°<a<90°,凹槽202相对的两侧壁平行,此种凹槽202沿竖直方向的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并且,其第一侧壁与底壁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90°,使得不粘层30进入到凹槽202内后,第一侧壁可阻止不粘层30由凹槽202内脱出,从而在凹槽202与不粘层30之间形成强力的咬合作用,大幅度提升了不粘层30与附加涂层20之间的结合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附加涂层20的孔隙率的范围为0.5%至2%。
在该实施例中,附加涂层20的孔隙率优选为0.5%至2%,若附加涂层20的孔隙率过低,则导致附加涂层20表面不易形成凹槽202,从而无法提高不粘层30与附加涂层20之间的结合力,若孔隙率过高,则附加涂层20的耐腐蚀性能降低,锅具在盐水、高温等环境中易出现腐蚀失效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锅具基体10的厚度的范围为1mm至3mm;和/或附加涂层20的厚度的范围为50μm至200μm;和/或不粘层30的厚度的范围为20μm至100μm。
在该实施例中,锅具基体10的厚度优选为1mm至3mm,在该范围内,锅具基体10的厚度合适,既可避免锅具基体10过薄而导致结构强度较差,又可避免锅具基体10过厚而浪费材料;和/或附加涂层20的厚度的范围优选为50μm至200μm,在该范围内,一方面可确保附加涂层20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也便于附加涂层20的设置,附加涂层20大多采用热喷涂的方式设置在锅具基体10的内表面,设置附加涂层20的厚度在50μm至200μm的范围内,可便于附加涂层20的加工,并且,还可避免附加涂层20过厚而导致锅具整体的厚度增加,导致锅具沉重、不易移动等;和/或不粘层30的厚度的范围优选为20μm至100μm,在该范围内,不粘层30的厚度合适,既有利于不粘层30的防耐蚀性及附着牢固,又可避免不粘层30过厚而浪费材料,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附加涂层20为电弧喷涂铝层、高速电弧喷涂铝层或超音速电弧喷涂铝层。
在该实施例中,附加涂层20优选为电弧喷涂铝层、高速电弧喷涂铝层或超音速电弧喷涂铝层,其加工方式简单,且可确保附加涂层20分布均匀,保证了附加涂层20的耐腐蚀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锅具还包括:防腐层,设置在锅具基体10上,防腐层涂覆在锅具基体10的外表面。
在该实施例中,在锅具基体10的外表面设置有防腐层,防腐层可以保护锅具基体10的外表面,防止其被磨损、腐蚀等,提升锅具的美观性;具体地,在锅具基体10的外表面制备防腐耐磨涂料,该涂料可为硅树脂、氟树脂、陶瓷涂层等其他涂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防腐层的厚度的范围为20μm至80μm。
在该实施例中,涂层厚度优选为20μm至80μm,可为一层或多层涂料,起到防腐、耐磨及美观的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锅具基体10为:铸铁基体、低碳钢基体或430不锈钢基体;和/或不粘层30为:聚四氟乙烯涂层、可溶性聚四氟乙烯涂层、聚醚醚酮涂层或陶瓷涂层。
在该实施例中,锅具基体10优选为:铸铁基体、低碳钢基体或430不锈钢基体,铸铁基体、低碳钢基体或者430不锈钢基体等均为导磁材料,并且电磁加热效果好,保温效果好,适用于制造锅具;和/或不粘层30选用聚四氟乙烯涂层、可溶性聚四氟乙烯涂层、聚醚醚酮涂层或陶瓷涂层中的任一种,均可使得锅具具有不粘的特性,增大了锅具的适用范围,提升了产品品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锅具,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具有该锅具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具基体;
附加涂层,设置在所述锅具基体的内表面,所述附加涂层的内表面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凹槽;
不粘层,设置在所述附加涂层的内表面;
其中,部分所述不粘层嵌入所述凹槽中,所述不粘层填满所述凹槽且覆盖所述附加涂层的内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附加涂层的内表面为平滑的表面,所述凹槽分布在附加涂层的内表面,形成平凹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远离开口的一端呈弧形;或所述凹槽的第一侧壁与所述凹槽的底壁之间的夹角为a,所述a的取值范围为:0°<a<90°,所述凹槽相对的两侧壁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附加涂层的孔隙率的范围为0.5%至2%。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具基体的厚度的范围为1mm至3mm;和/或
所述附加涂层的厚度的范围为50μm至200μm;和/或
所述不粘层的厚度的范围为20μm至10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附加涂层为电弧喷涂铝层、高速电弧喷涂铝层或超音速电弧喷涂铝层。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还包括:
防腐层,设置在所述锅具基体上,所述防腐层涂覆在所述锅具基体的外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腐层的厚度的范围为20μm至8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具基体为:铸铁基体、低碳钢基体或430不锈钢基体;和/或
所述不粘层为:聚四氟乙烯涂层、可溶性聚四氟乙烯涂层、聚醚醚酮涂层或陶瓷涂层。
10.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
CN201822157858.5U 2018-12-21 2018-12-21 锅具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093317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57858.5U CN209331743U (zh) 2018-12-21 2018-12-21 锅具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57858.5U CN209331743U (zh) 2018-12-21 2018-12-21 锅具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31743U true CN209331743U (zh) 2019-09-03

Family

ID=67758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57858.5U Active CN209331743U (zh) 2018-12-21 2018-12-21 锅具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317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19919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102835891B (zh) 一种金属陶瓷耐磨涂层不粘锅的制备方法
CN205162726U (zh) 双层复合锅
CN111227654A (zh) 一种石墨烯内胆、石墨烯内胆的制备方法及电磁炊具
CN104257249A (zh) 一种金属陶瓷耐磨涂层不粘锅的制备方法
CN108309064A (zh) 炊具、烹饪器具组件及炊具的制备方法
CN104046938A (zh) 一种锅具及其涂层制作方法
CN110757915A (zh) 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烹饪设备和家用电器
CN209331743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110558823A (zh) 一种复合涂层锅具、锅具的表面处理方法、以及电磁加热器具
CN210727482U (zh) 锅具和包括该锅具的烹饪器具
CN206761334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09202802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102776478A (zh) 一种陶瓷为基体的金属复合涂层
CN209608885U (zh) 烹饪容器的发热盘
CN208658662U (zh) 锅具以及烹饪器具
CN211722722U (zh) 一种复合涂层锅具、以及电磁加热器具
CN2527199Y (zh) 电磁炉专用陶瓷锅
CN112998528B (zh) 容器及制备方法、烹饪器具
CN208784370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09202801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06275577U (zh) 一种不粘锅
CN206761521U (zh) 炊具和烹饪器具组件
CN104473558B (zh) 一种多元复合钛锅及制作工艺
CN114098442A (zh) 一种耐磨耐腐蚀的炒锅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