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23646U - 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23646U
CN209323646U CN201821207283.7U CN201821207283U CN209323646U CN 209323646 U CN209323646 U CN 209323646U CN 201821207283 U CN201821207283 U CN 201821207283U CN 209323646 U CN209323646 U CN 2093236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water
storage pool
flow arrangement
part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0728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Shengyu Smart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Shengyu Drainag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Shengyu Drainage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Shengyu Drainag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0728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236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236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236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涉及一种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涉及给排水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分流装置,所述分流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管道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可与自然水体连通;存储池,所述存储池可与第二出水口连通,用于收集雨水与所述管道内的积水混合后的污水;水泵,用于将所述管道内的部分积水排出。本实用新型能够防止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内的积存水直接进入自然水体,从而避免对自然水体造成污染,同时降低污水厂处理压力。

Description

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国各地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地表径流污染危害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我国仍主要采用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排水系统。合流制的部分管路和分流制的雨水管都是直接与自然水体相连。但是国内一些城市如上海、深圳、武汉等临江地区由于地下水位较高,城市的河道水位也较高,河道水进入上述管道中,使得管道中持续保持有一定量的水。现有技术中这部分的水一般处理方式有两种,如下:
一、通过泵站持续的将管道内的水强排,抽出排入河道,但是由于地下水位也较高,即使有泵站抽走,还是会地下水持续渗入管道中,使得管道内还是会有一定量的水,而且持续泵站抽水不仅成本较高造成资源浪费,也会造成城市地下水位下降;
二、管道内的水一直放置在管道,当下雨时,管道内的水会与雨水混合后流入自然水体。
但是,如果管道内的水一直放置在管道内,则会面临更多的问题,尤其是当管道为直接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时。具体的问题如下:
第一,平时管道内存有一定量的水,由于生活污水错节进入管道后,该管道内积存的水就会变为污水,一旦降雨,由于管道与自然水体连通,这些管道里面的污水就会直接排入到自然水体内,对自然水体造成污染。
第二、由于管道内长期存满水,水又不流动,管道底部就会积累大量的沉积物,对于常年没有处理的管道底部更会沉积大量淤泥,当降暴雨时,管道底部的沉积物和淤泥就会混合雨水形成污水,排到自然水体(如河道),进一步对自然水体造成污染。
因此,在地下水位和河道水位较高的城市,管道内积存的水如何处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本实用新型能够防止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内的积存水直接进入自然水体,从而避免对自然水体造成污染,同时降低污水厂处理压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用于治理存有一定积水的管道,该系统包括:
分流装置,所述分流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管道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可与自然水体连通;
存储池,所述存储池可与第二出水口连通,用于收集雨水与所述管道内的积水混合后的污水;
水泵,用于将所述管道内的部分积水排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系统包括第一开关件和第二开关件,所述第一开关件安装于靠近所述第一出水口处,用于截止和导通所述分流装置与自然水体的管路;
沿所述存储池的进水方向,所述第二开关件设置于所述存储池进水口或所述存储池进水口前侧,用于截止和导通所述分流装置与所述存储池的管路。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存储池内设有智能喷射器和潜污泵,所述智能喷射器用于曝气冲洗所述存储池,所述潜污泵用于将存储池的污水排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分流装置为分流井、截流井或弃流井。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管道包括多个分管路和与多个分管路连通的一个汇集管路,所述汇集管路通过所述分流装置可分别与自然水体和存储池连通,所述冲洗装置用于冲洗所述分管路。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系统还包括拦渣装置,用于拦截悬浮物和漂浮物,所述拦渣装置设于所述分流装置内或所述分流装置与所述存储池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雨量计、液位计和分别与所述雨量计、液位计信号连接的控制器;
所述雨量计用于监测降雨量;
所述液位计用于监测所述存储池内的液位高度;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降雨量和/或所述液位高度控制所述分流装置分别与所述自然水体和所述存储池之间的管路的导通和截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冲洗装置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冲洗装置工作信号控制所述分流装置分别与所述自然水体和所述存储池之间的管路的导通和截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控制器内设有雨量阈值和液位阈值;
当未达到雨量阈值时,所述分流装置与所述存储池之间的管路截止,所述分流装置与所述自然水体之间的管路截止;
当达到雨量阈值未达到液位阈值时,所述分流装置与所述存储池之间的管路导通,所述分流装置与所述自然水体之间的管路截止;
当达到雨量阈值达到液位阈值时,所述分流装置与所述存储池之间的管路截止,所述分流装置与所述自然水体之间的管路导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该系统包括:
分流装置,所述分流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管道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可与自然水体连通;
存储池,所述存储池可与第二出水口连通,用于收集雨水与所述管道内的积水混合后的污水和/或所述冲洗装置冲洗所述管道的冲洗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在晴天时,采用水泵将管道内的部分积水排出,防止管道充满水且水体不流动,造成管道底部积累大量的沉积物,同时又保持管道内有部分积水,已有的沉积物不板结,且不一直抽空管道,导致地面下陷。在降雨时,通过分流装置将雨水与管道内的积水混合后的污水和干净的雨水进行分流,存储池收集雨水与管道内的积水混合后的污水,防止污水进入自然水体,对自然水体造成污染,同时将干净的雨水排到自然水体,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而且,通过存储池方式存储污水,错开了雨水洪峰,然后再排至污水处理厂,降低污水厂处理压力。
(2)本实用新型设有控制系统,通过监测降雨量和存储池的液位高度,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系统自动控制分流,当降雨量达到雨量阈值时,液位计监测到存储池内的液位高度低于液位阈值时,控制器控制雨水与管道内的积水混合后的污水排入存储池,当降雨量达到雨量阈值和液位阈值时,控制器控制自然水体与分流装置导通,干净的雨水排入自然水体。同时,在晴天时,控制器根据管道内的液位开启和关闭水泵,抽取管道内的污水,保证管道内的具有的水位,便于根据管道内的水量和雨水量设置存储池的液位阈值,控制精准,保障进入自然水体的水为干净的雨水。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系统能够实现本系统的自动化控制,降低了人员维护成本。
(3)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已有合流管和雨水管的改造,尤其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城市,解决了已有管道由于常年存有的积水发酵发臭或者混入生活污水管道内存有一定量的污水,在下雨天时,随着雨水一起排入自然水体的问题,改造成本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的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的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的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的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的实施例九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的实施例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管道1、分管路101、汇集管路102、存储池2、潜污泵201、智能喷射器202、自然水体3、第一开关件4、第二开关件5、拦截件6、水泵7、分流装置8、拦渣装置9、第三开关件10、截流管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包括:分流装置8和存储池2;
分流装置8具有至少一个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进水口与管道1的出水端连通,第一出水口可与自然水体3连通;存储池2可与第二出水口连通,用于收集雨水与管道1内的积水混合后的污水。水泵7用于将管道1内的部分积水排出。管道1可以为分流制的雨水管,也可以为合流管。
具体地,系统包括第一开关件4和第二开关件5,第一开关件4安装于靠近第一出水口处,用于截止和导通分流装置8与自然水体3的管路;沿存储池2的进水方向,第二开关件5设置于存储池2进水口或存储池2进水口前侧,用于截止和导通分流装置8与存储池2的管路。第一开关件4和第二开关件5根据实际的管道情形,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一起设置。其中,第一开关件4可以为闸门、堰门和气枕等,第二开关件5也可以为为闸门、堰门和气枕等。
其中,为了清除已有管道1内由于没有冲洗装置,而常年积累的淤泥,清理已有的管道1。本实用新型的系统还包括冲洗装置,用于冲洗管道1。冲洗装置可以包括清淤设备,用于清理管道1底部的淤泥;清淤设备包括高压水枪或冲洗机器人,通过高压水枪或冲洗机器人将管道1底部的淤泥清松。
具体地,为了维护管道1内的清洁,冲洗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设于管道1内的拦截件6,用于拦截管道1内的积水,沿水流方向,当拦截件6开启时,拦截件6上游的拦截的水冲洗拦截件6下游的管道1。拦截件6可以是偏心堵门、闸门或堰门或其他能够实现水位变化的结构,可以全部封闭管道1也可以部分封闭管道1。当管道1为雨水管时,拦截件6可设于雨水管的雨水井处。
进一步地,管道1内可以设有用于监测水位的液位计,在管道1内的水位超过设定水位H1时,将管道1内的水排出,当管道1内的水位降至H0时,停止排放,保持管道1内有一定的水,避免淤泥板结,同时,通过抽取管道1内的水,防止管道内充满水,水又不流动,管道1底部有大量沉积物。当管道1内的液位超过设定液位时,水泵7将管道1内的水排出到污水处理厂或存储池2。水泵7设于管道1内,可以直接将污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具体地,分流装置8内设有晴天泵和雨天泵,雨天泵的出水口为第一出水口,晴天泵的出水口为第二出水口。
可选地,存储池2内设有智能喷射器202和潜污泵201,智能喷射器202用于曝气冲洗存储池2,潜污泵201用于将存储池2的污水排出。存储池2通过污水管路与污水处理厂连通。此时,存储池2相当于调蓄池。分流装置8为分流井、截流井或弃流井。
进一步地,管道1可以包括多个分管路101和与多个分管路101连通的一个汇集管路102,汇集管路102通过分流装置8可分别与自然水体3和存储池2连通,冲洗装置用于冲洗分管路101。
可选地,系统还包括拦渣装置9,用于拦截悬浮物和漂浮物,拦渣装置9设于分流装置8内或分流装置8与存储池2之间。拦渣装置9可以采用网状结构。
其中,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雨量计、液位计和分别与雨量计、液位计信号连接的控制器;
雨量计用于监测降雨量;
液位计用于监测存储池2内的液位高度;
控制器用于根据降雨量和/或液位高度控制分流装置8分别与自然水体3和存储池2之间的管路的导通和截止。
为了控制本系统更好地实现功能,控制器与第一开关件4、第二开关件5、第三开关件10、潜污泵201、智能喷射器202、拦截件6和管道1内用于监测水位的液位计连接。
进一步地,冲洗装置也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冲洗装置工作信号控制分流装置8分别与自然水体3和存储池2之间的管路的导通和截止。
其中,控制器内设有雨量阈值和液位阈值;
当未达到雨量阈值时,分流装置8与存储池2之间的管路截止,分流装置8与自然水体3之间的管路截止;
当达到雨量阈值未达到液位阈值时,分流装置8与存储池2之间的管路导通,分流装置8与自然水体3之间的管路截止;
当达到雨量阈值达到液位阈值时,分流装置8与存储池2之间的管路截止,分流装置8与自然水体3之间的管路导通。
下面列举几个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的具体结构形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包括:管道1、冲洗装置、存储池2、第一开关件4、第二开关件5、拦截件6和分流装置8。
其中,管道1包括多个分管路101和与多个分管路101连通的一个汇集管路102,汇集管路102可分别与自然水体3和存储池2连通。
存储池2内设有智能喷射器202和潜污泵201,智能喷射器202用于曝气冲洗存储池2,潜污泵201用于将存储池2的污水排出。存储池2通过污水管路与污水处理厂连通。潜污泵201可作为水泵7。拦截件6为偏心堵门。
其中,第一开关件4可以为下开式堰门,设于分流装置8壁,第二开关件5可以为上开式闸门,设于存储池2入水口处。分流装置8设于分管路101与汇集管路102的连通处,该连通处为最靠近存储池2的连通处。分流装置8与存储池2连通的出水口和分流装置8与汇集管路102连通的进水口相对设置。
实施例二
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二开关件5设于分流装置8壁。
实施例三
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分流装置8设有拦渣装置9。
实施例四
参见图4所示,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分流装置8和存储池2之间设有拦渣装置9,第二开关件5设于拦渣装置9上。
实施例五
参见图5所示,实施例五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第二开关件5设于分流装置8壁。
实施例六
参见图6所示,实施例六与实施例五的区别在于:分流装置8内设有水泵7。
实施例七
参见图7所示,实施例七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分流装置8设于最靠近存储池2的分管路101与汇集管路102的连通处和存储池2之间,分流装置8内设有拦渣装置9和水泵7,第二开关件5设于分流装置8壁。
实施例八
参见图8所示,实施例八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多个分管路101先通过一个管路连通,汇集管路102再与该管路连通,分流装置8可分别与自然水体3和存储池2连通。分流装置8与自然水体3连通的出水口和分流装置8与汇集管路102连通的进水口相对设置。第二开关件5设于分流装置8壁,分流装置8内设有拦渣装置9和水泵7。本实施例的结构使分流装置8离各个分管路101的距离都不是很远,有利于水流尽快进入分流装置8。
实施例九
参见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包括:管道1、冲洗装置、存储池2、第一开关件4、第二开关件5、第三开关件10、拦截件6、分流装置8和拦渣装置9。
其中,管道1,包括多个分管路101和一个汇集管路102;分流装置8设于分管路101上,每个分管路101通过分流装置8可分别与汇集管路102和自然水体3连通。其中,每个分流装置8均具有至少一个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进水口与分管路101的进水端连通,第一出水口可与自然水体3连通,第二出水口可与汇集管路102连通;存储池2可与汇集管路102连通,收集的雨水与管道1内的积水混合后的污水和/或冲洗装置冲洗积水管道的冲洗水。
存储池2内设有智能喷射器202和潜污泵201,智能喷射器202用于曝气冲洗存储池2,潜污泵201用于将存储池2的污水排出。存储池2通过污水管路与污水处理厂连通。潜污泵201可作为水泵7,当然也可以额外设置水泵7,水泵7可以设于分流装置8中,也可以设于管道1中。其中,拦截件6为偏心堵门。
其中,第一开关件4可以为下开式堰门或气枕,设于分流装置8壁处,第二开关件5可以为上开式闸门,设于存储池2的进水口处。其中,系统包括第三开关件,第三开关件10安装于靠近第二出水口处,用于截止和导通分流装置8与汇集管路102之间的管路;第二出水口通过截流管11与汇集管路102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分管路101上均设有分流装置8。
实施例十
参见图10所示,实施例十与实施例九的区别在于:有两个分管路101通过一个分流装置8进行分流,将该分流装置8设于一个分管路101上,该分流装置8有两个进水口,分别与两个分管路101连通,另一个分管路101通过管道与分流装置8的进水口连通。可以想到的是,一个分流装置8可以对一个、两个或多个分管路101进行分流。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分流装置8内设有水泵7。
基于上述治理系统,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治理方法包括:晴天模式和雨天模式,根据使用需要选择晴天模式和雨天模式。
晴天模式:
当管道1内的水位超过设定水位H1时,水泵7将管道1内的水排出,当管道1内的水位降至水位H0时,停止排放;其中,H1≥H0。实际应用中,水泵一般都需要一个启泵水位和一个停泵水位。管道内的管道液位计与控制器信号连接,当管道1内的水位超过设定水位H1时,管道液位计将液位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启动水泵7将管道1内的水排出,管道1内的水位降至水位H0,管道液位计将液位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水泵7停止排水。
当管道1内的水位超过设定水位H1时,第二开关件5稍稍开启,启动水泵7,把水排到存储池2处理,当管道1内的水位降至H0时,第二开关件5关闭,潜污泵201排空存储池2后关闭,能够防止水泵7一直抽地下水,造成市里地下水位下降。其中,水泵7可以把水直接排到污水管,也可以将水排入到存储池2后再排出到污水处理厂。同时,保持管道1内的水位始终位于水位H0,便于计算管道的积存在管路内的水量,结合需要收集的雨量,从而计算存储池2的容积和最高蓄水水位,当存储池2达到预设的最高蓄水水位时,混有积水的雨水已全部收集,干净的雨水排放至自然水体3,有利于实现水体循环利用。
雨天模式:
当降雨时,管道1与存储池2导通,管道1内积存的污水经雨水冲刷排至存储池2内,当存储池2达到预设的最高蓄水水位时,存储池2与管道1的通路关闭;
此时,积水管路与自然水体3之间的管路导通,雨水排放至自然水体3,降雨结束后,积水管路与自然水体3之间的管路关闭;
当该系统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雨量计、液位计和分别与雨量计、液位计信号连接的控制器,雨天模式还包括:
在控制器内设置雨量阈值和液位阈值;
当雨量计监测到降雨量达到雨量阈值,同时液位计监测到的存储池2内的液位高度低于液位阈值时,控制器控制存储池2与分流装置8之间的管路导通,控制自然水体3与分流装置8之间的管路截止;
当雨量计监测到的降雨量达到雨量阈值,同时液位计检测到的存储池2内的液位高度高于液位阈值时,控制器控制存储池2与分流装置8之间的管路截止,控制自然水体3与分流装置8之间的管路导通。
其中,存储池2的最高水位可通过液位计监测,存储池2可以设置为容积V=V1+V2,V1为晴天时积存在管路内的水量,V2为收集一定毫米数初雨所需的存储容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存储池2的容积和最高蓄水水位,控制存储池2达到预设的最高蓄水水位时,混有积水的雨水已全部收集,干净的雨水排放至自然水体3。
可选地,当管道1内的水位超过设定水位H1时,第二开关件5稍稍开启,启动水泵7将管道1内的水排至存储池2;
当管道1内的水位超过警戒水位H2时,第二开关件5全开,管道1中积存的水迅速排至存储池2内,其中,H2≥H1。
当管道1内的水位超过警戒水位H2时,然后径流的初雨也会进入存储池2内。
当存储池2达到预设的最高蓄水水位时,第二开关件5关闭,第一开关件4开启,干净的雨水排放至自然水体3。
冲洗模式:
当冲洗装置工作时,管道1与存储池2之间的管路导通,冲洗装置冲洗管道1的冲洗水排至存储池2内,当存储池2达到预设的最高蓄水水位时,存储池2与管道1的通路关闭,冲洗装置停止工作。
对于现状管道1原则上首先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淤。可选地,冲洗装置为高压水枪或冲洗机器人;冲洗模式包括:
管道1与存储池2处于导通状态,用高压水枪或冲洗机器人把管道1底部的的淤泥清松,水流带动管道1底部的淤泥一起流入存储池2。然后开启智能喷射器202进行搅拌,在搅拌的同时开启潜污泵201,把池底的泥水抽排至污水管路,送至污水处理厂。
进一步地,采用高压水枪或冲洗机器人对管道1进行冲洗后,将自然水体3的水引入管道1内,再次对管道1进行冲洗,冲洗管道1的流水进入存储池2。具体地,排空存储池2之后,关闭第二开关件5,对于淹没式管道1,可以开启第一开关件4,把河道里面的水引入管道1,然后关闭第一开关件4,进行第二次冲洗,管道1基本可以冲洗干净。对于非淹没管道1,可以采用把河道里面的水通过水泵7抽送至该管道1,进行第二次冲洗,然后排空存储池2。
当管道1完成第一次彻底冲洗后,可以设置定期采用水力自动冲洗模式,冲洗周期可以设置为一月进行一次冲洗,每次连续冲洗两次。水力自动冲洗模式不需要用高压水枪或冲洗机器人。
当管道1内安装有至少一个拦截件6时;
冲洗模式包括:采用拦截件6将管道1分段,拦截件6上游的水位上升,当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拦截件6开启,冲洗拦截件6下游的管路;
当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拦截件6时,从靠近存储池2的拦截件6开始,依次通过拦截件6开启拦截件6后段的管路,使流水冲洗拦截件6前段的管路。其中,采用拦截件6冲洗管道时,可以将河道的水引入,也可以利于降雨时对雨水进行拦截。
进一步地,为了将雨水用于管道的冲洗,当雨量计监测到的降雨量小于雨量阈值,控制器控制存储池2与分流装置8之间的管路截止,控制自然水体3与分流装置8之间的管路截止。管道1的水位上升,控制器控制拦截件6将管道1分段;当雨量计监测到降雨量达到雨量阈值,同时液位计监测到的存储池2内的液位高度低于液位阈值时,控制器控制存储池2与分流装置8之间的管路导通,控制自然水体3与分流装置8之间的管路截止,控制器控制拦截件6从靠近存储池2的拦截件6开始,依次控制拦截件6开启,冲洗拦截件6下游的管路,雨水与管道内的积水混合后的污水入存储池2。控制器实现管道1冲洗的控制。同时,当往管道1注水的时候,控制件控制存储池2与分流装置8之间的管路的截止、导通以及拦截件6的方式与雨水原理类似。
当管道1包括多个分管路101和与多个分管路101连通的一个汇集管路102时,汇集管路102通过分流装置8可分别与自然水体3和存储池2连通,每一分管路101内安装至少一个拦截件6。
冲洗模式还包括:当一分管路101的拦截件6打开冲洗该分管路101时,该分管路101与存储池2之间的管路导通,同时其他分管路101的拦截件6关闭,其他分管路101与存储池2之间的管路截止,依次冲洗每一分管路101。其中,降雨时,控制器单个分管路101的冲洗的原理与控制管道1冲洗原理相同。
该系统中控制器还与冲洗装置信号连接;
冲洗模式还包括:控制器根据冲洗装置工作信号时,控制器控制存储池2与分流装置8之间的管路导通,控制自然水体3与分流装置8之间的管路截止。
具体地,存储池2进口处的第二开关件5处于关闭状态,第一开关件4处于关闭防倒灌的状态,由于现状的管道1存在地下水入渗的情况,所以晴天管道1内积存有一定的水位,管道1混接的生活污水也会进入管道1内。
本实用新型的该控制系统包括液位计和与液位计信号连接的控制器时,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的另一种使用方法为:
控制器内设有液位阈值;
液位计监测到的存储池2内的液位高度低于液位阈值时,控制器控制存储池2与分流装置8之间的管路导通,控制自然水体3与分流装置8之间的管路截止;
液位计检测到的存储池2内的液位高度高于液位阈值时,控制器控制存储池2与分流装置8之间的管路截止,控制自然水体3与分流装置8之间的管路导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这些修改和变型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中未详细描述的内容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Claims (9)

1.一种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用于治理存有一定积水的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流装置,所述分流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管道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可与自然水体连通;
存储池,所述存储池可与第二出水口连通,用于收集雨水与所述管道内的积水混合后的污水;
水泵,所述水泵设于所述分流装置内,用于将所述管道内的部分积水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开关件和第二开关件,所述第一开关件安装于靠近所述第一出水口处,用于截止和导通所述分流装置与自然水体的管路;
沿所述存储池的进水方向,所述第二开关件设置于所述存储池进水口或所述存储池进水口前侧,用于截止和导通所述分流装置与所述存储池的管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池内设有智能喷射器和潜污泵,所述智能喷射器用于曝气冲洗所述存储池,所述潜污泵用于将存储池的污水排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装置为分流井、截流井或弃流井。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包括多个分管路和与多个分管路连通的一个汇集管路,所述汇集管路通过所述分流装置可分别与自然水体和存储池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拦渣装置,用于拦截悬浮物和漂浮物,所述拦渣装置设于所述分流装置内或所述分流装置与所述存储池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雨量计、液位计和分别与所述雨量计、液位计信号连接的控制器;
所述雨量计用于监测降雨量;
所述液位计用于监测所述存储池内的液位高度;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降雨量和/或所述液位高度控制所述分流装置分别与所述自然水体和所述存储池之间的管路的导通和截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内设有雨量阈值和液位阈值;
当未达到雨量阈值时,所述分流装置与所述存储池之间的管路截止,所述分流装置与所述自然水体之间的管路截止;
当达到雨量阈值未达到液位阈值时,所述分流装置与所述存储池之间的管路导通,所述分流装置与所述自然水体之间的管路截止;
当达到雨量阈值达到液位阈值时,所述分流装置与所述存储池之间的管路截止,所述分流装置与所述自然水体之间的管路导通。
9.一种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流装置,所述分流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管道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可与自然水体连通;
存储池,所述存储池可与第二出水口连通,用于收集雨水与所述管道内的积水混合后的污水。
CN201821207283.7U 2018-07-27 2018-07-27 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 Active CN2093236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07283.7U CN209323646U (zh) 2018-07-27 2018-07-27 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07283.7U CN209323646U (zh) 2018-07-27 2018-07-27 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23646U true CN209323646U (zh) 2019-08-30

Family

ID=67705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07283.7U Active CN209323646U (zh) 2018-07-27 2018-07-27 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236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05006A (zh) 一种排水系统及排水控制方法
CN204607764U (zh) 地埋式高效初期雨水处理装置
CN104975648B (zh) 合流制地下初期雨水调蓄池
CN109555207A (zh) 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及方法
CN207582618U (zh) 一种泵排进水系统
CN205475586U (zh) 基于合流制管网的雨水分区处理系统
CN208748746U (zh) 电厂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CN207760989U (zh) 一种泵排进水系统
CN109056965A (zh) 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及方法
CN106902569B (zh) 一种城市地表径流初期雨水的收集预处理系统
CN111001222A (zh) 工地雨、污水循环利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7558571B (zh) 市政排水管道
CN105672444A (zh) 基于合流制管网的雨水分区处理系统
CN206368078U (zh) 一种带隔油池的煤场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
CN209129110U (zh) 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
CN210066969U (zh) 预制式智慧雨污分离井
CN210032029U (zh) 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
CN209243863U (zh) 与自然水体连通的泵站的治理系统
CN108056004A (zh) 一种高架桥雨水收集利用灌溉系统
CN209323646U (zh) 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
CN209323645U (zh) 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
CN104631612B (zh) 雨水调蓄池冲洗系统
CN203989986U (zh) 旋流迷宫组合式水窖沉沙池
CN114045915B (zh) 一种对管网中雨污水沉积物具有冲洗功能的截流系统
CN209129111U (zh) 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509 Weihu Road, Shamao Street, Hannan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0000

Patentee after: Wuhan Shengyu Smart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00, No. 189, Minli North Road, Wu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HAN SHENGYU DRAINAGE SYSTEM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