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23301U - 一种新型海绵城市路面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海绵城市路面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23301U
CN209323301U CN201821934755.9U CN201821934755U CN209323301U CN 209323301 U CN209323301 U CN 209323301U CN 201821934755 U CN201821934755 U CN 201821934755U CN 209323301 U CN209323301 U CN 2093233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iltering ponds
overflow
sponge urban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3475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卿安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qiao Construction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qiao Construction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qiao Construction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qiao Construction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3475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233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233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233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海绵城市路面结构,包括透水路面组件、过滤池、两蓄水池、两上溢流沟,以及两下溢流沟;透水路面组件包括透水砖面层和多孔支撑层,多孔支撑层贴设于透水砖面层下侧;过滤池设于多孔支撑层下方,过滤池池底设有过滤层;两蓄水池分设于过滤池两侧,每一蓄水池底安装有一储水罐,每一储水罐与过滤层的出水端连通设置;两上溢流沟分设于过滤池两侧,每一上溢流沟与蓄水池的溢流口连通设置;两下溢流沟分设于两储水罐相邻位置,每一下溢流沟与对应储水罐的溢水口通过溢流管连通设置。本新型海绵城市路面结构能够在排水的过程中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且在雨水过多时能及时如市政管网,避免下大雨时路面渍水的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海绵城市路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海绵城市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的人行道往往是采用的是简单的透水砖铺装;现有的人行道路面结构存在大雨来临时,人行道上易积水,积水无法有效排走,雨天行人在人行道上的行走不便,且雨水不能回收利用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型海绵城市路面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人行道路面结构存在大雨来临时,人行道上易积水,积水无法有效排除,雨天行人在人行道上的行走不便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海绵城市路面结构,包括:
透水路面组件,包括透水砖面层和多孔支撑层,所述多孔支撑层贴设于所述透水砖面层下侧;
过滤池,设于所述多孔支撑层的下方,且所述过滤池的池底设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用于过滤所述透水路面组件下透的雨水;
两蓄水池,分设于所述过滤池两侧,每一所述蓄水池底安装有一储水罐,每一所述储水罐与所述过滤层的出水端连通设置;
两上溢流沟,所述两上溢流沟分设于所述过滤池两侧,每一所述上溢流沟与所述蓄水池的溢流口连通设置;
两下溢流沟,分设于两所述储水罐相邻位置,每一所述下溢流沟与对应的所述储水罐的溢水口通过溢流管连通设置。
优选地,所述过滤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多孔隔板、活性炭层、以及下支撑板。
优选地,所述两蓄水池均安装有抽水组件,所述抽水组件包括水泵和与扬水管,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与对应的所述储水罐连通设置,所述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扬水管的进水端连通设置,所述扬水管的出水端设于对应蓄水池的上部用以为喷洒路面或绿化带灌溉供水。
优选地,所述下支撑板的中部设有落水口,两所述储水罐的上端均设有进水口,两所述进水口均与所述过滤层的出水端通过排水管连通设置。
优选地,所述排水管在所述过滤层的出水端对应的位置设有过滤网。
优选地,所述排水管在位于所述蓄水池的部分设有先向上再向下的倒U形弯折部,且所述倒U形弯折部的顶端高于所述过滤层设置。
优选地,所述倒U形弯折部的进水侧设有水位柱。
优选地,两所述蓄水池的上端口均盖设有端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透水路面组件、过滤池、两蓄水池、两上溢流沟、两下溢流沟;所述透水路面组件包括透水砖面层和多孔支撑层,所述多孔支撑层贴设于所述透水砖面层下侧;所述过滤池设于所述多孔支撑层的下方;所述两蓄水池分设于所述过滤池两侧,每一所述蓄水池底安装有一储水罐,所述两上溢流沟分设于所述过滤池两侧,每一所述上溢流沟与所述蓄水池的溢流口连通设置;所述两下溢流沟,分设于两所述储水罐相邻位置,每一所述下溢流沟与对应的所述储水罐的溢水口通过溢流管连通设置。使得本新型海绵城市路面结构能够在排水的过程中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且在雨水过多时能及时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避免下大雨时路面渍水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海绵城市路面结构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局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局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局部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透水路面组件 11 透水砖面层
12 多孔支撑层 2 过滤池
21 过滤层 211 多孔隔板
212 活性炭层 213 下支撑板
2133 落水口 22 溢流口
3 蓄水池 31 储水罐
311 溢水口 312 进水口
32 端盖 4 上溢流沟
5 下溢流沟 6 抽水组件
61 水泵 62 扬水管
7 排水管 71 过滤网
72 倒U形弯折部 73 水位柱
8 溢流管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城市的人行道往往是采用的是简单的透水砖铺装;现有的人行道路面结构存在大雨来临时,人行道上易积水,积水无法有效排走,雨天行人在人行道上的行走不便,且雨水不能回收利用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海绵城市路面结构,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海绵城市路面结构的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新型海绵城市路面结构包括:透水路面组件1、过滤池2、两蓄水池3、两上溢流沟4和两下溢流沟5,所述透水路面组件1包括透水砖面层11和多孔支撑层12,所述透水砖面层11采用的可以是多孔水泥路砖,也可以采用8字形路砖,所述多孔支撑层12贴设于所述透水砖面层11下侧,所述多孔支撑层12可以是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制成,也可以是高强度工程塑料制成;所述过滤池2设于所述多孔支撑层12的下方,所述过滤池2的侧壁可由钢筋混凝土制成,也可由工程塑料制成;所述过滤池2的池底设有过滤层21,所述过滤层21用于过滤所述透水路面组件1下透的雨水,所述过滤层21可由活性炭等易吸附材料制成;所述两蓄水池3分设于所述过滤池2两侧,每一所述蓄水池3底安装有一储水罐31,每一所述储水罐31与所述过滤层21的出水端连通设置,各所述储水罐31的罐体可采用塑料材质;所述两上溢流沟4分设于所述过滤池2两侧,每一所述上溢流沟4与所述蓄水池3的溢流口22连通设置;所述两下溢流沟5分设于两所述储水罐31相邻位置,每一所述下溢流沟5与对应的所述储水罐31的溢水口311通过溢流管8连通设置,所述溢流管8可采用PVC或不锈钢材质的水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透水路面组件1、过滤池2、两蓄水池3、两上溢流沟4、两下溢流沟5;所述透水路面组件1包括透水砖面层11和多孔支撑层12,所述多孔支撑层12贴设于所述透水砖面层11下侧;所述过滤池2设于所述多孔支撑层12的下方;所述两蓄水池3分设于所述过滤池2两侧,每一所述蓄水池3底安装有一储水罐31,所述两上溢流沟4分设于所述过滤池2两侧,每一所述上溢流沟4与所述蓄水池3的溢流口22连通设置;所述两下溢流沟5,分设于两所述储水罐31相邻位置,每一所述下溢流沟5与对应的所述储水罐31的溢水口311通过溢流管连通设置。使得本新型海绵城市路面结构能够在排水的过程中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且在雨水过多时两上溢流沟4和两下溢流沟5能及时将溢水排入市政管网,避免下大雨时路面渍水的发生。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过滤层2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多孔隔板211、活性炭层212、以及下支撑板213,所述多孔隔板211避免了活性炭层212过多进入过滤池2造成活性炭的损失,当然可以在干旱时节派人进入到过滤池2后揭开所述多孔隔板211进行增添或替换所述活性炭层212中的活性炭,所述下支撑板213可为钢筋混凝土板制成。所述过滤层21的设置,可以有效吸附雨水中的细菌,避免雨水在储水罐31中滋生大量病菌导致储藏的水再利用如喷洒到路面上时存在危害公众健康的隐患。
为了便于所述储水罐31中的储水再利用,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4,两所述蓄水池3均安装有抽水组件6,所述抽水组件6包括水泵61和与扬水管62,所述水泵61的进水口312与对应的所述储水罐31连通设置,所述水泵61的出水口与所述扬水管62的进水端连通设置,所述扬水管62的出水端设于对应蓄水池3的上部用以为喷洒路面或绿化带灌溉供水。当然所述水泵61可配合设置有电源及控制开关,具体的设置方法参照现有技术,在此就不赘述。
为了便于将过滤后的雨水引入所述储水罐31,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下支撑板213的中部设有落水口2133,两所述储水罐31的上端均设有进水口312,两所述进水口312均与所述过滤层21的出水端通过排水管7连通设置。所述排水管7可以设为两根分别与两所述进水口312连接也可设置一根通过三通转换后与两所述进水口312连接,所述排水管7的材质可以为PVC也可为不锈钢。
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排水管7在所述过滤层21的出水端对应的位置设有过滤网71,所述过滤网71的孔径在1mm-2mm左右,避免大颗粒物冲入储水罐31,所述过滤网71的设置避免了活性炭层212被过滤后的雨水冲入储水罐31造成储水罐31中的水被污染。
为了避免储水罐31通入过多空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排水管7在位于所述蓄水池3的部分设有先向上再向下弯折的倒U形弯折部72,且所述倒U形弯折部72的顶端高于所述过滤层21设置。使得所述倒U形弯折部72靠近所述过滤层21出水端的一侧与所述过滤池2形成了连通装置,即使过滤池2中没有雨水,所述倒U形弯折部72靠近所述过滤层21出水端的一侧还会驻留雨水对排水管7进行了液封,避免过多空气通入储水罐31滋生大量细菌。另外所述倒U形弯折部72的设置,使得所述过滤池2中可驻留一部分雨水,可在天热的情况下进行蒸发以降低路面的温度。
为了便于观察所述过滤池2中的水位,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倒U形弯折部72的进水侧设有水位柱73。所述倒U形弯折部72靠近所述过滤层21出水端的一侧与所述过滤池2形成了连通装置,所述水位柱73与所述倒U形弯折部72靠近所述过滤层21出水端的一侧形成了连通装置,从而通过观察水位柱73的水位,即可知道过滤池2中的对应水位,当然所述水位是在天晴的条件下进行查看的。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两所述蓄水池3的上端口均盖设有端盖32。所述端盖32的设置,便于检修人员进入所述储水池对储水罐31和水泵61等设备进行维修检测,所述端盖32通常设置于绿化带上,方便取用储水罐31中的水用于绿化带灌溉的同时避免对过往行人进行干扰,当然为了美观,所述端盖32上可敷设草坪进行美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新型海绵城市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水路面组件,包括透水砖面层和多孔支撑层,所述多孔支撑层贴设于所述透水砖面层下侧;
过滤池,设于所述多孔支撑层的下方,且所述过滤池的池底设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用于过滤所述透水路面组件下透的雨水;
两蓄水池,分设于所述过滤池两侧,每一所述蓄水池底安装有一储水罐,每一所述储水罐与所述过滤层的出水端连通设置;
两上溢流沟,所述两上溢流沟分设于所述过滤池两侧,每一所述上溢流沟与所述蓄水池的溢流口连通设置;
两下溢流沟,分设于两所述储水罐相邻位置,每一所述下溢流沟与对应的所述储水罐的溢水口通过溢流管连通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海绵城市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多孔隔板、活性炭层、以及下支撑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海绵城市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蓄水池均安装有抽水组件,所述抽水组件包括水泵和与扬水管,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与对应的所述储水罐连通设置,所述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扬水管的进水端连通设置,所述扬水管的出水端设于对应蓄水池的上部用以为喷洒路面或绿化带灌溉供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新型海绵城市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板的中部设有落水口,两所述储水罐的上端均设有进水口,两所述进水口均与所述过滤层的出水端通过排水管连通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新型海绵城市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在所述过滤层的出水端对应的位置设有过滤网。
6.如权利要求4所述新型海绵城市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在位于所述蓄水池的部分设有先向上再向下的倒U形弯折部,且所述倒U形弯折部的顶端高于所述过滤层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新型海绵城市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U形弯折部的进水侧设有水位柱。
8.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海绵城市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蓄水池的上端口均盖设有端盖。
CN201821934755.9U 2018-11-21 2018-11-21 一种新型海绵城市路面结构 Active CN2093233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34755.9U CN209323301U (zh) 2018-11-21 2018-11-21 一种新型海绵城市路面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34755.9U CN209323301U (zh) 2018-11-21 2018-11-21 一种新型海绵城市路面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23301U true CN209323301U (zh) 2019-08-30

Family

ID=67711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34755.9U Active CN209323301U (zh) 2018-11-21 2018-11-21 一种新型海绵城市路面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23301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9694A (zh) * 2019-09-03 2019-11-26 李泽君 一种防堵式透水降温的跑道
CN111441216A (zh) * 2020-04-04 2020-07-24 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透水路面铺装系统
CN111519744A (zh) * 2020-03-31 2020-08-11 袁迎节 一种市政绿化用雨水收集装置
CN111962353A (zh) * 2020-08-05 2020-11-20 安徽智星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组装式路面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9694A (zh) * 2019-09-03 2019-11-26 李泽君 一种防堵式透水降温的跑道
CN110499694B (zh) * 2019-09-03 2021-06-22 李泽君 一种防堵式透水降温的跑道
CN111519744A (zh) * 2020-03-31 2020-08-11 袁迎节 一种市政绿化用雨水收集装置
CN111441216A (zh) * 2020-04-04 2020-07-24 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透水路面铺装系统
CN111962353A (zh) * 2020-08-05 2020-11-20 安徽智星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组装式路面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323301U (zh) 一种新型海绵城市路面结构
CN106639180B (zh) 一种用于屋顶花园的雨水集蓄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WO2017118194A1 (zh) 一种pds零坡度防护虹吸排水收集系统
CN204959952U (zh) 下凹式绿地雨水调蓄调度池及分散式雨水调蓄调度池系统
CN206591742U (zh) 一种基于虹吸系统的种植屋面排水系统
CN107816082A (zh) 一种海绵屋面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
CN106906888A (zh) 一种住宅区海绵城市设施系统
CN205681981U (zh) 一种屋顶绿化蓄水循环排水设备
CN110629619A (zh) 一种海绵型绿地建设结构技术
CN207032427U (zh) 一种适用于老旧小区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108999056A (zh) 海绵城市道路雨水一体化循环处理系统
CN108625453A (zh) 高层建筑海绵城市综合体系统
CN207079439U (zh) 一种环保透水地坪
CN207727657U (zh) 一种斜坡道路的底部防洪及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110145014A (zh) 一种具有市政分流导水功能的生态路面
CN207092244U (zh) 一种关于城市雨水回收再利用装置
CN206616662U (zh) 一种住宅区海绵城市设施系统
CN105544345A (zh) 一种路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05636411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植草沟
CN209636585U (zh) 一种人行道植草沟
CN207958057U (zh) 雨水处理系统
CN206616661U (zh) 一种海绵城市下凹式绿地
CN216552277U (zh) 一种埋置于下凹绿地的多孔硬式透水管系统
CN206467914U (zh) 种植屋面的排水结构
CN206110232U (zh) 小区绿化雨水利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703a, Nangang business building, 1428 Qianhai Road, Nansh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angqiao Construction Group (Shenzhen)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902A, 9th floor, Nangang Business Building, Qianhai Road

Patentee before: Changqiao Construction (Shenzhen)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