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19585U - 尼龙轮以及打磨组件 - Google Patents

尼龙轮以及打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19585U
CN209319585U CN201821747029.6U CN201821747029U CN209319585U CN 209319585 U CN209319585 U CN 209319585U CN 201821747029 U CN201821747029 U CN 201821747029U CN 209319585 U CN209319585 U CN 2093195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sumption
ring
nylon wheel
shaft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4702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栋才
王岗
陈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Chengli Abrasive To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Chengli Abrasive To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Chengli Abrasive To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Chengli Abrasive To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4702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195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195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1958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磨加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尼龙轮,包括消耗部,消耗部具有两个消耗环,其中一个消耗环的环宽小于另一个消耗环的环宽,具有较小环宽的消耗环的环径大于具有较大环宽的消耗环的环径,具有较小环宽的消耗环紧箍在具有较大环宽的消耗环的外圆周面上,且两个消耗环为一体成型结构。还提供一种打磨组件,包括转轴,还包括上述的尼龙轮,安装部安装在转轴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整体为环形的消耗部设计成由多个消耗环一体成型而成,一方面,在这种一层一层的结构中每个消耗环都可以进行打磨,并没有过多地影响其实际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这种设计减轻了尼龙轮的整体重量,而且设计合理,极大地减少了使用过程中的晃动,提高了作业效率。

Description

尼龙轮以及打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磨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尼龙轮以及打磨组件。
背景技术
尼龙轮是磨料磨具的重要分支产品,是继砂带砂轮等强切削研磨产品之后的研磨产品,可用于不锈钢、铝合金、铜、钛合金、铸铁、碳钢等多种金属的表面毛刺的处理。
现有的尼龙轮为了延长单体的使用时长,通常将每个尼龙轮用于打磨的消耗部尽可能的做大,料足,仅留有一个供转轴穿过的通孔,如此在同等体积的产品中,极大地延长了该产品的使用寿命。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这种尼龙轮在打磨的过程中很容易晃动,这是由于消耗部体积太大,在转轴高速转动的过程中,尺寸较小的连接处无法稳定地承受较大的惯性,而导致的晃动,它不仅会影响使用体验,甚至还会降低作业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尼龙轮以及打磨组件,通过将整体为环形的消耗部设计成由多个消耗环一体成型而成,一方面,在这种一层一层的结构中每个消耗环都可以进行打磨,并没有过多地影响其实际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这种设计减轻了尼龙轮的整体重量,而且设计合理,极大地减少了使用过程中的晃动,提高了作业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尼龙轮,还包括用于承载所述消耗部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供转轴插入的圆筒状结构,所述消耗部安装在所述圆筒状结构的外圆周面上,所述消耗部具有两个消耗环,其中一个消耗环的环宽小于另一个消耗环的环宽,具有较小环宽的消耗环的环径大于具有较大环宽的消耗环的环径,所述具有较小环宽的消耗环紧箍在具有较大环宽的消耗环的外圆周面上,且两个所述消耗环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具有较小环宽的所述消耗环位于具有较大环宽的所述消耗环的外圆周面的中央位置。
进一步,所述消耗部具有两个以上的消耗环,沿所述消耗部的外圈至所述消耗部的内圈的方向,多个所述消耗环的环宽依次渐扩,且多个所述消耗环的环径依次渐缩;多个所述消耗环也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消耗部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消耗部之间通过齿轮啮合。
进一步,所述安装部的截面厚度大于所述消耗部的截面厚度。
进一步,所述安装部的截面厚度为所述消耗部的截面厚度的两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打磨组件,包括转轴,还包括上述的尼龙轮,所述安装部安装在所述转轴上。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转轴转动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轴同轴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整体为环形的消耗部设计成由多个消耗环一体成型而成,一方面,在这种一层一层的结构中每个消耗环都可以进行打磨,并没有过多地影响其实际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这种设计减轻了尼龙轮的整体重量,而且设计合理,极大地减少了使用过程中的晃动,提高了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尼龙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尼龙轮的端面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尼龙轮的圆周面视角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中:1-消耗部;10-较小环宽的消耗环;11-较大环宽的消耗环; 2-安装部;3-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尼龙轮,包括消耗部1,所述消耗部1具有两个消耗环,其中一个消耗环的环宽小于另一个消耗环的环宽,具有较小环宽的消耗环10的环径大于具有较大环宽的消耗环11的环径,所述具有较小环宽的消耗环10紧箍在具有较大环宽的消耗环11的外圆周面上,且两个所述消耗环为一体成型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是尼龙轮有两个消耗环的情况,称之为消耗环,也是因为它们为环状,从该尼龙轮的端面的方向来看,可以看到是尼龙轮的消耗部1是由两个环构成,而从该尼龙轮的圆周面的方向来看,是两个方形,两个方形的长相等,但其中一个方形的宽小于另一个方形的宽,且较小的方形设在较大的方形内。由于消耗部1需要进行打磨,因此它会被消耗,故两个消耗环均需要具有一定的厚度,也就是说每个消耗环的内缘至外缘之间是具有一定的距离的,如此才能够满足打磨的需求。所以,打个比方,本消耗部1的局部就像是一个人做了一个鸡冠头的发型,具有较小环宽的消耗环10即该比方中的头发。如此设计,一方面,在实际的工作中,每个尼龙轮并不会被扎扎实实地用完,就会再更换另外一个尼龙轮,剩下的消耗部1不能够被回收,因此就只能被废弃,无疑浪费了资源,而设计成本消耗部1的结构后,在被使用时,人们很容易先用完凸出的部分,当该部分被用完后,再来用剩下的部分,实际上该尼龙轮的使用寿命也并没有比常规尼龙轮低很多,而且另一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点,通过这种设计,减轻了消耗部1的整体重量,而且通过由小至大的这么一种结构形式,靠近转动位置的尺寸大,根基较稳,就不容易晃动,有利于工作人员的使用。
以下为具体实施例:
优化上述方案,请参阅图3,具有较小环宽的所述消耗环位于具有较大环宽的所述消耗环的外圆周面的中央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如此限定该较小环宽的消耗环10的位置,可以使转动时重心更稳。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化方案,所述消耗部1具有两个以上的消耗环,沿所述消耗部1的外圈至所述消耗部1的内圈的方向,多个所述消耗环的环宽依次渐扩,且多个所述消耗环的环径依次渐缩;多个所述消耗环也为一体成型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当消耗环的数量在两个以上,只需要保证越靠近转轴3的消耗环越大即可,如此才能够保持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化方案,请参阅图1和图2,本尼龙轮还包括用于承载所述消耗部1的安装部2,所述安装部2包括供转轴3插入的圆筒状结构,所述消耗部1安装在所述圆筒状结构的外圆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2是沟通消耗部1和转轴3的部分,它一方面供消耗部1安装,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其圆筒状结构与转轴3实现传动连接。
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所述安装部2与所述消耗部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实际上,消耗部1靠近安装部2的部分自带一个硬质环,消耗部1是冲压在该硬质环上的,然后再将该硬质环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部2 上,可以便于反复利用安装部2,例如当消耗部1用完后,或快用完后,可以通过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将消耗部1安装在安装部2上,不需要厂家再一起加工消耗部1和安装部2,只需要制备足够数量的消耗部1即可。
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所述安装部2与所述消耗部1之间通过齿轮啮合。在本实施例中,这种可拆卸连接可以采用齿轮啮合的形式,当然也可以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或卡扣的方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化方案,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安装部2的截面厚度大于所述消耗部1的截面厚度。在本实施例中,在整体上,将安装部2的厚度设置得大于消耗部1的厚度,可以减轻消耗部1的晃动。优选的,所述安装部2的截面厚度为所述消耗部1的截面厚度的两倍时,效果更佳。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化方案,所述尼龙轮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圆筒状结构稳定地设置于所述转轴3上的稳固组件,所述稳定组件位于所述圆筒状结构与所述转轴3之间,且所述稳定组件设于所述圆筒状结构的内圆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稳定组件是直接设在圆筒状结构的内圆周面上的,当需要安装时,直接通过该稳定组件将圆筒状结构稳定地安装在转轴3上,进而能够在转轴3转动时带动安装部2一起转动,进一步带动消耗部1转动,此时工作人员就能够对工件进行打磨,这样克服了出现因锁紧螺母丢失而导致的无法开展打磨工作的缺陷,进而提升了工作效率。
优化上述稳固组件,所述稳固组件包括围合形成可夹持所述转轴3的夹持区间的两片固定片以及用于连接围合后的两片所述固定片的连接件,两片所述固定片的形状均为半圆状,且两片所述固定片的其中一个连接处固定安装在所述圆筒状结构的内圆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两片固定片均为半圆状,且尺寸相同,当它们围合起来后,形成的夹持区间就是一个圆形的区间,因此其圆周面可以更好地贴合转轴3,然后再通过连接件将贴合了转轴3后的两片固定片连接起来,即可像人手一样将转轴3抓紧。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两片固定片形成的夹持区间仅适用于背景技术中提及的带有螺纹的转轴3,若转轴3为光滑的,那么不仅锁紧螺母无法安装,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固定片也无法起到任何稳固效果,因为转轴3在高速地转动时,所产生的力是很大的,因此必须要有摩擦力,才能形成稳固地夹持。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的方案,这两片固定片与转轴3接触的部位也设有防滑结构,例如纵横交错的沟痕,亦或是如转轴3螺纹般的螺纹,只是其方向与转轴3螺纹不同,这样均可以加强夹持力,防止在转动的过程中打滑。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的方案,连接件采用的连接的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或者是锁紧连接,当为螺纹连接时,连接件为螺栓,并且在两片固定片上具有供螺栓安装的螺纹孔,当为锁紧连接时,连接件为绑带,该绑带具有自锁齿槽(即现有技术中通常用于绑电线的绑带),通过该绑带将两片固定片锁紧。
进一步优化上述稳固组件,所述稳固组件还包括用于调整两片所述固定片围合形成的所述夹持区间的大小的调整件。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该调整件,可以使得本尼龙轮适合于大多数型号的转轴3,如果转轴3稍粗,那么就通过调整件调节夹持区间稍大一些,使其匹配转轴3的轴径,若转轴3稍细,同样可以通过调整件调节夹持区间稍小一些,使其匹配该转轴3的轴径。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该调整件等效为上述的连接件,通过调松一点螺纹连接的力度以及锁紧的力度,来达到调整夹持区间大小的目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化方案,所述稳固组件包括可供所述转轴3 上的键插入的键槽,所述键槽设于所述圆筒状结构的内圆周面上。这是另外一种将圆筒状结构稳定地设置在转轴3上的方式,但此时需要配合在转轴3 上设键,通过键卡入键槽,可以达到转轴3转动时带动圆筒状结构也跟着转动的目的。
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上述键槽内壁设有弹性垫片,当键卡入键槽后,该弹性垫片可以防滑以及减震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化方案,所述安装部2还包括长方体框架,所述圆筒状结构置于所述长方体框架内。在本实施例中,该长方体框架的长等于圆筒状结构的长,其宽和高相等,且也等于圆筒状结构的直径,于是当圆筒状结构至于该长方体框架内时,该长方体框架可以和圆筒状结构完美地形成一体。通过设此长方体框架,能够起到加强安装部2的作用,使得尼龙轮的整体结构更为稳定。
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所述长方体框架由若干弹性条拼接而成。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弹性条的弹性可以消除尼龙轮的晃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化方案,所述稳固组件的数量有多个,且沿所述圆筒状结构的径向均匀分布。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稳固组件可以更为稳定地将圆筒状结构设置在转轴3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打磨组件,包括转轴3,以及上述的尼龙轮,所述安装部2安装在所述转轴3上。在本实施例中,转轴3能够提供转动的动力,通过与其连接的安装部2将该旋转力传递给消耗部1,从而带动消耗部 1转动。
优化上述方案,本打磨组件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转轴转动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轴同轴设置。采用电机来对转轴进行驱动,更为自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尼龙轮,包括消耗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承载所述消耗部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供转轴插入的圆筒状结构,所述消耗部安装在所述圆筒状结构的外圆周面上,所述消耗部具有两个消耗环,其中一个消耗环的环宽小于另一个消耗环的环宽,具有较小环宽的消耗环的环径大于具有较大环宽的消耗环的环径,所述具有较小环宽的消耗环紧箍在具有较大环宽的消耗环的外圆周面上,且两个所述消耗环为一体成型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尼龙轮,其特征在于:具有较小环宽的所述消耗环位于具有较大环宽的所述消耗环的外圆周面的中央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尼龙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耗部具有两个以上的消耗环,沿所述消耗部的外圈至所述消耗部的内圈的方向,多个所述消耗环的环宽依次渐扩,且多个所述消耗环的环径依次渐缩;多个所述消耗环也为一体成型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尼龙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消耗部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尼龙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消耗部之间通过齿轮啮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尼龙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的截面厚度大于所述消耗部的截面厚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尼龙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的截面厚度为所述消耗部的截面厚度的两倍。
8.一种打磨组件,包括转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尼龙轮,所述安装部安装在所述转轴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转轴转动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轴同轴设置。
CN201821747029.6U 2018-10-26 2018-10-26 尼龙轮以及打磨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195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47029.6U CN209319585U (zh) 2018-10-26 2018-10-26 尼龙轮以及打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47029.6U CN209319585U (zh) 2018-10-26 2018-10-26 尼龙轮以及打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19585U true CN209319585U (zh) 2019-08-30

Family

ID=67708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47029.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19585U (zh) 2018-10-26 2018-10-26 尼龙轮以及打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195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89189B (zh) 双轨迹偏心结构抛光机
KR200493410Y1 (ko) 핸드 그라인더의 커플러 구조
CN209319585U (zh) 尼龙轮以及打磨组件
CN208992504U (zh) 一种尼龙轮
CN207431913U (zh) 一种安全阀去毛刺装置
CN207837073U (zh) 一种经久耐用的抛光毛刷
CN207155429U (zh) 钣金板材边缘打磨装置
CN202622590U (zh) 一种新型的砂轮
CN205199589U (zh) 一种新式研磨机
CN202277852U (zh) 具有自锁紧功能的圆锥破碎机
CN204686670U (zh) 一种快换式电动工具防护罩
CN208526811U (zh) 一种采矿用矿石研磨装置
CN206622912U (zh) 一种合金刀具磨刀装置
CN208528740U (zh) 一种云雕漆器用的打磨设备
CN207155530U (zh) 一种集成式减速机
CN208584375U (zh) 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磨料磨具
CN206169875U (zh) 一种安全高效型调速砂轮机
CN208961766U (zh) 一种不锈钢专用磨削抛光cbn磨轮
CN211992436U (zh) 一种能同时研磨出不同粗糙度的研磨装置
CN206200208U (zh) 一种盘式铣刀刀盘
CN108723902A (zh) 一种切丝机磨刀装置
CN207953502U (zh) 一种打磨抛光装置
CN205021359U (zh) 一种球面砂轮电磨
CN208729448U (zh) 一种以车代磨加工工件的装置
CN203636556U (zh) 一种能加工小圆弧角的双功能抛光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30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