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14052U - 微型扬声器 - Google Patents

微型扬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14052U
CN209314052U CN201920142143.4U CN201920142143U CN209314052U CN 209314052 U CN209314052 U CN 209314052U CN 201920142143 U CN201920142143 U CN 201920142143U CN 209314052 U CN209314052 U CN 2093140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
fillet
wire terminal
weight
voice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4214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嘉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unway Acoust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unway Acoust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unway Acoust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unway Acoust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4214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140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140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140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微型扬声器,包括振动组件,振动组件包括音圈以及两根重量相同的引线,音圈包括两个出入线端与两个非出入线端,引线与出入线端连接,非出入线端的重量大于出入线端的重量,且非出入线端的重量小于出入线端的重量加上两倍引线的重量;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振动系统组成部分的情况下,即能减少因引线所带来的重量不平衡问题,使振动系统相对平衡,改善扬声器震动状态偏斜的弊端,使声学性能更稳定。

Description

微型扬声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声器件领域,特别涉及微型扬声器。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终端使用的微型扬声器、受话器多为动圈式扬声器;其中,动圈式扬声器包括:磁路系统、包括音圈振动系统以及收容固定磁路系统和振动系统的盆架。
音圈作为微型发声器件的动件,当交变音频电流通过音圈时,音圈产生随音频电流而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与微型电声器件的磁路系统的磁场发生相吸或相斥的作用,导致音圈产生机械振动从而带动微型电声器件的振膜振动,振膜振动反复推动空气而发出声音,可见音圈影响着整个微型电声器件的性能。
微型扬声器中音圈出入线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长轴端对称侧出入线、短轴端对称侧出入线以及对角出入线,音圈上的出入线端因为增加了音圈引线,从而导致出入线端的重量增加,使得音圈在四端上的重量不相等,使振动系统不平衡导致扬声器工作时出现摇摆振动,扬声器长时间在偏振状态下工作,容易导致音圈与磁路系统碰撞,使产品产生杂音或者断线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型扬声器,使声学性能更稳定。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微型扬声器,包括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包括音圈以及两根重量相同的引线,所述音圈包括两个出入线端与两个非出入线端,所述引线与所述出入线端连接,所述非出入线端的重量大于所述出入线端的重量,且所述非出入线端的重量小于所述出入线端的重量加上两倍所述引线的重量。
进一步地,所述非出入线端的截面长度大于所述出入线端的截面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音圈的四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圆角,所述圆角为四分之一圆环结构,所述非出入线端的圆角内径小于所述出入线端的圆角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音圈上的圆角沿顺时针方向依次为第一圆角、第二圆角、第三圆角以及第四圆角,所述出入线端为第一圆角与第二圆角或者所述出入线端为第一圆角与第三圆角或者所述出入线端为第二圆角与第三圆角。
进一步地,所述非出入线端的重量等于所述出入线端的重量加上所述引线的重量。
进一步地,所述出入线端的圆角内径R=r+{2L/[A*B*(4-π)]},所述r为所述非出入线端的圆角内径,所述A为所述音圈的层数,所述B为所述音圈的圈数,所述L为所述引线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微型扬声器,音圈上非出入线端的重量大于出入线端的重量,且非出入线端的重量小于出入线端的重量加上两倍引线的重量,使得在不改变振动系统组成部分的情况下,即能减少因引线所带来的重量不平衡问题,使振动系统相对平衡,改善扬声器震动状态偏斜的弊端,使声学性能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型扬声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型扬声器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的音圈和引线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微型扬声器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涉及的音圈和引线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涉及的音圈和引线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涉及的第三圆角和第四圆角的尺寸示意图。
标号说明:
1、球顶;2、振膜;3、音圈;4、盆架;5、磁路系统;31、第一引线;
32、第二引线;33、第一圆角;34、第二圆角;35、第三圆角;36、第四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音圈上非出入线端的重量大于出入线端的重量,且非出入线端的重量小于出入线端的重量加上两倍引线的重量。
请参照图1至图7,微型扬声器,包括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包括音圈以及两根重量相同的引线,所述音圈包括两个出入线端与两个非出入线端,所述引线与所述出入线端连接,所述非出入线端的重量大于所述出入线端的重量,且所述非出入线端的重量小于所述出入线端的重量加上两倍所述引线的重量。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音圈上非出入线端的重量大于出入线端的重量,且非出入线端的重量小于出入线端的重量加上两倍引线的重量,使得在不改变振动系统组成部分的情况下,即能减少因引线所带来的重量不平衡问题,使振动系统相对平衡,改善扬声器震动状态偏斜的弊端,使声学性能更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非出入线端的截面长度大于所述出入线端的截面长度。
从上述描述可知,音圈在整体上采用导线缠绕而成,其音圈的厚度和密度均为相等,此时,非出入线端的截面长度大于出入线端的截面长度,则意味着缠绕更多的导线,从而使得非出入线端的重量大于出入线端的重量,以减少因引线所带来的重量不平衡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音圈的四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圆角,所述圆角为四分之一圆环结构,所述非出入线端的圆角内径小于所述出入线端的圆角内径。
从上述描述可知,当非出入线端的圆角内径小于出入线端的圆角内径时,相对应的非出入线端的截面长度就会大于出入线端的截面长度,从而减少因引线所带来的重量不平衡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音圈上的圆角沿顺时针方向依次为第一圆角、第二圆角、第三圆角以及第四圆角,所述出入线端为第一圆角与第二圆角或者所述出入线端为第一圆角与第三圆角或者所述出入线端为第二圆角与第三圆角。
从上述描述可知,出入线端为第一圆角与第二圆角,则音圈为长轴端对称侧出入线方式,出入线端为第一圆角与第三圆角,则音圈为对角端出入线方式,出入线端为第二圆角与第三圆角,则音圈为短轴端对称侧出入线方式,即提供了三种引线引出方式,便于根据生产需求进行选择。
进一步地,所述非出入线端的重量等于所述出入线端的重量加上所述引线的重量。
从上述描述可知,由于引线为悬空设置在音圈上,在实际振动过程中,引线的重量基本上系于出入线端上,故而使得非出入线端的重量等于出入线端的重量加上引线的重量,使振动系统平衡,从而使得声学性能更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出入线端的圆角内径R=r+{2L/[A*B*(4-π)]},所述r为所述非出入线端的圆角内径,所述A为所述音圈的层数,所述B为所述音圈的圈数,所述L为所述引线的长度。
从上述描述可知,当出入线端的圆角内径R=r+{2L/[A*B*(4-π)]},使得非出入线端的截面长度等于出入线端的截面长度加上引线的相对长度,在密度和厚度相等的情况下,非出入线端处出入线端的重量会等于出入线端的重量加上引线的重量,使振动系统平衡,从而使得声学性能更稳定。
请参照图1至图3、图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微型扬声器,包括振动组件、盆架4以及磁路系统5,振动组件包括球顶1、振膜2、音圈3以及两根重量相同的引线,如图2所示,引线为第一引线31和第二引线32。
其中,音圈3的四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圆角,圆角为四分之一圆环结构,音圈3上的圆角沿顺时针方向依次为第一圆角33、第二圆角34、第三圆角35以及第四圆角36,出入线端为第二圆角34以及第四圆角36,非出入线端为第一圆角33与第三圆角35,即本实施例音圈3为对角端出入线方式,故而,与本实施例等同实施例的为:出入线端为第一圆角33与第三圆角35,非出入线端为第二圆角34与第四圆角36。
如图3所示,第一引线31从音圈3的第二圆角34引出,第二引线32从音圈3的第四圆角36引出,非出入线端的重量大于出入线端的重量,且非出入线端的重量小于出入线端的重量加上两倍引线的重量。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圆角34以及第四圆角36相同,第一圆角33与第三圆角35相同,第二圆角34以及第四圆角36的圆角内径大于第一圆角33与第三圆角35的圆角内径。
如图7所示,以第三圆角35和第四圆角36进行说明,音圈3在直边处均为对称,只需要考虑在圆角处的截面长度即可,第四圆角36的圆角内径大于第三圆角35的圆角内径,则第三圆角35对应第四圆角36的相同位置上还应当包括第三圆角35两侧的部分直边,具体的如图7所示,第三圆角35加上部分直边的截面长度就会大于第四圆角36的截面长度,在音圈3的宽度和厚度均为相等的前提下,截面长度越长,则重量越重。即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不同的圆角内径,使得非出入线端的重量大于出入线端的重量,以平衡引线所带来的重量不平衡问题。
请参照图4以及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为:
微型扬声器,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出入线端为第三圆角35以及第四圆角36,非出入线端为第一圆角33与第二圆角34,即本实施例音圈3为长轴端对称侧出入线方式,故而,与本实施例等同实施例的为:出入线端为第一圆角33与第二圆角34,非出入线端为第三圆角35与第四圆角36。
请参照图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为:
微型扬声器,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出入线端为第二圆角34与第三圆角35,非出入线端为第一圆角33与第四圆角36,即本实施例音圈3为短轴端对称侧出入线方式,故而,与本实施例等同实施例的为:出入线端为第一圆角33以及第四圆角36,非出入线端为第二圆角34与第三圆角35。
请参照图1至图3、图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为:
微型扬声器,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第四圆角36上的圆角内径R=r+{2L/[A*B*(4-π)]},r为非出入线端的圆角内径,A为音圈3的层数,B为音圈3的圈数,L为引线的长度。
其中,第四圆角36处的圆角外径为R+H,则第四圆角36的面积S1=[(R+H)2-R2]*π/4=(2R+H)Hπ/4;第三圆角35处的圆角外径r+H,则第三圆角35的面积S2=[(r+H)2-r2]*π/4=(2r+H)Hπ/4。其中,在出入线端上的重量为第四圆角36的重量加上第二引线32的重量,由于第二引线32对应到音圈3上的面积为LH/(A*B),则第二引线32在音圈3上的相对面积为LH/(A*B);在非出入线端上的重量为第三圆角35的重量加上两端部分直边的重量,由图7可知,两端部分直边的面积为(R-r)*2H。
即出入线端上的等同面积为[(2R+H)Hπ/4]+[LH/(A*B)],非出入线端上的等同面积为[(2r+H)Hπ/4]+(R-r)*2H,代入R=r+{2L/[A*B*(4-π)]},则两者相等,即出入线端上的重量与非出入线端上相应位置的重量相同,即音圈3加引线的重量也关于中心对称。
另外,对于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来说,其中音圈3上出入线端的圆角内径满足以下公式:R=r+{2L/[A*B*(4-π)]},均可使得音圈3加引线的重量也关于中心对称,故而也均为本实施例的等同实施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型扬声器,音圈上非出入线端的重量大于出入线端的重量,且非出入线端的重量小于出入线端的重量加上两倍引线的重量,尤其是出入线端的圆角内径R=r+{2L/[A*B*(4-π)]}时,音圈上非出入线端的重量等于出入线端的重量,使得在不改变振动系统组成部分的情况下,即能减少因引线所带来的重量不平衡问题,使振动系统平衡,改善扬声器震动状态偏斜的弊端,使声学性能更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微型扬声器,包括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包括音圈以及两根重量相同的引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包括两个出入线端与两个非出入线端,所述引线与所述出入线端连接,所述非出入线端的重量大于所述出入线端的重量,且所述非出入线端的重量小于所述出入线端的重量加上两倍所述引线的重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出入线端的截面长度大于所述出入线端的截面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的四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圆角,所述圆角为四分之一圆环结构,所述非出入线端的圆角内径小于所述出入线端的圆角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上的圆角沿顺时针方向依次为第一圆角、第二圆角、第三圆角以及第四圆角,所述出入线端为第一圆角与第二圆角或者所述出入线端为第一圆角与第三圆角或者所述出入线端为第二圆角与第三圆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出入线端的重量等于所述出入线端的重量加上所述引线的重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入线端的圆角内径R=r+{2L/[A*B*(4-π)]},所述r为所述非出入线端的圆角内径,所述A为所述音圈的层数,所述B为所述音圈的圈数,所述L为所述引线的长度。
CN201920142143.4U 2019-01-25 2019-01-25 微型扬声器 Active CN2093140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42143.4U CN209314052U (zh) 2019-01-25 2019-01-25 微型扬声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42143.4U CN209314052U (zh) 2019-01-25 2019-01-25 微型扬声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14052U true CN209314052U (zh) 2019-08-27

Family

ID=67681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42143.4U Active CN209314052U (zh) 2019-01-25 2019-01-25 微型扬声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140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7901A (zh) * 2019-01-25 2019-03-29 深圳市信维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微型扬声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47901A (zh) * 2019-01-25 2019-03-29 深圳市信维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微型扬声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36268U (zh) 微型发声器件
CN207835793U (zh) 一种双振膜扬声器
US10979821B2 (en) Sound generator
CN110035362B (zh) 扬声器
CN209526871U (zh) 发声器件
CN208638639U (zh) 扬声器
CN210641017U (zh) 发声器件
CN110418256A (zh) 发声装置单体、发声模组及电子终端
CN209314052U (zh) 微型扬声器
CN109348372B (zh) 发声器件
CN111901734B (zh) 发声器及包括该发声器的电子产品
CN108540908A (zh) 一种发声装置
CN208158862U (zh) 一种发声装置
CN109831726B (zh) 发声器件
CN209526865U (zh) 扬声器
CN209526859U (zh) 一种扬声器
CN201789623U (zh) 动圈式电声转换器
CN111107475A (zh) 一种扬声器
CN109547901A (zh) 微型扬声器
CN103297905A (zh) 一种可降低共振音的喇叭装置
CN206611574U (zh) 喇叭单体
CN209314051U (zh) 微型扬声器
CN101511048A (zh) 具有新型振动系统的电声转换器及其振动系统的制造方法
CN204906616U (zh) 一种共振喇叭
CN212812032U (zh) 一种定心支片及微型发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