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10131U - 一种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10131U
CN209310131U CN201822085946.9U CN201822085946U CN209310131U CN 209310131 U CN209310131 U CN 209310131U CN 201822085946 U CN201822085946 U CN 201822085946U CN 209310131 U CN209310131 U CN 2093101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venthole
outlet
wind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8594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竺熔
许壮
袁科杰
孙品品
秦立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8594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101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101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101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风机,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空调器还包括导风组件,导风组件上开设有用于出风的第一通气孔和用于出风的第二通气孔,第一通气孔的流通面积小于第二通气孔的流通面积,导风组件活动设置于出风口并能够相壳体运动,以使壳体内的气体从第一通气孔或第二通气孔流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出风模式具有大风量和小风量的区分,分别适用于空调器的不同模式,当制热时,可通过第二通气孔出风,可提高出风量,保证热风的流动性,当制冷时,可通过第一通气孔出风,避免冷风量过大而影响人的感受,避免冷风吹人,提高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行业落地式空调器通常采用前出风方式进行出风,且通常采用单出风口进行出风,在制冷时,冷风直接对准用户,同时出风模式单一,舒适性较差,导致用户体验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避免冷风直接对准用户,并通过送风模式的改变,改善用户体验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风机,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空调器还包括导风组件,导风组件上开设有用于出风的的第一通气孔和用于出风的第二通气孔,第一通气孔的流通面积小于第二通气孔的流通面积,导风组件活动设置于出风口并能够相壳体运动,以使壳体内的气体从第一通气孔或第二通气孔流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在导风组件上开设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且导风组件能够相对壳体运动,从而使得壳体内的气体从第一通气孔中流出或者从第二通气孔中流出,而第一通气孔的流通面积小于第二通气孔的流通面积,使得出风模式具有大风量和小风量的区分,分别适用于空调器的不同模式,当制热时,可通过第二通气孔出风,可提高出风量,保证热风的流动性,当制冷时,可通过第一通气孔出风,避免冷风量过大而影响人的感受,避免冷风吹人,提高舒适性。
进一步地,导风组件具有第一出风区域和第二出风区域,第一通气孔设置在第一出风区域,第二通气孔设置在第二出风区域,第一出风区域和第二出风区域的其中一个位于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通过设置不同的出风区域且将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设置在不同的出风区域,在出风时通过导风组件的运动使得第一出风区域或第二出风区域位于出风口,方便切换不同的出风模式。
进一步地,第二通气孔设有用于导流气体的导风叶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在第二通气孔设有导风叶片,当壳体内的空气从第二通气孔流出时,能够通过导风叶片进行导流,从而能够控制出风方向,保证出风效果。
进一步地,第二通气孔设有用于导流气体的导风叶片,导风叶片上设有第一通气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在第二通气孔设有用于导流的导风叶片,同时导风叶片上设有第一通气孔,当壳体内的空气从第二通气孔流出时,能够通过导风叶片进行导流,从而控制出风方向,当导风叶片完全关闭时,壳体内的空气能够从导风叶片上的第一通气孔流出,从而实现两种不同出风量的出风模式,分别适用于空调器的不同模式,当制热时,打开导风叶片,可通过第二通气孔出风,并通过导风叶片控制方向,可提高出风量,保证热风的流动性,当制冷时,关闭导风叶片,可通过第一通气孔出风,避免冷风量过大而影响人的感受,避免冷风吹人,提高舒适性。
进一步地,第一通气孔为多个,每个第一通气孔的孔径小于或等于3mm。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通气孔的流通面积之和小于第二通气孔的面积之和。
进一步地,出风口为多个,至少一个出风口上设有导风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通过多个出风口进行出风,扩大了送风范围,提升了房间内的空气流动性,改善了用户的体验效果,提高了舒适性。
进一步地,多个出风口沿壳体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
进一步地,风机为多个,多个风机与多个出风口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多个风机中至少一个风机为贯流风机;或,至少一个风机为离心风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送风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导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导风组件在无风感模式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导风组件在普通模式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导风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Ⅸ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图标:100-空调器;110-壳体;111-进风口;113-出风口;130-风机;131-贯流风机;133-离心风机;150-导风组件;151-第一通气孔;153-第二通气孔;155-第一出风区域;157-第二出风区域;159-导风叶片;170-换热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结合参见图1至图4(图中直线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100,包括壳体110、设置在壳体110内的风机130和导风组件150,壳体110具有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3,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3之间设置有送风腔,风机130设置在送风腔内,导风组件150活动设置在出风口113处,用于调节出风模式。具体地,导风组件150为导风面板,导风面板滑动设置在出风口113处,通过滑动导风面板实现不同的出风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出风口113为多个,至少一个出风口113上设有导风组件150,多个出风口113沿壳体110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风机130也为多个,多个风机130与多个出风口113一一对应设置。具体地,出风口113为两个,两个出风口113沿高度方向设置在壳体110上。导风组件150也为两个,两个导风组件150分别设置在两个出风口113上。风机130的数量也是两个,两个风机130分别与两个出风口113对应设置。当然,此处出风口113、导风组件150以及风机130的数量也可以是三个、四个或者五个等,且此处出风口113与导风组件150、出风口113与风机130也可以并不一一对应,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0内具有两个送风腔,两个送风腔分别与两个出风口113连通,两个风机130分别设置在两个送风腔中,从而能够相互独立送风。具体地,两个送风腔之间设置有隔板,能够使得两个送风腔相互隔离,保证独立送风效果。
壳体110具有相对的前端面板和后端面板,两个出风口113上下分布在前端面板上,后端面板上还开设有进风口111,进风口111的上部与上侧的送风腔连通,进风口111的下部与下侧的送风腔连通,进风口111上还安装有进风格栅,起到防护作用。当然,此处进风口111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10的侧面,由侧面进风,可将空调器100安装在贴合墙面的地方。
在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上部的出风口113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10的顶面板上,此时送风腔与顶部的出风口113连通,由顶部进行出风,热风或者冷风经过墙面阻挡或者外接风道后在房间内流通,其具体结构形式在此不过多描述。结合前端面板上的出风口113,能够从不同方向出风,提高了房间内空气的流通性。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0内靠近进风口111的一侧还设置有换热模块170,通过换热模块170向两个送风腔内送入热风或者冷风。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风机130分别为贯流风机131和离心风机133,具体地,贯流风机131的转轴沿竖直方向设置,离心风机133的转轴也沿竖直方向设置,使得贯流风机131和离心风机133的转轴方向相同,同时离心风机133的出风方向与上部的出风口113相对,贯流风机131的出风方向与下部的出风口113相对,两个风机130的送风走向相同,风压损失小,送风距离远,提高了送风效率。同时贯流风机131和离心风机133同向设置,能够方便壳体110内部器件的布置,同时也方便安装。
贯流风机131包括贯流电机和贯流风叶,贯流电机设置在送风腔的底部,贯流风叶与贯流电机传动连接并向上延伸,且贯流风叶轴线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下部的出风口113在同一方向上的宽度。在本实施例中,贯流风叶的叶片出风方向与下部的出风口113相对应,经过贯流风叶吹出的风能够直接从出风口113吹出。
离心风机133包括离心电机、离心风叶和蜗壳,蜗壳设置在送风腔的顶部,且蜗壳的出风端与上部的出风口113相对应并延伸至下部的出风口113,离心电机与蜗壳固定连接并伸入蜗壳,离心风叶与离心电机伸入蜗壳的一端传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蜗壳的出风口113直接与上部的出风口113连通,经过离心风叶收集的气体直接由蜗壳的出风端喷出,无需再额外设置风道进行导向,大大降低了压力损耗。
本实施例中,贯流风叶竖直设置,使得下部的送风腔内的送风方向由进风口111水平向着出风口113延伸,送风量大,送风距离远,且空气流通过程中损耗小,在制热时能够迅速将热空气送出空调器100。离心风叶也竖直设置,同时蜗壳的送风端与上部的出风口113直接连通,由于蜗壳的存在,使得送风腔中空气流通方向由水平方向经过离心风叶后再由水平方向送出,压力损失小,送风距离远,提高了送风效率,扩大了送风范围。
参见图5至图7,导风组件150上开设有用于出风的的第一通气孔151和用于出风的第二通气孔153,第一通气孔151的流通面积小于第二通气孔153的流通面积,导风组件150活动设置于出风口113并能够相壳体110运动,具体地,导风组件150滑动设置在出风口113处并能够相对壳体110滑动,以使壳体110内的气体从第一通气孔151或第二通气孔153流出。
在实际使用时,空气经由进风口111分别进入两个送风腔,在风机130的作用下通过导风组件150后喷出,由于第一通气孔151的流通面积小于第二通气孔153的流通面积,使得出风模式具有大风量普通模式和小风量无风感模式的区分,分别适用于空调器100的不同模式,当制热时,可通过第二通气孔153出风,可提高出风量,保证热风的流动性,当制冷时,可通过第一通气孔151出风,避免冷风量过大而影响人的感受,避免冷风吹人,提高舒适性。同时通过上下分置的出风口113进行送风,扩大了送风范围,同时在制热模式下提升了房间内的热风的流动性,改善了用户的体验效果,提高了舒适性。
在本实施例中,导风组件150上具有第一出风区域155和第二出风区域157,第一通气孔151设置在第一出风区域155,第二通气孔153设置在第二出风区域157,第一出风区域155和第二出风区域157的其中一个位于出风口113。具体地,导风组件150具有无风感模式和普通模式,当处于无风感模式时,壳体110内的空气由第一通气孔151流出,当处于普通模式时,壳体110内的空气从第二通气孔153流出。第一通气孔151为多个,多个第一通气孔151均匀分布在第一出风区域155,且多个第一通气孔151的流通面积之和小于第二流通孔的流通面积,使得第一出风区域155的总流通面积小于第二出风区域157的总流通面积,通过滑动导风面板,能够使得第一出风区域155或第二出风区域157盖设在出风口113上,从而实现从第一通气孔151中出风或者从第二通气孔153中出风。通过设置不同的出风区域且将第一通气孔151和第二通气孔153设置在不同的出风区域,在出风时通过导风组件150的运动使得第一出风区域155或第二出风区域157位于出风口113,方便切换不同的出风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区域155和第二出风区域157的形状大小均与出风口113相配合,导风面板呈弧形并与前端面板的弧度一致,送风腔的底部设置有弧形滑槽,导风面板可控地滑动设置在弧形滑槽内并绕壳体110的中心轴线转动,通过滑动导风面板可使得第一出风区域155或第二出风区域157盖合在出风口113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气孔153设有用于导流气体的导风叶片159。第一出风区域155通过第一通气孔151出风,第二出风区域157通过设置在第二通气孔153上的导风叶片159出风,具体地,导风叶片159能够相对导风面板转动,从而控制出风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气孔151为微孔结构并阵列设置在第一出风区域155上,第二通气孔153为开设在第二出风区域157的矩形开孔,在第二通气孔153中设置有多个导风叶片159,多个导风叶片159为活动结构,可通过同步调节多个导风叶片159调节出风风向。
在本实用新型其他较佳的实施例中,多个第一通气孔151均匀分布在第一出风区域155,且第一通气孔151为微孔结构,第二通气孔153也为多个,多个第二通气孔153均匀分布在第二出风区域157,第一通气孔151的孔径小于第二通气孔153的孔径,且多个第一通气孔151的流通面积之和小于多个第二通气孔153的流通面积之和,进而使得第一出风区域155的出风量小于第二出风区域157的出风量。当然,并不仅仅限于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设置方式,但凡能够使得第一出风区域155的流通面积小于第二出风区域157的流通面积的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通气孔151的孔径小于或者等于3mm,优选地,第一通气孔151的孔径为2mm,能够实现无风感模式的出风。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100,在壳体110上沿高度方向分别开设两个出风口113,并在两个送风腔内分别设置贯流风叶和离心风叶,通过两个风机130相互独立地同时送风,扩大了送风范围,提高了制热模式下的用户使用舒适性。同时导风组件150具有无风感模式,当制热时,可采用普通模式出风,通过第二通气孔153出风,可提高出风量,保证热风的流动性,当制冷时,可采用无风感模式出风,可通过第一通气孔151出风,避免冷风量过大而影响人的感受,避免冷风吹人,提高舒适性。
第二实施例
结合参见图8和图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100,其基本结构和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导风组件150。
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100包括壳体110、设置在壳体110内的风机130和导风组件150,壳体110具有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3,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3之间设置有送风腔,风机130设置在送风腔内,导风组件150活动设置在出风口113处,用于调节出风模式。
导风组件150上开设有用于出风的的第一通气孔151和用于出风的第二通气孔153,第一通气孔151的流通面积小于第二通气孔153的流通面积,导风组件150活动设置于出风口113并能够相壳体110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气孔153设有用于导流气体的导风叶片159,导风叶片159上设有第一通气孔151。具体地,导风叶片159为多个,每个导风叶片159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气孔151,导风叶片159能够相对壳体110转动,从而控制出风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气孔151为微孔结构并阵列设置在导风叶片159上,第二通气孔153为开设在导风组件150上的矩形开孔,在第二通气孔153中设置有多个导风叶片159,多个导风叶片159为活动结构,可通过同步调节多个导风叶片159调节出风风向。
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100,在第二通气孔153设有用于导流的导风叶片159,同时导风叶片159上设有第一通气孔151,当壳体110内的空气从第二通气孔153流出时,能够通过导风叶片159进行导流,从而控制出风方向,当导风叶片159完全关闭时,壳体110内的空气能够从导风叶片159上的第一通气孔151流出,从而实现两种不同出风量的出风模式,分别适用于空调器100的不同模式,当制热时,打开导风叶片159,可通过第二通气孔153出风,并通过导风叶片159控制方向,可提高出风量,保证热风的流动性,当制冷时,关闭导风叶片159,可通过第一通气孔151出风,避免冷风量过大而影响人的感受,避免冷风吹人,提高舒适性。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110)和设置在所述壳体(110)内的风机(130),所述壳体(110)具有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3),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导风组件(150),所述导风组件(150)上开设有用于出风的第一通气孔(151)和用于出风的第二通气孔(153),所述第一通气孔(151)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第二通气孔(153)的流通面积,所述导风组件(150)活动设置于所述出风口(113)并能够相对所述壳体(110)运动,以使所述壳体(110)内的气体从所述第一通气孔(151)或所述第二通气孔(153)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150)具有第一出风区域(155)和第二出风区域(157),所述第一通气孔(151)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区域(155),所述第二通气孔(153)设置在所述第二出风区域(157),所述第一出风区域(155)和所述第二出风区域(157)的其中一个位于所述出风口(1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气孔(153)设有用于导流气体的导风叶片(15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气孔(153)设有用于导流气体的导风叶片(159),所述导风叶片(159)上设有所述第一通气孔(1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孔(151)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一通气孔(151)的孔径小于或等于3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通气孔(151)的流通面积之和小于所述第二通气孔(153)的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13)为多个,至少一个所述出风口(113)上设有所述导风组件(15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出风口(113)沿所述壳体(110)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130)为多个,多个所述风机(130)与多个所述出风口(113)一一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风机(130)中至少一个所述风机(130)为贯流风机(131);或,至少一个所述风机(130)为离心风机(133)。
CN201822085946.9U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空调器 Active CN2093101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85946.9U CN209310131U (zh)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85946.9U CN209310131U (zh)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10131U true CN209310131U (zh) 2019-08-27

Family

ID=67676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85946.9U Active CN209310131U (zh)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101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83546A (zh) * 2021-09-23 2022-01-28 重庆大学 一种多股小风束形体适应性的个性化通风末端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83546A (zh) * 2021-09-23 2022-01-28 重庆大学 一种多股小风束形体适应性的个性化通风末端装置
CN113983546B (zh) * 2021-09-23 2024-01-16 重庆大学 一种多股小风束形体适应性的个性化通风末端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18823U (zh) 空调器及其空调室内机
CN106288278B (zh) 空调器
CN109520019A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6196304A (zh) 圆形挂壁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设备
CN106440056A (zh) 空调柜机
CN106287936B (zh)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5509287A (zh) 空调设备出风结构及空调设备
CN110657495B (zh) 空调内机
CN105371367B (zh) 空调室内机
CN103512087A (zh) 立柜式空调
CN107300252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9246250U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109340909B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212339440U (zh) 一种上下出风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921588U (zh) 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CN206361810U (zh) 空调柜机
CN109442573A (zh)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CN209310131U (zh) 一种空调器
CN207936296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7555772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9340908A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206001605U (zh) 圆形挂壁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设备
CN112747368A (zh) 空调室内机
CN209459054U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209689028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