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08762U - 一种凝汽式小汽轮机排汽余热和烟气余热的联合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凝汽式小汽轮机排汽余热和烟气余热的联合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08762U
CN209308762U CN201822267371.2U CN201822267371U CN209308762U CN 209308762 U CN209308762 U CN 209308762U CN 201822267371 U CN201822267371 U CN 201822267371U CN 209308762 U CN209308762 U CN 2093087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condensing
exhaust
type small
turb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6737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汀山
孙伟鹏
张泽雄
吕凯
朱旭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Xir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Huaneng Shantou Haimen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Xir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Huaneng Shantou Haimen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Xir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Huaneng Shantou Haimen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Xir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6737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087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087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087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0Technologies for a more efficient combustion or heat usage

Landscapes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凝汽式小汽轮机排汽余热和烟气余热的联合利用系统,锅炉引风机采用凝汽式小汽轮机驱动,汽源来自主机汽轮机某级抽汽,凝汽式小汽轮机排汽在小机乏汽凝汽器内冷凝。冷却水由凝结水泵驱动,以串联方式依次在小机乏汽凝汽器和锅炉排烟余热利用系统中吸热后返回主机热力系统中的低压加热器凝结水入口管路,凝汽式小汽轮机乏汽冷凝后的凝结水经升压泵加压后进入烟气余热换热器继续吸热。驱动锅炉引风机的凝汽式小汽轮机的驱动蒸汽实现了能量的全部有效利用,彻底消除了冷源损失;流经低压加热器的凝结水流量减少,使得主汽轮机六段、七段、八段抽汽的抽汽流量相应减少,被排挤的部分蒸汽送入汽轮机做功,机组的经济性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凝汽式小汽轮机排汽余热和烟气余热的联合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火电厂节能降耗领域,涉及一种凝汽式小汽轮机排汽余热和烟气余热的联合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驱动引风机的小汽轮机,可分为背压式或纯凝式。传统的纯凝式小汽轮机冷端系统类似于湿冷机组冷端系统,主要由循环水系统、凝结水系统和抽真空系统组成,存在较大的冷源损失。
旨在消除此冷源损失,本专利提出凝汽式小汽轮机排汽余热和烟气余热的联合利用系统,通过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凝结水吸收小汽轮机排汽余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凝汽式小汽轮机排汽余热和烟气余热的联合利用系统,该余热利用系统能够实现凝汽式小汽轮机驱动汽源能量的全部利用,消除冷源损失,减小主机六段、七段、八段抽汽流量,提高经济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凝汽式小汽轮机排汽余热和烟气余热的联合利用系统,包括小机乏汽凝汽器和凝汽式小汽轮机,小机乏汽凝汽器的冷侧入口与主机热力系统相连,冷侧出口与锅炉排烟余热利用系统的烟气余热换热器的冷侧入口相连,锅炉排烟余热利用系统的烟气余热换热器的冷侧出口连接主机热力系统;凝汽式小汽轮机的排气端连接至小机乏汽凝汽器的热侧入口,热侧出口连接至烟气余热换热器的冷侧入口;凝汽式小汽轮机的转轴与锅炉排烟余热利用系统的锅炉引风机的驱动轴相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在于:
所述小机乏汽凝汽器的冷侧入口连接至主机热力系统的轴封加热器的凝结水出口处,轴封加热器凝结水入口处设置有凝结水泵。
所述轴封加热器的凝结水出口依次连接第一低压加热器、第二低压加热器以及第三低压加热器,烟气余热换热器的冷侧出口连接至第二低压加热器和第三低压加热器之间的管路上。
所述锅炉引风机通过离合器与凝汽式小汽轮机相连。
所述小机乏汽凝汽器上连接有用于抽出小机乏汽凝汽器内不凝结气体的真空泵。
所述小机乏汽凝汽器与烟气余热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还设置有升压泵。
所述锅炉排烟余热利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空气预热器、烟气余热换热器、电除尘器、锅炉引风机以及烟囱;其中空气预热器的出口与烟气余热换热器的热侧入口相连,烟气余热换热器的热侧出口与电除尘器相连,电除尘器的出口与锅炉引风机的气体入口相连,出口连接至烟囱的底部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驱动锅炉引风机的凝汽式小汽轮机汽源的能量全部利用,其中一部分在凝汽式小汽轮机中做功并传递给锅炉引风机,剩余的排汽余热以凝结水作为热载体回收至主机热力系统;此外,实现了锅炉排烟余热的有效利用。从机组整个热力循环来看,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驱动锅炉引风机的凝汽式小汽轮机汽源能量的全部利用,并实现了锅炉排烟余热的有效利用,提高了机组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凝结水泵;2-轴封加热器;3-第一低压加热器;4-第二低压加热器;5-第三低压加热器;6-空气预热器;7-烟气余热换热器;8-电除尘器;9-锅炉引风机;10-离合器;11-凝汽式小汽轮机;12-小机乏汽凝汽器;13-真空泵;14-升压泵;15-烟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的混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概念。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绘制的,其中为了清楚表达的目的,放大了某些细节,并且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上下文中,当将一层/元件称作位于另一层/元件“上”时,该层/元件可以直接位于该另一层/元件上,或者它们之间可以存在居中层/元件。另外,如果在一种朝向中一层/元件位于另一层/元件“上”,那么当调转朝向时,该层/元件可以位于该另一层/元件“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本实用新型凝汽式小汽轮机排汽余热和烟气余热的联合利用系统,包括小机乏汽凝汽器12和凝汽式小汽轮机11,小机乏汽凝汽器12的冷侧入口与主机热力系统相连,冷侧出口与锅炉排烟余热利用系统的烟气余热换热器7的冷侧入口相连,锅炉排烟余热利用系统的烟气余热换热器7的冷侧出口连接主机热力系统;锅炉排烟余热利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空气预热器6、烟气余热换热器7、电除尘器8、锅炉引风机9以及烟囱15;其中空气预热器6的出口与烟气余热换热器7的热侧入口相连,烟气余热换热器7的热侧出口与电除尘器8相连,电除尘器8的出口与锅炉引风机9的气体入口相连,出口连接至烟囱的底部入口。凝汽式小汽轮机11的排气端连接至小机乏汽凝汽器12的热侧入口,热侧出口连接至烟气余热换热器7的冷侧入口;凝汽式小汽轮机11的转轴通过离合器10与锅炉排烟余热利用系统的锅炉引风机9的驱动轴相连。
小机乏汽凝汽器12的冷侧入口连接至主机热力系统的轴封加热器2的凝结水出口处,轴封加热器2凝结水入口处设置有凝结水泵1。轴封加热器2的凝结水出口依次连接第一低压加热器3、第二低压加热器4以及第三低压加热器5,烟气余热换热器7的冷侧出口连接至第二低压加热器4和第三低压加热器5之间的管路上。小机乏汽凝汽器12上连接有用于抽出小机乏汽凝汽器12内不凝结气体的真空泵13。小机乏汽凝汽器12与烟气余热换热器7之间的管路上还设置有升压泵14。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锅炉引风机采用纯凝式凝汽式小汽轮机驱动,乏汽在小机乏汽凝汽器中冷凝,冷却水为主机热力系统轴加出口的部分凝结水,该冷却水由凝结水泵驱动,以串联方式依次在小机乏汽凝汽器和锅炉排烟余热利用系统中吸热后返回主机热力系统中的第三低压加热器凝结水入口管路。凝汽式小汽轮机排汽冷凝后的凝结水经凝结水升压泵加压后进入烟气余热换热器继续吸热。
本实用新型从主机轴加出口引部分凝结水作为驱动锅炉引风机的凝汽式小汽轮机小机乏汽凝汽器的冷却水,由凝结水泵驱动,以串联方式依次在小机乏汽凝汽器和锅炉排烟余热利用系统中吸热后返回主机热力系统中的第三低压加热器凝结水入口管路。凝汽式小汽轮机乏汽冷凝后的凝结水经升压泵加压后汇入烟气余热换热器的水侧入口管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锅炉引风机9由凝汽式小汽轮机11驱动,两者之间通过离合器10连接,凝汽式小汽轮机11的汽源由主汽轮机某级抽汽提供,蒸汽在凝汽式小汽轮机11做功后进入小机乏汽凝汽器12冷凝,设置真空泵13以抽出小机乏汽凝汽器12内的不凝结气体,小机乏汽凝汽器12冷却水为轴封加热器2出口的部分凝结水,由凝结水泵1驱动,以串联方式依次分别在小机乏汽凝汽器12和烟气余热换热器7吸热后回流至第三低压加热器5入口。凝汽式小汽轮机11排汽冷凝后的凝结水经升压泵14加压后进入烟气余热换热器7继续吸热。
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凝汽式小汽轮机排汽余热和烟气余热的联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小机乏汽凝汽器(12)和凝汽式小汽轮机(11),小机乏汽凝汽器(12)的冷侧入口与主机热力系统相连,冷侧出口与锅炉排烟余热利用系统的烟气余热换热器(7)的冷侧入口相连,锅炉排烟余热利用系统的烟气余热换热器(7)的冷侧出口连接主机热力系统;凝汽式小汽轮机(11)的排气端连接至小机乏汽凝汽器(12)的热侧入口,热侧出口连接至烟气余热换热器(7)的冷侧入口;凝汽式小汽轮机(11)的转轴与锅炉排烟余热利用系统的锅炉引风机(9)的驱动轴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汽式小汽轮机排汽余热和烟气余热的联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机乏汽凝汽器(12)的冷侧入口连接至主机热力系统的轴封加热器(2)的凝结水出口处,轴封加热器(2)凝结水入口处设置有凝结水泵(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凝汽式小汽轮机排汽余热和烟气余热的联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封加热器(2)的凝结水出口依次连接第一低压加热器(3)、第二低压加热器(4)以及第三低压加热器(5),烟气余热换热器(7)的冷侧出口连接至第二低压加热器(4)和第三低压加热器(5)之间的管路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汽式小汽轮机排汽余热和烟气余热的联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引风机(9)通过离合器(10)与凝汽式小汽轮机(11)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汽式小汽轮机排汽余热和烟气余热的联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机乏汽凝汽器(12)上连接有用于抽出小机乏汽凝汽器(12)内不凝结气体的真空泵(13)。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凝汽式小汽轮机排汽余热和烟气余热的联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机乏汽凝汽器(12)与烟气余热换热器(7)之间的管路上还设置有升压泵(14)。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凝汽式小汽轮机排汽余热和烟气余热的联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排烟余热利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空气预热器(6)、烟气余热换热器(7)、电除尘器(8)、锅炉引风机(9)以及烟囱(15);其中空气预热器(6)的出口与烟气余热换热器(7)的热侧入口相连,烟气余热换热器(7)的热侧出口与电除尘器(8)相连,电除尘器(8)的出口与锅炉引风机(9)的气体入口相连,出口连接至烟囱的底部入口。
CN201822267371.2U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凝汽式小汽轮机排汽余热和烟气余热的联合利用系统 Active CN2093087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67371.2U CN209308762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凝汽式小汽轮机排汽余热和烟气余热的联合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67371.2U CN209308762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凝汽式小汽轮机排汽余热和烟气余热的联合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08762U true CN209308762U (zh) 2019-08-27

Family

ID=67680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67371.2U Active CN209308762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凝汽式小汽轮机排汽余热和烟气余热的联合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0876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1572A (zh) * 2018-12-29 2019-03-08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凝汽式小汽轮机排汽余热和烟气余热的联合利用系统
CN110762510A (zh) * 2019-10-24 2020-02-07 浙江新中港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余热利用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1572A (zh) * 2018-12-29 2019-03-08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凝汽式小汽轮机排汽余热和烟气余热的联合利用系统
CN110762510A (zh) * 2019-10-24 2020-02-07 浙江新中港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余热利用系统
CN110762510B (zh) * 2019-10-24 2021-08-10 浙江新中港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余热利用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47555U (zh) 一种用于mggh的双效辅助换热器系统
CN103574587B (zh) 火电厂余热利用系统及火电机组
CN101852459B (zh) 用抽汽式汽轮机抽出的蒸汽驱动热泵提高电厂效能的系统
CN112791579B (zh) 一种脱硫浆液多级闪蒸余热利用的系统及工艺
CN209308762U (zh) 一种凝汽式小汽轮机排汽余热和烟气余热的联合利用系统
CN108412564A (zh) 一种高效回热与优化抽汽的二次再热系统及方法
CN109668165A (zh) 热二次风及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和火力发电机组
CN109469523A (zh) 一种利用凝汽式小汽轮机排汽余热加热入炉新风的系统
CN202195715U (zh) 一种带乏汽换热系统的电厂汽水系统
CN104807245B (zh) 一种低温余热利用系统及余热利用方法
CN104132541B (zh)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和梯级利用系统
CN107131545A (zh) 一种火电厂节能减排供热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4930496B (zh) 燃煤机组低低温省煤器联合送风加热深度余热回收系统
CN204693371U (zh) 一种直接回收汽轮机排汽余热并加热凝结水系统
CN204612228U (zh) 一种低温余热利用系统
CN106196147A (zh) 一种回收乏汽余热提高热效率及机组带负荷能力的系统
CN206440032U (zh) 一种基于热泵的回收汽轮机组乏汽余热系统
CN209308765U (zh) 一种利用凝汽式小汽轮机排汽余热加热入炉新风的系统
CN201779765U (zh) 用抽汽式汽轮机抽出的蒸汽驱动热泵提高电厂效能的系统
CN207871570U (zh) 一种快速预热mvr蒸发系统的装置
CN105757645A (zh) 一种燃煤电厂低品位余热资源高效利用系统
CN205578051U (zh) 一种带发电功能的供暖锅炉系统
CN110559786A (zh) 基于部分有机朗肯循环的烟气脱白系统及方法
CN109441572A (zh) 一种凝汽式小汽轮机排汽余热和烟气余热的联合利用系统
CN205807384U (zh) 一种mggh凝结水加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