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06572U - 输送线体及燃油泵装配线 - Google Patents
输送线体及燃油泵装配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306572U CN209306572U CN201822077448.XU CN201822077448U CN209306572U CN 209306572 U CN209306572 U CN 209306572U CN 201822077448 U CN201822077448 U CN 201822077448U CN 209306572 U CN209306572 U CN 2093065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uide rail
- wire body
- body guide
- mold
- impe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送线体,其可使滑块间歇性的运动。一种输送线体,包括借助第一导轨位置切换机构使第三线体导轨在衔接于第一线体导轨的第一位置和衔接于第二线体导轨的第二位置之间相互切换;借助第二导轨位置切换机构使第四线体导轨在衔接于第二线体导轨的第三位置和衔接于第一线体导轨的第四位置之间相互切换;可配合于第一线体导轨、第二线体导轨、第三线体导轨和第四线体导轨中的任一并形成导轨副的滑块,与滑块形成固定连接的磨擦块机构,磨擦块机构用于和位置对应的第一输送带机构或第二输送带机构相接触并形成磨擦传动。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燃油泵装配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将多种不同的部件装配成为组合单元的机械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组装油泵的机械。
背景技术
燃油泵包括上端盖组件、壳体组件、转子、叶轮、轴承和后盖,其为电动燃油泵的结构,其中壳体组件包括磁片、壳体和U型卡。如何将上端盖组件、壳体组件、转子、叶轮、轴承和后盖组装成燃油泵,是亟待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送线体,其可使滑块间歇性的运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输送线体,包括第一线体导轨,与第一线体导轨呈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线体导轨,借助第一导轨位置切换机构使第三线体导轨在衔接于第一线体导轨的第一位置和衔接于第二线体导轨的第二位置之间相互切换;借助第二导轨位置切换机构使第四线体导轨在衔接于第二线体导轨的第三位置和衔接于第一线体导轨的第四位置之间相互切换;可配合于第一线体导轨、第二线体导轨、第三线体导轨和第四线体导轨中的任一并形成导轨副的滑块,位于第一线体导轨、第三线体导轨和第四线体导轨的侧方的第一输送带机构,位于第二线体导轨、第三线体导轨和第四线体导轨的侧方的第二输送带机构,与滑块形成固定连接的磨擦块机构,磨擦块机构用于和位置对应的第一输送带机构或第二输送带机构相接触并形成磨擦传动。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磨擦块机构包括磨擦块,磨擦块与基板滑动连接,基板与滑块固定连接,在磨擦块和基板之间设有第三弹簧。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在基板上设有定位块,其用于和阻挡器相配合而阻止滑块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油泵装配线,其用于将上端盖组件、壳体组件、转子、叶轮、轴承、后盖组装成燃油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油泵装配线,包括
第一模具,用于承载工件;
输送线体,其用于输送安装在其上的第一模具,并且使第一模具经过设定的工位时间歇;
上端盖组件上料机构,其用于抓取上端盖组件并安放到第一模具上;
壳体组件上料机械手,用于将按预定的周向角度位置摆放的壳体组件安装在第一模具上;
上端盖组件安装机构,用于将上端盖组件安装到壳体组件的上端;
壳体上端收口机构,用于使壳体组件中的壳体上端向内弯折而缩小口径从而使其固定住上端盖组件;
充磁机构,用于对壳体组件中的磁片(燃油泵的配件)进行充磁;
转子安装机构,用于将转子装配到工件上;
轴承叶轮装配机构,其用于将轴承叶轮组件(叠置在一起的轴承和叶轮)装配到工件(上端盖组件、壳体组件和转子装配在一起)上;
叶轮装配机构,用于将工件上的叶轮与转子相装配;
后盖装配机构,用于将后盖装配到工件上;
后盖压铆机构,其用于使壳体组件中的壳体后端向内弯折而缩小口径从而使其固定住后盖;
第一下料机构,用于将第一模具上的工件取下。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模具包括基板、第一治具和用于承载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二治具,第一治具和第二治具均固定在基板上且沿着输送线体的输送方向排列;其中,第一治具包括外套,外套的上端具有开口而呈筒状结构,外套与基板固定连接;外套内部套设有轴向限位滑动的内套,将内套可释放地锁固于下止点的锁止机构,在锁止机构解锁后将内套推顶至上止点的第一弹簧。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输送线体包括第一线体导轨,与第一线体导轨呈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线体导轨,借助第一导轨位置切换机构使第三线体导轨在衔接于第一线体导轨的第一位置和衔接于第二线体导轨的第二位置之间相互切换;借助第二导轨位置切换机构使第四线体导轨在衔接于第二线体导轨的第三位置和衔接于第一线体导轨的第四位置之间相互切换;可配合于第一线体导轨、第二线体导轨、第三线体导轨和第四线体导轨中的任一并形成导轨副的滑块,位于第一线体导轨、第三线体导轨和第四线体导轨的侧方的第一输送带机构,位于第二线体导轨、第三线体导轨和第四线体导轨的侧方的第二输送带机构,与滑块形成固定连接的磨擦块机构,磨擦块机构用于和位置对应的第一输送带机构或第二输送带机构相接触并形成磨擦传动。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上端盖组件上料机构包括第一机器视觉系统,第一上盖组件上料机械手、第二上盖组件上料机械手和第一放料模具;其中,第一上盖组件上料机械手用于将上端盖组件从料盒上抓取到第一放料模具上;第二上盖组件上料机械手用于将上端盖组件从第一放料模具上抓取到第一模具上;第一放料模具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一机器视觉系统用于检测上端盖的周向位置作为控制第一电机的依据,以使上端盖组件停在设定周向位置。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壳体组件上料机械手包括第四线性模组、第五线性模组和第三手指气缸,其中,第四线性模组和第五线性模组呈相互垂直设置,第四线性模组和第五线性模组中的之一用于控制第三手指气缸的水平方向的位移,另一用于控制第三手指气缸的高度方向的位移。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上端盖组件安装机构包括被固定的上端盖组件安装机架,上端盖组件安装机架上固定有第一压机,第一压机的输出端固定有可吸附住上端盖组件的第一压头,借助第一位置切换机构使第一压头在正对于第一模具上的第一治具的位置和正对于第一模具上的第二治具的位置之间切换。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转子安装机构包括转子机械手和转子清洁机构;转子机械手从料盒上抓取转子并将其安装到工件上,并在此期间用于将转子放入转子清洁机构而由其对转子进行清洁,其中,包括转子清洁箱,清洁箱供转子的一端部插入,清洁箱上还设有两个气嘴,其中一气嘴与压缩机系统相连通,另一个气嘴与负压系统相连通。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轴承叶轮装配机构包括第二机器视觉系统,第一轴承叶轮上料机械手、第二轴承叶轮上料机械手、第二放料模具和第四电机;其中,第二放料模具与第四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机器视觉系统用于检测轴承叶轮组件的周向位置作为控制第四电机的依据,以使轴承叶轮组件停在设定的周向位置;第一轴承叶轮上料机械手用于将轴承叶轮组件从料盒上抓取到第二放料模具上;第二轴承叶轮上料机械手用于将轴承叶轮组件从第二放料模具上抓取并安装在工件上。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叶轮装配机构包括磨擦轮,磨擦轮与探针座固定连接,探针座上吊装有可轴向移动的探针,并且探针的端部伸出磨擦轮,探针座与第五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第五电机整体被第十三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输出端驱动,而使磨擦轮自远离叶轮的位置移动到与叶轮相接触的位置,在探针座上设有检测孔,检测孔沿着垂直于探针的活动方向设置;叶轮装配机架固定有与检测孔相对的光电开关;当探针的顶部触发光电开关时,发光电开关发出作为第五电机停止转动的控制参数的信号;与第十三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输出端相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架,与第一安装架滑动连接的第二安装架,与第二安装架固定连接的基座,基座用于和壳体的端部相接触,在第二安装架固定有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的检测端固定有接触块,接触块用于和叶轮相接触,用于使第一治具从与摩擦轮相对的位置切换到与接触块相对的位置的第二位置切换机构。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后盖装配机构包括第二机器视觉系统,第一后盖上料机械手、第二后盖上料机械手和第三放料模具;其中,第三放料模具与第六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机器视觉系统用于检测后盖的周向位置作为控制第六电机的依据,以使后盖停在设定周向位置;第一后盖上料机械手用于将后盖从料盒上抓取到第三放料模具上;第二后盖上料机械手用于将后盖从第三放料模具上抓取并安装在工件上。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燃油泵装配线采用了第一模具、输送线体、上端盖组件上料机构、壳体组件上料机械手、、上端盖组件安装机构、壳体上端收口机构、充磁机构、转子安装机构、轴承叶轮装配机构、叶轮装配机构、后盖装配机构和后盖压铆机构,可将上端盖组件、壳体组件、转子、叶轮、轴承、后盖组装成燃油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模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模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输送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上端盖组件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组件上料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上端盖组件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上端收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充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子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承叶轮装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叶轮装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叶轮装配机构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后盖装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后盖压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燃油泵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已给出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未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油泵装配线,其用于将油泵零部件组装成油泵。
在本实用新型中,燃油泵装配线包括第一模具01、输送线体02、上端盖组件上料机构03、壳体组件上料机械手04、、上端盖组件安装机构05、壳体上端收口机构06、充磁机构07、转子安装机构08、轴承叶轮装配机构09、叶轮装配机构10、后盖装配机构11、后盖压铆机构12、第一下料机构13和第二下料机构14。
其中,第一模具01,其安装于输送线体02上,用于载承工件。
第一模具01包括基板015、第一治具012和第二治具013,第一治具012和第二治具013呈线性排列。通常,第一治具012在前,第二治具013在后。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前”、“后”是参照线送线体运输方向定义。
第一治具012和第二治具013均供工件安装。
具体地,第一模具01包括滑块011,滑块011上固定有基板015,基板015上固定有第一治具012和第二治具013,基板015还固定有磨擦块机构014。
如图中所示,第一治具012包括外套0121,外套0121的上端具有开口而呈筒状结构,外套0121与基板015固定连接。外套0121内部套设有轴向限位滑动的内套0122,内套0122被锁止机构锁固于下止点,被锁止机构解锁后的内套0122被第一弹簧018推顶至上止点。如图中所示,第一弹簧的一端与基板相抵,另一端与内套相抵。当内套0122位于上止点时,其供上端盖组件支撑,当内套0122位于下止点时,工件插入第一治具的部分较多,使得工件被可靠的安装在第一治具上以进行相应的加工,还能够形成对工件的保护。
如图中所示,在外套0121上设有限位槽0123,在内套0122上固定有限位柱0124,限位柱0124可在限位槽0123内沿其长度方向滑动,通过限位槽0123和限位柱0124的结构,也限定了外套0121和内套0122 的周向相对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外套0121的内径略大于壳体(燃油泵的组件)的外径,内套0122的内径小于壳体以及上端盖组件(燃油泵的组件)的外径。这样,工件能够被支撑在内套0122上。
在本实施例中,锁止机构包括弹簧座0125,弹簧座0125固定于内套0122的孔中,孔沿着内径径向延伸。第二弹簧(图上未示)的一端与弹簧座0125相抵,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弹珠0126相抵。供弹珠0126 的局部嵌合的弹珠孔0127设在外套0121上且位于外套0121的下部。在具体应时,当内套0122下行,借助第二弹簧将弹珠0126压合入弹珠孔0127,由此,使内套0122相对于外套0121被固定从而使内套0122 位于下止点。当弹珠0126与弹珠孔0127脱离后,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而使内套0122上行,内套0122上行后被限位机构限制而位于上止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线端子0128与基板015相固定,第一接线端子与内套0122上的第一接线端子孔0129形成间隙配合,当内套0122位于下止点时,第一接线端子和工件上的电极相接触。通常,第一接线端子采用可弹性伸缩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线端子有两个,各与工件的一电极相接触。
第一接线端子0128还电连接有接引线(图上未示),接引线的端部01291露在基板015外。这样,在接引线的端部即可直接对燃油泵进行检测,例如检测其阻值。
第二治具013整体大致呈圆柱形结构,其供壳体的后端相套接。在圆柱形结构上还设有凹口0131,以适配壳体的后端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输送线体02,用于输送第一模具01并且使其依次经过设定的工位时间歇。输送线体02安装在机架上。
在一实施例中,输送线体02包括第一线体导轨021、第二线体导轨022;如图中所示,第一线体导轨 021和第二线体导轨022均被固定在机架上。第一线体导轨021和第二线体导轨022呈相互平行设置;
与第一线体导轨021和第二线体导轨022同向设置且位于第一线体导轨021和第二线体导轨022的一端的第三线体导轨023,借助第一导轨位置切换机构025使所述第三线体导轨023在衔接于第一线体导轨 021的第一位置和衔接于第二线体导轨022的第二位置之间相互切换。当第三线体导轨023处于第一位置时,即第三线体导轨023衔接于第一线体导轨021,第三线体导轨023与第一线体导轨021呈线性排列,此时第一线体导轨021上的第一模具01可滑动到第三线体导轨023上。当第三线体导轨023处于第二位置时,即第三线体导轨023衔接于第二线体导轨022,第三线体导轨023与第二线体导轨022呈线性排列,此时第三线体导轨023上的第一模具01可滑动到第二线体导轨022上。这样,利用第一导轨位置切换机构025的结构可将第一线体导轨021上的第一模具01摆渡到第二线体导轨022上。
与第一线体导轨021和第二线体导轨022同向设置且位于第一线体导轨021和第二线体导轨022的另一端的第四线体导轨024,借助第二导轨位置切换机构026使所述第四线体导轨024在衔接于第二线体导轨022的第三位置和衔接于第一线体导轨021的第四位置之间相互切换。当第四线体导轨024处于第三位置时,即第四线体导轨024衔接于第二线体导轨022,第四线体导轨024与第二线体导轨022呈线性排列,此时第二线体导轨022上的第一模具01可滑动到第四线体导轨024上。当第四线体导轨024处于第四位置时,即第四线体导轨024衔接于第一线体导轨021,第四线体导轨024与第一线体导轨021呈线性排列,此时第四线体导轨024上的第一模具01可滑动到第一线体导轨021上。这样,利用第二导轨位置切换机构026控制移动的第四线体导轨024的结构可将第二线体导轨022上的第一模具01摆渡到第一线体导轨 021上。
可以理解的是,在具体应用时,通过第一线体导轨021、被可控地移动的第三线体导轨023、第二线体导轨022和被可控地移动的第四线体导轨024构建出第一模具01的工作路径,使得第一模具01在油泵装配线上可被循环地用于装载工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轨位置切换机构025包括水平方向的第一直线往复运动机构和竖直方向的第二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第三线体导轨与第一导轨位置切换机构025中的第二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输出端相连接,借此,第三线体导轨在切换位置过程中被举升。第二直线往复运动机构安装在第一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输出端上。
第二导轨位置切换机构026包括水平方向的第三直线往复运动机构和竖直方向的第四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第四线体导轨与第二导轨位置切换机构026中的第四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输出端相连接,借此,第四线体导轨在切换位置过程中被举升。第四直线往复运动机构安装在第三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输出端上。
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线体02还包括第一输送带机构027和第二输送带机构028。第一输送带机构027 用于带动位于第一线体导轨021、第三线体导轨023和第四线体导轨024上的第一模具01移动。第二输送带机构028用于带动位于第二线体导轨022、第三线体导轨023和第四线体导轨024上的第一模具01移动。
第一输送带机构027包括第一电机0271、第一同步带、多个第一同步带轮和第一惰轮,第一同步带位于第一线体导轨021的侧方,两者呈平行设置。第一同步带和多个第一同步带轮形成同步带传动机构,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同步带轮传动连接,用于控制第一输送带机构027运行。
第二输送带机构028包括第二电机0281、第二同步带、多个第二同步带轮和第二惰轮,第二同步带位于第二线体导轨022的侧方,两者呈平行设置。第二同步带和多个第二同步带轮形成同步带传动机构,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同步带轮传动连接,用于控制第二输送带机构028运行。
在一实施例中,在机架上位于第一线体导轨021和第二线体导轨022的侧方均设有低摩擦系数材料 029,位于第一线体导轨021侧方的低摩擦系数材料供第一同步带相贴。位于第二线体导轨022侧方的低低摩擦系数材料供第二同步带相贴。通常,低摩擦系数材料可选用POM、PTFE等材料。
在具体就用时,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均贴着低摩擦系数材料运行,以向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提供反作用力,从而使第一模具01与第一同步带之间、第一模具01与第二同步带之间具有足够的摩擦力,借此,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各自带动第一模具01移动。
其中,滑块011与输送线体02中的线性导轨相适配,二者形成导轨副。
磨擦块机构014用于和线体导轨中的同步带相接触,使其二者形成磨擦传动,借此第一模具01被驱动而沿着线体导轨移动。
磨擦块机构014用于和位置对应的第一输送带机构或第二输送带机构相接触并形成磨擦传动。也就是说,当第一模具位于第一线体导轨上时,磨擦块机构与第一输送带机构相接触并形成摩擦传动,当第一模具位于第二线体导轨上时,磨擦块机构与第二输送带机构相接触并形成摩擦传动。
具体地,磨擦块机构014包括磨擦块0141,磨擦块0141与基板015滑动连接,通常,磨擦块位于基板的下方。在磨擦块和基板015之间设有第三弹簧0142,借助第三弹簧0142可将磨擦块0141压紧在输送线体02的同步带上,以使磨擦块获得足够的摩擦力而驱动第一模具01。
在基板015上设有定位块016,其用于和阻挡器相配合,而使第一模具01被阻挡器可控地阻挡而间歇,形成相对应的加工工位。
在基板015上还固定有锁扣017,其与销柱相配合在输送线体的输送方向上可相互锁住,借此由位置切换机构拖动第一模具01。
上端盖组件上料机构03,其用于抓取上端盖组件(上端盖组件030为燃油泵的配件,与其它配件一起组装成燃油泵)并安放到第一模具01上。
如图5中所示,上端盖组件上料机构03包括第一料盒堆放架031、第二料盒堆放架032、第一移料台 033,第一机器视觉系统034,第一上盖组件上料机械手035、第二上盖组件上料机械手036、第一放料模具037、第五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38、第六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39。
第一料盒堆放架031用于堆叠已放置了上端盖组件(用于组装成燃油泵的配件)的料盒。第二料盒堆放架032用于堆叠已取走了上端盖组件的料盒。
如图中所示,第一料盒堆放架031包括第一料架0311,第一料架可容纳多个以竖向堆叠放置的料盒,在第一料架上设有可滑动的档料杆,挡料杆的活动方向垂直于料盒的堆叠方向,挡料杆与第一物料气缸 0312的活塞杆相连接。其在工作时,当第一物料气缸0312的活塞杆伸出时,活塞杆推动挡料杆,而使料盒的上沿搭在挡料杆上,借此,料盒被支撑在第一料盒堆放架031上;当第一物料气缸0312的活塞杆缩回时,活塞杆带动挡料杆复位,而使料盒的上沿与挡料杆相分离,料盒通过挡料杆的位置而下移。
在具体应用时,第一物料气缸0312的活塞杆缩回,此时第一移料台033对料盒进行托持,料盒整体下移,仅在最下方的料盒通过后,第一物料气缸0312的活塞杆伸出而推动挡料杆,借此,其余的料盒被支撑在第一料盒堆放架031上。
如图中所示,第二料盒堆放架032包括第二料架0321,第二料架可容纳多个以竖向堆叠放置的料盒,可转动地设在第二料架的挡料块0322,固定在挡料块的下方供挡料块支撑的支撑块,挡料块支撑在支撑块上时,挡料块与第二料架高度方向相垂直,形成托住料盒的状态。当挡料块向第二料盒堆放架032的内侧翻转后,即处于托住料盒的状态时,其端部供料盒的上沿搭接,以托住料盒。借助第一扭簧而使挡料块常处于托住料盒的状态。
这样,料盒可从第二料盒堆放架032的下方被放入。在具体应用时,料盒从第二料盒堆放架032的下方向上移动,料盒触的上沿触及挡料块而使其被收拢,料盒继续上行,料盒的上沿越过挡料块,直至料盒的上沿与挡料块相分离,挡料块在第一扭簧的作用下呈托住料盒的状态,借此挡料块托住料盒。
第六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39安装在第五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38的输出端上,第一移料台033与第六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3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料盒堆放架031、第二料盒堆放架032排列在第五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38的输出端的运动路径上。借助第五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38而使第一移料台033具有位于第一料盒堆放架031下方的第一位置、位于第二料盒堆放架032下方的第二位置和错开于第一料盒堆放架031 和第二料盒堆放架032形成供料位的第三位置。
当第一移料台033位于第一位置时,第六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39的输出端伸出,其带动第一移料台033 上移而托住料盒,此时,第一物料气缸0312缩回,第六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39的输出端在缩回的过程中,第一物料气缸0312伸出,第六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39的输出端继续缩回,而后,第一移料台033被移送至第三位置,第六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39的输出端伸出,而供第一上盖组件上料机械手035抓取放置在第一移料台033上的料盒中的上端盖组件,第一上盖组件上料机械手035将上端盖组件抓取到第一放料模具 037上,待料盒上的上端盖组件被取完后,第六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39的输出端缩回,第一移料台033被移动到第二位置,第六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39的输出端伸出而料盒放入第二料盒堆放架032,完成后第六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39的输出端缩回;之后第一移料台033被移送至第一位置进行下一轮的工作循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放料模具037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一机器视觉系统034用于检测上端盖的周向位置作为控制第一电机的依据,以使上端盖组件停在设定周向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上盖组件上料机械手035用于将上端盖组件从料盒上抓取到第一放料模具037上;第二上盖组件上料机械手036用于将上端盖组件从第一放料模具037上抓取到第一模具01上。第一上盖组件上料机械手035和第二上盖组件上料机械手036在传递上端盖组件过程中均具有水平方向的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上盖组件上料机械手035包括第一线性模组、第二线性模组和第一手指气缸。第二上盖组件上料机械手036包括第三线性模组、直线往复运动机构和第二手指气缸。需要指出的是,第一上盖组件上料机械手035和第二上盖组件上料机械手036常规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在机架上设有第一阻挡器,用于阻挡第一线体导轨021上的一个第一模具01,使其间歇,借此由第二上盖组件上料机械手036将上端盖组件放置到第一模具01上。
壳体组件上料机械手04,用于将按预定的周向角度位置摆放的壳体组件040安装在第一模具01上。壳体组件是燃油泵的零配件,其包括壳体、磁片和U形卡。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组件上料机械手04包括第四线性模组041、第五线性模组042和第三手指气缸 043。其中,第四线性模组041和第五线性模组042呈相互垂直设置,其中之一用于控制第三手指气缸043 的水平方向的位移,另一用于控制第三手指气缸043的高度方向的位移。这种壳体组件上料机械手04是本领域常规的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线体导轨02的侧方设有第二阻挡器,用于阻挡第一线体导轨021上的来临的第一模具01,使其间歇,借此由壳体组件上料机械手04将壳体组件放置到第一模具01上。这样,在线体导轨的设置有第二阻挡器的位置形成壳体组件上料工位。
将壳体组件放置到第二治具前,通过吹气清洁机构044对壳体组件进行清洁。
需要指出的是,壳体组件是按预定的周向角度位置摆放以供壳体组件上料机械手抓取。其可通过机器视觉系统来识别壳体组件的周向位置,通过电机来调整壳体组件的周向位置。
上端盖组件安装机构05,用于将上端盖组件050安装到壳体组件的上端。
上端盖组件安装机构05包括被固定的上端盖组件安装机架051,上端盖组件安装机架051上固定有第一压机052,第一压机052的输出端固定有可吸附住上端盖组件的第一压头053,借助第一位置切换机构 054使第一压头053在正对于第一模具01上的第一治具012的位置和正对于第一模具01上的第二治具013 的位置之间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机采用伺服压机。
在机架上设有第三阻挡器,与第二阻挡器之间具有一距离,用于阻挡第一导体导轨上的所来临的第一模具01,使其间歇,形成上端盖安装工位,借此,上端盖组件被上端盖组件安装机构装配到壳体组件的上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位置切换机构054包括第一切换气缸0541、第二切换气缸052和第一销柱053,其中,第一销柱与第一切换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切换气缸安装在第二切换气缸的输出端,第二切换气缸安装在机架上。第一切换气缸的输出端活动方向与第二切换气缸的输出端活动方向相互垂直。当第一切换气缸的输出端伸出时,第一销柱插入第一锁扣;当第一切换气缸的输出端缩回时,第一销柱从第一锁扣中脱离。当第一销柱插入第一锁扣后,第二切换气缸工作用于拖动第一模具01,由此来改变第一压头 053与第一治具012、第二治具013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为使第一压头053可吸附住上端盖组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头053具有一个凹陷腔,凹腔腔的开口端用于和上端盖组件接触在开口端而封闭凹陷腔,产生负压的真空系统与凹陷腔相连通,使凹陷腔产生负压可吸附住上端盖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模具01被第三阻挡器所阻挡时,第一压头053与第二治具013相正对,第一位置切换机构054工作而使第一压头053与第一治具012相正对,伺服压机控制第一压头053下行,第一压头053接触上端盖组件并吸附住上端盖组件,第一位置切换机构054中的第一切换气缸工作使第一销柱与第一锁扣相分离,第一模具01被第一输送带机构027移动后重新与第三阻挡器所阻挡,此时第一压头 053与第二治具013相正对,伺服压机再次控制第一压头053下行,而将上端盖组件压合在壳体组件的上端。
壳体上端收口机构06,用于使壳体组件中的壳体上端向内弯折而缩小口径从而使其固定住上端盖组件。
壳体上端收口机构06包括收口压机架061、收口压机062和上端收口模具063。
套设在壳体上端的上端收口模具063设有锥面部而用于对壳体上端的进行缩口。上端收口模具063与收口压机06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收口压机062设在收口压机架061上。
在具体应用时,在收口压机的作用下,上端收口模具063下行与壳体的上端相触及,直至壳体的上端被锥面部挤压发生形变而缩小口径,从而使壳体上端扣住上端盖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上端收口机构06还包括与收口压机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第一清洁罩064,在第一清洁罩064内设有可转动的第一清洁刷,第一清洁刷与第三电机065传动连接;在清洁罩的,在第一清洁罩上还设有多个第一气嘴066,其一部分与压缩机系统相连通,另一部分与负压系统相连通。这样,在第一气嘴中有形成吹气,也有形成吸气,从而防止清洁过的工件被二次污染。
在具体应用时,当收口压机的输出端伸出后,第二治具上的工件伸入第一清洁罩内而接收清洁。
在机架上设有第四阻挡器,与第三阻挡器之间具有一距离,用于阻挡第一导体导轨上的所来临的第一模具01,使其间歇,形成壳体上端收口工位,借此,壳体上端收口机构对壳体组件的上端进行收口。
充磁机构07,用于对壳体组件中的磁片(燃油泵的配件)进行充磁。
充磁机构07包括充磁机械手071、充磁装置072和翻转机械手073。其中,充磁机械手071用于将第二治具013上的工件(上端盖组件和壳体组件装配在一起)抓取到充磁装置072上。充磁装置072用于对工件中的磁片进行充磁。充磁机械手071还用于将充磁后的工件重新安放到第一模具01上的第一治具012 上。
在本实施例中,充磁机械手071包括充磁机架0711、第六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712、第七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713、第八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714和第四手指气缸0715。
第四手指气缸0715安装在第八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714的输出端上,第八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714安装在第七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713的输出端上,第七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713安装在第六直线往复运动机构 0712的输出端上,第六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712安装在充磁机架上。
翻转机械手采用抓取摆动气缸,其安装在充磁机架0711上。
在具体应用时,工件位于第二治具013上,第四手指气缸0715被第六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712的输出端移动至第二治具013的上方,第七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713下移而使第四手指气缸0715抓取工件,而后第七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713和第六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712相互配合而由第四手指气缸0715将工件放到充磁装置072,以使充磁装置072对工件进行充磁,完成后,第四手指气缸0715再次抓取工件,第七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713和第六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712相互配合而由第四手指气缸0715将工件放到抓取摆动气缸的夹取位(抓取摆动气缸张开所对应的位置)上,由抓取摆动气缸抓取后进行翻转180度,再由第四手指气缸0715抓取工件,而后第七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713、第六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712和第八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714相互配合将工件插到第一治具012上。
需要指出的是,第八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714的行程与第一治具012、第二治具013之间的距离相适。
在机架上设有第五阻挡器,与第四阻挡器之间具有一距离,用于阻挡第一导体导轨上的所来临的第一模具01,使其间歇,形成充磁工位,借此,充磁机构对磁片进行充磁。
转子安装机构08,用于将转子080装配到工件上。
转子安装机构08包括转子机械手081。转子机械手081从料盒上抓取转子并将其安装到工件上。
在本实施例中,转子机械手081包括转子安装机架0811、第九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812、第十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813、第十一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814和第五手指气缸0815。
第五手指气缸0815安装在第十一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814的输出端上,第十一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814 安装在第十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813的输出端上,第十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813安装在第九直线往复动动机构的输出端上,第九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812安装在转子安装机架0811上。第九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812 的输出端的运动方向与第十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813的输出端的运动方向相垂直,用于水平方向的定位,以获取料盒上的转子,以及获得水平方向的安装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转子安装机构08还包括转子清洁机构082,其同样也采用将转子插入腔室内并采用吸吹的方式而对转子上的装配于上端盖组件的一端进行清洁。
转子清洁机构082包括转子清洁箱0821,清洁箱0821供转子的一端部插入。具体地在清洁箱上设有孔,转子的一端部插入从该孔插入。清洁箱上还设有两个气嘴0822,其中一气嘴与压缩机系统相连通,另一个气嘴与负压系统相连通。以防止被清洁的过后的转子二次污染。
需要指出的是,转子机械手081在抓取转子后,先将转子插入清洁箱进行清洁后再装配到工件上。也就是说,在转子机械手081抓取转子后,第十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813使第五手指气缸0815被提起,再利用第九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812将其移动到清洁箱的上方。
在机架上设有第六阻挡器,与第五阻挡器之间具有一距离,用于阻挡第一导体导轨上的所来临的第一模具01,使其间歇,形成转子装配工位,借此,转子安装机构将转子装配到工件上。
在本实施例中,转子清洁机构082也采用了料盒储纳结构,其与上端盖组件上料机构03中的第一料盒堆放架031、第二料盒堆放架032、第一移料台033,第五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38和第六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39的结构原理相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轴承叶轮装配机构09,其用于将轴承叶轮组件(叠置在一起的轴承090和叶轮0900)装配到工件(上端盖组件、壳体组件和转子装配在一起)上。
轴承叶轮装配机构,如图中所示,包括第二机器视觉系统091,第一轴承叶轮上料机械手092、第二轴承叶轮上料机械手093、第二放料模具094和第四电机095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放料模具094与第四电机095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机器视觉系统091用于检测轴承叶轮组件的周向位置作为控制第四电机095的依据,以使轴承叶轮组件停在设定的周向位置。
需要指出的是,在轴承叶轮组件中,轴承的外侧面具有凹口(现有的油泵结构具有这种结构)供第二机器视觉系统091识别。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机器视觉系统091中的工业相机和照明被可移动安装,通过直线往复运动机构驱动工业相机和照明并使其移动到第二放料模具094的上方,以使第二机器视觉系统091获得可识别轴承叶轮的周向位置。当工业相机和照明被驱离第二放料模具094的上方位置时而让出轴承叶轮的取放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承叶轮上料机械手092用于将轴承叶轮组件从料盒上抓取到第二放料模具094 上;第二轴承叶轮上料机械手093用于将轴承叶轮组件从第二放料模具094上抓取并安装在工件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承叶轮上料机械手092包括第五线性模组、第六线性模组、第十二直线往复运动机构和第六手指气缸。第二轴承叶轮上料机械手093包括第七线性模组、第八线性模组和第七手指气缸。需要指出的是,第一轴承叶轮上料机械手092和转子机械手093的工作原理相似,这里不再赘述。第二轴承叶轮上料机械手为常规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在机架上还设有第七阻挡器,用于阻挡第一线体导轨021上的一个第一模具01,使其间歇,借此由第二轴承叶轮上料机械手093将轴承叶轮组件安装到工件上。
在本实施例中,轴承叶轮装配机构09也采用了料盒储纳结构,其与上端盖组件上料机构03中的第一料盒堆放架031、第二料盒堆放架032、第一移料台033,第五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38和第六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39的结构原理相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叶轮装配机构10,用于将工件上的叶轮0900装配在转子上。
需要指出的是,转子的轴为扁轴,其用于和叶轮相装配的一端为扁头结构,叶轮上的轴孔与扁轴相适,由此,叶轮附随转子转动。
采用轴承叶轮装配机构,将轴承叶轮组件装配到工件上后,其叶轮与转子有可能未装配到位,借助叶轮装配机构而将叶轮装配到位。
在本实施例中,叶轮装配机构10包括叶轮装配机架101、第十三直线往复运动机构102、探针座103、探针104、磨擦轮105、第五电机106、光电开关107。
磨擦轮105与探针座103固定连接,探针座103上吊装有可轴向移动的探针104,并且探针104的端部伸出磨擦轮105,在探针座103上设有检测孔1031,检测孔1031沿着垂直于探针104的活动方向设置。通常,检测孔1031有多组,沿着探针座103的周向设置。叶轮装配机架101固定有与检测孔1031相对的光电开关107。探针座103与第五电机106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第五电机106整体被第十三直线往复运动机构102的输出端驱动,而使磨擦轮105自远离叶轮的位置移动到与叶轮相接触的位置。
在工作时,第十三直线往复运动机构102的输出端伸出而使磨擦轮105与叶轮相接触,此时,第七电机106工作,从而驱动磨擦轮105缓慢转动,叶轮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被磨擦轮105驱动而附随磨擦轮105 转动,借此使叶轮在周向上获得装配位置而与转子相装配。在叶轮与转子相装配后,转子的轴与探针104 的底端相接触,而使探针104被顶起,探针104的顶部触发光电开关107,以使其发出作为第五电机停止运行的控制参数的信号。在本实施例中,光电开关107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各自装配在探测孔的一端。当叶轮与转子获得装配时,叶轮上的轴孔被转子占据,从而探针104被转子顶起,探针104的顶部阻隔在探测孔中,借此发射端所发射的光束无法被接收端所接收,由此探针104触发光电开关107。当叶轮与转子未获得装配时,探针104的底端将伸入叶轮的轴孔中,这样探针104的顶部未能形成阻隔在探测孔中,发射端所发射的光束被接收端所接收。
在本实施例中,光电开关107作为控制第十三直线往复运动机构102的输出端缩回而使磨擦轮105远离叶轮的信号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七电机与第十三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输出端形成滑动连接,以使摩擦轮弹性的压在叶轮上。
在本实施例中,叶轮装配机构10还包括高度检测机构108,其用于检测叶轮端面和壳体后端的端面之间的高度差。
高度检测机构包括:与第十三直线往复运动机构102的输出端相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架1021,与第一安装架滑动连接的第二安装架1022,与第二安装架固定连接的基座1023,基座用于和壳体的端部100相接触,在第二安装架固定有位移传感器1024,位移传感器的检测端固定有接触块1025,接触块用于和叶轮相接触。
高度检测机构还包括第二位置切换机构109,其包括第三切换气缸1091、第四切换气缸1092和第二销柱1093,其中,第二销柱与第三切换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三切换气缸安装在第四切换气缸的输出端相连接,第四切换气缸安装在机架上。第三切换气缸的输出端活动方向与第四切换气缸的输出端活动方向相互垂直。当第三切换气缸的输出端伸出时,第二销柱插入第一锁扣;当第三切换气缸的输出端缩回时,第二销柱从第一锁扣中脱离。当第二销柱插入第一锁扣后,第四切换气缸工作用于拖动第一模具01,从而使第一治具012从与摩擦轮相对的位置切换到与接触块相对的位置。
位移传感器1024所测得的位移量与阈值相比较,从而判断出叶轮端面和壳体端面100的高度差是否符合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在机架上还设有第八阻挡器,用于阻挡第一线体导轨021上的一个第一模具01,使其间歇,借此由叶轮装配机构将叶轮与转子相装配。
后盖装配机构11,用于将后盖110装配到工件上。
后盖装配机构,如图中所示,包括第二机器视觉系统111,第一后盖上料机械手112、第二后盖上料机械手113、第三放料模具11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放料模具114与第六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机器视觉系统111用于检测后盖的周向位置作为控制第六电机的依据,以使后盖停在设定周向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机器视觉系统111中的工业相机和照明被可移动安装,通过直线往复运动机构驱动工业相机和照明并使其移动到第三放料模具114的上方,以使第二机器视觉系统111识别后盖的周向位置。当工业相机和照明被驱离第三放料模具114的上方位置时而让出轴承叶轮的取放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后盖上料机械手112用于将后盖从料盒上抓取到第三放料模具114上;第二后盖上料机械手113用于将后盖从第三放料模具114上抓取并安装在工件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后盖上料机械手112与第三上料机械手的结构相似,这里不再赘述。第二后盖上料机械手113包括第十四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第十五直线往复运动机构和第八手指气缸。第二后盖上料机械手113常规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在机架上还设有第八阻挡器,用于阻挡第一线体导轨021上的一个第一模具01,使其间歇,形成后盖装配工位,借此由第二后盖上料机械手113将后盖安装到工件上。
后盖装配机构11还包括伺服压机114,伺服压机114的输出端固定有用于和工件相接触的压盖115,压盖与后盖相适配,被伺服压机驱动的压盖将后盖压入壳体的后端(壳体上供后盖装配的端部)。
后盖装配机构11还包括第二位置切换机构116,其包括第五切换气缸1161、第六切换气缸1162和第三销柱,其中,第三销柱与第五切换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五切换气缸安装在第六切换气缸的输出端,第六切换气缸安装在机架上。第五切换气缸的输出端活动方向与第六切换气缸的输出端活动方向相互垂直。当第五切换气缸的输出端伸出时,第三销柱插入第一锁扣;当第五切换气缸的输出端缩回时,第三销柱从第一锁扣中脱离。当第三销柱插入第一锁扣后,第六切换气缸工作而拖动第一模具01,从而使第一治具012与压盖的相对。
在本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后盖装配机构082也采用了料盒储纳结构用于提供后盖,其与上端盖组件上料机构03中的第一料盒堆放架031、第二料盒堆放架032、第一移料台033,第五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38和第六直线往复运动机构039的结构原理相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后盖压铆机构12,其用于使壳体组件中的壳体后端向内弯折而缩小口径从而使其固定住后盖。
后盖压铆机构12包括压铆机架121,与压铆机架121固定连接的压机122,与压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的收口压头123,套设在壳体后端的收口压头123设有锥面部而用于对壳体后端的进行缩口,从而使后盖可靠的与壳体相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在机架上还设有第九阻挡器,用于阻挡第一线体导轨021上的一个第一模具01,使其间歇,形成后盖压铆工位,借此由后盖压铆机构12对工件进行收口以铆住后盖。
后盖压铆机构12还包括与压机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第一清洁罩124,在第一清洁罩内设有可转动的第一清洁刷,第一清洁刷与第七电机125传动连接;在第一清洁罩上还设有多个第一气嘴126,其一部分与压缩机系统相连通,另一部分与负压系统相连通。这样,一部分第一气嘴吹气,另一部分气嘴吸气,能够防止被清洁过的工件被二次污染。
在机架上还设有第九阻挡器,用于阻挡第一线体导轨021上的一个第一模具01,使其间歇,形成清洁工位,借此使工件在压铆后获得清洁。
后盖压铆机构12还包括第十六直线往复运动机构127,第十六直线往复运动机构与压铆机架固定连接,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输出端上固定有检测接线端子,当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输出端伸出时,检测接线端子与第一模具01的接引线的端部01291形成电连接的接触,用于完成检测动作。
第一下料机构13,用于将第一模具01上的工件取下。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下料机构包括第一下料机架131、第十七直线往复运动机构132、第十八直线往复运动机构133和第九手指气缸134。
如图中所示,第一手指气缸134安装在第十八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输出端上,第十八直线往复运动机构安装在第十七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输出端上,第十七直线往复运动机构安装在第一下料机架上。第十七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输出端在水平方向移动,第十八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输出端在竖直方向运动。
通常第十七直线往复运动机构采用气缸,第十八直线往复运动机构采用线性模组。
在本实施例中,在机架上还设有第十阻挡器,用于阻挡第一线体导轨021上的一个第一模具01,使其间歇,形成后良品下料工位,借此由第一下料机构13将工件从第一模具上取下。
在一实施例中,先利用从第一模具上取下工件后,再利用第一导轨位置切换机构025对第三线体导轨进行位置切换。
第二下料机构14,用于将第一模具01上的不良品工件取下。通常,不良品随第一模具移动到第二线体导轨上,再利用第二下料机构进行下料。
第二下料机构包括第二下料机架141、第十九直线往复运动机构142、第二十直线往复运动机构143 和第十手指气缸144。
第一手指气缸144安装在第二十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输出端上,第二十直线往复运动机构安装在第十九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输出端上,第十九直线往复运动机构安装在第二下料机架上。第十九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输出端在水平方向移动,第二十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输出端在竖直方向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在机架上还设有第十一阻挡器,用于阻挡第二线体导轨022上的一个第一模具01,使其间歇,形成后不良品下料工位,借此由第二下料机构14将工件从第一模具上取下。
在本实用新型中,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输出端被要求有2个工作位置时,可以采用气缸或线性模组的结构,当直线往复运动机构的输出端被要求有3个或3个以上的工作位置时,其可以采用线性模组的结构。当然,被要求仅有2个工位置的线性模组也可以采用气缸来代替。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输送线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线体导轨(021),与第一线体导轨呈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线体导轨(022),借助第一导轨位置切换机构(025)使第三线体导轨(023)在衔接于第一线体导轨(021)的第一位置和衔接于第二线体导轨(022)的第二位置之间相互切换;借助第二导轨位置切换机构(026)使第四线体导轨(024)在衔接于第二线体导轨(022)的第三位置和衔接于第一线体导轨(021)的第四位置之间相互切换;可配合于第一线体导轨、第二线体导轨、第三线体导轨和第四线体导轨中的任一并形成导轨副的滑块,位于第一线体导轨(021)、第三线体导轨(023)和第四线体导轨的侧方的第一输送带机构,位于第二线体导轨(022)、第三线体导轨(023)和第四线体导轨(024)的侧方的第二输送带机构,与滑块形成固定连接的磨擦块机构,磨擦块机构用于和位置对应的第一输送带机构或第二输送带机构相接触并形成磨擦传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擦块机构包括磨擦块(0141),磨擦块(0141)与基板(015)滑动连接,基板与滑块固定连接,在磨擦块和基板(015)之间设有第三弹簧(01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线体,其特征在于:在基板(015)上设有定位块(016),其用于和阻挡器相配合而阻止滑块移动。
4.一种应用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输送线体的燃油泵装配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077448.XU CN209306572U (zh) | 2018-12-11 | 2018-12-11 | 输送线体及燃油泵装配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077448.XU CN209306572U (zh) | 2018-12-11 | 2018-12-11 | 输送线体及燃油泵装配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306572U true CN209306572U (zh) | 2019-08-27 |
Family
ID=67676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077448.XU Active CN209306572U (zh) | 2018-12-11 | 2018-12-11 | 输送线体及燃油泵装配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30657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41465A (zh) * | 2021-05-27 | 2021-09-28 |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直线光栅尺用清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2018
- 2018-12-11 CN CN201822077448.XU patent/CN20930657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41465A (zh) * | 2021-05-27 | 2021-09-28 |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直线光栅尺用清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396834A (zh) | 燃油泵装配线 | |
CN110756465B (zh) | Pcb板检测擦拭一体机 | |
CN110369997A (zh) | 一种汽车凸轮轴与轴承及定位销自动装配设备 | |
CN108641903B (zh) | 自动菌落挑选仪 | |
CN209306572U (zh) | 输送线体及燃油泵装配线 | |
CN101607365A (zh) | 元件自动组装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 |
CN208015556U (zh) | 一种磁钢装配机 | |
CN109531148A (zh) | 一种热力膨胀阀自动装配设备 | |
CN111113021B (zh) | 一种同轴零组件装配引导与定位保持装置 | |
CN108381141A (zh) | 一种自动装配上下扣件设备 | |
CN211510596U (zh) | 一种电子烟多工位自动流线式机构 | |
CN210048143U (zh) | 一种全自动掰齿机自动上下料机构 | |
CN209304060U (zh) | 模具及燃油泵装配线 | |
CN110153668B (zh) | 一种用于向治具安装孔填装入磁铁的填装装置及填装方法 | |
CN209311521U (zh) | 一种通用型fpc板测试系统 | |
CN107052865A (zh) | 异形零部件多功能夹具 | |
CN113682805A (zh) | 抓取机构及转运装置 | |
CN211661881U (zh) | 一种顶升旋转压机构及定位压紧装置 | |
CN210046267U (zh) | 电机定子机座的装配装置 | |
CN109019049A (zh) | 一种涡轮盘配件供料装置 | |
CN109412359A (zh) | 一种转子组件组装机 | |
CN203853746U (zh) |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透明盖板自动装配机 | |
CN209648089U (zh) | 一种热力膨胀阀自动装配设备 | |
CN208437905U (zh) | 一种窝钉机 | |
CN211920057U (zh) | 一种中转取料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314000 East, 1st floor, No.1 Factory building, no.786 Hefeng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XING BAIYI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314000 Jiaxing Baiyi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n the first floor of No. 27 Huiyuan Road, Youchegang Town, Xiuzhou District,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XING BAIYING AUTOMATION EQUIPMENT Co.,Ltd.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