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05516U - 汽车后防撞梁总成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后防撞梁总成和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05516U
CN209305516U CN201822124827.XU CN201822124827U CN209305516U CN 209305516 U CN209305516 U CN 209305516U CN 201822124827 U CN201822124827 U CN 201822124827U CN 209305516 U CN209305516 U CN 2093055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absorption box
prevention girders
collision prevention
buffer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2482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亮
陈�胜
杜飞
胡源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Branch of DFSK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Branch of DFSK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Branch of DFSK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Branch of DFSK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2482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055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055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055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汽车后防撞梁总成和汽车,汽车后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本体、吸能盒和安装架,所述防撞梁本体沿汽车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吸能盒设置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管状结构,所述吸能盒上设有吸能孔,所述吸能孔贯穿所述吸能盒的侧壁,所述吸能盒的一端焊接于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前面,所述安装架焊接于所述吸能盒远离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一端,所述安装架用于连接车身。本申请可以使汽车后防撞梁总成既能够吸收来自汽车后方的碰撞,也能够吸收来自汽车侧方的碰撞。

Description

汽车后防撞梁总成和汽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防撞梁总成和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后防撞梁安装于汽车尾部,包括防撞梁本体和吸能盒,具有吸收和缓冲外界冲击、保护车身及乘员安全的功能。现有的汽车后防撞梁总成仅能够吸收来自汽车后方的碰撞,而无法吸收来自汽车侧方的碰撞。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汽车后防撞梁总成和汽车,以使汽车后防撞梁总成既能够吸收来自汽车后方的碰撞,也能够吸收来自汽车侧方的碰撞。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后防撞梁总成,其包括:
防撞梁本体,沿汽车宽度方向延伸;
吸能盒,设置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管状结构,所述吸能盒上设有吸能孔,所述吸能孔贯穿所述吸能盒的侧壁,所述吸能盒的一端焊接于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前面;
安装架,焊接于所述吸能盒远离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一端,所述安装架用于连接车身。
可选地,所述防撞梁本体上正对所述吸能盒的位置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安装架上正对所述吸能盒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不大于所述吸能盒的内孔。
可选地,所述吸能盒的横截面为多边形。
可选地,所述吸能盒的外侧壁设有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沿所述吸能盒的轴线方向贯穿所述吸能盒。
可选地,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前面设有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设置于所述防撞梁本体沿自身宽度方向的边缘。
可选地,所述防撞梁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吸能部和安装部,
所述吸能部设置成沿汽车宽度方向延伸的弧型结构,所述弧型结构向后突出,
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吸能部的两端,所述安装部设置成沿汽车宽度方向延伸的线型结构,所述吸能盒焊接于所述安装部。
可选地,所述吸能部的前面设有第一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沿汽车宽度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吸能部与所述安装部的连接处的前面,设有第二凸起结构,所述第二凸起结构沿汽车宽度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防撞梁本体设有减重孔,用于降低所述防撞梁本体的自身重量。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其包括本申请提供的任意一种汽车后防撞梁总成。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汽车后防撞梁总成包括依次焊接连接的防撞梁本体、吸能盒和安装板,使汽车后防撞梁总成整体刚性较好,从而使汽车后防撞梁总成任意部位受到的碰撞,都能够传递到吸能盒;吸能盒设置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管状结构,并在吸能盒上设置吸能孔,吸能孔贯穿吸能盒的侧壁,使吸能盒沿汽车前后方向和侧向碰撞作用下,均能够产生变形或破裂,从而使汽车后防撞梁总成既能够吸收来自汽车后方的碰撞,也能够吸收来自汽车侧方的碰撞。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防撞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汽车后防撞梁总成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防撞梁本体;
10-翻边结构;
100-第一翻边;
102-第二翻边;
12-吸能部;
120-第一凸起结构;
122-第二凸起结构;
14-安装部;
16-减重孔;
2-吸能盒;
20-吸能孔;
22-凹陷结构;
3-安装架;
30-安装孔。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后防撞梁总成,采用金属材质(例如钢或铝合金等)制成,安装于汽车车身的尾部,其包括防撞梁本体1、吸能盒2和安装架3。防撞梁本体1沿汽车宽度方向延伸;吸能盒2连接于防撞梁本体1的前面(防撞梁本体1朝向车身的一面),通过吸能盒2变形或损坏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减轻对车身产生的碰撞损坏;安装架3连接于吸能盒2远离防撞梁本体1的一端,以便于将汽车后防撞梁总成安装于车身,优选安装架3设置成板状结构,且在安装架3上设置用于安装螺丝的安装孔30,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方便,降低更换汽车后防撞梁总成的成本。优选防撞梁本体1、吸能盒2和安装架3依次焊接连接,使汽车后防撞梁总成整体刚性较好,从而使汽车后防撞梁总成任意部位受到的碰撞,都能够传递到吸能盒2。
其中,吸能盒2设置成沿前后方向(汽车前后方向)延伸的管状结构,并在吸能盒2上设置吸能孔20,吸能孔20贯穿吸能盒2的侧壁,使吸能盒2沿汽车前后方向和侧向碰撞作用下,均能够产生变形或破裂,从而使汽车后防撞梁总成既能够吸收来自汽车后方的碰撞,也能够吸收来自汽车侧方的碰撞。
具体地,吸能孔20的数量为多个,吸能孔20可以设置吸能盒2的侧壁的任意位置,例如,沿吸能盒2的轴线方向可以设置多个吸能孔20,沿吸能盒2的周向可以设置多个吸能孔20。优选地,吸能孔20设置于吸能盒2沿汽车高度方向的侧壁上,从而使吸能盒2沿汽车宽度方向上的强度削弱,使吸能盒2能够在侧向碰撞力下压溃损坏;由于沿汽车高度方向上一般不会受到碰撞,因此吸能盒2沿汽车宽度方向的侧壁上不设置吸能孔20。
具体地,当吸能盒2为管状结构时,吸能盒2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或三角形等任意规则的形状,以方便加工。由于圆形截面的稳定性较低,当吸能盒2采用圆形横截面时,容易在低速碰撞下即出现损坏失效,导致汽车后防撞梁总成的整体防撞性能较低;而三角形截面的稳定性过高,当吸能盒2采用三角形横截面时,容易在高速碰撞下仍不出现损坏失效,导致吸能盒2无法实现吸能缓冲作用。因此,本实施例优选吸能盒2的横截面为多边形(不少于四条边),低速碰撞下,吸能盒2能够变形吸收碰撞能量,避免车身损坏;高速碰撞下,吸能盒2能够压溃损坏,减小车身损坏。
进一步地,吸能盒2的外侧壁设有凹陷结构22,延长了吸能盒2的周长,凹陷结构22沿吸能盒2的轴线方向贯穿吸能盒2,从而使吸能盒2与防撞梁本体1和安装架3均能够形成较大的接触面积,避免防撞梁本体1和安装架3在吸能盒2的冲击作用下产生损坏。
进一步地,防撞梁本体1上正对吸能盒2的位置设有第一通孔18,安装架3上正对吸能盒2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32,可以更好地吸收和释放碰撞产生的能量。第一通孔18和第二通孔32均不大于吸能盒2的内孔,也就是说,吸能盒2环绕第一通孔18和第二通孔32的外部进行连接,连接可靠,确保吸能盒2能够发生损坏,而不是在吸能盒2与防撞梁本体1或安装架3的连接处开裂。
进一步地,上述防撞梁本体1的前面设有翻边结构10,翻边结构10设置于防撞梁本体1沿自身宽度方向的边缘,增强防撞梁本体1的抗弯刚度,使防撞梁本体1具有更好的防撞性能。优选地,翻边结构10可以包括折弯方向相反的第一翻边100和第二翻边102,使防撞梁本体1具有更高的强度,且避免碰撞时尖锐部位沿前后方向刺入或划伤车身的其他零部件。其中,第一翻边100连接防撞梁本体1且向防撞梁本体1的前面折弯;第二翻边102连接于第一翻边100远离防撞梁本体1的一端,且第二翻边与防撞梁本体1近似平行。
进一步地,防撞梁本体1包括相互连接的吸能部12和安装部14,吸能部12设置成沿汽车宽度方向延伸的弧型结构,弧型结构向后突出,通过设置弧型结构增加了防撞梁本体1的抗弯刚度;同时,增加了防撞梁本体1的变形空间,使防撞梁本体1能够更好地吸收碰撞能量;此外,弧型结构使吸能部12整体均匀且平滑过渡,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应力集中。安装部14设置于吸能部12的两端,安装部14设置成沿汽车宽度方向延伸的线型结构,吸能盒2安装于安装部14,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能够将碰撞力均匀传递到吸能盒2。
可以理解地,吸能部12也可以设置成其他能够增加抗弯刚度和变形空间的任意突出状结构,例如矩形或梯形等。
其中,吸能部12与安装部14之间圆滑过渡连接,防止产生应力集中,导致防撞梁本体1发生损坏。
进一步地,吸能部12与安装部14的连接处的前面,设有第二凸起结构122,第二凸起结构122沿汽车宽度方向延伸,进一步增强了吸能部12与安装部14连接处的强度,防止在连接处产生损坏,导致防撞梁本体1发生损坏。
进一步地,吸能部12的前面设有第一凸起结构120,第一凸起结构120沿汽车宽度方向延伸,使吸能部12形成折线形横截面,进一步增加了吸能部12的抗弯刚度,使吸能部12能够承受高速碰撞。
其中,防撞梁本体1上与第一凸起结构120相对的另一侧,以及与第二凸起结构122相对的另一侧,应设置凹陷结构,以使防撞梁本体1的整体厚度保持不变,方便加工,且避免应力集中。
进一步地,防撞梁本体1可以设有至少一个减重孔16,以减轻防撞梁本体1的整体重量。减重孔16需要根据防撞梁本体1的具体结构进行合理设置,使防撞梁本体1整体保持平衡。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其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汽车后防撞梁总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后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撞梁本体,沿汽车宽度方向延伸;
吸能盒,设置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管状结构,所述吸能盒上设有吸能孔,所述吸能孔贯穿所述吸能盒的侧壁,所述吸能盒的一端焊接于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前面;
安装架,焊接于所述吸能盒远离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一端,所述安装架用于连接车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本体上正对所述吸能盒的位置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安装架上正对所述吸能盒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不大于所述吸能盒的内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的横截面为多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的外侧壁设有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沿所述吸能盒的轴线方向贯穿所述吸能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前面设有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设置于所述防撞梁本体沿自身宽度方向的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后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吸能部和安装部,
所述吸能部设置成沿汽车宽度方向延伸的弧型结构,所述弧型结构向后突出,
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吸能部的两端,所述安装部设置成沿汽车宽度方向延伸的线型结构,所述吸能盒焊接于所述安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后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部的前面设有第一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沿汽车宽度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后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部与所述安装部的连接处的前面,设有第二凸起结构,所述第二凸起结构沿汽车宽度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本体设有减重孔,用于降低所述防撞梁本体的自身重量。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后防撞梁总成。
CN201822124827.XU 2018-12-18 2018-12-18 汽车后防撞梁总成和汽车 Active CN2093055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24827.XU CN209305516U (zh) 2018-12-18 2018-12-18 汽车后防撞梁总成和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24827.XU CN209305516U (zh) 2018-12-18 2018-12-18 汽车后防撞梁总成和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05516U true CN209305516U (zh) 2019-08-27

Family

ID=67677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24827.XU Active CN209305516U (zh) 2018-12-18 2018-12-18 汽车后防撞梁总成和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055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15167B1 (en) Bumpers including a reinforcement bracket and vehicle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JP6048318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US9527463B2 (en) Bumper assemblies including spacer members and vehicle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20120325108A1 (en) Crash module for a rail vehicle
CN109808776B (zh) 车辆下部构造
US9527464B2 (en) Bumpers including a reinforcement bracket and vehicle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JPWO2015092832A1 (ja) 鉄道車両の衝突エネルギー吸収装置
KR102557313B1 (ko) 차량용 범퍼빔 유닛
CN106784467B (zh) 一种电池组防撞梁结构
CN209305516U (zh) 汽车后防撞梁总成和汽车
CN105946983A (zh) 一种翼子板安装结构
CN209336841U (zh) 前机舱与汽车
CN209305517U (zh) 汽车后防撞梁总成和汽车
CN109533029B (zh) 车辆及其车身结构
KR101144079B1 (ko) 자동차 도어의 임팩트빔 고정용 브라켓
CN108137098B (zh) 机动车辆的结构部件和包括该部件的前下部部段
SE502962C2 (sv) Frontparti för fordon
CN209833781U (zh) 一种连接组件及车辆
KR101664847B1 (ko) 충돌성능을 만족하는 크래쉬박스 조립체
CN210526649U (zh) 一种防撞吸能结构
CN107635859B (zh) 用于保留副车架的后区段的副车架方法和结构
CN212685472U (zh) 一种保护性能好的汽车防撞梁
CN107244356B (zh) 重卡前围总成
JP2008110679A (ja) 自動車のバンパーリィンフォースメント
KR100820126B1 (ko) 범퍼지지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