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98865U - 一种线缆保护管路及其防水接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缆保护管路及其防水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98865U
CN209298865U CN201920147683.1U CN201920147683U CN209298865U CN 209298865 U CN209298865 U CN 209298865U CN 201920147683 U CN201920147683 U CN 201920147683U CN 209298865 U CN209298865 U CN 2092988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waterproof
compressing member
waterproof case
adapt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4768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凡乐
李小强
乔磊
陈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tric Technology (hangzhou)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Electric Technology (hangzhou)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tric Technology (hangzhou)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Electric Technology (hangzhou)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4768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988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988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988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水接头,包括:接头主体;设有通线孔、用以设于所述接头主体的第一端并仅供线缆穿过的防水件;且所述防水件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倾斜面;设有贴压面、用以设于所述防水件的第一端并供所述贴压面压紧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压紧件;用以设于所述压紧件的第一端并供所述压紧件压紧所述防水件的迫紧螺帽。上述防水接头结构简单,便于制造,用以夹紧线缆,解决了线缆受力容易发生松脱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防水接头的线缆保护管路。

Description

一种线缆保护管路及其防水接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水接头。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防水接头的线缆保护管路。
背景技术
在配线领域,通常利用软管套装线缆以达到保护线缆的目的,其中,线缆均由线槽引出,然而软管与线槽之间无法实现密封,因此,软管的端部便会与外界连通,雨水和灰尘等杂质会沿着软管端部的开口进入软管内,并有可能进入软管另一端连接的箱体工装内。
目前,软管的防水接头可以对软管的端部进行密封,以避免外界的杂质沿软管进入箱体工装内。然而,这种防水接头的密封性差,使线缆难以承受拉力。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使线缆能够承受较大拉力的防水接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接头,该防水接头结构简单,便于制造,用以夹紧线缆,解决了线缆受力容易发生松脱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防水接头的线缆保护管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水接头,包括:接头主体;设有通线孔、用以设于所述接头主体的第一端并仅供线缆穿过的防水件;且所述防水件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倾斜面;设有贴压面、用以设于所述防水件的第一端并供所述贴压面压紧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压紧件;用以设于所述压紧件的第一端并供所述压紧件压紧所述防水件的迫紧螺帽。
优选地,所述压紧件第一端的边缘处设有轴肩;所述迫紧螺帽设有用以与所述轴肩相抵的支撑板。
优选地,所述压紧件第一端的进线端口设有圆倒角。
优选地,所述接头主体的第二端设有卡孔;还包括:用以设于所述接头主体的第二端以固定软管的固定端子;其中,所述固定端子设有用以卡接于所述卡孔的外卡钩和用以卡接于软管凹陷部分的内卡钩;用以设于所述接头主体和所述固定端子之间的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防水件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倾斜面;其中,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接头主体第一端的进线端口相抵。
优选地,所述第二倾斜面设有止转齿;所述接头主体第一端的进线端口设有用以供所述止转齿抵入并避免所述防水件旋转的止转槽。
优选地,所述防水件还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并连通其外边缘和全部所述通线孔、用以供线缆安装于所述通线孔的切缝。
优选地,所述压紧件还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并连通其外边缘和其进线端口的切口;其中,所述切口用以供线缆安装于所述、用以供线缆通过所述压紧件的进线端口。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水接头通过压紧件压紧防水件以提高线缆安装的紧固程度。具体来说,压紧件的贴压面压紧防水件上的第一倾斜面,使防水件受到垂直于第一倾斜面方向的压力,并通过防水件将该压力传递至通线孔,使线缆受到通线孔孔壁的挤压,进而增大了线缆与防水件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进而保证线缆能够承受较大的拉力而不会发生松脱。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线缆保护管路,包括:用以套装线缆的软管;连接接头;其中,所述连接接头的第一端用以连接所述软管,所述连接接头的第二端用以连接箱体工装;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防水接头;其中,所述防水接头的第二端用以连接所述软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水接头与软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种防水件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种防水件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种接头主体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迫紧螺帽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种压紧件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固定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二种防水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二种接头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俯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二种接头主体和第二种防水件配合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三种防水件的俯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二种压紧件的俯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迫紧螺帽与第一种压紧件一体设置的剖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线缆保护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的剖视图;
其中,
1-软管、2-防水接头、21-迫紧螺帽、211-支撑板、22-压紧件、221-轴肩、222-圆倒角、223-切口、224-贴压面、23-防水件、231-通线孔、232-第一倾斜面、233-第二倾斜面、2331-止转齿、234-切缝、24-接头主体、241-卡孔、242-止转槽、25-密封圈、26-固定端子、261-内卡钩、262-外卡钩、3-连接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水接头与软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种防水件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种防水件的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种接头主体的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迫紧螺帽的剖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种压紧件的剖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固定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剖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二种防水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俯视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二种接头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俯视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二种接头主体和第二种防水件配合安装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三种防水件的俯视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二种压紧件的俯视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迫紧螺帽与第一种压紧件一体设置的剖视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线缆保护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图18的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防水接头2,如图1至图7、图10、图12以及图14所示,该防水接头2包括:接头主体24;设有通线孔231、用以设于接头主体24的第一端并仅供线缆穿过的防水件23;且防水件23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倾斜面232;设有贴压面224、用以设于防水件23的第一端并供贴压面224压紧第一倾斜面232的压紧件22;用以设于压紧件22的第一端并供压紧件22压紧防水件23的迫紧螺帽21。具体来说,接头主体24的第一端设有用来装配迫紧螺帽21的外螺纹;防水件23设于接头主体24第一端的进线端口,防水件23的通线孔231的形状大小与线缆截面的形状大小相同,当线缆穿过通线孔231时,通线孔231的侧壁与线缆之间没有缝隙,进而使雨水和灰尘等杂质被防水件23所阻挡。
其中,若上述防水件23的外轮廓呈圆柱形,则旋入迫紧螺帽21后将使防水件23的受力方向平行于其厚度方向,由于防水件23通常由橡胶等软质材料制成,因此,防水件23会具有向其周向延伸的趋势,这样会造成通线孔231的直径具有扩大的趋势,若防水件23受力较小,相应地会使通线孔231与线缆之间的作用力减小,进而会使线缆与通线孔231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减小,如若线缆受到较小的拉力便有可能从通线孔231内松脱;若防水件23受力过大,会造成线缆与通线孔231之间出现缝隙,使防水接头2不再具有防水的功能。为了提高通线孔231与线缆之间的紧固程度,如图2至图4、图7以及图10所示,在防水件23的第一端设置第一倾斜面232,并在防水件23和迫紧螺帽21之间设置压紧件22,其中,压紧件22的设有倾斜的贴压面224,在向接头主体24旋入迫紧螺帽21的过程中,贴压面224压紧第一倾斜面232,使防水件23不光受到与其厚度方向平行的压力,还受到垂直于第一倾斜面232方向的压力,使通线孔231具有收缩的趋势,进而使通线孔231夹紧线缆,提高了线缆与通线孔231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使线缆能够承受较大的拉力而不会从通线孔231内松脱。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贴压面224的倾斜程度(角度)优选与第一倾斜面232的倾斜程度(角度)相同,一方面以便于防水件23和压紧件22的安装配合,另一方面能够保证整个贴压面224的表面受力平均;上述通线孔231的数目应至少等于线缆的数目,作为优选,上述通线孔231的数目与线缆的数目相等,以实现全部线缆均能够通过防水件23,并使防水件23的全部通线孔231均被线缆所封堵,当然,通线孔231的数目也可以多于线缆的数目,但是需要将未设置有线缆的通线孔231封堵,以保证防水件23的防水密封性。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线缆与通线孔231之间的紧固程度,需要尽量地将迫紧螺帽21旋入接头主体24的螺纹,这样便会使迫紧螺帽21和压紧件22受到较大的作用力,若迫紧螺帽21的应力集中于其强度较低的部分,将严重影响迫紧螺帽21的使用寿命。如图6和图7所示,为了提高迫紧螺帽21的机械强度,上述压紧件22第一端的边缘处设有轴肩221,迫紧螺帽21设有用以与轴肩221相抵的支撑板211。具体来说,在迫紧螺帽21压迫压紧件22时,由于轴肩221呈凹陷的形状,因此,为了便于支撑板211能够与轴肩221相抵,支撑板211的厚度相应地会增加,使迫紧螺帽21的强度提高,使迫紧螺帽21的支撑板211能够承受更大的作用力。此外,根据材料力学的相关知识可知,在设有倾斜的贴压面224的压紧件22第一端的边缘处设置轴肩221几乎不会降低压紧件22的机械强度,因此,通过设置轴肩221和加厚的支撑板211能够提高线缆与通线孔231之间的紧固程度。
如图7所示,由于压紧件22第一端的进线端口会磨蹭位置靠外的线缆表皮,若压紧件22的进线端口具有棱角,则线缆的表皮很容易被磨损,因此,将压紧件22第一端的进线端口设置成圆倒角222,以避免线缆与压紧件22进线端口尖锐的部分接触。当然,为了便于加工,上述圆倒角222还可以用倾斜角度固定的直倒角来代替。
如图7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压紧件22的使用寿命,上述压紧件22第一端的外边缘(也即轴肩221第一端的外轮廓)还设置有倒角,以减小压紧件22边缘处的应力集中,并提高压紧件22的强度。
如图1、图2、图5、图8、图9和图12所示,上述接头主体24的第二端设有卡孔241;本防水接头2还包括:用以设于接头主体24的第二端以固定软管1的固定端子26,其中,固定端子26设有用以卡接于卡孔241的外卡钩262和用以卡接于软管1凹陷部分的内卡钩261;用以设于接头主体24和固定端子26之间的密封圈25。一方面,固定端子26通过外卡钩262卡接于卡孔241,使固定端子26固定于接头主体24,另一方面,软管1通过内卡钩261固定连接软管1,使软管1通过固定端子26与接头主体24固定连接。密封圈25用于阻挡外界的杂质沿固定端子26和接头主体24之间的缝隙进入与本防水接头2连接的软管1内。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防水件23的第一倾斜面232仅能够提高线缆与通线孔231第一端部分之间的紧固程度,为了使线缆靠近通线孔231第二端的部分也受到较大的压力,如图3、图10和图11所示,上述防水件23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倾斜面233,其中,第二倾斜面233与接头主体24第一端的进线端口相抵,在旋入迫紧螺帽21时,防水件23受到沿垂直于第二倾斜面233方向的压力,使通线孔231第二端的部分紧缩并压紧线缆,以进一步提高线缆与通线孔231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在沿接头主体24第一端的外螺纹旋入和旋出迫紧螺帽21的过程中,防水件23可能会随迫紧螺帽21一同旋转,若防水件23发生旋转,其第二倾斜面233将磨蹭接头主体24第一端的进线端口的棱角,由于防水件23由橡胶等软质材料制成,经过长时间的磨蹭,将使第二倾斜面233用以与接头主体24的进线端口接触的表面产生凹凸不平的絮状体,该絮状体疏松多孔,不利于第二倾斜面233与接头主体24的进线端口之间的密封。如图10至图14所示,为了避免防水件23随迫紧螺帽21旋转,第二倾斜面233上设有止转齿2331,其中,止转齿2331的延伸方向优选垂直于防水件23的旋转方向;接头主体24第一端的进线端口设有用以供止转齿2331抵入并避免防水件23旋转的止转槽242。具体来说,当止转齿2331抵入止转槽242时,若旋入或旋出迫紧螺帽21,则止转槽242将抵住止转齿2331,以阻挡防水件23随迫紧螺帽21转动,进而保证第二倾斜面233不会发生磨损并产生絮状体,提高了本防水接头2的密封性能。
考虑到有些线缆会带有端子,而且这些端子的截面面积远大于线缆的截面面积,因此端子便无法通过通线孔231,进而线缆也无法安装于通线孔231内。如图4和图15所示,为了将这种带有端子的线缆安装于通线孔231内,防水件23还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并连通其外边缘和全部通线孔231、用以供线缆安装于通线孔231的切缝234。具体来说,防水件23能够沿切缝234打开,使切缝234形成一个连通防水件23外边缘以及通线孔231的通道,使带有端子的线缆能够沿这个打开的通道安装于通线孔231内,之后再闭合切缝234,使切缝234两侧的平面贴合,以避免雨水和灰尘等杂质沿切缝234通过防水件23并进入软管1内,并且切缝234能够通过迫紧螺帽21的内轮廓、压紧件22的贴压面224和接头主体24的进线端口共同挤压防水件23来保持闭合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5所示,若防水件23设置较多的通线孔231,也即有些通线孔231的位置靠近防水件23的外边缘,有些通线孔231的位置靠近防水件23的中央,为了避免将连接每一通线孔231的切缝234均连通至防水件23的外边缘,上述中央位置的通线孔231的切缝234的另一端优选与边缘位置的通线孔231相连,而这些边缘位置的通线孔231的切缝234的另一端与防水件23的外边缘相连,以使得中央位置的通线孔231通过多段切缝234间接地与防水件23的外边缘连通,进而减小了整个防水件23切缝234的总长度,以保证防水件23的防水性能。其中,上述“切缝234的总长度”是指防水件23上全部切缝234长度的和,若切缝234的总长度越大,则防水件23的密封性就会越差,若切缝234的总长度越小,则防水件23的密封性就会越好,结构越简单,越容易闭合防水件23上的全部切缝234,也即便于防水件23的安装。
考虑到一些压紧件22的进线端口的大小也会不足以供线缆的端子穿过,为了使线缆能够通过压紧件22的进线端口,如图16所示,压紧件22还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并连通其外边缘和其进线端口的切口223;其中,切口223用以供线缆通过压紧件22的进线端口。具体来说,在安装线缆时,将全部线缆均沿切口223从压紧件22的外边缘放置于压紧件22的进线端口,以避免需要先将线缆的端子穿过压紧件22的进线端口才能够使线缆穿过压紧件22的进线端口。其中,切口223的宽度优选与线缆的截面直径近似相等。
当然,如果线缆不具有端子或者压紧件22的进线端口的大小足以供线缆的端子穿过,则可以将上述迫紧螺帽21和压紧件22一体设置,其中,迫紧螺帽21和压紧件22一体结构的结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
上述接头主体24可以是直线型接头主体,也可以是直角型接头主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取,其中,直线型接头主体和直角型接头主体的形状构造请参照现有技术,本文不再展开。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线缆保护管路,如图18和图19所示,该线缆保护管路包括:用以套装线缆的软管1;连接接头3;其中,连接接头3的第一端用以连接软管1,连接接头3的第二端用以连接箱体工装;如上所述的防水接头2;其中,防水接头2的第二端用以连接软管1。
上述连接接头3的第一端与软管1的连接方式可参照上述防水接头2的第二端与软管1的连接方式,连接接头3的第二端可以根据箱体工装的要求来设置成外螺纹、内螺纹等,以便于与箱体工装连接,其中,箱体工装是指能够实现某种功能的箱体式设备的总称。
需要说明的是,本防水接头2中各个部分(如防水件23和接头主体24等)的“第一端”均是指朝向线槽的一端,其中,线槽是用于引出线缆的装置,也即线缆均来自于线槽,而本防水接头2中各个部分的“第二端”均是指朝向软管1的一端。本连接接头3的“第一端”是指朝向软管1的一端。而本连接接头3的“第二端”是指朝向箱体工装的一端。其中,本文中的线缆包括但不限于电缆,还可以是光缆和数据线等线型缆件。
线缆、线槽、箱体工装、软管1、连接接头3以及线缆保护管路的其他部分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本文不再展开。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线缆保护管路及其防水接头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防水接头(2),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头主体(24);
设有通线孔(231)、用以设于所述接头主体(24)的第一端并仅供线缆穿过的防水件(23);且所述防水件(23)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倾斜面(232);
设有贴压面(224)、用以设于所述防水件(23)的第一端并供所述贴压面(224)压紧所述第一倾斜面(232)的压紧件(22);
用以设于所述压紧件(22)的第一端并供所述压紧件(22)压紧所述防水件(23)的迫紧螺帽(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接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22)第一端的边缘处设有轴肩(221);所述迫紧螺帽(21)设有用以与所述轴肩(221)相抵的支撑板(2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接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22)第一端的进线端口设有圆倒角(2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接头(2),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头主体(24)的第二端设有卡孔(241);
还包括:
用以设于所述接头主体(24)的第二端以固定软管(1)的固定端子(26);其中,所述固定端子(26)设有用以卡接于所述卡孔(241)的外卡钩(262)和用以卡接于软管(1)凹陷部分的内卡钩(261);
用以设于所述接头主体(24)和所述固定端子(26)之间的密封圈(25)。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防水接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件(23)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倾斜面(233);其中,所述第二倾斜面(233)与所述接头主体(24)第一端的进线端口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接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倾斜面(233)设有止转齿(2331);所述接头主体(24)第一端的进线端口设有用以供所述止转齿(2331)抵入并避免所述防水件(23)旋转的止转槽(24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水接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件(23)还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并连通其外边缘和全部所述通线孔(231)、用以供线缆安装于所述通线孔(231)的切缝(23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水接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22)还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并连通其外边缘和其进线端口的切口(223);其中,所述切口(223)用以供线缆安装于所述、用以供线缆通过所述压紧件(22)的进线端口。
9.一种线缆保护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以套装线缆的软管(1);
连接接头(3);其中,所述连接接头(3)的第一端用以连接所述软管(1),所述连接接头(3)的第二端用以连接箱体工装;
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防水接头(2);其中,所述防水接头(2)的第二端用以连接所述软管(1)。
CN201920147683.1U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线缆保护管路及其防水接头 Active CN2092988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47683.1U CN209298865U (zh)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线缆保护管路及其防水接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47683.1U CN209298865U (zh)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线缆保护管路及其防水接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98865U true CN209298865U (zh) 2019-08-23

Family

ID=67642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47683.1U Active CN209298865U (zh)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线缆保护管路及其防水接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988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98865U (zh) 一种线缆保护管路及其防水接头
CN2640081Y (zh) 密封锁紧装置
CN106152081B (zh) 一种灯具进线密封装置及灯具
CN104930274A (zh) 快速连接头的连接结构及其连接头
CN205583226U (zh) 电网连接器插头
CN210490359U (zh) 一种弱电工程线管连接装置
CN2494019Y (zh) 电缆保护装置
CN209298814U (zh) 一种线缆保护管路及其接头
CN204885621U (zh) 一种连接器
CN110806992B (zh) 一种计算机转换接口装置
CN211693872U (zh) 一种卡套式管接头
CN112290502A (zh) 防脱落型电缆通道封堵结构
CN220527666U (zh) 双喇叭口ft型电缆接头
CN212131598U (zh) 一种子母螺帽的密封结构
CN110939801A (zh) 一种卡套式管接头
CN220060963U (zh) 一种水带接头
CN211790645U (zh) 一种改进型楔形耐张线夹
CN218919899U (zh) 一种过线座设备及其堵塞结构
CN218070439U (zh) 一种新能源高低压电缆线端封口结构
CN212178132U (zh) 一种新型螺纹直通快插管接头
CN218896228U (zh) 一种光缆接头
CN104505230A (zh) 改进的防雨雪、防窃电变压器套管和斜向接线夹的安全罩
CN110544919B (zh) 防水电缆接头及电器用线束
CN220510699U (zh) 一种工程建设用线管连接装置
CN213467197U (zh) 一种空气过滤器的端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