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98314U - 一种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98314U
CN209298314U CN201920346138.5U CN201920346138U CN209298314U CN 209298314 U CN209298314 U CN 209298314U CN 201920346138 U CN201920346138 U CN 201920346138U CN 209298314 U CN209298314 U CN 2092983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ing
cross
resonant cavity
channel
blind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4613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炯锋
饶风顺
方健成
段宗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RENTECH Corp
China Grentech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RENTECH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RENTECH Corp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RENTECH Corp
Priority to CN20192034613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983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983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983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包括两个射频连接器,还包括若干个围合成几何空间的谐振腔,沿所述几何空间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首尾两个谐振腔之间通过第一交叉耦合通道连接,其余的谐振腔与相邻的谐振腔之间通过主耦合通道连接,所述两个射频连接器分别设置在首尾两个谐振腔的下表面上。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在通带外产生传输零点,从而提高了滤波器带外抑制的效果,且不会增大滤波器的体积,不会占用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
【背景技术】
滤波器是一种二端口频率选择器件,在通信系统中有着关键的作用。介质波导滤波器以介质材料作为基材,具有插损低、Q值高、体积小等优点。随着通信业务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滤波器要求具有高的带外抑制,为了实现较高的带外抑制,传统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增加谐振腔的数目,这样做的代价是提高了滤波器的整体插损和增大了滤波器的整体体积;另一种方法是在滤波器的主通路的谐振腔旁接一个零点腔,用来吸收频带之外的信号,以在滤波响应曲线上实现传输零点,但额外增加一个零点腔造成滤波器的整体尺寸增大。
因此,亟需一种改进的介质波导滤波器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可在通带外实现传输零点以实现提高滤波器带外抑制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包括两个射频连接器,还包括若干个围合成几何空间的谐振腔,沿所述几何空间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首尾两个谐振腔之间通过第一交叉耦合通道连接,其余的谐振腔与相邻的谐振腔之间通过主耦合通道连接,所述两个射频连接器分别设置在首尾两个谐振腔的下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谐振腔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调谐盲孔。
进一步地,所述主耦合通道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主耦合盲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交叉耦合通道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盲孔。
进一步地,所述谐振腔为三个,三个谐振腔围合成三角形空间,沿所述三角形空间的顺时针方向,第一个谐振腔与第三个谐振腔之间通过所述第一交叉耦合通道连接,第二个谐振腔与第一个谐振腔之间、第二个谐振腔与第三个谐振腔之间通过所述主耦合通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谐振腔为四个,四个谐振腔围合成菱形空间,沿所述菱形空间的顺时针方向,第一个谐振腔与第四个谐振腔之间通过所述第一交叉耦合通道连接,第二个谐振腔与第一个谐振腔之间、第二个谐振腔与第三个谐振腔之间、第三个谐振腔与第四个谐振腔之间通过所述主耦合通道连接;第一个谐振腔与第三个谐振腔之间通过第二交叉耦合通道连接,所述第二交叉耦合通道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盲孔。
进一步地,所述谐振腔为五个,五个谐振腔围合成倒梯形空间,沿所述倒梯形空间的顺时针方向,第一个谐振腔与第五个谐振腔之间通过所述第一交叉耦合通道连接,第二个谐振腔与第一个谐振腔之间、第二个谐振腔与第三个谐振腔之间、第三个谐振腔与第四个谐振腔之间、第四个谐振腔与第五个谐振腔之间通过所述主耦合通道连接;第二个谐振腔与第五个谐振腔之间通过第三交叉耦合通道连接,第二个谐振腔与第四个谐振腔之间通过第四交叉耦合通道连接,所述第三交叉耦合通道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盲孔,所述第四交叉耦合通道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盲孔。
进一步地,所述谐振腔为六个,六个谐振腔围合成长方形空间,沿所述长方形空间的顺时针方向,第一个谐振腔与第六个谐振腔之间通过所述第一交叉耦合通道连接,第二个谐振腔与第一个谐振腔之间、第二个谐振腔与第三个谐振腔之间、第三个谐振腔与第四个谐振腔之间、第四个谐振腔与第五个谐振腔之间、第五个谐振腔与第六个谐振腔之间通过所述主耦合通道连接;第一个谐振腔与第五个谐振腔之间通过第五交叉耦合通道连接,第二个谐振腔与第五个谐振腔之间通过第六交叉耦合通道连接,第二个谐振腔与第四个谐振腔之间通过第七交叉耦合通道连接,所述第五交叉耦合通道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五盲孔,所述第六交叉耦合通道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六盲孔,所述第七交叉耦合通道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七盲孔。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盲孔的深度大于0毫米且小于等于1.9毫米时,所述第一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极性为正,第一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量随第一盲孔的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当所述第一盲孔的深度大于1.9毫米且小于等于2.75毫米时,所述第一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极性为负,第一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量随第一盲孔的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所述第一盲孔的深度大于2.75毫米时,所述第一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极性为负,第一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量随第一盲孔的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进一步地,所述谐振腔的形状为圆形、方形或六角形。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第一交叉耦合通道,可实现在通带外产生传输零点,从而提高了滤波器带外抑制的效果,且不会增大滤波器的体积,不会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耦合通道上的第一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量与第一盲孔深度的关系图;
图3是图1所示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第一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极性为负时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响应曲线示意图;
图4是图1所述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第一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极性为正时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响应曲线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第一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极性为正且第二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极性为负时的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响应曲线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第一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极性为负且第二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极性为正时的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响应曲线示意图;
图8是图5所示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第一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极性为负且第二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极性为负时的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响应曲线示意图;
图9是图5所示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第一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极性为正且第二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极性为正时的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响应曲线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第一交叉耦合通道、第四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极性为正且第三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极性为负时的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响应曲线示意图;
图12是图10所示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第一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极性为正且第三交叉耦合通道、第四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极性为负时的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响应曲线示意图;
图13是图10所示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第一交叉耦合通道、第三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极性为负且第四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极性为正时的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响应曲线示意图;
图14是图10所示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第一交叉耦合通道、第三交叉耦合通道、第四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极性为正时的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响应曲线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所示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第一交叉耦合通道、第六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极性为正且第五交叉耦合通道、第七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极性为负时的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响应曲线示意图;
图17是图15所示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第一交叉耦合通道、第六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极性为负且第五交叉耦合通道、第七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极性为正时的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响应曲线示意图;
图18是图15所示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第一交叉耦合通道、第七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极性为正且第五交叉耦合通道、第六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极性为负时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响应曲线示意图;
图19是图15所示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第一交叉耦合通道、第五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极性为负且第六交叉耦合通道、第七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极性为正时的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响应曲线示意图;
图20是图15所示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第一交叉耦合通道、第五交叉耦合通道、第六交叉耦合通道、第七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极性为正时的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响应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包括两个射频连接器10以及若干个围合成几何空间的谐振腔20,沿几何空间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首尾两个谐振腔20之间通过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连接,其余的谐振腔20与相邻的谐振腔20之间通过主耦合通道30连接,两个射频连接器10分别设置在首尾两个谐振腔20的下表面上。两个射频连接器10用于与射频电路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谐振腔20为三个,因而本实施例的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为三阶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三个谐振腔20围合成三角形空间,沿三角形空间的顺时针方向,第一个谐振腔20与第三个谐振腔20之间通过上述的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连接,第二个谐振腔20与第一个谐振腔20之间、第二个谐振腔20与第三个谐振腔20之间通过上述的主耦合通道30连接。本实施例的谐振腔20的形状为圆形。
谐振腔20为实心腔,由介质材料制成。谐振腔20的上表面的中心处设置有一个调谐盲孔21。调谐盲孔21用于调节对应的谐振腔20的谐振频率,改变调谐盲孔21的深度可以改变对应的谐振腔20的谐振频率。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谐振腔2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中心处同时设置一个调谐盲孔21。也可以是,谐振腔20的下表面的中心处设置一个调谐盲孔21。调谐盲孔21的数量也可以是多个,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主耦合通道30由介质材料制成,用于实现相邻的两个谐振腔20之间的能量耦合。主耦合通道30的上表面的中心处设置有一个主耦合盲孔31。主耦合盲孔31用于调节相邻的两个谐振腔20之间的耦合量,改变主耦合盲孔31的深度可改变相邻的两个谐振腔20之间的耦合量。主耦合盲孔31深度小于某一特定值,主耦合通道30的耦合极性为正,大于这一特定值,主耦合通道30的耦合极性为负。本实施例中,当主耦合盲孔31的深度大于0毫米且小于等于1.9毫米时,主耦合通道30的耦合极性为正,主耦合通道30的耦合量随主耦合盲孔31的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当主耦合盲孔31的深度大于1.9毫米且小于等于2.75毫米时,主耦合通道30的耦合极性为负,主耦合通道30的耦合量随主耦合盲孔31的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当主耦合盲孔31的深度大于2.75毫米时,主耦合通道30的耦合极性为负,主耦合通道30的耦合量随主耦合盲孔31的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主耦合通道30的耦合量和主耦合盲孔31深度的关系图与图2相似。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主耦合通道3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中心处同时设置一个主耦合盲孔31。也可以是,主耦合通道30的下表面的中心处设置一个主耦合盲孔31。主耦合盲孔31的数量也可以是多个,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由介质材料制成,用于实现第一个谐振腔20和第三个谐振腔20之间的能量耦合,即非相邻的两个谐振腔20之间的能量耦合。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的上表面的中心处设置有一个第一盲孔41。第一盲孔41用于调节第一个谐振腔20和第三个谐振腔20之间的耦合量,改变第一盲孔41的深度可改变第一个谐振腔20和第三个谐振腔20之间的耦合量以及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的耦合极性。第一盲孔41的深度小于某一特定值,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的耦合极性为正,大于这一特定值,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的耦合极性为负。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当第一盲孔41的深度大于0毫米且小于等于1.9毫米时,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的耦合极性为正,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的耦合量随第一盲孔41的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当第一盲孔41的深度大于1.9毫米且小于等于2.75毫米时,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的耦合极性为负,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的耦合量随第一盲孔41的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第一盲孔41的深度大于2.75毫米时,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的耦合极性为负,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的耦合量随第一盲孔41的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中心处同时设置一个第一盲孔41。也可以是,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的下表面的中心处设置一个第一盲孔41。第一盲孔41的数量也可以是多个,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图3为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的耦合极性为负时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响应曲线示意图。图4为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的耦合极性为正时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响应曲线示意图。从图上可知,当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的耦合极性为负时,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响应曲线的传输零点在通带的左侧,当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的耦合极性为正时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响应曲线的传输零点在通带的右侧。如此,通过设置的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可实现在通带外产生传输零点,从而提高了滤波器带外抑制的效果,且不会增大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体积,不会占用空间。
本实施例的调谐盲孔21、主耦合盲孔31以及第一盲孔41的孔口处均设有倒圆角。调谐盲孔21、主耦合盲孔31以及第一盲孔41的截面形状均为圆形,可以理解地,调谐盲孔21、主耦合盲孔31以及第一盲孔41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例如方形、六角形等等。主耦合通道30和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的形状为长方形。
优选地,三个谐振腔20、两个主耦合通道30以及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为一体成型,便于制造。
第二实施例
参考图5,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谐振腔20为四个,因而本实施例的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为四阶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四个谐振腔20围合成菱形空间,沿菱形空间的顺时针方向,第一个谐振腔20与第四个谐振腔20之间通过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连接,第二个谐振腔20与第一个谐振腔20之间、第二个谐振腔20与第三个谐振腔20之间、第三个谐振腔20与第四个谐振腔20之间通过主耦合通道30连接。第一个谐振腔20与第三个谐振腔20之间通过第二交叉耦合通道50连接。谐振腔20的形状为方形。
第二交叉耦合通道50由介质材料制成,用于实现第一个谐振腔20和第三个谐振腔20之间的能量耦合,即非相邻的两个谐振腔20之间的能量耦合。第二交叉耦合通道50的上表面的中心处设置有一个第二盲孔51。第二盲孔51用于调节第一个谐振腔20和第三个谐振腔20之间的耦合量,改变第二盲孔51的深度可改变第一个谐振腔20和第三个谐振腔20之间的耦合量以及第二交叉耦合通道50的耦合极性。第二盲孔51的深度小于某一特定值,第二交叉耦合通道50的耦合极性为正,大于这一特定值,第二交叉耦合通道50的耦合极性为负。第二交叉耦合通道50的耦合量及耦合极性和第二盲孔51深度的关系与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交叉耦合通道5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中心处同时设置一个第二盲孔51。也可以是,第二交叉耦合通道50的下表面的中心处设置一个第二盲孔51。第二盲孔51的数量也可以是多个,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图6为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的耦合极性为正且第二交叉耦合通道50的耦合极性为负时的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响应曲线示意图。当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的耦合极性为正且第二交叉耦合通道50的耦合极性为负时,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响应曲线具有两个传输零点,两个传输零点都在通带的左侧。图7为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的耦合极性为负且第二交叉耦合通道50的耦合极性为正时的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响应曲线示意图。当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的耦合极性为负且第二交叉耦合通道50的耦合极性为正时,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响应曲线具有两个传输零点,两个传输零点分别位于通带的左侧、右侧,且右侧的传输零点比左侧的传输零点高。图8为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的耦合极性为负且第二交叉耦合通道50的耦合极性为负时的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响应曲线示意图。当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的耦合极性为负且第二交叉耦合通道50的耦合极性为负时,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响应曲线具有两个传输零点,两个传输零点分别位于通带的左侧、右侧,且左侧的传输零点比右侧的传输零点高。图9为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的耦合极性为正且第二交叉耦合通道50的耦合极性为正时的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响应曲线示意图。当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的耦合极性为正且第二交叉耦合通道50的耦合极性为正时,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响应曲线具有两个传输零点,两个传输零点都位于通带的右侧。如此,通过设置的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第二交叉耦合通道50,可实现在通带外产生两个传输零点,从而提高了滤波器带外抑制的效果,且不会增大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体积,不会占用空间。
第二交叉耦合通道50的形状为长方形。第二盲孔51的孔口处设有倒圆角。第二盲孔51的大小与第一盲孔41的大小相同。第二盲孔5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可以理解地,第二盲孔51的截面形状还可以是例如方形、六角形等等。
优选地,四个谐振腔20、三个主耦合通道30、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第二交叉耦合通道50为一体成型,便于制造。
第三实施例
参考图10,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谐振腔20为五个,因而本实施例的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为五阶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五个谐振腔20围合成倒梯形空间,沿倒梯形空间的顺时针方向,第一个谐振腔20与第五个谐振腔20之间通过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连接,第二个谐振腔20与第一个谐振腔20之间、第二个谐振腔20与第三个谐振腔20之间、第三个谐振腔20与第四个谐振腔20之间、第四个谐振腔20与第五个谐振腔20之间通过主耦合通道30连接。第二个谐振腔20与第五个谐振腔20之间通过第三交叉耦合通道60连接,第二个谐振腔20与第四个谐振腔20之间通过第四交叉耦合通道70连接。谐振腔20的形状为圆形。
第三交叉耦合通道60由介质材料制成,用于实现第二个谐振腔20和第五个谐振腔20之间的能量耦合,即非相邻的两个谐振腔20之间的能量耦合。第三交叉耦合通道60的上表面的中心处设置有一个第三盲孔61。第三盲孔61用于调节第二个谐振腔20和第五个谐振腔20之间的耦合量,改变第三盲孔61的深度可改变第二个谐振腔20和第五个谐振腔20之间的耦合量以及第三交叉耦合通道60的耦合极性。第三盲孔61的深度小于某一特定值,第三交叉耦合通道60的耦合极性为正,大于这一特定值,第三交叉耦合通道60的耦合极性为负。第三交叉耦合通道60的耦合量及耦合极性和第三盲孔61深度的关系与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交叉耦合通道6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中心处同时设置一个第三盲孔61。也可以是,第三交叉耦合通道60的下表面的中心处设置一个第三盲孔61。第三盲孔61的数量也可以是多个,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第四交叉耦合通道70由介质材料制成,用于实现第二个谐振腔20和第四个谐振腔20之间的能量耦合,即非相邻的两个谐振腔20之间的能量耦合。第四交叉耦合通道70的上表面的中心处设置有一个第四盲孔71。第四盲孔71用于调节第二个谐振腔20和第四个谐振腔20之间的耦合量,改变第四盲孔71的深度可改变第二个谐振腔20和第四个谐振腔20之间的耦合量以及第四交叉耦合通道70的耦合极性。第四盲孔71的深度小于某一特定值,第四交叉耦合通道70的耦合极性为正,大于这一特定值,第四交叉耦合通道70的耦合极性为负。第四交叉耦合通道70的耦合量及耦合极性和第四盲孔71深度的关系与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四交叉耦合通道7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中心处同时设置一个第四盲孔71。也可以是,第四交叉耦合通道70的下表面的中心处设置一个第四盲孔71。第四盲孔71的数量也可以是多个,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图11为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第四交叉耦合通道70的耦合极性为正且第三交叉耦合通道60的耦合极性为负时的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响应曲线示意图。当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第四交叉耦合通道70的耦合极性为正且第三交叉耦合通道60的耦合极性为负时,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响应曲线具有三个传输零点,三个传输零点都在通带的左侧。图12为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的耦合极性为正且第三交叉耦合通道60、第四交叉耦合通道70的耦合极性为负时的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响应曲线示意图。当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的耦合极性为正且第三交叉耦合通道60、第四交叉耦合通道70的耦合极性为负时,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响应曲线具有三个传输零点,其中两个传输零点位于通带的左侧,另外一个传输零点位于通带的右侧。图13为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第三交叉耦合通道60的耦合极性为负且第四交叉耦合通道70的耦合极性为正时的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响应曲线示意图。当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第三交叉耦合通道60的耦合极性为负且第四交叉耦合通道70的耦合极性为正时,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响应曲线具有三个传输零点,其中一个传输零点位于通带的左侧,另外两个传输零点位于通带的右侧。图14为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第三交叉耦合通道60、第四交叉耦合通道70的耦合极性为正时的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响应曲线示意图。当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第三交叉耦合通道60、第四交叉耦合通道70的耦合极性为正时,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响应曲线具有三个传输零点,三个传输零点都位于通带的右侧。如此,通过设置的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第三交叉耦合通道60、第四交叉耦合通道70,可实现在通带外产生三个传输零点,从而提高了滤波器带外抑制的效果,且不会增大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体积,不会占用空间。
第三交叉耦合通道60、第四交叉耦合通道70的形状为长方形。第三盲孔61的孔口处、第四盲孔71的孔口处设有倒圆角。第三盲孔61的大小、第四盲孔71的大小与第一盲孔41的大小相同。第三盲孔61、第四盲孔7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可以理解地,第三盲孔61、第四盲孔71的截面形状还可以是例如方形、六角形等等。
优选地,五个谐振腔20、四个主耦合通道30、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第三交叉耦合通道60、第四交叉耦合通道70为一体成型,便于制造。
第四实施例
参考图15,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谐振腔20为六个,因而本实施例的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为六阶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六个谐振腔20围合成长方形空间,沿长方形空间的顺时针方向,第一个谐振腔20与第六个谐振腔20之间通过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连接,第二个谐振腔20与第一个谐振腔20之间、第二个谐振腔20与第三个谐振腔20之间、第三个谐振腔20与第四个谐振腔20之间、第四个谐振腔20与第五个谐振腔20之间、第五个谐振腔20与第六个谐振腔20之间通过主耦合通道30连接。第一个谐振腔20与第五个谐振腔20之间通过第五交叉耦合通道80连接,第二个谐振腔20与第五个谐振腔20之间通过第六交叉耦合通道90连接,第二个谐振腔20与第四个谐振腔20之间通过第七交叉耦合通道100连接。谐振腔20的形状为方形。
第五交叉耦合通道80由介质材料制成,用于实现第一个谐振腔20和第五个谐振腔20之间的能量耦合,即非相邻的两个谐振腔20之间的能量耦合。第五交叉耦合通道80的上表面的中心处设置有一个第五盲孔81。第五盲孔81用于调节第一个谐振腔20和第五个谐振腔20之间的耦合量,改变第五盲孔81的深度可改变第一个谐振腔20和第五个谐振腔20之间的耦合量以及第五交叉耦合通道80的耦合极性。第五盲孔81的深度小于某一特定值,第五交叉耦合通道80的耦合极性为正,大于这一特定值,第五交叉耦合通道80的耦合极性为负。第五交叉耦合通道80的耦合量及耦合极性和第五盲孔81深度的关系与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五交叉耦合通道8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中心处同时设置一个第五盲孔81。也可以是,第五交叉耦合通道80的下表面的中心处设置一个第五盲孔81。第五盲孔81的数量也可以是多个,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第六交叉耦合通道90由介质材料制成,用于实现第二个谐振腔20和第五个谐振腔20之间的能量耦合,即非相邻的两个谐振腔20之间的能量耦合。第六交叉耦合通道90的上表面的中心处设置有一个第六盲孔91。第六盲孔91用于调节第二个谐振腔20和第五个谐振腔20之间的耦合量,改变第六盲孔91的深度可改变第二个谐振腔20和第五个谐振腔20之间的耦合量以及第六交叉耦合通道90的耦合极性。第六盲孔91的深度小于某一特定值,第六交叉耦合通道90的耦合极性为正,大于这一特定值,第六交叉耦合通道90的耦合极性为负。第六交叉耦合通道90的耦合量及耦合极性和第六盲孔91深度的关系与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六交叉耦合通道9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中心处同时设置一个第六盲孔91。也可以是,第六交叉耦合通道90的下表面的中心处设置一个第六盲孔91。第六盲孔91的数量也可以是多个,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第七交叉耦合通道100由介质材料制成,用于实现第二个谐振腔20和第四个谐振腔20之间的能量耦合,即非相邻的两个谐振腔20之间的能量耦合。第七交叉耦合通道100的上表面的中心处设置有一个第七盲孔101。第七盲孔101用于调节第二个谐振腔20和第五个谐振腔20之间的耦合量,改变第六盲孔91的深度可改变第二个谐振腔20和第四个谐振腔20之间的耦合量以及第七交叉耦合通道100的耦合极性。第七盲孔101的深度小于某一特定值,第七交叉耦合通道100的耦合极性为正,大于这一特定值,第七交叉耦合通道100的耦合极性为负。第七交叉耦合通道100的耦合量及耦合极性和第七盲孔101深度的关系与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七交叉耦合通道1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中心处同时设置一个第七盲孔101。也可以是,第七交叉耦合通道100的下表面的中心处设置一个第七盲孔101。第七盲孔101的数量也可以是多个,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图16为的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第六交叉耦合通道90的耦合极性为正且第五交叉耦合通道80、第七交叉耦合通道100的耦合极性为负时的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响应曲线示意图。当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第六交叉耦合通道90的耦合极性为正且第五交叉耦合通道80、第七交叉耦合通道100的耦合极性为负时,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响应曲线具有四个传输零点,四个传输零点都在通带的左侧。图17为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第六交叉耦合通道90的耦合极性为负且第五交叉耦合通道80、第七交叉耦合通道100的耦合极性为正时的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响应曲线示意图。当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第六交叉耦合通道90的耦合极性为负且第五交叉耦合通道80、第七交叉耦合通道100的耦合极性为正时,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响应曲线具有四个传输零点,其中三个传输零点位于通带的左侧,另外一个传输零点位于通带的右侧。图18为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第七交叉耦合通道100的耦合极性为正且第五交叉耦合通道80、第六交叉耦合通道90的耦合极性为负时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响应曲线示意图。当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第七交叉耦合通道100的耦合极性为正且第五交叉耦合通道80、第六交叉耦合通道90的耦合极性为负时,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响应曲线具有四个传输零点,其中两个传输零点位于通带的左侧,另外两个传输零点位于通带的右侧。图19为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第五交叉耦合通道80的耦合极性为负且第六交叉耦合通道90、第七交叉耦合通道100的耦合极性为正时的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响应曲线示意图。当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第五交叉耦合通道80的耦合极性为负且第六交叉耦合通道90、第七交叉耦合通道100的耦合极性为正时,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响应曲线具有四个传输零点,其中一个传输零点位于通带的左侧,另外三个传输零点位于通带的右侧。图20为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第五交叉耦合通道80、第六交叉耦合通道90、第七交叉耦合通道100的耦合极性为正时的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响应曲线示意图。当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第五交叉耦合通道80、第六交叉耦合通道90、第七交叉耦合通道100的耦合极性为正时,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响应曲线具有四个传输零点,四个传输零点都位于通带的右侧。如此,通过设置的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第五交叉耦合通道80、第六交叉耦合通道90、第七交叉耦合通道100,可实现在通带外产生四个传输零点,从而提高了滤波器带外抑制的效果,且不会增大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的体积,不会占用空间。
第五交叉耦合通道80、第六交叉耦合通道90、第七交叉耦合通道100的形状为长方形。第五盲孔81的孔口处、第六盲孔91的孔口处、第七盲孔101的孔口处设有倒圆角。第五盲孔81的大小、第六盲孔91的大小、第七盲孔101的大小与第一盲孔41的大小相同。第五盲孔81、第六盲孔91、第七盲孔10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可以理解地,第五盲孔81、第六盲孔91、第七盲孔101的截面形状还可以是例如方形、六角形等等。
优选地,六个谐振腔20、五个主耦合通道30、第一交叉耦合通道40、第五交叉耦合通道80、第六交叉耦合通道90、第七交叉耦合通道100为一体成型,便于制造。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谐振腔20的形状还可以例如六角形、菱形、椭圆形等等。谐振腔20的数量也可以是例如七个、八个等等,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如对各个实施例中的不同特征进行组合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包括两个射频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围合成几何空间的谐振腔,沿所述几何空间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首尾两个谐振腔之间通过第一交叉耦合通道连接,其余的谐振腔与相邻的谐振腔之间通过主耦合通道连接,所述两个射频连接器分别设置在首尾两个谐振腔的下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腔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调谐盲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耦合通道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主耦合盲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叉耦合通道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盲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腔为三个,三个谐振腔围合成三角形空间,沿所述三角形空间的顺时针方向,第一个谐振腔与第三个谐振腔之间通过所述第一交叉耦合通道连接,第二个谐振腔与第一个谐振腔之间、第二个谐振腔与第三个谐振腔之间通过所述主耦合通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腔为四个,四个谐振腔围合成菱形空间,沿所述菱形空间的顺时针方向,第一个谐振腔与第四个谐振腔之间通过所述第一交叉耦合通道连接,第二个谐振腔与第一个谐振腔之间、第二个谐振腔与第三个谐振腔之间、第三个谐振腔与第四个谐振腔之间通过所述主耦合通道连接;第一个谐振腔与第三个谐振腔之间通过第二交叉耦合通道连接,所述第二交叉耦合通道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盲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腔为五个,五个谐振腔围合成倒梯形空间,沿所述倒梯形空间的顺时针方向,第一个谐振腔与第五个谐振腔之间通过所述第一交叉耦合通道连接,第二个谐振腔与第一个谐振腔之间、第二个谐振腔与第三个谐振腔之间、第三个谐振腔与第四个谐振腔之间、第四个谐振腔与第五个谐振腔之间通过所述主耦合通道连接;第二个谐振腔与第五个谐振腔之间通过第三交叉耦合通道连接,第二个谐振腔与第四个谐振腔之间通过第四交叉耦合通道连接,所述第三交叉耦合通道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盲孔,所述第四交叉耦合通道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盲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腔为六个,六个谐振腔围合成长方形空间,沿所述长方形空间的顺时针方向,第一个谐振腔与第六个谐振腔之间通过所述第一交叉耦合通道连接,第二个谐振腔与第一个谐振腔之间、第二个谐振腔与第三个谐振腔之间、第三个谐振腔与第四个谐振腔之间、第四个谐振腔与第五个谐振腔之间、第五个谐振腔与第六个谐振腔之间通过所述主耦合通道连接;第一个谐振腔与第五个谐振腔之间通过第五交叉耦合通道连接,第二个谐振腔与第五个谐振腔之间通过第六交叉耦合通道连接,第二个谐振腔与第四个谐振腔之间通过第七交叉耦合通道连接,所述第五交叉耦合通道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五盲孔,所述第六交叉耦合通道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六盲孔,所述第七交叉耦合通道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七盲孔。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盲孔的深度大于0毫米且小于等于1.9毫米时,所述第一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极性为正,第一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量随第一盲孔的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当所述第一盲孔的深度大于1.9毫米且小于等于2.75毫米时,所述第一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极性为负,第一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量随第一盲孔的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所述第一盲孔的深度大于2.75毫米时,所述第一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极性为负,第一交叉耦合通道的耦合量随第一盲孔的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腔的形状为圆形、方形或六角形。
CN201920346138.5U 2019-03-19 2019-03-19 一种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 Active CN2092983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46138.5U CN209298314U (zh) 2019-03-19 2019-03-19 一种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46138.5U CN209298314U (zh) 2019-03-19 2019-03-19 一种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98314U true CN209298314U (zh) 2019-08-23

Family

ID=67643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46138.5U Active CN209298314U (zh) 2019-03-19 2019-03-19 一种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9831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39510A (zh) * 2019-10-29 2020-01-31 摩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跨腔耦合结构的介质波导滤波器
CN112563693A (zh) * 2019-09-25 2021-03-26 深圳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介质滤波器
CN116581502A (zh) * 2023-06-02 2023-08-11 南通大学 一种具有五个传输零点的五阶介质波导滤波器
CN117219989A (zh) * 2023-10-30 2023-12-12 南通大学 一种基于频率映射拓扑的双通带ct介质波导滤波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3693A (zh) * 2019-09-25 2021-03-26 深圳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介质滤波器
CN110739510A (zh) * 2019-10-29 2020-01-31 摩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跨腔耦合结构的介质波导滤波器
CN116581502A (zh) * 2023-06-02 2023-08-11 南通大学 一种具有五个传输零点的五阶介质波导滤波器
CN116581502B (zh) * 2023-06-02 2024-07-16 南通大学 一种具有五个传输零点的五阶介质波导滤波器
CN117219989A (zh) * 2023-10-30 2023-12-12 南通大学 一种基于频率映射拓扑的双通带ct介质波导滤波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98314U (zh) 一种交叉耦合介质波导滤波器
CN209374645U (zh) 抗干扰滤波器及通信设备
CN109860966B (zh) 介质滤波器及5g通信设备
CN205680768U (zh) 微带开环滤波器
CN105742766A (zh) 一种陶瓷谐振器开槽耦合方式的组合式滤波器
CN209691920U (zh) 腔体滤波器和用于腔体滤波器的交叉耦合结构
CN109713414B (zh) 一种有限传输零点位置可调的调频带通滤波器
CN201181730Y (zh) 可控电磁混合耦合同轴腔滤波器
CN110459840A (zh) 通信设备、介质滤波器、介质块
CN108448211A (zh) 平板介质波导太赫兹滤波器
CN109509950A (zh) 一种小型化双频波导滤波器
CN106252797A (zh) 一种双模介质带通滤波器
CN208706823U (zh) 可改善远端抑制的介质波导滤波器
CN104810595A (zh) 一种具有多种响应的基片集成波导腔
CN212162041U (zh) 一种带阻滤波器及射频器件
CN105720331A (zh) 一种基于微带馈电缝隙耦合的单腔三模带通双工器
CN105720330A (zh) 基于新型互补开口谐振环结构的基片集成波导带通滤波器
CN204947043U (zh) 微带方形闭环滤波器
CN204947040U (zh) 一种具有宽阻带高隔离特性的小型化双工器
CN203339280U (zh) 一种小型化基片集成波导双工器
CN101950826B (zh) 一种方环形缺陷地结构微波双模带通滤波器
CN105762448A (zh) 一种可控混合电磁耦合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
CN205595429U (zh) 一种可控混合电磁耦合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
CN210142704U (zh) 滤波器及其多零点实现模块
CN106785273A (zh) 基于八分之一模基片集成波导的高频率选择性带通滤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