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96833U - 一种浪涌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浪涌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96833U
CN209296833U CN201821823363.5U CN201821823363U CN209296833U CN 209296833 U CN209296833 U CN 209296833U CN 201821823363 U CN201821823363 U CN 201821823363U CN 209296833 U CN209296833 U CN 2092968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oupled modes
standard
switch unit
conn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2336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敏杰
侯德超
蔡万银
殷俊
陈以功
易建业
廖亮
朱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zhou CRRC Times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zhou CRRC Time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zhou CRRC Time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zhou CRRC Time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2336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968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968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968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浪涌测试系统,包括组合波发生器、去耦网络和可控匹配阻抗装置,该可控匹配阻抗装置用于按照已配置的耦合方式,将从组合波发生器获得的浪涌信号传输至被试设备,并具备:耦合网络,其与组合波发生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耦合方式配置模块,其输入端分别与耦合网络和组合波发生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输出端分别与用于连接去耦网络和被试设备的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和参考地线连接,用于接收耦合方式控制信号,根据耦合方式控制信号,配置当前测试所需的耦合方式。本实用新型可选择测试所需的耦合匹配阻抗参数和耦合方式,降低了测试设备的投入成本,提高了设备通用性,提高试验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浪涌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兼容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切换耦合阻抗的浪涌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车辆设备所处的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对其抗干扰性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进行常规的电磁兼容测试中,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是重点考核项目之一。而对于浪涌抗扰度测试要求,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差异,对耦合阻抗参数的配置有所区别。
现有的浪涌抗扰度测试设备,一方面只能够满足部分标准的要求,来实现多个标准的兼容,这意味可能需要购置多台满足不同标准的浪涌抗扰度试验设备,这样,使得测试具有成本较高、过程较为繁琐的缺陷。另外,需要通过外置阻抗匹配网络,来满足所终测试标准对应的匹配阻抗参数,这样,需要在试验过程中,通过断电的方式,来更换匹配阻抗,从而导致试验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浪涌测试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组合波发生器、去耦网络和可控匹配阻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匹配阻抗装置用于按照已配置的耦合方式,将从所述组合波发生器获得的浪涌信号传输至被试设备,所述可控匹配阻抗装置具备:耦合网络,其与所述组合波发生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耦合方式配置模块,其输入端分别与所述耦合网络和所述组合波发生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输出端分别与用于连接所述去耦网络和所述被试设备的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和参考地线连接,用于接收耦合方式控制信号,根据所述耦合方式控制信号,配置当前测试所需的耦合方式。
优选地,所述耦合方式控制信号包括第一切换信号和第二切换信号,进一步,所述耦合方式配置模块包括:第一切换子模块,其第一端与所述组合波发生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线和所述参考地线连接,用于接收并利用所述第一切换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子模块导通,使得所述组合波发生器的第二输出端利用所述第一切换子模块通过所述第一电源线或所述参考地线与所述被试设备连接;第二切换子模块,其第一端与所述耦合网络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线和所述第二电源线连接,用于接收并利用所述第二切换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子模块导通,使得所述耦合网络利用所述第二切换子模块通过所述第一电源线或所述第二电源线与所述被试设备连接,其中,所述组合波发生器和所述耦合网络不同时通过所述第一电源线与所述被试设备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切换信号包括第一耦合方式信号和第二耦合方式信号,进一步,所述第一切换子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组合波发生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线连接,用于接收并利用所述第一耦合方式信号,控制该单元的通断状态;第二开关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组合波发生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参考地线连接,用于接收并利用所述第二耦合方式信号,控制该单元的通断状态,其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开关状态相反。
优选地,所述第二切换信号包括第三耦合方式信号和第四耦合方式信号,进一步,所述第二切换子模块包括:第三开关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耦合网络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线连接,用于接收并利用所述第三耦合方式信号,控制该单元的通断状态;第四开关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耦合网络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线连接,用于接收并利用所述第四耦合方式信号,控制该单元的通断状态,其中,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和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开关状态相反。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集成于第一继电开关中,所述第一继电开关的两个常开触点端分别形成为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
优选地,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和所述第四开关单元集成于第二继电开关中,所述第二继电开关的两个常开触点端分别形成为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和所述第四开关单元。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与所述第四开关单元同时处于导通状态。
优选地,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与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同时处于导通状态;或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与所述第四开关单元同时处于导通状态。
优选地,所述耦合网络包括:测试标准配置模块,其中,所述测试标准配置模块,其与所述组合波发生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测试标准控制信号,根据所述测试标准控制信号,为所述被试设备配置符合当前测试标准的匹配阻抗。
优选地,所述测试标准配置模块包括:第一类标准配置子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类标准配置子模块包括:第一类标准控制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组合波发生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并利用第一测试标准信号,控制该单元的通断状态,其中,所述测试标准控制信号包括所述第一测试标准信号;第一类匹配阻抗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类标准控制单元的第二端连接,用于提供符合第一类测试标准条件的匹配阻抗参数。
优选地,所述测试标准配置模块还包括:第二类标准配置子模块,其中,所述第二类标准配置子模块包括:第二类标准控制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组合波发生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并利用第二测试标准信号,控制该单元的通断状态,其中,所述测试标准控制信号还包括所述第二测试标准信号;第二类匹配阻抗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类标准控制单元的第二端连接,用于提供符合第二类测试标准条件的匹配阻抗参数。
优选地,所述测试标准配置模块还包括:第三类标准配置子模块,其中,所述第三类标准配置子模块包括:第三类标准控制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组合波发生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并利用第三测试标准信号,控制该单元的通断状态,其中,所述测试标准控制信号还包括所述第三测试标准信号;第三类匹配阻抗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类标准控制单元的第二端连接,用于提供符合第三类测试标准条件的匹配阻抗参数。
优选地,所述第一类标准控制单元、所述第二类标准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三类标准控制单元集成于第三继电开关中,所述第三继电开关的三个常开触点端分别形成为所述第一类标准控制单元、所述第二类标准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三类标准控制单元。
优选地,所述可控匹配阻抗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测试标准配置模块和所述耦合方式配置模块连接的测试需求设置模块,其中,所述测试需求设置模块,其用于获取并解析测试需求信息,并根据所述测试需求信息生成相应的所述耦合方式控制信号和所述测试标准控制信号,并将该信号分别发送至所述测试标准配置模块和所述耦合方式配置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浪涌测试系统。该系统具有可切换耦合匹配阻抗参数和耦合方式的功能,降低了测试设备的投入成本,提高了设备通用性,解决了因标准要求不同需购置多台浪涌测试设备的问题,以及试验期间需断电更换外置匹配阻抗的问题,大大提高试验效率。
虽然在下文中将结合一些示例性实施及使用方法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为并不旨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这些实施例。反之,旨在覆盖包含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内的所有替代品、修正及等效物。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浪涌测试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浪涌测试系统中的可控匹配阻抗装置300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浪涌测试系统的具体结构示意图的第一个具体示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浪涌测试系统的具体结构示意图的第二个具体示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浪涌测试系统的测试需求设置模块330的信息解析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现有浪涌测试系统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具有可切换耦合方式以及匹配阻抗功能的浪涌测试系统。这种系统通过在组合波发生器及耦合网络、与电源连接线之间设置相应的继电开关器件的方式,来实现浪涌测试的耦合方式(差模方式或共模方式)的切换,提高了测试效率。进一步的,通过将耦合网络配置相应的继电开关和适用于各类测试标准的匹配阻抗单元,来实现浪涌测试的满足不同测试标准的匹配阻抗参数的切换。这样,解决了因标准要求不同需购置多台浪涌测试设备的问题,以及试验期间需断电更换外置匹配阻抗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试验效率。
实施例一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浪涌测试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浪涌测试系统包括:组合波发生器100、去耦网络200和具备耦合网络301的可控匹配阻抗装置300。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可控匹配阻抗装置300包括:耦合网络301和耦合方式配置模块310。具体地,组合波发生器100的输出端与可控匹配阻抗装置300连接,用于产生符合测试所需的标准要求的浪涌信号(浪涌信号为符合测试所需的标准要求的电压或电流波形),使得通过可控匹配阻抗装置300将浪涌信号传输至被试设备(EUT)400。去耦网络200与被试设备(浪涌测试中的测试对象)400之间,按照现有浪涌测试的连接方式连接,将被试设备400的电源信号线及参考地线对应连接至去偶网络200的输出端处。去耦网络200用于防止被试设备400在受到浪涌信号的冲击后所产生的浪涌干扰影响到(浪涌测试)相关陪试设备。
进一步,可控匹配阻抗装置300用于按照已配置好的耦合方式,将从组合波发生器100获得的浪涌信号传输至被试设备400。如图1所示,耦合网络301与组合波发生器100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耦合方式配置模块310的输入端分别与耦合网络301和组合波发生器10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耦合方式配置模块310的输出端分别与用于连接去耦网络200和被试设备400的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和参考地线(其中,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和参考地线是被试设备400进行浪涌电源测试时的电源输入端需要连接的线路)连接。其中,耦合方式配置模块310用于接收耦合方式控制信号,根据当前耦合方式控制信号,配置当前浪涌测试所需的耦合方式。
其中,浪涌测试的耦合方式分为差模方式的线-线耦合和共模方式的线-地耦合,在耦合方式配置模块310获取到耦合方式控制信号后,根据该信号,若将耦合方式配置模块310设置为线-线耦合方式,则通过耦合方式配置模块310将浪涌信号传输至上述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之间;若将耦合方式配置模块310设置为线-地耦合方式,则通过耦合方式配置模块310将浪涌信号传输至上述第一电源线和参考地线之间、或者传输至上述第二电源线和参考地线之间。
具体地,如图1所示,耦合方式配置模块310包括第一切换子模块311和第二切换子模块312。其中,第一切换子模块311的第一端与组合波发生器10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一切换子模块31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源线和参考地线连接,用于接收并利用第一切换信号,控制第一切换子模块311导通,使得组合波发生器100的第二输出端利用第一切换子模块311,通过第一电源线或参考地线与被试设备400连接。第二切换子模块312的第一端与耦合网络30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切换子模块312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连接,用于接收并利用第二切换信号,控制第二切换子模块312导通,使得耦合网络301利用第二切换子模块312,通过第一电源线或第二电源线与被试设备400连接。其中,组合波发生器100和耦合网络301不同时通过第一电源线与被试设备400连接,也就是说,不能利用第一切换子模块311将组合波发生器100与第一电源线连接的同时,也利用第二切换子模块312将耦合网络301与第一电源线连接。进一步,上述耦合方式控制信号包括第一切换信号和第二切换信号。
更具体地说,第一切换子模块311在接收到上述第一切换信号后,利用该信号控制第一切换子模块311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导通,进一步使得组合波发生器100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一电源线处于导通状态,或者使得组合波发生器100的第二输出端与参考地线导通。同样地,第二切换子模块312在接收到上述第二切换信号后,利用该信号控制第二切换子模块312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导通,进一步使得耦合网络301的输出端与第一电源线导通,或者使得耦合网络301的输出端与第二电源线导通。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浪涌测试的线-线耦合和线-地耦合方式,不能使得组合波发生器100的第二输出端和耦合网络301的输出端同时与第一电源线处于导通状态,从而通过上述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可控匹配阻抗装置300实现了浪涌测试系统中可切换耦合方式的功能。
实施例二
下面对上述第一切换子模块311和第二切换子模块312的具体结构和功能进行说明。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浪涌测试系统中的可控匹配阻抗装置300的具体结构示意图。首先,如图2所示,第一切换子模块311包括:第一开关单元3111和第二开关单元3112。其中,第一开关单元3111的第一端与上述组合波发生器10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单元3111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源线连接,用于接收并利用第一耦合方式信号,控制该单元的通断状态。第二开关单元3112的第一端与组合波发生器10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开关单元3112的第二端与参考地线连接,用于接收并利用第二耦合方式信号,控制该单元的通断状态。进一步,上述第一切换信号包括第一耦合方式信号和第二耦合方式信号,并且第一耦合方式信号与第二耦合方式信号的有效性相反,即第一开关单元3111与第二开关单元3112的开关状态相反。
具体地,第一开关单元3111用于检测接收到的第一耦合方式信号。进一步,第一开关单元3111用于在检测出第一耦合方式信号有效时,控制第一开关单元311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处于导通状态;在检测出第一耦合方式信号无效时,控制第一开关单元311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处于断开状态。同样地,第二开关单元3112用于检测接收到的第二耦合方式信号。进一步,第二开关单元3112用于在检测出第二耦合方式信号有效时,控制第二开关单元311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处于导通状态;在检测出第二耦合方式信号无效时,控制第二开关单元311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处于断开状态。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浪涌测试系统的具体结构示意图的第一个具体示例图。如图3所示,优选地,上述第一开关单元3111和第二开关单元3112集成于第一继电开关S1中。进一步,第一继电开关S1的两个常开触点端S10和S11分别形成为第一开关单元3111和第二开关单元3112,从而使得第一开关单元3111与第二开关单元3112的开关状态保持相反。
再次如图2所示,第二切换子模块312包括:第三开关单元3121和第四开关单元3122。其中,第三开关单元3121的第一端与上述耦合网络301的输出端连接,第三开关单元3121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源线连接,用于接收并利用第三耦合方式信号,控制该单元的通断状态。第四开关单元3122的第一端与耦合网络301的输出端连接,第四开关单元3122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源线连接,用于接收并利用第四耦合方式信号,控制该单元的通断状态。进一步,上述第二切换信号包括第三耦合方式信号和第四耦合方式信号,并且第三耦合方式信号与第四耦合方式信号的有效性相反,即第三开关单元3121与第四开关单元3122的开关状态相反。
具体地,第三开关单元3121用于检测接收到的第三耦合方式信号。进一步,第三开关单元3121用于在检测出第三耦合方式信号有效时,控制第三开关单元312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处于导通状态;在检测出第三耦合方式信号无效时,控制第三开关单元312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处于断开状态。同样地,第四开关单元3122用于检测接收到的第四耦合方式信号。进一步,第四开关单元3122用于在检测出第四耦合方式信号有效时,控制第四开关单元312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处于导通状态;在检测出第四耦合方式信号无效时,控制第四开关单元312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处于断开状态。
参考图3,优选地,上述第三开关单元3121和第四开关单元3122集成于第二继电开关S2中。进一步,第二继电开关S2的两个常开触点端S21和S22分别形成为第三开关单元3121和第四开关单元3122,从而使得第三开关单元3121和第四开关单元3122的开关状态保持相反。
因此,能够通过上述第一耦合方式信号、第二耦合方式信号、第三耦合方式信号和第四耦合方式信号来控制浪涌信号传输至电源信号线与参考地线之间,或是传输至两条电源线之间,以实现浪涌测试的线-线耦合方式和线-地耦合方式的设置和切换功能。
进一步的,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耦合方式信号和第四耦合方式信号同时为有效状态,并且与第一耦合方式信号有效性相反的第二耦合方式信号为无效状态,并且与第四耦合方式信号有效性相反的第三耦合方式信号为无效状态时,也就是在上述第一开关单元3111与第四开关单元3122同时处于导通状态时,使得组合波发生器100的第一输出端通过耦合网络301及第四开关单元3122(也就是第四开关单元3122形成的开关S22)与第二电源线连接,使得组合波发生器100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一开关单元3111(也就是第一开关单元3111形成的开关S11)与第一电源线连接。此时,浪涌测试系统的耦合方式被设置为差模方式,即线-线耦合方式。
进一步的,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当第二耦合方式信号和第三耦合方式信号同时为有效状态,并且与第二耦合方式信号有效性相反的第一耦合方式信号为无效状态,并且与第三耦合方式信号有效性相反的第四耦合方式信号为无效状态时,也就是在上述第二开关单元3112与第三开关单元3121同时处于导通状态时,使得组合波发生器100的第一输出端通过耦合网络301及第三开关单元3121(也就是第三开关单元3121形成的开关S21)与第一电源线连接,使得组合波发生器100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二开关单元3112(也就是第二开关单元3112形成的开关S10)与参考地线连接。此时,浪涌测试系统的耦合方式被设置为共模方式,即线-地耦合方式。
进一步的,在第三个实施例中,当第二耦合方式信号和第四耦合方式信号同时为有效状态,并且与第二耦合方式信号有效性相反的第一耦合方式信号为无效状态,并且与第四耦合方式信号有效性相反的第三耦合方式信号为无效状态时,也就是在上述第二开关单元3112与第四开关单元3122同时处于导通状态时,使得组合波发生器100的第一输出端通过耦合网络301及第四开关单元3122(也就是第四开关单元3122形成的开关S22)与第二电源线连接,使得组合波发生器100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二开关单元3112(也就是第二开关单元3112形成的开关S10)与参考地线连接。此时,浪涌测试系统的耦合方式被设置为共模方式,即线-地耦合方式。
实施例三
针对目前浪涌测试的标准分为基本标准和行业标准。每种测试标准需要对应于不同的匹配阻抗参数。根据标准定义,组合波发生器100的有效阻抗为开路输出电压峰值与短路输出电流峰值之比,为2Ω。由于该有效阻抗是耦合阻抗参数的一部分,根据不同的标准、不同的耦合方式,对匹配阻抗要求如下表1所示:
表1 不同标准、不同耦合方式对应的匹配阻抗参数
根据上述表1所示的测试标准的要求,为了保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浪涌测试系统中的耦合网络301能够满足不同标准和不同耦合方式的要求,需要对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所示的耦合网络301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扩充和完善,使得该部分电路还能够根据不同测试标准,实现与当前测试标准匹配的耦合阻抗参数(匹配阻抗参数)的切换功能。
如图2所示,上述耦合网络301具备测试标准配置模块320。其中,测试标准配置模块320的第一端与上述组合波发生器100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测试标准控制信号,根据测试标准控制信号,为被试设备400配置符合当前测试标准的匹配阻抗参数。
这样,包括耦合方式配置模块310和测试标准配置模块320的可控匹配阻抗装置300,进一步用于按照已配置好的匹配阻抗参数和耦合方式,将从组合波发生器100获得的浪涌信号传输至被试设备400中,以完成当前测试所需的浪涌扰度测试试验。其中,浪涌测试系统在获取到耦合方式控制信号和测试标准控制信号后,根据这两种信号,对耦合方式配置模块310内的耦合方式进行配置,并且对测试标准配置模块320内的试验所需的匹配阻抗参数也进行相应的配置。
从上述表1中可以看出,浪涌测试的匹配阻抗参数,按照不同测试标准和不同耦合方式分为三类。第一类测试标准条件的匹配阻抗参数的要求是:18uF,可满足GB/T17626.5-2008、IEC61000-4-5:2017、EN61000-4-5:2017和GB/T24338.4-2009标准中的线-线耦合的阻抗参数要求。第二类测试标准条件的匹配阻抗参数的要求是:10Ω+9uF,可满足GB/T17626.5-2008、IEC61000-4-5:2017、EN61000-4-5:2017和GB/T24338.4-2009标准中的线-地耦合的阻抗参数要求。第三类测试标准条件的匹配阻抗参数的要求是:40Ω+0.5uF,可满足EN50121-3-2:2016、IEC62236-3-2:2018、GB/T24338.4-2018标准中的线-线耦合以及线-地耦合的阻抗参数要求。
具体地,再次参考图2,上述测试标准配置模块320包括:第一类标准配置子模块321。第一类标准配置子模块321包括:第一类标准控制单元3211和第一类匹配阻抗单元3212。进一步,第一类标准控制单元3211的第一端与组合波发生器100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类标准控制单元3211的第二端同时与上述第三开关单元3121的第一端和第四开关单元3122的第一端连接,用于接收并利用第一测试标准信号,控制该单元的通断状态,其中,测试标准控制信号包括第一测试标准信号。更具体地说,第一类标准控制单元3211用于检测接收到的第一测试标准信号。进一步,第一类标准控制单元3211用于在检测出第一测试标准信号有效时,控制第一类标准控制单元321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处于导通状态;在检测出第一测试标准信号无效时,控制第一类标准控制单元321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处于断开状态。
第一类匹配阻抗单元3212的第一端与第一类标准控制单元3211的第二端连接,用于提供符合上述第一类测试标准条件的匹配阻抗参数。其中,第一类匹配阻抗单元3212的等效容值为18uF,等效阻值为0。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上述测试标准配置模块320还包括:第二类标准配置子模块322。第二类标准配置子模块322包括:第二类标准控制单元3221和第二类匹配阻抗单元3222。进一步,第二类标准控制单元3221的第一端与组合波发生器100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二类标准控制单元3221的第二端同时与上述第三开关单元3121的第一端和第四开关单元3122的第一端连接,用于接收并利用第二测试标准信号,控制该单元的通断状态,其中,测试标准控制信号还包括第二测试标准信号。更具体地说,第二类标准控制单元3221用于检测接收到的第二测试标准信号。进一步,第二类标准控制单元3221用于在检测出第二测试标准信号有效时,控制第二类标准控制单元322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处于导通状态;在检测出第二测试标准信号无效时,控制第二类标准控制单元322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处于断开状态。
第二类匹配阻抗单元3222的第一端与第二类标准控制单元3221的第二端连接,用于提供符合上述第二类测试标准条件的匹配阻抗参数。其中,第二类匹配阻抗单元3222的等效容值为9uF,并且等效阻值为10Ω。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上述测试标准配置模块320还包括:第三类标准配置子模块323。第三类标准配置子模块323包括:第三类标准控制单元3231和第三类匹配阻抗单元3232。进一步,第三类标准控制单元3231的第一端与组合波发生器100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三类标准控制单元3231的第二端同时与上述第三开关单元3121的第一端和第四开关单元3122的第一端连接,用于接收并利用第三测试标准信号,控制该单元的通断状态,其中,测试标准控制信号还包括第三测试标准信号。更具体地说,第三类标准控制单元3231用于检测接收到的第三测试标准信号。进一步,第三类标准控制单元3231用于在检测出第三测试标准信号有效时,控制第三类标准控制单元323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处于导通状态;在检测出第三测试标准信号无效时,控制第三类标准控制单元323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处于断开状态。
第三类匹配阻抗单元3232的第一端与第三类标准控制单元3231的第二端连接,用于提供符合上述第三类测试标准条件的匹配阻抗参数。其中,第三类匹配阻抗单元3232的等效容值为0.5uF,并且等效阻值为40Ω。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浪涌测试系统的具体结构示意图的第二个具体示例图。如图4所示,优选地,上述第一类标准控制单元3211、第二类标准控制单元3221和第三类标准控制单元3231集成于第三继电开关S3中。进一步,第三继电开关S3的三个常开触点端分别形成为第一类标准控制单元3211、第二类标准控制单元3221和第三类标准控制单元3231,从而使得第一类标准控制单元3211、第二类标准控制单元3221和第三类标准控制单元3231中任一标准控制单元的状态为导通状态。这样,便实现了上述三类匹配阻抗参数的切换功能。
实施例四
为了向具有多于三条电源线的被试设备400提供测试所需的系统,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第一切换子模块311还包括第五开关单元3113。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只需将第五开关单元3113的一端连接到用于连接被试设备400和去偶网络200的第三电源线(未图示)即可,但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说明第五开关单元3113的可切换的功能,仍将第五开关单元3113接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电源线中,即只引入也可为具有三条电源线的被试设备400提供浪涌测试所需的耦合方式的思想。进一步,第五开关单元3113的第一端与上述组合波发生器100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五开关单元3113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源线连接,用于接收并利用第五耦合方式信号,控制该单元的通断状态。
具体地,第五开关单元3113用于检测接收到的第五耦合方式信号。进一步,第五开关单元3113用于在检测出第五耦合方式信号有效时,控制第五开关单元3113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处于导通状态;在检测出第五耦合方式信号无效时,控制第五开关单元3113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处于断开状态。
其中,上述第一切换信号还包括第五耦合方式信号,并且第一耦合方式信号、第二耦合方式信号和第五耦合方式信号中任一信号的状态为有效,即第一开关单元3111、第二开关单元3112和第五开关单元3113中任一开关单元的状态为导通。与此同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浪涌测试的线-线耦合和线-地耦合方式,除了不能使得组合波发生器100的第二输出端和耦合网络301的输出端同时与第一电源线处于导通状态,还不能使得组合波发生器100的第二输出端和耦合网络301的输出端同时与第二电源线处于导通状态,从而通过可控匹配阻抗装置300进一步实现了浪涌测试系统中可切换耦合方式的功能。
如图3所示,优选地,上述第一开关单元3111、第二开关单元3112和第五开关单元3113集成于第一继电开关S1中。进一步,第一继电开关S1的三个常开触点端S10、S11和S12分别形成为第一开关单元3111、第二开关单元3112和第五开关单元3113,从而使得第一开关单元3111、第二开关单元3112和第五开关单元3113中任一开关单元的状态为导通。
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三耦合方式信号和第五耦合方式信号同时为有效状态,并且第一耦合方式信号、第二耦合方式信号和第四耦合方式信号的均为无效状态时,也就是在上述第三开关单元3121与第五开关单元3113同时处于导通状态时,使得组合波发生器100的第一输出端通过耦合网络301及第三开关单元3121(也就是第三开关单元3121形成的开关S21)与第一电源线连接,使得组合波发生器100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五开关单元3113(也就是第五开关单元3113形成的开关S12)与第二电源线连接。此时,浪涌测试系统的耦合方式被设置为差模方式,即线-线耦合方式。
实施例五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可控匹配阻抗装置300还包括:测试需求设置模块330。测试需求设置模块330与上述测试标准配置模块320和上述耦合方式配置模块310连接。该模块330用于获取并解析测试需求信息,并根据测试需求信息生成相应的耦合方式控制信号和测试标准控制信号,并将该信号分别发送至测试标准配置模块320和耦合方式配置模块310中。
其中,测试需求信息包括:标准类型信息(行业标准或基本标准)和耦合方式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基础标准包括:GB/T17626.5-2008、IEC61000-4-5:2017以及EN61000-4-5:2017。行业标准包括:IEC62236-3-2:2018、EN50121-3-2:2016以及GB/T24338.4-2018。另外,GB/T24338.4-2009版标准因匹配阻抗参数与基础标准相同,故将此标准归入在基础标准中。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浪涌测试系统的测试需求设置模块330的信息解析流程图。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一个实施例,当测试需求设置模块330解析出当前测试需求信息为基础标准和线-线耦合时,生成包括有效的第一耦合方式信号、无效的第二耦合方式信号、无效的第三耦合方式信号、有效的第四耦合方式信号和无效的第五耦合方式信号在内的耦合方式控制信号,并分别发送至相应的开关单元所形成的开关内。与此同时,测试需求设置模块330生成包括有效的第一测试标准信号、无效的第二测试标准信号和无效的第三测试标准信号在内的测试标准控制信号,并分别发送至相应的标准控制单元所形成的开关内。这样,(参考图4)通过上述方式使得开关S11、S22和S31闭合,为被试设备400配置了测试所需的匹配阻抗参数(18uF)和耦合方式(线-线耦合)。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上述耦合方式控制信号还可以为包括:无效的第一耦合方式信号、无效的第二耦合方式信号、有效的第三耦合方式信号、无效的第四耦合方式信号和有效的第五耦合方式信号。
第二个实施例,当测试需求设置模块330解析出当前测试需求信息为基础标准和线-地耦合时,生成包括无效的第一耦合方式信号、有效的第二耦合方式信号、有效的第三耦合方式信号、无效的第四耦合方式信号和无效的第五耦合方式信号在内的耦合方式控制信号,并分别发送至相应的开关单元所形成的开关内。与此同时,测试需求设置模块330生成包括无效的第一测试标准信号、有效的第二测试标准信号和无效的第三测试标准信号在内的测试标准控制信号,并分别发送至相应的标准控制单元所形成的开关内。这样,(参考图4)通过上述方式使得开关S10、S21和S32闭合,为被试设备400提供了测试所需的匹配阻抗参数(10Ω+9uF)和耦合方式(线-地耦合)。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上述耦合方式控制信号还可以为包括:无效的第一耦合方式信号、有效的第二耦合方式信号、无效的第三耦合方式信号、有效的第四耦合方式信号和无效的第五耦合方式信号。
第三个实施例,当测试需求设置模块330解析出当前测试需求信息为行业标准和线-线耦合时,生成包括有效的第一耦合方式信号、无效的第二耦合方式信号、无效的第三耦合方式信号、有效的第四耦合方式信号和无效的第五耦合方式信号在内的耦合方式控制信号,并分别发送至相应的开关单元所形成的开关内。与此同时,测试需求设置模块330生成包括无效的第一测试标准信号、无效的第二测试标准信号和有效的第三测试标准信号在内的测试标准控制信号,并分别发送至相应的标准控制单元所形成的开关内。这样,(参考图4)通过上述方式使得开关S11、S22和S33闭合,为被试设备400提供了测试所需的匹配阻抗参数(40Ω+0.5uF)和耦合方式(线-线耦合)。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上述耦合方式控制信号还可以为包括:无效的第一耦合方式信号、无效的第二耦合方式信号、有效的第三耦合方式信号、无效的第四耦合方式信号和有效的第五耦合方式信号。
第四个实施例,当测试需求设置模块330解析出当前测试需求信息为行业标准和线-地耦合时,生成包括无效的第一耦合方式信号、有效的第二耦合方式信号、有效的第三耦合方式信号、无效的第四耦合方式信号和无效的第五耦合方式信号在内的耦合方式控制信号,并分别发送至相应的开关单元所形成的开关内。与此同时,测试需求设置模块330生成包括无效的第一测试标准信号、无效的第二测试标准信号和有效的第三测试标准信号在内的测试标准控制信号,并分别发送至相应的标准控制单元所形成的开关内。这样,(参考图4)通过上述方式使得开关S10、S21和S33闭合,为被试设备400提供了测试所需的匹配阻抗参数(40Ω+0.5uF)和耦合方式(线-地耦合)。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上述耦合方式控制信号还可以为包括:无效的第一耦合方式信号、有效的第二耦合方式信号、无效的第三耦合方式信号、有效的第四耦合方式信号和无效的第五耦合方式信号。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可切换耦合匹配阻抗参数和耦合方式功能的浪涌测试系统。该系统将各类测试所需的匹配阻抗参数的耦合电容及匹配电阻集成在现有浪涌测试系统内,根据试验的不同测试标准和不同耦合方式要求,通过控制集成在继电开关内的各个开关单元和标准控制单元来选择测试所需的耦合方式及匹配阻抗,降低设备的投入成本,提高设备通用性,解决了因标准要求不同需购置多台浪涌测试设备的问题,以及试验期间需断电更换外置匹配阻抗的问题,大大提高试验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浪涌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组合波发生器、去耦网络和可控匹配阻抗装置,所述可控匹配阻抗装置用于按照已配置的耦合方式,将从所述组合波发生器获得的浪涌信号传输至被试设备,所述可控匹配阻抗装置具备:
耦合网络,其与所述组合波发生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耦合方式配置模块,其输入端分别与所述耦合网络和所述组合波发生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输出端分别与用于连接所述去耦网络和所述被试设备的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和参考地线连接,用于接收耦合方式控制信号,根据所述耦合方式控制信号,配置当前测试所需的耦合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方式控制信号包括第一切换信号和第二切换信号,进一步,所述耦合方式配置模块包括:
第一切换子模块,其第一端与所述组合波发生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线和所述参考地线连接,用于接收并利用所述第一切换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子模块导通,使得所述组合波发生器的第二输出端利用所述第一切换子模块通过所述第一电源线或所述参考地线与所述被试设备连接;
第二切换子模块,其第一端与所述耦合网络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线和所述第二电源线连接,用于接收并利用所述第二切换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子模块导通,使得所述耦合网络利用所述第二切换子模块通过所述第一电源线或所述第二电源线与所述被试设备连接,其中,
所述组合波发生器和所述耦合网络不同时通过所述第一电源线与所述被试设备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信号包括第一耦合方式信号和第二耦合方式信号,进一步,所述第一切换子模块包括:
第一开关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组合波发生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线连接,用于接收并利用所述第一耦合方式信号,控制该单元的通断状态;
第二开关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组合波发生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参考地线连接,用于接收并利用所述第二耦合方式信号,控制该单元的通断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开关状态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信号包括第三耦合方式信号和第四耦合方式信号,进一步,所述第二切换子模块包括:
第三开关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耦合网络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线连接,用于接收并利用所述第三耦合方式信号,控制该单元的通断状态;
第四开关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耦合网络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线连接,用于接收并利用所述第四耦合方式信号,控制该单元的通断状态,
其中,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和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开关状态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集成于第一继电开关中,所述第一继电开关的两个常开触点端分别形成为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和所述第四开关单元集成于第二继电开关中,所述第二继电开关的两个常开触点端分别形成为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和所述第四开关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与所述第四开关单元同时处于导通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与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同时处于导通状态;或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与所述第四开关单元同时处于导通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网络包括:测试标准配置模块,其中,
所述测试标准配置模块,其与所述组合波发生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测试标准控制信号,根据所述测试标准控制信号,为所述被试设备配置符合当前测试标准的匹配阻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标准配置模块包括:第一类标准配置子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类标准配置子模块包括:
第一类标准控制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组合波发生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并利用第一测试标准信号,控制该单元的通断状态,其中,所述测试标准控制信号包括所述第一测试标准信号;
第一类匹配阻抗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类标准控制单元的第二端连接,用于提供符合第一类测试标准条件的匹配阻抗参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标准配置模块还包括:第二类标准配置子模块,其中,所述第二类标准配置子模块包括:
第二类标准控制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组合波发生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并利用第二测试标准信号,控制该单元的通断状态,其中,所述测试标准控制信号还包括所述第二测试标准信号;
第二类匹配阻抗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类标准控制单元的第二端连接,用于提供符合第二类测试标准条件的匹配阻抗参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标准配置模块还包括:第三类标准配置子模块,其中,所述第三类标准配置子模块包括:
第三类标准控制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组合波发生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并利用第三测试标准信号,控制该单元的通断状态,其中,所述测试标准控制信号还包括所述第三测试标准信号;
第三类匹配阻抗单元,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类标准控制单元的第二端连接,用于提供符合第三类测试标准条件的匹配阻抗参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标准控制单元、所述第二类标准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三类标准控制单元集成于第三继电开关中,所述第三继电开关的三个常开触点端分别形成为所述第一类标准控制单元、所述第二类标准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三类标准控制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匹配阻抗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测试标准配置模块和所述耦合方式配置模块连接的测试需求设置模块,其中,
所述测试需求设置模块,其用于获取并解析测试需求信息,并根据所述测试需求信息生成相应的所述耦合方式控制信号和所述测试标准控制信号,并将该信号分别发送至所述测试标准配置模块和所述耦合方式配置模块。
CN201821823363.5U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浪涌测试系统 Active CN2092968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23363.5U CN209296833U (zh)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浪涌测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23363.5U CN209296833U (zh)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浪涌测试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96833U true CN209296833U (zh) 2019-08-23

Family

ID=67647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23363.5U Active CN209296833U (zh)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浪涌测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9683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25075A (zh) * 2020-01-14 2020-04-17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骚扰测试系统
CN111458543A (zh) * 2020-04-17 2020-07-28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采用水银开关控制的pcb板级测试组合波发生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25075A (zh) * 2020-01-14 2020-04-17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骚扰测试系统
CN111458543A (zh) * 2020-04-17 2020-07-28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采用水银开关控制的pcb板级测试组合波发生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15270B2 (en) Intelligent power utilization communication product detecting system
US5929749A (en) System for improved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over power lines
CN209296833U (zh) 一种浪涌测试系统
CN201589826U (zh) 万用智能变音识别网络查线器
CN104502762A (zh) 变压器套管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检测装置
CN107271738A (zh) 一种超速电子负载系统
CN204649868U (zh) 低压带电电缆线对核查仪
CN103076560B (zh) 电气试验设备非接触式测量组合装置及其应用
CN109687919A (zh) 用电信息采集下行通信单元抗衰减性能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6124976A (zh) 一种远距离获取交流开关健康状态的检测装置
CN108489510A (zh) 基于pxi总线的可扩展式平台电路箱自动化测试系统
CN213210263U (zh) 一种示波器探头切换装置
CN202713346U (zh) 多功能车辆总线干扰装置
CA2584613C (en) Impedance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9212325A (zh) 一种电源线缆串扰耦合测试方法
CN103580971A (zh) 多功能车辆总线干扰装置
CN204719205U (zh) 断路器时间参量测试模拟装置
CN110429984A (zh) 一种用于时分双工模拟光通信系统
CN204595138U (zh) 多通道线路扫描仪
CN105577392A (zh) 一种测试poe交换机远距离传输可靠性的测试装置和方法
CN108282172A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
CN107181645A (zh)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终端WiFi通信测试系统
CN202994950U (zh) 一种三相设备漏电流测试仪器
CN202770554U (zh) 多点串联光纤点式测温系统
CN207380099U (zh) 一种多通道信号转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