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95765U - 换热管内扰流丝的取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换热管内扰流丝的取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295765U CN209295765U CN201822194811.6U CN201822194811U CN209295765U CN 209295765 U CN209295765 U CN 209295765U CN 201822194811 U CN201822194811 U CN 201822194811U CN 209295765 U CN209295765 U CN 2092957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fitting
- flow
- heat exchanger
- withdrawing device
- rod 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管内扰流丝的取出装置,取出装置包括:管件,内部设有通道,管件的外周面与换热管的内周面间隙配合,使得管件能够伸入换热管并将扰流丝容纳于通道内;以及杆件,杆件的第一端至少部分片段设有钩状结构,杆件伸入通道使得钩状结构与扰流丝勾连,杆件退出通道使得钩状结构带动扰流丝移出换热管。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出装置,取出扰流丝时,可以使扰流丝容纳于管件的通道内,勾连取出扰流丝时,扰流丝与管件的内壁接触,避免了扰流丝与换热管内壁的直接接触,从而避免扰流丝以及杆件的钩状结构划伤换热管的内壁,降低扰流丝断裂的风险以及换热装置失效的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管内扰流丝的取出装置。
背景技术
扰流丝是一种设置于换热装置的换热管内、用于增强换热能力的部件。由于扰流丝的作用在于扰乱介质的平流流动,降低流速以增加换热能力,结构复杂的扰流丝上就容易附着杂质,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影响换热。
因此,需要定期从换热管内取出扰流丝,进行维护清洗,然后重新置入换热管内进行使用,或更换全新扰流丝,以保证可靠的换热能力。
现有技术在取出换热管内的扰流丝时,直接使用钩状部件将扰流丝从换热管内勾连取出,扰流丝及钩状部件容易划伤换热管内壁,并且扰流丝与流道的装配形式,容易使扰流丝卡在流道内,从而扰流丝断裂在流道内,导致散热模块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管内扰流丝的取出装置,解决取出扰流丝时容易划伤换热管内壁以及扰流丝容易断裂在流道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管内扰流丝的取出装置,其包括:管件,内部设有通道,管件的外周面与换热管的内周面间隙配合,使得管件能够伸入换热管并将扰流丝容纳于通道内;以及杆件,杆件的第一端至少部分片段设有钩状结构,杆件伸入通道使得钩状结构与扰流丝勾连,杆件退出通道使得钩状结构带动扰流丝移出换热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管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管件包括设置在管件第一端的刀口部,刀口部的管壁沿管件的轴向设置为刀锋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刀口部沿管件的周向形成锯齿状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管件包括设置在管件第二端的夹持部,夹持部的至少部分外周面为平行于管件轴向延伸的平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取出装置还包括:轴承,套设于管件,被配置为沿管件的轴向可滑动,轴承的外径大于换热管的口径;以及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轴承,另一端连接于管件的第二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取出装置还包括:手柄,连接于杆件的第二端,其中,手柄设置为能够覆盖管件的刀口部的盖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杆件包括相对的两端,杆件包括设置于杆件第二端的连接部,杆件通过连接部与手柄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手柄与管件的刀口部吸附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手柄包括平板部和环状部,环状部环绕设置于平板部的外延并且垂直于平板部延伸,环状部的内周面与管件的刀口部的外周面匹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杆件的长度大于扰流丝的轴向长度,管件的轴向长度大于杆件的长度;管件的外径小于换热管的内径0.7毫米至1.5毫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管内扰流丝的取出装置,将管件伸入换热管内,可以使扰流丝容纳于管件的通道内,勾连取出扰流丝时,扰流丝与管件的内壁接触,避免了扰流丝与换热管内壁的直接接触,从而使得取出扰流丝的步骤中可以避免扰流丝以及杆件的钩状结构划伤换热管的内壁,降低扰流丝断裂的风险以及换热装置失效的风险。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图1中A区的局部放大图;
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管内扰流丝的取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出装置的管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出装置的杆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a和图6b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出装置的管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7a和图7b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替换实施例的取出装置的管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管内扰流丝的取出装置,可以用于取出换热管内的扰流丝。其中换热管可以是任何换热装置包括的换热管,该换热装置包括用于散热、冷却、加热、维持温度等功能的换热器、换热板等装置。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板200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图1中A区的局部放大图。换热板200例如是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流器的换热板200,其用于变流器的散热。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换热板200也可以是应用于其它系统的换热装置。换热板200包括多个换热管210,其内部流通换热介质。
扰流丝220设置于换热管210内,用于增强换热能力,其例如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包括主轴件221以及缠绕于该主轴件221上的多个弹簧件222。主轴件221通过两根主丝缠绕形成,用于起支撑作用。在主丝之间缠入不锈钢的弹簧件222,多个弹簧件222均向同一个方向倾斜。由于扰流丝220的作用在于扰乱介质的平流流动,降低流速以增加换热能力,结构复杂的扰流丝220上就容易附着杂质,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影响换热。因此需要定期从换热管210内取出扰流丝220进行维护清洗,然后重新置入换热管210内进行使用,或更换全新的扰流丝,以保证可靠的换热能力。
换热板200的一侧壁面具有多个安装孔230,多个安装孔230与多个换热管210位置对应,用于扰流丝220的置入和取出。扰流丝的取出装置可以通过安装孔230进入换热管210与扰流丝220勾连配合,从而将扰流丝220取出。
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管内扰流丝的取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取出装置100包括管件110以及杆件120。管件110内部设有通道111,管件110的外周面与换热管210的内周面间隙配合,使得管件110能够伸入换热管210并将扰流丝220容纳于通道111内。杆件120包括相对的第一端120a和第二端120b,杆件120第一端120a的至少部分片段设有钩状结构121,钩状结构121与扰流丝220的至少部分结构勾连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管件110以及与其连接的其它部件可以形成管件组件,杆件120以及与其连接的其它部件可以形成杆件组件,管件组件与杆件组件可分离,并且杆件120可以从管件110的任意一端伸入管件110的通道111内。
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出装置的管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出装置的杆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管件110伸入换热管210能够将扰流丝220容纳于通道111内,杆件120伸入通道111使得钩状结构121与扰流丝220勾连,杆件120退出通道111使得钩状结构121带动扰流丝220移出换热管21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管内扰流丝的取出装置100,将管件110伸入换热管210内,可以使扰流丝220容纳于管件110的通道111内,勾连取出扰流丝220时,扰流丝220与管件110的内壁接触,避免了扰流丝220与换热管210内壁的直接接触,从而使得取出扰流丝220的步骤中可以避免扰流丝220以及杆件120的钩状结构121划伤换热管210的内壁,降低扰流丝220断裂的风险以及换热装置失效的风险。
图6a和图6b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出装置的管件的立体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管件1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10a和第二端110b,管件110包括设置在管件110第一端110a的刀口部112,刀口部112的管壁沿管件110的轴向设置为刀锋状。在将管件110置入换热管210的过程中,可以将管件110的第一端110a的刀口部112朝向换热管210,管件110尖锐的刀锋状结构可以将扰流丝220与换热管210的内壁分离,方便将扰流丝220容纳于通道111内。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刀口部112还沿管件110的周向形成锯齿状结构,进一步方便将扰流丝220容纳于通道11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管件110还包括设置在管件110第二端110b的夹持部113,夹持部113的至少部分外周面为平行于管件110轴向延伸的平面,使得管件110在使用中,方便使用者或其它工具对管件110进行夹持。
在上述图6a、图6b所示实施例中,管件110的第二端110b的一部分壁面由向外弧状凸出改为平行于预定平面延伸,从而形成夹持部113。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夹持部113也可以是其它形式。图7a和图7b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替换实施例的取出装置的管件的立体示意图,在图7a、图7b所示实施例中,管件110的第二端110b的一部分壁面加厚设置,并且形成平行于预定平面的外壁面,从而形成夹持部113。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夹持部113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形成,本文中不进行穷举。
如图3和图4,本实施例的取出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轴承130以及弹性件140。轴承130套设于管件110,被配置为沿管件110的轴向可滑动,轴承130的外径大于换热管210的口径。弹性件140的一端连接于轴承130,另一端连接于管件110的第二端110b。轴承130可以包括转动连接的内圈和外圈,弹性件140可以是弹簧。
轴承130的端面可以与管件110的轴向垂直,在将管件110置入换热管210的过程中,轴承130的外径大于换热管210的口径从而始终保持在换热管210的外部(本实施例中保持在安装孔230的外部),轴承130的外圈与换热管210的一端的端面相抵,轴承130的内圈可随管件110转动。此时轴承130的端面垂直于换热管210的轴向,使得管件110可以保持自身轴向与换热管210的轴向始终平行进入该换热管210,从而避免由于管件110的刀口部112倾斜朝向换热管210内壁而划伤换热管210的问题出现。随着管件110逐渐伸入换热管210内,弹性件140被压缩,管件110逐渐将扰流丝220收纳于通道111内。当通过杆件120完成扰流丝220的取出步骤后,弹性件140的弹力可以将至少部分管件110从换热管210内弹出,从而方便管件110从换热管210内取出。
如图3和图5,取出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手柄150。手柄150连接于杆件120的第二端120b,本实施例中手柄150可拆卸连接于杆件120的第二端120b,以方便手持或通过工具夹持杆件120进行操作。
本实施例的杆件120包括设置于杆件120第二端120b的连接部122,杆件120通过连接部122与手柄150可拆卸连接。手柄150可以包括设在其中心的螺纹孔,连接部122例如是与该螺纹孔匹配的螺纹连接部。由于杆件120与手柄150可拆卸连接,可以在杆件120存在缺陷时及时更换或维护,相比取出装置100的全部置换更加节省成本。
本实施例中,手柄150设置为能够覆盖管件110的刀口部112的盖状。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手柄150包括平板部151和环状部152,环状部152环绕设置于平板部151的外延并且垂直于平板部151延伸,环状部152的内周面与管件110的刀口部112的外周面匹配。
取出装置100可以包括使用状态和收纳状态。在使用状态下,管件110的第一端110a伸入换热管210内,杆件组件的杆件120可以从管件110的第二端110b伸入管件110的通道111内。在收纳状态下,杆件组件的杆件120可以从管件110的第一端110a伸入管件110的通道111内,此时盖状的手柄150可以覆盖管件110锋利的刀口部112,使得取出装置100的锋利部位在收纳状态时不外露,可以使得取出装置100不需要专用工具箱存放,且不存在存放、运输以及其它过程中对人以及其它装置的伤害。
进一步地,手柄150可以与管件110的刀口部112吸附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柄150、管件110可以是金属材料制成,并且至少其一设置有磁吸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杆件120的长度大于扰流丝220的轴向长度,杆件120的长度可以大于扰流丝220的轴向长度8至15厘米,例如是10厘米,以方便对杆件120操作以及夹持。管件110的轴向长度大于杆件120的长度,管件110的轴向长度可以大于杆件120的长度1至5厘米,例如是2厘米。管件110的外径可以小于换热管210的内径0.7毫米至1.5毫米,例如是1毫米。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弹性件140压缩使得轴承130到达弹性件140的压缩极限位置时轴承130的与弹性件140相对侧暴露的管件110的长度大于等于扰流丝220的轴向长度。
依照本实用新型如上文所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实用新型以及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换热管内扰流丝的取出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件(110),内部设有通道(111),所述管件(110)的外周面与所述换热管的内周面间隙配合,使得所述管件(110)能够伸入所述换热管并将所述扰流丝容纳于所述通道(111)内;以及
杆件(120),所述杆件(120)的第一端(120a)至少部分片段设有钩状结构(121),所述杆件(120)伸入所述通道(111)使得所述钩状结构(121)与所述扰流丝勾连,所述杆件(120)退出所述通道(111)使得所述钩状结构(121)带动所述扰流丝移出所述换热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出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1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10a)和第二端(110b),所述管件(110)包括设置在所述管件(110)第一端(110a)的刀口部(112),所述刀口部(112)的管壁沿所述管件(110)的轴向设置为刀锋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出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口部(112)沿所述管件(110)的周向形成锯齿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出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110)包括设置在所述管件(110)第二端(110b)的夹持部(113),所述夹持部(113)的至少部分外周面为平行于所述管件(110)轴向延伸的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出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出装置(100)还包括:
轴承(130),套设于所述管件(110),被配置为沿所述管件(110)的轴向可滑动,所述轴承(130)的外径大于所述换热管的口径;以及
弹性件(140),所述弹性件(14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轴承(130),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管件(110)的第二端(110b)。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出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出装置(100)还包括:
手柄(150),连接于所述杆件(120)的第二端(120b),
其中,所述手柄(150)设置为能够覆盖所述管件(110)的刀口部(112)的盖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出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件(120)包括设置于所述杆件(120)第二端(120b)的连接部(122),所述杆件(120)通过所述连接部(122)与所述手柄(150)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出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50)与所述管件(110)的刀口部(112)吸附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出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50)包括平板部(151)和环状部(152),所述环状部(152)环绕设置于所述平板部(151)的外延并且垂直于所述平板部(151)延伸,所述环状部(152)的内周面与所述管件(110)的刀口部(112)的外周面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取出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件(120)的长度大于所述扰流丝的轴向长度,所述管件(110)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杆件(120)的长度;
所述管件(110)的外径小于换热管的内径0.7毫米至1.5毫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194811.6U CN209295765U (zh) | 2018-12-25 | 2018-12-25 | 换热管内扰流丝的取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194811.6U CN209295765U (zh) | 2018-12-25 | 2018-12-25 | 换热管内扰流丝的取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295765U true CN209295765U (zh) | 2019-08-23 |
Family
ID=67648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194811.6U Active CN209295765U (zh) | 2018-12-25 | 2018-12-25 | 换热管内扰流丝的取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295765U (zh) |
-
2018
- 2018-12-25 CN CN201822194811.6U patent/CN20929576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813797B1 (en) | Adjustable fitting and pipe cleaning brush device | |
EP1477853A3 (en) | Optical element holder, exposure apparatus, and device fabricating method | |
CN209295765U (zh) | 换热管内扰流丝的取出装置 | |
JP2005288545A (ja) | はんだ取扱い器具 | |
US558573A (en) | Apparatus for detaching electric-lamp bulbs | |
RU2008110892A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трубчатых контейнеров | |
CN108927585A (zh) | 一种u管自动套焊料机构 | |
CN210139175U (zh) | 一种石油管道自动卸帽装置 | |
CN210429443U (zh) | 一种高效传热ptc热敏电阻 | |
CN212216973U (zh) | 拆卸装置 | |
CN216253271U (zh) | 一种具有双管结构的红外线加热管 | |
CN207643021U (zh) | 一种恒扭力便携式刀柄拉钉拆装装置 | |
CN214555960U (zh) | 一种暖通管道水垢清理装置 | |
CN217911967U (zh) | 一种管道防腐层去除装置 | |
CN220855662U (zh) | 一种手持式rfid阅读器 | |
CN211639619U (zh) | 一种熔盐泵用管连接快速对接结构 | |
CN221923531U (zh) | 一种空气预热器扇形板疏灰结构 | |
CN210047802U (zh) | 一种具有广告宣传功能的矿泉水水桶 | |
CN211277954U (zh) | 一种换热管管头打磨工具 | |
CN220834700U (zh) | 一种尾气处理装置 | |
CN221230612U (zh) | 一种应用于水质分析仪表的安装支架 | |
CN209793315U (zh) | 一种进气管加工装置 | |
CN212218334U (zh) | 一种防烫便携式导热油滤网端盖拆装器 | |
CN214147974U (zh) | 省煤器用换热节能装置 | |
CN221841795U (zh) | 一种驱动键合头运动的运动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No.107 Shanghai Road, Urumq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Urumqi City,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Jinf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07 Shanghai Road, Urumq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Urumqi City,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XINJIANG GOLDWIND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