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95214U - 一种组合式多用电磁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多用电磁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95214U
CN209295214U CN201821651836.8U CN201821651836U CN209295214U CN 209295214 U CN209295214 U CN 209295214U CN 201821651836 U CN201821651836 U CN 201821651836U CN 209295214 U CN209295214 U CN 2092952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kware
cover
electromagnetic oven
oven body
heating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5183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高朝岗
徐磊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5183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952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952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952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多用电磁炉,其特征在于,包括:锅具;电磁炉本体,所述电磁炉本体具有加热面板,所述锅具至少与所述加热面板的部分区域接触;以及罩体,所述罩体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电磁炉本体,所述罩体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锅具的腔室,且所述罩体被配置为能够向所述锅具供热;所述罩体和/或所述锅具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被配置为,使得当将所述锅具置于所述腔室时,所述锅具的锅底所在的位置高于所述罩体底部所在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中的锅具、电磁炉和罩体各自独立又相互配合,解决了现有的电磁炉仅能从锅具的底部对锅具进行加热,烹饪方式单一的问题,同时,罩体可支撑锅具,避免了高温锅具烫伤桌面。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式多用电磁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多用电磁炉。
背景技术
目前,厨房家电产品种类越来越多,厨房被占用很多空间,为减少厨电种类,现有的厨房家电产品多将电磁炉和电饭煲结合,在电磁炉整机上设置电饭煲组件,这种结合方式结构复杂,成本较高,操作不便,且占用空间大。
专利CN106091034A公开了一种电磁炉组件,其与锅具配合使用,所述电磁炉组件包括:电磁炉本体,具有用于承载所述锅具的电磁炉面板;和适配件,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电磁炉本体上且适于与所述电磁炉本体电连接,所述适配件设有容纳空间和用于向所述容纳空间供热的电热件,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纳所述锅具。上述电磁炉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当将锅具放置到电磁炉面板上时,锅具的锅底与电磁炉面板接触,以实现对锅具的供热。该类电磁炉组件与现有的电磁炉产品所存在的共同的问题是:当烹饪完成并将锅具从电磁炉上取下时,为避免高温锅底接触桌面而对桌面造成损害,需要在桌面上放置隔热垫等隔热物品,以减少对桌面的热冲击,降低对桌面的损害。这种方式增加了厨房用品,占用了存储空间。
专利CN207407386U公开了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线圈盘以及位于所述底壳顶部的面板,所述线圈盘位于所述底壳的内腔中,还包括位于所述面板上的电加热装置,所述电加热装置围设在所述面板上的锅具的外侧。从该专利的附图中可以毫无疑义地看出,所述锅具的锅底与电磁炉的面板之间直接接触,其同样存在上述的取下时对桌面造成热冲击的问题。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多用电磁炉,该多用电磁炉兼具普通电磁炉以及电饭煲的功能,且其罩体能够支撑锅具,以防锅具取下时烫伤桌面。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组合式多用电磁炉,包括:锅具;电磁炉本体,所述电磁炉本体具有加热面板,所述锅具至少与所述加热面板的部分区域接触;以及罩体,所述罩体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电磁炉本体,所述罩体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锅具的腔室,且所述罩体被配置为能够向所述锅具供热;所述罩体和/或所述锅具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被配置为,使得当将所述锅具置于所述腔室时,所述锅具的锅底所在的位置高于所述罩体底部所在的位置。
所述锅具的外轮廓与所述腔室相适配,且所述锅具的侧壁的外表面与所述腔室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锅把,所述锅把的一端与所述锅具的侧壁固连、另一端向远离所述锅具的一侧延伸;以及用于阻挡所述锅把下移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罩体上。
所述锅把被配置为,当将所述锅具连同所述罩体共同置于所述电磁炉本体时,所述锅把的位置略高于所述罩体的顶端所在的位置。
所述电磁炉本体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与所述加热面板配合构成所述电磁炉本体上表面的一部分;所述罩体罩设在所述加热面板外侧,所述上盖与所述加热面板的结合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罩体形成限位的限位结构。
所述加热面板位于所述上盖的上方,所述加热面板与所述上盖的部分区域配合形成一个向上凸起的凸台。
所述加热面板向所述电磁炉本体凹进,并形成一个高度低于所述电磁炉本体部分区域的凹台;所述电磁炉本体沿所述凹台周边设有用于对所述罩体形成限位的限位槽。
所述罩体设有接收模块及用于向所述锅具供热的供电组件,所述接收模块与所述供电组件电连接;所述电磁炉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用于输出电源信号,所述接收模块用以接收所述电源信号,以控制所述供电组件的通断。
所述罩体设有第一电源接口及用于向所述锅具供热的供电组件,所述第一电源接口与所述供电组件电连接;所述电磁炉本体设有第二电源接口,所述第二电源接口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可拆卸地连接,当所述第二电源接口和第一电源接口连接时,所述电磁炉本体与所述供电组件电连接。
所述罩体包括外壳、内壳和上壳,所述外壳和上壳均由塑胶材料制成,所述内壳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内壳的内壁构成所述腔室内壁的一部分;所述外壳的顶端与所述上壳通过第一卡扣结构连接,所述内壳的顶端与所述上壳通过第二卡扣结构连接,所述内壳的底端与所述外壳可拆卸地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磁炉、锅具和罩体既相互独立又相互配合,当将罩体罩设在所述锅具外侧时,罩体对锅具起到了保温作用,而且,罩体自身设有向所述锅体的侧壁供热的供电组件,罩体与电磁炉相互配合,实现了对锅具的全方位立体加热,提高了锅具内食物的受热均匀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磁炉仅能从锅具底部对锅具进行加热、烹饪方式单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磁炉,既能实现炒菜功能,又能实现煮饭、煮粥、煲汤和做米饭的功能,一机多用,操作方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厨房内厨电产品的种类。
2、本实用新型中的罩体还可以用作锅具支架,方便锅具的存放,以避免高温锅底烫伤桌面。
3、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磁炉、锅具和罩体分体设置,拆卸和清洗简单方便,收纳占用空间小。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罩体对锅具的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等可不受电磁炉的影响,能够实现单独控制,从而提升了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电磁炉本体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电磁炉本体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电磁炉本体、锅具以及罩体的组装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电磁炉本体、锅具以及罩体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电磁炉本体、锅具以及罩体配合后的半剖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罩体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外壳的轴测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上壳的轴测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内壳的轴测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线圈与不干胶带的装配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线圈在不干胶带上排布的局部图。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主控板与所述外壳的装配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述第一、第二电源接口与所述上盖及外壳的爆炸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所述第一、第二电源接口与所述上盖及外壳的爆炸示意图。
其中,
1、电磁炉本体 101、加热面板 102、上盖 103、测温组件 104、凸台 2、锅具 201、锅把 3、罩体 301、外壳 301.1、卡凸 301.2、螺钉 302、上壳 302.1、卡扣 302.2、扣位303、内壳 303.1、翻边结构 303.2、限位孔 304、线圈 305、不干胶带 306、主控板 307、支架 41、42、耦合插座 51、52、耦合插头 61、62、引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12所示,一种组合式多用电磁炉,包括电磁炉本体1、锅具2和罩体3。
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电磁炉本体1具有加热面板101,当将所述锅具2置放于电磁炉本体1上时,所述锅具2的锅底至少与所述加热面板101的部分区域接触。优选的,所述加热面板101为瓷板。所述电磁炉本体1还具有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设置在所述加热面板101的下方,将锅具2置于加热面板101上,电磁线圈工作,锅具2的锅底在电磁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中感应产热,以实现对所述锅具2内食物的加热。
如图2所示,所述电磁炉本体1还具有测温组件103和温控单元。所述测温组件103设置在所述加热面板101的下方,测温组件103用于检测所述锅具2的温度信息。所述温控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测温组件103检测到的温度信息,并控制所述电磁炉本体1和所述罩体3向所述锅具2的供热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罩体3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电磁炉本体1,所述罩体3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锅具2的腔室,且所述罩体3被配置为能够向所述锅具2供热。
当将所述锅具2直接置于所述电磁炉本体1上,而未安装所述罩体3时,所述电磁炉本体1可单独与所述锅具2执行烹饪工作,例如,炒菜。当将所述锅具2置于所述罩体3的腔室内并将两者置放在所述电磁炉本体1上时,运行过程中,电磁炉本体1对锅具2的锅底进行加热,所述罩体3对所述锅具2的侧壁进行加热,从而实现了对锅具2进行全方位立体加热,提高了锅具2内食物的受热均匀性,尤其适用于煮饭、煮粥、煲汤、做米饭等烹饪作业,实现了一机多用,减少了厨房内厨电产品的种类,节省了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电磁炉本体1还包括上盖102,所述上盖102与所述加热面板101配合构成所述电磁炉本体1上表面的一部分。所述加热面板101位于所述上盖102的上方,所述加热面板101与所述上盖102的部分区域配合形成一个向上凸起的凸台104。所述凸台104的外轮廓与所述罩体3的底部形状相适配,所述凸台104同时形成对所述罩体3的限位,从而可防止电磁炉在工作过程中,所述罩体3在所述加热面板101上的移动,有效地防止了烫伤等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如图5所示,所述罩体3和/或所述锅具2设有用于对所述锅具2形成限位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被配置为,使得当将所述锅具2置于所述腔室时,所述锅具2的锅底所在的位置高于所述罩体3底部所在的位置,从而使得当将所述锅具2从所述电磁炉取下并置放在所述罩体3上时,所述罩体3能够对所述锅具2形成支撑并避免所述锅具2接触桌面,以防止对桌面造成损伤。
如图3所示,所述锅具2的外轮廓与所述腔室相适配。优选的,所述锅具2和所述腔室均为环形结构,当将所述锅具2置于所述腔室,且所述罩体3向所述锅具2供热时,能够对所述锅具2的周向进行加热,从而提高了加热的均匀性,提升了加热效果和保温效果。
所述限位组件的结构形式有多种,例如,可以使罩体3腔室的内径与锅具2的外径进行匹配设计,以使锅具2下部置入腔室内时,因两者直径的作用避免锅具2的进一步下移,从而实现对锅具2的支撑。
然而,上述限位组件的技术方案带来的问题是,锅具2受热膨胀,锅具2侧壁与腔室内壁之间相互压缩,而导致受热后,锅具2不易从罩体3内取出,为避免该类现象的发生,本实施例中,所述锅具2的侧壁的外表面与所述腔室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锅把201,所述锅把201的一端与所述锅具2的侧壁固连、另一端向远离所述锅具2的一侧延伸;以及用于阻挡所述锅把201下移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罩体3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为所述罩体3的顶端面,当所述锅把201随锅具2移动至锅把201与所述罩体3的顶端面相接触时,罩体3与所述锅把201配合,阻止所述锅具2继续下移。同时,所述锅把201的设置位置,以及锅具2的高度、罩体3的高度等被配置为,当锅把201与罩体3的顶端面接触时,所述锅具2的锅底所在平面要高于所述罩体3的底端所在的平面,使锅具2能够与罩体3地面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避免锅具2与用于放置罩体3的物体平面之间发生接触,以防烫伤。
更为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锅把201被配置为,当将所述锅具2连同所述罩体3共同置于所述电磁炉本体1时,所述锅把201的位置略高于所述罩体3的顶端所在的位置,从而避免了加热过程中,锅把201与所述罩体3相接触,避免了罩体3向所述锅把201传热,以防取放锅具2的时候烫伤操作人员。
所述罩体3包括外壳301、内壳303和上壳302。所述外壳301和上壳302均由塑胶材料制成,所述内壳303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内壳303的内壁构成所述腔室内壁的一部分。
如图6至图9所示,所述外壳301与所述内壳303,所述内壳303与所述上壳302,以及所述外壳301与所述上壳302之间均为可拆卸式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内壳303的上部和下部均为翻边结构。所述下方翻边上开设有限位孔303.2,优选的,所述内壳303底部和外壳301底部通过穿过所述限位孔303.2的螺钉301.2紧固。所述上方翻边通过第二卡扣结构与所述上壳302固定,所述第二卡扣结构包括沿所述上壳302底部周向设置的多个卡扣302.1,各所述卡扣302.1设置有与所述上方翻边相适配的卡槽,上方翻边卡入各所述卡扣302.1的卡槽内,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卡接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外壳301的顶端与所述上壳302通过第一卡扣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301顶端的多个卡凸301.1,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壳302底端的若干个扣位302.2,装配时,所述卡凸301.1卡入与其位置相对的扣位302.2中,从而实现外壳301与上壳302之间的卡紧定位。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罩体3本身就具备一定的保温效果,而且,所述罩体3内还设置有用于向所述锅具2供热的供电组件,如图5、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供电组件包括线圈304、胶带以及主控板306,所述线圈304通过胶带粘贴在所述内壳303的外表面上。优选的,所述胶带为不干胶带305。所述主控板306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架307上,所述支架307通过螺钉锁紧在所述外壳301的内部底侧,所述主控板306控制所述线圈304的通断电。线圈304通电发热,并通过金属制的内壳303向所述锅具2传导热量,从而保证锅具2外表面能够维持一定的温度,保证整个锅具2上下内外温度差较小,提升了锅具2内食物的口感。
所述罩体3还设有接收模块,所述接收模块与所述主控板306电连接。所述电磁炉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用于输出电源信号,所述接收模块用以接收所述电源信号,以控制所述供电组件的通断。所述接收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的通讯方式可以为有线,也可以为无线。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之间的通讯方式为无线通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和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所述罩体内供电组件的激发方式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罩体3设有第一电源接口,所述第一电源接口与所述主控板306电连接。所述电磁炉本体1设有第二电源接口,所述第二电源接口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可拆卸地连接,当所述第二电源接口和第一电源接口连接时,所述电磁炉本体1与所述供电组件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源接口和第二电源接口为相互适配的端子。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源接口为设置在所述外壳301上的耦合插座41,所述耦合插座41与所述外壳301固连,所述耦合插座41通过引线61与所述主控板306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接口为设置在所述电磁炉本体1上的耦合插头51,所述耦合插头51高出所述上盖102的外表面,当将所述耦合插头51与所述耦合插座41相连时,所述电磁炉本体1与所述主控板306实现电连接。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结构和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和第二电源接口的结构形式与所述实施例2稍有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电源接口为耦合插头52,所述耦合插头52与所述外壳301是两个分离的部件,所述外壳301设有通孔,所述耦合插头52通过穿过所述通孔的柔性引线62与外壳301内的主控板306相连,所述第二电源接口为设置在所述电磁炉本体1上的耦合插座42,当将所述耦合插头52与所述耦合插座42相连时,所述电磁炉本体1与所述主控板306实现电连接。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和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不同于实施例1中所述电磁炉本体1的加热区域为向上凸起的凸台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面板101向所述电磁炉本体1凹进,并形成一个高度低于所述电磁炉本体1部分区域的凹台;所述电磁炉本体1沿所述凹台周边设有用于对所述罩体3形成限位的限位槽。运行过程中,所述锅具2置于所述凹台上,当需要使用所述罩体3时,将所述罩体3的底部插入所述限位槽,以实现对所述锅具2的保温和/或加热。
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式多用电磁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具;
电磁炉本体,所述电磁炉本体具有加热面板,所述锅具至少与所述加热面板的部分区域接触;以及
罩体,所述罩体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电磁炉本体,所述罩体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锅具的腔室,且所述罩体被配置为能够向所述锅具供热;
所述罩体和/或所述锅具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被配置为,使得当将所述锅具置于所述腔室时,所述锅具的锅底所在的位置高于所述罩体底部所在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用电磁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具的外轮廓与所述腔室相适配,且所述锅具的侧壁的外表面与所述腔室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用电磁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锅把,所述锅把的一端与所述锅具的侧壁固连、另一端向远离所述锅具的一侧延伸;以及
用于阻挡所述锅把下移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罩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用电磁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把被配置为,当将所述锅具连同所述罩体共同置于所述电磁炉本体时,所述锅把的位置略高于所述罩体的顶端所在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用电磁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炉本体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与所述加热面板配合构成所述电磁炉本体上表面的一部分;
所述罩体罩设在所述加热面板外侧,所述上盖与所述加热面板的结合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罩体形成限位的限位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用电磁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面板位于所述上盖的上方,所述加热面板与所述上盖的部分区域配合形成一个向上凸起的凸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用电磁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面板向所述电磁炉本体凹进,并形成一个高度低于所述电磁炉本体部分区域的凹台;
所述电磁炉本体沿所述凹台周边设有用于对所述罩体形成限位的限位槽。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用电磁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体设有接收模块及用于向所述锅具供热的供电组件,所述接收模块与所述供电组件电连接;
所述电磁炉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用于输出电源信号,所述接收模块用以接收所述电源信号,以控制所述供电组件的通断。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用电磁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体设有第一电源接口及用于向所述锅具供热的供电组件,所述第一电源接口与所述供电组件电连接;
所述电磁炉本体设有第二电源接口,所述第二电源接口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可拆卸地连接,当所述第二电源接口和第一电源接口连接时,所述电磁炉本体与所述供电组件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用电磁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体包括外壳、内壳和上壳,所述外壳和上壳均由塑胶材料制成,所述内壳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内壳的内壁构成所述腔室内壁的一部分;
所述外壳的顶端与所述上壳通过第一卡扣结构连接,所述内壳的顶端与所述上壳通过第二卡扣结构连接,所述内壳的底端与所述外壳可拆卸地连接。
CN201821651836.8U 2018-10-11 2018-10-11 一种组合式多用电磁炉 Active CN2092952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51836.8U CN209295214U (zh) 2018-10-11 2018-10-11 一种组合式多用电磁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51836.8U CN209295214U (zh) 2018-10-11 2018-10-11 一种组合式多用电磁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95214U true CN209295214U (zh) 2019-08-23

Family

ID=67653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51836.8U Active CN209295214U (zh) 2018-10-11 2018-10-11 一种组合式多用电磁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952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48567B2 (en) Wireless power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CN210727562U (zh) 烹饪系统
CN104025219A (zh) 感应烹饪系统
US11957265B2 (en) Smart kettle using induction heating
KR20150136893A (ko) 인덕션 조리기
US20170164777A1 (en) Induction cooktop
CN207561726U (zh) 分体式烹饪器具
CN202760980U (zh) 一种与电磁灶组合使用的电热锅
CN104367170B (zh) 一种电热锅
CN209295214U (zh) 一种组合式多用电磁炉
KR101442642B1 (ko) 무선에너지 전송 장치를 구비한 전기레인지
KR102438929B1 (ko) 모듈러 조리기기 시스템 및 그 동작 방법
KR102174102B1 (ko) 다목적 휴대용 인덕션 장치
WO2014104425A1 (ko) 무선에너지 전송 장치를 구비한 전기레인지
CN208259506U (zh) 烹饪载体、供电装置、加热平台及厨具组件
CN208435211U (zh) 分体式烹饪器具
TWI699067B (zh) 無線電力傳送裝置及其鍋具
CN209733607U (zh) 烤盘组件和烹饪装置
CN208551095U (zh) 一种烹饪器具
WO2017125177A1 (en) Cooking appliance and method
KR102438930B1 (ko) 푸드 워머 및 그 동작 방법
US20240162758A1 (en) Wireless power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CN205807541U (zh) 电磁炉组件
CN113068284B (zh) 电磁加热系统
CN204580872U (zh) 锅具、电磁炉和电磁炉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08

Address after: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