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85015U - 一种液体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体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85015U
CN209285015U CN201820150257.9U CN201820150257U CN209285015U CN 209285015 U CN209285015 U CN 209285015U CN 201820150257 U CN201820150257 U CN 201820150257U CN 209285015 U CN209285015 U CN 2092850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bag
shell
glass inner
interconnecting piece
open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5025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何莎婕
张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5025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850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850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850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able Devices O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体加热装置,属于小家电技术领域,解决了用户无法快速判断当前液位是否超过玻璃内胆的最大水位线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玻璃内胆,玻璃内胆的外侧具有最大水位线,所述玻璃内胆外侧面设有环形的过渡台阶,过渡台阶的台阶面与最大水位线在高度方向上的间距不超过5mm。本实用新型中环形的过渡台阶对最大水位线具有标识作用,无论用户从任何角度甚至远距离观察玻璃内胆,均能快速确定最大水位线的位置高度,避免向玻璃内胆内注水过多而在加热过程中溢出。

Description

一种液体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液体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液体加热装置(电水壶、养生壶、泡茶壶、玻璃壶、豆浆机等)包括内胆和固定于内胆侧壁的手柄,为提高液体加热装置的美观,一般将内胆设置为玻璃内胆,方便用户观察玻璃内胆中的液体,同时,为避免玻璃内胆中的液体过多在加热过程中溢出,一般在玻璃内胆外侧标示出最大水位线,方便用户根据最大水位线控制玻璃内胆内的液体量,但现有的最大水位线设于玻璃内胆外侧的局部,用户无法从任何角度均能观察到最大水位线,使用过程中需要转动液体加热装置,将最大水位线调整至面向用户,用户的使用体验差,同时,标识作用较弱,不利于用户远距离观察,从而用户无法及时判断当前液位是否超过玻璃内胆的最大水位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液体加热装置,方便用户判断当前液位是否超过玻璃内胆的最大液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体加热装置,包括玻璃内胆,玻璃内胆的外侧具有最大水位线,所述玻璃内胆外侧面设有环形的过渡台阶,过渡台阶的台阶面与最大水位线在高度方向上的间距不超过15mm。
进一步的,所述最大水位线与过渡台阶的台阶面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内胆的内侧壁在过渡台阶处设有用于消除气泡的第一台阶,过渡台阶与第一台阶一体成型,第一台阶的台阶面朝上;或者,所述玻璃内胆包括设于过渡台阶下方的第一侧壁,第一侧壁从上至下向外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内胆外侧套设有外壳,玻璃内胆的外侧壁设有供外壳安装的安装槽,安装槽上两个相对的槽侧壁分别与外壳的上边沿和下边沿相抵,过渡台阶的台阶面由安装槽的槽侧壁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与玻璃内胆的高度比大于0.5;或者,所述玻璃内胆的内侧壁设有与安装槽相对的凸台,凸台上远离玻璃内胆内侧壁的一端设有用于消除气泡的上边缘和下边缘;或者,所述玻璃内胆的内侧壁为平滑面,玻璃内胆在安装槽处的壁厚小于玻璃内胆的平均壁厚。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内胆外侧套设有外壳,玻璃内胆的顶部设有壶嘴,壶嘴位于过渡台阶的上方并且在玻璃内胆径向上凸出于外壳的外侧壁;或者,所述玻璃内胆外侧套设有外壳,玻璃内胆的外侧壁与外壳的外侧壁在过渡台阶处平齐;或者,所述玻璃内胆外侧套设有外壳,外壳的上边沿抵靠于过渡台阶的台阶面。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内胆外侧套设有外壳,外壳上设有供外壳与玻璃内胆拆装的开口槽,外壳在开口槽的相对两侧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内胆外侧固定有手柄,手柄包括紧贴玻璃内胆外侧壁且纵向延伸的连接部,连接部与开口槽相对,外壳在开口槽的相对两侧位于连接部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内胆外侧固定有手柄,手柄包括紧贴玻璃内胆外侧壁且纵向延伸的连接部,玻璃内胆外侧套设有外壳,外壳设有供外壳与玻璃内胆拆装的开口槽,开口槽纵向延伸并与连接部相对,外壳在开口槽的相对两侧位于连接部的外侧并与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在开口槽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凹槽和第二连接凹槽,连接部的外侧面设有第一连接凸起和第二连接凸起,第一连接凸起与第一连接凹槽配合,第二连接凸起与第二连接凹槽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环形的过渡台阶对最大水位线具有标识作用,无论用户从任何角度甚至远距离观察玻璃内胆,均能快速确定最大水位线的位置高度,避免向玻璃内胆内注水过多而在加热过程中溢出,同时,过渡台阶的台阶面与最大水位线在高度方向上的间距不超过15mm,方便用户准确预估判断当前液位是否在安全范围内,既能避免玻璃内胆中的液体超出最大水位线过多而大量溢出烫伤用户,又能保证玻璃内胆可以加热足够量的液体。
2、最大水位线与过渡台阶的台阶面平齐,用户不用根据过渡台阶的位置来预估最大水位线的高度,而是可以简单直观地确定最大水位线的位置高度,方便老人和小孩判断当前液位是否超出最大水位线。
3、第一台阶消除液体中的气泡,从而保证从壶嘴流出的液体含有较少的气泡,不仅液体更加晶莹剔透,用户的感官效果好,而且避免倒出液体时大量气泡炸裂而烫伤用户。
第一侧壁从上至下向外倾斜,利于过渡台阶的形成,玻璃内胆在第一侧壁段为锥形结构,当用户向玻璃内胆中不断注入液体时,玻璃内胆中液体升高的速度加快,但液体升高单位高度时液体体积的增加量变小,从而玻璃内胆中的液体即使超出过渡台阶的台阶面,但超出的液体体积有限,可有效避免玻璃内胆中的液体大量溢出。
4、安装槽的设置不仅实现了外壳的安装定位,而且限制外壳与玻璃内胆在高度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同时,安装槽的槽侧壁形成过渡台阶,避免在玻璃内胆上另设过渡台阶,简化了玻璃内胆的结构,方便玻璃内胆的成型加工,也保证了玻璃内胆的侧壁强度和美观。
5、所述安装槽与玻璃内胆的高度比大于0.5,从而保证外壳包裹住玻璃内胆的大部分侧壁,避免玻璃内胆大面积外露而烫伤用户,也保证了液体加热装置的抗冲击能力和保温效果。
凸台上远离玻璃内胆内侧壁的一端设有用于消除气泡的上边缘和下边缘,从而下边缘先与气泡接触,消除液体中的一部分气泡,当用户将玻璃内胆中的液体从壶嘴倒出时,液体中的气泡与上边缘接触,从而进一步消除液体中的气泡,保证倒入盛液容器的液体晶莹通透。
玻璃内胆的内侧壁为平滑面,方便用户洗涤玻璃内胆的内侧壁,玻璃内胆在安装槽处的壁厚小于玻璃内胆的平均壁厚,降低了整个玻璃内胆的重量,也利于玻璃内胆与外壳之间散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液体加热装置的爆炸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液体加热装置的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玻璃内胆的侧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手柄的正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外壳的结构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实施例二中玻璃内胆的侧视图;
图8为实施例二中玻璃内胆的剖视图;
图9为实施例三中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实施例四中外壳的结构图;
图11为实施例五中外壳的结构图;
图12为实施例六中液体加热装置的爆炸图;
图13为实施例六中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一);
图14为实施例六中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连接处的局部放大图(二);
图15为实施例七中液体加热装置的爆炸图;
图16为实施例七中手柄的正视图;
图17为实施例七中外壳的结构图;
图18为实施例七中第一挂钩与第二挂钩连接于固定柱的局部放大图;
图19为实施例八中第一套环与第二套环连接于固定柱的局部放大图;
图20为实施例九中手柄座的侧视图;
图21为实施例十中液体加热装置的局部分解图;
图22为实施例十一中液体加热装置的局部分解图;
图23为实施例十一中手柄座的侧视图;
图24为实施例十二中液体加热装置的正视图;
图25为实施例十二中液体加热装置的局部分解图;
图26为实施例十三中液体加热装置的局部分解图;
图27为实施例十四中封闭盖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开口槽与连接部相对是指开口槽的开口朝向连接部;开口槽与连接部在外壳的周向上错位设置,是指开口槽的开口不再朝向连接部,其中,包括开口槽的开口背离连接部。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液体加热装置(电水壶、养生壶、泡茶壶、玻璃壶、豆浆机等),包括玻璃内胆1、套设于玻璃内胆1外侧的外壳2和具有手柄座30的手柄3,手柄座30固定于玻璃内胆1的侧壁,玻璃内胆1的外侧具有最大水位线9,玻璃内胆1的外侧面设有环形的过渡台阶,过渡台阶的台阶面与最大水位线9在高度方向上的间距D不超过15mm。
环形的过渡台阶11对最大水位线9具有标识作用,无论用户从任何角度甚至远距离观察玻璃内胆1,均能快速确定最大水位线9的位置高度,避免向玻璃内胆1内注水过多而在加热过程中溢出,同时,过渡台阶11的台阶面与最大水位线9在高度方向上的间距D不超过15mm,方便用户准确预估判断当前液位是否在安全范围内,既能避免玻璃内胆1中的液体超出最大水位线9过多而大量溢出烫伤用户,又能保证玻璃内胆1可以加热足够量的液体。本实施例中,间距D优选5mm、6mm、8mm、10mm、12mm、14mm和15mm。
结合图3,所述玻璃内胆1包括设于过渡台阶11下方的第一侧壁13,第一侧壁13从上至下向外倾斜,利于过渡台阶11的形成,玻璃内胆1在第一侧壁13段为锥形结构,当用户向玻璃内胆1中不断注入液体时,玻璃内胆1中液体升高的速度加快,但液体升高单位高度时液体体积的增加量变小,从而玻璃内胆1中的液体即使超出过渡台阶11的台阶面,但超出的液体体积有限,可有效避免玻璃内胆1中的液体大量溢出。
本实施例中,玻璃内胆1的顶部设有壶嘴12,壶嘴12位于过渡台阶11的上方并且在玻璃内胆1径向上凸出于外壳2的外侧壁,不仅利于壶嘴12与盛水容器对准接触,避免液体从壶嘴12洒出,而且限制外壳2向上移动与玻璃内胆1分离,可靠性更高。同时,外壳2的上边沿抵靠于过渡台阶11的台阶面,进一步保证外壳2稳定的套装于玻璃内胆1外侧。玻璃内胆1的外侧壁与外壳2的外侧壁在过渡台阶11处平齐,不仅保证了过渡台阶11处的整体性和美观,而且避免外壳2边缘的倒刺外露而割伤用户。
本实施例中,玻璃内胆1的内侧壁在过渡台阶11处设有用于消除气泡的第一台阶,过渡台阶11与第一台阶一体成型,第一台阶的台阶面朝上,从而保证从壶嘴12流出的液体含有较少的气泡,不仅液体更加晶莹剔透,用户的感官效果好,而且避免倒出液体时大量气泡炸裂而烫伤用户。当然,玻璃内胆1的内侧壁在过渡台阶11处也可以为平滑面,避免茶渍污垢聚集,方便用户清洗玻璃内胆1的内壁。
本实施例中,最大水位线9也可以与过渡台阶11的台阶面平齐,用户不用根据过渡台阶11的位置来预估最大水位线9的高度,而是可以简单直观地确定最大水位线9的位置高度,方便老人和小孩判断当前液位是否超出最大水位线9。
本实施例中,外壳2上设有用于观察玻璃内胆1的通槽26,通槽26纵向延伸,最大水位线9标识于外壳2的外侧面上且靠近通槽26,避免外壳2将最大水位线9遮挡,方便用户将当前玻璃内胆1的液位与最大水位线9对比,当然,液体加热装置也可以不再设置外壳2,从而最大水位线9可以直接标识于玻璃内胆1的外侧面上。
结合图4,本实施例中,手柄座30包括紧贴玻璃内胆1侧壁且纵向延伸的连接部301,外壳2设有供外壳2与玻璃内胆1拆装的开口槽20,开口槽20纵向延伸并与连接部301相对,所述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位于连接部301的外侧,并且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可拆卸连接。
首先,外壳2上设有纵向延伸的开口槽20,外壳2可以调整开口槽20的开口大小套装于玻璃内胆1外侧,降低了外壳2和玻璃内胆1径向尺寸的精度要求,玻璃内胆1的造型设计更加灵活自由,也便于外壳2与玻璃内胆1的拆装;其次,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连接时,带动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沿外壳2的周向收紧,从而外壳2抱紧于玻璃内胆1外侧,增加了外壳2与玻璃内胆1之间的摩擦力,防止两者的相对移动和转动,同时,减小外壳2与玻璃内胆1之间的缝隙,避免外界污染物轻而易举的进入两者之间的缝隙;最后,开口槽20与连接部301相对,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位于连接部301的外侧,即手柄3先固定于玻璃内胆1侧壁,外壳2再套设于玻璃内胆1外侧,从而在手柄3与玻璃内胆1固定的状态下,外壳2可从玻璃内胆1外侧拆卸下来并套装上去,方便用户清理玻璃内胆1与外壳2之间的污垢,同时,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可拆卸连接,简化外壳2套装于玻璃内胆1外侧时的安装工序,提高了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
结合图5和图6,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通过磁力连接。磁力连接不仅方便拆装外壳2,使用寿命长,而且简化了外壳2的结构,同时,当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由于磁力作用而在外壳2周向上收紧时,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紧贴连接部301,实现外壳2固定于连接部301外侧,也促进外壳2的上沿外壳2周向收紧,保证外壳2的上沿与过渡台阶11的台阶面相抵。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2在开口槽20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吸附面21和第二吸附面22,第一吸附面21和第二吸附面22对面设置并沿外壳2的周向相互吸附连接,从而外壳2在开口槽20相对两侧平齐对接,不仅遮挡了连接部301,避免污物从开口槽20处进入玻璃内胆1和外壳2之间,提高了液体加热装置的耐脏程度,而且,减小了外壳2在开口槽20相对两侧的连接处在玻璃内胆1径向上的厚度,保证了手柄3与外壳2之间具有足够大的握持空间。
具体地,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纵向延伸的第一固定板213和第二固定板223,第一固定板213内设有第一磁铁51和供第一磁铁51安装的第一安装槽201,第一磁铁51设于第一固定板213的第一安装槽201内,不仅实现第一磁铁51的安装固定,而且避免第一磁铁51直接外露而受力破损;第二固定板223为吸附于第一磁铁51的金属固定板,从而第一吸附面21设于第一固定板213面向第二固定板223的外侧面,第二吸附面22设于第二固定板223面向第一固定板213的外侧面,即外壳2在开口槽20相对两侧通过第一固定板213和第二固定板223沿外壳2的周向紧贴,利于第一吸附面21紧贴第二吸附面22,保证两者之间的吸附面积,提高外壳2在开口槽20相对两侧的磁力连接强度;第二固定板223设有第二安装槽202,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分别固定于第一安装槽201和第二安装槽202内,利于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受到在纵向上均匀分布的第一磁体51与第二固定板223之间的吸附力,保证外壳2在开口槽20相对两侧的整体连接强度。当然,第二固定板223的第二安装槽202内也可以设有与第一磁铁51吸附连接的第二磁铁,提高第一固定板213与第二固定板223之间的吸附强度。第一固定板213和第二固定板223与外壳2可为一体。
手柄座30还包括设于连接部301上下两端的上固定部302和下固定部303,手柄3还包括把手31,把手31的两端分别与上固定部302和下固定部303连接,本实施例中,上固定部302连接于玻璃内胆1的顶部,下固定部303连接于玻璃内胆1的底部,保证手柄座30可靠地固定于玻璃内胆1的侧壁,上固定部302与下固定部303通过连接部301连接,增加了手柄座30与玻璃内胆1的接触面积,也提高了把手31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玻璃内胆1的底部设有底盖8,下固定部303也可以连接于底盖8,底盖8上开孔或开槽方便,利于下固定部303的安装连接,也保证了底盖8可靠地安装于玻璃内胆1的底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2面向玻璃内胆1的侧壁设有沿外壳2周向延伸的凸筋,玻璃内胆1的外壁上设有与凸筋配合的凹槽。凹槽与凸筋的配合,实现了外壳2安装于玻璃内胆1外侧的预定位,同时,限制外壳2相对玻璃内胆1的上下移动,保证外壳2可靠地固定于玻璃内胆1外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2为硅胶或塑料外壳,提高外壳2的抗冲击能力,避免液体加热装置受到外力撞击而损伤玻璃内胆1。
本实施例中,为简化第一固定板213的结构和安装程序,可以不再另设第一磁铁51,第一固定板213为注塑磁体,从而注塑磁体与金属固定板吸附连接。
本实施例中,手柄座30与玻璃内胆1之间还可以设有硅胶垫,从而手柄座30与玻璃内胆1之间贴合更加紧密,增加两者之间的摩擦,保证手柄3可靠地固定于玻璃内胆1外侧。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玻璃内胆1的外侧壁也可以设有供外壳2安装的安装槽14,安装槽14上两个在高度方向上相对的槽侧壁分别与外壳2的上边沿和下边沿相抵,过渡台阶11的台阶面由安装槽14的槽侧壁形成。安装槽14的设置不仅实现了外壳2的安装定位,而且限制外壳2与玻璃内胆1在高度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同时,安装槽14的槽侧壁形成过渡台阶11,避免在玻璃内胆1上另设过渡台阶11,简化了玻璃内胆1的结构,方便玻璃内胆1的成型加工,也保证了玻璃内胆1的侧壁强度和美观。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14与玻璃内胆1的高度比大于0.5,从而保证外壳包裹住玻璃内胆1的大部分侧壁,避免玻璃内胆1大面积外露而烫伤用户,也保证了液体加热装置的抗冲击能力和保温效果。
如图8所示,所述玻璃内胆1的内侧壁设有与安装槽14相对的凸台16,凸台16上远离玻璃内胆1内侧壁的一端设有用于消除气泡的上边缘161和下边缘162,从而下边缘162先与气泡接触,消除液体中的一部分气泡,当用户将玻璃内胆1中的液体从壶嘴12倒出时,液体中的气泡与上边缘161接触,从而进一步消除液体中的气泡,保证倒入盛液容器的液体晶莹通透;当然,所述玻璃内胆1的内侧壁也可以为平滑面,方便用户洗涤玻璃内胆1的内侧壁,玻璃内胆1在安装槽14处的壁厚小于玻璃内胆1的平均壁厚,降低了整个玻璃内胆的重量,也利于玻璃内胆1与外壳2之间散热。
其它未描述结构参考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
如图9所述,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吸附面21和第二吸附面22,第二吸附面22覆盖于第一吸附面21上并沿玻璃内胆1的径向相互吸附连接。
具体地,第一吸附面21设于第一固定板213背离玻璃内胆1的外侧面,第二吸附面22设于第二固定板223面向玻璃内胆1的外侧面,从而外壳2在开口槽20相对两侧通过第一固定板213和第二固定板223沿外壳2的径向紧贴,不仅贴合面更大,保证了磁力连接的强度,而且套装于玻璃内胆1外侧的外壳2可以自由调节在外壳2周向上的吸附长度,利于外壳2与具有更大尺寸偏差的玻璃内胆1配合。
其它未描述结构参考上述实施例。
实施例四:
如图10所述,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扣合连接。扣合连接不仅拆装方便,而且保证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可靠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213上设有套环215,第二固定板223设有与套环215配合的固定柱4,套环215套装于固定柱4上,利于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沿外壳2周向收紧,保证套环215与固定柱4之间都存在预紧力,即保证了套环215与固定柱4之间具有足够大摩擦力,避免套环215沿固定柱4的长度方向移动而与固定柱4分离,连接的可靠性高。
当然,第一固定板213上也可以不设置套坏215,而是设置拆装更加方便的挂钩。
本实施例中,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也可以卡扣连接,不仅加工成型方便,而且卡扣连接的操作手感佳,便于操作人员及时确认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是否卡接到位。
其它未描述结构参考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
实施例五:
如图11所述,所述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通过绳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213上设有多个沿纵向分布的第一穿绳孔213a,第二固定板223上设有多个沿纵向分布的第二穿绳孔223a,绳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交叉穿过第一穿绳孔213a和第二穿绳孔223a,绳的两端穿过所有的第一穿绳孔213a和第二穿绳孔223a后系紧,不仅连接强度高,而且外壳2在开口槽20相对两侧的收紧程度可以通过绳调节,利于外壳2与具有更大尺寸偏差的玻璃内胆1配合。
当然,第一穿绳孔213a和第二穿绳孔223a也可以不设于第一固定板213和第二固定板223上,而是直接设于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上。
其它未描述结构参考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液体加热装置,不仅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之间可拆卸连接,而且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的连接处与连接部301可拆卸连接,从而限制了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与连接部301的相对移动和转动,保证外壳2可靠地固定于玻璃内胆1外侧。
本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3所述,外壳2在开口槽20相对两侧中的一侧与连接部301可拆卸连接,具体地,第一固定板213内设有第一磁铁51和第三磁铁53,连接部301上设有与第三磁铁53吸附且相对设置的第四磁铁54,第一固定板213在第三磁铁53和第四磁铁54吸附力的作用下,沿玻璃内胆1的径向紧贴连接部301背离玻璃内胆1的外侧面,从而外壳2在开口槽20相对两侧中的一侧通过第一固定板213磁力连接于连接部301,第二固定板223为吸附于第一磁铁51的金属固定板,第二固定板223沿外壳2的周向吸附于第一固定板213。
在外壳2的安装过程中,先将第一固定板213沿玻璃内胆1径向吸附于连接部301上,实现外壳2的预定位,再将第二固定板223沿外壳2的周向吸附于第一固定板213,外壳2的安装效率高;在外壳2的拆卸过程中,先将具有较小吸附力的第二固定板223与第一固定板213分离,再将第一固定板213与连接部301分离,其逐步拆卸更加省力。当然,第二固定板223也可以不再为金属固定板,而是在第二固定板223内设有沿外壳2周向与第一磁铁51吸附的第二磁铁。
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述,第一固定板213在第三磁铁53和第四磁铁54吸附力的作用下,仍然沿玻璃内胆1的径向紧贴连接部301背离玻璃内胆1的外侧面,实现外壳2在开口槽20相对两侧中的一侧与连接部301可拆卸连接,第二固定板223可以不再沿外壳2的周向吸附于第一固定板213,而是沿玻璃内胆1径向吸附于第一固定板213,具体地,将第二固定板223设于第一固定板213的外侧,第二固定板223沿玻璃内胆1的径向吸附于第一固定板213上背离玻璃内胆1的外侧面,从而外壳2在开口槽20的两侧通过第一固定板213和第二固定板223实现可拆卸连接。
当然,所述外壳2在开口槽20相对两侧也可以均与连接部301可拆卸连接。具体地,第二固定板223上设有第五磁铁,连接部301上设有与第五磁铁吸附且相对设置的第六磁铁,从而第一固定板213通过第一磁铁51吸附于第二固定板223,实现外壳2在开口槽20相对两侧的可拆卸连接,第一固定板213通过第三磁铁53吸附于第四磁铁54,实现与连接部301的可拆卸连接,第二固定板223通过第五磁铁吸附于第六磁体,实现与连接部301的可拆卸连接。
其它未描述结构参考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
实施例七:
如图15和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液体加热装置,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位于连接部301的外侧,并且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均与连接部301可拆卸连接。外壳2在开口槽20相对两侧均与连接部301连接时,带动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沿外壳2的周向收紧,不仅保证外壳2可靠地固定于玻璃内胆1外侧,避免外壳2相对玻璃内胆2和连接部301的相对转动和移动,而且减小外壳2与玻璃内胆1之间的缝隙,避免外界污染物轻而易举的进入两者之间的缝隙。
结合图17和图18,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与连接部301扣合连接。扣合连接不仅拆装方便,而且保证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与连接部301可靠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部301上设有伸入开口槽20的固定柱4,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与固定柱4配合的第一挂钩210和第二挂钩220,第一挂钩210和第二挂钩220沿固定柱4的长度方向分布。第一挂钩210和第二挂钩220分别从固定柱4的两侧挂靠于固定柱4上,从而固定柱4在外壳2周向上的受力相互抵消,避免固定柱4受到单向的拉力作用而弯折变形甚至折断,保证了固定柱4的使用寿命,同时,第一挂钩210和第二挂钩220分别从固定柱4的两侧挂靠于固定柱4上,从而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沿外壳2周向收紧,从而第一挂钩210和第二挂钩220与固定柱4之间都存在预紧力,即保证了第一挂钩210和第二挂钩220与固定柱4之间具有足够大摩擦力,避免第一挂钩210和第二挂钩220沿固定柱4的长度方向移动而与固定柱4分离,连接的可靠性高。
本实施例中,第一挂钩210设于第一固定板213上,第二挂钩220设于第二固定板223上,从而第一挂钩210通过第一固定板213连接于外壳2,第二挂钩220通过第二固定板223连接于外壳2,增加了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与第一挂钩210和第二挂钩220的作用面积,保证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受到的两个挂钩的拉力分布更加均匀,可靠性更高。
本实施例中,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也可以与连接部301卡扣连接,当然,外壳2在开口槽20的两侧中的一侧也可以设有安装孔、另一侧覆盖一侧并穿过安装孔与连接部301扣合连接,从而外壳2在开口槽20的两侧中另一侧压紧一侧于玻璃内胆1或连接部301上,即使外壳2在开口槽20的一侧与连接部301松脱,外壳2也可靠地固定于玻璃内胆1外侧,提高了外壳2在开口槽20相对两侧与连接部301扣合连接的可靠性,也减小了外壳2在开口槽20的两侧与连接部301之间的安装间隙。
其它未描述结构参考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
实施例八:
如图19所述,为简化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与固定柱4的安装,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设有与固定柱4配合的第一套环215和第二套环225,第一套环215和第二套环225沿固定柱4的长度方向分布。从而第一套环215和第二套环225沿固定柱4的长度方向依次套于固定柱4上,套取方便,利于第一连接件21和第二连接件22与固定柱4的快速拆装,同时,套环与固定柱4配合的连接强度和可靠性更高。
其它未描述结构参考实施例七。
实施例九:
如图20所述,为降低固定柱4在外壳2径向上的长度,连接部301上设有伸入开口槽20的第一固定柱401和第二固定柱402,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设有与第一固定柱401配合的第一挂钩210或第一套环215和与第二固定柱402配合的第二挂钩220或第二套环225。从而降低了第一固定柱401和第二固定柱402的长度,减小了封闭盖6与连接部301的间距,保证了把手31与封闭盖6之间具有足够大的空间拱手握持把手31。
本实施例中,为了简化外壳2结构,方便外壳2的加工,也可以不再通过挂钩或套环与固定柱4配合使外壳2在开口槽20相对两侧连接于连接部301,而是外壳2在开口槽20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凹槽和第二连接凹槽,连接部301的外侧面设有第一连接凸起和第二连接凸起,第一连接凸起与第一连接凹槽配合,第二连接凸起与第二连接凹槽配合。
其它未描述结构参考实施例七。
实施例十:
如图21所述,外壳2在开口槽20相对的两侧不再连接,外壳2在开口槽20相对的两侧均紧贴连接部301背离玻璃内胆1的侧面并与连接部301通过磁力连接。具体地,所述连接部301与玻璃内胆1之间设有第一磁铁51a,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设有与第一磁铁51a吸附的第二磁铁52a。磁力连接不仅方便拆装,使用寿命长,而且简化连接部301和外壳2的结构,同时,外壳2在开口槽20相对的两侧均紧贴连接部301,外壳2在开口槽20相对两侧与连接部301之间具有足够大的吸附力,保证了外壳2可靠地固定于连接部301上。当然,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也可以设置与第一磁铁51a吸附的金属件,不仅减少了磁铁的数量,降低成本,而且安装更加方便。第一磁铁51a也可以直接设于连接部301,减小了第一磁铁51a和第二磁铁52a之间的间距,提高了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固定于连接部301上的牢固程度。
当然,所述外壳2在开口槽20相对两侧中的一侧也可以覆盖另一侧、另一侧紧贴连接部301背离玻璃内胆1的侧面,外壳2在开口槽20相对两侧均与连接部301通过磁力连接。从而外壳2在开口槽20相对两侧不仅分别与连接部301通过磁力连接,而且外壳2在开口槽20相对两侧也通过磁力连接,从而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以及连接部301两两磁力连接,其连接强度和可靠性更高。
当然,所述连接部301上或连接部301与玻璃内胆1之间也可以不设置磁铁而是设置金属件,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设有与金属件吸附的磁铁;或者,不再设置第一磁铁51,具体地,连接部301为注塑磁体,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设有与连接部301吸附的第二磁铁52a或金属件。
当然,所述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中一侧与连接部301扣合连接、另一侧与连接部301通过磁力连接。
其它未描述结构参考实施例七。
实施例十一:
如图22和图23所示,外壳2也可以与连接部301不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开口槽20与连接部301在外壳2的周向上错位设置,从而拆装外壳2时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的操作空间更大;连接部301上远离玻璃内胆1的侧面设有限位凸起301a,外壳2上设有与限位凸起301a配合的限位凹槽23,同时,连接部301的两侧分别设有纵向延伸的第一条形通槽301b和第二条形通槽301c,限位凸起301a位于第一条形通槽301b和第二条形通槽301c之间,从而外壳2从内向外穿过第一条形通槽301b,再从外向内穿过第二条形通槽301c,并将限位凸起301a卡人限位凹槽23中,从而在手柄座30固定于玻璃内胆1外侧壁时,连接部301压紧外壳2于玻璃内胆1上,即在不拆卸手柄3的条件下无法将外壳2从连接部301上拆卸下来。
本实施例中,外壳2上也可以不再设置开口槽20,外壳2为环形筒状结构,此时需要将手柄3从玻璃内胆1上拆卸下来才能将外壳2从玻璃内胆1上取下,实现玻璃内胆1与外壳2之间污垢的清理。
本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再设置第一条形通槽301b和第二条形通槽301c,从而限位凹槽23与限位凸起301a配合实现外壳2与连接部301的可拆卸连接。当手柄3安装到位后将外壳2套装于玻璃内胆1外侧时,先将外壳2上的限位凹槽23与限位凸起301a配合到位,实现外壳2的安装定位,再将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连接到位。
本实施例中,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通过装饰绳连接。具体地,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安装通孔241和第二安装通孔242,第一安装通孔241和第二安装通孔242均设有多个并沿纵向分布,装饰绳的两端穿过第一安装通孔241和第二安装通孔242后系紧。当然,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也可以扣合连接或磁力连接。
其它未描述结构参考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
实施例十二:
如图24和图25所示,外壳2与连接部301也可以不再连接,而是外壳2沿玻璃内胆1径向抵靠于连接部301上,实现外壳2和连接部301的固定,具体地,外壳2位于连接部301外侧,手柄座30外侧设有用于遮挡外壳2与连接部301固定处的封闭盖6,封闭盖6将外壳2压紧于连接部301上,使外壳2固定于连接部301外侧,从而封闭盖6不仅实现外壳2与连接部301固定压紧位置的遮挡,而且增大了外壳2与连接部301之间的摩擦力,限制外壳2相对玻璃内胆1移动和转动。
其它未描述结构参考实施例十一。
实施例十三:
如图26所述,为丰富把手31的造型,把手31的一端也可以连接于上固定部302、另一端向下延伸且悬空设置。由于把手31的另一端不再与玻璃内胆1连接,此时,外壳2在开口槽20相对两侧的底部可以连接为一体,不仅提高了外壳2在开口槽20处的强度,而且保证开口槽20的宽度,避免外壳2在开口槽20相对两侧沿外壳2的周向收紧而过度压迫玻璃内胆1,也利于封闭盖6安装于手柄座30上。当然,把手31的另一端也可以向上延伸且悬空设置。
本实施例中,把手31与连接部301可以一体成型,加工方便,当然,把手31也可以与连接部301分体设置,从而把手31与连接部301可以采用不同材质,满足连接强度和握持手感的需要。
其它未描述结构参考上述实施例。
实施例十四:
继续看图1,手柄座30外侧设有用于遮挡外壳2与连接部301固定处的封闭盖6,避免外壳2与连接部301固定处直接外露而影响美观,也将外壳2与连接部301的连接处与外界隔离,避免外壳2与连接部301的固定配合因外力作用而失效,也将外界污物隔离在外,保证液体加热装置在开口槽20处的清洁和卫生。
封闭盖6与手柄座30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封闭盖6扣合于上固定部302和/或下固定部303,封闭盖6的遮挡面积大,提高了封闭盖6处的整体性和美观度。同时,封闭盖6扣合到位时,封闭盖6压紧外壳2于连接部301或玻璃内胆1上,从而减小外壳2与连接部301或玻璃内胆1之间的间隙,安装更加紧凑,也防止污物大量进入玻璃内胆1与外壳2之间。另外,外壳2在开口槽20的相对两侧均与封闭盖6密封配合,避免污物和水渍通过封闭盖6与外壳2之间的安装间隙进入玻璃内胆1与外壳2之间,方便用户清理和保养液体加热装置。
结合图27,封闭盖6在外壳2周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掰开封闭盖6的第一凸筋61和第二凸筋,第一凸筋61和第二凸筋纵向延伸且凸出于外壳2的外侧面。从而方便用户握持封闭盖6以将封闭盖6从手柄座30上拆卸下来,同时,第一凸筋61和第二凸筋也提高了封闭盖6边缘的强度,避免反复拆装过程中变形破损。
当然,封闭盖6也可以可拆卸连接于连接部301,在保证遮挡效果的条件下,减小了封闭盖6的大小,利于封闭盖6的安装固定,保证了封闭盖6与把手31之间具有足够大空间的握持。
本实施例中,外壳2与连接部301的固定处,当外壳2抵靠于连接部301使外壳2固定于连接部301上时,外壳2与连接部301的固定处为两者的贴合处,当外壳2连接于连接部301使外壳2固定于连接部301上时,外壳2与连接部301的固定处为两者的连接处。
其它未描述结构参考上述实施例。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液体加热装置,包括玻璃内胆,玻璃内胆的外侧具有最大水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内胆外侧面设有环形的过渡台阶,过渡台阶的台阶面与最大水位线在高度方向上的间距不超过1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水位线与过渡台阶的台阶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内胆的内侧壁在过渡台阶处设有用于消除气泡的第一台阶,过渡台阶与第一台阶一体成型,第一台阶的台阶面朝上;或者,所述玻璃内胆包括设于过渡台阶下方的第一侧壁,第一侧壁从上至下向外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内胆外侧套设有外壳,玻璃内胆的外侧壁设有供外壳安装的安装槽,安装槽上两个相对的槽侧壁分别与外壳的上边沿和下边沿相抵,过渡台阶的台阶面由安装槽的槽侧壁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与玻璃内胆的高度比大于0.5;或者,所述玻璃内胆的内侧壁设有与安装槽相对的凸台,凸台上远离玻璃内胆内侧壁的一端设有用于消除气泡的上边缘和下边缘;或者,所述玻璃内胆的内侧壁为平滑面,玻璃内胆在安装槽处的壁厚小于玻璃内胆的平均壁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内胆外侧套设有外壳,玻璃内胆的顶部设有壶嘴,壶嘴位于过渡台阶的上方并且在玻璃内胆径向上凸出于外壳的外侧壁;或者,所述玻璃内胆外侧套设有外壳,玻璃内胆的外侧壁与外壳的外侧壁在过渡台阶处平齐;或者,所述玻璃内胆外侧套设有外壳,外壳的上边沿抵靠于过渡台阶的台阶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内胆外侧套设有外壳,外壳上设有供外壳与玻璃内胆拆装的开口槽,外壳在开口槽的相对两侧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内胆外侧固定有手柄,手柄包括紧贴玻璃内胆外侧壁且纵向延伸的连接部,连接部与开口槽相对,外壳在开口槽的相对两侧位于连接部的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内胆外侧固定有手柄,手柄包括紧贴玻璃内胆外侧壁且纵向延伸的连接部,玻璃内胆外侧套设有外壳,外壳设有供外壳与玻璃内胆拆装的开口槽,开口槽纵向延伸并与连接部相对,外壳在开口槽的相对两侧位于连接部的外侧并与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在开口槽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凹槽和第二连接凹槽,连接部的外侧面设有第一连接凸起和第二连接凸起,第一连接凸起与第一连接凹槽配合,第二连接凸起与第二连接凹槽配合。
CN201820150257.9U 2018-01-19 2018-01-19 一种液体加热装置 Active CN2092850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50257.9U CN209285015U (zh) 2018-01-19 2018-01-19 一种液体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50257.9U CN209285015U (zh) 2018-01-19 2018-01-19 一种液体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85015U true CN209285015U (zh) 2019-08-23

Family

ID=67650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50257.9U Active CN209285015U (zh) 2018-01-19 2018-01-19 一种液体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850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72910B (zh) 包括密封控制模块的烧水壶
CN209285015U (zh) 一种液体加热装置
CN207821692U (zh) 加热杯和净热杯
CN209285013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9285014U (zh) 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CN209285279U (zh) 液体加热器
CN208481102U (zh) 一种咖啡机及酿造杯开合结构
CN208973348U (zh) 一种减震降噪型烹饪器具
CN208481107U (zh) 一种咖啡机隔热机架结构
US5570624A (en) Structure of percolator
CN108113475B (zh) 一种豆浆机
CN208481116U (zh) 一种咖啡机酿造出水机构
CN209285012U (zh) 一种可靠的液体加热器
CN201701048U (zh) 一种用于烹饪机的新型搅拌翻炒系统
CN208598156U (zh) 一种液体加热器
CN209925724U (zh) 一种便于漱口的水龙头
CN209187577U (zh) 具有玻璃内芯的不锈钢吸奶瓶
CN208349237U (zh) 一种稳定型led灯底座
CN207461987U (zh) 一种陶瓷储液壶
CN203447096U (zh) 真空电热容器
CN209450337U (zh) 一种自动开关通道的进水结构
CN104687998B (zh) 烹饪器具
CN210124559U (zh) 便携式烹饪器具
CN207152479U (zh) 一种称重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15191076U (zh) 一种上部安装瓶胆的水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07

Address after: Building 2, No. 52, 22nd Street, Baiyang Street, Qiantang New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