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81447U - 具有发光功能的识别卡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发光功能的识别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81447U
CN209281447U CN201822089726.3U CN201822089726U CN209281447U CN 209281447 U CN209281447 U CN 209281447U CN 201822089726 U CN201822089726 U CN 201822089726U CN 209281447 U CN209281447 U CN 2092814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il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device
identification c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8972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文胜
方晨
邓星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ede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iesecke and Devrient 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iesecke and Devrient 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iesecke and Devrient 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8972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814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814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814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发光功能的识别卡。所述识别卡包括卡体,所述卡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层、第二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层与所述第二层之间的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电致发光油墨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电极层;并且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线圈,所述线圈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连接。

Description

具有发光功能的识别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识别卡技术领域,并且特别地涉及一种具有发光功能的识别卡。
背景技术
识别卡是用于识别个体和储存个体信息的介质。各种识别卡(例如,工作证、身份证、各种金融交易卡、会员卡等)已在人们的生活中得以广泛的应用。人们已经在各种识别卡(或金融IC卡、智能卡等)上开发出各种防伪和/或提供特殊视觉效果的功能和结果,其中包括能够发光的非接触式或双界面交易卡。
一种已知的可发光的双界面识别卡(例如,金融IC卡)的示例性构造在图1中示出。识别卡100包括卡体110和嵌入卡体110中的IC芯片120。如图1所示,卡体110主要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例如,正面)保护膜层111、第一(正面)油墨层112、第一基层113、中间层(或称inlay层、嵌体层)114、第二基层115、第二(背面)油墨层116和第二(背面)保护膜层117。卡体110上开设有凹槽,芯片120嵌入到该凹槽内并与中间层中的线圈连接。
第一油墨层112通常为通过印刷而在第一基层113上形成的油墨层,以显示期望的图像或文字信息;类似地,第二油墨层116通常为通过印刷而在第二基层115上形成的油墨层,用以显示期望的图像或文字信息。中间层114是嵌入有芯片和/或线圈的预制品。第一基层113、中间层114的基材以及第二基层115通常由PVC(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塑料等材料制成,通常为白色、乳白色,也可以是其他颜色。第一油墨层112和第二油墨层116通常分别完全覆盖在第一基层113和第二基层115的表面,遮盖其材质本身的颜色。因此,从识别卡的外部进行观察时,仅能看到第一油墨层112和第二油墨层116具有的图案和文字。此外,虽然图中未示出,目前的双界面卡还可具有设置在卡背面的磁条。
一个或多个发光二极管(图中未示出)被集成在中间层114中,并与中间层114中的线圈电连接。当交易卡靠近读卡器时,读卡器发出的电磁波穿过交易卡中的线圈并产生感应电势,驱动发光二极管发光。或者,也可以另外提供一组线圈,以用于将感应电压施加到所述一个或多个发光二极管,以使其发光。
然而,发光二极管为点光源,其发光面积小,因此,如果希望在卡体内部设计特殊的发光图案,可能需要沿图案的轮廓设置许多发光二极管,其设计、布线非常复杂和费时。因此,希望能够简化这种具有发光功能的交易卡的构造,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发光功能的识别卡,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发光功能的识别卡。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识别卡包括卡体,卡体包括可层叠设置的第一层、第二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层与所述第二层之间的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电致发光油墨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电极层;并且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线圈,所述线圈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连接。
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发光装置还可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第二层之间的第二绝缘层,所述线圈形成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中。
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发光装置还可包括与所述线圈串联的升压电路。
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发光装置还可包括电池和用于控制所述电池的开关器件,并且所述开关器件被配置,使得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使所述开关器件导通,从而所述电池提供的电压能够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
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卡体还可包括设置在所述发光装置与所述第二层之间的中间层,所述中间层中设有第二线圈;并且所述识别卡还包括嵌入卡体内的IC芯片,所述IC芯片连接到所述第二线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具有发光功能的识别卡的方法。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具有发光功能的识别卡包括卡体,所述卡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层、第二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层与所述第二层之间的发光装置。制造这种具有发光功能的识别卡的方法可包括:提供第一电极层;在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表面上形成电致发光油墨层;形成覆盖所述电致发光油墨层的第一绝缘层;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形成第二电极层;和形成线圈,使得所述线圈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连接。
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发光装置还可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第二层之间的第二绝缘层,形成线圈的步骤包括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中形成所述线圈。
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线圈串联的升压电路,所述方法还可包括:提供升压电路,使其与所述线圈串联。
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电池和用于控制所述电池的开关器件,并且所述开关器件被配置,使得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使所述开关器件导通,从而所述电池提供的电压能够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并且所述方法还可包括:提供电池和开关器件,使所述电池和所述开关器件与所述线圈串联。
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识别卡还可包括设置在所述发光装置与所述第二层之间的中间层,所述中间层中设有第二线圈;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层压结合所述第一层、所述发光装置、所述中间层和所述第二层。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是一种已知的具有发光功能的双界面交易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发光功能的识别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制造具有发光功能的识别卡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制造识别卡的发光装置的示意性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容易理解,以下将结合附图及示例性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下文提出或在附图中图示的构造或细节。本实用新型还可具有其他实施方式或以其他方式实现。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容易理解,以下将结合附图及示例性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下文提出或在附图中图示的构造或细节。本实用新型还可具有其他实施方式或以其他方式实现。
应当理解,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词“包括”、“包含”、“具有”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本文中使用的方位性术语,例如“左”、“右”、“上”、“下”等,仅用于表示相应特征在附图中的定向或方位以便于说明和理解,而不应解释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限定。另外,本申请文件中所使用的技术特征前缀“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仅用于区分不同的类似技术特征,并不试图对各技术特征做额外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及说明书中使用的“依次层叠设置”或类似表述仅表明各层叠置的顺序,并不意图限定各层之间直接邻接,除非另有明确说明或记载,还包括在这些层之间还额外设有其他层的情形。另外,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中所使用的限定词“透明”、“透光”或类似表述,指的是其所限定的特征至少允许大部分光线从中穿过,并且因此应当理解为也可包括“半透明”的情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任何物质的透光率都不可能达到100%,为了实现预期的透光效果,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具有适当的或较高的透光率的材料。此外,当材料层的厚度非常薄时,即使材料本身的透光率并不高,也会有相当部分的光透射穿过材料层,并且因此获得朦胧的透光效果。此外,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连接”,既包括直接连接,也包括间接连接的情形,除非上下文中有明确的限定。此外,本申请的说明书附图仅是示意性的,其中的部件尺寸及尺寸比例并不代表产品真实的尺寸及比例,而仅是为了示意性地呈现各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或连接关系。为了方便绘图与理解,部件的尺寸可能作出了不同比例的缩放。
在以下说明中,各实施例中的卡体的类似构件(层)具有类似的附图标记,并且,如无特别说明,第一实施例中关于各部件的描述同样适用于其他实施例,并因此在描述其他实施例时被省略。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发光功能的识别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识别卡200包括卡体210,卡体2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保护膜层211、第一油墨层212、第一基层213、第二基层215、第二油墨层216和第二保护膜层217。此外,卡体21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基层213与第二基层215之间的发光装置218。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2的实施例中示出了第一保护膜层211、第一油墨层212、第二油墨层216和第二保护膜层217,然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这些层并不是必要的。例如,对于无需任何表面图文的纯非接触式识别卡而言,这些层均可省略。
继续参见图2,发光装置218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2181、电致发光油墨层2182、绝缘层2183和第二电极层2184。此外,发光装置218还包括线圈2185,线圈218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层2181和所述第二电极层2184连接。
电致发光油墨层2182可包括通过印刷或其他工艺形成的一层或多层电致发光油墨。电致发光油墨通常可通过在传统的基础油墨中添加一些具有电致发光功能的材料(例如,过渡金属氧化物(例如,三氧化钨)、导电高分子聚合物等)而获得。与发光二极管相比,由电致发光油墨制作成的电致发光油墨层具有厚度薄、亮度均匀、耗电少、可见度高、可自由弯曲等优点。此外,通过选择不同颜色的基础油墨,可获得不同颜色的电致发光油墨。
当具有图2所示结构的识别卡靠近读卡器时,读卡器发出的电磁波穿过线圈并在第一电极层2181与第二电极层2184之间产生感应电压,并在二者之间产生电场,电致发光油墨层2182的电致发光油墨因处于电场中而可发光。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2181可包括透明基材和形成在透明基材表面上的透明导电薄膜。透明导电薄膜主要有氧化物膜系、高分子膜系、复合膜系等。常见的透明导电薄膜可由ITO(锡掺杂三氧化铟)、AZO(铝掺杂氧化锌)等形成。第二电极层2184可由导电油墨或银浆等制成。
线圈2185可被形成为各种形式。
在关于线圈2185的一个实施例中,线圈2185可被形成在绝缘层2183中。例如,绝缘层2183可通过印刷多层绝缘油墨形成,在多层绝缘油墨之间布设线圈2183,使得线圈2183的两端分别从不同绝缘层中预留的镂空部与第一电极层2181和第二电极层2184连接。
在关于线圈2185的另一实施例中,线圈2185可形成在第一电极层2181、绝缘层2182和第二电极层2184的外围。
在关于线圈2185的又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发光装置218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二电极层2184与第二基层215之间的第二绝缘层2186,线圈2185可形成在所述第二绝缘层2186中。具体地,第二绝缘层2186可包括通过印刷至少两个绝缘油墨层而形成,第一绝缘油墨层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层2181、绝缘层2182和第二电极层2184,并且该第一绝缘油墨层具有两个镂空部,分别对应第一电极层2181的一部分和第二电极层2184的一部分,然后布设线圈2185,使得线圈2183的两端分别从不同绝缘层中预留的镂空部与第一电极层2181和第二电极层2184连接,然后在印刷第二绝缘油墨层,完全覆盖第一电极层2181、绝缘层2182、第二电极层2184和线圈2185。
此外,考虑到通过线圈感应获得电压可能较低,以致于无法在电致发光油墨层两侧的电极之间形成足够大的电压,因此,在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与线圈串联的升压电路,以使得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有足够的电压驱动电致发光油墨层发光。此外,在另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升施加在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压,还可以额外设置与线圈串联、升压电路串联的电池。可采用各种适当的微型电池,例如,薄膜锂电池,其厚度通常在0.45mm以下,有些类型的微型薄膜电池厚度可低至0.2mm以下,能够顺利地嵌入各种识别卡的卡体内。电池提供的电压经升压电路升压后,能够在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提供更高的电压,使得电致发光油墨层发光亮度更大。此外,还可为电池提供一开关器件,以控制电池在期望的时段内提供电压。所述开关器件可采用开关二极管、开关三极管、场效应管或晶闸管等。例如,开关器件可以是一常开的开关三极管,当识别卡进入读卡器的磁场区域时,因电磁感应而在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可使开关三极管导通,使得电池的电压能够被提供到发光装置的电路中(即,施加在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
继续参见图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识别卡200的卡体210还包括设置在发光装置218与所述第二基层215之间的中间层214,所述中间层214中设有第二线圈(图中未示出),并且识别卡200还包括嵌入卡体210内的IC芯片(图中未示出),所述IC芯片连接到所述第二线圈。通过在识别卡中提供具有第二线圈的中间层214和与中间层214中的第二线圈连接的IC芯片,识别卡可获得非接触识别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具有发光功能的识别卡200的方法。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制造具有发光功能的识别卡200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制造识别卡的发光装置的示意性流程。如上文所描述的实施例,识别卡200包括卡体210,卡体21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基层213、第二基层215、以及设置在第一基层213与第二基层215之间的发光装置218。发光装置218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2181、电致发光油墨层2182、绝缘层2183和第二电极层2184。此外,发光装置218还包括线圈2185,线圈218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层2181和所述第二电极层2184电连接。
制造识别卡200的方法包括制造卡体210内的发光装置218的步骤,然后再按照常规制卡的方法,将发光装置218与识别卡的其他层一起层压结合起来。其中,制造发光装置218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参见图3):
(1)提供第一电极层;
(2)在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表面上形成电致发光油墨层;
(3)形成覆盖所述电致发光油墨层的第一绝缘层;
(4)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形成第二电极层;和
(5)形成线圈,使得所述线圈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3中示出了一种示例性的按照特定顺序执行的步骤,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有些步骤的顺序可以适当调整。如上文所述,线圈的制作可以在第一绝缘层的制作过程中制作,也可以在第二电极层制作完成后制作,还可以在制作第二绝缘层的过程中制作。
接下来参照图4对制造发光装置218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4之(A)所示,首先提供第一电极层2181。第一电极层2181可包括透明基材和形成在透明基材表面上的透明导电薄膜。因此,提供或制作第一电极层2181的步骤可包括:提供透明基材层和在所述透明基材层的表面形成透明导电薄膜。
如图4之(B)所示,接下来,在第一电极层2181的表面上形成电致发光油墨层2182。电致发光油墨层2182可通过印刷形成,并且可具有任意适当的形状,或者可构成任意期望的图案。
如图4之(C)所示,形成覆盖电致发光油墨层2182的第一绝缘层2183。第一绝缘层2183可通过印刷绝缘油墨层而获得。考虑到印刷的油墨层的厚度较小,为了提供良好的绝缘性能,可印刷两个或更多个绝缘油墨层以形成该第一绝缘层2183(见图4之(C)示出了构成第一绝缘层2183的两个绝缘油墨层)。
接下来,如图4之(D)所示,在第一绝缘层2183上形成第二电极层2184。第二电极层2184优选地完全覆盖电致发光油墨层2182。第二电极层2184可通过涂敷(例如,印刷)导电油墨或银浆而获得。在制作第二电极层时,可适当地制作一引出部,以作为与线圈连接的部分。此外,在涂敷导电油墨或银浆以制作第二电极层2184的过程中,也可以在与第二电极层2184隔开的第一电极层2181的适当部位适当地涂敷一些导电油墨或银浆,以作用第一电极层2181与线圈连接的连接部分(见图4之(D))。
接下来,如图4之(E)所示,形成覆盖第一电极层2181、电致发光油墨层2182、第一绝缘层2183和第二电极层2184的第二绝缘层(保护层)2186,其中,第二绝缘层2186上留有了两个镂空区域,分别露出第一电极层2181的接线部分和第二电极层2184的接线部分,以便于与线圈2185连接。
第二绝缘层2186也可以包括通过印刷形成的多个绝缘油墨层。线圈2185(图4中未示出)即可以被形成在这多个绝缘油墨层之间以被保护,也可以在完成第二绝缘层2186之后再进行制作。
此外,如需在识别卡的卡体中集成升压电路、电池和开关三极管等电子器件,可在线圈制作完成之后进行,以完成发光装置的整个电路的制作。例如,制造发光装置的方法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升压电路,使其与所述线圈串联;和/或
(2)提供电池和开关器件,使所述电池和所述开关器件与所述线圈串联。
在完成发光装置的制作之后,即可以通过层压方式将第一基层213、第二基层215以及发光装置218结合起来以形成识别卡的卡体。
对于不同类型的识别卡,卡体还可能包括各种不同的层或构件。
例如,对于非接触卡而言,卡体还包括设有第二线圈层和IC芯片的中间层。对于双界面卡而言,IC芯片设置在卡体表面的开槽中。此外,卡体还可包括分别通过印刷形成在第一基层213和第二基层215的外侧表面上的第一油墨层212和第二油墨层216,以构成不同的文字或图像,例如,显示银行信息、卡号、持有人姓名、个性化图文等。此外,卡体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卡体两侧最外侧的保护膜层。保护膜层、中间层可与第一基层(具有或不具有第一油墨层)、第二基层(具有或不具有第二油墨层)一起通过传统的层压工艺结合形成卡体。
为了使识别卡发出的光更加明亮,以及为了使发光油墨形成的图案具有更高的辨识度,优选地,第一基层213由透明材料制成。此外,进一步优选地,在具有第一油墨层212的情况下,第一油墨层212可具有与电致发光油墨层2182的形状对应的镂空部,以便于从卡体外部更容易地看到电致发光油墨层构成的特殊发光图案。
至此,已经通过举例的方式详细地描述了认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背离本申请物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变化,并且所有这些修改和变化都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具有发光功能的识别卡,所述识别卡包括卡体,所述卡体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层、第二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层与所述第二层之间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装置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层、电致发光油墨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电极层;并且
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线圈,所述线圈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第二层之间的第二绝缘层,所述线圈形成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线圈串联的升压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识别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电池和用于控制所述电池的开关器件,并且所述开关器件被配置,使得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使所述开关器件导通,从而所述电池提供的电压能够施加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识别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发光装置与所述第二层之间的中间层,所述中间层中设有第二线圈;并且
所述识别卡还包括嵌入卡体内的IC芯片,所述IC芯片连接到所述第二线圈。
CN201822089726.3U 2018-12-13 2018-12-13 具有发光功能的识别卡 Active CN2092814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89726.3U CN209281447U (zh) 2018-12-13 2018-12-13 具有发光功能的识别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89726.3U CN209281447U (zh) 2018-12-13 2018-12-13 具有发光功能的识别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81447U true CN209281447U (zh) 2019-08-20

Family

ID=67611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89726.3U Active CN209281447U (zh) 2018-12-13 2018-12-13 具有发光功能的识别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814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7227A (zh) * 2018-12-13 2019-03-08 捷德(中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发光功能的识别卡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7227A (zh) * 2018-12-13 2019-03-08 捷德(中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发光功能的识别卡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08000B (zh) Oled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
CN208827232U (zh) 装饰功能膜及电子设备后盖模组
JP4247416B2 (ja) 光電発光素子を内蔵するプラスチック成形体
CN105824359B (zh) 附带nfc功能的显示装置
TWI517755B (zh) 3d電致發光之高壓成型元件及其製備方法和應用
CN106024836A (zh) 带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设备
US10133976B2 (en) Substrate
CN208828422U (zh) 装饰功能膜及电子设备后盖模组
JP2002503868A (ja) 表示装置を備えたフラットな担体
CN106471680B (zh) 具有自由连接系统的发光织物元件
CN110112193A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209281447U (zh) 具有发光功能的识别卡
CN208111561U (zh) 一种薄型锂离子电池
KR101104026B1 (ko) Led 전원용 압전회로부를 포함하는 전자식 카드
EP3158832B1 (en) Egress and/or flicker-free lighting device with persistent luminescence
JP2005321911A (ja) 発光素子付き透明icカード
CN109447227A (zh) 具有发光功能的识别卡及其制造方法
CN103702467B (zh) 一种oled照明光源
CN101908298A (zh) 一种柔性印刷式纸电池防伪标贴
CN106848037A (zh) 带电压补偿的双层导电led光电玻璃及其制造工艺
CN101765345A (zh)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的制造方法
CN207731931U (zh) 一种oled面板及照明模组
CN204482067U (zh) 电激发光片及其发光产品
CN220899480U (zh) 一种印刷发光变色棋盘盒
CN102956677B (zh) 一种oled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30096 No. 399 torch street,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Jiangxi, Nanchang

Patentee after: Jiede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30096 No. 399 torch street,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Jiangxi, Nanchang

Patentee before: JEDE (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