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80022U - 直触式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直触式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80022U
CN209280022U CN201822043103.2U CN201822043103U CN209280022U CN 209280022 U CN209280022 U CN 209280022U CN 201822043103 U CN201822043103 U CN 201822043103U CN 209280022 U CN209280022 U CN 2092800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ircuit board
detection device
hole
rea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4310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昭
张昕
李宝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Lantian Tengyl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Lantian Tengyl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Lantian Tengyl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Lantian Tengyl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4310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800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800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800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测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触式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主机和电极,所述主机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电极接触部,所述电极接触部为非弹性部件;例如,所述电极接触部可以为金属板或者若干金属条的组合;所述电极通过电极接触部直接与电路板电连接。在电路板上设置非弹性的电极接触部,电极通过电极接触部即可直接与电路板电连接;利用电极端部的挂孔、上壳体内的限位部件、柔性垫的限位孔和电路板的安装通孔,将电极套在限位柱上,方便电极拆装。

Description

直触式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测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触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湿度或温度等检测装置中,电极和电路板通常利用弹性部件(例如弹簧针、弹性金属片)进行电连接,此种连接方式存在以下三个缺点:
一是弹性部件容易脱落,造成电极和电路板接触不良,影响检测结果;
二是弹性部件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不利于检测装置尺寸精简;
三是弹性部件使用时间过长后,弹性减弱,存在更换成本较高的问题。
因此,实现检测装置中更为优化的电极和电路板连接方式,成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触式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主机和电极,所述主机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电路板;
所述电路板上设置电极接触部,所述电极接触部为非弹性部件;
所述非弹性部件为金属箔或者若干金属条的组合;
所述电极通过电极接触部直接与电路板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金属箔例如为PCB铜箔。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朝向电路板的一侧设置限位部件,所述下壳体上设置后盖,所述后盖和电路板之间设置柔性垫,所述柔性垫上朝向电路板一侧设置限位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极的端部设置挂孔,且挂孔尺寸与限位部件尺寸相对应。优选地,所述电极的形状可以为片状;所述电极的类型可以根据检测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如湿度感应电极、温度感应电极等;优选为湿度感应电极。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路板上设置安装通孔,所述限位部件穿过安装通孔、挂孔,和限位孔相扣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对所述柔性垫的结构和形状不作特殊限定,所述柔性垫的材质可以选自高弹性聚合物,例如橡胶、硅胶。优选地,所述柔性垫包括一体成型的端部、中部和尾部,所述限位孔优选设置在柔性垫的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限位部件可以为限位柱;所述限位部件优选与上壳体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限位部件、安装通孔、限位孔和挂孔的数量可以为1 个、2个或更多个。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件、安装通孔、限位孔和挂孔的形状均为圆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下壳体朝向电路板的一侧设置凹槽,所述柔性垫的尾部与凹槽配合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更优选地,所述可拆卸连接为卡合式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后盖与下壳体可以固定连接或者非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后盖与下壳体采用非固定方式连接(例如转轴连接);优选地,所述后盖可以为可翻转后盖,其最大翻转角度为135°。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后盖的表面可以设置若干个防滑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后盖与上壳体优选卡合连接,且后盖上设置凹形缺口,使后盖与上壳体卡合后之间留有缝隙;优选地,所述凹形缺口的尺寸依据需要安装的电极尺寸(厚度和宽度)而设定,例如高度设定在0.1~1.2mm之间,宽度设定在1~4cm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优选采用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可拆卸连接为卡合式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边缘优选为弧形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上壳体表面可以安装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电路板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上壳体表面可以设有通光孔,所述通光孔用于非接触式红外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时开设。其中,所述非接触式红外温度传感器可以设置在电路板上,或者独立设置但与电路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路板为PCB板(印刷电路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检测装置的实际检测目标,对电路板的结构进行设计。本申请中,电路板采用多层(例如4层)高密度PCB板设计,元器件采用0201、0402、BGA、CSP 等超小封装,同时采用双面器件放置方式,使主机体积小巧紧凑。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主机的厚度为0.5~1.2cm,宽度为2.5~3.5cm,长度为 4~6cm。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主机内还设置有可充电锂电池。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与主机壳体可拆卸连接的充电底座;优选地,所述可拆卸连接为卡合式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主机和/或充电底座上还设置有USB接口,通过数据线外接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可以为计算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充电底座上设置至少一个指示灯;优选地,所述指示灯为多色(如3色)LED灯;优选地,所述指示灯的数量为4-6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装置,在电路板上设置非弹性电极接触部(如金属板或者若干金属条的组合),电极通过电极接触部直接与电路板电连接,使电路板与电极的接触结构更为精简,还节省了主机空间。利用电极端部的挂孔、上壳体内的限位部件、柔性垫的限位孔和电路板的安装通孔,将电极套在限位柱上,方便电极拆装。
同时,柔性垫的设置,能够使电极与电路板良好接触,起到更好固定电极的作用,防止电极脱落。在后盖上设置凹形缺口,使后盖与上壳体卡合后之间留有缝隙,凹形缺口与组装电极的尺寸相配合,能够更好地固定电极,防止电极左右摆动。
另外,该检测装置中壳体、电路板、柔性垫等均为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和维修。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装置至少具有双重检测功能,例如压力检测+ 温度检测功能、压力检测+湿度检测功能、压力检测+温度检测+湿度检测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检测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检测装置主机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检测装置主机的仰视图(可翻转后盖闭合状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检测装置主机的仰视图(可翻转后盖打开状态);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检测装置主机的仰视图(可翻转后盖打开且拆去柔性垫);
图6是图4检测装置中柔性垫的结构示意图(a、仰视图,b、侧视图)。
附图标记:
1-主机,2-电路板,21-安装通孔,3-上壳体,31-限位柱,32-通光孔,4-下壳体,41-可翻转后盖,42-防滑凸起,43-凹形缺口,5-柔性垫,51-端部,52-中部,53-尾部,54-限位孔,6-压力传感器,7-电极,8-挂孔,9-电极接触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所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结合附图1~6,直触式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主机1和电极7,主机1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电路板2;
其中,电路板2上设置电极接触部9,电极接触部9为非弹性部件;例如,电极接触部9可以为金属板或者若干金属条的组合;
电极7通过电极接触部9直接与电路板2电连接。
电路板为PCB板(印刷电路板)。
其中,壳体包括相对应设置的上壳体3和下壳体4,上壳体3朝向电路板2的一侧设置限位部件-限位柱31,限位柱31优选与上壳体3一体成型;下壳体4上设置后盖,可翻转后盖41,可翻转后盖41和电路板2之间设置柔性垫5,所述柔性垫5上朝向电路板一侧设置限位孔54。
其中,电极7的端部设置挂孔8,且挂孔尺寸与限位部件尺寸相对应。优选地,电极7的形状可以为片状;电极7的类型可以根据检测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如湿度感应电极、温度感应电极等;优选为湿度感应电极。
其中,电路板2上设置安装通孔21,限位柱31穿过安装通孔21、挂孔8,和限位孔54相扣合。
优选地,柔性垫5包括一体成型的端部51、中部52和尾部53,限位孔54设置在柔性垫的端部51。
其中,柔性垫5的材质选用硅胶,能够使电极与电路板2良好接触,起到更好固定电极的作用,防止电极脱落。
其中,限位柱31、安装通孔21、挂孔8和限位孔54的数量为2个;
限位柱31、安装通孔21、挂孔8和限位孔54的形状均为圆形。
其中,可翻转后盖41与下壳体4可以固定连接或者非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可翻转后盖41与下壳体4采用非固定方式连接(例如转轴连接),可翻转后盖 41的最大翻转角度为135°,大的开合角度,更加方便柔性垫5的掀开,利于电极的固定安装与拆卸;
可翻转后盖41的表面设置若干个防滑凸起42,增大开盖时的摩擦力,方便打开后盖41;
可翻转后盖41与上壳体3卡合连接,且可翻转后盖上设置凹形缺口43,使可翻转后盖41与上壳体3卡合后之间留有缝隙;优选地,所述凹形缺口43的尺寸依据需要安装的电极尺寸(厚度和宽度)而设定,例如高度限定在0.1~1.2mm之间,宽度限定在1~4cm之间。
其中,上壳体3和下壳体4卡合式连接,上壳体3和下壳体4的边缘为弧形结构;上壳体3表面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电路板2电连接;上壳体3表面还设有通气孔32,易于装置散热。
其中,主机的厚度为0.8cm,宽度为3cm,长度为5.5c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下壳体4朝向电路板2的一侧设置凹槽,柔性垫5的尾部53与凹槽卡合式配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主机1内还设置有可充电锂电池,检测装置还包括与主机壳体卡合式连接的充电底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充电底座上设置至少一个指示灯;优选地,所述指示灯为多色(如3色)LED灯;优选地,所述指示灯的数量为4 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主机1上还设置有USB接口,通过数据线将检测到的数据传输至终端设备-计算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装置,在电路板上设置非弹性的电极接触部(如金属板或者若干金属条的组合),电极通过电极接触部直接与电路板电连接。利用电极端部的挂孔、上壳体内的限位部件、柔性垫的限位孔和电路板的安装通孔,将电极套在限位柱上,方便电极拆装。当主机与电极进行组装时,先将电路板通过安装通孔固定在上壳体的限位柱上,然后将安装有柔性垫的下壳体与上壳体卡合,打开可翻转后盖,掀开柔性垫,再将带有挂孔的电极套入限位柱,盖上柔性垫,此时柔性垫上的限位孔恰好与限位柱卡合。柔性垫的设置,起到更好固定电极的作用,防止电极脱落。
当电极需要更换时,只需打开可翻转后盖,掀开柔性垫,取出电极即可。并且,该检测装置中壳体、电路板、柔性垫等均为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和维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装置的用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由固定电极的种类决定检测装置的具体用途,例如,当选用湿度感应电极时,该检测装置则用于检测湿度变化;当选用温度感应电极时,该检测装置则用于检测温度变化。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直触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检测装置包括主机和电极,所述主机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电路板;
所述电路板上设置电极接触部,所述电极接触部为非弹性部件;
所述非弹性部件为金属箔或者若干金属条的组合;
所述电极通过电极接触部直接与电路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触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朝向电路板的一侧设置限位部件,所述下壳体上设置后盖,所述后盖和电路板之间设置柔性垫,所述柔性垫上朝向电路板一侧设置限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触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的端部设置挂孔,且挂孔尺寸与限位部件尺寸相对应;
所述电极的形状为片状,所述电极的类型为湿度感应电极或者温度感应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触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置安装通孔,所述限位部件穿过安装通孔、挂孔,和限位孔相扣合;
所述柔性垫的材质选自高弹性聚合物,所述柔性垫包括一体成型的端部、中部和尾部,所述限位孔优选设置在柔性垫的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触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件为限位柱,所述限位部件与上壳体一体成型;
所述限位部件、安装通孔、限位孔和挂孔的数量为1个、2个或更多个;
所述限位部件、安装通孔、限位孔和挂孔的形状均为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触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朝向电路板的一侧设置凹槽,所述柔性垫的尾部与凹槽配合连接;
所述后盖与下壳体固定连接或者非固定连接,当所述后盖与下壳体采用非固定方式连接时,所述后盖可以为可翻转后盖,其最大翻转角度为135°;
所述后盖的表面设置若干个防滑凸起;
所述后盖与上壳体卡合连接,且后盖上设置凹形缺口,使后盖与上壳体卡合后之间留有缝隙;所述凹形缺口的尺寸为高度0.1~1.2mm,宽度1~4c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触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采用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边缘为弧形结构;
所述主机的厚度为0.5~1.2cm,宽度为2.5~3.5cm,长度为4~6cm;
所述上壳体表面安装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电路板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触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表面设有通光孔,所述通光孔用于非接触式红外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时开设;所述非接触式红外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电路板上,或者独立设置但与电路板连接;
所述电路板为PCB板。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直触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内还设置有可充电锂电池;
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与主机壳体可拆卸连接的充电底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直触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和/或充电底座上还设置有USB接口,通过数据线外接终端设备;
所述充电底座上设置至少一个指示灯。
CN201822043103.2U 2018-12-06 2018-12-06 直触式检测装置 Active CN2092800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43103.2U CN209280022U (zh) 2018-12-06 2018-12-06 直触式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43103.2U CN209280022U (zh) 2018-12-06 2018-12-06 直触式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80022U true CN209280022U (zh) 2019-08-20

Family

ID=67609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43103.2U Active CN209280022U (zh) 2018-12-06 2018-12-06 直触式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800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46122U (zh) 穿戴式心电检测装置
CN204302997U (zh) 用于手机的防水指纹识别装置
CN202614795U (zh) 芯片模组电阻测试插座
CN209280022U (zh) 直触式检测装置
CN209280003U (zh) 具有电极固定装置的检测装置
CN209400621U (zh) 无导线传递电能的检测装置
CN209547979U (zh) 具有压力传感器固定装置的检测装置
CN106299831A (zh)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集成插座
CN204836126U (zh) 一种电容式感应触摸遥控器
CN209592527U (zh) 一种新型插座
KR200476108Y1 (ko) 전자기기와 연동되는 다기능 허리 벨트
CN208638059U (zh) 一种用于触点式充电手表的充电宝
CN208984763U (zh) 一种用于智能手机的主板高低温测试装置
CN202533111U (zh) 电磁流量计的触摸感应式操作面板
CN208383691U (zh) 一种专用于超薄微孔泡棉遮光性能的检测装置
CN206922748U (zh) 一种多功能电话光端机
CN206849732U (zh) 一种遥控器的新型按键装置
CN107105846B (zh) 电子设备的折叠保护套
CN205646935U (zh) 一种手机外置充电装置
CN201211096Y (zh) 多功能报箱
CN205583730U (zh) 具有供电装置的手持装置的立体玻璃背盖
CN209448088U (zh) 一种耳机座
CN205921576U (zh) 用于智能水表的防水触摸按键
CN201141895Y (zh) 静电容感测器
CN207339326U (zh) 一种用于鱼漂的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