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68831U -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 Google Patents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68831U
CN209268831U CN201821159792.7U CN201821159792U CN209268831U CN 209268831 U CN209268831 U CN 209268831U CN 201821159792 U CN201821159792 U CN 201821159792U CN 209268831 U CN209268831 U CN 2092688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component
sliding part
angle
drawing article
positioning micr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5979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于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ng Chwan Enterpri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ng Chwan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ng Chwan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ng Chwan Enterprise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688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6883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拉链头组合结构包括:一滑动件、一弹性件以及一拉动件。弹性件设置在滑动件上。拉动件的一部分枢接地设置在滑动件与弹性件之间。其中,弹性件具有一面向滑动件的定位微凹槽,拉动件具有一定位微凸体,拉动件的定位微凸体在弹性件的定位微凹槽的内部与定位微凹槽的外部之间移动。借此,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定位微凹槽与定位微凸体的相互卡扣配合,以使得拉动件能够持续处于直立于滑动件的状态。

Description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特别是涉及一种能与拉链带相互配合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背景技术
常见服装的基本拉合元件不外乎使用钮扣或者拉链结构。相较于钮扣,使用拉链结构拥有更好的使用性以及较为坚固的结构特性。一般拉链结构具有一拉链头以及一拉链带,拉链头能够采用拉链带以做为拉链结构往复拉动的导引件,使得拉链结构应用在服饰以及配件上将更为普及。然而,现有技术的拉链头在使用上仍然具有可改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为了解决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其包括:一滑动件、一弹性件以及一拉动件。所述滑动件具有一顶端滑动体、一对应所述顶端滑动体的底端滑动体以及一连接于所述顶端滑动体的一末端与所述底顶端滑动体的一末端之间的侧端连接体。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滑动件的所述顶端滑动体上。所述拉动件的一枢接部枢接地设置在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弹性件之间。其中,所述滑动件的所述顶端滑动体具有一贯穿开口,所述弹性件的一第一端部被限位在所述滑动件上,所述弹性件的一第二端部能活动地穿过所述贯穿开口。其中,所述弹性件具有一面向所述滑动件的所述顶端滑动体的定位微凹槽,所述拉动件的所述枢接部具有一定位微凸体,当所述拉动件被直立而相对于所述滑动件的所述顶端滑动体呈一第一预定角度时,所述拉动件的所述定位微凸体被容置于所述定位微凹槽内且顶抵于所述定位微凹槽,以维持所述拉动件相对于所述滑动件的所述顶端滑动体的所述第一预定角度。
为了解决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另外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其包括:一滑动件、一弹性件以及一拉动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滑动件上。所述拉动件的一部分枢接地设置在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弹性件之间。其中,所述弹性件具有一面向所述滑动件的定位微凹槽,所述拉动件具有一定位微凸体,所述拉动件的所述定位微凸体在所述弹性件的所述定位微凹槽的内部与所述定位微凹槽的外部之间移动。
为了解决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另外再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一滑动件上,一拉动件的一部分枢接地设置在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弹性件之间,所述弹性件具有一面向所述滑动件的定位微凹槽,所述拉动件具有一定位微凸体,所述拉动件的所述定位微凸体在所述弹性件的所述定位微凹槽的内部与所述定位微凹槽的外部之间移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滑动件的所述顶端滑动体具有至少两个彼此分离的第一侧边凹槽,所述滑动件的所述底端滑动体具有至少两个彼此分离的第二侧边凹槽,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侧边凹槽分别对应且面向至少两个所述第二侧边凹槽;其中,所述滑动件具有一限位槽以及至少两个相互对应的限位部,所述限位槽与至少两个所述限位部相互配合以定义出一限位空间,所述弹性件的所述第一端部容置在所述限位空间内;其中,所述拉动件的所述定位微凸体的全部或者部分被容置于所述定位微凹槽内,所述定位微凸体的外表面弧度与所述定位微凹槽的内表面弧度相同或者相近;其中,所述滑动件具有两个彼此对应的第一配合部以及两个彼此对应的第二配合部,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部相互配合而形成一第一限位孔,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部相互配合而形成一第二限位孔,所述拉动件的所述枢接部能转动地穿过所述第一限位孔与所述第二限位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具有一顶抵部、一从所述第一端部弯折且延伸而出的延伸部、一连接于所述顶抵部与所述延伸部之间的第一弯折部以及一连接于所述顶抵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第二弯折部;其中,所述弹性件具有一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延伸部上的延伸凹槽,所述定位微凹槽设置在所述顶抵部上;其中,所述第一端部相对于所述延伸部倾斜一第一角度,所述第二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一第一部分倾斜一第二角度,所述第一角度大于所述第二角度;其中,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第一部分笔直地连接于所述延伸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顶抵部倾斜一第三角度,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一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顶抵部倾斜一第四角度,所述第三角度小于所述第四角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滑动件的所述顶端滑动体具有至少两个凸起部,当所述拉动件被平放而相对于所述滑动件的所述顶端滑动体呈一第二预定角度时,所述拉动件接触至少两个所述凸起部,以使得所述拉动件的一部分表面与所述滑动件的所述顶端滑动体的顶端分离而降低所述拉动件与所述滑动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其中,所述第一预定角度在90度±5度的范围内,所述第二预定角度在5度±5度的范围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滑动件具有至少两个彼此分离的第一侧边凹槽以及至少两个彼此分离的第二侧边凹槽,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侧边凹槽分别对应且面向至少两个所述第二侧边凹槽;其中,所述滑动件具有一限位槽以及至少两个相互对应的限位部,所述限位槽与至少两个所述限位部相互配合以定义出一限位空间,所述弹性件的一第一端部容置在所述限位空间内;其中,所述拉动件的所述定位微凸体的全部或者部分被容置于所述定位微凹槽内,所述定位微凸体的外表面弧度与所述定位微凹槽的内表面弧度相同或者相近;其中,所述滑动件具有两个彼此对应的第一配合部以及两个彼此对应的第二配合部,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部相互配合而形成一第一限位孔,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部相互配合而形成一第二限位孔,所述拉动件的一枢接部能转动地穿过所述第一限位孔与所述第二限位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滑动件具有一贯穿开口,所述弹性件的一第一端部定位在所述滑动件上,所述弹性件的一第二端部能活动地穿过所述贯穿开口;其中,所述弹性件具有一顶抵部、一从所述第一端部弯折且延伸而出的延伸部、一连接于所述顶抵部与所述延伸部之间的第一弯折部以及一连接于所述顶抵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第二弯折部;其中,所述弹性件具有一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延伸部上的延伸凹槽,所述定位微凹槽设置在所述顶抵部上;其中,所述第一端部相对于所述延伸部倾斜一第一角度,所述第二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一第一部分倾斜一第二角度,所述第一角度大于所述第二角度;其中,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第一部分笔直地连接于所述延伸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顶抵部倾斜一第三角度,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一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顶抵部倾斜一第四角度,所述第三角度小于所述第四角度。
更进一步地,当所述拉动件被直立而相对于所述滑动件呈一第一预定角度时,所述拉动件的所述定位微凸体被容置于所述定位微凹槽内且顶抵于所述定位微凹槽,以维持所述拉动件相对于所述滑动件的所述第一预定角度;所述滑动件具有至少两个凸起部,当所述拉动件被平放而相对于所述滑动件呈一第二预定角度时,所述拉动件接触至少两个所述凸起部,以使得所述拉动件的一部分表面与所述滑动件的顶端分离而降低所述拉动件与所述滑动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其中,所述第一预定角度在90度±5度的范围内,所述第二预定角度在5度±5度的范围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滑动件具有一贯穿开口,所述弹性件的一第一端部定位在所述滑动件上,所述弹性件的一第二端部能活动地穿过所述贯穿开口;其中,所述弹性件具有一顶抵部、一从所述第一端部弯折且延伸而出的延伸部、一连接于所述顶抵部与所述延伸部之间的第一弯折部以及一连接于所述顶抵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第二弯折部;其中,所述弹性件具有一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延伸部上的延伸凹槽,所述定位微凹槽设置在所述顶抵部上;其中,所述第一端部相对于所述延伸部倾斜一第一角度,所述第二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一第一部分倾斜一第二角度,所述第一角度大于所述第二角度;其中,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第一部分笔直地连接于所述延伸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顶抵部倾斜一第三角度,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一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顶抵部倾斜一第四角度,所述第三角度小于所述第四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其能通过“所述弹性件具有一面向所述滑动件的定位微凹槽”以及“所述拉动件具有一定位微凸体”的技术方案,以使得所述拉动件的所述定位微凸体能在所述弹性件的所述定位微凹槽的内部与所述定位微凹槽的外部之间移动。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拉链头组合结构的其中一观看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拉链头组合结构的另外一观看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拉链头组合结构的滑动件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拉链头组合结构的弹性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拉链头组合结构的其中一观看视角的组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拉链头组合结构的另外一观看视角的组合示意图。
图7为图6的VII-VII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拉链头组合结构的拉动件处于直立状态的其中一观看视角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拉链头组合结构的拉动件处于直立状态的另外一观看视角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X-X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有关“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各种元件或者信号,但这些元件或者信号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元件与另一元件,或者一信号与另一信号。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Z,其包括:一滑动件1、一弹性件2以及一拉动件3。弹性件2设置在滑动件1上,并且拉动件3的一部分枢接地设置在滑动件1与弹性件2之间。更进一步来说,弹性件2具有一面向滑动件1的定位微凹槽200。拉动件3具有一定位微凸体300,并且拉动件3的定位微凸体300在弹性件2的定位微凹槽200的内部与定位微凹槽200的外部之间移动。也就是说,当拉动件3相对于滑动件1转动时,拉动件3的定位微凸体300可以选择性地“被定位在弹性件2的定位微凹槽200的内部”或者“脱离定位微凹槽200而被设置在定位微凹槽200的外部”。
举例来说,配合图1与图2所示,滑动件1具有一顶端滑动体11、一对应顶端滑动体11的底端滑动体12以及一连接于顶端滑动体11的一末端与底顶端滑动体11的一末端之间的侧端连接体13,并且滑动件1的顶端滑动体11具有一贯穿开口100。再者,弹性件2设置在滑动件1的顶端滑动体11上,弹性件2的一第一端部21被限位在滑动件1上,并且弹性件2的一第二端部22能活动地穿过贯穿开口100。另外,拉动件3的一枢接部30能枢接地设置在滑动件1与弹性件2之间。值得注意的是,弹性件2的定位微凹槽200会面向滑动件1的顶端滑动体11,并且拉动件3的定位微凸体300可以设置在枢接部30上。
举例来说,配合图2与图3所示,滑动件1的顶端滑动体11具有至少两个彼此分离的第一侧边凹槽110,滑动件1的底端滑动体12具有至少两个彼此分离的第二侧边凹槽120,并且至少两个第一侧边凹槽110分别对应且面向至少两个第二侧边凹槽120。借此,当拉链带的链齿通过滑动件1时,链齿与滑动件1之间的接触面积会降低,进而有效降低链齿与滑动件1之间的摩擦力。
举例来说,配合图1与图2所示,滑动件1具有一限位槽101以及至少两个相互对应的限位部102,限位槽101与至少两个限位部102能够相互配合以定义出一限位空间103,并且弹性件2的第一端部21可以被容置在限位空间103内。另外,滑动件1具有两个彼此对应的第一配合部104以及两个彼此对应的第二配合部105,两个第一配合部104能够相互配合而形成一第一限位孔106,并且两个第二配合部105能够相互配合而形成一第二限位孔107。借此,拉动件3的枢接部30能转动地穿过第一限位孔106与第二限位孔107,以使得拉动件3能枢接地设置在滑动件1与弹性件2之间。然而,本实用新型不以所述所举的例子为限。
举例来说,配合图1、图2及图4所示,弹性件2具有一顶抵部23、一从第一端部21弯折且延伸而出的延伸部24、一连接于顶抵部23与延伸部24之间的第一弯折部25以及一连接于顶抵部23与第二端部22之间第二弯折部26。更进一步来说,弹性件2具有一设置在第一端部21与延伸部24上的延伸凹槽201以及一贯穿第二端部22的贯穿孔(图未示),并且定位微凹槽200设置在顶抵部23上。另外,第一端部21相对于延伸部24倾斜一第一角度θ1,第二端部22相对于第二弯折部26的一第一部分26A倾斜一第二角度θ2,第一角度θ1能够大于、小于或者等于第二角度θ2。此外,第一弯折部25的一第一部分25A笔直地连接于延伸部24,第一弯折部25的一第二部分25B相对于顶抵部23倾斜一第三角度θ3,第二弯折部26的一第二部分26B相对于顶抵部23倾斜一第四角度θ4,并且第三角度θ3能够大于、小于或者等于第四角度θ4。然而,本实用新型不以所述所举的例子为限。
借此,配合图2、图9及图10所示,当拉动件3被直立而相对于滑动件1的顶端滑动体11呈一第一预定角度时,拉动件3的定位微凸体300会被容置于定位微凹槽200内且顶抵于定位微凹槽200,以维持拉动件3相对于滑动件1的顶端滑动体11的第一预定角度。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定位微凹槽200与定位微凸体300的相互卡扣配合,使得拉动件3相对于滑动件1的顶端滑动体11的第一预定角度能够被维持,而能让拉动件3持续处于直立状态。
更进一步来说,如图10所示,拉动件3的定位微凸体300可以是全部或者部分被容置于定位微凹槽200内,并且定位微凸体300的外表面弧度与定位微凹槽200的内表面弧度可以是相同或者相近。举例来说,第一预定角度可以在90度±5度的范围内,然而本实用新型不以所述所举的例子为限。
值得注意的是,配合图2、图6及图7所示,滑动件1的顶端滑动体11具有至少两个凸起部108。当拉动件3被平放而相对于滑动件1的顶端滑动体11呈一第二预定角度时,拉动件3会接触至少两个凸起部108,以使得拉动件3的一部分表面能通过两个凸起部108的支撑而与滑动件1的顶端滑动体11的顶端1100分离,进而可降低拉动件3与滑动件1之间的接触面积。借此,拉链头组合结构Z在进行着色层烤漆或者电镀过程中,由于拉动件3不会或者不容易粘附在滑动件1的顶端滑动体11的顶端1100上,所以顶端滑动体11的顶端1100不会产生烤漆不均匀的缺陷。举例来说,第二预定角度可以在5度±5度的范围内,然而本实用新型不以所述所举的例子为限。
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拉链头组合结构Z及其弹性件2,其能通过“弹性件2具有一面向滑动件1的定位微凹槽200”以及“拉动件3具有一定位微凸体300”的技术方案,以使得拉动件3的定位微凸体300能在弹性件2的定位微凹槽200的内部与定位微凹槽200的外部之间移动。借此,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定位微凹槽200与定位微凸体300的相互卡扣配合,以使得拉动件3能持续处于直立于滑动件1的状态。
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所以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头组合结构包括:
一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具有一顶端滑动体、一对应所述顶端滑动体的底端滑动体以及一连接于所述顶端滑动体的一末端与所述底顶端滑动体的一末端之间的侧端连接体;
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滑动件的所述顶端滑动体上;以及
一拉动件,所述拉动件的一枢接部枢接地设置在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弹性件之间;
其中,所述滑动件的所述顶端滑动体具有一贯穿开口,所述弹性件的一第一端部被限位在所述滑动件上,所述弹性件的一第二端部能活动地穿过所述贯穿开口;
其中,所述弹性件具有一面向所述滑动件的所述顶端滑动体的定位微凹槽,所述拉动件的所述枢接部具有一定位微凸体,当所述拉动件被直立而相对于所述滑动件的所述顶端滑动体呈一第一预定角度时,所述拉动件的所述定位微凸体被容置于所述定位微凹槽内且顶抵于所述定位微凹槽,以维持所述拉动件相对于所述滑动件的所述顶端滑动体的所述第一预定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的所述顶端滑动体具有至少两个彼此分离的第一侧边凹槽,所述滑动件的所述底端滑动体具有至少两个彼此分离的第二侧边凹槽,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侧边凹槽分别对应且面向至少两个所述第二侧边凹槽;其中,所述滑动件具有一限位槽以及至少两个相互对应的限位部,所述限位槽与至少两个所述限位部相互配合以定义出一限位空间,所述弹性件的所述第一端部容置在所述限位空间内;其中,所述拉动件的所述定位微凸体的全部或者部分被容置于所述定位微凹槽内,所述定位微凸体的外表面弧度与所述定位微凹槽的内表面弧度相同或者相近;其中,所述滑动件具有两个彼此对应的第一配合部以及两个彼此对应的第二配合部,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部相互配合而形成一第一限位孔,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部相互配合而形成一第二限位孔,所述拉动件的所述枢接部能转动地穿过所述第一限位孔与所述第二限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具有一顶抵部、一从所述第一端部弯折且延伸而出的延伸部、一连接于所述顶抵部与所述延伸部之间的第一弯折部以及一连接于所述顶抵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第二弯折部;其中,所述弹性件具有一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延伸部上的延伸凹槽,所述定位微凹槽设置在所述顶抵部上;其中,所述第一端部相对于所述延伸部倾斜一第一角度,所述第二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一第一部分倾斜一第二角度,所述第一角度大于所述第二角度;其中,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第一部分笔直地连接于所述延伸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顶抵部倾斜一第三角度,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一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顶抵部倾斜一第四角度,所述第三角度小于所述第四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的所述顶端滑动体具有至少两个凸起部,当所述拉动件被平放而相对于所述滑动件的所述顶端滑动体呈一第二预定角度时,所述拉动件接触至少两个所述凸起部,以使得所述拉动件的一部分表面与所述滑动件的所述顶端滑动体的顶端分离而降低所述拉动件与所述滑动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其中,所述第一预定角度在90度±5度的范围内,所述第二预定角度在5度±5度的范围内。
5.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头组合结构包括:
一滑动件;
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滑动件上;以及
一拉动件,所述拉动件的一部分枢接地设置在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弹性件之间;
其中,所述弹性件具有一面向所述滑动件的定位微凹槽,所述拉动件具有一定位微凸体,所述拉动件的所述定位微凸体在所述弹性件的所述定位微凹槽的内部与所述定位微凹槽的外部之间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具有至少两个彼此分离的第一侧边凹槽以及至少两个彼此分离的第二侧边凹槽,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侧边凹槽分别对应且面向至少两个所述第二侧边凹槽;其中,所述滑动件具有一限位槽以及至少两个相互对应的限位部,所述限位槽与至少两个所述限位部相互配合以定义出一限位空间,所述弹性件的一第一端部容置在所述限位空间内;其中,所述拉动件的所述定位微凸体的全部或者部分被容置于所述定位微凹槽内,所述定位微凸体的外表面弧度与所述定位微凹槽的内表面弧度相同或者相近;其中,所述滑动件具有两个彼此对应的第一配合部以及两个彼此对应的第二配合部,两个所述第一配合部相互配合而形成一第一限位孔,两个所述第二配合部相互配合而形成一第二限位孔,所述拉动件的一枢接部能转动地穿过所述第一限位孔与所述第二限位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具有一贯穿开口,所述弹性件的一第一端部定位在所述滑动件上,所述弹性件的一第二端部能活动地穿过所述贯穿开口;其中,所述弹性件具有一顶抵部、一从所述第一端部弯折且延伸而出的延伸部、一连接于所述顶抵部与所述延伸部之间的第一弯折部以及一连接于所述顶抵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第二弯折部;其中,所述弹性件具有一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延伸部上的延伸凹槽,所述定位微凹槽设置在所述顶抵部上;其中,所述第一端部相对于所述延伸部倾斜一第一角度,所述第二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一第一部分倾斜一第二角度,所述第一角度大于所述第二角度;其中,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第一部分笔直地连接于所述延伸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顶抵部倾斜一第三角度,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一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顶抵部倾斜一第四角度,所述第三角度小于所述第四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拉动件被直立而相对于所述滑动件呈一第一预定角度时,所述拉动件的所述定位微凸体被容置于所述定位微凹槽内且顶抵于所述定位微凹槽,以维持所述拉动件相对于所述滑动件的所述第一预定角度;所述滑动件具有至少两个凸起部,当所述拉动件被平放而相对于所述滑动件呈一第二预定角度时,所述拉动件接触至少两个所述凸起部,以使得所述拉动件的一部分表面与所述滑动件的顶端分离而降低所述拉动件与所述滑动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其中,所述第一预定角度在90度±5度的范围内,所述第二预定角度在5度±5度的范围内。
9.一种弹性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设置在一滑动件上,一拉动件的一部分枢接地设置在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弹性件之间,所述弹性件具有一面向所述滑动件的定位微凹槽,所述拉动件具有一定位微凸体,所述拉动件的所述定位微凸体在所述弹性件的所述定位微凹槽的内部与所述定位微凹槽的外部之间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弹性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具有一贯穿开口,所述弹性件的一第一端部定位在所述滑动件上,所述弹性件的一第二端部能活动地穿过所述贯穿开口;其中,所述弹性件具有一顶抵部、一从所述第一端部弯折且延伸而出的延伸部、一连接于所述顶抵部与所述延伸部之间的第一弯折部以及一连接于所述顶抵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第二弯折部;其中,所述弹性件具有一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延伸部上的延伸凹槽,所述定位微凹槽设置在所述顶抵部上;其中,所述第一端部相对于所述延伸部倾斜一第一角度,所述第二端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一第一部分倾斜一第二角度,所述第一角度大于所述第二角度;其中,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第一部分笔直地连接于所述延伸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顶抵部倾斜一第三角度,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一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顶抵部倾斜一第四角度,所述第三角度小于所述第四角度。
CN201821159792.7U 2018-05-09 2018-07-20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6883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06027U TWM575280U (zh) 2018-05-09 2018-05-09 Zipper head combination structure and elastic member
TW107206027 2018-07-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68831U true CN209268831U (zh) 2019-08-20

Family

ID=66591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59792.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68831U (zh) 2018-05-09 2018-07-20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68831U (zh)
TW (1) TWM5752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4083A (zh) * 2018-05-09 2019-11-19 中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64083A (zh) * 2018-05-09 2019-11-19 中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5280U (zh) 2019-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42233B2 (en) Cuffbar
US20160022077A1 (en) Hanger
US9084448B2 (en) Clip-shaped device for preventing tops from becoming untucked
CN105559264A (zh) 用于降低摩擦阻力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件
CN209268831U (zh)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ZA200503883B (en) Hairclip
US6681778B1 (en) Hair clip
CN205585535U (zh) 容器
CN110464083A (zh)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USD931548S1 (en) Utility glove
KR101918075B1 (ko) 균등한 단부를 갖는 지퍼
CN109661186A (zh) 带扣以及具有这种带扣的带件
CN209711761U (zh)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连接套环
CN207125409U (zh)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CN206588922U (zh) 移动式工具箱
CN110464084A (zh)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连接套环
CN204191751U (zh) 用于降低摩擦阻力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件
CN104273907B (zh) 可收起的软性手柄
CN208030470U (zh)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CN109380820A (zh)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CN109480400A (zh) 一种服饰、拉链组件及其自锁式拉头
CN205696087U (zh) 一种拉链装置
CN105476209B (zh) 一种可折叠包
CN110063549A (zh) 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
CN206079387U (zh) 一种可扩大空间的雨伞用手提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20

Termination date: 202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