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67872U - 一种控制盒的接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盒的接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67872U
CN209267872U CN201821389802.6U CN201821389802U CN209267872U CN 209267872 U CN209267872 U CN 209267872U CN 201821389802 U CN201821389802 U CN 201821389802U CN 209267872 U CN209267872 U CN 2092678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dy
circuit board
printed circuit
lid
wiring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8980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文智
刘晓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JIER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JIER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JIER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JIER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8980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678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678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678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控制盒的接线结构,包括盒体、盖体、印刷电路板,所述盒体与所述盖体相互对接配合,所述印刷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盒体内,所述印刷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盒体的中上部,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顶面,外部的电线穿过所述盒体并与所述接线端子相连接;从而无需伸入盒体内腔中进行接线操作,也无需将印刷电路板放置到外部工作台上进行接线操作,而是直接将盒体本身作为操作平台,且直接在盒体上方进行接线操作,使得操作空间更大,操作更灵活、更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盒的接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盒的接线结构。
背景技术
几乎我们能见到的电子设备都离不开印刷电路板(PCB,Printed CircuitBoard),小到电子手表、计算器、通用电脑,大到计算机、通迅电子设备、军用武器系统,只要有集成电路等电子元器件,它们之间电气互连都要用到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板除了固定各种小零件外,它提供集成电路等各种电子元器件固定装配的机械支撑、实现集成电路等各种电子元器件之间的布线和电气连接或电绝缘、提供所要求的电气特性。
接线端子(PCB terminal)应用于印刷电路板的电气连接,业内被成为 PCB接线端子或PCB连接器,用于实现印刷电路板与外部线路及外接电子设备的电气连接。
如图6所示,现有技术的控制盒中,接线端子4通常设置在印刷电路板 3的两侧,由于印刷电路板3固定设置在控制盒的盒体1内,接线端子4与控制盒的内侧壁之间只有很窄的接线操作空间;通常,印刷电路板3设置在盒体1的底部,电子元器件5设置在印刷电路板3的顶面,电线6穿过盒体 1直接与印刷电路板3上的接线端子4相连接;特别是,随着电子设备越来越复杂,需要的电子元器件5越来越多,印刷电路板3上的线路与电子元器件5也越来越密集了,接线时,生产线员工没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并且,很多电子设备又要求往小型化发展,使得接线操作空间不得不进一步缩窄,造成无法在控制盒的盒体1内完成接线操作,而不得不先在外部工作台上完成接线操作后,再将接线好的整个印刷电路板3移动并固定在盒体1内,再盖上盒盖2,不仅操作不方便,而且极易造成线路损坏等问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控制盒的接线结构,接线操作更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控制盒的接线结构,包括盒体(10)、盖体(20)、印刷电路板(30),所述盒体(10)与所述盖体(20)相互对接配合,所述印刷电路板(30)设置在所述盒体(10)内,所述印刷电路板(30)设置在所述盒体(10)的中上部,接线端子(32)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30)的顶面,外部的电线(40) 穿过所述盒体(10)并与所述接线端子(32)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盒体(10)和所述盖体(20)相互锁接配合;所述盒体(10) 的顶部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一锁紧块(11),所述第一锁紧块(11)上设有第一锁孔(12);所述盖体(20)设有与所述第一锁紧块(11)位置相对应的第二锁紧块(21),所述第二锁紧块(21)设有第二锁孔(22);连接螺丝(50) 穿过所述第一锁孔(12)和所述第二锁孔(22)将所述盖体(20)与所述盒体(10)锁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盒体(10)和所述盖体(20)之间密封配合;所述盒体(10) 和所述盖体(20)之间设有密封圈(33),所述盒体(10)的内侧壁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密封圈(33)的环形凸沿(16),所述盖体(20)压紧所述密封圈(33)。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凸沿(16)设于所述盒体(10)的中上部,且所述环形凸沿(16)的位置高于所述印刷电路板(30)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盒体(10)的内底面设有纵向向上延伸的支撑座(13),所述印刷电路板(30)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座(13)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13)的顶部设有第三锁孔(14),所述印刷电路板(30)的对应位置设有第四锁孔(34),连接螺丝(50)穿过所述第三锁孔 (14)和所述第四锁孔(34)将所述印刷电路板(30)与所述盒体(10)锁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印刷电路板(30)的电子元器件(35)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30)的顶面和/或底面,且底面的电子元器件(35)的高度等于或小于所述支撑座(13)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盒体(10)的侧壁下部设有横向穿孔(15),所述印刷电路板(30)上设有纵向穿孔(31),所述电线(40)从所述盒体(10)的外部通过所述横向穿孔(15)伸入所述盒体(10)的内部并位于所述印刷电路板(30) 的下方,然后通过所述纵向穿孔(31)向上穿出所述印刷电路板(30)的顶面并与所述接线端子(32)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线(40)从所述盒体(10)的外部通过所述横向穿孔 (15)伸入所述盒体(10)的内部时,或者所述电线(40)通过所述纵向穿孔(31)向上穿出所述印刷电路板(30)的顶面时,形成反向折回结构再与所述接线端子(32)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穿孔(31)设于所述印刷电路板(30)的中部,所述电线(40)穿过所述纵向穿孔(31)后与所述接线端子(32)的远离所述盒体(10)的侧壁的一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将印刷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盒体的中上部,并且将接线端子设置在印刷电路板的顶面,无需伸入盒体内腔中进行接线操作,无需增大控制盒的体积,也无需将印刷电路板放置到外部工作台上进行接线操作,而是直接将盒体本身作为操作平台,且直接在盒体上方进行接线操作,使得操作空间更大,操作更灵活、更方便;
(2)、本实用新型所述盒体和所述盖体之间还设有密封圈,通过盖体将密封圈压紧在盒体的环形凸沿上,密封效果更好;
(3)、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在印刷电路板的下方设置支撑座对印刷电路板进行支撑,并可根据需要在印刷电路板的中部位置分散设置一个以上的支撑座,避免印刷电路板发生挠性弯曲,使得结构更稳定更牢固;
(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将印刷电路板与支撑座通过连接螺丝进行锁紧固定,避免前后左右窜动,可靠性更高;
(5)本实用新型的电线从外至内、从下至上绕设后再与接线端子连接,与现有技术的直接从外至内与接线端子连接相比,增加了纵向穿孔对电线的定位作用,避免电线收到向外的拉力时直接将拉力传递至接线端子导致接触不良等问题,可靠性更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控制盒的接线结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之一(盖体安装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控制盒的接线结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之二(盖体拆除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控制盒的接线结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之二(盖体与盒体均拆除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控制盒的接线结构的盖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控制盒的接线结构的盒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的一种控制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盒体;11-第一锁紧块;12-第一锁孔;13-支撑座;14-第三锁孔;15-横向穿孔;16-环形凸沿;
20-盖体;21-第二锁紧块;22-第二锁孔;
30-印刷电路板;31-纵向穿孔;32-接线端子;33-密封圈;34-第四锁孔;35- 电子元器件;
40-电线;
50-连接螺丝。
1-现有技术的盒体;2-现有技术的盒盖;3-现有技术的印刷电路板;4-现有技术的接线端子;5-现有技术的电子元器件;6-现有技术的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控制盒的接线结构,包括盒体10、盖体20、印刷电路板30,所述盒体10与所述盖体20相互对接配合,所述印刷电路板30设置在所述盒体10内,所述印刷电路板30设置在所述盒体10 的中上部,接线端子32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30的顶面,外部的电线40 穿过所述盒体10并与所述接线端子32相连接。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控制盒包括盒体10和盖体20;其中,所述盒体10和所述盖体20相互锁接配合;所述盒体10的顶部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一锁紧块11,所述第一锁紧块11上设有第一锁孔12;所述盖体20设有与所述第一锁紧块11位置相对应的第二锁紧块21,所述第二锁紧块21设有第二锁孔22;连接螺丝50穿过所述第一锁孔12和所述第二锁孔22将所述盖体20与所述盒体10锁接固定。
并且,所述盒体10和所述盖体20之间密封配合;如图3所示,所述盒体10和所述盖体20之间设有密封圈33,所述盒体10的内侧壁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密封圈33的环形凸沿16,所述盖体20压紧所述密封圈33。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凸沿16设于所述盒体10的中上部,且所述环形凸沿16的位置高于所述印刷电路板30的位置。当然,还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其他密封配合方式,例如,在盒体10顶部设置用于放置密封圈的密封槽,或者将密封圈套设在盖体20的外侧壁再与盒体10的内侧壁密封配合,等等,不以此为限。
如图5所述,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盒体10的内底面设有纵向向上延伸的支撑座13,所述印刷电路板30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座13上。并且,所述支撑座13的顶部设有第三锁孔14,所述印刷电路板30的对应位置设有第四锁孔34,连接螺丝50穿过所述第三锁孔14和所述第四锁孔34将所述印刷电路板30与所述盒体10锁接固定。并且,所述盒体10的侧壁下部设有横向穿孔15。
如图3所示,所述印刷电路板30上设有纵向穿孔31,所述电线40从所述盒体10的外部通过所述横向穿孔15伸入所述盒体10的内部并位于所述印刷电路板30的下方,然后通过所述纵向穿孔31向上穿出所述印刷电路板30 的顶面并与所述接线端子32相连接。并且,所述电线40从所述盒体10的外部通过所述横向穿孔15伸入所述盒体10的内部时,或者所述电线40通过所述纵向穿孔31向上穿出所述印刷电路板30的顶面时,形成反向折回结构再与所述接线端子32相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向折回结构采用:所述纵向穿孔31设于所述印刷电路板30的中部,所述电线40穿过所述纵向穿孔31 后与所述接线端子32的远离所述盒体10的侧壁的一端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结构不仅适用于单面板,也同样适用于双面板、多层板甚至挠性板。对于单面板,本实施例中采用将接线端子32 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30的顶面,并将所述印刷电路板30的电子元器件35 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30的底面,且所述电子元器件35的高度等于或小于所述支撑座13的高度;对于双面板,相似的,也可采用将所述印刷电路板 30的电子元器件35分别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30的顶面和底面,并在顶面的侧边预留接线端子32的安装空间,同样的,将接线端子32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30的顶面;对于多层板,其与双面板的结构是相似的,在此不进行赘述;对于挠性板,接线端子32与电子元器件35的布局方式与单面板或者双面板的布局方式是相似的,但可比刚性板设置更多的支撑座13进行固定支撑。
组装时,首先将电线40通过横向穿孔15伸入盒体10内,并通过纵向穿孔31伸出印刷电路板30;然后,将印刷电路板30锁紧固定在支撑座13上;接着将电线40与印刷电路板30顶面的接线端子32相连接;接着,将密封圈 33放入环形凸沿16处;然后将盖体20与盒体10相配合压紧所述密封圈33;最后,将盖体20和盒体10通过第一锁紧块11和第二锁紧块21利用连接螺丝进行锁紧固定;从而完成控制盒的接线和组装,操作非常方便。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控制盒的接线结构,包括盒体(10)、盖体(20)、印刷电路板(30),所述盒体(10)与所述盖体(20)相互对接配合,所述印刷电路板(30)设置在所述盒体(10)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30)设置在所述盒体(10)的中上部,接线端子(32)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30)的顶面,外部的电线(40)穿过所述盒体(10)并与所述接线端子(3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盒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0)和所述盖体(20)相互锁接配合;所述盒体(10)的顶部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一锁紧块(11),所述第一锁紧块(11)上设有第一锁孔(12);所述盖体(20)设有与所述第一锁紧块(11)位置相对应的第二锁紧块(21),所述第二锁紧块(21)设有第二锁孔(22);连接螺丝(50)穿过所述第一锁孔(12)和所述第二锁孔(22)将所述盖体(20)与所述盒体(10)锁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盒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0)和所述盖体(20)之间密封配合;所述盒体(10)和所述盖体(20)之间设有密封圈(33),所述盒体(10)的内侧壁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密封圈(33)的环形凸沿(16),所述盖体(20)压紧所述密封圈(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控制盒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沿(16)设于所述盒体(10)的中上部,且所述环形凸沿(16)的位置高于所述印刷电路板(30)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控制盒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0)的内底面设有纵向向上延伸的支撑座(13),所述印刷电路板(30)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座(1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控制盒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3)的顶部设有第三锁孔(14),所述印刷电路板(30)的对应位置设有第四锁孔(34),连接螺丝(50)穿过所述第三锁孔(14)和所述第四锁孔(34)将所述印刷电路板(30)与所述盒体(10)锁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控制盒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30)的电子元器件(35)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30)的顶面和/或底面,且底面的电子元器件(35)的高度等于或小于所述支撑座(13)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控制盒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0)的侧壁下部设有横向穿孔(15),所述印刷电路板(30)上设有纵向穿孔(31),所述电线(40)从所述盒体(10)的外部通过所述横向穿孔(15)伸入所述盒体(10)的内部并位于所述印刷电路板(30)的下方,然后通过所述纵向穿孔(31)向上穿出所述印刷电路板(30)的顶面并与所述接线端子(32)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控制盒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40)从所述盒体(10)的外部通过所述横向穿孔(15)伸入所述盒体(10)的内部时,或者所述电线(40)通过所述纵向穿孔(31)向上穿出所述印刷电路板(30)的顶面时,形成反向折回结构再与所述接线端子(32)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控制盒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穿孔(31)设于所述印刷电路板(30)的中部,所述电线(40)穿过所述纵向穿孔(31)后与所述接线端子(32)的远离所述盒体(10)的侧壁的一端相连接。
CN201821389802.6U 2018-08-27 2018-08-27 一种控制盒的接线结构 Active CN2092678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89802.6U CN209267872U (zh) 2018-08-27 2018-08-27 一种控制盒的接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89802.6U CN209267872U (zh) 2018-08-27 2018-08-27 一种控制盒的接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67872U true CN209267872U (zh) 2019-08-16

Family

ID=67552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89802.6U Active CN209267872U (zh) 2018-08-27 2018-08-27 一种控制盒的接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678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90346A (zh) * 2018-08-27 2018-12-11 厦门市佶尔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盒的接线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90346A (zh) * 2018-08-27 2018-12-11 厦门市佶尔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盒的接线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28625A1 (en) Usb socket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with it
CN209267872U (zh) 一种控制盒的接线结构
KR100654814B1 (ko) 기판조립체
CN113437550B (zh) 电子设备
CN105792506A (zh) Fpc、fpc连接器和fpc连接装置
CN206004994U (zh) 侧键柔性电路板及电子设备
CN108173058A (zh) 连接器防水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4792560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8990346A (zh) 一种控制盒的接线结构
CN107104302A (zh) 一种btb连接器的固定组件、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KR20110125486A (ko) 유에스비 커넥터를 구비한 휴대용 통신 장치
CN111405756A (zh) 电路板结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制备方法
CN211630501U (zh) 电路板结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6471553U (zh) 多触点数据接口及应用其的移动终端
CN201294293Y (zh) Usb连接器
CN206004718U (zh) 一种光线传感器的安装结构、光线传感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KR100645874B1 (ko) 슬라이드 타입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전기적 연결 장치
CN108306351B (zh) 一种充电装置及电子移动终端
CN216598092U (zh) 一种联接器及终端
CN205039289U (zh) 一种新型fpc连接器
CN205356461U (zh) 一种防水防尘一体化手机
CN209805879U (zh) 一种整合fpc的新型手机
CN219961098U (zh) 一种移动终端
KR200263493Y1 (ko) 휴대폰용 커넥터
CN205142685U (zh) 一种电子设备壳体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