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63063U - 一种用于电站锅炉水平烟道的新型吹灰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电站锅炉水平烟道的新型吹灰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63063U
CN209263063U CN201821673422.5U CN201821673422U CN209263063U CN 209263063 U CN209263063 U CN 209263063U CN 201821673422 U CN201821673422 U CN 201821673422U CN 209263063 U CN209263063 U CN 2092630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ot
soot blower
group
pressure sensor
bl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7342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帅
路昆
王学同
张庆国
王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dian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dian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dian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dian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7342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630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630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630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cineration Of Was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站锅炉水平烟道的新型吹灰系统,包括吹灰风帽、旋转驱动装置、第一吹灰器组、第二吹灰器组、第三吹灰器组、第四吹灰器组、左侧压力传感器、中间压力传感器、后侧压力传感器和炉烟风机;4个吹灰器组均包括吹灰风帽,吹灰风帽包括喷口一、喷口二、喷口三和吹灰烟气进口;炉烟风机的一端与除尘烟气出口管道连接,另一端分别与4个吹灰器组连接。本实用新型创新性地利用再循环烟气作为吹灰介质,采用旋转式吹灰风帽进行吹灰,可以有效地除去锅炉水平烟道上的积灰,并避免水平烟道水冷壁的过度吹损和爆管的发生,通过压力传感器感知水平烟道积灰厚度,调节相应的吹灰调门,有效指导吹灰时间和频率。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电站锅炉水平烟道的新型吹灰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吹灰系统,特别是一种用于电站锅炉水平烟道的新型吹灰系统。
背景技术
大型电站锅炉水平烟道及折焰角大量积灰是发电厂普遍性难题。积灰严重可能导致高温过热器的下部弯头埋没在灰堆中,影响换热效果,且停炉时导致管壁局部超温,会引起不安全因素。折焰角斜坡上大量积灰突然下泻,冲入炉膛,干扰燃烧,引起的不良后果也不堪设想。
如何消除折焰角斜坡的积灰,已经受到了很多人的重视和思考。
为了解决折焰角斜坡积灰的问题,目前传统的技术主要是蒸汽吹灰器和声波吹灰器,如申请号为201410474010.9的中国专利。蒸汽吹灰器运行过程中,全行程摆动大,容易与折焰角区域管屏发生碰撞,蒸汽吹扫压力较高,对高温过热器、末级再热器和折焰角造成吹损,严重时容易引起爆管;且受管屏间隙的影响,折焰角区域无法布置蒸汽吹灰器,存在吹灰盲区。声波吹灰器能量偏低,对堆积在折焰角斜坡上的积灰基本上没有二次扬尘的作用,导致积灰无法被烟气带走;且折焰角区域运行温度较高,声波吹灰器平均运行寿命大大缩短,维护成本也较高。
蒸汽吹灰器和声波吹灰器均不能有效地解决折焰角斜坡的积灰问题。目前部分锅炉水平烟道底部安装风帽式蒸汽吹灰器,吹扫介质为蒸汽,但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水冷壁磨损严重,极易引起泄漏,并引发水平烟道底部水冷壁上方高温再热器爆管,后果十分严重,因此急需一种用于电站锅炉水平烟道积灰的有效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电站锅炉水平烟道吹灰器装置及系统上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用于电站锅炉水平烟道的新型吹灰系统,利用除尘后烟气作为吹灰介质,采用旋转式吹灰风帽,可以有效地去除锅炉水平烟道上的积灰,既能避免水平烟道水冷壁的过度吹损和爆管的发生,又能根据压力传感器测算积灰厚度,有效指导吹灰时间和频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电站锅炉水平烟道的新型吹灰系统,包括水冷壁,所述水冷壁通过水冷壁鳍片连接,所述水冷壁位于左侧炉墙和右侧炉墙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吹灰风帽、旋转驱动装置、第一吹灰器组、第二吹灰器组、第三吹灰器组、第四吹灰器组、左侧压力传感器、中间压力传感器、后侧压力传感器和炉烟风机;所述第一吹灰器组、第二吹灰器组、第三吹灰器组和第四吹灰器组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水冷壁之间,所述第一吹灰器组、第二吹灰器组、第三吹灰器组和第四吹灰器组均包括吹灰风帽,所述吹灰风帽旋转式设置在水冷壁鳍片上,所述旋转驱动装置设置在吹灰风帽上;所述吹灰风帽包括喷口一、喷口二、喷口三和吹灰烟气进口;所述炉烟风机的一端与除尘烟气出口管道连接,所述炉烟风机的另一端通过炉烟总调门分别与第一吹灰器组、第二吹灰器组、第三吹灰器组和第四吹灰器组连接,所述炉烟风机与第一吹灰器组之间设置有第一调门和第一压力表,所述炉烟风机与第二吹灰器组之间设置有第二调门和第二压力表,所述炉烟风机与第三吹灰器组之间设置有第三调门和第三压力表,所述炉烟风机与第四吹灰器组之间设置有第四调门和第四压力表;所述左侧压力传感器、中间压力传感器和后侧压力传感器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水冷壁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吹灰器组、第二吹灰器组、第三吹灰器组和第四吹灰器组均包括3个相互呈120°分布的吹灰风帽;所述吹灰风帽的吹灰管路位于炉膛外部,工作时,吹灰烟气先到3个吹灰风帽形成的三角区域中心,再沿着3个支管到达每个吹灰风帽。
作为优选,所述吹灰风帽的喷口一、喷口二和喷口三呈120°分布在吹灰烟气进口的上方;所述喷口一、喷口二和喷口三的中心线至水冷壁凸面的距离为90mm~110mm。
作为优选,所述吹灰风帽与水冷壁鳍片之间布置有密封轴承,所述吹灰风帽在旋转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实现旋转吹灰,在水冷壁上吹扫范围内安装有防磨护瓦。
作为优选,所述左侧压力传感器位于水平烟道底部的左侧,所述中间压力传感器位于水平烟道底部的中部,所述后侧压力传感器位于水平烟道底部的右侧;所述左侧压力传感器、中间压力传感器和后侧压力传感器均为耐高温耐磨损材质。
作为优选,所述左侧压力传感器、中间压力传感器、后侧压力传感器、炉烟总调门、第四调门、第三调门、第二调门和第一调门均与计算机连接;工作时,通过上述3个压力传感器感知水平烟道的积灰厚度并将信息传输至计算机,计算机则调节相应的吹灰调门,吹灰时间根据所述3个压力传感器的数值进行适当控制。
作为优选,所述第四压力表、第三压力表、第二压力表和第一压力表分别位于第四吹灰器组、第三吹灰器组、第二吹灰器组和第一吹灰器组的管路上,上述四个压力表用于显示吹灰烟气的压力值,所述压力值控制在0.5MPa ~0.8MPa。
作为优选,所述除尘烟气出口管道上沿着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空气预热器和除尘器,所述炉烟风机的进口与除尘烟气出口管道相通,且位于除尘器之后,用于实现烟气再循环吹灰。
上述的用于电站锅炉水平烟道的新型吹灰系统的工作方法如下:
步骤一:除尘烟气出口管道内的烟气经过空气预热器和除尘器后温度为80℃~90℃,经过炉烟风机升压为0.5MPa ~1MPa,通过吹灰管道分别进入第一吹灰器组、第二吹灰器组、第三吹灰器组和第四吹灰器组;
步骤二:各吹灰器组内3个吹灰风帽在旋转驱动装置的作用下进行旋转吹灰;
步骤三:积灰在吹灰烟气的作用下离开水冷壁底部,在引风机的作用下进入尾部烟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该吹灰系统创新性地利用再循环烟气作为吹灰介质,采用旋转式吹灰风帽进行吹灰,可以有效地解决锅炉水平烟道上的积灰,并避免水平烟道水冷壁的过度吹损和爆管的发生。
2)该吹灰系统通过压力传感器感知水平烟道积灰厚度,调节相应的吹灰调门,有效指导吹灰时间和频率。
3)该吹灰系统分为4个不同的吹灰管组,可以实现不同区域单独吹灰操作,达到有重点区域的吹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吹灰风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水冷壁1、水冷壁鳍片2、密封轴承3、吹灰风帽4、旋转驱动装置5、第一吹灰器组6、第二吹灰器组7、第三吹灰器组8、第四吹灰器组9、后墙水冷壁管10、左侧炉墙11、左侧压力传感器12、中间压力传感器13、后侧压力传感器14、右侧炉墙15、空气预热器16、除尘器17、炉烟风机18、炉烟总调门19、除尘烟气出口管道20、第四压力表31、第三压力表32、第二压力表33、第一压力表34、喷口一41、喷口二42、喷口三43、吹灰烟气进口44、第四调门51、第三调门52、第二调门53、第一调门5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2,本实施例中的用于电站锅炉水平烟道的新型吹灰系统,包括水冷壁1,水冷壁1通过水冷壁鳍片2连接,水冷壁1位于左侧炉墙11和右侧炉墙15之间;还包括吹灰风帽4、旋转驱动装置5、第一吹灰器组6、第二吹灰器组7、第三吹灰器组8、第四吹灰器组9、左侧压力传感器12、中间压力传感器13、后侧压力传感器14和炉烟风机18;第一吹灰器组6、第二吹灰器组7、第三吹灰器组8和第四吹灰器组9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水冷壁1之间,第一吹灰器组6、第二吹灰器组7、第三吹灰器组8和第四吹灰器组9均包括吹灰风帽4,吹灰风帽4旋转式设置在水冷壁鳍片2上,旋转驱动装置5设置在吹灰风帽4上;吹灰风帽4包括喷口一41、喷口二42、喷口三43和吹灰烟气进口44;炉烟风机18的一端与除尘烟气出口管道20连接,炉烟风机18的另一端通过炉烟总调门19分别与第一吹灰器组6、第二吹灰器组7、第三吹灰器组8和第四吹灰器组9连接,炉烟风机18与第一吹灰器组6之间设置有第一调门54和第一压力表34,炉烟风机18与第二吹灰器组7之间设置有第二调门53和第二压力表33,炉烟风机18与第三吹灰器组8之间设置有第三调门52和第三压力表32,炉烟风机18与第四吹灰器组9之间设置有第四调门51和第四压力表31;左侧压力传感器12、中间压力传感器13和后侧压力传感器14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水冷壁1之间。
第一吹灰器组6、第二吹灰器组7、第三吹灰器组8和第四吹灰器组9均包括3个相互呈120°分布的吹灰风帽4;吹灰风帽4的吹灰管路位于炉膛外部,工作时,吹灰烟气先到3个吹灰风帽4形成的三角区域中心,再沿着3个支管到达每个吹灰风帽4。吹灰风帽4的喷口一41、喷口二42和喷口三43呈120°分布在吹灰烟气进口44的上方;喷口一41、喷口二42和喷口三43的中心线至水冷壁1凸面的距离为90mm~110mm。吹灰风帽4与水冷壁鳍片2之间布置有密封轴承3,吹灰风帽4在旋转驱动装置5的作用下实现旋转吹灰,在水冷壁1上吹扫范围内安装有防磨护瓦。左侧压力传感器12位于水平烟道底部的左侧,中间压力传感器13位于水平烟道底部的中部,后侧压力传感器14位于水平烟道底部的右侧;左侧压力传感器12、中间压力传感器13和后侧压力传感器14均为耐高温耐磨损材质。左侧压力传感器12、中间压力传感器13、后侧压力传感器14、炉烟总调门19、第四调门51、第三调门52、第二调门53和第一调门54均与计算机连接;工作时,通过上述3个压力传感器感知水平烟道的积灰厚度并将信息传输至计算机,计算机则调节相应的吹灰调门,吹灰时间根据3个压力传感器的数值进行适当控制。第四压力表31、第三压力表32、第二压力表33和第一压力表34分别位于第四吹灰器组9、第三吹灰器组8、第二吹灰器组7和第一吹灰器组6的管路上,上述四个压力表用于显示吹灰烟气的压力值,压力值一般控制在0.5MPa ~0.8MPa。除尘烟气出口管道20上沿着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空气预热器16和除尘器17,炉烟风机18的进口与除尘烟气出口管道20相通,且位于除尘器17之后,用于实现烟气再循环吹灰。
上述的用于电站锅炉水平烟道的新型吹灰系统的工作方法如下:
步骤一:除尘烟气出口管道20内的烟气经过空气预热器16和除尘器17后温度为80℃~90℃,经过炉烟风机18升压为0.5MPa ~1MPa,通过吹灰管道分别进入第一吹灰器组6、第二吹灰器组7、第三吹灰器组8和第四吹灰器组9;
步骤二:各吹灰器组内3个吹灰风帽4在旋转驱动装置5的作用下进行旋转吹灰;
步骤三:积灰在吹灰烟气的作用下离开水冷壁1底部,在引风机的作用下进入尾部烟道。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熟悉该项技术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用于电站锅炉水平烟道的新型吹灰系统,包括水冷壁(1),所述水冷壁(1)通过水冷壁鳍片(2)连接,所述水冷壁(1)位于左侧炉墙(11)和右侧炉墙(15)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吹灰风帽(4)、旋转驱动装置(5)、第一吹灰器组(6)、第二吹灰器组(7)、第三吹灰器组(8)、第四吹灰器组(9)、左侧压力传感器(12)、中间压力传感器(13)、后侧压力传感器(14)和炉烟风机(18);所述第一吹灰器组(6)、第二吹灰器组(7)、第三吹灰器组(8)和第四吹灰器组(9)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水冷壁(1)之间,所述第一吹灰器组(6)、第二吹灰器组(7)、第三吹灰器组(8)和第四吹灰器组(9)均包括吹灰风帽(4),所述吹灰风帽(4)旋转式设置在水冷壁鳍片(2)上,所述旋转驱动装置(5)设置在吹灰风帽(4)上;所述吹灰风帽(4)包括喷口一(41)、喷口二(42)、喷口三(43)和吹灰烟气进口(44);所述炉烟风机(18)的一端与除尘烟气出口管道(20)连接,所述炉烟风机(18)的另一端通过炉烟总调门(19)分别与第一吹灰器组(6)、第二吹灰器组(7)、第三吹灰器组(8)和第四吹灰器组(9)连接,所述炉烟风机(18)与第一吹灰器组(6)之间设置有第一调门(54)和第一压力表(34),所述炉烟风机(18)与第二吹灰器组(7)之间设置有第二调门(53)和第二压力表(33),所述炉烟风机(18)与第三吹灰器组(8)之间设置有第三调门(52)和第三压力表(32),所述炉烟风机(18)与第四吹灰器组(9)之间设置有第四调门(51)和第四压力表(31);所述左侧压力传感器(12)、中间压力传感器(13)和后侧压力传感器(14)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水冷壁(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站锅炉水平烟道的新型吹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吹灰器组(6)、第二吹灰器组(7)、第三吹灰器组(8)和第四吹灰器组(9)均包括3个相互呈120°分布的吹灰风帽(4);所述吹灰风帽(4)的吹灰管路位于炉膛外部,工作时,吹灰烟气先到3个吹灰风帽(4)形成的三角区域中心,再沿着3个支管到达每个吹灰风帽(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站锅炉水平烟道的新型吹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吹灰风帽(4)的喷口一(41)、喷口二(42)和喷口三(43)呈120°分布在吹灰烟气进口(44)的上方;所述喷口一(41)、喷口二(42)和喷口三(43)的中心线至水冷壁(1)凸面的距离为90mm~1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站锅炉水平烟道的新型吹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吹灰风帽(4)与水冷壁鳍片(2)之间布置有密封轴承(3),所述吹灰风帽(4)在旋转驱动装置(5)的作用下实现旋转吹灰,在水冷壁(1)上吹扫范围内安装有防磨护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站锅炉水平烟道的新型吹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压力传感器(12)位于水平烟道底部的左侧,所述中间压力传感器(13)位于水平烟道底部的中部,所述后侧压力传感器(14)位于水平烟道底部的右侧;所述左侧压力传感器(12)、中间压力传感器(13)和后侧压力传感器(14)均为耐高温耐磨损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站锅炉水平烟道的新型吹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压力传感器(12)、中间压力传感器(13)、后侧压力传感器(14)、炉烟总调门(19)、第四调门(51)、第三调门(52)、第二调门(53)和第一调门(54)均与计算机连接;工作时,通过上述3个压力传感器感知水平烟道的积灰厚度并将信息传输至计算机,计算机则调节相应的吹灰调门,吹灰时间根据所述3个压力传感器的数值进行适当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站锅炉水平烟道的新型吹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压力表(31)、第三压力表(32)、第二压力表(33)和第一压力表(34)分别位于第四吹灰器组(9)、第三吹灰器组(8)、第二吹灰器组(7)和第一吹灰器组(6)的管路上,上述四个压力表用于显示吹灰烟气的压力值,所述压力值控制在0.5MPa ~0.8MPa。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站锅炉水平烟道的新型吹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烟气出口管道(20)上沿着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空气预热器(16)和除尘器(17),所述炉烟风机(18)的进口与除尘烟气出口管道(20)相通,且位于除尘器(17)之后,用于实现烟气再循环吹灰。
CN201821673422.5U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用于电站锅炉水平烟道的新型吹灰系统 Active CN2092630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73422.5U CN209263063U (zh)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用于电站锅炉水平烟道的新型吹灰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73422.5U CN209263063U (zh)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用于电站锅炉水平烟道的新型吹灰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63063U true CN209263063U (zh) 2019-08-16

Family

ID=67558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73422.5U Active CN209263063U (zh) 2018-10-16 2018-10-16 一种用于电站锅炉水平烟道的新型吹灰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6306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2445A (zh) * 2018-10-16 2019-03-08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站锅炉水平烟道的新型吹灰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1795397A (zh) * 2020-07-16 2020-10-20 山东戈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鼓式吹灰器
CN111822455A (zh) * 2020-08-27 2020-10-27 山东国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防止烟道易积灰点积灰的装置及烟道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2445A (zh) * 2018-10-16 2019-03-08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站锅炉水平烟道的新型吹灰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1795397A (zh) * 2020-07-16 2020-10-20 山东戈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鼓式吹灰器
CN111795397B (zh) * 2020-07-16 2021-06-04 山东戈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鼓式吹灰器
CN111822455A (zh) * 2020-08-27 2020-10-27 山东国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防止烟道易积灰点积灰的装置及烟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63063U (zh) 一种用于电站锅炉水平烟道的新型吹灰系统
CN103307617B (zh) 一种锅炉气力清灰装置
CN202254893U (zh) 一种电弧炉烟气辐射式余热锅炉回收系统
CN104048516A (zh) 用于烧结余热发电系统的立式螺旋颗粒余热回收装置及其方法
CN107883388A (zh) 一种用于π型锅炉折焰角的吹灰系统及吹灰方法
CN105783532B (zh) 全封闭环冷机余热回收装置
CN109442445A (zh) 一种用于电站锅炉水平烟道的新型吹灰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01575748U (zh) 双搪瓷空气预热器
CN107525088A (zh) 一种用于火电厂低低温省煤器的清灰装置及运行方法
CN208536019U (zh) 新型低低温省煤器的清灰装置
CN102322746A (zh) 一种电弧炉烟气辐射式余热锅炉回收系统
CN202575983U (zh) 一种能够高效回收泥磷中磷的环保安全型磷回收装置
CN204513422U (zh) 蒸汽风帽吹灰系统
CN201688717U (zh) 金属硅冶炼电炉余热发电装置
CN201992680U (zh) 带有密封刷的容克式空气预热器的疏导式漏风控制系统
CN209325806U (zh) 一种用于大型电站锅炉水平烟道的智能声波吹灰装置
CN203980922U (zh) 一种用于烧结余热发电系统的立式螺旋颗粒余热回收装置
CN206648007U (zh) 具有保护用蒸发器的余热锅炉
CN202390403U (zh) 生物质合成气冷却、洗涤系统
CN104089282B (zh) 生物质沸腾燃烧蒸汽锅炉
CN103712439B (zh) 回转窑筒外余热收集系统及其收集方法
CN206291735U (zh) 回转窑竖式预热器
CN207555624U (zh) 一种用于π型锅炉折焰角的吹灰系统
CN206398739U (zh) 一种锅炉内部多管灰尘处理装置
CN220380288U (zh) 电石炉烟道激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