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57812U - 汽车悬架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悬架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57812U
CN209257812U CN201821696477.8U CN201821696477U CN209257812U CN 209257812 U CN209257812 U CN 209257812U CN 201821696477 U CN201821696477 U CN 201821696477U CN 209257812 U CN209257812 U CN 2092578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device
leaf spring
automotive suspension
torsion beam
mounting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9647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浩力
侯建勇
彭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9647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578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578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578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悬架及汽车。其中,该种汽车悬架,包括:扭力梁、板簧、电源、驱动装置、轮边机构、传动轴和控制器;驱动装置设置在扭力梁上;扭力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轮边机构;板簧的两端分别与扭力梁的两端连接;电源设置在板簧上;电源与驱动装置连接,以向驱动装置供电;控制器与驱动装置连接,用于控制驱动装置;传动轴连接驱动装置和轮边机构,以使驱动装置带动轮边机构旋转。该种汽车包括上述汽车悬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悬架及汽车,能实现两驱汽车的四驱化,并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Description

汽车悬架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汽车装配件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悬架及汽车。
背景技术
四驱系统是指汽车四个车轮都能得到驱动力,发动机的动力被分配给四个车轮,当路况不好时,不易出现车轮打滑,使汽车通过能力得到相当大地改善。
简单地说,现有技术中的四驱系统,是通过前后差速联动轴实现的。以前驱四驱汽车为例,前置电动机带动前轮选择,前置电机还通过联动轴带动后轮旋转。因此,即使前轮受困,电动机也会给予后轮动力,使其正常运作。
但是,联动轴结构的四驱汽车的结构复杂,维修不便。因此,如何实现一种结构简单的四驱汽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悬架及汽车,能实现两驱汽车的四驱化,并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悬架,包括:扭力梁、板簧、电源、驱动装置、轮边机构、传动轴和控制器;
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扭力梁上;
所述扭力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轮边机构;
所述板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扭力梁的两端连接;
所述电源设置在所述板簧上;
所述电源与所述驱动装置分别连接,以向各所述驱动装置供电;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装置分别连接,用于控制各所述驱动装置;
各所述传动轴连接各所述驱动装置和各所述轮边机构,以使各所述驱动装置带动各所述轮边机构旋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汽车悬架还包括:安装座;
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板簧上;
所述电源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使所述电源通过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板簧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安装座的底部设有连接柱;
所述连接柱设有穿孔;
所述板簧穿过所述穿孔,使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板簧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安装座设有滑槽,使所述连接柱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安装座设有矩形阵列布置的调节螺孔组,所述连接柱通过与所述调节螺孔组配合的螺栓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汽车悬架还包括减速器;
所述减速器设置在所述传动轴和所述轮边机构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减速器为行星减速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汽车悬架还包括:减震器;
所述减震器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扭力梁上,另一端用于安装在汽车底架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减震器为弹簧减振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意一个可能的设计中的汽车悬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悬架及汽车,通过扭力梁、板簧、电源、驱动装置、轮边机构、传动轴和控制器的相互配合,其中,驱动装置设置在扭力梁上,在扭力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轮边机构,板簧的两端分别与扭力梁的两端连接,电源设置在板簧上,电源与驱动装置分别连接,以向各驱动装置供电,控制器与驱动装置分别连接,用于控制各驱动装置,各传动轴连接各驱动装置和各轮边机构,以使各驱动装置带动各轮边机构旋转。因此,当汽车安装该汽车悬架后,通过控制器即可启动驱动装置,使其带动轮边机构旋转,继而实现了四驱功能。并且,该汽车悬架从结构上来说,将驱动装置设置在扭力梁上,轮边机构分别设置在扭力梁的两端,板簧的两端分别与扭力梁的两端连接,电源设置在板簧上,有效地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不但如此,该种驱动方式无需在汽车上安装联动轴,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汽车悬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汽车悬架的第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汽车悬架的第二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安装座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标记:
扭力梁1;
板簧2;
电源3;
驱动装置4;
轮边机构5;
传动轴6;
控制器7;
安装座8;
连接柱9;
减速器10;
减震器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讯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的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汽车悬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汽车悬架的第一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汽车悬架的第二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悬架,包括:扭力梁1、板簧2、电源3、驱动装置4、轮边机构5、传动轴6和控制器7。
应当理解,车辆通过一个扭力梁1来平衡左右车轮的上下跳动,以减小车辆的摇晃,保持车辆的平稳。扭力梁1可以看成是前后车桥的骨架,是前后车桥的组成部分。扭力梁1并非完整的车架,只是支承前后车桥、悬挂的支架,使车桥、悬挂通过它再与“正车架”相连,习惯上称为“副车架”。副车架的作用是阻隔振动和噪声,减少其直接进入车厢,所以大多出现在豪华轿车和越野车上,有些汽车还为引擎装上副车架。传统的没有扭力梁1的承载式车身,其悬挂是直接与车身钢板相连的。因此前后车桥的悬挂摇臂机构都为散件,并非总成。在扭力梁1诞生以后,前后悬挂可以先组装在扭力梁1上,构成一个车桥总成,然后再将这个总成一同安装到车身上。
电源3是储能机构,为电机运转提供能量。
驱动装置4可以是电动机,可以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也就是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如鼠笼式闭合铝框)以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电动机按使用电源的不同分可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其中,电力系统中的电动机大部分采用的是交流电机,而交流电机可以是同步电机或者是异步电机,其中,值得理解地,对于上述的异步电机,其电机定子磁场转速与转子旋转转速不保持同步速。电动机主要由定子与转子组成,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磁场方向)方向有关。轮边机构5用于传递动力,固定安装车轮轮毂。
具体来说,轮边机构5和驱动装置4均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驱动装置4设置在扭力梁1上,扭力梁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轮边机构5,板簧2的两端分别与扭力梁1的两端连接,电源3设置在板簧2上,在实际安装时,可以通过螺栓、螺母或者焊接、卡合等固定形式,将驱动装置4设置在扭力梁1上;扭力梁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轮边机构5;板簧2的两端分别与扭力梁1的两端连接;电源3设置在板簧2上。该种固定方式并不局限于完全固定,也可为可拆卸式固定。
电源3与驱动装置4连接,以向驱动装置4供电,由驱动装置4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控制器7与驱动装置4连接,用于控制驱动装置4。更具体地说,控制器7通过引线与驱动装置4电连接,由于汽车悬架在汽车装配之后,是位于汽车底部,因此,为了防止该引线受外界水或灰尘的影响,在引线外还可以包裹橡胶保护套。另外,为了防止地面上石块等阻碍物对引线的影响,还可加设硬质塑料管道,将该硬质塑料管道设置在扭力梁1上,再将引线穿入硬质塑料管道中,起到保护作用。本实施例对控制器7的数量不做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具体需求设置即可。
传动轴6连接驱动装置4和轮边机构5,以使驱动装置4带动轮边机构5旋转。传动轴6作为一个高转速、少支承的旋转体,在驱动装置4启动后,由驱动装置4带动传动轴6自身旋转并带动轮边机构5旋转。还需说明的是,传动轴6也可以理解为是由轴管、伸缩套和万向节组成的集成装配部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悬架,通过扭力梁1、板簧2、电源3、驱动装置4、轮边机构5、传动轴6和控制器7的相互配合,其中,驱动装置4设置在扭力梁1上,在扭力梁副车架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轮边机构5,板簧2的两端分别与扭力梁1的两端连接,电源3设置在板簧2上,电源3与驱动装置4连接,以向驱动装置4供电,控制器7与驱动装置4连接,用于控制驱动装置4,传动轴6连接驱动装置4和轮边机构5,以使驱动装置4带动轮边机构5旋转。因此,当汽车安装该汽车悬架后,通过控制器7即可启动驱动装置4,使其带动轮边机构5旋转,继而利用两驱汽车实现了四驱功能。并且,该汽车悬架从结构上来说,将驱动装置4设置在扭力梁1上,扭力梁1的两端分别设置轮边机构5,板簧2的两端分别与扭力梁1的两端连接,电源3设置在板簧2上,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不但如此,该种驱动方式无需在汽车上安装联动轴,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的优点。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汽车悬架还包括:设置在传动轴6和轮边机构5之间的减速器10。
减速器10的目的是降低转速,增加转矩。它设置在传动轴6和轮边机构5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的减速器10为行星减速器。对于行星减速器,可以为至少一个行星轮围绕一个太阳轮旋转的减速器,而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可以是设置三个行星轮围绕一个太阳轮旋转的减速器。
在另一可行的实施例中,轮边机构5通过连杆机构设置在扭力梁1上。使得轮边机构5自身位置可调。当车轮压到地面凸起后,连杆机构给予轮边机构5一定的活动空间,例如允许轮边机构5在车体不倾斜的条件下向上移动,提高了汽车行驶时车体的稳定性。其中的连杆机构可为多连杆机构。多连杆式机构是由三根或三根以上连接拉杆构成,并且能提供多个方向的控制力,使轮胎具有更加可靠的行驶轨迹的悬架结构。以五连杆式悬架为例,五根连杆分别指主控制臂、前置定位臂、后置定位臂、上臂和下臂,其中,主控制臂可以起到调整后轮前束的作用,以提高车辆行驶稳定性,有效降低轮胎的摩擦。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汽车悬架还包括:减震器11,减震器1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扭力梁1上,另一端用于安装在汽车底架上。本实施例中,该减震器11为弹簧减震器。在该汽车悬架中设置减震器11,可以缓冲汽车受冲击所产生的震动、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衰减车体震动的效果。其工作原理是当悬架和车体间震动而出现相对运动时,减震器11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震器11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震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震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震器11吸收散发到大气中。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汽车悬架还包括:安装座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安装座的装配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安装座8设置在板簧2上;电源3设置在安装座8上,使电源3通过安装座8设置在板簧2上。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安装座8的底部设有连接柱9;连接柱9设有穿孔;板簧2穿过穿孔,使安装座8设置在板簧2上。
为了实现连接柱9的位置可调节功能,可选地,安装座8设有滑槽,使连接柱9可滑动地设置在滑槽内。或者,可选地,安装座8设有矩形阵列布置的调节螺孔组,连接柱9通过与调节螺孔组配合的螺栓设置在安装座8上。应当理解,通过连接柱9的位置调节,即可调节板簧2与安装座8的连接位置,由于安装座8自身为刚体,不易发生变形,故而,当连接柱9的间隔越大时,板簧2的刚性也越大,当连接柱9的间隔越小时,板簧2的弹性越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实施例一中的汽车悬架。
该汽车悬架,包括:扭力梁1、板簧2、电源3、驱动装置4、轮边机构5、传动轴6和控制器7。
应当理解,车辆通过一个扭力梁来平衡左右车轮的上下跳动,以减小车辆的摇晃,保持车辆的平稳。扭力梁1可以看成是前后车桥的骨架,是前后车桥的组成部分。扭力梁1并非完整的车架,只是支承前后车桥、悬挂的支架,使车桥、悬挂通过它再与“正车架”相连,习惯上称为“副车架”。副车架的作用是阻隔振动和噪声,减少其直接进入车厢,所以大多出现在豪华轿车和越野车上,有些汽车还为引擎装上副车架。传统的没有扭力梁的承载式车身,其悬挂是直接与车身钢板相连的。因此前后车桥的悬挂摇臂机构都为散件,并非总成。在扭力梁1诞生以后,前后悬挂可以先组装在扭力梁1上,构成一个车桥总成,然后再将这个总成一同安装到车身上。
电源是储能机构,为电机运转提供能量。
驱动装置可以是电动机,可以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也就是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如鼠笼式闭合铝框)以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电动机按使用电源的不同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其中,电力系统中的电动机大部分采用的是交流电机,而交流电机可以是同步电机或者是异步电机,其中,值得理解地,对于上述的异步电机,其电机定子磁场转速与转子旋转转速不保持同步速。电动机主要由定子与转子组成,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磁场方向)方向有关。轮边机构5用于传递动力,固定安装车轮轮毂。
具体来说,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驱动装置4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驱动装置4设置在扭力梁1上,扭力梁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轮边机构5,板簧2的两端分别与扭力梁1的两端连接,电源3设置在板簧2上,在实际安装时,可以通过螺栓、螺母或者焊接、卡合等固定形式,将驱动装置4设置在扭力梁1上;扭力梁1的两端分别设置轮边机构5;板簧2的两端分别与扭力梁1的两端连接;电源3设置在板簧2上。该种固定方式并不局限于完全固定,也可为可拆卸式固定。
电源3与驱动装置4连接,以向驱动装置4供电,由驱动装置4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控制器7与驱动装置4连接,用于控制驱动装置4。更具体地说,控制器7通过引线与驱动装置4电连接,由于汽车悬架在汽车装配之后,是位于汽车底部,因此,为了防止该引线受外界水或灰尘的影响,在引线外还可以包裹橡胶保护套。另外,为了防止地面上石块等阻碍物对引线的影响,还可加设硬质塑料管道,将该硬质塑料管道设置在扭力梁上,再将引线穿入硬质塑料管道中,起到保护作用,本实施例对控制器7的数量不做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具体需求设置即可。
传动轴6连接驱动装置4和轮边机构5,以使驱动装置4带动轮边机构5旋转。传动轴6作为一个高转速、少支承的旋转体,在驱动装置4启动后,由驱动装置4带动传动轴6自身旋转并带动轮边机构5旋转。还需说明的是,传动轴6也可以理解为是由轴管、伸缩套和万向节组成的集成装配部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悬架,通过扭力梁1、板簧2、电源3、驱动装置4、轮边机构5、传动轴6和控制器7的相互配合,其中,驱动装置4设置在扭力梁1上,扭力梁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轮边机构5,板簧2的两端分别与扭力梁1的两端连接,电源3设置在板簧2上,电源3与驱动装置4连接,以向驱动装置4供电,控制器7与驱动装置4连接,用于控制驱动装置4,传动轴6连接驱动装置4和轮边机构5,以使驱动装置4带动轮边机构5旋转。因此,当汽车安装该汽车悬架后,通过控制器7即可启动驱动装置4,使其带动轮边机构6旋转,继而利用两驱汽车实现了四驱功能。并且,该汽车悬架从结构上来说,将驱动装置4设置在扭力梁1上,扭力梁1的两端分别设置轮边机构5,板簧2的两端分别与扭力梁1的两端连接,电源3设置在板簧2上,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不但如此,该种驱动方式无需在汽车上安装联动轴,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的优点。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汽车悬架还包括:设置在传动轴6和轮边机构5之间的减速器10。
减速器10的目的是降低转速,增加转矩。它设置在传动轴6和轮边机构5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的减速器为行星减速器。对于行星减速器,可以为至少一个行星轮围绕一个太阳轮旋转的减速器,而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可以是设置三个行星轮围绕一个太阳轮旋转的减速器。
在另一可行的实施例中,轮边机构5通过连杆机构设置在扭力梁1上。使得轮边机构5自身位置可调。当车轮压到地面凸起后,连杆机构给予轮边机构5一定的活动空间,例如允许轮边机构5在车体不倾斜的条件下向上移动,提高了汽车行驶时车体的稳定性。其中的连杆机构可为多连杆机构。多连杆式机构是由三根或三根以上连接拉杆构成,并且能提供多个方向的控制力,使轮胎具有更加可靠的行驶轨迹的悬架结构。以五连杆式悬架为例,五根连杆分别指主控制臂、前置定位臂、后置定位臂、上臂和下臂,其中,主控制臂可以起到调整后轮前束的作用,以提高车辆行驶稳定性,有效降低轮胎的摩擦。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汽车悬架还包括:减震器11,减震器1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扭力梁1上,另一端用于安装在汽车底架上。本实施例中,该减震器为弹簧减震器。在该汽车悬架中设置减震器11,可以缓冲汽车受冲击所产生的震动、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衰减车体震动的效果。其工作原理是当悬架和车体间震动而出现相对运动时,减震器11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震器11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震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震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震器11吸收散发到大气中。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汽车悬架还包括:安装座8。该安装座设置在板簧2上;电源3设置在安装座8上,使电源3通过安装座8设置在板簧2上。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安装座8的底部设有连接柱9;连接柱9设有穿孔;板簧2穿过穿孔,使安装座8设置在板簧2上。
为了实现连接柱9的位置可调节功能,可选地,安装座8设有滑槽,使连接柱9可滑动地设置在滑槽内。或者,可选地,安装座8设有矩形阵列布置的调节螺孔组,连接柱9通过与调节螺孔组配合的螺栓设置在安装座8上。应当理解,通过连接柱9的位置调节,即可调节板簧2与安装座8的连接位置,由于安装座8自身为刚体,不易发生变形,故而,当连接柱9的间隔越大时,板簧的刚性也越大,当连接柱9的间隔越小时,板簧的弹性越强。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意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扭力梁、板簧、电源、驱动装置、轮边机构、传动轴和控制器;
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扭力梁上;
所述扭力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轮边机构;
所述板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扭力梁的两端连接;
所述电源设置在所述板簧上;
所述电源与所述驱动装置分别连接,以向所述驱动装置供电;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
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轮边机构,以使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轮边机构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悬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座;
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板簧上;
所述电源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使所述电源通过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板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的底部设有连接柱;
所述连接柱设有穿孔;
所述板簧穿过所述穿孔,使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板簧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设有滑槽,使所述连接柱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设有矩形阵列布置的调节螺孔组,所述连接柱通过与所述调节螺孔组配合的螺栓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悬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速器;
所述减速器设置在所述传动轴和所述轮边机构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为行星减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悬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器;
所述减震器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扭力梁上,另一端用于安装在汽车底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为弹簧减振器。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悬架。
CN201821696477.8U 2018-10-19 2018-10-19 汽车悬架及汽车 Active CN2092578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96477.8U CN209257812U (zh) 2018-10-19 2018-10-19 汽车悬架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96477.8U CN209257812U (zh) 2018-10-19 2018-10-19 汽车悬架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57812U true CN209257812U (zh) 2019-08-16

Family

ID=67558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96477.8U Active CN209257812U (zh) 2018-10-19 2018-10-19 汽车悬架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578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37071B2 (en) Vehicle wheel driving apparatus arranging structure
US20100155168A1 (en) Wheel-adjacent motor configuration
CN205615576U (zh) 具有四轮轮边电机驱动和四轮独立转向的电动汽车底盘总成
CN108859732B (zh) 一种分布式轮毂驱动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JP2001315534A (ja) ホイールインモータ車のモータ搭載構造
CN103582578A (zh) 具有旋转减振器的轮悬架结构
CN104033534B (zh) 电机械式减振器
CN106627102A (zh) 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装置
CN207790831U (zh) 一种四轮独立驱动与转向电动车轮毂电机驱动独立集成化结构
CN106994875A (zh) 轮毂电机直驱式电动汽车的多连杆悬架轮边驱动系统
KR20140081351A (ko) 인휠 모터 어셈블리
CN105564499A (zh) 分布式驱动电动车底盘构型
CN206797043U (zh) 轮毂电机直驱式电动汽车的多连杆悬架轮边驱动系统
CN206436815U (zh) 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装置
CN107458221A (zh) 一种二级减速式轮边驱动系统
CN209257812U (zh) 汽车悬架及汽车
JP2015131618A (ja) 電動式転舵装置搭載車両
CN208993478U (zh) 一种非承载式独立驱动电动车桥
CN209257811U (zh) 汽车悬架及汽车
CN114683832A (zh) 独立驱动模块
JP4168818B2 (ja) モータ駆動車両用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JP2007168481A (ja) 電気自動車用動的吸振装置
CN2803903Y (zh) 电动轮毂转向驱动组合装置
CN205468586U (zh) 一种景区游览车
CN209600193U (zh) 一种用于托盘车的悬挂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