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49685U - 车辆用天线装置及车辆用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天线装置及车辆用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49685U
CN209249685U CN201822230730.7U CN201822230730U CN209249685U CN 209249685 U CN209249685 U CN 209249685U CN 201822230730 U CN201822230730 U CN 201822230730U CN 209249685 U CN209249685 U CN 2092496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al
rotating lever
vehicle body
fastener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3073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榃
岩崎浩幸
小高明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arada New Automotive Anten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arada New Automotive Anten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arada New Automotive Anten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arada New Automotive Anten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3073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496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496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4968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用天线装置及车辆用通信装置。能够固定于车身的车辆用天线装置具备:导电性的底座;多个天线,位于底座的主面侧;连接部,位于底座的底面侧,且与多个天线中的至少一部分电连接;及导电性的转动杠杆,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底座。底座具有用于限制转动杠杆的转动的限制部及插通有转动杠杆的开口。转动杠杆具有:卡止部,位于底座的主面侧;腿部,位于底座的底面侧;及爪,设置于腿部。车辆用天线装置固定于车身时转动杠杆转动,由此卡止部卡止于限制部,腿部朝向底座被按压,爪与车身抵接并接地。

Description

车辆用天线装置及车辆用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用天线装置及车辆用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在乘用车等车辆的外部安装有收发各种电波的天线装置。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用于将天线装置装设于车身(具体而言,车顶)的安装构造。该安装构造与天线底座电连接,且具有作为内螺纹的第1螺纹部及作为外螺纹的第2螺纹部。由于第1螺纹部与第2螺纹部紧固,天线装置安装于车辆。并且,上述安装构造具有带脚垫片。在该带脚垫片的前端设有爪。天线装置安装于车辆时,上述爪贯穿车身的涂装膜,由此爪与车身的金属部分接触。由此,经由上述安装构造,天线底座与车身接地。
专利文献1:中国专利公开第102195118号
在使用上述安装构造将天线装置装设于车身的情况下,需要使用用于牢固地紧固第2螺纹部的专用工具。因此,天线装置向车身的装设时间根据工作人员的不同而有产生偏差的倾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不使用专用工具便能够轻松地装设于车身的车辆用天线装置及车辆用通信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车辆用天线装置为能够固定于车身的车辆用天线装置,该车辆用天线装置具备:导电性的底座;多个天线,位于底座的主面侧;连接部,位于底座的底面侧,且与多个天线中的至少一部分电连接;及导电性的转动杠杆,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底座。底座具有用于限制转动杠杆的转动的限制部及插通有转动杠杆的开口。转动杠杆具有:卡止部,位于底座的主面侧;腿部,位于底座的底面侧;及爪,设置于腿部。车辆用天线装置被固定于车身时转动杠杆转动,由此卡止部卡止于限制部,腿部朝向底座被按压,爪与车身抵接而接地。
该车辆用天线装置具备位于底座的底面侧的连接部及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底座的导电性的转动杠杆。转动杠杆具有位于底座的主面侧的卡止部、位于底座的底面侧的腿部及设置于腿部的爪。在此,对设置于车身的开口插入转动杠杆的腿部及连接部,由此将底座配置于车身的外侧,并且将转动杠杆的腿部及连接部配置于车身的内侧。这种车辆用天线装置固定于车身时,例如通信用模块等安装于连接部。该通信用模块等推动转动杠杆,由此转动杠杆转动。由此,卡止部卡止于限制部,腿部被朝向底座按压,爪与车身抵接。此时,爪被腿压向底座,爪咬入车身。因此,能够通过转动杠杆的卡止部与腿部夹住车身与底座。因此,仅通过转动转动杠杆,能够实现底座向车身的固定。因此,不使用专用工具,也能够将上述车辆用天线装置轻松地装设于车身。而且,咬入车身的爪贯穿涂布于车身的涂装。因此,爪与车身的金属部分良好地接地。由此,实现经由转动杠杆的底座向车身的接地。
上述车辆用天线装置具备位于底座的主面侧,且载置多个天线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台座,卡止部也可以配置于通过底座与台座而形成的空间内。在该情况下,转动杠杆的移动受到底座与台座的限制。因此,能够良好地规定转动杠杆的转动范围。
上述车辆用天线装置还具备与多个天线中的一部分电连接,且从底座的底面突出的馈电点,也可以在腿部的前端设有洼部,且馈电点以能够容纳于洼部的方式突出。在该情况下,能够防止经由转动杠杆的馈电点的接地。
卡止部及限制部中的一方具有导电性的第1凸部,车辆用天线装置固定于车身时,第1凸部也可以与卡止部及限制部中的另一方抵接。在该情况下,卡止部赋予限制部的每单位面积的按压力(或者限制部赋予卡止部的每单位面积的按压力)上升。因此,能够抑制因车辆的振动等而引起的卡止部与限制部的分离。
卡止部及限制部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导电性的弹性部件,车辆用天线装置固定于车身时,弹性部件也可以被卡止部与限制部夹持。在该情况下,因车辆的振动等而引起的产生于卡止部与限制部之间的能量被弹性部件吸收。因此,能够抑制因车辆的振动等而引起的卡止部与限制部的分离。
卡止部及限制部中的一方具有第2凸部,卡止部及限制部中的另一方具有能够与第2凸部嵌合的凹部,车辆用天线装置固定于车身时,第2凸部也可以与凹部嵌合。在该情况下,能够抑制因车辆的振动等而引起的卡止部与限制部的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所涉及的车辆用通信装置具备上述车辆用天线装置及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装设于车辆用天线装置的通信模块。通信模块具有能够与连接部嵌合的框体及容纳于框体且与连接部电连接的集成电路。通过框体与连接部嵌合而车辆用天线装置固定于车身时,转动杠杆被框体推动并转动之后,腿部通过框体朝向底座被按压。
在该车辆用通信装置中,通过框体与连接部嵌合而车辆用天线装置固定于车身时,转动杠杆被框体推动并转动之后,腿部通过框体朝向底座被按压。因此,通信模块装设于车辆用天线装置时,还能够实现基于转动杠杆的底座向车身的固定。因此,不使用专用工具也能够将上述车辆用天线装置轻松地装设于车身。并且,还实现经由转动杠杆的底座向车身的接地。
在上述车辆用通信装置中,连接部具有用于从规定方向插入框体的构造,在框体沿规定方向插入于连接部时,转动杠杆也可以被框体推动并转动。在该情况下,仅通过框体沿规定方向插入于连接部,就能够实现基于转动杠杆的向底座的车身的固定。因此,不使用专用工具也能够将车辆用天线装置更轻松地装设于车身。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不使用专用工具也能够轻松地装设于车身的车辆用天线装置及车辆用通信装置。
附图说明
图1A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的立体图。
图1B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的底面侧立体图。
图2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的内部的概略立体图。
图3A为表示天线装置中的转动杠杆及其周围的放大剖视图。
图3B为表示天线装置中的转动杠杆及其周围的放大剖视图。
图4为转动杠杆的放大立体图。
图5A为用于说明天线装置的向车身的固定方法的图。
图5B为用于说明天线装置的向车身的固定方法的图。
图5C为用于说明天线装置的向车身的固定方法的图。
图6A为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天线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6B为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天线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6C为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天线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7为实施方式的包含天线装置的车辆用通信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图8为天线装置与框体的盖部的分解图。
图9为其它天线装置的底面侧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A-天线装置,2-罩,3-底座,3a-主面,3b-底面,4、5-天线,8-连接部,8a-引导构造,9-馈电点,10-转动杠杆,10a~10d-弯折部,11-底座部,12-树脂底座部,13、13A、14-限制部,15-凹部,21-台座,31、31A~31C-卡止部,35-凸部(第1凸部),36-弹性部件,37-凸部(第2凸部),41-腿部,45-爪,51-中继部,60-固定构造,70-通信模块,71-框体,73-盖部,81-密封部,82-粘结部,100-车辆用通信装置,C-车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要件或具有相同功能的要件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图1A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的立体图,图1B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的底面侧立体图。图2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的内部的概略立体图。图1A、图1B及图2所示的天线装置1为能够固定于车身的车辆用天线装置。在实施方式中,天线装置1装设于车顶上。以下,将车辆的前后方向简称为“前后方向”,将车辆的上下方向简称为“上下方向”,将车辆的宽度方向简称为“宽度方向”。装设于车辆的天线装置1的前端位于比天线装置1的后端更靠前方。天线装置1具备罩2、底座3、多个天线4、5、电路基板6、7、连接部8、馈电点9及转动杠杆10。
罩2为天线装置1的外装部件。罩2为至少覆盖天线4、5和电路基板6、7的保护部件。罩2具有流线形状(例如,鲨鱼鳍形状)。罩2的高度从罩2的后端侧朝向罩2的前端而变低。并且,罩2的宽度从罩2的后端侧朝向罩2的前端而变窄。罩2例如由透过电波的树脂形成。罩2的周缘2a与底座3相接。罩2例如经由紧固部件装设于底座3。罩2与底座3可以通过双面胶带等粘结材料相互固定,也可以相互熔接。紧固部件例如为螺钉、螺栓等。
底座3为在天线装置1中配置于车辆上的部分。在底座3搭载有天线装置1的各组件。天线4、5、电路基板6、7及转动杠杆10的一部分位于底座3的主面3a侧。连接部8、馈电点9及转动杠杆10的另一部分位于底座3的底面3b侧。底座3具有底座部11、覆盖底座部11的周缘的树脂底座部12。
底座部11为与作为接地点而实现功能的车身接地的导电部件。即,底座3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导电性,具备底座部11的底座3作为相对于天线4、5等的接地点而实现功能。底座部11为例如金属制或合金制的架台。底座部11例如在俯视时具有大致多边形状、大致椭圆形状或大致长圆形状。罩2装设于底座3时,底座部11位于罩2的周缘2a的内部。在底座部11设有开口11c~11e。开口11c中例如插入有连接部8。开口11d中例如插通有馈电点9。开口11e中例如插通有转动杠杆10。虽未图示,但在底座部11可以适当地设有用于紧固紧固部件的构造等。该构造例如为螺孔等。
树脂底座部12为在底座3中可与车身接触的部分。树脂底座部12覆盖底座部11的周缘,由此底座部11与树脂底座部12一体化。罩2装设于底座3时,树脂底座部12的周缘12a位于比罩2更靠外侧。从而,罩2的周缘2a对车身留下的伤痕被抑制。并且,树脂底座部12与罩2的周缘2a中的至少一方中可以设有未图示的肋拱。此外,根据防水的观点,在后述的连接部8及转动杠杆10的周围可以设有防水部件。防水部件例如是固定于底座部11的防水海绵。防水部件的固定例如通过双面胶带而实施。这样的天线装置1相对于车身能够轻松地装设。
天线4例如为收发AM波帯及FM波帯电波的部件。天线4例如为金属板或合金板的加工品。天线4的一部分中也可以设有开口或槽等。天线4位于底座3的中央部。天线4例如经由绝缘性的台座21固定于底座3上。天线4通过载置于台座21上,能够将天线4配置于更高的位置。由此,天线4的收发特性提高。天线4例如经由电路基板6而与连接部8或馈电点9电连接。在实施方式中,天线4与馈电点9电连接。另外,天线4并不限于金属板或合金板。例如,天线4也可以是将天线单元设于基板的形式。在该情况下,该基板也可以相对于底座3立设。
台座21例如为绝缘树脂制的部件。台座21的主要部分位于底座3的主面3a侧,并且从底座部11朝向上方突出。在台座21的上端部载置有天线4。台座21的一部分也可以经由开口11c~11e中的至少任一个而位于底座3的底面3b侧。在实施方式中,如后述的图3A、图3B所示,台座21的第1部分21a插通于开口11d。虽未图示,但台座21中设有连接天线4与电路基板6的导线。并且,台座21中也可以设有与天线4连接的电子组件。该电子组件例如为线圈状的电感器。在电子组件设置于台座21的情况下,电子组件的一端与天线4连接,电子组件的另一端与电路基板6连接。
天线5为收发与天线4不同的电波的部件。天线5例如收发用于GPS或ETC等的电波。天线5例如为贴片天线。天线5位于天线4前方。天线5例如经由电路基板7与连接部8或馈电点9电连接。在实施方式中,天线5与连接部8电连接。
电路基板6例如为放大通过天线4接收并调制的信号的部件。因此,电路基板6例如具有电容器等电子组件。电路基板6设置于天线装置1的中央部,且固定于底座部11。电路基板6例如位于底座部11与台座21之间。电路基板6具有与连接部8或馈电点9连接的端子(未图示)。并且,电路基板7例如为放大通过天线5接收并调制的信号的部件。因此,电路基板7具有与电路基板6相同的电子组件。电路基板7比电路基板6更靠前方,且固定于底座部11。电路基板7例如位于底座部11与天线5之间。
连接部8为用于电连接天线装置1与电子装置的连接器。天线装置1载置于车身上时,连接部8经由车身的开口配置于车身内部。连接部8具备一个或多个端子。并且,连接部8具有供上述电子装置的一部分插入的引导构造8a。引导构造8a为用于规定上述电子装置的安装方向的构造,且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槽。例如,上述电子装置的一部分沿引导构造8a的延伸方向插入于引导构造8a内。另外,与连接部8连接的电子装置例如为配置于车辆内的通信模块等。该通信模块例如为后述的图7所示的通信模块70。
馈电点9为用于从天线装置1向外部读取信号的端子。馈电点9从底座3的底面3b突出。如后述的图3A、3B所示,馈电点9被台座21的第1部分21a支撑,且与天线4电连接。馈电点9设置于不与转动杠杆10接触的位置。与连接部8同样地,馈电点9经由车身的开口配置于车身内部。馈电点9例如经由线缆等与车辆内的电子装置电连接。
接下来,除了图1A、图1B及图2以外,还利用图3A、图3B及图4,对转动杠杆10进行说明。图3A、图3B分别为表示天线装置1中的转动杠杆10及其周围的放大剖视图。图3A表示转动前的转动杠杆10的位置(初始位置),图3B表示转动后的转动杠杆10的位置(使用位置)。图4为转动杠杆10的放大立体图。
转动杠杆10为用于使底座3与车身接地的导电部件,且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底座3的底座部11。转动杠杆10也是用于将天线装置1固定于车身的部件。转动杠杆10例如为金属板制或合金板制的部件,但并不限于此。转动杠杆10例如也可以为具有导电性的棒状工件等。转动杠杆10具有弯折部10a~10d,例如可具有与板簧同样的性质。即,转动杠杆10可具有弹性。转动杠杆10插通于开口11e,且其一部分配置于底座部11上。并且,台座21的第2部分21b位于转动杠杆10上。另外,各弯折部10a~10d例如通过弯折或弯曲转动杠杆10而设置。
底座部11具有用于限制转动杠杆10的转动的限制部13、14。各限制部13、14为底座部11的主面3a侧中的一部分。因此,转动杠杆10与限制部13、14中的任一个相接,由此转动杠杆10与底座部11电连接。限制部13比限制部14靠前。具体而言,限制部13经由开口11e位于与限制部14相反的一侧。限制部13具有能够与转动杠杆10抵接的倾斜面13a。限制部14具有基部14a及从基部14a朝向上方突出的凸部14b。凸部14b为能够与转动杠杆10抵接的部分,为了勾住转动杠杆10的一部分而设置。凸部14b位于基部14a的前方端部,且设置于开口11e的附近。另外,限制部13、14也可以分别为在主面3a侧与底座部11相接的导电部件。
台座21的第2部分21b位于底座部11的开口11e及限制部13、14上。并且,第2部分21b与限制部13的倾斜面13a的上端部及限制部14的基部14a的后方端部这两者接触。因此,通过底座3(更具体而言,限制部13、14)与第2部分21b,在主面3a侧形成空间S。在实施方式中,转动杠杆10的一部分配置于空间S内。因此,转动杠杆10的沿上下方向的移动受到底座部11及台座21的第2部分21b的限制。
接下来,对转动杠杆10的构造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3A、图3B及图4所示,转动杠杆10具有位于底座3的主面3a侧的卡止部31、位于底座3的底面3b侧的腿部41及连接卡止部31与腿部41的中继部51。腿部41与中继部51经由弯折部10a彼此连接。弯折部10b~10d设置于腿部41内。
卡止部31为在转动杠杆10中与底座部11(具体而言,限制部13、14)接触的部分。卡止部31还是用于防止转动杠杆10与天线装置1分离的部分。卡止部31具有主体部32、弯曲部33及一对突起部34。主体部32为与中继部51一体化的部分。在转动杠杆10位于使用位置时,主体部32被底座部11的限制部13顶住(卡止)。此时,主体部32与限制部13的倾斜面13a面接触。主体部32的宽度比开口11e的宽度大。通过设有这种主体部32,可防止转动杠杆10从开口11e掉落。另外,例如主体部32与底座3相接的部分可作为转动杠杆10的支点而实现功能。
弯曲部33通过主体部32的端部的一部分朝向后方弯曲而形成。弯曲部33的前端朝向下方。在转动杠杆10在初始位置时,弯曲部33被限制部14的凸部14b勾住。即,在转动杠杆10位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卡止部31顶住限制部14。弯曲部33被凸部14b勾住,由此能够轻松地设定转动杠杆10的初始位置。
一对突起部34为主体部32的端部的另一部分,为在主体部32的宽度方向上夹住弯曲部33的部分。转动杠杆10装设于天线装置1时,突起部34位于台座21的第2部分21b的外侧。此时,不仅是弯曲部33,第2部分21b也位于突起部34之间。因此,转动杠杆10的沿宽度方向的移动受到一对突起部34及台座21的第2部分21b的限制。
腿部41为在转动杠杆10中从罩2及底座3露出的部分。转动杠杆10在初始位置时,朝向后方按压腿部41,由此转动杠杆10转动。腿部41为从宽度方向观察时具有大致U字状的部分,且具有弹性。腿部41具有基部42、前端部43及连接基部42与前端部43的中间部44。中间部44与基部42经由弯折部10b相连。中间部44与前端部43经由弯折部10c相连。
基部42为位于比前端部43及中间部44更靠近卡止部31的部分,且为与弯折部10a相连的部分。基部42具有一对主面42a、42b。在转动杠杆10位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主面42a比主面42b更靠后方,主面42b比主面42a更靠前方。并且,在转动杠杆10位于使用位置的情况下,主面42a与底座3对置,主面42b比主面42a更靠下方。主面42b为与前端部43对置的面。在基部42设有一对爪45及一对凹部46。爪45为从主面42a突出的突出部,通过弯折基部42的一部分而设置。爪45例如具有大致圆锥形状或多角锥形状。即,爪45的前端尖锐。爪45设置于弯折部10a附近,但并不限于此。爪45也可以设置于弯折部10b的附近。各凹部46设置于所对应的爪45的旁边。
前端部43为转动杠杆10从初始位置位移至使用位置时被施加能量的部分,离卡止部31最远。在前端部43设有弯折部10d。转动杠杆10位于初始位置时,在前端部43中位于比弯折部10d更靠前端侧的部分卡止于台座21的第1部分21a。因此,能够稳定地设定转动杠杆10的初始位置。并且,在前端部43的一部分(即,腿部41的前端)设有洼部43a。洼部43a为用于避免转动杠10与馈电点9的接触的部分。转动杠杆10位于初始位置时,馈电点9容纳于洼部43a。换言之,馈电点9以能够容纳于洼部43a的方式突出。另外,前端部4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馈电点9更靠下方。
中继部51为在转动杠杆10中插通于开口11e的部分。中继部51为具有大致平板形状的部分。即,在中继部51内不设置弯折部。中继部51的宽度比开口11e的宽度小。因此,能够防止因干扰中继部51的开口11e的周缘而引起的对转动杠杆10的转动的影响。
接下来,参照图5A~5C,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向车身固定天线装置1的方法及通过实施方式实现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图5A~5C为用于说明向车身固定天线装置的固定方法的图。以下,对使用固定构造60的形式进行说明,该固定构造60为用于将天线装置1固定于已进行了涂装的车身C的部件。
首先,对图5A~5C所示的固定构造60进行说明。固定构造60为在车身C内装设于天线装置1的树脂部件。固定构造60例如为具有基台部61、按压部62及嵌插部63的树脂制的部件。基台部61、按压部62及嵌插部63彼此一体化。基台部61载置了按压部62及嵌插部63。按压部62为按压转动杠杆10的部分,从基台部61突出。位于按压部62的后端的角部进行了倒圆。嵌插部63为插入于设置在台座21的第1部分21a上的槽或开口的部分。与按压部62同样地,嵌插部63从基台部61突出。嵌插部63位于比按压部62更靠前方。
接着,对使用固定构造60的将天线装置1固定于车身C的固定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如图5A所示,将天线装置1载置于车身C上。此时,连接部8、馈电点9、支撑馈电点9的台座21的第1部分21a及转动杠杆10的腿部41配置于车身C的内部。接着,如图5A~5C所示,从天线装置1的前端朝向后方使固定构造60水平移动。由此,将固定构造60装设于天线装置1。在此,如图5B所示,固定构造60移动时按压部62与转动杠杆10的腿部41接触。按压部62与腿部41接触之后,进一步使固定构造60移动。由此,通过按压部62按压腿部41,转动杠杆10转动。
并且,如图5C所示,固定构造60的嵌插部63嵌入于台座21的第1部分21a。由此,通过固定构造60天线装置1被固定于车身C。此时,转动杠杆10进行转动直至与限制部13抵接为止,并且腿部41配置于按压部62上。因此,通过固定构造60天线装置1被固定于车身C时,按压部62作为与腿部41相对的台座实现功能。并且,爪45朝向车身C突出,并与车身C抵接。
在实施方式中,上下方向中的按压部62与车身C之间的间隔比爪45的高度加上基部42与前端部43之间的间隔的值小。因此,转动杠杆10位于使用位置时,腿部41被按压部62朝向底座3(或车身C)按压。因而,从按压部62朝向底座的按压力施加于腿部41。并且,腿部41被按压部62及车身C压缩。如上所述,转动杠杆10为具有弹性的部件,因此腿部41产生复原力。因这些力(按压力及复原力),与车身C抵接的爪45扎破车身C的涂装。由此,爪45咬入车身C的金属部分,从而接地。另外,如图3B所示,转动杠杆10在使用位置时,卡止部31卡止于限制部13。由此,底座3被转动杠杆10的卡止部31与爪45牢固地夹持。因此,经由转动杠杆10天线装置1被固定于车身C。并且,爪45与车身C的金属部分相接,且卡止部31与限制部13相接,因此经由转动杠杆10底座部11接地。
如以上说明,在实施方式中,随着固定构造60的水平移动,转动杠杆10推动固定构造60的按压部62。因此,将天线装置1固定于车身C时,转动杠杆10自动地转动,由此从初始位置位移至使用位置。由此,卡止部31卡止于限制部13,腿部41朝向底座3被按压,爪45与车身C抵接。此时,腿部41通过按压部62朝向底座3被按压,由此爪45咬入车身C。因此,车身C与底座3被转动杠杆10的卡止部31及腿部41夹住,因此能够实现通过转动杠杆10将底座3向车身C的固定。因此,通过仅将固定构造60装设于天线装置1时转动杠杆10自动地转动,不使用专用工具就能够将天线装置1轻松地装设于车身C。进而,咬入车身C的爪45因施加于腿部41的各种力,贯穿涂布于车身C的涂装。因此,爪45与车身C的金属部分良好地接地。由此,通过转动杠杆10实现底座3向车身C的接地。
在实施方式中,天线装置1具备台座21。台座21位于底座3的主面3a侧,至少载置天线4。并且,卡止部31配置于由底座3及台座21形成的空间S内。因此,转动杠杆10的移动受到底座3与台座21的限制。因此,能够良好地规定转动杠杆10的转动范围。
在实施方式中,天线装置1具备与天线4电连接且从底座3的底面3b突出的馈电点9。并且,在腿部41的前端设有洼部43a,馈电点9以能够容纳于洼部43a的方式突出。因此,能够防止经由了转动杠杆10的馈电点9的接地。
接下来,利用图6A~6C对实施方式的第1~第3变形例进行说明。图6A为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天线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6B为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天线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6C为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天线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另外,在以下的各变形例的说明中,省略与实施方式重复的记载,记载与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
如图6A所示,在第1变形例中,卡止部31A具有朝向限制部13的倾斜面13a突出的凸部35(第1凸部)。凸部35例如为主体部32的一部分,具有导电性。凸部35经由主体部32设置于与弯曲部33相反的一侧。凸部35的形状例如为圆锥形状或多角锥形状。即,凸部35的前端尖锐。天线装置固定于车身时,凸部35与限制部13的倾斜面13a抵接。在该情况下,与实施方式不同,卡止部31A与限制部13点接触。因此,卡止部31A给予限制部13的单位面积的按压力上升。因此,能够抑制因车身C的振动等而引起的卡止部31A与限制部13的分离。
如图6B所示,在第2变形例中,卡止部31B具有导电性的弹性部件36。弹性部件36为设置于主体部32的表面上的部件。弹性部件36经由主体部32设置于与弯曲部33相反的一侧。弹性部件36例如为导电性树脂、导电性海绵等。天线装置固定于车身时,弹性部件36被卡止部31B与限制部13夹持。此时,因车身C的振动等而引起的卡止部31B与限制部13之间所产生的能量被弹性部件36吸收。因此,能够抑制因车身C的振动等而引起的卡止部31B与限制部13的分离。即,在第2变形例中,发挥与第1变形例同样的作用效果。
如图6C所示,在第3变形例中,卡止部31C具有朝向限制部13A突出的凸部37(第2凸部),限制部13A具有能够与凸部37嵌合的凹部15。凸部37例如为主体部32的一部分,具有导电性。凸部37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具有多角柱形状。凹部15为设于限制部13A的倾斜面13a上的构造,具有导电性。凹部15例如具有能够夹持凸部37的弹性部。凹部15与限制部13A被电连接。天线装置被固定于车身时,凸部37与凹部15嵌合。此时,因车身C的振动等而引起的卡止部31C与限制部13A之间所产生的能量被弹性部吸收。因此,能够抑制因车身C的振动等而引起的卡止部31C与限制部13A的分离。即,在第3变形例中,实现与第1变形例及第2变形例同样的作用效果。
以下,参考图7及图8对实施方式的包含天线装置1的车辆用通信装置进行说明。图7为实施方式的包含天线装置的车辆用通信装置的概略立体图。图8为天线装置与框体的盖部的分解图。
图7所示的车辆用通信装置100为处理车辆与车辆外部的设备及装置的通信的装置。车辆用通信装置100具备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1及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装设于天线装置1的通信模块70。车辆用通信装置100装载于车辆时,天线装置1配置于车辆的外侧,通信模块70配置于车辆的内侧。另外,车辆外部的设备例如为基站等,车辆外部的装置例如为便携式电子设备等。
通信模块70为处理通过天线装置1收发的信号的装置。通信模块70具有能够与天线装置1的连接部8等(参考图1B等)嵌合的框体71及容纳于框体71的集成电路(未图示)。在框体71内设有与连接部8连接的端子(未图示)。并且,该端子与上述集成电路连接。因此,集成电路与连接部8电连接。该集成电路可以与馈电点9连接,还可以与车辆内的电子装置连接。
框体71具有主体部72及盖部73。主体部72为容纳上述集成电路等的部分。盖部73为保护容纳于主体部72的组件的部分。盖部73为在框体71中装设于天线装置1的部分。如图8所示,盖部73具有主部74、插入口75、槽76及台座部77。
主部74具备具有大致长方形状的上表面74a及具有大致长方形状的一对端面74b、74c。端面74b沿上表面74a的一个短边而设置,端面74c沿上表面74a的另一短边而设置。插入口75为用于将馈电点9、转动杠杆10及连接部8插入于槽76内的入口。插入口75设置于端面74b。插入口75的截面具有大致U字状。槽76相当于设置于主部74的上表面74a及端面74b的开口,且沿主部74的长度方向延伸。槽76的一端与插入口75连结,槽76的另一端位于主部74的上表面74a。台座部77为设置于槽76内的部分。将盖部73装设于天线装置1时,台座部77为按压腿部41的部分。并且,盖部73装设于天线装置1时,台座部77支撑腿部41。即,台座部77相当于实施方式的固定构造60的按压部62。
以下,对将车辆用通信装置100固定于车身的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首先,与实施方式同样地,将天线装置1配置于车身C上(参考图5A)。接着,在车身C内,使盖部73的插入口75与天线装置1的前端相向。接下来,沿前后方向使盖部73朝向天线装置1水平移动。由此,经由插入口75将馈电点9及转动杠杆10插入于槽76内。接着通过使盖部73移动,转动杠杆10的腿部41与台座部77抵接。而且,通过使盖部73移动,转动杠杆10被台座部77推动并转动。另外,随着盖部73的移动,槽76的周缘沿前后方向插入于连接部8的引导构造8a(参考图1B)。
然后,被压缩的腿部41位于台座部77上,由此腿部41通过台座部77朝向底座3被按压。由此,转动杠杆10的爪45扎破车身C的涂装,爪45与车身C的金属部分接地。并且,槽76的周缘与引导构造8a嵌合,由此将盖部73装设于天线装置1。然后,将主体部72装设于盖部73,由此将通信模块70装设于天线装置1。此时,使主体部72内的上述集成电路等与连接部8的端子连接。另外,将车辆用通信装置100固定于车身时,首先也可以使上述集成电路等与连接部8的端子连接。在该情况下,能够在主体部72装设盖部73之后,将盖部73装设于天线装置1。
与实施方式同样地,以上说明的车辆用通信装置100中,只要框体71的盖部73沿前后方向仅插入于连接部8,则转动杠杆10自动地转动。即,仅将框体71装设于天线装置1时转动杠杆10自动地转动,由此不使用专用工具就能够将车辆用通信装置100轻松地装设于车身C。因此,与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在车辆用通信装置100中也奏效。
本实用新型的天线装置及车辆用通信装置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可进行其它各种变形。例如,上述第1~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天线装置中的任一个可以包含于车辆用通信装置。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等中,天线装置具备连接部及馈电点这两者,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连接部内包含有馈电点。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等中,天线装置的底座包含底座部及树脂底座部,但并不限于此。图9为另一天线装置的底面侧立体图。图9所示的天线装置1A的底座3A例如为金属制或合金制的架台。底座3A的周围被密封部81包围。密封部81为堵住车身与罩2之间的部件,例如为具有可挠性的树脂部件。为了控制密封部81的可挠性,在密封部81中朝向罩2的表面上也可以设有加强部等。密封部81的周缘与罩2的内表面相接。密封部81的表面设有粘结部82。粘结部82为粘结罩2与车身的部件,例如为双面胶带。因此,天线装置1A的罩2经由密封部81的粘结部82装设于车身。由此,能够防止水及尘埃等进入罩2的内部。此外,电路基板、连接部、馈电点等的防水性例如可以通过设置于底座3A的防水部件来保证。该天线装置1A的底座3A的形式可适当应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等。并且,底座3A具有单一的底座,但不限于此。底座3A也可以是由树脂包围在金属部件的周围的形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等中,天线装置具备两个天线,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天线装置也可以具有三个以上的天线。在该情况下,天线装置除了AM、FM用的天线等以外,还可以具有接收电话用的电波的天线,也可以具有接收与无线通信对应的频率带域的电波的天线。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等中,转动杠杆具有弹性,但并不限于此。即,转动杠杆也可以不具有弹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等中,底座上设有两个电路基板,但并不限于此。天线装置也可以具备单一的电路基板。在该情况下,天线装置中所包含的各天线可以与上述单一的电路基板电连接。或者,天线装置也可以具有三个以上的电路基板。
在上述实施方式等中,转动杠杆的弯曲部在初始位置勾止于限制部的凸部,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台座中也可以设有突起。在该情况下,转动杠杆的弯曲部在初始位置也可以勾止于上述突起。即,转动杠杆的限制部也可以直接设置于台座。
在上述实施方式等中,转动杠杆具备一对突起部,但并不限于此。转动杠杆可以具备一个突起部,也可以具备三个以上的突起部。并且,设有突起部的位置并无特别限定。例如,突起部也可以在宽度方向上被弯曲部夹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天线装置被固定于车身时,车身也可以被底座与固定构造夹住。在该情况下,通过转动杠杆与固定构造这两者,天线装置牢固地固定于车身。并且,车辆用通信装置固定于车身时,车身也可以被底座与框体夹住。在该情况下,通过转动杠杆与框体这两者,车辆用通信装置牢固地固定于车身。
在上述第1变形例中,凸部设置于卡止部,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凸部也可以设置于限制部的倾斜面。即,凸部设置于卡止部及限制部中的一方即可。在该情况下,也实现与上述第1变形例同样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第2变形例中,弹性部件设置于卡止部,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导电性的弹性部件也可以设置于限制部的倾斜面。并且,导电性的弹性部件也可以设置于卡止部及限制部这两者上。即,弹性部件设置于卡止部及限制部中的至少一方即可。在这种情况下,也实现与上述第2变形例同样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第2变形例中,凸部设置于卡止部,并且凹部设置于限制部,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凸部设置于限制部,并且凹部设置于卡止部。即,凸部设置于卡止部及限制部中的一方,凹部设置于卡止部及限制部中的另一方即可。在该情况下,也实现与上述第3变形例同样的作用效果。

Claims (8)

1.一种能够固定于车身的车辆用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导电性的底座;
多个天线,位于所述底座的主面侧;
连接部,位于所述底座的底面侧,且与所述多个天线中的至少一部分电连接;及
导电性的转动杠杆,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底座,
所述底座具有用于限制所述转动杠杆的转动的限制部及插通有所述转动杠杆的开口,
所述转动杠杆具有:
卡止部,位于所述底座的所述主面侧;
腿部,位于所述底座的所述底面侧;及
爪,设置于所述腿部,
所述车辆用天线装置被固定于所述车身时所述转动杠杆转动,由此
所述卡止部卡止于所述限制部,
所述腿部朝向所述底座被按压,
所述爪抵接于所述车身而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台座,位于所述底座的所述主面侧,且载置所述多个天线中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卡止部配置于通过所述底座与所述台座而形成的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馈电点,与所述多个天线的一部分电连接,且从所述底座的所述底面突出,
在所述腿部的前端设有洼部,
所述馈电点以能够容纳于所述洼部的方式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部及所述限制部中的一方具有导电性的第1凸部,
所述车辆用天线装置被固定于所述车身时,所述第1凸部与所述卡止部及所述限制部中的另一方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部及所述限制部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导电性的弹性部件,
在所述车辆用天线装置被固定于所述车身时,所述弹性部件被所述卡止部与所述限制部夹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部及所述限制部中的一方具有第2凸部,
所述卡止部及所述限制部中的另一方具有能够与所述第2凸部嵌合的凹部,
所述车辆用天线装置被固定于所述车身时,所述第2凸部与所述凹部嵌合。
7.一种车辆用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天线装置;及
通信模块,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装设于所述车辆用天线装置,
所述通信模块具有:
框体,能够与所述连接部嵌合;及
集成电路,容纳于所述框体,且与所述连接部电连接,
通过所述框体与所述连接部嵌合,所述车辆用天线装置被固定于所述车身时,
所述转动杠杆被所述框体推动并转动之后,所述腿部被所述框体压向所述底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具有用于从规定方向插入所述框体的构造,
所述框体沿规定方向插入于所述连接部时,所述转动杠杆被所述框体推动并转动。
CN201822230730.7U 2018-12-28 2018-12-28 车辆用天线装置及车辆用通信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496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30730.7U CN209249685U (zh) 2018-12-28 2018-12-28 车辆用天线装置及车辆用通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30730.7U CN209249685U (zh) 2018-12-28 2018-12-28 车辆用天线装置及车辆用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49685U true CN209249685U (zh) 2019-08-13

Family

ID=67535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30730.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49685U (zh) 2018-12-28 2018-12-28 车辆用天线装置及车辆用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496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4013C (zh) 适于连接薄片部件的连接器
US9844149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tenna assembly
CN103858286A (zh) 能够外部连接的电子电路单元
US20110109115A1 (en) Terminal structure and glass plate with terminal for vehicles
US7744384B2 (en) Spring contact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CN101147297A (zh) 夹层玻璃的电线连接结构以及具有电线连接结构的夹层玻璃
CN105792574A (zh) 终端设备
US931885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5514262B2 (ja) アンテナ給電装置
US7445506B2 (en) Shielded connector
TW201813221A (zh) 電連接器
CN102227849A (zh) 用于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挠性电连接器
EP3618198A1 (en) Fixed structure for battery connector, and mobile terminal
US755977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electrically an antenna module to a grounding plate
US881459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rotation prevention function
CN209249685U (zh) 车辆用天线装置及车辆用通信装置
CN108604755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9390717B (zh) 电连接器及其夹持件
CN107484405B (zh) 移动终端及其电路板组件
JP2019080095A (ja) アンテナ装置
EP1427065A1 (en) Antenna cord plug structure
US20040239572A1 (en) Adapter for antenna structures
CN215732323U (zh) 一种双头压缩pogopin连接器
JP5744281B1 (ja) 車載用電子機器筐体及びリモート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装置
CN219246921U (zh) 一种车载薄膜dtv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13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