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46444U - 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46444U
CN209246444U CN201821528365.1U CN201821528365U CN209246444U CN 209246444 U CN209246444 U CN 209246444U CN 201821528365 U CN201821528365 U CN 201821528365U CN 209246444 U CN209246444 U CN 2092464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aporation
condensation
evaporator
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2836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俊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Dun'an Therm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Dun'an Therm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Dun'an Therm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Dun'an Therm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2836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464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464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464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壳体,壳体内具有相间隔且独立设置的蒸发风道和冷凝风道;蒸发风机和多个蒸发器,蒸发风机和多个蒸发器均设置于蒸发风道内;冷凝风机和多个冷凝器,冷凝风机和多个冷凝器均设置于冷凝风道内。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制冷系统的占用空间大、生产成本高和能耗过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制冷系统,为了提升制冷系统的冷却效果,通常设置多套制冷装置,每套制冷装置均具有冷凝风道、冷凝风机、蒸发风道和蒸发风机,这样,增加冷凝风道和蒸发风道,会导致制冷系统的占用空间大,此外,增加冷凝风机和蒸发风机的数量,会导致增加制冷系统的生产成本,导致制冷系统的能耗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制冷系统的占用空间大、生产成本高和能耗过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壳体,壳体内具有相间隔且独立设置的蒸发风道和冷凝风道;蒸发风机和多个蒸发器,蒸发风机和多个蒸发器均设置于蒸发风道内;冷凝风机和多个冷凝器,冷凝风机和多个冷凝器均设置于冷凝风道内。
进一步地,多个蒸发器包括热管蒸发器和压缩制冷蒸发器,其中,蒸发风机位于蒸发风道的顶部,热管蒸发器和压缩制冷蒸发器均位于蒸发风机的下方。
进一步地,壳体上开设有与蒸发风道相连通的蒸发进风口和蒸发出风口,且蒸发出风口相对于蒸发进风口靠近壳体的顶部。
进一步地,蒸发进风口开设在壳体的侧面,蒸发出风口开设在壳体的顶面;或者,蒸发进风口和蒸发出风口均开设在壳体的侧面。
进一步地,压缩制冷蒸发器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壳体上开设有与冷凝风道相连通的冷凝进风口和冷凝出风口,且冷凝进风口和冷凝出风口均开设在壳体的侧面。
进一步地,多个冷凝器包括热管冷凝器和压缩制冷冷凝器,其中,热管冷凝器和压缩制冷冷凝器并列设置,且两者均设置在与冷凝出风口相对的位置处。
进一步地,冷凝风机设置在与冷凝进风口相对的位置处。
进一步地,制冷系统还包括压缩机、气液分离器、节流装置和均液器,压缩制冷冷凝器、节流装置、均液器、压缩制冷蒸发器、气液分离器和压缩机沿冷媒的流动路径依次连通设置;其中,压缩机和气液分离器均设置在蒸发风道内,并位于热管蒸发器和压缩制冷蒸发器之间;节流装置位于冷凝风道内。
进一步地,制冷系统还包括过滤器,在压缩制冷蒸发器的进口处和出口处安装过滤器;和/或,在压缩制冷冷凝器的进口处和出口处安装过滤器。
进一步地,制冷系统还包括加热器,加热器设置在蒸发风道内,并位于压缩制冷蒸发器的出风侧。
进一步地,制冷系统还包括接水盘,接水盘与压缩制冷蒸发器的靠近壳体底面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制冷系统还包括电控箱,电控箱设置在蒸发风道内,并位于热管蒸发器和压缩制冷蒸发器之间。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壳体设置间隔并独立的蒸发风道和冷凝风道,并在蒸发风道内设置蒸发风机和多个蒸发器,在冷凝风道内设置冷凝风机和多个冷凝器,从而在设置多套制冷装置的情况下,多个蒸发器共用同一个蒸发风道并共用同一个蒸发风机,多个冷凝器共用同一个冷凝风道并共用同一个冷凝风机。这样,本申请提供冷却系统通过将蒸发风道和冷凝风道集成在一个壳体内,减少了冷却系统的占用空间,同时,通过减少冷凝风机和蒸发风机的数量,从而降低制冷系统的生产成本,降低制冷系统的整体能耗。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制冷系统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制冷系统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11、蒸发风道;12、冷凝风道;13、蒸发进风口;14、蒸发出风口;15、冷凝进风口;16、冷凝出风口;20、蒸发风机;30、热管蒸发器;40、压缩制冷蒸发器;50、冷凝风机;60、热管冷凝器;70、压缩制冷冷凝器;80、压缩机;90、气液分离器;100、节流装置;110、均液器;120、加热器;130、过滤器;140、接水盘;150、电控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制冷系统的占用空间大、生产成本高和能耗过高的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制冷系统包括壳体10,壳体10内具有相间隔且独立设置的蒸发风道11和冷凝风道12;制冷系统还包括蒸发风机20、多个蒸发器、冷凝风机50和多个冷凝器,蒸发风机20和多个蒸发器均设置于蒸发风道11内,冷凝风机50和多个冷凝器均设置于冷凝风道12内。
在本申请中,通过在壳体10设置间隔并独立的蒸发风道11和冷凝风道12,并在蒸发风道11内设置蒸发风机20和多个蒸发器,在冷凝风道12内设置冷凝风机50和多个冷凝器,从而在设置多套制冷装置的情况下,多个蒸发器共用同一个蒸发风道11并共用同一个蒸发风机20,多个冷凝器共用同一个冷凝风道12并共用同一个冷凝风机50。这样,本申请提供冷却系统将蒸发风道11和冷凝风道12集成在一个壳体10内,减少了冷却系统的占用空间,同时,本申请提供冷却系统还减少了冷凝风机50和蒸发风机20的数量,从而降低制冷系统的生产成本,降低制冷系统的整体能耗。
可选地,壳体10通过蒸发风道隔板和冷凝风道隔板将壳体10分隔为间隔并独立的蒸发风道11和冷凝风道12。
如图1所示,多个蒸发器包括热管蒸发器30和压缩制冷蒸发器40,其中,蒸发风机20位于蒸发风道11的顶部,热管蒸发器30和压缩制冷蒸发器40均位于蒸发风机20的下方。
可选地,热管蒸发器30设置在蒸发进风口13处,压缩制冷蒸发器40设置在热管蒸发器30和蒸发风机20之间。这样,室内回风首先经过热管蒸发器30进行一次降温处理,被一次降温的室内回风再经过压缩制冷蒸发器40进行二次降温处理,从而更加合理地利用热管蒸发器30,使其发挥最大的制冷效果,降低了压缩制冷蒸发器40的制冷能耗。
如图1所示,壳体10上开设有与蒸发风道11相连通的蒸发进风口13和蒸发出风口14,且蒸发出风口14相对于蒸发进风口13靠近壳体10的顶部。这样,壳体10外的室内回风在蒸发风机20的作用下由蒸发进风口13进入至壳体10内,并经过热管蒸发器30和压缩制冷蒸发器40的冷却降温处理,再由位于壳体10顶部的蒸发出风口14排出至室内。
如图1所示,蒸发进风口13开设在壳体10的侧面,蒸发出风口14开设在壳体10的顶面,这样,能够实现制冷系统的上出风。
如图1所示,压缩制冷蒸发器40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设置。这样,能够增大压缩制冷蒸发器40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如图1所示,壳体10上开设有与冷凝风道12相连通的冷凝进风口15和冷凝出风口16,且冷凝进风口15和冷凝出风口16均开设在壳体10的侧面。
可选地,冷凝进风口15位于冷凝出风口16下方。
如图1所示,蒸发风道11包括沿远离壳体10的底面的方向相连通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和冷却风道的高度相同,第二风道位于第一风道和冷却风道的上方。
如图1所示,多个冷凝器包括热管冷凝器60和压缩制冷冷凝器70,其中,热管冷凝器60和压缩制冷冷凝器70并列设置,且两者均设置在与冷凝出风口16相对的位置处。这样,热管冷凝器60和压缩制冷冷凝器70共用一个冷凝风道12,从而减小制冷系统的占用空间,压缩制冷冷凝器70共用一个冷凝风机50,从而降低制冷系统的生产成本,同时,减少冷凝风机50的数量,能够降低制冷系统的能耗。
如图1所示,热管冷凝器60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热管蒸发器30的上方,从而利用高度差实现冷媒在热管冷凝器60和热管蒸发器30之间循环。本申请将压缩制冷技术和热管制冷技术组合在一起,热管制冷利用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的温度差来实现制冷,从而能够降低压缩制冷的功耗,达到节能的效果。
在图1的可选实施例中,压缩制冷冷凝器70相对于热管冷凝器60靠近冷凝出风口16。这样,将压缩制冷冷凝器70靠近出风口设置,能够将压缩制冷冷凝器70产生的热量直接排放到外面。
如图1所示,冷凝风机50设置在与冷凝进风口15相对的位置处。这样,冷凝风机50直接将壳体10外的空气吸入至壳体10的冷凝风道内。
具体来说,热管冷凝器60的底端在竖直方向上高于热管蒸发器30的顶端,可选地,热管冷凝器60的底端与热管蒸发器30的顶端之间的高度差大于等于80cm。
如图1所示,制冷系统还包括压缩机80、气液分离器90、节流装置100和均液器110,压缩制冷冷凝器70、节流装置100、均液器110、压缩制冷蒸发器40、气液分离器90和压缩机80沿冷媒的流动路径依次连通设置;其中,压缩机80和气液分离器90均设置在蒸发风道11内,并位于热管蒸发器30和压缩制冷蒸发器40之间;节流装置100位于冷凝风道12内。这样,通过将压缩机80和气液分离器90设置在热管蒸发器30和压缩制冷蒸发器40之间,能够利用热管蒸发器30的出风(即压缩制冷蒸发器40的进风)对压缩机80和气液分离器90进行降温。
可选地,节流装置100为节流阀。
如图1所示,制冷系统还包括过滤器130,在压缩制冷蒸发器40的进口处和出口处安装过滤器130;和/或,在压缩制冷冷凝器70的进口处和出口处安装过滤器130。这样,通过设置过滤器130对冷媒进行过滤。
如图1所示,制冷系统还包括加热器120,加热器120设置在蒸发风道11内,并位于压缩制冷蒸发器40的出风侧,从而对压缩制冷蒸发器40的出风进行均匀加热。
可选地,加热器120为电加热器。
如图1所示,制冷系统还包括接水盘140,接水盘140与压缩制冷蒸发器40的靠近壳体10底面的一端连接。这样,压缩制冷蒸发器40表面凝结的冷凝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流至接水盘。
如图1所示,制冷系统还包括电控箱150,电控箱150设置在蒸发风道11内,并位于热管蒸发器30和压缩制冷蒸发器40之间。这样,能够利用热管蒸发器30的出风(即压缩制冷蒸发器40的进风)对电控箱150进行降温。
本申请提供的制冷系统在使用时,制冷系统包括相互独立工作的压缩制冷装置和热管冷却装置,其中,压缩制冷装置的运行原理如下:低温低压的蒸气冷媒经过压缩机80被压缩为高温高压的蒸气冷媒,高温高压的蒸气冷媒通过循环连接管路进入压缩制冷冷凝器70,并在压缩制冷冷凝器70和冷凝风机50的共同作用下变成中温高压的液体冷媒,中温高压的液体冷媒经过滤器130过滤后,进入节流装置100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冷媒,之后,均液器110将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冷媒均匀地分配到压缩制冷蒸发器40的各过流程中,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冷媒在压缩制冷蒸发器40和蒸发风机20的作用下变成低温低压的蒸气冷媒,流出压缩制冷蒸发器40的低温低压的蒸气冷媒流经气液分离器90后进入压缩机80,低温低压的蒸气冷媒经过压缩机80进行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气冷媒,实现冷媒的循环。
热管冷却装置的运行原理如下:热管冷凝器60的底部与热管蒸发器30的顶部保持一定的高度,当热管冷凝器60的进风温度低于热管蒸发器30的进风温度时,热管制冷装置开始循环制冷。进入热管蒸发器30的液体冷媒在热管蒸发器30和蒸发风机20的作用下变成蒸气冷媒,蒸气冷媒在热管冷凝器60和冷凝风机50的作用下变成液体冷媒,液体冷媒再回流至热管蒸发器30内,在热管蒸发器30和蒸发风机20的作用下变成蒸气冷媒,实现冷媒的循环。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蒸发进风口13和蒸发出风口14均开设在壳体10的侧面,从而实现制冷系统的正面出风或径向出风。
本申请通过在壳体10上的不同位置处开设蒸发出风口14,实现制冷系统的上出风,正面出风或径向出风。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具有相间隔且独立设置的蒸发风道(11)和冷凝风道(12);
蒸发风机(20)和多个蒸发器,所述蒸发风机(20)和所述多个蒸发器均设置于所述蒸发风道(11)内;
冷凝风机(50)和多个冷凝器,所述冷凝风机(50)和所述多个冷凝器均设置于所述冷凝风道(1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蒸发器包括热管蒸发器(30)和压缩制冷蒸发器(40),其中,所述蒸发风机(20)位于所述蒸发风道(11)的顶部,所述热管蒸发器(30)和所述压缩制冷蒸发器(40)均位于所述蒸发风机(20)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上开设有与所述蒸发风道(11)相连通的蒸发进风口(13)和蒸发出风口(14),且所述蒸发出风口(14)相对于所述蒸发进风口(13)靠近所述壳体(10)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进风口(13)开设在所述壳体(10)的侧面,所述蒸发出风口(14)开设在所述壳体(10)的顶面;或者,
所述蒸发进风口(13)和所述蒸发出风口(14)均开设在所述壳体(10)的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制冷蒸发器(40)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上开设有与所述冷凝风道(12)相连通的冷凝进风口(15)和冷凝出风口(16),且所述冷凝进风口(15)和所述冷凝出风口(16)均开设在所述壳体(10)的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冷凝器包括热管冷凝器(60)和压缩制冷冷凝器(70),其中,所述热管冷凝器(60)和所述压缩制冷冷凝器(70)并列设置,且两者均设置在与所述冷凝出风口(16)相对的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风机(50)设置在与所述冷凝进风口(15)相对的位置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压缩机(80)、气液分离器(90)、节流装置(100)和均液器(110),所述压缩制冷冷凝器(70)、所述节流装置(100)、所述均液器(110)、所述压缩制冷蒸发器(40)、所述气液分离器(90)和所述压缩机(80)沿冷媒的流动路径依次连通设置;
其中,所述压缩机(80)和所述气液分离器(90)均设置在所述蒸发风道(11)内,并位于所述热管蒸发器(30)和所述压缩制冷蒸发器(40)之间;所述节流装置(100)位于所述冷凝风道(12)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过滤器(130),在所述压缩制冷蒸发器(40)的进口处和出口处安装所述过滤器(130);和/或,在所述压缩制冷冷凝器(70)的进口处和出口处安装所述过滤器(130)。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加热器(120),所述加热器(120)设置在所述蒸发风道(11)内,并位于所述压缩制冷蒸发器(40)的出风侧。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接水盘(140),所述接水盘(140)与所述压缩制冷蒸发器(40)的靠近所述壳体(10)底面的一端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电控箱(150),所述电控箱(150)设置在所述蒸发风道(11)内,并位于所述热管蒸发器(30)和所述压缩制冷蒸发器(40)之间。
CN201821528365.1U 2018-09-18 2018-09-18 制冷系统 Active CN2092464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28365.1U CN209246444U (zh) 2018-09-18 2018-09-18 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28365.1U CN209246444U (zh) 2018-09-18 2018-09-18 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46444U true CN209246444U (zh) 2019-08-13

Family

ID=67518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28365.1U Active CN209246444U (zh) 2018-09-18 2018-09-18 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464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65596U (zh) 直膨式热回收空气处理装置
CN107532807B (zh) 压缩机单元、热源单元和空气调节器
CN106247501A (zh) 数据中心用封闭热通道‑全回风干空气能中央空调系统
US10156387B2 (en) Outdoor device for an air conditioner
CN105240962A (zh) 一种风温范围宽泛的水冷调温除湿机
CN202734200U (zh) 低噪音型高温机柜空调
CN110469929B (zh) 制取露点温度冷风的间接蒸发冷却设备以及空调系统
EP3452764A1 (en) Air conditioning and heat pump tower with energy efficient arrangement
CN102563763A (zh) 除湿机
US20190346158A1 (en) Heat exchange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using the same
CN112594788A (zh) 一种厨房空调结构及厨房空调器
CN102705970A (zh) 低噪音型高温机柜空调
CN209246444U (zh) 制冷系统
KR20060129789A (ko) 실외기 없는 에어컨
CN201917015U (zh) 除湿机
CN110906578A (zh) 制冷系统
CN213630742U (zh) 全联供热泵除湿热水机组
JPS5824764A (ja) ヒ−トポンプ装置
CN212720054U (zh) 空调系统
CN21330023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9744758U (zh) 用于制冷设备的制冷系统及空调器
CN210035929U (zh) 室外型带补气增焓的低温涡旋并联风冷冷凝压缩机组
CN210036199U (zh) 一种节能型热泵干燥系统
CN208487727U (zh) 数据中心的空调系统
CN105605818A (zh) 一种双工况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