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44179U - 气膜风道结构 - Google Patents

气膜风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44179U
CN209244179U CN201821555444.1U CN201821555444U CN209244179U CN 209244179 U CN209244179 U CN 209244179U CN 201821555444 U CN201821555444 U CN 201821555444U CN 209244179 U CN209244179 U CN 2092441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insulation
building foundation
preservation formu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5544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茂亦
汪妍君
劳歆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CHENG SPACE (SHENZ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cheng Space (shenz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cheng Space (shenz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cheng Space (shenz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5544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441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441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441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气膜风道结构;包括建筑基础、气膜、空调机组、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及隔热保温式回风管道;气膜固于建筑基础上,以使其内部与地面间形成建筑空间;空调机组具有出风端及回风端;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埋于地下,其进风口A自建筑基础外伸出地面与空调机组出风端连通,其出风口A自建筑基础内伸出地面与建筑空间连通;隔热保温式回风管道埋于地下,其进风口B自建筑基础内伸出地面与建筑空间连通,其出风口B自建筑基础外伸出地面与空调机组回风端连通。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及隔热保温式回风管道均不与气膜相连,使得气膜美观,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及隔热保温式回风管道均埋于地下使得能有效减少空调机组能耗,进而,本实用新型效果好。

Description

气膜风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膜建筑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气膜风道结构。
背景技术
气膜建筑,顾名思义,其是用特殊的建筑膜材做外壳,配备一套智能化的机电设备在气膜建筑内部提供空气的正压,把建筑主体支撑起来的一种建筑结构系统。
因其具有使用安全性好,施工速度快,建造成本低及建筑舒适性好等居多优点,使得其已经广泛应用于文化旅游行业、体育行业、环保行业及军事应用行业等,而作为多功能气膜场馆、体育场馆、航空港、库房、候机大厅及工业厂房等使用。
而对于现有的大多数气膜建筑,其在实施时,一般则会在其外部安装一空调机组,并通过外露于地面的送风管道将其与相应气膜建筑内的建筑空间连通,以向相应建筑空间提供适宜温度的空调风,此种安装方式虽然使用广泛,但其依然具有一定缺陷和不足。
具体来说,一方面,将外露于地面的送风管道与气膜建筑内的建筑空间直接连通,使得非常的不美观,且使得占用地面空间,另一方面,相应气膜所构建的建筑空间所需适宜温度一般来说会与室外温度存在温差,当相应送风管道直接与室外空气相接触时,则势必会产生热传递,使得相应送风管道内的送风温度必然会发生改变,即变高或变低,使得在促使相应气膜所构建的建筑空间达到所需适宜温度时必然会增加空调机组能耗。
藉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气膜风道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膜风道结构,包括:
建筑基础;所述建筑基础固于地面;
气膜;所述气膜下周缘固设于所述建筑基础上,以使其内部与地面之间形成建筑空间;
空调机组;所述空调机组设于所述建筑基础外,并具有一出风端及一回风端;
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所述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埋于地下,其具有进风口A及出风口A,其进风口A自所述建筑基础外部伸出至地面而与所述空调机组出风端相连通,其出风口A自所述建筑基础内部伸出至地面以上而与所述建筑空间相连通;
隔热保温式回风管道;所述隔热保温式回风管道埋于地下,其具有进风口B及出风口B,其进风口B自所述建筑基础内部伸出至地面以上而与所述建筑空间相连通,其出风口B自所述建筑基础外部伸出至地面而与所述空调机组回风端相连通。
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优选地,所述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具有一个出风口A,一个所述出风口A位于所述建筑基础地面中心位置;所述隔热保温式回风管道具有多个进风口B,多个所述进风口B邻近所述建筑基础内沿环绕并均匀设置。
优选地,所述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具有多个出风口A,多个所述出风口A邻近所述建筑基础内沿环绕并均匀设置;所述隔热保温式回风管道具有一个进风口B,一个所述进风口B位于所述建筑基础地面中心位置。
优选地,所述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具有一个出风口A,所述隔热保温式回风管道具有一个进风口B;一个所述出风口A与一个所述进风口B均邻近所述建筑基础内沿而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出风口A及所述进风口B处设有可调节风口朝向及大小的旋转百叶门。
优选地,所述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及所述隔热保温式回风管道均包括位于外层的抗压保护层及位于内层的隔热保温层;
其中,所述抗压保护层为嵌入钢筋的混凝土材料制作;所述隔热保温层为聚氨酯材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气膜风道结构,在具体实施时,所设置的所述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埋于地下,其具有进风口A及出风口A,其进风口A自所述建筑基础外部伸出至地面而与所述空调机组出风端相连通,其出风口A自所述建筑基础内部伸出至地面以上而与所述建筑空间相连通;所设置的所述隔热保温式回风管道埋于地下,其具有进风口B及出风口B,其进风口B自所述建筑基础内部伸出至地面以上而与所述建筑空间相连通,其出风口B自所述建筑基础外部伸出至地面而与所述空调机组回风端相连通;如此,一方面,即使得省去在相应气膜表面开设进出风口的麻烦,使得相应气膜外表面看起来整洁美观而更具整体性,使得整体美观性好,且使得所述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及所述隔热保温式回风管道均不占用地面上部空间,另一方面,所述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及所述隔热保温式回风管道均埋于地下,使得与所述气膜外部空气隔绝,使得在促使相应气膜所构建的建筑空间达到所需适宜温度时能有效避免热传递所带来的增加空调机组能耗,并且,所述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及所述隔热保温式回风管道均自带隔热及保温功能,使得在促使相应气膜所构建的建筑空间达到所需适宜温度时能进一步避免增加空调机组能耗,进而,本实用新型节能减排,能促使所搭建的气膜美观大气,使得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其二、在本技术方案中,一方面,所述出风口A及所述进风口B处设有可调节风口朝向及大小的旋转百叶门,如此一来,即使得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调节所述出风口A的风口朝向、出风量大小及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调节所述进风口B的风口朝向、出风量大小,使得使用灵活性好,另一方面,因所述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及所述隔热保温式回风管道均包括位于外层的抗压保护层及位于内层的隔热保温层;所述抗压保护层为嵌入钢筋的混凝土材料制作;所述隔热保温层为聚氨酯材料制作,如此一来,即使得其在均兼具隔热及保温功效的同时,其还坚固耐用,抗压性好及使得使用寿命长,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得到有效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本实用新型气膜风道结构的前视剖视图;
图2是实施例二中,本实用新型气膜风道结构的前视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三中,本实用新型气膜风道结构的前视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在一实施例中的剖视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的在另一实施例中的剖视图二;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号:
气膜风道结构1000;
建筑基础10;
气膜20;
建筑空间21;
空调机组30;
出风端301;回风端302;
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40;
进风口A401;出风口A402;
隔热保温式回风管道50;
进风口B501;出风口B502;
抗压保护层41;
隔热保温层42;
旋转百叶门60;
风道底板7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实质。
结合图1、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气膜风道结构1000,包括:
建筑基础10;所述建筑基础10固于地面;
气膜20;所述气膜20下周缘固设于所述建筑基础10上,以使其内部与地面之间形成建筑空间21;
空调机组30;所述空调机组30设于所述建筑基础10外,并具有一出风端301及一回风端302;
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40;所述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40埋于地下,其具有进风口A401及出风口A402,其进风口A401自所述建筑基础10外部伸出至地面而与所述空调机组30出风端301相连通,其出风口A402自所述建筑基础10内部伸出至地面以上而与所述建筑空间21相连通;
隔热保温式回风管道50;所述隔热保温式回风管道50埋于地下,其具有进风口B501及出风口B502,其进风口B501自所述建筑基础10内部伸出至地面以上而与所述建筑空间21相连通,其出风口B502自所述建筑基础10外部伸出至地面而与所述空调机组30回风端302相连通。
基于上述所述,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气膜20风道结构1000,在具体实施时,则主要是将传统的气膜20建筑送风管道及出风管道从地上转换为埋于地下。
因所设置的所述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40埋于地下,其具有进风口A401及出风口A402,其进风口A401自所述建筑基础10外部伸出至地面而与所述空调机组30出风端301相连通,其出风口A402自所述建筑基础10内部伸出至地面以上而与所述建筑空间21相连通;且因所设置的所述隔热保温式回风管道50埋于地下,其具有进风口B501及出风口B502,其进风口B501自所述建筑基础10内部伸出至地面以上而与所述建筑空间21相连通,其出风口B502自所述建筑基础10外部伸出至地面而与所述空调机组30回风端302相连通;
一方面,即使得省去在相应气膜20表面开设进出风口的麻烦,使得相应气膜20外表面看起来整洁美观而更具整体性,使得整体美观性好,且使得所述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40及所述隔热保温式回风管道50均不占用地面上部空间。
另一方面,所述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40及所述隔热保温式回风管道50均埋于地下,使得与所述气膜20外部空气隔绝,使得在促使相应气膜20所构建的建筑空间21达到所需适宜温度时能有效避免热传递所带来的增加空调机组30能耗。
并且,所述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40及所述隔热保温式回风管道50均自带隔热及保温功能,使得在促使相应气膜20所构建的建筑空间21达到所需适宜温度时能进一步避免增加空调机组30能耗。
进而,本实用新型节能减排,能促使所搭建的气膜20美观大气,使得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实施例一
参照图1所示,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40具有一个出风口A402,一个所述出风口A402位于所述建筑基础10地面中心位置;所述隔热保温式回风管道50具有多个进风口B501,多个所述进风口B501邻近所述建筑基础10内沿环绕并均匀设置。
如此,则使得便于所述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40所排出的适宜温度的空调新风能通过一个所述出风口A402向所述建筑空间21四周及上部发散,并使得所述建筑空间21内的旧风能环绕所述建筑空间21内周缘通过所述隔热保温式回风管道50的多个进风口B501均匀排出。
实施例二
参照图2所示,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40具有多个出风口A402,多个所述出风口A402邻近所述建筑基础10内沿环绕并均匀设置;所述隔热保温式回风管道50具有一个进风口B501,一个所述进风口B501位于所述建筑基础10地面中心位置。
如此,则使得便于所述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40所排出的适宜温度的空调新风能通过多个所述出风口A402环绕所述建筑空间21内周缘向所述建筑空间21中部及上部发散,并使得所述建筑空间21内的旧风能汇聚于其中下方而通过所述隔热保温式回风管道50的一个所述进风口B501集中排出。
实施例三
参照图3所示,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40具有一个出风口A402,所述隔热保温式回风管道50具有一个进风口B501;一个所述出风口A402与一个所述进风口B501均邻近所述建筑基础10内沿而相对设置。
如此,则使得一个所述出风口A402与一个所述进风口B501之间相对较远,使得便于经所述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40排出的适宜温度的空调新风在所述建筑空间21内能得到高效利用,而后所述建筑空间21内的旧风则能汇聚而通过所述隔热保温式回风管道50的一个所述进风口B501集中排出。
进一步的,不论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还是上述实施例三,所述出风口A402及所述进风口B501离地面的高度H均为大于20cm;且所述出风口A402及所述进风口B501处均设有可调节风口朝向及大小的旋转百叶门60。
如此一来,所述出风口A402及所述进风口B501离地面具有一定高度,使得能有效避免地面尘土及水渍等的进入,且使得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调节所述出风口A402的风口朝向、出风量大小及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调节所述进风口B501的风口朝向、出风量大小,使得使用灵活性好。
此处,需要阐明的是,在现有的空调中,旋转百叶门60如何设置为常规技术,在本技术方案中则仅仅是将其通过所述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40及所述隔热保温式回风管道50来与所述空调机组30进行桥接,并没有对其结构等进行改进,故而,其具体结构等在此则不做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40及所述隔热保温式回风管道50均包括位于外层的抗压保护层41及位于内层的隔热保温层42;
其中,所述抗压保护层41为嵌入钢筋的混凝土材料制作;所述隔热保温层42为聚氨酯材料制作,
如此一来,即使得其在均兼具隔热及保温功效的同时,其还坚固耐用,抗压性好及使得使用寿命长。
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得到有效提高。
需要补充的是,在优选方案中,所述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40及所述隔热保温式回风管道50还均包括设于其底部的起支撑作用的风道底板70,所述风道底板70优选为钢板。
其他实施例等,在此,则不做一一举例说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易实施,易操作,实用性强,专用性强,制造成本低,在结构的改进及技术的改进中,均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成本,使得本实用新型必然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本实用新型会非常的受欢迎,能得到有效普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气膜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筑基础;所述建筑基础固于地面;
气膜;所述气膜下周缘固设于所述建筑基础上,以使其内部与地面之间形成建筑空间;
空调机组;所述空调机组设于所述建筑基础外,并具有一出风端及一回风端;
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所述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埋于地下,其具有进风口A及出风口A,其进风口A自所述建筑基础外部伸出至地面而与所述空调机组出风端相连通,其出风口A自所述建筑基础内部伸出至地面以上而与所述建筑空间相连通;
隔热保温式回风管道;所述隔热保温式回风管道埋于地下,其具有进风口B及出风口B,其进风口B自所述建筑基础内部伸出至地面以上而与所述建筑空间相连通,其出风口B自所述建筑基础外部伸出至地面而与所述空调机组回风端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膜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具有一个出风口A,一个所述出风口A位于所述建筑基础地面中心位置;所述隔热保温式回风管道具有多个进风口B,多个所述进风口B邻近所述建筑基础内沿环绕并均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膜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具有多个出风口A,多个所述出风口A邻近所述建筑基础内沿环绕并均匀设置;所述隔热保温式回风管道具有一个进风口B,一个所述进风口B位于所述建筑基础地面中心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膜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具有一个出风口A,所述隔热保温式回风管道具有一个进风口B;一个所述出风口A与一个所述进风口B均邻近所述建筑基础内沿而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气膜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A及所述进风口B处设有可调节风口朝向及大小的旋转百叶门。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气膜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保温式送风管道及所述隔热保温式回风管道均包括位于外层的抗压保护层及位于内层的隔热保温层;
其中,所述抗压保护层为嵌入钢筋的混凝土材料制作;所述隔热保温层为聚氨酯材料制作。
CN201821555444.1U 2018-09-20 2018-09-20 气膜风道结构 Active CN2092441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55444.1U CN209244179U (zh) 2018-09-20 2018-09-20 气膜风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55444.1U CN209244179U (zh) 2018-09-20 2018-09-20 气膜风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44179U true CN209244179U (zh) 2019-08-13

Family

ID=67518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55444.1U Active CN209244179U (zh) 2018-09-20 2018-09-20 气膜风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4417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89379A (zh) * 2019-12-31 2020-05-01 深圳约顿科技有限公司 加湿气膜结构
CN115899919A (zh) * 2022-11-04 2023-04-04 苏州美瑞德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超高钢结构空间下沉式送风设计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89379A (zh) * 2019-12-31 2020-05-01 深圳约顿科技有限公司 加湿气膜结构
CN115899919A (zh) * 2022-11-04 2023-04-04 苏州美瑞德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超高钢结构空间下沉式送风设计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30702B (zh) 一种相变保温隔热吸湿型建筑外围结构
CN101019493B (zh) 一种高性能日光温室
CN201051810Y (zh) 一种高性能日光温室
CN203947635U (zh) 新型植物遮阳内呼吸双层玻璃幕墙
CN209244179U (zh) 气膜风道结构
CN204612043U (zh) 一种土壤-空气换热系统
CN107062474A (zh) 一种基于蓄能的近零能耗建筑系统
CN106836523A (zh) 一种基于蓄能的玻璃空腔绿植系统
CN106472166A (zh) 一种连栋大棚
CN105544746B (zh) 一种利用遮阳系统节能的建筑结构及其方法
CN206693433U (zh) 一种新型环保节能型相变建筑外围结构
CN201522058U (zh) 室内空气更新调节装置
CN203605396U (zh) 智能型无动力通风系统
JP2010203657A (ja) 住宅換気システム
CN207228688U (zh) 一种彩钢板房
CN207211396U (zh) 具有多功能地下空间结构的建筑
CN108633630A (zh) 一种种植香菇的温控大棚
CN203050154U (zh) 一种绿色环保节能建筑
CN105239679A (zh) 蓄能自调式建筑外墙结构
CN102726206B (zh) 周年化高效、节能出菇棚
CN202209753U (zh) 一种伸缩式可调风量的内保温风道
CN205475754U (zh) 一种利用遮阳系统节能的建筑结构
CN212271703U (zh) 一种节能、环保住宅楼
CN202209722U (zh) 一种与建筑融合的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组合体
CN201125542Y (zh) 绿色建筑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01

Address after: 412200 Xiejia Formation, Longhuwan Village, Sunjiawan Town, Liling City, Zhuzhou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nan Zhongcheng Spac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901, Unit B, Building G4, TCL International E City, 1001 Zhongshan Garden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Patentee before: ZHONGCHENG SPACE (SHENZ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01

Address after: 518000 room 1401, block B, building 9, area C, Wanke Yuncheng phase III, Liuxin 4th Road, Xili community,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ONGCHENG SPACE (SHENZHE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12200 Xiejia Formation, Longhuwan Village, Sunjiawan Town, Liling City, Zhuzhou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nan Zhongcheng Spac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