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43806U - 碰撞缓冲装置及包括该碰撞缓冲装置的作业机械 - Google Patents
碰撞缓冲装置及包括该碰撞缓冲装置的作业机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243806U CN209243806U CN201822170224.3U CN201822170224U CN209243806U CN 209243806 U CN209243806 U CN 209243806U CN 201822170224 U CN201822170224 U CN 201822170224U CN 209243806 U CN209243806 U CN 2092438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astic component
- buffer device
- collision
- pressing plate
- fixed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碰撞缓冲装置及包括该碰撞缓冲装置的作业机械。该碰撞缓冲装置适于设置在作业机械的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之间,并且包括弹性件(12)、压板(13)和紧固件(15)。弹性件(12)从安装支架(16)凸出,并且包括主体部(121)和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横向延伸的固定部(122)。压板(13)套装在主体部(121)上并将固定部(122)压向安装支架(16)。紧固件(15)将压板(13)和弹性件(12)固定到安装支架(16)上。该碰撞缓冲装置的弹性件安装牢固不易脱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作业机械,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设置在作业机械上的碰撞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铰接式作业机械(例如轮式装载机、铰接式卡车、自动平地机等)一般包括通过铰接装置联接在一起的前车架和后车架,前车架可相对于后车架转动以便于设置在前车架上的工作机具执行相关作业。在这种铰接式作业机械中,通常在前车架与后车架之间还设置有转向限位装置来限制前车架相对于后车架的极限转向位置。
在诸如装载机的作业机械中,通常使用例如焊接到后车架上的金属限位块来实现转向限位。然而这种转向限位装置由于金属限位块与前车架的硬性撞击而带动整车振动,且产生很大噪音,影响整车舒适性。为了减小冲击和降低噪音,已经提出了使用弹性件的柔性转向限位装置。然而,目前已知的柔性转向限位装置的弹性件安装不稳定,在工作过程中容易脱落;而且,转向限位装置的结构容易造成弹性件载荷过大和应力集中,进而导致弹性件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以上背景技术而提出的,旨在提供一种用于作业机械的碰撞缓冲装置,其能够可靠地防止弹性件脱落和失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碰撞缓冲装置,所述碰撞缓冲装置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从安装支架凸出,并且包括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横向延伸的固定部;压板,所述压板套装在所述主体部上并将所述固定部压向所述安装支架;和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将所述压板和所述弹性件固定到所述安装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上形成有紧固件插入孔,所述碰撞缓冲装置还包括供所述紧固件穿过的刚性衬套,所述刚性衬套设置在所述紧固件插入孔中,并且所述刚性衬套的高度与所述固定部的厚度基本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刚性衬套与所述弹性件整体浇铸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压板上形成有供所述主体部穿过的中央孔,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与所述中央孔的内壁相配合的台阶部。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形成为沿着远离所述固定部的方向渐缩的锥形部。
进一步地,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主体部的交界处形成有圆角过渡部。
进一步地,所述碰撞缓冲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安装支架之间的底板,所述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压板、所述弹性件的固定部以及所述底板,从而将所述弹性件固定到所述安装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和所述压板整体浇铸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涉及一种作业机械,其包括第一车架、第二车架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车架与所述第二车架之间的如上所述的碰撞缓冲装置。
作为示例,所述作业机械是轮式装载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以下方面:碰撞缓冲装置中弹性件的设置能够有效地缓冲碰撞,减小冲击并降低噪音,提高驾驶舒适性;压板的设置将弹性件牢固地固定到安装支架上,可靠地避免了弹性件脱落;刚性衬套的设置将弹性件和紧固件隔离开,使得紧固件的旋紧不会对弹性件产生过度的挤压;压板的中央孔的内壁与弹性件的台阶部相配合,使得弹性件在被压缩时,转向冲击力的一部分通过台阶部传递到压板的孔壁上,从而减轻了作用在弹性件上的载荷;弹性件的主体部的锥形结构和主体部与固定部之间的圆角过渡部避免了应力集中。
附图说明
下文将参考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碰撞缓冲装置可应用于其中的一种示例性作业机械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碰撞缓冲装置的透视图;
图3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碰撞缓冲装置的分解视图;
图4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碰撞缓冲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而仅仅是示例性的,且并非所有在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或其组合对于本实用新型都是必不可少的。
图1示出了一种示例性的作业机械100。作为示例,作业机械100为轮式装载机。作业机械100也可以是执行与特定行业(例如采矿、建筑、农业、运输等)相关的操作并在各种作业环境(例如矿场、建筑工地、农场和道路等)中工作的任何其它类型的铰接式作业机械,例如铰接式卡车、平地机、压实机、挖掘机等。
作业机械100可包括前车架30、设置在前车架30上的工作机具36、后车架30’以及设置在后车架30’上的操作人员容纳空间如驾驶室35。作为示例,工作机具36可以是应用于装载机的铲斗。作业机械100可包括至少一个与工作机具36操作连接并用来控制工作机具36动作的油缸37。在作业机械100的下部布置有行走装置40,用来支撑和移动作业机械100。作为示例,行走装置40包括车轮41,所述车轮41由分别安装在前车架30和后车架30’上的前车轮和后车轮构成。
在铰接式作业机械中,前车架30可相对于后车架30’转向,并且在前车架30和后车架30’之间设置有转向限位装置来限制前后车架之间的极限转向位置。
图2-4示出了作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碰撞缓冲装置的一个示例的转向限位装置10。在下文中以转向限位装置10固定在轮式装载机的后车架30’上为例来进行描述。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转向限位装置固定于其上的第一车架也可以是前车架,且与之相对的第二车架可以是后车架。
作为示例,转向限位装置10包括底板11、弹性件12、压板13、刚性衬套14和紧固件15。弹性件12例如可以采用树脂、橡胶等易于变形和回复的材料。弹性件12包括主体部121和从所述主体部121的一端横向延伸的固定部122。固定部122上形成有多个均布的紧固件插入孔1221,用于将弹性件12固定到后车架30’上的安装支架16(如图2所示)上。主体部121适于在转向过程中抵靠前车架30。压板13套装在主体部121上并将固定部122压向安装支架16。紧固件15将压板13和弹性件12固定到安装支架16上。
在固定到后车架30’上的上述转向限位装置10中,由于弹性件12的主体部121在前后车架相对转向的过程中转向到行程终点时抵靠前车架30,避免了前后车架的直接碰撞,并且通过弹性件的变形缓冲和吸收了碰撞造成的冲击,从而减小了作业机械整车的振动。
作为示例,如图2、3所示,压板13形成为设有中央孔131的基本环形的形状,主体部121从所述中央孔131突出。压板13贴合在固定部122的外侧(远离安装支架16的一侧),并通过紧固件15将弹性件12牢固地固定在安装支架16上。优选地,压板13的刚性可大于弹性件12的刚性。通过设置压板13,相对于紧固件15直接将弹性件12固定到安装支架上的方案而言,能够有效地防止弹性件脱落。
底板11设置在弹性件12的固定部122和安装支架16之间。紧固件15依次穿过压板13、弹性件12的固定部122以及底板11,从而将弹性件12固定到安装支架16上。作为示例,底板11的刚性大于弹性件12的刚性,从而与压板13配合,将弹性件12夹持在其间并牢固地固定到安装支架16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也可以不设置底板11而将弹性件12直接安装到安装支架16上。
在利用紧固件15将弹性件12和压板13以及可选的底板11紧固到安装支架16上的过程中,由于紧固件15的旋紧,会造成弹性件12的压缩变形,该非缓冲作用的变形是不期望的,因为弹性件12的预先变形会降低其在碰撞时的缓冲作用。为此目的而设置了刚性衬套14,该刚性衬套14设置在弹性件12的紧固件插入孔1221中并具有与固定部122的厚度基本相同的高度,以供紧固件15从刚性衬套14中穿过。该刚性衬套14将紧固件15与弹性件12隔离开,从而减小了紧固件15对弹性件12的挤压作用。刚性衬套14的刚性大于固定部122的刚性,从而刚性衬套14刚性地支撑在底板11或安装支架16与压板13之间,避免由于紧固件15的预紧而造成的对弹性件12的挤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刚性衬套14可以与弹性件12整体浇铸成型,也可以在刚性衬套14和弹性件12分别成型后将刚性衬套14压入紧固件插入孔1221中。
作为示例,在弹性件12的固定部122与主体部121之间的交界处设置有与压板13的中央孔131的内壁相配合的台阶部。在主体部121受到来自前车架30的压力而被挤压变形时,挤压力通过台阶部传递到压板13的中央孔131的内壁,从而避免在弹性件12上的应力集中。
进一步地,作为示例,弹性件12的主体部121形成为沿着远离固定部122的方向渐缩的锥形部,并且在固定部122和所述主体部121的交界处形成有圆角过渡部,该结构进一步避免了弹性件的应力集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压板13、弹性件12以及底板11可以各自成型后装配到一起,也可以将压板13和弹性件12或者将压板13、弹性件12以及底板11整体浇铸成型。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碰撞缓冲装置可应用于任何作业机械。该作业机械可以是执行与特定行业(例如建筑、采矿、农业、运输等)相关的操作并在各种作业环境(例如建筑工地、矿场、农场和道路等)中工作的作业机械,例如轮式装载机、铰接式卡车、平地机、压实机、挖掘机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碰撞缓冲装置尤其适合作为转向限位装置设置在铰接式作业机械的前后车架之间。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碰撞缓冲装置并不限于作为转向限位装置使用,而是可以应用在任何可能发生碰撞的场合。
仍以转向限位装置为例,在作业机械的前后车架相对转向时,弹性件能够有效缓冲转向限位时的碰撞冲击以减少振动和噪音。具体而言,在将转向限位装置10安装在后车架30’上的情况下,当作业机械工作过程中前后车架相对转向到行程终点位置时,弹性件12的主体部121的末端抵靠在前车架30上,弹性件12被压缩变形,在缓冲碰撞冲击的同时阻止前后车架之间的进一步转向。
在上述转向限位装置10中,压板13将弹性件12牢固地固定到作业机械上,有效地防止了弹性件12脱落。刚性衬套14将弹性件12和紧固件15隔离开,使得紧固件15的旋紧不会对弹性件12产生过度的挤压。压板13的中央孔内壁与弹性件12的台阶部相配合,使得在弹性件12被压缩时,转向冲击力的一部分通过台阶部传递到压板上,从而减轻了作用在弹性件上的载荷。弹性件12的主体部121的锥形结构和主体部121与固定部122之间的圆角过渡部避免了应力集中。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上文所公开的实施例作出各种修改和变型。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践,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本说明书及其公开的示例应被认为只是例示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指定。
Claims (10)
1.一种碰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弹性件(12),所述弹性件(12)从安装支架(16)凸出,并且包括主体部(121)和从所述主体部(121)的一端横向延伸的固定部(122);
压板(13),所述压板(13)套装在所述主体部(121)上并将所述固定部(122)压向所述安装支架(16);以及
紧固件(15),所述紧固件(15)将所述压板(13)和所述弹性件(12)固定到所述安装支架(1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122)上形成有紧固件插入孔(1221),所述碰撞缓冲装置还包括供所述紧固件(15)穿过的刚性衬套(14),所述刚性衬套(14)设置在所述紧固件插入孔(1221)中,并且所述刚性衬套(14)的高度与所述固定部(122)的厚度基本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碰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刚性衬套(14)与所述弹性件(12)整体浇铸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碰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13)上形成有供所述主体部(121)穿过的中央孔(131),所述固定部(122)上设置有与所述中央孔(131)的内壁相配合的台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碰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21)形成为沿着远离所述固定部(122)的方向渐缩的锥形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碰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部(122)和所述主体部(121)的交界处形成有圆角过渡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碰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弹性件(12)与所述安装支架(16)之间的底板(11),所述紧固件(15)依次穿过所述压板(13)、所述弹性件(12)的固定部(122)以及所述底板(11),从而将所述弹性件(12)固定到所述安装支架(16)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碰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12)和所述压板(13)整体浇铸成型。
9.一种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机械包括:
第一车架;
第二车架;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一车架与所述第二车架之间的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碰撞缓冲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机械是轮式装载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170224.3U CN209243806U (zh) | 2018-12-24 | 2018-12-24 | 碰撞缓冲装置及包括该碰撞缓冲装置的作业机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170224.3U CN209243806U (zh) | 2018-12-24 | 2018-12-24 | 碰撞缓冲装置及包括该碰撞缓冲装置的作业机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243806U true CN209243806U (zh) | 2019-08-13 |
Family
ID=67534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170224.3U Active CN209243806U (zh) | 2018-12-24 | 2018-12-24 | 碰撞缓冲装置及包括该碰撞缓冲装置的作业机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243806U (zh) |
-
2018
- 2018-12-24 CN CN201822170224.3U patent/CN20924380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665801B2 (en) | Structure of upper frame for supporting cabin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 |
US20140203543A1 (en) | Vehicle structure | |
US8523206B2 (en) | Motor vehicle | |
JP5472025B2 (ja) | 車両の締結構造 | |
US9714053B2 (en) |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front apron and cowl | |
JP5624690B1 (ja) | キャブ及び作業車両 | |
CN204567798U (zh) | 带减振和防松的挡泥板支架总成 | |
CN209243806U (zh) | 碰撞缓冲装置及包括该碰撞缓冲装置的作业机械 | |
US8500082B2 (en) | Seat base sliding apparatus | |
CN102139709A (zh) | 车身 | |
CN209159812U (zh) | 碰撞缓冲装置及包括该碰撞缓冲装置的作业机械 | |
JP6064773B2 (ja) | 油圧ホース配設構造 | |
KR20190060302A (ko) | 자동차의 파워트레인 마운팅용 서브 롤 로드 장치 | |
KR20170111356A (ko) | 자동차용 로워암 | |
JP4662251B2 (ja) | サスペンションメンバ | |
JP4276189B2 (ja) | スペアタイヤ固定ベース | |
KR102237052B1 (ko) | 차량의 전방 서브 프레임 체결 구조 | |
CN112789215B (zh) | 车辆的车身结构 | |
CN202441040U (zh) | 全自动混凝土激光地坪机 | |
KR20150003154U (ko) | 서스펜션 장치의 워킹빔 | |
JP5014875B2 (ja) | 作業機ブーム | |
JP4372045B2 (ja) | 作業用車両の車体フレーム | |
CN207758871U (zh) | 前副车架总成 | |
CN217198394U (zh) | 一种车辆连接装置及车辆 | |
JP3610933B2 (ja) | 車体前部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