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34704U - 一种适用于粉虱类或寄生蜂类昆虫孵化、饲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粉虱类或寄生蜂类昆虫孵化、饲喂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234704U CN209234704U CN201821541016.3U CN201821541016U CN209234704U CN 209234704 U CN209234704 U CN 209234704U CN 201821541016 U CN201821541016 U CN 201821541016U CN 209234704 U CN209234704 U CN 20923470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eeding
- layer
- cotton
- class
- aleyrod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粉虱类或寄生蜂类昆虫孵化、饲喂装置,该装置包括饲喂层和储液层,饲喂层叠放设置在储液层之上配合连接;所述的饲喂层和储液层均为上底开口的中空圆柱体;在饲喂层的顶部设置有直径略大于其侧壁的卡叠圈;在饲喂层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开口;在饲喂层的底部具有若干孔洞,在孔洞中穿插设有棉花柱,棉花柱外部包裹有纱布,在孔洞上部覆盖有保水棉花,在保水棉花上面盖设有滤纸。本实用新型不仅使用方便、制作简单、能对粉虱和寄生蜂类的昆虫进行不同的孵化和饲养,有效的延长饲喂添加饲料的间隔周期,而且做到提高两种昆虫羽化率和存活率的目的,使饲养扩繁变得快速而简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昆虫饲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粉虱及寄生蜂类昆虫饲养过程中进行饲喂的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粉虱类害虫是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危害较大的一类害虫,并且在我国还存在入侵种——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nadius),包含30个以上隐种的物种复合体。粉虱对棉花、大豆和蔬菜等作物外具有严重危害性的同时,还能对园林花卉等植物的生长造成严重影响。该类虫大多数种危害植物的直接方式是刺吸植物汁液,而在刺吸的同时能够传播植物病毒,目前报道由粉虱传播的植物病毒种类超过100种,严重时可造成绝产,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粉虱已成为我国棉花、烟草和蔬菜等作物上的重要害虫,对农业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现在世界范围内正正注重利用粉虱的寄生蜂类天敌对其进行生物防治,其防治具有对环境友好,对动物无害,不会造成化学防治中的诸多问题。
利用生物防治参与的综合防治害虫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其中粉虱类害虫的防治中利用寄生蜂等天敌昆虫防治的策略也正在起步至上升阶段,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所以在对粉虱害虫的生物学特性,生理指标研究,以及抗药研究中对粉虱进行采集饲养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同时,寄生蜂类天敌对粉虱的防控研究中也需要对寄生蜂进行饲养。在现阶段的技术中粉虱类昆虫从野外采集中常需要对叶片上的卵和蛹进行保湿培养,培养方法较为常用的是利用培养皿直接子叶片柄部包裹棉花或直接在培养皿中垫入棉花进行保湿,或配合有利用琼脂进行保湿保存饲养;但是直接包裹在叶片柄部的方法中操作较为繁琐,并且柄部的棉花极容易脱水风干,加水后其中所含的水分也较少;而如果利用培养皿中垫棉花时,若棉花较厚,既会造成过多的浪费,而表面又很难获得下部的水保持湿润;利用琼脂对叶片进行保湿的操作中,琼脂的配置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琼脂更容易为真菌细菌提供生存环境而导致发霉,成本高较为浪费;再者,从野外采集到的寄主植物叶片大多带有多种霉菌,在保存过程中容易造成叶片或培养的基质发霉污染叶片,导致培养失败,在培养过程中用于保湿的装置中发霉的问题也待进一步解决。而在寄生蜂的饲养中蜂蜜水作为主要的且成本较为低廉的饲养方法之一,现有的技术中饲养为利用较小的培养皿紧密的塞入棉花球,然后在棉花中添加蜂蜜水进行寄生蜂的饲养,但是此方法中带有蜂蜜水的棉花容易风干,若不及时的更换则会导致寄生蜂死亡,所以要经常进行蜂蜜水的配置和添加,添加时还容易造成蜂蜜水益处培养皿造成污染,操作较为繁琐,并且因为频繁的操作,需要经常更换培养皿中的棉花。因此设计一种能显著提高劳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且结构简便、操作简单,能显著提高粉虱类昆虫的孵化率和羽化率,提高寄生蜂饲养中的饲养效率的装置和方法,是解决现有情况的努力方向,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粉虱及寄生蜂类昆虫饲喂的装置及使用方法进行了发明研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粉虱类或寄生蜂类昆虫孵化、饲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装置不仅使用方便、制作简单、能对粉虱和寄生蜂类的昆虫进行不同的孵化和饲养,有效的延长饲喂添加饲料的间隔周期,而且做到提高两种昆虫羽化率和存活率的目的,使饲养扩繁变得快速而简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适用于粉虱类或寄生蜂类昆虫孵化、饲喂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饲喂层和储液层,饲喂层叠放设置在储液层之上配合连接;所述的饲喂层和储液层均为上底开口的中空圆柱体;在饲喂层的顶部设置有直径略大于其侧壁的卡叠圈;在饲喂层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开口;在饲喂层的底部具有若干孔洞,在孔洞中穿插设有棉花柱,棉花柱外部包裹有纱布,在孔洞上部覆盖有保水棉花,在保水棉花上面盖设有滤纸。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饲喂层底部的孔洞设置有4-6个,均匀设置在饲喂层底部靠近中央的位置;多个孔洞的设置能保证从棉花柱引上的水扩散后能辐射整个饲喂层上的棉花各处,并且此位置设置使得水分由中央向四周均匀扩散,而不易在饲喂层中的边缘位置形成积水导致昆虫被大量积水淹死。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饲喂层下部外圈及储液层上部内圈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转丝,转丝的设置将饲喂层和储液层紧密配合,储液层中液体不会从连接处溢出,也不会从连接处蒸发;并且将储液层和饲喂层分开后,储液层相对密闭,可以防止其中的液体污染。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储液层侧壁上设置有加液口,加液口开口处设置有防尘密封盖;防尘密封盖盖合加液口后对加液口形成密封。加液口的设置保证在往储液层中添加液体时能更加快捷简便,不需要取下将储液层和饲喂层分离添加,可以直接打开密封盖进行添加,防尘盖能有效的阻止在平时不使用加液口时昆虫不会从此进入,同时防止灰尘等从加液口进入到储液层中。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置为多个饲喂层和储液层由上至下依序组合叠加设置,叠加设置高度为2-5层组合;每一个储液层侧壁的加液口上的防尘密封盖处于密封盖合状态。多个装置能相互叠加,能更有效的利用养虫空间,在叠放后饲喂层侧壁的开口能保证昆虫仍然能进入到棉花上取食,或从中飞出;叠放后每一个储液层均有加液口能更方便的打开防尘盖进行添加而不用取下。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饲喂层和储液层的材质为透明塑料或玻璃;透明塑料或玻璃的运用一方面不会造成昆虫对其他颜色的趋性导致聚集度过大,另一方面能较为方面的观察到储液层中的液体高度,并且能完全的看到饲喂层中粉虱的孵化情况和寄生蜂的取食情况;棉花柱和保水棉花为脱脂棉,脱脂棉为实验室常用科研材料,容易获取,并且脱脂棉有很好的引水效果和保湿效果,达到饲养两种昆虫的目的;滤纸为圆形滤纸,滤纸成本较低,可一次使用后新换,并且更换时也较为方便。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置厚度为0.1cm;储液层底部直径为5-10cm,高4cm;饲喂层底部和侧壁直径5-10cm,高5cm;饲喂层侧壁开口为矩形,长宽为2cm,侧壁开口距饲喂层底部2-3cm;所述孔洞直径为0.5-1cm,其上覆盖的保水棉花厚度为1cm,保水棉花和滤纸直径为5-10cm;卡叠圈直径大于饲喂层侧壁0.1-0.5cm。用以上较为理想的规格有以下好处,其一装置厚度和大小适中,不会有较大的质量,完全可以满足放在两种昆虫的养虫笼中使用;其二棉花的厚度既能保证将储液层的液体顺着棉花柱引到饲喂层,又能保证不会较快的蒸发饲喂层的液体;装置使用时能单手握住,操作方便。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部包裹有纱布的棉花柱下端采用细线捆扎,使棉花柱整体呈倒锥型,此结构可以使得因吸力使清水在向上运动时速度不会过快,能持续为饲喂层的保水棉花提供不断的水分,细线困扎后也能保持棉花柱形状固定。
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粉虱类或寄生蜂类昆虫孵化、饲喂装置的方法,所述的装置对粉虱类昆虫带卵及蛹叶片保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野外采集到带有粉虱卵和蛹的叶片后带回实验室,在室内进行饲养繁殖;使用75%酒精将该装置擦拭后晾干,盖紧储液层侧壁上的加液口上的防尘密封盖使储液层的加液口密封,然后在储液层中加入2/3体积的清水,在带有棉花柱的饲喂层中垫入1cm厚的脱脂棉,并在棉花上覆盖上滤纸,然后将饲喂层和储水层采用转丝配合紧密,此时棉花柱下端部分浸没在清水中;用装有防霉剂的小喷壶在棉花和滤纸上喷洒至湿润即可;
步骤二:选择带有粉虱卵和蛹的叶片,根据叶片上蛹的密度进行保湿培养:a)卵或蛹的密度较小时,用叶片打孔器或剪刀将叶片周围1-2cm2的叶片取下,将叶片背面朝上覆在湿润的滤纸上,多个取下的带卵叶片在不叠放的情况下置于同一装置中;b)卵或蛹密度较高,不能使用打孔器或剪刀取下时,叶片柄部从装置边缘插入到棉花和侧壁间,将叶片背面朝上覆在湿润的滤纸上培养;
步骤三:将处理好的叶片和装置放置到较小的养虫笼中后再放到人工气候箱中进行培养,人工气候箱条件设置为:温度26±1℃,湿度70%±5%,光周期14:10,光照18000lx;每5-7天在储液体层中添加一次清水至卵孵出或蛹羽化,添加时将防尘盖打开后用塑料针筒抽取清水从加液口注入到储液层中;装置设置为多层组合时,依次打开储液层侧壁上的加液口进行添加;孵出的粉虱若虫、成虫直接进行实验或转移到新的寄主植物上饲养。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霉剂配置的质量分数为:1%-5%苯甲酸、10%-15%山梨酸、0.1%-0.5%丙酸钙、0.05%-0.1%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加入清水溶解配置为1L的防霉剂液。
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粉虱类或寄生蜂类昆虫孵化、饲喂装置的方法,所述的装置对粉虱类寄生蜂饲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使用75%酒精将本实用新型中装置擦拭后用蒸馏水冲洗,盖紧储液层底部侧壁上的加液口上的防尘密封盖使储液层底部的加液口密封;在天平上标准称取蜂蜜,加入温水配置为蜂蜜质量分数为10%±2%的蜂蜜水,搅拌均匀后将其放置到室温;抽取配置好的蜂蜜水加入到本装置储液层中2/3的高度,在带有棉花柱的饲喂层中垫入1cm厚的脱脂棉;然后将饲喂层和储水层采用转丝配合紧密,此时棉花柱下端部分浸没在蜂蜜水中;,用装有蜂蜜水的小喷壶在棉花喷洒至棉花湿润即可;
步骤二:将装有蜂蜜水的饲喂装置放置到寄生蜂养虫笼中每10-15天在储液体层中添加一次配置好的蜂蜜水,添加时将蜂蜜水按蜂蜜质量分数为10%±2%配置,待冷却到室温后用塑料针筒抽取蜂蜜水,将防尘盖打开后从加液口注入到储液层中,液体依然加至储液层容积2/3位置;
步骤三:在饲养过程中每20-30天更换一次饲喂层中的脱脂棉花,更换时将旧的脱脂棉取下,新脱脂棉垫入到饲喂层中,并用装用相同质量分数的蜂蜜水喷壶喷洒湿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30-40天清洗本装置并进行棉花的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粉虱类或寄生蜂类昆虫孵化、饲喂装置,采用上述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储液层能在其中直接储存液体饲料或水,并且在此层的侧壁上开具有进口,解决了在添加清水和蜂蜜水时需要将整个装置打开的繁琐操作;整个装置分为了储液层和饲喂层,有效的将两个不同的功能区进行了分离,不会造成互相污染,且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装置组合后能紧密配合,保证不会随意掉落;其中饲喂层的种间具有孔口,并插有棉花柱,做到的了两个部分的紧密联系,在储液层的水能从棉花柱上到饲喂层的棉花中,解决了传统的饲喂中单独用培养皿时容易导致棉花较快风干达不到保湿效果的问题,不需要经常往叶片上喷水保湿。在粉虱类昆虫卵和蛹的保湿方法中在饲喂层的棉花上覆盖有滤纸,可以在保持叶片湿润的基础上利于下一次更换,减少棉花被污染的发生,相较于利用琼脂进行培养操作更加简便;寄生蜂使用此装置进行饲喂时,棉花可以进行较长时间的利用,并且蜂蜜水的添加时间扩大,棉花使用寿命延长,符合节约和可持续的思想,减少浪费;几个装置间能通过卡叠圈相互叠加使用,能有效的利用养虫笼中的空间,并且能配合多种养虫笼规格的使用,饲喂层的侧壁具有开口,保证了在相互叠加使用时寄生蜂仍然无阻碍的取食蜂蜜水。
本实用新型的对粉虱类昆虫带卵及蛹叶片保湿孵化的方法及对粉虱类寄生蜂饲喂的方法,在使用时,首先用75%酒精将装置擦拭后用蒸馏水冲洗,能保证对装置进行消毒处理,减少装置特别是储液层中有微生物繁殖,并且能减少饲喂层中棉花下的微生物,达到更长的使用周期而不因污染影响使用;在粉虱类昆虫的寄主植物保湿方法中,使用保鲜防霉剂并采用装有防霉剂的小喷壶在棉花和滤纸上喷洒至湿润,而非直接配置到液体中有以下好处:其一为本实用新型中所选用的防霉剂组分均为食品中使用并对人体安全的,在保湿过程中既能对叶片保鲜也能防止叶片上带有的霉菌在棉花上繁殖,又对使用的人和叶片上的昆虫无害;其二为使用喷壶喷洒在棉花上并至湿润能解决了直接装入储液层中在后期加液中需要每次配置防霉剂,而喷洒在棉花上由于其溶液本就为配置好的质量分数防霉剂,因为防霉剂主要成分损耗较小,随着部分水汽的蒸发由于底部的清水补充其成分变化较小,并且当需要在储液层加液时直接加入清水即可。在储液层加液是不超过储液层容积的2/3,既保证液体不从侧壁的加液口溢出,也保证在需要移动时不会较大的晃动从饲喂层溢出;首次使用饲喂层棉花时将棉花用小喷壶喷湿,提高了使用效率,直接可以进行保湿或饲养,在其后的饲养中因底部棉花柱能持续引流便能达到持续提供保水棉花的湿度,从而饲养昆虫,由于寄生蜂对防霉剂的敏感性且在饲养过程中较少接触如野外带回的叶片上的霉菌,故不需要使用防霉剂进行添加;在对带有粉虱类昆虫卵或蛹进行孵化时,根据其在叶片上的密度对其选择打孔、剪切或整叶片保存的方式,能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并且不会造成卵或蛹的损坏;在粉虱类昆虫卵或蛹的孵化饲养时,加一次清水保湿便可完成其到孵化时的叶片保湿时间,放置在气候箱中维持相对稳定的温度,保证其尽快的孵化;在饲养寄生蜂类的昆虫时,装置上的卡叠圈能为寄生蜂提供停留休息的地方,并且饲喂的蜂蜜水在一次添加后可以使用10-15天,相较于传统的寄生蜂饲喂时3天需加一次大大减轻了饲养昆虫的负担,实验人员亦可以抽出空余时间进行其他的实验事宜,解放更多劳动力。
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能有效对两类昆虫进行饲养,灵活性高、节省人工劳动力、装置制作成本低廉,在研究我国粉虱类害虫的防治问题时以及对寄生蜂进行饲养时能保证大量室内种群供实验用,可在各个科研单位及寄生蜂繁育基地等进行推广运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饲喂层棉花滤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饲喂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储液层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组合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饲喂层(1)、保水棉花(1.1)、滤纸(1.2)、储液层(2)、卡叠圈(3)、侧壁开口(4)、孔洞(5)、棉花柱(6)、转丝(7)、加液口(8)、防尘密封盖(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见图1,图2,图3,图4所示。
一种适用于粉虱类或寄生蜂类昆虫孵化、饲喂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饲喂层1和储液层2,饲喂层1叠放设置在储液层2之上配合连接;所述的饲喂层1和储液层2均为上底开口的中空圆柱体;在饲喂层1的顶部设置有直径略大于其侧壁的卡叠圈3;在饲喂层1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开口4;在饲喂层1的底部具有若干孔洞5,在孔洞中穿插设有棉花柱6,棉花柱6外部包裹有纱布,在孔洞5上部覆盖有保水棉花1.1,在保水棉花1.1上面盖设有滤纸1.2。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饲喂层1底部的孔洞5设置有4-6个,均匀设置在饲喂层1底部靠近中央的位置。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饲喂层1下部外圈及储液层2上部内圈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转丝7。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储液层2侧壁上设置有加液口8,加液口8开口处设置有防尘密封盖9;防尘密封盖9盖合加液口8后对加液口8形成密封。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置为多个饲喂层1和储液层2由上至下依序组合叠加设置,叠加设置高度为2-5层组合;每一个储液层2侧壁的加液口8上的防尘密封盖9处于密封盖合状态。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饲喂层1和储液层2的材质为透明塑料或玻璃;棉花柱和保水棉花为脱脂棉;滤纸为圆形滤纸。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置厚度为0.1cm;储液层2底部直径为5-10cm,高4cm;饲喂层1底部和侧壁直径5-10cm,高5cm;饲喂层1侧壁开口为矩形,长宽为2cm,侧壁开口距饲喂层1底部2-3cm;所述孔洞5直径为0.5-1cm,其上覆盖的保水棉花1.1厚度为1cm,保水棉花1.1和滤纸1.2直径为5-10cm;卡叠圈3直径大于饲喂层1侧壁0.1-0.5cm。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部包裹有纱布的棉花柱6下端采用细线捆扎,使棉花柱6整体呈倒锥型,此结构可以使得因吸力使清水在向上运动时速度不会过快,能持续为饲喂层的保水棉花提供不断的水分,细线困扎后也能保持棉花柱形状固定。
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粉虱类或寄生蜂类昆虫孵化、饲喂装置的方法,所述的装置对粉虱类昆虫带卵及蛹叶片保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野外采集到带有粉虱卵和蛹的叶片后带回实验室,在室内进行饲养繁殖;使用75%酒精将该装置擦拭后晾干,盖紧储液层2侧壁上的加液口8上的防尘密封盖9使储液层2的加液口密封,然后在储液层中加入2/3体积的清水,在带有棉花柱的饲喂层中垫入1cm厚的脱脂棉,并在棉花上覆盖上滤纸,然后将饲喂层和储水层采用转丝配合紧密,此时棉花柱下端部分浸没在清水中;用装有防霉剂的小喷壶在棉花和滤纸上喷洒至湿润即可;
步骤二:选择带有粉虱卵和蛹的叶片,根据叶片上蛹的密度进行保湿培养:a)卵或蛹的密度较小时,用叶片打孔器或剪刀将叶片周围1-2cm2的叶片取下,将叶片背面朝上覆在湿润的滤纸上,多个取下的带卵叶片在不叠放的情况下置于同一装置中;b)卵或蛹密度较高,不能使用打孔器或剪刀取下时,叶片柄部从装置边缘插入到棉花和侧壁间,将叶片背面朝上覆在湿润的滤纸上培养;
步骤三:将处理好的叶片和装置放置到较小的养虫笼中后再放到人工气候箱中进行培养,人工气候箱条件设置为:温度26±1℃,湿度70%±5%,光周期14:10,光照18000lx;每5-7天在储液体层中添加一次清水至卵孵出或蛹羽化,添加时将防尘盖打开后用塑料针筒抽取清水从加液口注入到储液层中;装置设置为多层组合时,依次打开储液层侧壁上的加液口进行添加;孵出的粉虱若虫、成虫直接进行实验或转移到新的寄主植物上饲养。
所述的防霉剂配置的质量分数为:5%苯甲酸、10%山梨酸、0.2%丙酸钙、0.1%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加入清水溶解配置为1L的防霉剂液。
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粉虱类或寄生蜂类昆虫孵化、饲喂装置的方法,所述的装置对粉虱类寄生蜂饲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使用75%酒精将本实用新型中装置擦拭后用蒸馏水冲洗,盖紧储液层2底部侧壁上的加液口8上的防尘密封盖9使储液层2底部的加液口密封;在天平上标准称取蜂蜜,加入温水配置为蜂蜜质量分数为10%±2%的蜂蜜水,搅拌均匀后将其放置到室温;抽取配置好的蜂蜜水加入到本装置储液层中2/3的高度,在带有棉花柱的饲喂层中垫入1cm厚的脱脂棉;然后将饲喂层和储水层采用转丝配合紧密,此时棉花柱下端部分浸没在蜂蜜水中;,用装有蜂蜜水的小喷壶在棉花喷洒至棉花湿润即可;
步骤二:将装有蜂蜜水的饲喂装置放置到寄生蜂养虫笼中每10-15天在储液体层中添加一次配置好的蜂蜜水,添加时将蜂蜜水按蜂蜜质量分数为10%±2%配置,待冷却到室温后用塑料针筒抽取蜂蜜水,将防尘盖打开后从加液口注入到储液层中,液体依然加至储液层容积2/3位置;
步骤三:在饲养过程中每20-30天更换一次饲喂层中的脱脂棉花,更换时将旧的脱脂棉取下,新脱脂棉垫入到饲喂层中,并用装用相同质量分数的蜂蜜水喷壶喷洒湿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30-40天清洗本装置并进行棉花的更换。
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
具体操作过程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本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过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方式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装置结构
简述:本实用新型中装置包括饲喂层和储液层,饲喂层叠放设置在储液层之上配合连接;所述的饲喂层和储液层均为上底开口的中空圆柱体;在饲喂层的顶部设置有直径略大于其侧壁的卡叠圈;在饲喂层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开口;在饲喂层的底部具有4-6个均匀设置在饲喂层底部靠近中央的位置孔洞,在孔洞中穿插设有棉花柱,棉花柱外部包裹有纱布,在孔洞上部覆盖有保水棉花,在保水棉花上面盖设有滤纸;储液层侧壁上设置有加液口,加液口开口处设置有防尘密封盖;发明所述装置的材质为透明塑料或玻璃。
装置规格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置厚度为0.1cm;储液层底部直径为8cm,高4cm;饲喂层底部和侧壁直径8cm,高5cm;饲喂层侧壁开口为矩形,长宽为2cm,侧壁开口距饲喂层(1)底部2cm;所述孔洞直径为1cm,其上覆盖的保水棉花厚度为1cm,保水棉花和滤纸直径为8cm;卡叠圈直径大于饲喂层侧壁0.5cm。
(2)供试虫源及实验
粉虱类昆虫卵及蛹培养实验:试验选择了种植有番茄、向日葵、四季豆3种作物叶片上的粉虱卵及蛹进行了实验,实验时将在以上三种植物上采集到的粉虱蛹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进行保湿培养,另外采集用传统的直接用培养皿装棉花和采用琼脂保湿等方法进行实验。
实验一:通过系统选择每种植物3块样地进行调查,获得在番茄、向日葵、四季豆3种植物叶片上的烟粉虱蛹的密度;实验二:使用3种蛹培养方法分别对采集到的3种植物上的烟粉虱蛹进行培养,采集时翻过植物叶片发现有粉虱蛹即将叶片摘下,采集的叶片放置在采集罐中,随机采集3种植物的各50个叶片,并带回实验室后进行蛹的打孔选取和剪切选取并准备好装置,比较三种方法的准备时间以获得劳动效率;实验三:分别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传统的直接用培养皿装棉花和采用琼脂保湿3种方法带蛹叶片的保湿培养实验,培养直至蛹羽化出来且其他蛹均变干死亡时统计羽化率和加水保湿次数。
在此方法中使用的防霉剂配置的质量分数为:5%苯甲酸、10%山梨酸、0.2%丙酸钙、0.1%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加入清水溶解配置为1L的防霉剂液。
粉虱寄生蜂类昆虫饲养实验:在野外采集到带被寄生蜂寄生的带黑色粉虱蛹的叶片,采用上粉虱类蛹保存方法进行保存,待扩繁出寄生蜂后统计寄生蜂的羽化率,并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饲养方法和传统培养皿加棉花的方式进行饲养,一个月内两种方法加蜂蜜水的次数及棉花更换次数。
(3)3种不同植物上的粉虱蛹和寄生蜂蛹密度
表1 3种不同植物上的粉虱蛹和寄生蜂蛹密度比较
注:图中数值为平均值±标准误。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植物上不同地块粉虱和寄生蜂蛹密度大小差异显著(P<0.05,Duncan’s新复极差法);表中A、B、C代表不同样地。
表1得在粉虱蛹在同种植物上不同样地中的种群密度存在差异,其中粉虱蛹在番茄的A样地上的蛹密度要高于B、C样地上的种群密度,但差异不显著(F2,15=0.68,P>0.05),在向日葵上的C样地上的密度要高于A、B样地上的蛹密度,差异不显著(F2,15=0.98,P>0.05),而在四季豆上C样地上的蛹密度显著高于B样地上的蛹密度(F2,15=2.68,P>0.05);在3种植物上以向日葵C样地上的粉虱蛹密度最高,达到21.17头/叶,番茄B样地上的种群密度最低为5.50头/叶。在3种植物的3个样地上寄生蜂蛹密度均无显著差异(番茄:F2,15=1.01,P>0.05;向日葵:F2,15=0.05,P>0.05;四季豆:F2,15=1.33,P>0.05);其中在3种植物叶片上,以向日葵B样地上的寄生蜂蛹密度最高为10.00头/叶,番茄B样地上的寄生蜂蛹密度最低为0.83头/叶。
(4)3种不同培养装置准备实验效率比较
表2 3种不同培养装置准备实验效率比较
表2得使用三种不同的装置进行保湿培养粉虱和寄生蜂蛹的在准备实验中有较大差异,其中使用传统的培养皿棉花培养需要准备的时间较短,但是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多次加水喷湿进行保湿,并且效果依然不甚理想,而使用琼脂培养中虽然期间不用多次加水,但是在配置琼脂时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配置,影响实验效率;而使用本实用新型装置时在实验准备需要的时间较短,并且在过程中因为有储液层远远不断的提供水分,加水保湿次数也较少,相对有较高的实验效率。
(5)3种不同培养方法对粉虱蛹培养及对被寄生寄生蜂蛹羽化率比较
表3不同培养方法对粉虱蛹培养及对被寄生寄生蜂蛹羽化率比较
表3得使用3种不同的培养方法进行保湿培养粉虱和寄生蜂蛹的后对两者的羽化率存在不同影响,在对粉虱的蛹培养中,使用本实用新型培养、培养皿棉花培养、琼脂培养3种方法进行培养3种植物叶片上的粉虱蛹羽化率平均值分别为46.12%、29.20%、45.03%,其中使用较为常用的培养皿棉花培养的羽化率却是最低的,而使用其他两种方法的羽化率差异不大,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方法要稍高于琼脂培养的方法;3种方法进行培养3种植物叶片上的寄生蜂蛹羽化率平均值分别为53.36%、36.20%、51.59%,与粉虱蛹培养结果一致,常用的培养皿棉花培养的羽化率仍为最低。本实用新型的培养方法能有效的提高两种昆虫蛹的羽化率。
(6)一个月内两种方法加蜂蜜水的次数及棉花更换次数比较
表4两种方法加蜂蜜水的次数及棉花更换次数比较
表4得使用2种不同的饲养方法对寄生蜂进行饲养的实验加水和更换棉花次数不同,两种饲喂方法在气候箱中的加水次数和跟换棉花次数均要少于在室内环境下饲养的次数;在两种方法饲喂的对比实验中,利用本实用新型的饲喂方法进行饲喂要少于传统的饲喂方法中的加水和更换次数,即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在饲养时能减少饲喂的时操作时间,从而提高效率。
由以上实验及结果可得,本实用新型的对粉虱类昆虫带卵及蛹叶片保湿孵化的方法及对粉虱类寄生蜂饲喂的方法,在粉虱类昆虫卵或蛹的孵化饲养时,加一次清水保湿便可完成其到孵化时的叶片保湿时间,放置在气候箱中维持相对稳定的温度,保证其尽快的孵化;在饲养寄生蜂类的昆虫时,并且饲喂的蜂蜜水在一次添加后可以使用10-15天,相较于传统的寄生蜂饲喂时3天需加一次大大减轻了饲养昆虫的负担,实验人员亦可以抽出空余时间进行其他的实验事宜,解放更多劳动力。从几种方法的前期准备即可看出此发明方法准备时间就较短,操作也较为简便,并且在之后的实验中不用经常添加水,因为具有储液层结构提供;在对两种昆虫蛹的培养实验中,虽然羽化率仅稍高于琼脂的,但是效率较高,并且成本较低,并且能得到传统培养皿棉花的方法中更高的羽化率;在寄生蜂的实验中更是能较好的保证长时间的连续使用期间不需要添加蜂蜜水。相比之下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及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能有效对两类昆虫进行饲养扩繁,适用环境较为广泛,并且可以配合多种养虫笼、养虫室及昆虫饲养扩繁大棚等使用,灵活性高、节省人工劳动力、装置制作成本低廉等特点
上文对粉虱或寄生蜂昆虫孵化、饲喂的装置、方法以及结果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和结构只要稍加调整,如装置大小大小、加液种类以及保存饲养蛹的方法等,便可对形如实蝇、果蝇、蝶类等此类昆虫进行饲养孵化。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以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7)
1.一种适用于粉虱类或寄生蜂类昆虫孵化、饲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饲喂层(1)和储液层(2),饲喂层(1)叠放设置在储液层(2)之上配合连接;所述的饲喂层(1)和储液层(2)均为上底开口的中空圆柱体;在饲喂层(1)的顶部设置有直径略大于其侧壁的卡叠圈(3);在饲喂层(1)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开口(4);在饲喂层(1)的底部具有若干孔洞(5),在孔洞中穿插设有棉花柱(6),棉花柱(6)外部包裹有纱布,在孔洞(5)上部覆盖有保水棉花(1.1),在保水棉花(1.1)上面盖设有滤纸(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粉虱类或寄生蜂类昆虫孵化、饲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饲喂层(1)底部的孔洞(5)设置有4-6个,均匀设置在饲喂层(1)底部靠近中央的位置;所述的饲喂层(1)下部外圈及储液层(2)上部内圈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转丝(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粉虱类或寄生蜂类昆虫孵化、饲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液层(2)侧壁上设置有加液口(8),加液口(8)开口处设置有防尘密封盖(9);防尘密封盖(9)盖合加液口(8)后对加液口(8)形成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粉虱类或寄生蜂类昆虫孵化、饲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为多个饲喂层(1)和储液层(2)由上至下依序组合叠加设置,叠加设置高度为2-5层组合;每一个储液层(2)侧壁上的加液口(8)上的防尘密封盖(9)处于密封盖合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粉虱类或寄生蜂类昆虫孵化、饲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饲喂层(1)和储液层(2)的材质为透明塑料或玻璃;棉花柱和保水棉花为脱脂棉;滤纸为圆形滤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粉虱类或寄生蜂类昆虫孵化、饲喂装置,其特征在于,外部包裹有纱布的棉花柱(6)下端采用细线捆扎,使棉花柱(6)整体呈倒锥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粉虱类或寄生蜂类昆虫孵化、饲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厚度为0.1cm;储液层(2)底部直径为5-10cm,高4cm;饲喂层(1)底部和侧壁直径5-10cm,高5cm;饲喂层(1)侧壁开口为矩形,长宽为2cm,侧壁开口距饲喂层(1)底部2-3cm;所述孔洞(5)直径为0.5-1cm,其上覆盖的保水棉花(1.1)厚度为1cm,保水棉花(1.1)和滤纸(1.2)直径为5-10cm;卡叠圈(3)直径大于饲喂层(1)侧壁0.1-0.5c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541016.3U CN209234704U (zh) | 2018-09-20 | 2018-09-20 | 一种适用于粉虱类或寄生蜂类昆虫孵化、饲喂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541016.3U CN209234704U (zh) | 2018-09-20 | 2018-09-20 | 一种适用于粉虱类或寄生蜂类昆虫孵化、饲喂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234704U true CN209234704U (zh) | 2019-08-13 |
Family
ID=67518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541016.3U Active CN209234704U (zh) | 2018-09-20 | 2018-09-20 | 一种适用于粉虱类或寄生蜂类昆虫孵化、饲喂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23470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15356A (zh) * | 2018-09-20 | 2019-02-12 | 云南农业大学 | 一种适用于粉虱类或寄生蜂类昆虫孵化、饲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113349162A (zh) * | 2021-07-09 | 2021-09-07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木瓜秀粉蚧的单头室内继代饲养方法 |
-
2018
- 2018-09-20 CN CN201821541016.3U patent/CN20923470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15356A (zh) * | 2018-09-20 | 2019-02-12 | 云南农业大学 | 一种适用于粉虱类或寄生蜂类昆虫孵化、饲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109315356B (zh) * | 2018-09-20 | 2024-03-01 | 云南农业大学 | 一种适用于粉虱类或寄生蜂类昆虫孵化、饲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113349162A (zh) * | 2021-07-09 | 2021-09-07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木瓜秀粉蚧的单头室内继代饲养方法 |
CN113349162B (zh) * | 2021-07-09 | 2023-09-26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木瓜秀粉蚧的单头室内继代饲养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315356A (zh) | 一种适用于粉虱类或寄生蜂类昆虫孵化、饲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2524188B (zh) | 一种养虫瓶及榕管蓟马的饲养方法 | |
CN104381003B (zh) | 溪畔杜鹃的扦插繁殖方法 | |
CN105028333B (zh) | 一种人工室内大量饲养果梢斑螟的方法 | |
CN101622971A (zh) | 人工饲养繁殖星天牛花绒寄甲及防治光肩星天牛的技术 | |
CN109275556A (zh) | 一种香石竹盆花的种植方法 | |
CN108668658A (zh) | 一种大马士革玫瑰扦插育苗方法 | |
CN209234704U (zh) | 一种适用于粉虱类或寄生蜂类昆虫孵化、饲喂装置 | |
CN104335813A (zh) | 一种元宝枫的扦插繁殖方法 | |
CN105144911B (zh) | 一种草类植物培养方法 | |
CN103477861B (zh) | 一种出口盆栽散尾葵的加工方法 | |
CN106489846A (zh) | 小菜蛾人工繁殖生产方法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 |
CN104322255B (zh) | 生姜的栽培装置 | |
CN109089687A (zh) | 龙脑樟扦插育苗繁殖方法 | |
CN115251252A (zh) | 一种光肩星天牛幼虫人工饲料及传代饲养方法 | |
CN110447604A (zh) | 一种添加替代寄主植物提高蠋蝽饲养效果的方法 | |
CN106171904A (zh) | 一种猕猴桃砧木漂浮育苗方法 | |
CN109121769A (zh) | 一种微型月季的单芽扦插繁殖方法 | |
CN106386504B (zh) | 一种食用土当归种苗的组织培养方法 | |
CN104322254A (zh) | 土豆的栽培方法以及栽培系统 | |
CN106538367A (zh) | 甘蔗腋芽苗诱导培养方法 | |
CN110150238A (zh) | 一种柞蚕全龄室内饲养装置及方法 | |
CN204217520U (zh) | 甘薯的种植装置 | |
CN204217519U (zh) | 生姜的栽培装置 | |
CN104322256B (zh) | 甘薯的种植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