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17520U - 甘薯的种植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甘薯的种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17520U
CN204217520U CN201420626457.9U CN201420626457U CN204217520U CN 204217520 U CN204217520 U CN 204217520U CN 201420626457 U CN201420626457 U CN 201420626457U CN 204217520 U CN204217520 U CN 2042175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eet potato
parts
casing
native part
plan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2645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长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62645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2175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175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1752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甘薯的种植装置,包括箱体以及设置于箱体内的至少一个隔土件;箱体为一端开口的空心结构,箱体具有一面向开口的底板;隔土件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结构,其中一隔土件的开口端与底板紧密接触,隔土件的内部空间形成伸根区,并且隔土件开设有至少一连通伸根区与箱体的伸根孔。上述甘薯的种植装置通过依次叠加设置的若干甘薯的种植装置,可以避免引入对人体有害的农药成分,保障了食品安全,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甘薯块根的分化和膨胀程度,此外,上述甘薯的种植装置具有成本低,收率高,管理方便等优点,适合大规模的甘薯栽培种植。

Description

甘薯的种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甘薯的种植装置。
背景技术
中华大地,物产丰富,造就中华民族五千的文明,植物更是种类繁多,数不胜数。这些植物中就包括对人类产生极其深远作用的甘薯。伴随着农业的发展,甘薯的种植方法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单位面积产量也越来越高。
目前,甘薯主要可供人类食用的部分主要集中在块根部分,因此,在甘薯种植过程中,如何提高块根的膨胀程度,就显得尤其重要。
然而,现有的甘薯种植方法,块根的膨胀程度以及块根的分化程度还远远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甘薯的块根受到土壤的压力,块根的膨胀程度有限,在土壤过大的压力下,侧根侧茎数量过少,且一些侧根侧茎无法形成块根。此外,甘薯在室外种植,也极易染上病虫害,虽然,施加一定的农药可以减少病虫害导致的产量减收的问题,但是,施加农药却会对食品的安全产生威胁。
因此,探索新的甘薯种植技术,并且如何实现安全和高产量已成为当今非常重要的课题。
例如,中国专利201210168480.3公开一种马铃薯的栽培方法,其具体公开了一种马铃薯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栽培环境选择、茬口安排、品种选择、播前准备、田间管理及其追肥和病虫防治等多种栽培步骤,最后收获。本发明栽培方法简单,具有成本低,收率高,管理方便等优点,适合大规模栽培。
又如,中国专利201310185445.7公开一种甘薯的大小行双芽栽培方法,其具体公开一种甘薯的大小行双芽栽培方法,所述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栽培步骤:精选姜种、姜窖消毒、秋耕地、浸种、变温催芽、打地弓棚开沟备播、双芽播种、出芽期管理、幼苗期管理、旺盛生长期管理、收获成熟的甘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增加亩株数1-2千株,增加亩芽数7-8千个,一亩地顶二亩地,大大提高了甘薯产量;2、大行边行优势大,小行遮荫抗逆,利于甘薯生长发育;3、肥料充足,营养易于到位,不烧种、不烧苗;4、调控措施得当,分枝多,生长强,膨大快。
又如,中国专利201310257242.4公开一种甘薯全程化学控制栽培方法,其具体公开甘薯全程化学控制栽培方法,属于甘薯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栽培方法,甘薯苗在栽插之前用生根粉5号药液浸泡,配合特定浇窝水量;栽插后35-60天,喷施烯效唑溶液2次;收获之前的第30-40天,喷施DA-6溶液2次;“前期促发根、中期控旺长、后期缓衰老”,体现了对甘薯生长全过程进行化学调控的理念。采用本发明的栽培方法所栽培的甘薯,产量提高了16%,同时,其品质(块头大小及均程度)有明显提高。另一方面,本发明的栽培方法,步骤简单、使用劳力少;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用量少。
上述专利公开的植物种植方法依然无法解决如何提高甘薯的块根的膨胀程度以及减少病虫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块根的膨胀程度以及减少病虫害的甘薯的种植装置。
一种甘薯的种植装置,包括箱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至少一个隔土件;
所述箱体为一端开口的空心结构,所述箱体具有一面向所述开口的底板;
所述隔土件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结构,其中一所述隔土件的开口端与所述底板紧密接触,所述隔土件的内部空间形成伸根区,并且所述隔土件开设有至少一连通所述伸根区与所述箱体的伸根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为圆形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及所述隔土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通过上述甘薯的种植装置,可以避免引入对人体有害的农药成分,保障了食品安全,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甘薯块根的分化和膨胀程度,此外,上述甘薯的种植装置具有成本低,收率高,管理方便等优点,适合大规模的甘薯栽培种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甘薯的种植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甘薯的种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甘薯的种植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甘薯的种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甘薯的种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例如,一实施方式的甘薯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精选甘薯种子;将所述甘薯种子杀菌消毒;将所述甘薯种子催芽;施肥堆土;移植。又如,一实施方式的甘薯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取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质地硬的成熟甘薯,将成熟甘薯切成5cm~10cm的块根后,接着,在日光条件下微晒3小时~6小时,切口愈合后,得到甘薯种子;将所述甘薯种子浸入消毒液中消毒后,接着,在日光条件下晒2天~3天,直到所述甘薯种子表面发亮;将所述甘薯种子成堆码放,接着,覆盖上营养保温层,在22℃~25℃下,保温催芽30天~40天,直到所述甘薯种子新生的嫩芽长到1cm~1.5cm;收集土质肥沃、透气性好、有机质丰富、保水和保肥力强的种植土壤,在所述种植土壤中施加基肥,并将所述种植土壤堆成具有空心伸根区的土堆;将所述甘薯种子移植至所述土堆,并围绕所述伸根区种植,在所述甘薯种子生产过程中,往所述伸根区的内侧壁追肥浇水。
如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甘薯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0:选取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质地硬的成熟甘薯,将成熟甘薯切成5cm~10cm的块根后,接着,在日光条件下微晒3小时~6小时,切口愈合后,得到甘薯种子。
通过选取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质地硬的成熟甘薯,可以确保得到的甘薯种子富含营养成分,进而可以提高发芽率,同时,也可使胚芽较粗壮,利于后续的移植和生长。
可以理解,从成熟甘薯切下块根后,在日光条件下微晒,可以使得新鲜的切口愈合,避免甘薯种子的切口受到微生物的影响而发生腐烂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避免甘薯种植的切口受到微生物的影响而发生腐烂的问题,例如,在切口处,抹上干燥的细沙层,这样,可以吸收切口渗透出来的组织液,以加快切口的干燥愈合。
S120:将甘薯种子浸入消毒液中消毒后,接着,在日光条件下晒2天~3天,直到所述甘薯种子表面发亮。
通过将甘薯种子浸入消毒液中,可以对甘薯种子进行杀菌消毒,以延长甘薯种子的保存期。同时,上述日晒条件,也可以降低甘薯种子的含水量,减缓甘薯种子呼吸作用所耗费的营养成分,有利于后续催芽以及生长所需营养成分的储备。
为了更好地对甘薯种子进行杀菌消毒处理,且不会引入农药成分,例如,消毒液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甲醛1份~1.5份、鱼腥草12份~15份、按叶16份~20份、蛇床子20份~25份、丁香30份~35份、黄柏15份~16份、野菊花10份~18份、硫磺12份~17份、硼砂12份~17份、滑石粉5份~10份和苯甲酸3份~5份。上述消毒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甲醛1份~1.5份、鱼腥草12份~15份、按叶16份~20份、蛇床子20份~25份、丁香30份~35份、黄柏15份~16份、野菊花10份~18份、硫磺12份~17份、硼砂12份~17份、滑石粉5份~10份和苯甲酸3份~5份混合粉碎,用65%~75%的乙醇溶液溶解,静置后,得到上述消毒液。将甘薯种子浸入该消毒液,可以更好地对甘薯种子进行杀菌消毒处理,且不会引入农药成分。
为了进一步对甘薯种子进行杀菌消毒处理,例如,将甘薯种子浸入消毒液中消毒的步骤之后,即入库贮存甘薯种子时,还包括如下步骤:按照每立方米库容放置磷化铝2片~3片,将片状磷化铝分散放置在仓库内甘薯种子顶层或四周地面对甘薯种子进行熏蒸杀菌消毒,其中,每片磷化铝的质量为3克,这样,磷化铝吸潮后自然分解、散发出的磷化氢气体可杀死仓库内隐匿的象鼻虫、谷蛾、谷盗和谷皮蠹等各种害虫。具体的熏蒸时间视仓库内温度高低而不同做调整,例如,在12~15℃时,需熏蒸5天~6天既可,在16~20℃时,只需熏蒸3天~4天既可,大于20℃以上时,只需熏蒸2天~3天既可。甘薯种子按照上述方法熏蒸处理后,其发芽率不受影响,且无残留和毒副作用。
S130:将所述甘薯种子成堆码放,接着,覆盖上营养保温层,在22℃~25℃下,保温催芽30天~40天,直到所述甘薯种子新生的嫩芽长到1cm~1.5cm。
待需要移植播种前,成堆码放将甘薯种子催芽,直到甘薯种子新生的嫩芽长到1cm~1.5cm时,再移植和播种,最有利于甘薯的生长和发育。
通过向甘薯种子覆盖营养保温层,可以确保甘薯种子发芽所需的温度,例如,将发芽所需的温度控制在22℃~25℃,这样,既可以避免温度过低导致催芽过慢,又不会因温度过高导致嫩芽过于细弱,不利于后续的移植和生长。
例如,营养保温层为牛粪,又如,营养保温层为腐殖稻草,又如,营养保温层为牛粪和所述腐殖稻草的混合物,又如,营养保温层为腐殖锯末,又如,牛粪和腐殖稻草的质量比为1~3:10~15,这样,既可以确保催芽温度维持在22℃~25℃,同时,还可以提高催芽所需的营养成分。
为了更好地催芽,例如,根据催芽温度,还间隔向所述营养保温层喷洒水,例如,当温度超过30℃时,向营养保温层喷水的数量和次数增多,可以理解,甘薯种子发芽需要一个湿润的环境,这样,有利于催芽,但是,湿度过大,不利于甘薯种子的有氧呼吸,可能会发生腐烂问题,根据催芽温度喷水,既可以控制催芽温度,同时,还可以维持催芽所需的稳定的湿润环境。
S140:收集土质肥沃、透气性好、有机质丰富、保水和保肥力强的种植土壤,在所述种植土壤中施加基肥,并将所述种植土壤堆成具有空心伸根区的土堆。
可以理解,土质肥沃、透气性好、有机质丰富、保水和保肥力强的种植土壤有利于甘薯种子移植后的后续生长发育。追加基肥,可以提供甘薯种子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
为了更好地保证基肥的营养成分,且避免使用化学化肥导致的土壤板结,压迫甘薯块根,不利于后续分化膨胀的问题,例如,基肥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油茶渣50份~75份、腐熟有机肥80~100份、牲畜尿粪150份~160份和秸秆碎渣60份~80份,将上述各组分搅拌混合均匀后,得到所述基肥。施加基肥的方法为:先将基肥与种植土壤混合,接着,在混合后基肥和种植土壤的表面在撒上一层15cm~25cm厚的种植土壤。
可以理解,一般的块根类植物,例如,甘薯,其在土壤的压迫下,甘薯的块根分化和膨胀将会变得较缓慢,也就是说,甘薯的块根的分化和膨胀程度,与土壤给甘薯的压力成反比,即,土壤给甘薯的压力越大,甘薯的块根的分化和膨胀程度越小,产量也就越少,品质也较差,尤其是长期施加化肥的土壤,其板结程度就越高,甘薯的产量也就越少,品质也较差。在步骤S140中,通过在将种植土壤堆成具有空心伸根区的土堆,该伸根区为空心结构,利于甘薯的根系伸入伸根区内,可以有效地减缓甘薯块根分化和膨胀所受到的土壤的压力。
S150:将甘薯种子移植至所述土堆,并围绕伸根区种植,在甘薯种子生产过程中,往所述伸根区的内侧壁追肥浇水。
相当于传统的种植方法,将甘薯种子全部埋入土壤中,通过将甘薯种子围绕伸根区种植,可以有效地减少甘薯生长受到的土壤的压力,甘薯种子后续的生长,其根系就会逐渐伸入该伸根区内,有效地提高了块根分化和膨胀程度。
此外,在甘薯后续的生长和发育中,为了引导甘薯块根在土壤压力较小的伸根区内生长,还往伸根区的内侧壁追肥浇水。
为了减少甘薯在生长和发育中受到病虫害,例如,还向甘薯喷洒杀虫剂,又如,杀虫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土荆皮10份~12份、甘松10份~12份、百部10份~12份、白花除虫菊10份~12份、黄连8份~10份、柳枝10份~12份、泡桐花10份~12份、泡桐锯末10份~12份、水松10份~12份、半截叶7份~10份、大叶桉叶10份~12份、槐根10份~12份、水松10份~12份、小果皂角10份~12份、蛇床子10份~15份、白杨树根皮10份~12份、竹叶椒10份~12份、醉鱼草10份~12份、大叶酸藤子12份~15份、桂枝10份~12份、防风10份~12份、香薷15份~20份、菊花10份~12份、荆芥10份~12份、紫苏10份~12份、桑叶10份~12份、败酱草10份~12份、黄柏15份~16份、红藤10份~12份、板蓝根10份~12份、穿心莲10份~12份、鱼腥草10份~12份,按上述质量份的各组分,加入粉碎机粉碎后,接着混合均匀,用60%~75%的乙醇或乙醚提取,向甘薯喷洒时,稀释至800~1200倍水喷雾,这样,可以减少甘薯在生长和发育中受到病虫害,同时,也不会引入农药成分。
通过上述甘薯的种植方法,可以避免引入对人体有害的农药成分,保障了食品安全,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甘薯块根的分化和膨胀程度,此外,本方法具有成本低,收率高,管理方便等优点,适合大规模的甘薯栽培种植。
为了进一步介绍上述甘薯的种植方法,并且公开一种适用于温室大棚种植甘薯的甘薯种植装置。
例如,本实用新型又一个例子是一种甘薯的种植装置。
例如,如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甘薯的种植装置10的结构示意图。
甘薯的种植装置10包括箱体100以及设置于箱体100内的至少一个隔土件200。例如,隔土件200呈阵列排布设置于箱体100内,甘薯种子种植于多个相邻的隔土件200之间。
请参阅图2,箱体100为一端开口110的空心结构,箱体100包括一面向开口110的底板120以及与底板120连接的侧板130,底板120与侧板130连接围成种植区140,种植区140用于填装种植土壤,以使甘薯种植可以移植到种植土壤中。需要说明的是,种植区140不包括隔土件200以及隔土件200的内部空间,也就是说,种植土壤填装于底板120、侧板130及隔土件200之间。例如,底板120圆形板状结构。
请参阅图2,隔土件200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结构,其中一隔土件200的开口端与底板120紧密接触,另一隔土件200的开口端连通至外部,这样,就可以通过隔土件200远离底板120的开口端加入肥料和水分,以便于更好地供伸进隔土件200内的根系吸收肥料和水分。
为了更便于采收甘薯,例如,隔土件200具有第一开口端210及第二开口端220,第一开口端210与底板120紧密接触,且第一开口端210的口径小于第二开口端220的口径。可以理解,隔土件200采用上述结构,当需要采收甘薯时,一方面,可以更便于拔出隔土件200,且容易敲去与隔土件200表面贴合的土壤,露出甘薯的表面,提高甘薯采收的效率,另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采收方式,需要刨开甘薯表面的全部土壤,采用上述采收方式,可以更好地避免甘薯块根受力过大出现断裂的问题,进而提高了甘薯完整性和品质。又如,所述箱体及所述隔土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请参阅图2,隔土件200的内部空间形成伸根区230,并且隔土件200开设有至少一连通伸根区230与箱体100的伸根孔240,这样,甘薯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根系会穿过伸根孔240到达伸根区230内,这样,位于伸根区230内的根系就会从种植土壤的压力中释放出来,更好地生长。此外,伸出伸根孔240外的根系也可以更好地接触外界的空气,利于根系的有氧呼吸。
为了防止伸根区230外的土壤通过伸根孔240进入至伸根区230内,同时,也更有利于根系接触到养分和水分,例如,请参阅图3,其为图2所示的甘薯的种植装置1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隔土件200的内侧壁上位于靠近伸根孔240处还设置一引流件300,引流件300罩设于隔土件200的内侧壁,引流件300上具有一引流口310,引流口310的开口方向面向隔土件200的第二开口端220,这样,引流件300可以防止伸根区230外的土壤通过伸根孔240进入至伸根区230内,同时,养分和水分可以从引流口310沿着引流件300的内侧壁流入伸根孔240并进入至隔土件200内,以便于根系对营养成分的吸收。
为了给甘薯生长提供自动化养分和水分供给,例如,请参阅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甘薯的种植装置20的结构示意图,甘薯的种植装置20包括箱体100a、至少一隔土件200a、储液槽300a以及引液绳400a,隔土件200a设置于箱体100a内,储液槽300a与箱体100a的底部连接,引液绳400a的一端与箱体100a连通,引液绳400a的另一端容置于储液槽300a内。储液槽300a用于容置甘薯生长所需的营养液,引液绳400a用于将储液槽300a内的营养液引至箱体100a内,并最终被种植土壤吸收,用于供给给甘薯的根系。例如,引液绳400a为面线,箱体100a开设有通孔,引液绳400a穿过所述通孔并固定在土壤中,这样,可以给甘薯生长提供自动化养分和水分供给。
通过上述甘薯的种植装置,可以避免引入对人体有害的农药成分,保障了食品安全,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甘薯块根的分化和膨胀程度,此外,上述甘薯的种植装置具有成本低,收率高,管理方便等优点,适合大规模的甘薯栽培种植。
例如,本实用新型又一个例子是一种甘薯的种植系统,其适用于大规模种植甘薯的温室大棚。
例如,如图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甘薯的种植系统30的结构示意图。
甘薯的种植系统30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若干甘薯的种植装置10b,种植装置10a包括箱体100b以及设置于箱体100b内的至少一个隔土件200b,箱体100b包括底板110b、侧板120b以及若干支撑件130b,侧板120b固定设置于底板110b的边缘,支撑件130b由侧板120b远离底板110b的一侧延伸形成,另一甘薯的种植装置10b的底板110b放置在支撑件130b上,以使若干甘薯的种植装置10b依次叠加设置,这样,可以实现甘薯的密集型种植,及其适用于大规模种植甘薯的温室大棚中使用。例如,每一对相邻的支撑件130b之间形成缺口140b,用于与外界的物质交换,例如,阳光和空气可以通过缺口140b进入甘薯的种植系统30内,同时也便于种植人员浇水和施肥。
上述甘薯的种植系统30通过依次叠加设置的若干甘薯的种植装置10b,可以避免引入对人体有害的农药成分,保障了食品安全,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甘薯块根的分化和膨胀程度,此外,上述甘薯的种植系统30具有成本低,收率高,管理方便等优点,适合大规模的甘薯栽培种植。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3)

1.一种甘薯的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至少一个隔土件;
所述箱体为一端开口的空心结构,所述箱体具有一面向所述开口的底板;
所述隔土件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结构,其中一所述隔土件的开口端与所述底板紧密接触,所述隔土件的内部空间形成伸根区,并且所述隔土件开设有至少一连通所述伸根区与所述箱体的伸根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薯的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为圆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薯的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及所述隔土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CN201420626457.9U 2014-10-25 2014-10-25 甘薯的种植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175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26457.9U CN204217520U (zh) 2014-10-25 2014-10-25 甘薯的种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626457.9U CN204217520U (zh) 2014-10-25 2014-10-25 甘薯的种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17520U true CN204217520U (zh) 2015-03-25

Family

ID=52915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26457.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17520U (zh) 2014-10-25 2014-10-25 甘薯的种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1752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2256A (zh) * 2014-10-25 2015-02-04 吴长江 甘薯的种植方法以及种植装置
CN113016540A (zh) * 2021-03-18 2021-06-25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一种定向结薯装置及木薯高产栽培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2256A (zh) * 2014-10-25 2015-02-04 吴长江 甘薯的种植方法以及种植装置
CN113016540A (zh) * 2021-03-18 2021-06-25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一种定向结薯装置及木薯高产栽培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18536B (zh) 铁皮石斛的种植方法
CN103960036B (zh) 一种华重楼的林下野生抚育方法
CN105660285B (zh) 一种核桃的立体生态栽培方法
CN103168605B (zh) 岗松绿枝扦插无性快速繁殖方法
CN102960172A (zh) 杜鹃红山茶短穗根接快繁方法
CN103283450A (zh) 一种金花茶芽苗砧嫁接的繁殖方法
CN105875128A (zh) 一种花椒的种植方法
CN104813907A (zh) 一种铁皮石斛大棚种植方法
CN102986437A (zh) 一种两面针的人工栽培方法
CN102246650A (zh) 一种优质高产牡丹皮种植方法
CN107242010A (zh) 一种重楼高产高品质的栽培方法
CN105660239A (zh) 紫山药育苗栽培基质及其育苗方法
CN104322255B (zh) 生姜的栽培装置
CN108990668A (zh) 一种黄金贡柚的种植方法
CN105123253B (zh) 一种七叶一枝花的育苗方法
CN109452013A (zh) 一种超长柄茶的扦插繁殖方法
CN109121907A (zh) 一种微喷灌施肥条件下消减三七根腐病的种植方法
CN103430743B (zh) 一种植人参的土壤优化栽培方法
CN104322254B (zh) 土豆的栽培系统
CN105900662A (zh) 一种有机韭菜无土半水培的种植方法
CN204217520U (zh) 甘薯的种植装置
CN204217519U (zh) 生姜的栽培装置
CN104322256B (zh) 甘薯的种植装置
CN105532395A (zh) 一种利用混合轻基质进行山豆根嫩枝扦插育苗的方法和应用
CN105746288B (zh) 一种卡西亚松扦插育苗体系的建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

Termination date: 2015102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