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16458U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16458U
CN209216458U CN201822084338.6U CN201822084338U CN209216458U CN 209216458 U CN209216458 U CN 209216458U CN 201822084338 U CN201822084338 U CN 201822084338U CN 209216458 U CN209216458 U CN 2092164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bolster
micr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8433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劳宣招
邓天应
罗瑾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8433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164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164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1645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包括背板、设置在背板上的导光板、设置在导光板侧部的背光源、以及至少一个镶嵌在所述导光板与侧板之间的缓冲件,所述背板包括底板以及围绕所述底板设置的侧板,所述缓冲件包括长条形的基底以及由基底延伸形成的多个连续的微结构,并且,所述基底抵持所述背板的侧板,所述微结构抵持所述导光板的侧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其在背板的侧板和导光板之间设置缓冲件,并通过缓冲件上形成的微结构为所述导光板提供形变的空间,以及及时释放导光板上承受的挤压力,从而有效提升导光板定位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LED显示技术的高速发展,侧入式背光已应用的非常娴熟,侧入式背光拥有更加纤薄的体积及更加低耗的功效,逐渐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从产品的型态设计来看,超窄边框或无边框的超薄化产品是侧入式背光发展的方向。为了更好的搭配以上潮流趋势,侧入式背光导光板的厚度也设计的越来越极限,从主流的3mm逐步到1.5mm,甚至出现1.2mm,这同样给导光板的固定方式出了难题,传统的导光板主要通过定位销/硬质发泡类产品/硅胶类Rubber等进行固定,在固定超薄导光板时会出现以下问题:
1.定位销或者类似定位销的定位结构都是实质性的与导光板接触定位,设计上会预留一定的间隙,但导光板在受热膨胀的时候就会与定位销直接接触,由于定位销的强度高于导光板,会直接将导光板挤压破裂,而预留间隙过大又起不到定位的作用。
2.硬质发泡类产品收缩量太大,在与导光板接触之后很难再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导致导光板晃动,定位性较差。
3.Rubber一般为硅胶材质,收缩量适中,在导光板适量挤压之后也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但在一些信赖性实验中,由于条件苛刻,常常会出现导光板的过膨胀现象,再加上Rubber的结构设计为长条状,rubber无法对与导光板在相互挤压时产生的作用力进行多方向分解,直接导致导光板非入光侧贴附侧边反射片翘曲或者翘脱等不良现象,影响整个背光模组的品味。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缺陷和不足,提出了一种背光模组,可有效提升导光板定位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设置在背板上的导光板、设置在导光板侧部的背光源、以及至少一个镶嵌在所述导光板与侧板之间的缓冲件,所述背板包括底板以及围绕所述底板设置的侧板,所述缓冲件包括长条形的基底以及由基底延伸形成的多个连续的微结构,并且,所述基底抵持所述背板的侧板,所述微结构抵持所述导光板的侧面。通过对缓冲件与导光板接触的面设计成多个连续的微结构,当产品在环境可靠性实验过程中,导光板膨胀与缓冲件相互挤压产生作用力时,此时带有微结构设计的缓冲件会将其作用力进行多方向分解,减小导光板与缓冲件的正面接触挤压作用力,从而彻底解决缓冲件顶脱导光板侧反的问题。
其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上方、导光板的下方。
其中,所述导光板朝向所述底板的一面设置有折射网点。
其中,所述缓冲件采用硅胶材料制成。
其中,所述缓冲件的微结构呈锯齿形。
其中,所述缓冲件的微结构呈半圆形。
其中,所述缓冲件的微结构呈椭圆形。
其中,所述缓冲件的微结构呈多段圆弧组成的波浪形。
其中,所述缓冲件的微结构为以下形状的组合:锯齿形、半圆形、椭圆形、波浪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具有上述的背光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其在背板的侧板和导光板之间设置缓冲件,并通过缓冲件上形成的微结构为所述导光板提供形变的空间,以及及时释放导光板上承受的挤压力,从而有效提升导光板定位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背光模组的缓冲件的另一视角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本说明书中出现“工序”的用语,其不仅是指独立的工序,在与其它工序无法明确区别时,只要能实现所述工序所预期的作用则也包括在本用语中。另外,本说明书中用“~”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将“~”前后记载的数值分别作为最小值及最大值包括在内的范围。在附图中,结构相似或相同的单元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其在背板的侧板和导光板之间设置缓冲件,并通过缓冲件上形成的微结构为所述导光板提供形变的空间,以及及时释放导光板上承受的挤压力,从而有效提升导光板定位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请参阅图1及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背光模组的缓冲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的放大图。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背光模组100包括背板10、设置在背板10上的导光板30、设置在导光板侧部的背光源(图未示)以及至少一个缓冲件50,所述背板10包括底板11以及垂直所述底板11设置的侧板13;所述缓冲件50镶嵌在所述导光板30与侧板13之间,并包括长条形的基底51以及由基底51延伸形成的多个连续的微结构53,并且,所述基底51抵持所述侧板13,所述微结构53抵持所述导光板30的侧面,从而通过所述缓冲件50上的微结构53为所述导光板30提供形变的空间,以及及时释放所述导光板30上承受的挤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100,在背板10的侧板13和导光板30之间设置缓冲件50,并通过缓冲件50上形成的微结构53为所述导光板30提供形变的空间,以及及时释放导光板30上承受的挤压力,从而有效提升导光板30定位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模组100还包括反射片70,所述反射片70设置在所述底板11的上方、导光板30的下方。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反射片70的设置,有效的将射向底板11的光线反射回出光方向,从而增加光的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射片70边缘向上弯折形成弯折部71,所述弯折部71抵持所述导光板30的侧部设置,使得所述弯折部70能包覆在导光板30的侧部,从而有效防止光线从导光板30的侧部导出,进而增加光的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板30朝向所述底板13的一面(即导光板的底面)设置有折射网点(图未示)。所述折射网点用以将从导光板30的入光面射入的光转换成面光源后,从出光面射出,以增强导光板30的匀光效果,进而增加该背光模组100的背光效果。其中,所述折射网点可以通过油墨形成的特殊图案制备而成,也可以通过在导光板30的表面加工出的微结构形成。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对所述导光板30上形成折射网点的方法以及结构做具体限定。并且,还可根据所述导光板30表面与所述光源的距离来对应调节所述折射网点的尺寸、密度等,以确保导光板30的出光面射出的光线更为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件50采用弹性材料制备,并优选采用硬度适中的硅胶材料制备。选用硬度适中的硅胶材质,再加上导光板30接触面的结构设计(即缓冲件50上的微结构53),可灵活的将不同膨胀状态下的导光板30挤压力进行纵向分散,并且因为增加该微结构53之后导光板30与缓冲件50接触的面积变小,缓冲件50在受力之后会发生形变,从而使导光板30贴附的侧边反射片(即反射片70的弯折部71)不发生翘曲,而且导光板30收缩之后,缓冲件50也会自行恢复。
请再次参阅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微结构53呈锯齿形,即所述缓冲件50包括长条形的基底51以及沿所述基底51的长边设置的连续的锯齿形的微结构53,并且所述微结构53和所述基底51处于同一平面内。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底51和微结构53一体设置,由矩形的平板一侧切割出所述连续的锯齿形的微结构53形成。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基底51和所述微结构53也可分体设置,微结构53可以通过胶粘或者其它的固定方式安装到所述基底51上。在本实施例中,不对所述基底51和微结构53的形成方法做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微结构53呈圆弧形,即所述缓冲件50包括长条形的基底51以及沿所述基底51的长边设置的连续的圆弧形的微结构53,并且所述微结构53和所述基底51处于同一平面内。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底51和微结构53一体设置,由矩形的平板一侧切割出所述连续的圆弧形的微结构53形成。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基底51和所述微结构53也可分体设置,微结构53可以通过胶粘或者其它的固定方式安装到所述基底51上。在本实施例中,不对所述基底51和微结构53的形成方法做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微结构53为圆弧形和锯齿形结构的组合。即所述缓冲件50包括长条形的基底51以及沿所述基底51的长边设置的连续的由圆弧形和锯齿形交替设置的微结构53,并且所述微结构53和所述基底51处于同一平面内。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底51和微结构53一体设置,由矩形的平板一侧切割出所述连续的圆弧形和锯齿形交替设置的微结构53形成。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基底51和所述微结构53也可分体设置,微结构53可以通过胶粘或者其它的固定方式安装到所述基底51上。并且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对所述基底51和微结构53的形成方法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微结构53还可以是椭圆形,或者多段圆弧组成的波浪形,或者由锯齿形、半圆形、椭圆形、波浪形等多种结构组合而成,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对所述微结构53的形状做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具有上述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在背板10的侧板13和导光板30之间设置缓冲件50,并通过缓冲件50上形成的微结构53为所述导光板30提供形变的空间,以及及时释放导光板30上承受的挤压力,从而有效提升导光板30定位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足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增减、替换、变换或改进,而所有这些增减、替换、变换或改进后的技术方案,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设置在背板上的导光板以及设置在导光板侧部的背光源,所述背板包括底板以及围绕所述底板设置的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镶嵌在所述导光板与侧板之间的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包括长条形的基底以及由基底延伸形成的多个连续的微结构,并且,所述基底抵持所述背板的侧板,所述微结构抵持所述导光板的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上方、导光板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朝向所述底板的一面设置有折射网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采用硅胶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的微结构呈锯齿形。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的微结构呈半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的微结构呈椭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的微结构呈多段圆弧组成的波浪形。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的微结构为以下形状的组合:锯齿形、半圆形、椭圆形、波浪形。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822084338.6U 2018-12-12 2018-12-12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164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84338.6U CN209216458U (zh) 2018-12-12 2018-12-12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84338.6U CN209216458U (zh) 2018-12-12 2018-12-12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16458U true CN209216458U (zh) 2019-08-06

Family

ID=67464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8433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16458U (zh) 2018-12-12 2018-12-12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164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50371A1 (zh) * 2021-09-30 2023-04-06 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50371A1 (zh) * 2021-09-30 2023-04-06 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16458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3472523B (zh) 导光装置及具有该导光装置的背光模组
CN205640797U (zh) 一种一体化背光源
CN207018852U (zh) 一种led反射透镜
CN109975917A (zh) 一种新型复合导光板
CN204807732U (zh) 导光板
CN208141355U (zh) 热弯贴合式曲面触控屏
CN103411177B (zh) 一种显示屏背光板
CN104019402B (zh) 背光模组和3d显示装置
CN207867068U (zh) 新型节能的tv液晶模组专用导光板
CN204844703U (zh) 背光源导光板模具
CN204964801U (zh) 一种扩散膜入光侧降噪结构
CN203949099U (zh) 一种液晶显示屏的高效导光板结构
CN202835061U (zh) 一种反卡结构的背光源导光板
CN203757398U (zh) 一种led组合光源
CN202196809U (zh) 一种led支架
CN206848652U (zh) 一种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
CN204303291U (zh) 单元组合式反光透光单元及汽车尾灯、道路安全反光标志、道路施工警示灯
CN213126089U (zh) 一种具有多角度折射光效果的手机背板
CN207263955U (zh) 一种使用在背光源上的导光板
CN207689705U (zh) 一种可解决灯影问题的导光板结构
CN209016090U (zh) 可提高抗扭抗变形性能的led支架
CN202282908U (zh) 一种背光源的fpc结构
CN209280968U (zh) 一种导光结构及电子装置
CN209373170U (zh) 一种侧入式窄边框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