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12320U - 一种汽轮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轮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12320U
CN209212320U CN201821818757.1U CN201821818757U CN209212320U CN 209212320 U CN209212320 U CN 209212320U CN 201821818757 U CN201821818757 U CN 201821818757U CN 209212320 U CN209212320 U CN 2092123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inner casing
steam
leaf
inter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1875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敏锦
胡怡丰
程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1875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123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123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1232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urbine Rotor Nozzle Sea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轮机,汽轮机包含外缸和内缸,一个有平衡活塞的转子旋转支承地装在内缸的内部,内缸与转子之间形成有蒸汽的流动通道,其中交替地布置转子的多个动叶片和内缸的多个静叶片形成多级叶片级组,内缸和外缸之间形成有供蒸汽流通的夹层;多级叶片级组包含第一设定叶片级组和第二设定叶片级组;平衡活塞的顶部设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通过内缸内设置的第一通道,将第一设定叶片级组之后的流道与第一腔室连通;通过第二通道,将第二腔室与夹层连通,并将夹层与第二设定叶片级组之后的流道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冷却路径,简化平衡活塞前的密封结构,减小转子直径及汽缸直径,有效简化汽缸结构,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汽轮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轮机。
背景技术
汽轮机是一种旋转式蒸汽动力装置,通常包括配有叶片的、可转动地支承的转子,该转子布置在壳体套内部。在经过加热的且处于压力之下的蒸汽流经由所述壳体套形成的流动空间时,所述蒸汽通过叶片将所述转子置于旋转之中。
出于效率的原因,汽轮机的运行参数(如蒸汽的压力及温度)越来越高, 受强度和材料限制,为了使汽轮机在特别高的温度下仍能够可靠运行,需要对汽轮机的各构件进行冷却。因为这些构件的耐热强度都是有限的。若在温度提高时不能获得有效的冷却,则需要用非常昂贵的材料(例如镍基合金)来制造。
按迄今已知的尤其用于形式上为汽轮机汽缸或转子的汽轮机构件的冷却方法,可分为主动冷却和被动冷却。按主动冷却,冷却通过一种独立于汽轮机构件,亦即除工质之外附加输入冷却剂的方式实现。反之,被动冷却仅通过恰当导引或利用工质进行。迄今汽轮机构件优选使用被动冷却。
如图1所示,根据“火力发电厂设备手册-第二卷--汽轮机.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的记载,经典的平衡活塞前的压力为进汽压力,平衡活塞后的压力为排汽压力,平衡活塞前后压差大。这种汽轮机没有内部冷却流道,进汽直接进入内外缸夹层,夹层承受很大的温度和压力,因此汽缸的进汽温度需要限制在566℃以下,典型的有550℃、538℃进汽。
专利CN 200580033477.9公开了一种汽轮机,设有两道冷却通道,内外缸夹层和转子平衡活塞都能被有效地冷却,从而支撑更高的进汽温度,典型的为600℃进汽。具体参见图2所示,所述汽轮机包括一个外缸2和一个内缸3,所述外缸2和内缸3形成有一个新汽输入通道10,一个具有一推力平衡活塞4并包括多个动叶片7的转子5旋转支承地装在内缸3的内部,在内缸3上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多个静叶片8,沿流动方向11构成一个包括多个叶片级的蒸汽的流动通道9;蒸汽在一个叶片级后经过一个处于内缸3内的反馈通道14流入内缸3与外缸2之间的一腔室15内,从那里经过一个处于内缸3内的输入通道16流入一个沿轴向17设在推力平衡活塞4与内缸3之间的推力平衡活塞前室12内;通过推力平衡活塞前室12内的蒸汽达到推力平衡。
用箭头13象征性地表示新汽输入;流入新汽输入通道10的新蒸汽绝大部分沿流动方向流入流动通道9,较小的部分作为漏汽流入一个处于转子5与内缸3之间的密封腔18。在这里,漏汽基本上沿反方向19流动。所述该密封腔18位于斜置静叶与推力平衡活塞4之间。斜置静叶通常是非竖直的第1级静叶,目的是不让蒸汽直接接触转子,能够小幅度降低转子的温度,从而有利于转子的强度,或者可以小幅度提高进汽参数。
在密封腔18中的蒸汽,经过内缸3设置的一交叉反馈通道20流入一个设在一个叶片级后的流入腔26内,标记21、22表示交叉反馈通道20的两次转向;同时,补汽经过一个穿过外缸2与内缸3的负荷引入管23流入所述流入腔26内。所述反馈通道14在一个反馈叶片级24后与所述流动通道9连接,所述交叉反馈通道20在一个交叉反馈叶片级25后与所述流动通道9连接,所述交叉反馈叶片级25沿流动通道9的流动方向11设在所述反馈叶片级24之后。
上述汽轮机的缺点在于:
1)转子平衡活塞的直径较大,导致转子锻件采购的成本较大。因为该方案中平衡活塞前室12的压力为第4叶片级或第5叶片级后的压力,为大压力,平衡活塞后为排汽压力,为小压力,平衡活塞前后的压差较小,为此需使用直径较大的平衡活塞来平衡叶片区的推力。
2)转子平衡活塞前设置有汽封段,并形成斜置静叶后与平衡活塞之间的密封腔,用于隔开斜置静叶后和平衡活塞前室的不同参数的蒸汽,因此汽缸和转子的结构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轮机,通过优化汽缸的冷却路径,简化平衡活塞前的密封结构,减小转子直径,降低转子成本,也有利于减少汽缸直径;同时能够简化汽缸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轮机,包含外缸和内缸,一个有平衡活塞的转子旋转支承地装在所述内缸的内部,所述内缸与转子之间形成有蒸汽的流动通道,其中交替地布置转子的多个动叶片和内缸的多个静叶片形成多级叶片级组,所述内缸和外缸之间形成有供蒸汽流通的夹层;
所述多级叶片级组包含第一设定叶片级组和第二设定叶片级组;所述平衡活塞的顶部设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
通过内缸内设置的第一通道,将所述第一设定叶片级组之后的流道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通过第二通道,将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夹层连通,并将所述夹层与所述第二设定叶片级组之后的流道连通。
可选地,将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布局结构替换为:通过第一通道,将所述第一设定叶片级组之后的流道与所述夹层连通,并将所述夹层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通过内缸内设置的第二通道,将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二设定叶片级组之后的流道连通;并且,所述平衡活塞上对应于第一腔室的活塞部位,与对应于第二腔室的活塞部位,具有相同的直径。
可选地,新鲜蒸汽通过内缸和外缸具有的一个新汽输入通道送入进汽腔;
所述第二腔室靠近进汽腔,所述第一腔室远离进汽腔,两者在转子的轴线方向上前后布置。
可选地,所述内缸中位于平衡活塞前的进汽腔处设有斜置静叶,所述平衡活塞前的压力对应于斜置静叶后的压力;或者,所述进汽腔处没有斜置静叶,所述平衡活塞前的压力对应于进汽压力。
可选地,设置有穿过外缸并插入内缸的补汽管,其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或与所述内缸中靠近于第二通道的补汽腔连通,来引入补汽。
可选地,设置有穿过外缸的补汽管,其与内缸和外缸之间的所述夹层连通,或与形成在所述夹层处的补汽腔连通,来引入补汽。
可选地,所述平衡活塞是单一直径的活塞。
可选地,所述第二设定叶片级组在流动通道中处于第一设定叶片级组的下游,与第一设定叶片级组间隔一个或多个叶片级;所述第一设定叶片级组对应流动通道中的第四叶片级或第五叶片级。
可选地,所述转子使用X12CrMoWVNbN10材料或FB2材料制成。
上述任意一项汽轮机的内缸和外缸具有一个新汽输入通道,将新鲜蒸汽送入内缸内部的进汽腔,新鲜蒸汽从进汽腔出发进入内缸和转子之间的流动通道,并绕流各级叶片级组进行膨胀及冷却,以释放热能来带动转子旋转;
通过内缸内的第一通道,使蒸汽得以从多级叶片级组中的第一指定叶片级组之后的流道,输送到平衡活塞顶部的第一腔室;以及,通过第二通道,使蒸汽得以从平衡活塞顶部的第二腔室,输送到内缸和外缸之间的夹层,再从所述夹层输送到第二指定叶片级组之后的流道处继续做功;
或者,通过第一通道,使蒸汽得以从多级叶片级组中的第一指定叶片级组之后的流道,输送到内缸和外缸之间的夹层,再从所述夹层输送到平衡活塞顶部的第一腔室;以及,通过内缸内的第二通道,使蒸汽得以从平衡活塞顶部的第二腔室,输送到第二指定叶片级组之后的流道处继续做功;
其中,所述平衡活塞前的压力,对应于斜置静叶后的压力,或对应于进汽压力。
现有技术的汽轮机方案中,第一路冷却通道是将第四或第五叶片级后的流道与推力平衡活塞前室连通,第二路冷却通道则是将第一级静叶后与推力平衡活塞之间的密封腔连通至下一个叶片级之后。即,转子的推力平衡活塞前设置有汽封段,用于隔开第1级静叶后和平衡活塞前室的不同参数的蒸汽;夹层冷却汽通入到推力平衡活塞前,推力平衡活塞的温度低,而该推力平衡活塞前后的压差较小,导致其直径较大,转子锻件采购的成本高。
与之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方案对两路冷却路径进行了调整。如在实施例一中,平衡活塞顶部通过设置远离进汽腔的第一腔室和靠近进汽腔的第二腔室分为三段,从一个叶片级后接入内外缸之间的夹层再连通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则连通到下一个叶片级之后。平衡活塞前为斜置静叶后蒸汽(或在无斜置静叶时为进汽),不是冷却汽。同时,斜置静叶后与平衡活塞之间相通,平衡活塞前没有汽封段。由于平衡活塞前的压力明显大于现有方案,故本实用新型中的差压大,需要的平衡活塞的受力面积就小,因此平衡活塞直径小,从而有效降低转子成本。
现有技术的方案中,平衡活塞前压力18MPa,压差18-6.5MPa=11.5MPa。平衡活塞直径1045mm。强度余量(实际应力/许用应力)=0.65。而本实用新型中,平衡活塞前压力26.3MPa,压差26.3-6.5MPa=19.8MPa。平衡活塞直径975mm。强度余量(实际应力/许用应力)=0.75。
现有技术的方案通过冷却,降低了转子温度,实际上提高了许用应力,带来的缺点是压差小,平衡活塞直径变大,平衡活塞实际应力大。本实用新型的两路冷却通道不同;无需在斜置静叶后与平衡活塞之间设置汽封段和密封腔,平衡活塞直径小,能够进一步减少汽缸直径,并且使转子和汽缸结构简单,有效降低汽缸成本。
然而,本实用新型由于平衡活塞前为斜置静叶后蒸汽或进汽,不是冷却汽,所以转子温度较现有技术的方案稍高,但强度仍然能满足要求。这种方式能够实现成本和安全性的平衡。在保证强度及安全性合格的情况下,简化冷却的回路,达到减少转子直径,降低成本,简化汽缸结构的目的。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效果稍弱,转子平衡活塞部位强度余量较小。因此可以进一步对转子平衡活塞部位的形线进行优化,减少应力集中,保证强度合格。同时,为了提升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效果,还可以进行流场分析、强度计算、冷却气量优化、效率计算等等。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利用最新材料技术的成果:目前600度进汽参数所需采用的转子材料为600度等级的X12CrMoWVNbN10材料。近年来,由于材料技术的进步,出现了625度等级的FB2材料。这种材料在600度进汽参数下,比原材料性能好。同时这两种材料价格基本一致。因此得益于材料技术的进步,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采用原材料,降低强度余量的手段实现,而且可以采用新材料,不降低安全余量即可实现降低转子直径,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还可以进一步调整冷却通道的布置,为参数优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一路是从一个叶片级后利用内缸的通道连接平衡活塞顶部第一腔室;另一路是从第二腔室利用夹层通道连通下一个叶片级后。
同时,可以不将补汽腔开设在内缸内部,而是利用内外缸之间的夹层进行补汽混合,因此不需要设置插到内缸的补汽插管,使得补气的空间位置选择更加灵活(可以在夹层区域轴向前后移动)。同时有利于内缸强度。
此外,本实用新型所述汽缸主要是指桶形缸,即外缸为圆桶形的整圈结构,没有中分面,不是上下两半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没有内部冷却流道的汽轮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有两路冷却通道的汽轮机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有斜置静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没有斜置静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有斜置静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没有斜置静叶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所述汽轮机设有外缸110和内缸120,一个有平衡活塞140的转子130旋转支承地装在内缸120的内部。所述内缸120与转子130之间形成有介质(如蒸汽)的流动通道,其基本上沿转子130的轴向布置。所述流动通道交替地布置有转子130的动叶片150和内缸120的静叶片160,形成多级叶片级组。新鲜蒸汽通过内缸120和外缸110具有的一个新汽输入通道(图未示出)送入进汽腔170,由此进入流动通道并在下游绕流各级叶片级组,随着新鲜蒸汽的膨胀及冷却,释放热能以带动转子130旋转。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的第一通道,使蒸汽在流经所述流动通道的其中一个叶片级(称第一叶片级组)后的流道181处,通过处于内缸120内的第一连通管182流入内缸120与外缸110之间的夹层183内,再从那里经过处于内缸120内的第二连通管184,流入平衡活塞140顶部的第一腔室180内。
本实施例还在平衡活塞140顶部设有第二腔室190,第二腔室190靠近进汽腔170,第一腔室180远离进汽腔170,两者在轴线方向上有前后的空间位置关系。蒸汽从所述第二腔室190,通过内缸120内设置的第二通道,流入所述流动通道中另一个叶片级(称第二叶片级组)后的流道194处。
所述的第一腔室180、第二腔室190,可以是任意形状的空间结构,其各自形成在内缸120处(或者在某些示例中,也可以形成在平衡活塞140处,或者由内缸120和平衡活塞140各自在两者界面处的形状来确定)。
示例的第一通道中,第一连通管182在内缸120内以基本垂直轴线的方向向上延伸,直至接入内缸120与外缸110之间基本平行于轴线的夹层183,自夹层183引出的第二连通管184再在内缸120内以基本垂直轴线的方向向下延伸直至接通第一腔室180。
示例的第二通道在内缸120内经过两次转向。其中,自第二腔室190引出的第一管段191以基本垂直轴线的方向向上延伸,经第一次转向后的第二管段192以基本平行于轴线的方向延伸,经第二次转向后的第三管段193再以基本垂直轴线的方向向下延伸至接入所述第二叶片级组后的流道194处。
同时,设置有穿过外缸110接入内缸120的补汽管100,其连通至所述第二通道,例如是连通第二次转向后的第三管段193,或连通内缸120内设置在第三管段193附近的补汽腔(图未示出),进而将引入的补汽(以点划线的箭头示意性地表示)输送至所述第二叶片级组后的流道194处。
所述流动通道中与第二腔室190对应的第二叶片级组,处在与第一腔室180对应的第一叶片级组的下游,两者可以间隔一级或多级(例如两级)叶片组。其中,第一叶片级组例如是第四叶片级或第五叶片级。
示例的平衡活塞140可以是单一直径的活塞。
图3的这一个示例中,所述内缸120中对应平衡活塞140前的进汽腔170处设有斜置静叶171,即所述平衡活塞140前的压力,对应于斜置静叶171后的压力。所述斜置静叶171可以不让蒸汽直接接触转子130,能够小幅度降低转子130的温度,从而有利于转子130的强度,或者可以小幅度提高进汽参数。
示例地,进汽为600摄氏度,27Mpa;斜置静叶171后为594摄氏度,26.3MPa;第四级叶片后为540摄氏度,18MPa;第五级叶片后为525摄氏度,16.5MPa;排汽6.5MPa。
如图4所示的另一个示例中,所述平衡活塞140前没有斜置静叶,即所述平衡活塞140前的压力对应于进汽压力。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汽轮机中,外缸210、内缸220、转子230、平衡活塞240、第一腔室280、第二腔室290、多级叶片级组的动叶片250及静叶片260等处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主要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及补汽结构的布置形式。
本实施例的第一通道整体开设在内缸220内部,其输入端与沿转子230轴向布置的流动通道中第一叶片级组后的流道281连通,输出端与平衡活塞240顶部的第一腔室280连通。通过本实施例的第二通道,使蒸汽从平衡活塞240顶部的第二腔室290,经过第一连通管291引入内缸220与外缸210之间的夹层292,再通过连接夹层292的第二连通管293输送到流动通道中第二叶片级组后的流道294处。
其中,第二腔室290靠近进汽腔270,第一腔室280远离进汽腔270,两者在轴线方向上有前后的空间位置关系。与第二腔室290对应的第二叶片级组,处在与第一腔室280对应的第一叶片级组的下游,两者可以间隔一级或多级(例如两级)叶片组。第一叶片级组例如是第四叶片级或第五叶片级。
示例的第一通道在内缸220内经过两次转向。其中,自第二叶片级组后的流道处引出的第一管段282以基本垂直轴线的方向向上延伸,经第一次转向后的第二管段283以基本平行于轴线的方向延伸,经第二次转向后的第三管段284再以基本垂直轴线的方向向下延伸至接入第一腔室280。
示例的第二通道中,从第二腔室290引出的第一连通管291在内缸220内以基本垂直轴线的方向向上延伸,直至接入内缸220与外缸210之间基本平行于轴线的夹层292的前段,再从夹层292后段的某处引出第二连通管293,所述第二连通管293在内缸220内以基本垂直轴线的方向向下延伸直至接通第一叶片级组后的流道294处。
示例的平衡活塞240可以是单一直径的活塞。
图5的这一个示例中,所述内缸220中对应平衡活塞240前的进汽腔270处设有斜置静叶271,即所述平衡活塞240前的压力,对应于斜置静叶271后的压力。如图6所示的另一个示例中,所述平衡活塞240前没有斜置静叶,即所述平衡活塞240前的压力对应于进汽压力。
本实施例中的补汽管200,在穿过外缸210后接入内缸220与外缸210之间的夹层292,将补汽引入并与从第二腔室290进入该夹层292的蒸汽混合。补汽管200在夹层区域的接入位置不限,可以沿轴向前后移动。
示例地,可以在内缸220与外缸210之间的夹层区域,开设环绕内缸220外侧的补汽腔。所述补汽腔可以是任意形状的空间结构,由外缸210和内缸220各自在该处的缸体形状界定。所述补汽腔,例如是一种环状腔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轮机,内部设置有两路冷却通道,分别将平衡活塞顶部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至其各自对应的叶片级之后的流动通道,从而在保证强度及安全性合格的情况下,简化冷却回路,达到减少转子直径,降低成本,简化汽缸结构的目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9)

1.一种汽轮机,包含外缸和内缸,一个有平衡活塞的转子旋转支承地装在所述内缸的内部,所述内缸与转子之间形成有蒸汽的流动通道,其中交替地布置转子的多个动叶片和内缸的多个静叶片形成多级叶片级组,所述内缸和外缸之间形成有供蒸汽流通的夹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级叶片级组包含第一设定叶片级组和第二设定叶片级组;所述平衡活塞的顶部设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
通过内缸内设置的第一通道,将所述第一设定叶片级组之后的流道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通过第二通道,将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夹层连通,并将所述夹层与所述第二设定叶片级组之后的流道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其特征在于,
将权利要求1中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布局结构替换为:
通过第一通道,将所述第一设定叶片级组之后的流道与所述夹层连通,并将所述夹层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通过内缸内设置的第二通道,将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二设定叶片级组之后的流道连通;
并且,所述平衡活塞上对应于第一腔室的活塞部位,与对应于第二腔室的活塞部位,具有相同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轮机,其特征在于,
新鲜蒸汽通过内缸和外缸具有的一个新汽输入通道送入进汽腔;
所述第二腔室靠近进汽腔,所述第一腔室远离进汽腔,两者在转子的轴线方向上前后布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轮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缸中位于平衡活塞前的进汽腔处设有斜置静叶,所述平衡活塞前的压力对应于斜置静叶后的压力;
或者,所述进汽腔处没有斜置静叶,所述平衡活塞前的压力对应于进汽压力。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轮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穿过外缸并插入内缸的补汽管,其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或与所述内缸中靠近于第二通道的补汽腔连通,来引入补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穿过外缸的补汽管,其与内缸和外缸之间的所述夹层连通,或与形成在所述夹层处的补汽腔连通,来引入补汽。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轮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衡活塞是单一直径的活塞。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轮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设定叶片级组在流动通道中处于第一设定叶片级组的下游,与第一设定叶片级组间隔一个或多个叶片级;
所述第一设定叶片级组对应流动通道中的第四叶片级或第五叶片级。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轮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使用X12CrMoWVNbN10材料或FB2材料制成。
CN201821818757.1U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汽轮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123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18757.1U CN209212320U (zh)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汽轮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18757.1U CN209212320U (zh)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汽轮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12320U true CN209212320U (zh) 2019-08-06

Family

ID=67458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18757.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12320U (zh)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汽轮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1232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62772A (zh) * 2018-11-06 2019-01-08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汽轮机及其内冷却方法
CN114508393A (zh) * 2021-12-27 2022-05-17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甩负荷时轴向推力为零的汽缸、一次及二次再热汽轮机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62772A (zh) * 2018-11-06 2019-01-08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汽轮机及其内冷却方法
EP3879078A4 (en) * 2018-11-06 2022-08-31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STEAM TURBINE AND ITS INTERNAL COOLING PROCESS
CN109162772B (zh) * 2018-11-06 2024-03-19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汽轮机及其内冷却方法
CN114508393A (zh) * 2021-12-27 2022-05-17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甩负荷时轴向推力为零的汽缸、一次及二次再热汽轮机
CN114508393B (zh) * 2021-12-27 2023-07-18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甩负荷时轴向推力为零的汽缸、一次及二次再热汽轮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62772A (zh) 一种汽轮机及其内冷却方法
CN100575671C (zh) 汽轮机和汽轮机运行方法
CN104314627B (zh) 蒸汽涡轮发电设备的冷却方法及装置
CN107457606B (zh) 一种高速异步电机电主轴内外冷却结构及温度协同控制系统
KR100389990B1 (ko) 가스터빈
CN105484871B (zh) 一种利用退役涡扇发动机改制车载燃气轮机
CN209212320U (zh) 一种汽轮机
CN104819016B (zh) 涡轮后支承轴承座、冷却方法及涡轮风扇发动机
CN102878033B (zh) 一种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及其热电转化装置
CN106224015B (zh) 350mw超临界三缸两排汽湿冷凝汽式汽轮机
JP5692966B2 (ja) 蒸気タービン内部の回転部品を冷却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WO2020093648A1 (zh) 一种具有补汽结构的汽轮机及其运行方法
CN104110309A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的间冷或间冷回热循环布局
US20130318988A1 (en) Aircraft engine with turbine heat exchanger bypass
CN106121753A (zh) 用于闭环布雷顿循环的改进控制概念
CN105275499A (zh) 一种具有离心增压和封严效果的双辐板涡轮盘盘心进气结构
CN100334325C (zh) 蒸汽轮机和运行蒸汽轮机的方法
KR101949058B1 (ko) 증기 터빈 및 증기 터빈 동작 방법
CN209494598U (zh) 一种具有补汽结构的汽轮机
CN108868889A (zh) 汽轮机及发电装置
CN212508457U (zh) 一种发动机
CN109038957A (zh) 电机壳体内定子用半程外冷室的屏蔽电机及其屏蔽电泵
US9267513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of a turbine engine compressor and compressor of a turbine engine
CN208749409U (zh) 汽轮机及发电装置
CN106545363A (zh) 一种微型无叶片式涡轮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6

Termination date: 2019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