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07496U - 一种一维移动二维转动的并联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维移动二维转动的并联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07496U
CN209207496U CN201821740474.XU CN201821740474U CN209207496U CN 209207496 U CN209207496 U CN 209207496U CN 201821740474 U CN201821740474 U CN 201821740474U CN 209207496 U CN209207496 U CN 2092074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nch
revolute pair
connecting rod
connect
simple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4047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伞红军
张道义
陈久朋
陈明方
王学军
吴海波
贺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2174047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074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074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0749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维移动二维转动的并联机构,包括定平台N、动平台M、两条支链,两条支链由复杂支链Ⅰ、简单支链Ⅱ组成;所述定平台、动平台通过复杂支链Ⅰ、简单支链Ⅱ连接,两条支链的复合运动构成了动平台M的输出运动。本实用新型采用两条支链连接动平台和定平台来构建并联机构,该结构能实现空间一维平动和二维转动,是一种新型的并联机构。

Description

一种一维移动二维转动的并联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维移动二维转动的并联机构,属于并联机器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并联机构有精度较高、运动惯性小、刚性高、结构稳定、工作空间较小、热变形量较小和容易求反解等优点,它可以改善串联机构很难突破的许多限制,因而并联机构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广泛的研究,是当今极具前景的一类科研项目,但是三自由度的并联机构的研究成果依然不多,目前机构类型也存在结构复杂等缺点,为了增加该类型的机构并达到优选机构的目的,需要创新、综合出更多的一维移动和二维转动的三维并联机构,以达到特定场景中的特定作用,并将其运用于其他工业领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维移动二维转动的并联机构,通过一条复杂支链和一条简单支链连接动、定平台构成,能够实现空间一维移动和二维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维移动二维转动的并联机构,包括定平台N、动平台M、两条支链,两条支链由复杂支链Ⅰ、简单支链Ⅱ组成;
所述定平台、动平台通过复杂支链Ⅰ、简单支链Ⅱ连接,两条支链的复合运动构成了动平台M的输出运动;
所述复杂支链Ⅰ和简单支链Ⅱ结构互不相同,复杂支链Ⅰ对动平台M产生一维移动和二维转动的作用;
所述简单支链Ⅱ和复杂支链Ⅰ结构互不相同,简单支链Ⅱ为无约束支链;
所述两条支链的一端分别与定平台N连接,两条支链另一端分别与动平台M连接,两条支链互不相交。
所述复杂支链Ⅰ由一个具备一维平移与一维转动的子并联机构通过第七连接杆7串联一个固定在动平台M上的转动副R110而成。
所述子并联机构由简单支链a、简单支链b、简单支链c和子动平台P组成;子动平台P采用三角形结构;简单支链a、简单支链b和简单支链c的位置在支链不相交的条件下可经过平移任意交换;简单支链a、简单支链b和简单支链c一端与定平台N连接,简单支链a、简单支链b和简单支链c另一端与子动平台P连接,子动平台P与第七连接杆7连接。
所述简单支链a结构为:第一连接杆1的一端通过转动副R11与定平台N连接,第一连接杆1另一端通过转动副R12与第二连接杆2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杆2另一端连接转动副R13,转动副R13与子并联机构的子动平台P连接;其中,转动副R11、转动副R12和转动副R13轴线平行,并且简单支链a中以转动副R11作为驱动副;简单支链a能由SOC{-R‖R⊥P-}支链替代;
所述简单支链b结构为:第三连接杆3的一端通过移动副P14与定平台N连接,第三连接杆3另一端通过转动副R15与第四连接杆4的一端连接,第四连接杆4另一端连接转动副R16,转动副R16与子并联机构的子动平台P连接;其中转动副R15与转动副R16的轴线相交于一点,移动副P14垂直于转动副R15的轴线方向,并且简单支链b中以移动副P14作为驱动副;
所述简单支链c结构为:第五连接杆5的一端通过转动副R17与定平台N连接,第五连接杆5另一端通过球副S18与第六连接杆6的一端连接,第六连接杆6的末端与球副S19连接,球副S19固连在子动平台P上;简单支链c中以转动副R17为驱动副;简单支链c能由SOC{-S-P-S-}支链替代;
所述移动副P14垂直于转动副R11的轴线方向;转动副R11平行于转动副R15轴线;复杂支链Ⅰ的转动副R110与转动副R11轴线不平行。
所述简单支链Ⅱ为无约束支链;简单支链Ⅱ的连接方式为:第九连接杆9的一端通过转动副R21与定平台N连接,第九连接杆9另一端通过球副S22与第十连接杆10的一端连接,第十连接杆10的末端与球副S23连接,球副S23固连在动平台M上;简单支链Ⅱ中以转动副R21为驱动副;或者简单支链Ⅱ采用SOC{-S-P-S-}支链替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两条支链连接动平台和定平台来构建并联机构,该结构能实现空间一维平动和二维转动,是一种新型的并联机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为:N-定平台、M-动平台、P-子动平台、1-第一连接杆、2-第二连接杆、3-第三连接杆、4-第四连接杆、5-第五连接杆、6-第六连接杆、7-第七连接杆、9-第九连接杆、10-第十连接杆、Rij-转动副、Pij-移动副、Sij-球副、ij表示下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限于所述范围。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一维移动二维转动的并联机构,包括定平台N、动平台M、两条支链,两条支链由复杂支链Ⅰ、简单支链Ⅱ组成;所述定平台、动平台通过复杂支链Ⅰ、简单支链Ⅱ连接,两条支链的复合运动构成了动平台M的输出运动;所述复杂支链Ⅰ和简单支链Ⅱ结构互不相同,复杂支链Ⅰ对动平台M产生一维移动和二维转动的作用;所述简单支链Ⅱ和复杂支链Ⅰ结构互不相同,简单支链Ⅱ为无约束支链;所述两条支链的一端分别与定平台N连接,两条支链另一端分别与动平台M连接,两条支链互不相交(即复杂支链Ⅰ和简单支链Ⅱ的连接位置在支链不相交的条件下可以任意变换;定平台、动平台在支链不相交的情况下可采用任意结构)。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复杂支链Ⅰ由一个具备一维平移与一维转动的子并联机构通过第七连接杆7串联一个固定在动平台M上的转动副R110而成。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子并联机构由简单支链a、简单支链b、简单支链c和子动平台P组成;子动平台P采用三角形结构;简单支链a、简单支链b和简单支链c的位置在支链不相交的条件下可经过平移任意交换;简单支链a、简单支链b和简单支链c一端与定平台N连接,简单支链a、简单支链b和简单支链c另一端与子动平台P连接,子动平台P与第七连接杆7连接。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简单支链a结构为:第一连接杆1的一端通过转动副R11与定平台N连接,第一连接杆1另一端通过转动副R12与第二连接杆2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杆2另一端连接转动副R13,转动副R13与子并联机构的子动平台P连接;其中,转动副R11、转动副R12和转动副R13轴线平行,并且简单支链a中以转动副R11作为驱动副;简单支链a能由SOC{-R‖R⊥P-}支链替代(即R13替换为P13,同时满足R11轴线与R12平行,R12轴线与P13垂直,其它连接关系不变,R表示转动副、S表示球副、P表示移动副);
所述简单支链b结构为:第三连接杆3的一端通过移动副P14与定平台N连接,第三连接杆3另一端通过转动副R15与第四连接杆4的一端连接,第四连接杆4另一端连接转动副R16,转动副R16与子并联机构的子动平台P连接;其中转动副R15与转动副R16的轴线相交于一点,移动副P14垂直于转动副R15的轴线方向,并且简单支链b中以移动副P14作为驱动副;
所述简单支链c结构为:第五连接杆5的一端通过转动副R17与定平台N连接,第五连接杆5另一端通过球副S18与第六连接杆6的一端连接,第六连接杆6的末端与球副S19连接,球副S19固连在子动平台P上;简单支链c中以转动副R17为驱动副;简单支链c能由SOC{-S-P-S-}支链替代(即R17替换为S17,S18替换为P18);
所述移动副P14垂直于转动副R11的轴线方向;转动副R11平行于转动副R15轴线;复杂支链Ⅰ的转动副R110与转动副R11轴线不平行。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所述简单支链Ⅱ为无约束支链;简单支链Ⅱ的连接方式为:第九连接杆9的一端通过转动副R21与定平台N连接,第九连接杆9另一端通过球副S22与第十连接杆10的一端连接,第十连接杆10的末端与球副S23连接,球副S23固连在动平台M上;简单支链Ⅱ中以转动副R21为驱动副;或者简单支链Ⅱ采用SOC{-S-P-S-}支链替代(即R21替换为S21,S22替换为P2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该机构中,复杂支链Ⅰ单独作用时限制动平台M的一个转动和两个移动,此时动平台具有一平移两转动(1T2R)运动;简单支链Ⅱ为无约束支链,不会对复杂支链Ⅰ的约束结果产生影响,故最终动平台M具有一平移两转动(1T2R)运动。
复杂支链Ⅰ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复杂支链Ⅰ由一个子并联机构和一个转动副R110串联组成;子并联机构由简单支链a、简单支链b、简单支链c三条简单支链组成;a支链单独工作时,会使子动平台P在垂直于转动副R11轴线的平面内具有二维移动,在平行于转动副R11轴线方向具有一维移动;b支链单独工作时,会使子动平台P在平行于移动副P14的方向具有一维移动,在转动副R15和转动副R16的轴线组成的平面内具有二维转动;c支链为无约束支链,不对a、b支链的运动效果产生影响。综合子动平台P的移动方向时,因移动副P14垂直转动副R11,即移动副P14平行垂直于转动副R11的轴线方向的平面,故最终会得到平行于移动副P14方向的一维移动。综合子动平台P的转动方向时,因转动副R11平行于转动副R15,即转动副R11平行于转动副R15的轴线与转动副R16的轴线组成的平面,故最终会得到平行于转动副R11方向的转动;因此子动平台P会具有平行于移动副P14方向的一维移动和平行于转动副R11轴线方向的一维转动。串联转动副R110之后,因为转动副R11与转动副R110不平行,故将会产生二维转动。最终,复杂支链Ⅰ将会输出一平移两转动(1T2R)运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5)

1.一种一维移动二维转动的并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平台(N)、动平台(M)、两条支链,两条支链由复杂支链Ⅰ、简单支链Ⅱ组成;
所述定平台(N)、动平台(M)通过复杂支链Ⅰ、简单支链Ⅱ连接,两条支链的复合运动构成了动平台(M)的输出运动;
所述复杂支链Ⅰ和简单支链Ⅱ结构互不相同,复杂支链Ⅰ对动平台(M)产生一维移动和二维转动的作用;
所述简单支链Ⅱ和复杂支链Ⅰ结构互不相同,简单支链Ⅱ为无约束支链;
所述两条支链的一端分别与定平台(N)连接,两条支链另一端分别与动平台(M)连接,两条支链互不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维移动二维转动的并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杂支链Ⅰ由一个具备一维平移与一维转动的子并联机构通过第七连接杆(7)串联一个固定在动平台(M)上的转动副R110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维移动二维转动的并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并联机构由简单支链a、简单支链b、简单支链c和子动平台(P)组成;子动平台(P)采用三角形结构;简单支链a、简单支链b和简单支链c的位置在支链不相交的条件下可经过平移任意交换;简单支链a、简单支链b和简单支链c一端与定平台(N)连接,简单支链a、简单支链b和简单支链c另一端与子动平台(P)连接,子动平台(P)与第七连接杆(7)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维移动二维转动的并联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简单支链a结构为:第一连接杆(1)的一端通过转动副R11与定平台(N)连接,第一连接杆(1)另一端通过转动副R12与第二连接杆(2)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杆(2)另一端连接转动副R13,转动副R13与子并联机构的子动平台(P)连接;其中,转动副R11、转动副R12和转动副R13轴线平行,并且简单支链a中以转动副R11作为驱动副;简单支链a能由SOC{-R‖R⊥P-}支链替代;
所述简单支链b结构为:第三连接杆(3)的一端通过移动副P14与定平台(N)连接,第三连接杆(3)另一端通过转动副R15与第四连接杆(4)的一端连接,第四连接杆(4)另一端连接转动副R16,转动副R16与子并联机构的子动平台(P)连接;其中转动副R15与转动副R16的轴线相交于一点,移动副P14垂直于转动副R15的轴线方向,并且简单支链b中以移动副P14作为驱动副;
所述简单支链c结构为:第五连接杆(5)的一端通过转动副R17与定平台(N)连接,第五连接杆(5)另一端通过球副S18与第六连接杆(6)的一端连接,第六连接杆(6)的末端与球副S19连接,球副S19固连在子动平台(P)上;简单支链c中以转动副R17为驱动副;简单支链c能由SOC{-S-P-S-}支链替代;
所述移动副P14垂直于转动副R11的轴线方向;转动副R11平行于转动副R15轴线;复杂支链Ⅰ的转动副R110与转动副R11轴线不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维移动二维转动的并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简单支链Ⅱ为无约束支链;简单支链Ⅱ的连接方式为:第九连接杆(9)的一端通过转动副R21与定平台(N)连接,第九连接杆(9)另一端通过球副S22与第十连接杆(10)的一端连接,第十连接杆(10)的末端与球副S23连接,球副S23固连在动平台(M)上;简单支链Ⅱ中以转动副R21为驱动副;或者简单支链Ⅱ采用SOC{-S-P-S-}支链替代。
CN201821740474.XU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一维移动二维转动的并联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074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40474.XU CN209207496U (zh)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一维移动二维转动的并联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40474.XU CN209207496U (zh)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一维移动二维转动的并联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07496U true CN209207496U (zh) 2019-08-06

Family

ID=67456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40474.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07496U (zh) 2018-10-26 2018-10-26 一种一维移动二维转动的并联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074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5458B (zh) 一种三平动空间并联机器人机构
CN105397800B (zh) 非对称两自由度移动多环耦合机构
CN201979513U (zh) 2-prr&pprr三自由度空间并联机器人机构
CN102166749B (zh) 2-prr&pprr三自由度空间并联机器人机构
CN202292761U (zh) 具有冗余驱动的平面三自由度对称并联机器人机构
CN204160473U (zh) 一种新型多支路液控球面并联机构
CN102896628A (zh) 一种四自由度全解耦并联机器人机构
CN209207496U (zh) 一种一维移动二维转动的并联机构
CN109278022A (zh) 一种一维移动二维转动的并联机构
CN105538301A (zh) 单自由度移动多环对称耦合机构
CN104875187A (zh) 一种(2t1r)&(2r)双动平台解耦混联机器人机构
CN105291091B (zh) 含平面副的三平动一转动并联机器人
CN104875191A (zh) 一种(3t)&(2r)完全解耦混联机器人机构
CN109278025A (zh) 一种五自由度混联机器人
CN109176471B (zh) 一种四自由度并联机构
CN209207497U (zh) 一种三维移动一维转动的并联机构
CN209425433U (zh) 一种易于控制的二自由度并联机构
CN109352625A (zh) 一种一维平移二维转动并联机构操作手
CN209207498U (zh) 一种一维平移二维转动并联机构操作手
CN207344579U (zh) 四分支三自由度各向同性平面并联机器人机构
CN109278024A (zh) 一种二维移动三维转动的并联机构
CN209289262U (zh) 一种五自由度混联机器人
CN105108742B (zh) 解耦型两平动一转动并联机器人
CN209440144U (zh) 一种四自由度解耦并联机构
CN209440145U (zh) 一种四自由度并联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6

Termination date: 202010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