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03721U - 一种基于可形变侧壁牵拉原理的隐形眼镜摘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可形变侧壁牵拉原理的隐形眼镜摘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03721U
CN209203721U CN201721661476.5U CN201721661476U CN209203721U CN 209203721 U CN209203721 U CN 209203721U CN 201721661476 U CN201721661476 U CN 201721661476U CN 209203721 U CN209203721 U CN 2092037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lenses
side wall
deformation
head
so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6147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国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66147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037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037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0372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可形变侧壁牵拉原理的隐形眼镜摘取装置。所述装置具有可形变侧壁,装置侧壁可向内收缩,收缩的侧壁带动装置上部软性头部结构变形。隐形眼镜摘取装置具有头部、中部侧壁和底部基座三部分构成,三者从上到下连接为一体,装置上部为软性凹状结构并与可形变侧壁连接在一起,管状柔性可形变侧壁可向内收缩,收缩的侧壁带动软性头部,使软性头部变形。装置装置头部依靠装置内部负压产生的作用力与隐形眼镜紧密接触,在侧壁牵拉下装置头部发生形变并带动隐形眼镜形变,机理类似人手摘取隐形眼镜过程中的挤压,打破隐形眼镜与眼球表面的稳定吸盘结构后,轻松将隐形眼镜取下。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隐形眼镜吸盘类产品在摘取过程中由于牵拉力过大造成的眼睛不适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可形变侧壁牵拉原理的隐形眼镜摘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隐形眼镜护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摘取隐形眼镜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近视在青少年中是一种高发眼科问题。佩戴近视眼镜后,沉重的镜片和镜架导致视野受限,压迫鼻梁等带来诸多不适,影响女性佩戴者外观气质、不便于开展运动和社交活动。佩戴高度近视镜,光线经过厚厚镜片的折射显得眼睛偏小和面部轮廓扭曲不自然,拍照显的无神,影响朋友观感及自身形象。沉重的眼镜长时间的压迫使鼻梁。运动时,眼镜晃动视野模糊,参与文体活动难以尽兴。
佩戴软性隐形眼镜的感受最接近裸眼视觉感受,具有美观、佩戴舒适、不影响佩戴者参与体育活动等诸多优点。
与软性隐形眼镜的优点相对是软性隐形眼镜的摘取过程复杂而痛苦。现有摘带是依靠手指挤压软性隐形眼镜将其从眼球表面摘下来,摘取过程的挤压、摩擦、指甲拨刺会导致眼睛受损,进而眼睛易受感染及病变。大部分人在摘取软性隐形眼镜的过程中,需要较多次学习尝试才能完成操作。依靠手指挤压和摩擦力摘取软性隐形眼镜的困难过程,常会引起用户眼睛充血和不适。特别是女性用户,长长的指甲非常容易刺破软性隐形眼镜,甚至刺伤眼睛。眼睛受损后其抵抗微生物的能力下降,更容易感染。现有软性隐形眼镜的摘带过程,往往采用裸手操作,无法保证手部的洁净程度,特别是当用户感染感冒、皮肤病等传染病,接触致病、致敏源,眼睛发生疾患的风险增大。特别是女性化妆时,粉底、眼影等颗粒物在摘带过程中污染软性隐形眼镜,导致出现较为严重的眼部反应。
针对软性隐形眼镜难以摘取的问题,现有的专利方案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如采用吸盘式结构,依靠吸盘负压吸住隐形眼镜,然后将其拽离眼球表面,但该方案应用于软性隐形眼镜时存在明显的问题,在实际使用中难以将软性隐形眼镜从眼球表面取下。硬性隐形眼镜与柔软眼球之间存在泪液间隙、特殊的结构边缘设计且硬性隐形尺寸偏小,形成的负压吸盘结构不稳定易于受吸棒牵拉破坏。软性隐形眼镜则不同,设计时,为了防止日常使用时软性隐形眼镜脱落,设计师设计软性隐形眼镜为类吸盘结构贴合于眼睛表面,软性隐形眼镜本身就类似于一个吸盘紧紧的吸附与眼球表面。现有专利方案依靠负压直接作用于软性隐形眼镜上,试图利用负压的吸引力将软性隐形眼镜从眼睛表面分离,专利方案中采取的吸盘的负压作用面积要小于或等于软性隐形眼镜自身面积,负压将直接作用于眼球表面。吸盘在摘取软性隐形眼镜过程中,吸盘边缘吸压在软性隐形眼镜上,使软性软性隐形眼镜与眼球形成牢固的吸盘结构,吸盘负压作用面积小于等于软性隐形眼镜本身,因此吸盘对软性隐形眼镜的牵拉力要小于等于软性隐形眼镜对眼球的吸附力,采用现有技术方案难以将软性隐形眼镜取下。我们采用吸盘样品,进行了实际测试。在测试摘取过程中,吸盘自身形成的牵拉力无法将隐形眼镜摘下,硬拉吸盘自身会从隐形表面脱落发出啪啪的脱附声音,甚至因疼痛难以继续用力。在测试中,当眼睛佩戴隐形眼镜一段时间后,眼球表面分泌的粘性蛋白物质将使隐形眼镜与眼球的结合力进一步增强,更加难以摘取。上述方案在隐形眼镜刚刚佩戴或因反复拉扯刺激流泪,软性隐形眼镜和眼球之间有残留液体和缝隙的情况下偶尔能够摘下,在能够摘下的情况下,该吸盘也需要较大负压作用力和拉扯力,导致眼睛明显发红和疼痛,存在损伤眼睛的不安全因素。综上,依靠吸盘作用于软性隐形眼镜上产生的吸力不能安全、有效地解决软性软性隐形眼镜摘取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软性隐形眼镜的摘取如上文所述,存在一些不便及操作隐患。传统的吸盘式摘取隐形眼镜未能打破隐形眼镜与眼球稳定吸盘结构,摘取隐形眼镜时不能模拟人手摘取隐形眼镜过程中,先通过挤压打破隐形眼镜与眼球之间类似吸盘结构的稳定结合。本专利模拟人手摘取的性隐形眼镜,首先将隐形眼镜与眼球表面分离,打破类吸盘结构后轻松取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摘取隐形眼镜的装置。所述装置具有可形变侧壁,装置侧壁可向内收缩,收缩的侧壁带动装置软性头部凹状结构变形。装置头部依靠装置内部负压产生的作用力与隐形眼镜紧密接触,在侧壁牵拉下装置头部发生形变并带动隐形眼镜形变,机理类似人手摘取隐形眼镜过程中的挤压,打破隐形眼镜与眼球表面的稳定吸盘结构后,轻松将隐形眼镜取下。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隐形眼镜吸盘类产品摘取过程牵拉力过大造成眼睛不适的问题。
隐形眼镜摘取装置具有头部、中部侧壁和底部基座三部分构成,三者从上到下结合为一体。如图1所示,软性隐形眼镜摘取装置头部101为软性凹状结构,依靠装置内部负压产生的作用力与隐形眼镜紧密接触,当凹状结构发生形变时,依靠其与隐形眼镜之间的摩擦和吸附力带动隐形眼镜也发生形变。可形变侧壁 102连接头部和基座,在受真空负压或机械力作用时,可形变侧壁部分或整体向内收缩,并带动头部软性凹状结构向内收缩。可形变侧壁可以垂直于底座,也可以采用非垂直结构,如图5所示,可形变侧壁501不垂直于底座502。底部基座 103具有一定强度能对中部侧壁结构形成有效支撑,可连接负压管路或机械结构。壁支撑104连接侧壁和底座,对侧壁起到支撑作用。
使用者使用装置摘取隐形眼镜,首先将软性头部贴近隐形眼镜表面,使软性头部边缘与隐形贴合后,启动底部基座连接负压产生装置,给本装置内部提供一个负压作用,可形变侧壁将在负压的作用下,向内侧收缩带动软性隐形眼镜向瞳孔中心滑动时发生打折并与眼睛形成间隙,轻松将隐形眼镜取下。
装置头部与隐形眼镜接触并且连接管状柔性可形变侧壁。如图2所示,装置头部边缘201依靠装置内部负压产生的作用力与隐形眼镜紧密接触,边缘201贴合隐形眼镜后能形成一定的气密性,当通过管路对该隐形眼镜摘取装置施加负压时,边缘201吸附贴合于隐形眼镜表面。装置内部形成一定的负压,负压范围为 -1kPa到-90kPa。为保证软性隐形眼镜受力均匀变形和被吸入装置内部,头部软性凹状结构具有孔洞203,孔洞直径为0.1mm到15mm。内侧的打孔后形成的网状结构202在软性隐形眼镜受负压作用时,能提供支撑并保持软性隐形眼镜不弯曲折叠或吸入摘取装置内部,避免隐形眼镜弯曲打折。为了保证头部软性凹状结构队隐形眼镜的摩擦力,凹状结构的边缘与眼球表面弧度贴合,在负压作用吸气过程中避免漏气使其内部形成一定的负压。凹状结构与隐形眼镜的接触积为5平方毫米-240平方毫米。
可形变侧壁连接软性头部和基座。如图3所示,可形变侧壁301可向内收缩,收缩的侧壁带动软性头部302,使软性头部变形。可形变侧壁303处于形变前的原始位置,可形变侧壁轴向向心形变位移d为1mm-50mm。装置依靠内部一定真空度的负压驱动可形变侧壁发生向内侧的形变,真空负压范围为-1kPa到 -90kPa。
软性头部可模拟人手挤推摘戴隐形眼镜,如图4所示,软性头部边缘401在侧壁的牵拉下向中心变形收缩,挤推带动吸附于其上的隐形眼镜402变形。隐形眼镜402变形后可与眼球表面形成间隙,打破隐形眼镜与眼球表面的稳定吸盘结构后,无需大力牵扯隐形眼镜即可自然与眼睛脱离。
对比人手摘取隐形眼镜与使用吸盘类产品摘戴隐形眼镜的过程,两者有明显的不同点。人手摘取隐形眼镜过程是两只手指向瞳孔中心挤推隐形眼镜,隐形眼镜与眼球表面形成间隙,破坏了隐形眼镜与眼球表面的吸盘结构,无需向外拉扯隐形眼镜,隐形眼镜依靠手指的轻微挤推作用力和液体表面张力附着于手指表面自动脱离,摘取隐形眼镜的过程仅需要克服隐形眼镜的形变阻力、附着力和摩擦力,这些力都是较为弱小的作用力。使用吸盘类产品,依靠吸盘类产品吸附于隐形眼镜表面后,如果通过手的拉扯将隐形眼镜摘下,这个过程没有主动去破坏隐形眼镜与眼球表面的吸盘结构,不仅仅需要克服上述的弱作用力,还需要克服部分作用于隐形眼镜上的大气压力,存在着损伤眼睛的潜在风险。
本实用新型试图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基于侧壁形变牵拉原理的软性隐形眼镜摘带装置,该装置具有可内缩的侧壁,侧壁在外力的作用下向内部收缩带动装置顶部凹状结构形变。可形变侧壁牵拉下,装置头部发生形变并带动隐形眼镜形变,模拟人手摘取隐形眼镜过程中的挤压,打破隐形眼镜与眼球表面的稳定吸盘结构,软性头部拉动软性隐形眼镜滑动,周围软性隐形眼镜向瞳孔中心滑动时发生打折并与眼睛形成间隙,轻松将隐形眼镜取下。凹状结构与隐形眼镜贴合接触,凹状结构形变带动隐形眼镜形变,隐形眼镜与眼球形成间隙脱离。该隐形眼镜脱离方式类似人手摘隐形眼镜的过程,依靠提供向心的驱动力使隐形眼镜皱褶后从眼球表面脱离,原理与靠负压吸取隐形眼镜的原理完全不同。本实用新型通过模拟人手摘戴过程,如图4所示,通过软性头部边缘401向内侧挤推来模拟人手两只手指向瞳孔中心挤推隐形眼镜,软性头部边缘401向中心挤推过程中带动吸附于其上方的隐形眼镜一起运动,隐形眼镜边缘向中心运动过程中发生弯折并与眼球表面分离形成间隙,通过上述过程打破了隐形眼镜与眼球表面的吸盘式结构。在头部内侧的网孔结构在软性隐形眼镜受负压作用时,提供支撑并保持软性隐形眼镜不弯曲折叠或吸入摘取装置内部,避免弯曲打折等影响后续清洗和重新佩戴操作。
为了保证软性头部边缘在挤推隐形眼镜的过程中不与隐形眼镜脱离,装置内部施加负压,装置头部凹状结构的边缘与眼球表面弧度贴合,具有一定的气密性,用以维持装置内部气压的稳定性,避免漏气泄压无法完成摘取过程。装置上部软性头部依靠装置内部负压产生的作用力与隐形眼镜紧密接触,如图1所示,软性头部101下边连接管状可形变侧壁,通过装置内施加一定的负压作用,软性头部边缘101受装置内负压和大气压作用紧紧吸附于隐形表面,以确保在挤推隐形眼镜的过程的受力稳定性。可形变侧壁在负压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向内收缩,收缩过程中将负压的作用力转变为对软性头部的牵拉力。在力的转化过程中,负压作用力需要克服侧壁的支撑力,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管状柔性超薄可形变外壁,以尽量减少力转化过程中的损失,所述管状柔性超薄侧壁指侧壁最薄位置的厚度小于等于2mm,优选的小于等于1mm。使用管状柔性超薄侧壁后,为了维持装置结构的稳定性,在侧壁采用壁支撑连接侧壁和底座,对侧壁起到支撑作用,避免装置在摘取隐形眼镜的过程中侧壁塌陷。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装置,依靠的原理是负压作用于装置侧壁,依靠侧壁形成的牵引力诱导软性隐形眼镜发生形变,避免了负压直接作用于软性隐形眼镜上并间接传递到眼球表面带来的摘取困难和潜在损伤。通过优化设计侧壁结构使摘下软性隐形眼镜的压力大大减小,并通过设计调整侧壁强度,当侧壁压力大于一定值时自动收缩保证保证眼睛受到较大的压力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隐形眼镜摘取装置外观图。
图2为隐形眼镜摘取装置头部结构图。
图3为隐形眼镜摘取装置头部侧壁形变示意图。
图4为软性头部带动隐形眼镜形变机理图。
图5为侧壁非垂直隐形眼镜摘取装置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进行进一步解释说明,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专利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包括在本专利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采用头部凹状结构外径为15mm,开一个直径为1mm的圆孔,由于凹状结构完全覆盖了隐形眼镜表面,因此头部凹状结构与隐形眼镜的接触面积为隐形眼镜面积减去圆孔面积,选择外径为15mm,基弧为8.6mm的隐形眼镜计算其外表面积,根据公式S=2πRh得出其表面积为,隐形眼镜表面积为237平方毫米。减去该中心孔面积后,隐形眼镜与头部凹状结构的接触面积为236平方毫米。
可形变侧壁如图5所示的非垂直结构,最大外径为110mm,侧壁厚度2mm,
使用者使用装置摘取隐形眼镜,首先将软性头部贴近隐形眼镜表面,使软性头部边缘与隐形贴合后,启动底部基座连接负压产生装置,给本装置内部提供 -1kPa的负压,可形变侧壁将在负压的作用下,侧壁受到的吸力作用于侧壁并传导到上部软性凹状结构,使二者发生形变,形变位移为50mm。软性头部向内侧收缩带动软性隐形眼镜向瞳孔中心滑动时发生打折并与眼睛形成间隙,轻松将隐形眼镜取下。
实施例2
采用头部凹状结构外径为11mm,开5个不规则孔。结构如图2所示,开孔后,隐形眼镜与头部凹状结构的接触面积为50平方毫米。
可形变侧壁如图1所示的垂直结构,最大外径为10mm,侧壁厚度0.5mm。
使用者使用装置摘取隐形眼镜,首先将软性头部贴近隐形眼镜表面,使软性头部边缘与隐形贴合后,启动底部基座连接负压产生装置,给本装置内部提供 -50kPa的负压,可形变侧壁将在负压的作用下,侧壁受到的吸力作用于侧壁并传导到上部软性凹状结构,使二者发生形变形变位移为4mm。软性头部向内侧收缩带动软性隐形眼镜向瞳孔中心滑动时发生打折并与眼睛形成间隙,轻松将隐形眼镜取下。
实施例3
采用头部凹状结构外径为5mm,开5个不规则孔且该凹状头部中心网状结构内陷不与隐形眼镜直接接触。结构如图2所示,开孔后,隐形眼镜仅仅与头部凹状结构的边缘接触,接触面积为5平方毫米。
可形变侧壁如图1所示的垂直结构,最大外径为10mm,侧壁厚度0.2mm。
使用者使用装置摘取隐形眼镜,首先将软性头部贴近隐形眼镜表面,使软性头部边缘与隐形贴合后,启动底部基座连接负压产生装置,给本装置内部提供 -90kPa的负压,可形变侧壁将在负压的作用下,侧壁受到的吸力作用于侧壁并传导到上部软性凹状结构,使二者发生形变形变位移为1mm。软性头部向内侧收缩带动软性隐形眼镜向瞳孔中心滑动时发生打折并与眼睛形成间隙,轻松将隐形眼镜取下。

Claims (8)

1.一种隐形眼镜摘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具有头部、中部侧壁和底部基座三部分构成,三者从上到下连接为一体,中部侧壁为可形变侧壁,装置上部为软性凹状结构并与可形变侧壁连接在一起,管状柔性可形变侧壁可向内收缩,收缩的侧壁带动软性头部,使软性头部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眼镜摘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可形变侧壁形变位移为1mm-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眼镜摘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依靠内部负压驱动可形变侧壁发生向内侧的形变位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隐形眼镜摘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内部负压范围为-1kPa到-90kP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眼镜摘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上部软性头部依靠装置内部负压产生的作用力与隐形眼镜紧密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眼镜摘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负压作用下可形变侧壁形变并对装置头部牵拉,装置头部发生形变并带动其上的隐形眼镜形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眼镜摘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头部凹状结构与隐形眼镜的接触积为5平方毫米-240平方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眼镜摘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头部凹状结构的边缘与眼球表面弧度贴合。
CN201721661476.5U 2017-11-21 2017-11-21 一种基于可形变侧壁牵拉原理的隐形眼镜摘取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037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61476.5U CN209203721U (zh) 2017-11-21 2017-11-21 一种基于可形变侧壁牵拉原理的隐形眼镜摘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61476.5U CN209203721U (zh) 2017-11-21 2017-11-21 一种基于可形变侧壁牵拉原理的隐形眼镜摘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03721U true CN209203721U (zh) 2019-08-06

Family

ID=67451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61476.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03721U (zh) 2017-11-21 2017-11-21 一种基于可形变侧壁牵拉原理的隐形眼镜摘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037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9507601A5 (zh)
CN109044608A (zh) 一种便携式隐形眼镜自动摘戴装置
CN209203721U (zh) 一种基于可形变侧壁牵拉原理的隐形眼镜摘取装置
CN208942228U (zh) 一种新型眼科手术扩撑器
CN106821431A (zh) 一种医用开睑器
CN201727641U (zh) 一种按摩眼罩
CN109806063A (zh) 一种基于可形变侧壁牵拉原理的隐形眼镜摘取装置
JP5726355B1 (ja) ソフトコンタクトレンズ取外器具及びソフトコンタクトレンズ取外器具を使用する方法。
CN204863656U (zh) 护眼贴及护眼罩
CN108279510A (zh) 一种隐形眼镜自动护理装置
JP2005314329A (ja) 美容施術方法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美容施術ツール
CN208270864U (zh) 一种眼镜耳套
CN204671730U (zh) 一种具有视功能训练的营养眼贴
CN208851969U (zh) 一种熏蒸眼罩
US2016022829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losing the eyes of persons with nocturnal lagophthalmos
CN206934239U (zh) 眼科前房放液仪器
CN212730137U (zh) 一种用于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视网膜按摩器
CN211633887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的眼部微整形护理眼罩
CN205698207U (zh) 眼科手术护罩
CN204337130U (zh) 矫治近视的眼罩
CN214965394U (zh) 用于眼检查的一次性眼睑扩撑器
CN215459249U (zh) 一种滴眼液使用的辅助器械
CN216496457U (zh) 一种治疗近视的按摩仪器
CN206198142U (zh) 可调压的眼罩
CN212014558U (zh) 一种防止佩戴口罩与眼罩造成损伤的面部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6

Termination date: 201911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