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01154U - 手机 - Google Patents

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01154U
CN209201154U CN201920144498.7U CN201920144498U CN209201154U CN 209201154 U CN209201154 U CN 209201154U CN 201920144498 U CN201920144498 U CN 201920144498U CN 209201154 U CN209201154 U CN 2092011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cover
accommodating cavity
mainboard
waterproof
ear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4449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玉良
徐清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sa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riz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riz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riz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4449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011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011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011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手机,包括后盖、触控屏、防水听筒以及主板。后盖的侧壁向外凸伸形成一周环形凸边,后盖的侧壁开设有容置腔,环形凸边上开设有导音槽,导音槽与容置腔相连通,主板安装于后盖的底部内侧且与防水听筒电性连接。省去了前盖,直接将触控屏安装在后盖的环形凸边上,并且,将防水听筒安装于容置腔处,即侧立于后盖的侧壁处,可以理解地,防水听筒通过胶体密封在容置腔处,防水听筒产生的声波通过导音槽传递至触控屏的外部,同时,外部的灰尘以及液体由导音槽进入后盖内时被防水听筒阻隔,从而达到防水、防尘的目的。因此,防水听筒采用该种安装形式能够降低生产制作工艺,即生产工艺更为简单。

Description

手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手机。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行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屏占比方面,出现屏占比超高的全面屏手机。通常,现有的全面屏手机为了达到防水、防摔以及防尘的效果,采用前壳与后壳的整体密封装配,并且,通过导音孔的方式将听筒的声音放出,由于手机内部空间受限,听筒只能安装在前壳上,这样,导致三防制作工艺更为复杂。因此,亟需解决现有的全面屏手机因前壳与后壳采用整体密封装配所导致的三防制作工艺复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手机,旨在解决全面屏手机因前壳与后壳采用整体密封装配所导致的三防制作工艺复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机,包括后盖、触控屏、防水听筒以及主板,所述后盖的侧壁向外凸伸形成一周环形凸边,所述触控屏架设于所述环形凸边上,所述后盖的侧壁开设有容置腔,所述环形凸边上开设有导音槽,所述导音槽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所述防水听筒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主板安装于所述后盖的底部内侧且与所述防水听筒电性连接。
具体地,所述容置腔包括第一容置空腔以及与所述第一容置空腔相连通的第二容置空腔,所述第一容置空腔连通于所述导音槽,所述防水听筒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腔内。
具体地,所述后盖的底部内侧向上凸伸形成多个支撑柱,所述主板安装于各所述支撑柱上,所述主板的缘侧部向内凹陷形成安装缺口,所述防水听筒置于所述安装缺口处且电性连接于所述主板朝向于所述后盖的底部一侧。
具体地,所述防水听筒包括听筒本体以及柔性电路板,所述听筒本体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腔处,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置于所述安装缺口处,并且,所述柔性电路板一端连接于所述听筒本体,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主板朝向于所述后盖的底部一侧。
具体地,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由所述第一连接部向外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听筒本体,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主板与所述后盖的底部之间,并且,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主板朝向于所述后盖的底部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手机,省去了前盖,直接将触控屏安装在后盖的环形凸边上,并且,将防水听筒安装于容置腔处,即侧立于后盖的侧壁处,可以理解地,防水听筒通过胶体密封在容置腔处,防水听筒产生的声波通过导音槽传递至触控屏的外部,同时,外部的灰尘以及液体由导音槽进入后盖内时被防水听筒阻隔,从而达到防水、防尘的目的。因此,防水听筒采用该种安装形式能够降低生产制作工艺,即生产工艺更为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机的爆炸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机的另一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机的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机的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机的防水听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后盖 10 第二容置空腔 122
触控屏 20 支撑柱 14
防水听筒 30 安装缺口 41
主板 40 听筒本体 31
环形凸边 11 柔性电路板 32
容置腔 12 第一连接部 321
导音槽 13 第二连接部 322
第一容置空腔 1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机,包括后盖10、触控屏20、防水听筒30以及主板40。后盖10的侧壁向外凸伸形成一周环形凸边11,触控屏20架设于环形凸边11上,后盖10的侧壁开设有容置腔12,环形凸边11上开设有导音槽13,导音槽13与容置腔12相连通,防水听筒30置于容置腔12内,主板40安装于后盖10的底部内侧且与防水听筒30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机,省去了前盖,直接将触控屏20安装在后盖10的环形凸边11上,并且,将防水听筒30安装于容置腔12处,即侧立于后盖10的侧壁处,可以理解地,防水听筒30通过胶体密封在容置腔12处,防水听筒30产生的声波通过导音槽13传递至触控屏20的外部,同时,外部的灰尘以及液体由导音槽13进入后盖10内时被防水听筒30阻隔,从而达到防水、防尘的目的。因此,防水听筒30采用该种安装形式能够降低生产制作工艺,即生产工艺更为简单。
具体地,请参考图1、图2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容置腔12包括第一容置空腔121以及与第一容置空腔121相连通的第二容置空腔122,第一容置空腔121连通于导音槽13,防水听筒30容置于第二容置空腔122内。可以理解地,防水听筒30通过胶体安装在第二容置空腔122体内,防水听筒30产生声波后进行第一容置空腔121内,再由导音槽13传递至外部。即外部的灰尘以及液体被防水听筒30阻隔在第一容置空腔121处。
具体地,请参考图3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后盖10的底部内侧向上凸伸形成多个支撑柱14,主板40安装于各支撑柱14上,主板40的缘侧部向内凹陷形成安装缺口41,防水听筒30置于安装缺口41处且电性连接于主板40朝向于后盖10的底部一侧。可以理解地,通过各支撑柱将主板40与后盖10的底部之间形成空隙,即在各元器件在与主板40进行电性连接时,主板40的正方两面均可供安装。这里,将防水听筒30电性连接于主板40朝向于后盖10的底部一侧。同时,主板40上的安装缺口41能够避免元器件之间的层叠,减少安装厚度,使得手机整体更加轻薄化。
具体地,请参考图2、图3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防水听筒30包括听筒本体31以及柔性电路板32,听筒本体31置于第二容置空腔122处,柔性电路板32的一端置于安装缺口41处,并且,柔性电路板32一端连接于听筒本体31,柔性电路板32的另一端连接于主板40朝向于后盖10的底部一侧。
具体地,请参考图2、图3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32包括第一连接部321以及由第一连接部321向外延伸的第二连接部322,第一连接部321连接于听筒本体31,第二连接部322位于主板40与后盖10的底部之间,并且,第二连接部322连接于主板40朝向于后盖10的底部一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盖、触控屏、防水听筒以及主板,所述后盖的侧壁向外凸伸形成一周环形凸边,所述触控屏架设于所述环形凸边上,所述后盖的侧壁开设有容置腔,所述环形凸边上开设有导音槽,所述导音槽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所述防水听筒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主板安装于所述后盖的底部内侧且与所述防水听筒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包括第一容置空腔以及与所述第一容置空腔相连通的第二容置空腔,所述第一容置空腔连通于所述导音槽,所述防水听筒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的底部内侧向上凸伸形成多个支撑柱,所述主板安装于各所述支撑柱上,所述主板的缘侧部向内凹陷形成安装缺口,所述防水听筒置于所述安装缺口处且电性连接于所述主板朝向于所述后盖的底部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听筒包括听筒本体以及柔性电路板,所述听筒本体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腔处,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置于所述安装缺口处,并且,所述柔性电路板一端连接于所述听筒本体,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主板朝向于所述后盖的底部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由所述第一连接部向外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听筒本体,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主板与所述后盖的底部之间,并且,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主板朝向于所述后盖的底部一侧。
CN201920144498.7U 2019-01-28 2019-01-28 手机 Active CN2092011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44498.7U CN209201154U (zh) 2019-01-28 2019-01-28 手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44498.7U CN209201154U (zh) 2019-01-28 2019-01-28 手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01154U true CN209201154U (zh) 2019-08-02

Family

ID=67431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44498.7U Active CN209201154U (zh) 2019-01-28 2019-01-28 手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011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07203A (zh) * 2019-12-30 2020-05-05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07203A (zh) * 2019-12-30 2020-05-05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107203B (zh) * 2019-12-30 2021-04-27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66107U (zh) 按键结构及具有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
CN108574919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7820180B (zh) 终端设备、扬声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CN205068235U (zh) 一种移动终端
US20200045409A1 (en) Speaker module
CN108430017B (zh) 一种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0469408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9201154U (zh) 手机
US10355432B2 (en) Mobile terminal
CN104125761A (zh) 电子设备的屏蔽装置
CN107071667A (zh) 扬声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3883957U (zh) 扬声器模组
CN103732026A (zh) 防水结构及使用该防水结构的电子装置
CN203466936U (zh) 壳体组件
CN103888866A (zh) 应用扬声器组件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03661138U (zh) 一种壳体组件、手机和移动终端
CN203377141U (zh) 一种新型的弹性体按键机构及具有其的医疗仪器
CN112468943B (zh) 一种扬声器结构及应用该扬声器结构的电子设备
CN209517223U (zh) 电子设备
CN204993487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06923027U (zh) 扬声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US10757822B2 (en) Rear shell of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213305455U (zh) 胶套密封结构及电子产品
CN209710292U (zh) 耳机
CN203633025U (zh) 防水结构及使用该防水结构的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17th Floor, Block A, Fina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11 Keyuan Road,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KUSA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17th Floor, Block A, Fina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11 Keyuan Road,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PRIZ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901, building 1, jinlitong financial center building, No. 1100, Xingye Road, Haiwang community, Xin'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Kusa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901, building 1, jinlitong financial center building, No. 1100, Xingye Road, Haiwang community, Xin'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Kusa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901, building 1, jinlitong financial center building, No. 1100, Xingye Road, Haiwang community, Xin'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Kusa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17th Floor, Block A, Fina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11 Keyuan Road,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KUSA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